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_则香水广告赏析_胡丹
以社会符号学的视角看多模态话语分析——2011深圳世界大运会会徽为例

St n he n  ̄ . n z
蝴
21 0 1深 圳 世 界 大 运 会 会 徽
( ) 一 图像 的再 现 意 义
克 瑞 斯 和 勒 文 提 出 了多 模 态 话 语 的 再 现 意 义 。再 现 功 能
个 重要 特 征 。胡 壮 麟认 为多 模 态 话 语 是 由表 达 意义 的两 个 或 两 个 以 上 的单 模 所 构成 的话 语 。1 斯 和勒 文 认 为语 篇 的多 { 3 克瑞
起 来 的视 觉 图像 语 法 为 理 论 , 2 1 年 深圳 世 界 犬运 会 会 徽 图像 为 实例 , 行 多模 态 话 语 的 社 会 符 号 学分 析 , 以 01 进 并揭 示 出文 字与 图像 共 同作 为 社 会 符 号 的袁 意 功 能 。 关键 词 : 多模 态话 语 ; 会 符 号 学 ; 社 深圳 世 界 犬运 会 会 徽
( ) 模 态话 语 的社 会 符 号 学 分 析 理 论 二 多
克瑞 斯 和 勒 文所 创 建 发 展 的多 模 态 话 语 的社 会 符 号 分 析 理 论 是 以韩 礼 德 的 系统 功 能 语 言 学 理 论 为 基 础 .主 张 图 像 也
“ nvri e 代 表 着 世 界 大 学 生 运 动 会 的 英 文 名 称 : U i s d” e a
2 2年 7月 01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文社会科学版 ) 人
J u a fHu e nv ri fE o o c ( ma ie n o ilS in e o r l b iU iest o c n misHu nt sa dS ca ce c s n o y i
J 1 01 u. 2 2
以图画、 画、 音 、 动 声 图像 、 色 、 排 等 多 模 态 同时 出 现 。f 颜 编 l l 多 模 态 话语 分 析 诞 生 与 2 O世 纪 9 0年代 ,将 系统 功能 语 言 学 应 用 于 图 像 、 乐 、 言 等 其 它 符 号 资 源 , 而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弥 音 语 从 补 了 传统 话 语 分 析 的 不 足 。本 文 以社 会 符 号学 的视 角 看 多 模 态话 语分 析 2 1 年 深 圳 世 界 大 运 会 会 徽 . 讨 图像 和 语 言 作 01 探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一、本文概述《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多模式话语在社会交流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社会符号学框架下的解读。
多模式话语,即超越单一语言文本,融入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符号元素的交流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占据了日益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多模式话语如何构建、传达和解读社会意义,并探讨其在不同社会语境中的应用和影响。
本文将首先介绍多模式话语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定义、特点和分类。
随后,将详细阐述社会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包括符号的构成、意义和解读过程。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分析多模式话语在社会交流中的实际运用,如广告、影视、社交媒体等,探讨其如何通过这些平台传递信息和价值观。
本文还将关注多模式话语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分析其在促进文化理解和融合方面的潜力。
本文将总结多模式话语在社会符号学分析中的价值,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将更深入地理解多模式话语在社会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在社会符号学的指导下更好地解读和运用多模式话语。
二、多模式话语的基本概念多模式话语(Multimodal Discourse)是一个涉及语言学、符号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概念。
它指的是在交流过程中,除了语言本身(即口头或书面的文字)之外,还包括其他各种符号和模态,如面部表情、手势、姿态、空间布局、颜色、音乐、图像等。
这些模态共同构成了交流的完整意义,使得信息传递和理解更加丰富和多元。
在多模式话语中,语言和其他模态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
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复杂的意义网络,使得交流过程更加动态和多样。
例如,在演讲中,演讲者的语言、面部表情、手势和姿态等都会共同传递信息,影响听众的理解和感受。
多模式话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交流过程,揭示不同模态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和价值。
同时,它也可以为教学设计、广告策划、媒体传播等领域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有效的交流活动。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语篇分析——以洛阳中国2009世界邮展展微为例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语篇分析——以洛阳中国2009世界邮展展徽为例魏晓茹(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使语篇呈现多模态化。
多模态话语分析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焦点。
本文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利用由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视觉语法分析方法.对2009年将在洛阳举办的世界邮展的展徽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揭示图象符号与文字符号相同的表意功能。
