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水文地质
贵州开阳县明泥湾磷矿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治理前景

RESOURCES/WESTERN RESOURCES2019年第五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明泥湾磷矿目前采空区面积1.81km 2,开采最低开采标高为+145m,年产矿石80万吨,平均排水量38030m 3/d,每吨磷矿开采的综合成本为300元/吨,吨矿排水资金达到30元,占开采成本的1/10。
磷矿开采成本高,每年排水费用高达到2.4千万。
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开阳—息烽磷矿成矿区的明泥湾磷矿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分析,并拓展分析开阳—息烽地区赋存于震旦系中的“下磷矿”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科学合理工程治理措施,减少矿坑抽排水,最终期望到达降低矿山企业开采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矿区地质开阳磷矿明泥湾矿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北部的开阳—息烽县境内,矿床成因类型均为沉积型(陈吉艳等,2010;薛天星等,2011;吴文明等,2017),赋矿层为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矿体顶板与底板分别由灯影组灰色中至厚层白云岩或硅质白云岩和灰绿、蓝绿色中厚层细至中粒含砾砂岩及砂岩组成(周茂基等,1984)。
矿区内主要地层为南华系上统南沱组;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上统灯影组;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明心寺组、金顶山组、清虚洞组,中统高台组、石冷水组,中上统娄山关组及零星分布的第四系。
明泥湾矿区位于北东向洋水背斜北部倾伏端附近,整体构造线呈北北东向。
核部出露地层为寒武系下统明心寺组,两翼依次为寒武系下统金顶山组,中统高台组、石冷水组,中上统娄山关组。
区内地表断裂构造不发育,经钻探工程揭露控制,在其深部发现两条隐伏断层,为洋水背斜东冀断层的北部延伸。
断层两盘地层为南华系南沱组,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上统灯影组及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
此外,在矿层中还发育有少量层间滑动小断层,这些断层具有断距小(0.5m~10m )、延伸短(1m~30m )等特点。
此类断层使磷矿层局部变薄、增厚或短距离错位,破坏了区内磷矿层局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也是造成矿区充水的重要因素。
贵州盘县乐民河流域三股水岩溶泉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贵州盘县乐民河流域三股水岩溶泉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袁伟;王川【摘要】三股水岩溶泉为贵州碳酸盐岩山区典型的岩溶大泉,周边煤企广布,排污现象普遍,岩溶地下水系统较为脆弱,分析岩溶泉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基础.在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岩溶地下水系统边界及补给、径流、排泄特征进行了分析.地表岩溶形态调查及物探成果显示,盘关向斜东西两翼各发育1条岩溶管道,并在三股水一带相互贯通.示踪试验成果表明,平关及小果郎河一带的降雨及地表水与三股水岩溶泉存在水力联系,三股水岩溶地下水系统中的岩溶含水介质以裂隙-管道型为主,裂隙的大量发育使该岩溶地下水系统具备较强的调蓄能力.【期刊名称】《地质学刊》【年(卷),期】2017(041)004【总页数】8页(P655-662)【关键词】三股水岩溶泉;地下水系统;水文地质条件;示踪试验;乐民河流域;贵州盘县【作者】袁伟;王川【作者单位】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四川成都610072;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四川成都6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134三股水岩溶泉位于贵州盘县与云南富源县交界位置的乐民河陈家坝段,出露于二叠系栖霞、茅口组(P1q+m)碳酸盐岩地层中,因发育有3处泉点而得名。
泉域地表及地下岩溶十分发育,周边煤企分布广泛,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排污现象,故区内岩溶地下水十分脆弱。
因此,查明三股水岩溶泉的成因,分析论证其出露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当地岩溶地下水污染防治及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基础(张亮等,2015)。
研究区先后进行过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调查(1∶20万)、盘关向斜南段找水勘探(1∶5万)、石桥—乐民勘查区煤炭普查(1∶1万)等工作,区内煤矿基本均开展过勘探工作,这些成果为本次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地质、水文地质基础资料。
