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结合模式实解
略论当前我国的产融结合

略论当前我国的产融结合--------------------------------------------------------------------------------一、产融结合的内在机制“产融结合”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理解。
狭义的“产融结合”是指产业部门与金融部门在资本、资金、人事等多方面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同生共长,其中资本的融合是根本。
广义的“产融结合”除了包括狭义的概念所提及的全部内容以外,还包括产业部门与金融部门之间以业务为纽带而保持的密切联系,其基础为业务纽带。
诸如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企业通过证券公司发行股票等业务上的结合等,也属广义的“产融结合”范畴。
本文所探讨的产融结合主要是其狭义方面。
实现产融结合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必然。
这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固有特性密切相关。
资本的无限逐利性和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使得产业资本天生具有扩张的动机,它必然要寻找到一种能够使其得以扩张的机制。
而现代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对产业资本在存量上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产业资本必须寻找到能够持续、稳定、大量地获得资本和资金的途径。
金融部门作为一种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行业,本身就是应产业部门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金融资本所集聚的是一些零散的资金,它必须保证资本和资金的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
从最简单的借贷关系开始,产业资本就与金融资本紧密联系,再到两者交叉融合、同生共长,产业资本实现了在相对较低的成本上获取资本和资金,并得到了扩张和发展;金融资本则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增殖,扩大了金融资本的支配权,增加了资本来源,保证了资本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
这两种资本的不同特性正是相互融合中得以互补,所以产融结合具有一般的规律性。
二、当前我国产融结合成因分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间由于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促使产业界和金融界掀起了新一轮的产融结合的高潮。
正如上世纪90年代初发生的产融结合高潮得益于股份制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兴起一样,这次出现的新一轮高潮也有其重要成因。
产融结合经典案例

产融结合经典案例产融结合是指产业和金融两大领域的融合发展,是实体经济和金融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一种发展模式。
产融结合的核心是通过金融手段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持,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经典案例来解析产融结合的实践和效果。
第一个案例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与中国银行合作的民机融资租赁项目。
中航工业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骨干企业,拥有完整的航空工业产业链和自主研发能力。
中国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金融服务经验。
两者合作成立了民航融资租赁公司,通过金融手段为中航工业提供融资支持,帮助其加快民机研发和生产,推动中国民用航空产业的发展。
第二个案例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合作的航运融资项目。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中国重要的航运物流枢纽,而浦东发展银行是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商业银行之一。
双方合作成立了航运融资公司,通过金融手段为航运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为全球领先的航运物流中心。
第三个案例是华为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的5G产业链融资项目。
华为是全球知名的通信设备供应商和电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建设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拥有丰富的金融资源和客户资源。
双方合作开展了5G产业链融资项目,通过金融手段支持华为在5G领域的研发和生产,推动中国在5G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产融结合可以有效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业的创新。
产融结合不仅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还可以为金融机构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盈利空间。
产融结合是实现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需要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共同推动。
希望通过这些经典案例的分享,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产融结合的重要性和价值,促进产融结合在更多领域的深入发展。
金融监管形势下城投公司产融结合路径分析穆珊珊

金融监管形势下城投公司产融结合路径分析穆珊珊发布时间:2021-10-20T07:56:11.646Z 来源:《中国经济评论》2021年第7期作者:穆珊珊[导读] 金融监管是金融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手段,做好金融监管能够稳定金融市场的发展,降低金融风险,引领金融行业发展。
近年来,为了整顿金融市场,重塑金融秩序,我国政府加大了金融监管力度,从法律、制度等相关层面对金融市场发展进行管控与完善,这给金融市场发展释放了一个新的信号。
青岛城投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00摘要:当前,我国金融监管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金融监管任务变为保障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防控金融风险发生、深化金融改革建设这三项基本任务。
随着金融监管形势与监管要求的变化,城投公司在金融发展中也需要及时做好调整,加快产融结合发展步伐。
当前,城投公司在产融结合探索与发展中往往还存在一些较为常见的问题,这将不利于城投公司实现产融结合发展。
为此,城投公司必须要在金融监管新形势下及时制定产融结合发展策略。
关键词:金融监管形势;城投公司;产融结合;常见问题;发展策略1 前言金融监管是金融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手段,做好金融监管能够稳定金融市场的发展,降低金融风险,引领金融行业发展。
近年来,为了整顿金融市场,重塑金融秩序,我国政府加大了金融监管力度,从法律、制度等相关层面对金融市场发展进行管控与完善,这给金融市场发展释放了一个新的信号。
在金融监管机制不断完善、金融监管力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城投公司作为金融市场中的一份子,需要及时调整发展策略,经济推动城投产业与金融市场的融合发展,但在此过程中容易遇到和产生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城投公司的足够重视。
为此,城投公司要在推动产融结合发展道路上,分析好产融结合中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
2 金融监管形势分析2017年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做了重要讲话,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当前金融市场、金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在接下来的金融工作发展中一定要坚持回归本源,坚持金融发展与社会发展原则相统一,并在这一年我国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目的就是为了加强金融监管力度,保障金融稳定发展。
产融结合模式综述