关键词:多模态;视觉语法:中国2009世界邮展展微一、引言本文尝试运用克瑞斯和凡利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以洛阳中国2009年世界邮展的展徽为例.进行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探讨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和语言作为符合如何共同作用构成意义的手段和方法.以期对于读者多模态识读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二、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社会符号学理论基础2.1多模态语篇及多模态语篇分析语篇的多模态观(m ul t i m odal per spec t i ve1指的是各种符号资源(如有声语言、形象、声音、设计、动作等)共同参与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活动(王红阳,2007)。
在这种语境下.模态可以定义为参与交际的所有渠道和媒介.除了传统的语育符号。
它还包括图象、颜色、音乐、技术等符号系统。
多模态性(M ul ti m odal i t y)是现代社会各式各样语篇的一大特色。
在数字化时代.这些不同的模态在意义再现层面上在起着同样的作用(K r ess&van L ee uw en,200l:2)。
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以克瑞斯和凡利文为代表。
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尝试把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于语言研究的方法应用到其他的一些符号资源(如面部表情、手势、网像、音乐等)的研究上。
多模态语篇分析研究者认为.除了语言符号之外。
其他的一些符号资源同样具有语言的系统性和功能性.它们与语言一样都属于社会符号资源。
多模态分析的目的在于把由这些不同交流模态所体现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成意义融合起来考虑.分析它们是怎样共同协作.创造出一个完整的语篇或交际事件。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在当代社会,多模式话语已成为人们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
多模式话语是指同时运用多种符号系统进行传播的话语形式,如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
本文旨在探讨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分析其特点,并通过案例研究提出对多模式话语实践的启示和建议。
多模式话语是一种复杂的话语形式,它突破了单一符号系统的限制,将多种符号系统融合在一起,以实现信息的多元化表达。
多模式话语具有以下特点:同质性:多模式话语中的不同符号系统可以互相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
异质性:多模式话语中的不同符号系统可以互相交织,形成复杂的符号意义。
互动性:多模式话语中的不同符号系统可以相互互动,形成动态的、多维度的意义。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的是社会文化环境、传播媒介、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因素对话语的影响。
以下是具体分析: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对多模式话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语言使用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标准等方面。
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多模式话语的形式和意义也会有所不同。
传播媒介:传播媒介对多模式话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传播的速度、范围和方式上。
不同的传播媒介具有不同的符号系统,如报纸、电视、网络等,这些媒介的多模式话语也会有所不同。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多模式话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交流沟通的方式和效果上。
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年龄、性别等因素都会影响多模式话语的形式和意义。
以下是一个广告案例,通过分析多模式话语在社会符号学方面的应用,来说明上述特点:广告标题为“用行动,守护我们的地球”。
这个广告采用了多种符号系统,包括文字、图像和声音。
文字部分呼吁人们采取行动来保护地球,图像部分则展示了一些环保行为的场景,声音部分则营造出一种紧迫感。
这个广告的多模式话语体现了社会符号学分析的特点。
广告的文字和图像共同表达了“保护地球”这一主题,具有同质性。
广告中的文字、图像和声音三个符号系统相互交织,形成了多元化的意义表达,具有异质性。
广告通过文字、图像和声音的互动,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号召力,使人们产生共鸣并采取行动,具有互动性。
国内多模态话语研究现状与反思——基于外语类核心期刊的统计分析(2003—2014)

国内多模态话语研究现状与反思——基于外语类核心期刊的统计分析(2003—2014)林美珍【摘要】对2003-2014年我国15种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的多模态话语研究论文进行了梳理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内多模态话语研究论文数量逐年递增;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日趋多元化和多样化.基于以上研究结果,还探讨了目前国内多模态话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期刊名称】《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19)002【总页数】7页(P103-109)【关键词】多模态;多模态话语分析;现状与趋势【作者】林美珍【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文法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话语不是以单一模态呈现,而是以多种模态同时共现。