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水样分析、地球物理勘探及连通试验等手段,查明三股水岩溶泉成因,分析并论证岩溶管道发育特征,系统分析岩溶地下水系统发育特点、边界条件、补径排特征,为全面掌握该岩溶泉地下水含水系统的结构和脆弱性、有效开展岩溶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贵州省盘县乐民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探讨梁兴东

贵州省盘县乐民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探讨梁兴东摘要:通过分析矿区水文地质特征,认为该区含煤地层含水性弱,断层导水性差,矿井充水水源主要是来自大气降水,地表水和老窑积水,对于矿井生产应采取相应防治水措施。
关键词:水文地质特征;矿井充水;大气降水;防治水措施;乐民矿区前言贵州省盘县乐民矿区含煤地层面积近100km2,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质佳,是我国西南地区焦煤生产基地。
该区08年以前地质勘探程度低,基本未做水文地质工作,个别矿井曾发生严重水害事故,为了摸清该地区煤炭资源情况,为综合利用煤炭资源提供地质依据,广西煤炭地质150勘探队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要求,从2008年开始在该区进行了为期二年的煤炭资源勘查工作。
本文是根据本次勘查资料,对该区水文地质进行的分析研究,将对矿井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地质背景1.1 地层本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碳酸盐岩类、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火成岩类、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碎屑岩类夹煤层,为矿区主要煤系地层、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碎屑岩类、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碳酸盐岩类、第四系(Q)松散碎屑物。
2 开采技术条件分析2.1 水文地质特征2.1.1地形地貌与地表水矿区属构造侵蚀、剥蚀低中山地貌,地形切割剧烈,沟谷纵横,地形标高一般在1500~1900m,坡度一般为20~45°。
矿区为一完整水文地质单元,补给区面积约301km2,分水岭一带标高一般在1900~2100m,补给区形状近圆形,地形南、西、北三面高,东面低。
矿区无大的地表水体只发育有小河段数条较大冲沟,补给区的南、西、北三面地表水,通过这些河、沟向矿区中部集中,再流入东面的海子河(见图1)图1 矿区水文地质略图海子河是矿区最大的河流,河床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1465.10m,是矿区地表水唯一排泄口,也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通道,海子河水向东流入黄泥河,再进入南盘江,属珠江水系。
贵州紫金簸箕田2金矿主及副井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钻孔施工技术

161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贵州紫金簸箕田2金矿主及副井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钻孔施工技术李武胜1,王 虎2,李 勇2*,兰永飞2(1.贵州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 贞丰 562205;2.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11地质大队,贵州 贵阳 550081)摘 要:贵州省贞丰县簸箕田2金矿主井工程勘察钻孔(ZK-BJT2G2)及副井勘察钻孔(ZK-BJT2G1)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结合深孔,目的是查明拟建竖井区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保证井巷工程设计施工所需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
两口井均存在钻探深度深,取心率要求高,上部水文地质勘查钻孔井段孔径大,覆碳酸盐岩地层岩溶发育、富水性强,水敏性地层易缩径,需对各主要含水层(组)分层进行抽水试验等技术难题。
为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两口井段使用XY-44型钻机,合理设计钻孔结构,采用S91金刚石绳索取芯钻进工艺和扩孔钻进工艺的复合钻进工艺进行施工,采用分层封堵抽水的方法进行抽水试验,达到了勘查目的,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施工经验。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查;分层抽水;绳索取心钻进中图分类号:P6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07-0161-2 收稿日期:2021-04基金项目:贵州省地矿局地质科研资金资助项目“接头式水位水温测量装置研究”(合同编号:黔地矿科合〔2018〕15号);贵州省地矿局地质科研资金资助项目“压裂增产技术在贵州基岩地下水井和地热井中的应用研究”(合同编号:黔地矿科合〔2018〕16号)。
作者简介:李武胜,男,生于1985年,汉族,资源勘查工程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资源勘查。
通讯作者:李勇,男,生于1988年,汉族,贵州正安人,本科,探矿工程工程师,研究方向:钻探施工。