第30卷增刊V01.30S uppl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 nal of G啪n鲥U ni ver si t y(Phi l os ophy a nd Sx℃'i al Sci en ce)2008年9月Sept.,2008产融结合模式综述朱渝钺(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摘要】产融结合可以追溯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经过一个多母纪的发展,西方产融姑合理论已经较为成熟。
我国现代产融结合起步较晓,产融结合概念界定及模式选择仍有争议。
本文比较和评价闺内外产融结合的概念和模式,提出了新的产默结合定叉及模式,并简评我国产融结合特点,提出我国产融结合发展方向。
[关键词】产融;模式;综述[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182(2008)增.0188-02一、产融结合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作(一)国外产融结合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国外有关产融结合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著作。
马克思从资本积累理论出发,指出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资料与劳动者分离。
生产资料经历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将被垄断竞争的资本主义所取代。
拉法格在1903年的<美国托拉斯及其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一文中,最早提出。
金融资本”的概念。
他指出随着工业资本的.扩张,产业部门的资本日趋集中,进而推动银行资本的集中。
两类资本相互渗透最终形成一种特殊的资本,即金融资本。
列宁批判地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
发展了金融资本理论。
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列宁指出“生产的集中,由于集中成长起来的垄断;银行和工业的融合或混合生长,这就是金融资本产生的历史和这一概念的内容”。
因此国内外部分学者认为。
产融结合的内涵与金融资本一致,即产融结合就是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相互渗透成为金融资本的现象。
这一内涵可从以下方面理解:1.产融结合的产生是资本家不断追求资本增值的结果。
产融结合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

择2023-11-08•产融结合概述•产融结合的模式•产融结合的路径选择目录•产融结合的风险与挑战•产融结合的发展趋势与展望01产融结合概述产融结合是指产业部门与金融部门之间,通过股权、资金融通、管理参与等方式,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过程。
产融结合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部门与金融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必然结果。
产融结合的定义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部分国有企业开始进行内部改革,尝试通过成立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方式,实现产融结合。
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产融结合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方面,国有企业通过重组、改制等方式,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也开始积极探索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创新的加速发展,产融结合逐渐向更深层次发展。
一方面,大型企业集团通过设立财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等方式,实现产融结合;另一方面,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等新兴业态也积极探索与实体产业的融合发展。
初创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深化发展阶段产融结合的必要性产融结合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技术创新等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推动金融创新发展产融结合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融资成本等方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产融结合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等方式,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产融结合可以促进金融创新发展,推动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02产融结合的模式产业资本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控股金融机构,掌握金融机构的股权,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
实现方式产业资本控股金融机构模式有利于产业资本借助金融资本的力量加速发展,同时产业资本对金融机构的控制有利于风险防范。
产融结合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实现途径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产融结合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产融结合是指产业和金融两大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通过资本、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互补和协同作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金融业健康发展。
产融结合的基本实现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金融机构与产业融合1. 金融机构应根据不同产业的需求,调整产品种类和服务模式,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对于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机构可以推出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金融产品;对于制造业,可以提供贴近实体经济需求的贷款产品。
2. 金融机构要善于运用金融工具,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支持。
可以通过发行可转债、企业债券等方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渠道,缓解它们融资难题。
二、科技与金融融合1.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金融机构可以与科技企业合作,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金融服务的时效性和精准性,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
2. 加强金融科技创新,推动金融业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
金融科技企业可以发展金融科技产品,为实体企业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风险管理与实体经济融合1. 金融机构要加强风险管理,保障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金融机构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稳定的金融服务。
2. 实体经济也要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积极应对各种市场风险,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
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专业的风险管理交流服务,协助实体经济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四、监管政策与产融结合1. 加强金融监管,降低金融风险。
监管部门应当制定更加严格的金融监管政策,加强对金融机构风险的识别和处置,确保金融机构运行稳健、风险可控。
2. 政府应当积极推动产融结合,出台扶持政策。
在税收政策、金融扶持政策等方面,政府可以给予产融结合相关企业更多的支持和优惠,激励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产融结合是未来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打造“产融投一体化”商业模式破解综合性控股集团金融和投资业务发展的战略难题