话语研究对象也从单一的语言模式拓展至图像、声音、动作、空间布局、手势、动画等其他模态。
多模态话语研究已经成为话语分析新的研究领域。
兴起于西方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是一种把所有交际模态都看成意义生成资源的话语分析视角。
国外学者分别从“交互社会学视角、语体学视角、认知视角和功能符号学视角对各种多模态话语进行深入描述和分析”[1],探讨多模态话语的总体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及应用价值。
其中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功能符号学视角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成为多模态话语研究的主流。
与国外研究热潮相比,国内则起步较晚,直到2003年才出现将多模态话语理论引介到国内的研究论文。
但从2008年至今多模态话语研究的关注度持续升温,研究论文数量逐年递增,研究视角也日益多样化,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因此,及时考察和分析国内多模态话语研究历时12年的发展进程,有利于厘清我国多模态话语研究现状与发展脉络,并预测未来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鉴于目前鲜见应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国内多模态话语研究现状的专项研究,笔者拟对过去12年间我国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刊载的相关研究论文进行文献检索和统计分析,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角度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旨在呈现目前国内多模态话语研究趋势特点和存在问题,以促进国内多模态话语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2017房地产参考文献

2017房地产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根系,是学术论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下是店铺搜集整理的2017关于房地产的论文参考文献荐读,欢迎阅读查看。
2017房地产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一:[1]黄新伟.德中房地产广告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2]徐涛.及物性视角下的房产广告研究--以合肥近两年房产广告为例[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2(05)[3]张德禄,王璐.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J].外语学刊.2010(02)[4]李桔元.互文性的批评话语分析--以广告语篇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0)[5]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05)[6]叶起昌.超文本多语式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06)[7]胡壮麟,董佳.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对一次PPT演示竞赛的语篇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6(03)[8]唐孝云.中美房地产广告劝说策略的对比研究-修辞诉求的角度[D].广西师范大学2011[9]贾晓旭.中美房地产广告对比研究:批评话语分析视角[D].浙江工商大学2013[10]曾蕾.动态多符号语篇的整体意义构建[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6(03)[11]李海英.人际意义视角下的中美房地产广告对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12]田海龙.语篇研究的批评视角: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话语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6(02)[13]李爱民.房地产广告的语言修辞艺术[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14]励松青.社会符号学与广告话语分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15]雷启立.身份、市场及其他--从上海房地产广告看消费意识形态的建构[J].当代作家评论.2003(06)[16]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05)[17]高航.房地产广告的创意及语言特色[J].修辞学习.2002(02)[18]韦琴红.论多模态话语的整体意义构建--基于一个多模态媒体语篇的话语分析[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06)[19]李妙晴.改编电影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J].电影文学.2007(15)[20]胡丹.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则香水广告赏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03)[21]胡瑾,曾蕾.学术会议英语演讲语篇多模式语言符号意义构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03)[22]王伟强.浅析中文房地产广告中的意识形态--以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为视角[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01)[23]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01)参考文献二:[1]杨玲.《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日本地震新闻报道中的介入资源对比分析-评价理论视角[D].西北师范大学2012[2]陈瑞平.从认知框架理论看文学翻译中的语言模糊美及其磨蚀[D].