1 工程概况为对贵州省贞丰县簸箕田2金矿进行开发,拟在矿区内新建主井及副井各一口,为查明拟建竖井区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保证井巷工程设计施工所需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施工了主井工程勘察钻孔(ZK-BJT2G2)及副井勘察钻孔(ZK-BJT2G1)各一口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钻孔。
贵州省盘县马依东二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5月 最小 甚 至 干涸 断 流 。井 田 内 的 马依 河 及 支
单位涌水 量为 00 3 s・ .47 1 m。本段含基岩裂 隙 / 水, 水质类型为 H O一 ( N )・ a , C K+ a C 型 富水性 弱 , 相对 隔水层 。 属 () 2 飞仙关组上段 ( T厂 ) 岩性主要为紫色粉砂质泥岩 、 粉砂岩及泥质粉
给 , 水流 量动 态 变化 大 , 水 面 随 季 节性 变 化 地 泉 潜 表调 查泉 点 9个 , 流量 0— .9 s据 22号 泉进 0 19l . 3 / 行长 期观测 , 季最小 流 量 003ls雨 季最 大 流 枯 .3 / ,
量 16 8ls不稳 定 系数 0 0 . 滑坡体 厚度 7 o .3 , / .2 该 .0
水沿地面的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渗入地下 , 补给地 下水 ; 在可溶岩分布区 , 大气降水多沿落水洞 、 漏斗 等岩溶负地形集中灌人式补给地下水。补给强度
21 1 茅 1组 ( 2 .. 5 Pm) /
岩性主要为厚层状灰岩, 地表见有溶洞 、 落水 洞 、 斗及 岩溶槽谷 等岩溶地貌。30 漏 78号钻孔揭
1 。 11 ”北 纬 2 。9 l ” 5 3 5 , 田走 向 4 0 5 5 , 5 2 5 一2 。54 ” 井
视降雨时间、 强度及岩性 的不同而不同, 一般 降雨 时间长 、 强度 大补 给量 亦 大 , 溶 岩 分 布 区补 给 强 可
度 大于 非可 溶 岩分 布 区。地 表 水 与 地 下水 存 在 互 补关系, 地表 水对 地下 水 的补 给表现 为非 可溶 岩地 层 中的溪沟 水 , 流经 可溶岩 地层 时常 潜入 地下 补给 地 下水 , 而在 河谷 或含 水层 与 隔水层 接触 的低 洼地
贵州水城地区岩溶水文与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贵州水城地区岩溶水文与工程地质问题研究贵州水城地区是中国著名的岩溶地区,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
随着工程地质活动的开展,贵州水城地区岩溶水文与工程地质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贵州水城地区岩溶水文与工程地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贵州水城地区岩溶水文特点1.地质条件贵州水城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属于喀斯特地貌区域,其地质构造主要由石灰岩、大理岩和石英砂岩等岩石组成。
这些岩石在长时间的水攻击下,形成了大量的岩溶地貌,如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
2.水文特点贵州水城地区的岩溶水文特点主要表现在地下水资源极为丰富,地下水蕴藏量大、水质优良、水利潜力巨大。
地下水循环体系十分复杂,包括岩溶水文美学、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水动力学等多个研究领域。
3.水资源利用贵州水城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对当地的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已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1.工程地质灾害贵州水城地区岩溶地貌对工程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地下水的存在和水文条件的复杂性,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较高,如地陷、塌岩、崩塌等。
2.地下水开采与保护由于地下水资源的丰富和利用的不当,导致贵州水城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3.水利工程建设为了更好地利用岩溶水文资源,贵州水城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受到岩溶地貌的制约和影响,如水库围湖、渗漏、岀水等问题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挑战。
1.加强科学研究通过加强对贵州水城地区岩溶水文与工程地质问题的科学研究,探索其形成机理和规律,建立合理的预测和评估模型,为工程建设和水文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优化水资源管理针对贵州水城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管理制度,实施地下水保护工程,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针对贵州水城地区的岩溶地貌特点,需要发展适合的工程建设技术,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增强工程抗灾能力,保障工程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贵州水城地区岩溶水文与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贵州水城地区岩溶水文与工程地质问题研究贵州水城地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域。