打造“产、融、投一体化”商业模式破解综合性控股集团金融和投资业务发展的战略难题打造“产、融、投一体化”商业模式破解综合性控股集团金融和投资业务发展的战略难题2打造“产、融、投一体化”商业模式破解综合性控股集团金融和投资业务发展的战略难题3打造“产、融、投一体化”商业模式破解综合性控股集团金融和投资业务发展的战略难题4打造“产、融、投一体化”商业模式 破解综合性控股集团金融和投资业务发展的战略难题前言综合性控股集团进行多元化的 务多元化寻找新的增长点,借 略规划方面,如何构建“产、 产业、金融布局是全球性的趋 助资本纽带发挥业务组合的协 融、投一体化”的商业模式? 势。
在中国,近年来伴随着中 同效应以拓展更大的战略发展 在业务层面,如何进行业务选 国实体经济和金融行业的持续 空间。
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 择,构建最佳业务组合,实现 快速发展,以及金融监管逐步 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 产业与金融的有效协同以及金 放开,诸多综合性控股集团开 和扶持、金融业市场化改革和 融业务之间的协同?公司治理 始布局并大力发展金融、投资 行业准入门槛降低、以及金融 层 面 , 如 何 针 对 金 融 和 投 资 业务。
大型央企、国企产业集 创新和金融科技发展等因素, 行业的特点设计差异化的管控 团在坚持主业的同时均结合自 都为这一战略诉求提供了有利 模式、治理架构、人力资源体 身 资 源 禀 赋 拓 展 金 融 业 务 和 的外部市场条件。
系、风险控制机制?这些都是 多元化产业,发挥业务组合的 摆在他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优势,争取更大的业务发展与 腾挪空间。
受益于国家鼓励民 间资本进入传统“高门槛”行“在经济新常态下均希望通过业务 业,民营企业集团积极探索多 元化产业和金融业务的投资与 运营,处处显现出民营资本的 敏锐嗅觉和灵活身段。
同时, 随着新一轮国企国资改革的持敏锐嗅觉和灵活身段。
同时, 随着新一轮国企国资改革的持多元化寻找新的增长点,借助资本 纽带发挥业务组合的协同效应以拓 展更大的战略发展空间”随着新一轮国企国资改革的持续推进,从中央到地方涌现出数十家综合性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公司,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区域金融业发展中发挥着特殊作用。
推行“三产融合模式”实现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3【作者简介】史永革(1965—),男,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硕士,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通讯作者】李运美(1982—),女,高级经济师,硕士,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大豆等农产品领域产业政策、战略规划与行业发展。
推行“三产融合模式”实现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史永革 李运美* 董春晖(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摘要】 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三集团”)以大豆加工为主营业务,多年来,九三集团聚焦主业,延伸产业链条,持续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三产融合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营成效,实现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本文从模式构建背景、模式内容介绍、未来探索与思考三个方面阐述了九三集团“三产融合模式”,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三产融合模式;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一、模式构建背景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大豆成为中国市场最先开放的农产品,中国大豆产业开启了国际化发展进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大豆产业的全球化竞争加剧,国际粮商国际粮食市场控制力逐步形成。
九三集团在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体制上、机制上的顽疾,2015年以来,九三集团进行了“自我开刀”式手术,围绕打造“全产业链”,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实施了一系列市场化改革举措,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并通过推行“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有效机制,使得全员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利润双提升。
二、“三产融合模式”介绍什么是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国家倡导的一种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实质就是“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用龙头企业拉动农民增质增收。
现代农业产业化具备市场化、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社会化和企业化的基本特征。
九三集团“三产融合”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将这些特征蕴含其中,全貌展示。
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作为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九三集团积极践行龙头企业责任,充分发挥资源、布局、规模、资金和品牌五大优势,全力打造大豆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