西北师范大学2012[3]李宁.乏词结构的构式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4[4]任立婷.中美英语使用者使用英语情态附加语的差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5]李晓红.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不同投入量听力任务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6]付惠英.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7]郭俊霞.汉英被动句对比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3[8]林琳.主位结构与主位推进视角下的英译版报告[D].燕山大学2014[9]皮文华,邱力生.我国房地产产业地位的理论分析[J].商业时代.2009(27)[10]龚辉文.国外房地产税收政策发展近况[J].涉外税务.2009(08)[11]郑邦荣.改革土地出让金制度推动房价理性回归[J].上海商业.2009(07)[12]申玮.英语情态动词Might细粒度语义排歧及语境特征互动关系研究[D].燕山大学2014[13]李燕.英语主情态动词属性特征及其对语义排歧的贡献度研究[D].燕山大学2014[14]刘旭.英语二级情态动词Could的语义排歧和规则提取[D].燕山大学2014[15]贺嘉.英语宾语从句之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16]项颖芳.多模态禁烟广告语篇中互动意义的构建[D].浙江工商大学2015[17]蒋琳敏.以英语为参照的汉语放置义句式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18]吴星.中美报纸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英文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语篇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1[19]马文芸.从语境关系顺应看性别话语风格的相对性[D].西北师范大学2010[20]杜榕.对《纽约时报》中美国华人报道的历时批评性话语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0[21]邹伟,吴群,曲福田.不动产保有税资源配置效应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9(09)[22]陈娟娟.关联理论视角下对文学篇章中隐喻诗意效果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23]翟雯婷.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话语标记语Anyway的语用功能[D].西北师范大学2011以上就是“2017关于房地产的论文参考文献荐读”内容了,希望看完能够带给大家一些力量,对同学的生活有所启示,更多内容在这里,请继续关注我们。
《2024年时尚文化的符号学解读——以女性化妆品广告为例》范文

《时尚文化的符号学解读——以女性化妆品广告为例》篇一一、引言时尚文化,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以独特的方式塑造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女性化妆品广告就是其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运用符号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女性化妆品广告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二、符号学理论基础符号学是一种研究符号的学说,它关注的是符号的创造、传播和解读过程。
在符号学中,任何事物都可以被视为符号,包括语言、图像、物体等。
这些符号具有特定的含义和价值,通过一定的规则和逻辑进行传播和解读。
三、女性化妆品广告的符号学解读1. 视觉符号女性化妆品广告中,视觉符号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广告中的色彩、图像、产品包装等都是视觉符号的体现。
例如,色彩常常被用来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氛围,如粉色通常代表温柔、甜美,常用于化妆品的色调中。
图像则常常以女性为主要对象,通过塑造美丽、时尚的女性形象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此外,产品包装的设计也是视觉符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要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还要传达产品的特点和价值。
2. 语言符号除了视觉符号外,语言符号也是女性化妆品广告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广告中的文字、语音等都是语言符号的体现。
文字可以传达产品的特点、功效等信息,而语音则可以传达情感和氛围。
在广告中,语言符号常常与视觉符号相互配合,共同构建广告的意义和价值。
3. 文化符号女性化妆品广告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符号。
这些符号与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紧密相关。
例如,广告中常常出现的“美”、“时尚”、“自由”、“独立”等词汇,都是与现代社会女性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相符合的。
此外,广告中的明星代言人也是文化符号的体现,他们通过自身的形象和影响力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四、女性化妆品广告的解读与启示通过对女性化妆品广告的符号学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化妆品广告通过视觉、语言和文化符号的相互配合,构建了一个美丽、时尚、自由的消费场景,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
《2024年时尚文化的符号学解读——以女性化妆品广告为例》范文

《时尚文化的符号学解读——以女性化妆品广告为例》篇一一、引言时尚文化是一种表达和展示人们审美、生活态度以及社会价值观的重要形式。
符号作为传达和呈现这种文化现象的关键载体,承载了众多的信息和含义。
本篇论文将以女性化妆品广告为例,运用符号学的理论,对时尚文化进行解读和分析。