这一地区的岩溶水文与工程地质问题备受关注,因为岩溶地貌带来了独特的地下水文特征和工程地质问题。
本文将围绕贵州水城地区的岩溶水文与工程地质问题展开研究,并探讨这些问题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岩溶水文问题1. 地下水资源贵州水城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岩溶地质构造单元中。
由于岩溶地貌的特殊性,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补给来自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
在岩溶地貌中,地下水以地下河、地下溶洞水位和含水层为主要形式存在。
这些水文地质特征决定了地下水的形成和补给与传输机制,也影响了地下水的利用和保护。
由于岩溶地貌的存在,贵州水城地区的地下水具有以下特点:① 威胁性:地下水的水量丰富,但在岩溶地貌中易过度开采,导致水资源的威胁性增加;② 变化性:岩溶地貌中地下水的变化性强,受季节性降水和岩溶地质构造的影响明显;③ 保护性:地下水资源受到岩溶地貌的保护作用,地下水的水质相对较好。
3. 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贵州水城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主要被用于农业灌溉、城镇供水和工业用水。
在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中,必须保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止过度开采和水质污染。
对岩溶地貌中的地下水保护和治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
二、工程地质问题1. 地质灾害贵州水城地区的岩溶地质构造单元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如岩溶塌陷、地裂缝等。
这些地质灾害常常给当地的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造成威胁,需要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工作。
2. 岩溶地质工程在贵州水城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到岩溶地质的特殊性。
岩溶地质对基础工程的选址、设计和施工都会产生影响。
在工程地质勘察和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岩溶地质的特殊性,以避免工程隐患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岩溶地貌的特殊性,贵州水城地区的岩溶水文与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并不仅限于学术研究,同时也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课题。
贵州水文地质

贵州水文地质一、区域水文地质贵州省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始于1958年,由贵州省地质局区调队在开展1:20万区城地质调查的同时进行,编有各调查图幅的“水文地质专报”。
50年代末至60年代前限期,贵州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成都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学院实习生队,进行了1:20万贵阳幅、安顺幅、息烽幅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分别著有各图幅区域水文地质测量报告。
这一时期的调查,在工作方法和内容方面都较简单和租略。
1973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对“加强全国水文地质普查工作”作了重要指示。
之后,中央军委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水文地质部队,国家地质总局统一部署了全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贵州省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732部队、贵州省地质局第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共同承担。
1975年开始在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按国际分幅分工开展工作。
至1980年,732部队先后完成湄潭、遵义、桐梓、息烽、威宁、瓮安、镇远、沿河、江口、毕节、威宁、威信、正安等12个图幅;734部队完成黎平幅;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完成贵阳、独山、罗甸、都匀、榕江、剑河、水城、盘县8个图幅。
省地质局缩二水文地质工程大队完成安顺、安龙、兴仁3个图幅。
贵州与邻省接壤的边角地区有3图幅,分别由相邻省地质局的水文地质大队或参加该省普查工作的解放军部队完成。
这是首次全面、系统地完成全省17.6万平方公里面积的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
各图幅的普查报告,均经主管部门审查验收,精度符合要求。
至1983年已全部正式出版,供有关部门使用。
通过普查,基本查明了解贵州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对含水岩组及其富水性进行了划分,时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水化学特征有了较系统的认识。