二、符号学理论概述符号学是一种研究符号的学问,主要探讨符号的构成、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以及符号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在解读时尚文化时,我们可以将化妆品广告中的各种元素视为符号,通过分析这些符号的内涵和意义,来理解广告背后的文化信息。
三、女性化妆品广告中的符号元素1. 视觉符号:在女性化妆品广告中,视觉符号是最直接、最明显的表达方式。
这些符号包括色彩、图像、产品包装等。
例如,鲜艳的色彩、精致的图像以及吸引人的产品包装都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2. 语言符号:除了视觉符号,广告中还会使用各种语言符号,如口号、描述性文字等。
这些语言符号通过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传达产品的特点和功效。
3. 行为符号:在广告中,模特的行为举止也是一种重要的符号。
例如,模特的微笑、眼神、动作等都会被设计成特定的符号,以传达产品的魅力和吸引力。
四、女性化妆品广告中的时尚文化解读1. 色彩与图像的象征意义:在女性化妆品广告中,色彩和图像往往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例如,鲜艳的色彩通常代表活力和青春,而精致的图像则代表优雅和高端。
这些符号通过影响消费者的视觉感受,传达出特定的时尚文化信息。
2. 语言的双重功能:广告中的语言符号既传达产品的信息,也传达了一种文化观念和生活态度。
例如,一些化妆品广告会强调“自信”、“魅力”等词汇,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时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 模特的行为举止与消费主义:广告中的模特往往被塑造成理想化的形象,其行为举止被设计成符合消费者的期待和需求。
这种设计不仅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也加深了他们对时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同时,消费主义在广告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化妆品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01-13作者简介:胡丹(1955-),女,江西萍乡人,教授,硕士。
在读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课程学位班.文章编号:1005-0523(2007)03-0126-05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则香水广告赏析胡 丹(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摘要:迄今为止,对广告英语较多的是从文体、修辞、语法、词汇用语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鉴于多模式话语在广告英语中普遍存在,对广告进行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十分必要.基于一本教科书中的一则香水广告分析存在的不足,本文以此为例,通过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帮助读者了解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和语言作为符号如何共同作用构成意义,达到广告的最佳效果,并对提高人们多模式话语识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关 键 词:多模式话语;社会符号学分析;一则香水广告;再现、互动和构图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国际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信息的多媒介化变得更加多样化.话语已不再仅以文本模式体现,而且还以音频、视频、三维动画等多种模式出现.图画、动画、声音、图表、颜色、编排等多模式手段大大丰富了语义表达的形式,并打破了常规的媒介的单一性.传统的以读写为主的识读能力在多媒体时代已不够用(胡壮麟,2007:7).图像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图像在广告中的大量使用,使我们无法忽略多模式话语在广告中的作用.Charles Forceville 在对Her meren (1999)所著的《销售英语:广告语言研究》进行书评时曾说,“…人们当然不得不承认现代广告和广告招牌效应如此深深地依赖`文字和图像'相互关系,乃至几乎纯文字手段已经有些令人不满意”.可见,多模式话语在广告英语普遍存在已成不争的事实.然而以往对广告英语的研究绝大多数注重词汇、语法、文体、修辞特点等方面.对广告中的图像在作广告话语分析时常常忽略,或分而论述,或一笔带过.比如,董莉在其《英语文体学———理论与实践》一书中用相当的篇幅从语相、语音、词汇、语法、体现和图式(schemata )诸方面对一则香水广告进行分析(2005:95-101).她的分析有其精当之处.但是她对这则广告的图像的构图意义,以及该广告图像与广告语互相作用共同构成意义没有进行探讨.另外,她在解释这则广告语语法现象时主要注重句子结构转换形式和关系,没注重广告图像和广告语结构信息的传递和功能意义的诠释.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这则香水广告做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以此为例,帮助读者了解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和语言作为符号如何共同作用构成意义,达到广告的最佳效果,这对提高人们多模式话语识读,具有积极的意义.1 多模式话语的定义和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方法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模式和媒体的区别、明确多模式话语的定义.按胡壮麟(2007:2)解释,模式是用某种媒体表达信息的特殊方式.媒体是表达信息的物理工具.在交际和表达意义时,人们经常需要多种符号编码,如语言、手势、身体语言、图像等多模式话语.李占子(2003:1)认为多模式(multimodal )指的是第24卷第3期2007年6月华 东 交 通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Vol .24 No .3Jun .,2007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的复合话语,或者说任何由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曾蕾(2006)指出超出文字语言符号以上的多种符号语篇(multimodal discourse)被称之为多模式话语.简言之,多模式话语就是由表达意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模式话语构成.克瑞斯和勒文(Kress&Leeuwen,1996)创建发展的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是以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主张图像也是社会符号,韩礼德的社会符号学理论同样也适用于图像的分析.他们认为跟描述语言一样,可以根据图像自己的方法对图像进行描述(Kr ess&Van Leeuwen,1992:92).他们将包括图像意义的多模式话语的意义分为再现、互动和构图等相互交织的三种,并比照功能语法的概念、人际和组篇意义,进行了细致的系统构建(李战子2003:1).另外,克瑞斯和勒文(2001)认为所有的模式(视觉的、姿态的、动作的),像语言一样,在社会使用过程中形成社会资源的模态,所有符号资源都具有社会意义.他们坚持要把多模式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而不是把图像看成是对语言文字的插图或示例,从而打破了语言研究和对图像研究之间的界限.鉴于广告英语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基于一本教科书中的一则香水广告分析存在的不足,我们将在下文以香水广告为例,用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方法赏析,探析广告图像和广告语多模式话语相互作用,产生“合力”,成功完成表意.2 基于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对一则香水广告的赏析在这部分,我们注重研究这则广告图像与文字再现、互动和构建意义.另外,我们关注嗅觉、视觉和触觉如何恰当使用来增强广告感染力,分析这则香水广告的功能语法意义.2.1 广告图像和文字再现、互动正如句子有简单句和复合句之分,图像也有简单和复杂之分.广告因注重推销产品或服务,图像一般会吸引人但不复杂.请注意这则香水广告图像.图中的明星Elizabeth Taylor是香水的形象代言人.她是女人的时尚、性感的偶像;象征着美、高雅和高贵.Elizabeth Ta ylor在图像中很显著,她的眼睛凝视远方,憧憬美好未来.她的一双纤细的手优美地挨着下颌握着一瓶香水;在她裸露的肩头,另一瓶香水在洁白如玉的肌肤衬托下显得格外光彩诱人.尤其这两瓶香水位置正好相对应,基本在一个水平线上.它们都位于图像的下方,一左一右,相互辉映,相得益彰,给人印象深刻.赫赫有名的大明星,唤起一种美感、好感、崇敬感.明星手中的香水、裸露肩膀上的香水、香水上方的四行广告语、以及香水下方的醒目大写字体“激情”,形成合力,无不燃起读者的占有欲望,激起他们的购买热情.看着广告中的明星对这品牌香水情有独钟、心醉神迷、爱不释手的样子,读者情不自禁地会获得与图中再现的人物之间的一种认同,纷纷效仿明星,购买香水.2.2 构图意义对应于功能语法的组篇意义,克瑞斯和勒文提出了多模式语篇的构图意义,并分析了构图意义的三种资源: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首先,信息值是通过元素在构图中的放置实现的.任何特定的元素在整体中的角色取决于它是被放置在左边还是右边,中间还是边缘,或者图片/页面空间的上方还是下方.在克瑞斯和勒文看来,从左到右的放置造成了已知———新信息的结构,即放在左边的信息是“已知”的,放在右边的是新的,如同在功能语法中,已知信息是常识性的,或显而易见的,而新信息则是有问题的、可争议的(李战子,2003:6 -7).上述观点在这则广告中得到印证.Elizabeth Tay-lor这位家喻户晓、人见人爱的大明星是位于图的左边.而推销的香水以及打出的广告语都放在右边.克瑞斯和勒文还明确地指出上方与下方也具有不同的信息值.如果某些因素被置于上方,而其它因素被置于下方,那么置于上方的是“理想的”,而置于下方的是“真实的”李战子,2003:7).在这则广告图像中,Elizabeth Taylor头像位于左上方,广告语(B e touched by the fragrance that touches the woman)位于右上方.据克瑞斯和勒文的理论进行分析,此图中的大明星和广告语象征人们所向往、梦寐以求的“理想”.从整个广告图像来看,Elizabeth Taylor手中握着的香水、裸露肩头上的一瓶香水,以及商标(PASSION)都位于广告图像的下方.显然,它们给广告对象提供的信息值让人感觉真实、可感、可信.克瑞斯和勒文的研究发现,人与物被放置的位置、前景或背景、相对尺寸、色调值的对比(或色彩)、鲜明度都不同程度影响观看者的注意力.所谓显著127第3期胡丹: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一则香水广告赏析性指的就是以上元素在吸引观看者注意力的不同显现程度.取景则是指通过造成分割线条、或实际分割框架的线条,割断或连接图像中的元素.通过有无这种取景手段,在某种意义上可表示它们是所属还是非所属关系.在该广告图像中,Elizabeth Taylor的头像和她握着香水瓶的一双美手占住几乎三分之二的图面,十分显著.另外一瓶香水瓶别出心裁地放置在大明星裸露的肩头,并用一个长方形线条醒目标注出来,而且在它的上下方都配有文字广告语来加强印象.如在香水瓶的上方四行广告语排列形同香水瓶;在香水瓶的下方,商标”PASSI ON”全部由大写体字母拼写.非常巧妙地使图像和广告语构成一个整体多模式的语篇,达到更佳的广告宣传效果.2.3 嗅觉、视觉和触觉三结合,增强广告感染力美国广告学者E·S刘易斯提出了AIDMA原理,即广告诉求认知原理,也就是广告首先诉诸消费者的感知觉,引起他们的注意(Attention),广告应富有特色,能唤起人们的兴趣(Interest),激发起购买欲望(Desire),并创造印象,加深记忆(Memory),最后促成其购买行为(Action)(引自付龙飞,2005).在西方商业社会中,人们愈来愈重视发挥商业广告的移情作用,讲究意美的艺术形式,唤起和鼓动人们的情感,使大众在美的陶冶中接受广告所传达的信息(唐洪波,2001:106).成功的广告既有信息功能,又有移情作用(侯维瑞,1988:222-223).可以说这则广告是成功广告的典范.我们在注重多模话语分析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忽略广告信息的文字的分析.我们注意到这则香水广告设计非常别出心裁.Elizabeth Taylor手中握着香水瓶,而广告语中没用perfume or bottle of perfume,而是用“fragrance”替代,采用了修辞格“换喻”.这种借与某事物密切相关的东西来表示该事物,亦称之为“借代”(黄任,1996:78).采取香水所固有的属性香气“fragrance”替代“perfume”的表现形式,更直接、具体地突出香水特性.