对地下水资源也进行了概算,同时还指出了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前景和方向。
归纳记述如下:(一)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贵州的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还与地表水互相转化,互为补给。
贵州全省有10公里以上长的河流984条,河网密度按大于10公里长的河流计算,每平方公里河长为17.1公里,河流年径流总量平均值达1035亿立方米,平均年径流深588毫米;省外过境客水量291.7亿立方米,各河流向东、南、北三面呈放射状迂回曲折流出省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后,中央军委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水文地质部队,国家地质总局统一部署了全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贵州省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732部队、贵州省地质局
第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共同承担。1975年开始在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按国际分幅分工开展工作。至1980年,732部队先后完成湄潭、遵义、桐梓、息烽、威宁、瓮安、镇远、沿河、江口、毕节、威宁、威信、正安等12个图幅;734部队完成黎平幅;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完成贵阳、独山、罗甸、都匀、榕江、剑河、水城、盘县8个图幅。省地质局缩二水文地质工程大队完成安顺、安龙、兴仁3个图幅。贵州与邻省接壤的边角地区有3图幅,分别由相邻省地质局的水文地质大队或参加该省普查工作的解放军部队完成。这是首次全面、系统地完成全省
7."80米,自流量
1431."12吨/日。
单斜承压水,由褶皱或断层引起的单斜岩层分布区亦可能有承压水。例如:
贵阳市三桥至马王庙一带有9个勘探钻孔揭穿承压水含水层以后出现自流现象,水头高出
1."5—
21."1米,自流量最大者(404号钻孔)达
1771."20吨/日。
(四)地下水的水质
贵州的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多为无味、无臭、无色透明、低矿化度(矿化度小于300P.P.M)、微硬(硬度
8."7‰,最终于沫阳大井流出。出口处为高7米,宽10米的洞口,枯季流量1800升/秒,平常期流12000升/秒。
小井地下河系,源于惠水翁名乡,发育于雅水背斜的石炭系、二叠系及三叠系的石灰岩和白云岩中,由9条地下河呈树枝状展布汇流而成,该地下河系除个别河段出现明流以外,绝大部分力暗流,主流长40公里,平均比降17‰,最终于沫阳小井流出。出中处为一溶洞,洞长1453米,除10—15米处不便通行外,其余洞体高30-50米,宽15-25米,洞壁平整,洞顶多呈自然塌落拱形,洞底为垮塌块石铺盖。地下河沿洞底流出,枯季流量约5000升/秒,平常期流量8000升/秒左右。
不同地貌区,地下河发育也不一样:
1、黔南中低山盆谷区,地下河最发育,以地下河系规模大、数量多、支流密集、
结构复杂为特点。目前所知省内规模最大的地下河系一罗甸沫阳大小井地下河系为例:
大井地下河系,源于贵阳高坡乡,发肖于克渡向斜和雅水向斜西翼的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石庆岩、白云岩中。整个地下河系以摆郎河为丰于,由20多条地下河汇集而成,呈树枝状展布于摆郎河两岸,形成暗流和明流结合式的地下河系。主流长85公里,平均比降
网格状、树枝状、入字状,、根须状、帚状和羽状粹。纵剖面形态有:
大比降(水力坡度大于10‰)型、小比降(水力坡度小于10‰)型和阶梯型。地下河发育长度一般较短,绝大部分小于10公里。据不完全统计,全省1000多条地下河,总计长度约6000余公里,其中:
长度大于50公里者占总条数
0."3%左右,30-50公里者约占
向斜承压水,主要分布于向斜轴部地带,省内许多向斜构造都有承压水。例如:
龙里向斜CKl7号钻孔中,岩溶承压水水头高出地面
13."66米,自流量810吨/日;遵义向斜ZKl25号钻孔中砂岩裂隙承压水,水头高于地面20米,自流量500吨/日左右。
背斜承压水,常常富集于背斜倾伏端。例如:
仁怀坛厂中枢背斜中2井,岩溶承压水,水头高于地面75米,自流量1097吨/日;福泉丁家寨背斜ZK22号钻孔中,岩溶承压水,水头高于地面
8."4-
16."8德国度)的眶碳酸钙水,水质良好,仅局部地区因含水层中含有膏盐或硫化矿床而出现硬度高达70-
113."3德国度的硫酸钙型极硬水。
据1000多件较有代表性的水样化学分析资料统计,全省有10几种地下水化学类型。其中:
以重碳酸钙型为主,占总数的
42."5%,重碳酸钙镁型占37%,重碳酸-硫酸钙型占53%,其它类型占15%左右。大量资料表明:
一。"地下河发育,分布广泛,是贵州一大特色。全省有1130条地下何,每年平常期总流量达2亿立方米,其中800多条排入长江流域各水系,300多条排人珠江流域各水系。贵州地下河发育的主要特点是:
碳酸盐岩钙镁比值大,发育强度大。地下河发育受地质构造控制,舒缓褶皱区地下河多形成树枝状、网状地下河系,紧密褶皱区多发育单支状地下河。地下河系的平面形态有:
3、"N02和NH4)、汞、砷、氰化物、酚类等有毒、有害成分及细菌,时有检出乃至超标,尤以“三氮”和细菌污染最普遍,局部地段浅层地下水受污染的程度,已达到不可忽视的地步。
(五)地下河系
地下河又称暗河。由数条地下河组成、具有独立的补给、径流及排泄系统并形成完整的流域者,称地下河系。地下河是碳酸盐岩分市区一种独具特色的岩溶形态,它属于岩溶水之
(一)地下水的补给来源
贵州的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还与地表水互相转化,互为补给。贵州全省有10公里以上长的河流984条,河网密度按大于10公里长的河流计算,每平方公里河长为
17."1公里,河流年径流总量平均值达1035亿立方米,平均年径流深588毫米;省外过境客水量