而且广告语用的句式和它的排版形式都同样突出了“fragrance”.请看如下所示: Be touchedby the fragrancethat touchesthe woman.本来是香水广告,应该突出嗅觉但是该广告图像以及文字把嗅觉、视觉和触觉结合起来,加强感染力,尤为突出触觉.如连接fra grance的动词不是smells而是touches.众所周知,触觉比嗅觉更令人刺激,令人兴奋,令人陶醉.而且比嗅觉更为真实可感,更能获得感官的愉悦.因此,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广告从图像和文字都极力突出触觉.再看那四行广告语的文字排列,形如图中的六边形香水瓶.我们不难发现每行末尾词都是实词,竖着往下看,印入眼帘的是“touched,fragrance,touches, woman”,尤为直观.似乎香气与女人融为一体.拥有香水,就拥有女人.拥有香水,就拥有美丽、高雅、浪漫、爱情和爱人.加上右下图PASSI ON的文字,更加直白地煽情点火.激励人用激情去拥有香水,追求美丽、高雅;用激情去拥抱爱人、拥有浪漫爱情与生活.它试图在商品和使用商品的人之间或赠送香水和享有香水的人之间建立感情上的联系,从而鼓动读者的消费欲望.2.4 香水广告的功能语法意义功能语法的主要出发点是把语法看成是制造意义的资源(Halliday,1985;李战子,2003:1).冉永平等(2006:264)指出结构本身可以充当一定的标记,说话人、作者提供结构标记给句子附加一定新信息.一般说来,位于句末的信息是新信息,所以,类似“John loves Mary”那样的简单结构表明,“John爱某人”是一个已知信息,如果“某人”一旦出现在句末,那它就是这个结构传递的新信息.同样,被动结构“Mary is loved by John”表明,“Mar y被某人所爱”是已知信息,当“某人”出现在句末位置时,它同样又是这个结构表达的新信息.然而,如果要将新信息放在句首位置时,为了解决句首只能表达已知信息这个矛盾,往往就需要使用分裂句.例如:a.It was Mar y that John loved.b.It was John that loved Mary.显然,在Be touched by the fragrance that touches the woman句中,“fragrance”是句子的新信息,重点突出的信息.在此句中,如果我们复原被动语态祈使句的主语,可能是任何看了该则广告的人,女人或男人.它表示It is the fragrance that one should touch;It is the fragrance that touches the woman.如果说“Fragrance which touches the woman(Eliza-beth Taylor)touches you(whoever sees the advertise-ment)”毫无新意,不足为奇.但是“be touched by the fragrance that touches the woman”这句广告语用被动语态祈使句并且还带有一个关系从句表达,就显得十分怪异反常,特别引人好奇.这样,广告设计者巧妙地用香气”fragrance”把两种不同语态的触摸“touch”128华 东 交 通 大 学 学 报2007年紧密连接,绝妙地表达了香水作为主体和客体都是那么迷人、诱人和怡人.这句式凸显香水的魅力,昭示香水靠其自身实力,赢得好感;靠自身魅力,引人注目,招人喜爱,人们不得不为之心动和行动.召唤广告对象,为自己或为心爱的妻子、情侣慷慨解囊,购买这迷人的、令人陶醉的香水,就如同拥有了像明星Elizabeth Ta ylor一般迷人的魅力、就如同拥有了迷人的情侣、就如同拥有了浪漫无比的爱.这样比较巧妙地鼓动了感情又突出了信息.3 结语本文通过对一则香水广告的图文进行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发现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分析的确比过去对这则广告的分析研究更简洁、直观、明了,要点更突出,整体感更强.分析发现广告图像中的人与物和广告语互动,共同构建意义,达到最佳广告效果.正如克瑞斯和勒文在《多模式教学———科学课课堂的修辞》(2001)一书中指出的那样,每一种交际模式都已能发展成相互交错的制造意义的资源网络.通过图像、广告语、词汇、语法、书写形式、推销产品放置的位置,及其人体、行动、物品等表现形式,各种模式的意义之间相互交织和互动,形成有机整体,表现意义.通过对这则广告的观察,我们发现图与文,物与人,位置、色调与信息都紧密相关,是广告的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共同作用于广告读者.再者,我们发现这则香水广告采用了不寻常的交叉感知表述,使嗅觉转化为触觉,还结合视觉图像,这样调动了视觉、嗅觉、触觉,充分利用了感觉调动情感.“在人的意识观照下,呈现出丰赡的感性及其意蕴”(乔以钢,2006:79).同时,我们发现该广告语中没主语,且异常地使用被动祈使句.然而正是这生花妙笔,不仅达到强调和突出信息和产品质量,而且更有利于广泛调动任何看到这则广告的人为之触动和行动.真可谓香气袭人,势不可挡.男人被打动为其女人买,拥有它也就拥有了自己所爱的她.女人被打动为自己买,拥有它就拥有明星般的高雅美丽,等等.总之,通过图与文,诉诸人的情感和认知、心理,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此外,这则广告反映出消费社会的象征符号及其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我们看到了在消费语境中女性被“物化“的倾向,也看到了广告所表达出对精神愉悦与物质享受的强烈欲望.还看到了香水深蕴着社会意义,即香水是情与爱的信物和纽带;是人们热爱生活,紧跟时代潮流,迎合消费时尚的象征.总之,这则香水广告图文并茂,给人以视觉和触觉冲击,以言简意赅、新奇有趣的广告语夺人耳目,从而改变读者的消费取向,成功推销产品.类似的广告在日常的消费品广告中、报纸、电视中屡见不鲜.作者力图通过对这则香水广告的解读赏析,对人们的多模式话语识读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和指导.参考文献:[1]Halliday,M.A.K.and 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2]Halliday,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London:Ed wardArnold,1978.[3]Halliday,M.A.K Language,Context 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in the social semiotic perspective[M].Geelong,Victori-a:Deakin Un iversity Press,1985.[4]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 ward Arnold,1994.[5]Hermeren,L.English for sale:A study of the language of ad-vertising(Lund Studies in En glish,99)[M].Lund:Lund Uni-versity Press,1999.[6]Iedema,R.“Multimodality,resemiotization:extending the anal-ysis of discourse as multi-semiotic practice”[J],Visual Com-munication2003,(1).[7]Kress,G&Leeu wen,T.V.Reading Images[M].Burwood:Brown Prior Anders on,1996.[8]Kress,G.“Sociolinguistics and social semiotics”[A].In Cob-ley,P.ed.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1.[9]Kress,G&Leewen,T.v.“Color as a semiotic mode:notes fora gram mar of color”[J].Visual Communication2002,(3).[10]Kress,G&Leewen,T.V.“Front pages:the critical analysis ofnewspaper layout”[A].In Bell,A&Garrett,P eds.2000.[11]Thompson,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6.[12]陈美莲.论英语广告的词汇、句法和修辞特征[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2):136~138.[13]成文、田海龙.多模式话语的社会实践性[J].语言学研究.2006(8):141~147.[14]董莉.英语文体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5]付龙飞.英语广告语言的词汇运用特色[J].中州大学学报,2005(4):65~66.[16]侯维瑞.英语语体[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129第3期胡丹: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一则香水广告赏析[17]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10.[18]黄任.英语修辞与写作[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9]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20]励松青.社会符号学与广告话语分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9~64.[21]乔以钢.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文化探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2]秦秀白.文体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23]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4]冉永平、莫爱屏、王寅.认知语用学———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5]孙汝建.修辞的社会心理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6]唐洪波.论英语广告语言的词汇特色[M].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27]王华民.语言的非语音介质在语义表达中的作用[J].外语学刊.2004(2):74~79.[28]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29]曾蕾.动态多符号语篇的整体意义构建[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6(3):44~50.A Social Semiotic Approach to the Multimodal Discourse of anAdvertisement of PerfumeHU Dan(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East China Jiaoton g University,Nanchang330013,China)A bstract:Up to now,most r esearch on English advertising has focused on the lexical,grammatical,rhetorical,styl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like.Because multimodal discourse is a typical feature of English advertising,it is ur gent to try a social semiotic approach to the multimodal discourse of advertisement.In view of some weaknesses in a study of a piece of per fume advertisement in a textbook,the author makes a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advertisement by the social semiotic approach,in hope of helping readers understand how image as a social sign and language as a sign work together in an advertisement to create meaning and achieve the best effects and gain most profits,and meanwhile helping readers improve their multiliteracies.The research is constructive,positive and significant.Key words:multimodal discourse;social semiotic approach;representation,interaction and composition 130华 东 交 通 大 学 学 报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