291."7亿立方米,各河流向东、南、北三面呈放射状迂回曲折流出省境。地下水的补给方式可分为“集中注入”和“分散渗透”两种。
溶洞管道水,主要赋存于寒武系中上统、奥陶系下统、石炭系、二叠系下统、三叠系中下统及碳酸盐岩段含水层中,其贮水空间以岩溶管道、溶洞为。此类含水层分布区,特别是石灰岩含水层,岩溶作用极强烈,地下河发育,岩溶大泉、溶洞、落水洞、岩溶洼地、岩溶潭等屡见不鲜。由岩溶管道、洞穴等组成的“集中导水结构”含水丰富,流量大于50升/秒以上的岩溶大泉和地下河全省约有2000多处,合计流量
贵州水文地质
一、区域水文地质
贵州省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始于1958年,由贵州省地质局区调队在开展1:20万区城地质调查的同时进行,编有各调查图幅的“水文地质专报”。50年代末至60年代前限期,贵州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成都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学院实习生队,进行了1:20万贵阳幅、安顺幅、息烽幅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分别著有各图幅区域水文地质测量报告。这一时期的调查,在工作方法和内容方面都较简单和租略。
0."7%,10-30公里者约占10%,5-10公里者约占36%,小于5公里者占61%左右。地下河埋藏较浅,绝大部分分布在地面下几十米以内。因此在地下河通过的地区沿途地面上有成线状排列的洼地、落水洞、漏洞、竖井、或地下河天窗等标志。地下河的地质层位依次为:
以石灰岩为主的岩组,地下河最发育;以白云岩为主的岩组,地下河发育程度次之;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组,地下河长度短,流量小。
一是通过地下水出口集中排泄;二是以泉出形式分散排泄。地下河排泄,受地表水系控制最明显,在众多的地表河流的两岸均可见到地下河排入河谷中。
(三)地下水类型
1、根据含水层的性质和地下水赋存和径流特点分类有:
岩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裂隙水和孔隙水三大类,其中以岩溶水为主。
(1)岩溶水
岩溶水分布广,水量大,是贵州最主要的地下水类型。岩溶水又分为纯碳酸盐岩溶洞管道水和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岩溶裂隙水。
4、黔中丘原盆谷区,地下河较发育,但一般径流短,流量小,多为小规模的地下河系。其规模最大的苑口地下河,源于贵阳烂山一带,发育于石炭系厚层石灰岩中,由北、东两支呈“入”字形展布,于安家坑交汇后,径流几公里至惠水县苑口寨流出,全长29公里,流域面积139平方公里。出口处为一溶洞,洞高20米,宽30米,水从洞底乱石堆中涌出,据长期观测,出口流量达990一11300升/秒。注入涟江,属珠江水系。
2、根据地下水的水力性质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或承压自流水)两类。
(1)潜水
潜水具有无压自由水面,一般埋藏较浅,分布广,是省内最常见的地下水类型。
(2)承压水
承压水,当含水层被人工(钻孔)揭穿后,由于静水压力传递,水面上升到顶板之上乃至喷出地面,发生自流现象。承压水受地质构造严格控制,主要分布于向斜、背斜或单斜构造中。
17."6万平方公里面积的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各图幅的普查报告,均经主管部门审查验收,精度符合要求。
至1983年已全部正式出版,供有关部门使用。
通过普查,基本查明了解贵州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对含水岩组及其富水性进行了划分,时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水化学特征有了较系统的认识。对地下水资源也进行了概算,同时还指出了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前景和方向。归纳记述如下:
(二)地下水径流与排泻
贵州地下水径流主要是管流和隙流两种形式。前者主要发育于碳酸盐岩地层中;后者多见于碎屑岩、岩浆者和变质岩分市区。
岩溶地区的地下水径流与地表水径流关系密切,相互转化频繁。管流和隙流两种不同的径流形式,虽然性质各异,但亦常共存于同一个径流场中,互相转换。地下水总的排泄方向。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有两种:
岩浆岩裂隙水,赋存在峨嵋山玄武岩、花岗岩和花岗质混合岩类中,其贮水空间为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此类含水层出露泉水流量小于1升/秒,枯季地下水径流模数l一2升/秒平方公里,据玄武岩钻孔中抽水试验,水量小于100吨/日。
(3)孔隙水
孔隙水零星分相于第四纪和第三纪未胶结的松散岩层的孔隙中。此类含水层厚度甚薄,面积不大,含水性能差,水量小。但某些大型河谷阶地和盆地中局部地段的冲积、洪积层厚度可达数十米,钻孔抽水试验水量为200-300吨/日。
780598."5升/秒,其中地下河流量最大者达6600升/秒。地下河枯季径流模数4—7升/秒平方公里,钻孔(井)水量为1000-2000吨/日,大者可达5000吨/日左右,此类地下水,水量大,伹分棺极不均匀。
岩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寒武系敖溪组、花桥组、石炭系岩关组、二叠系吴家坪组、三柱系罗楼组、紫云组等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组合的含水岩组中。此类含水岩组,其贮水空间是以裂隙为主组成的“分散导水结构”。地下水径流方式为隙流。泉水流量1-10升/秒,钻孔(井)水量一般500一1000吨/日。个别水量大者可达2000-3000吨/日,此类地下水水量中等,但其分布比溶洞管道水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