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例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30例急诊室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及实验室结果分析

130例急诊室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及实验室结果分析

130例急诊室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及实验室结果分析一、病因分析从病因上分析,130例中以胃肠溃疡为最多见(56例,占43.1%)。

其次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8例,占13.8%),上消化道恶性肿瘤(15例,占11.5%),门脉高压症出血(14例,占10.8%)等。

胃肠溃疡:由于各种因素,如药物刺激、寄生虫、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导致胃肠道黏膜受损或溃疡形成,出现出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出血):由于门脉高压,静脉曲张形成,局部血管扩张、容量增大,壁厚度减薄,易于破裂出血。

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中,胃癌最常见,多数在末端部位位于胃窦,出现大量出血。

门脉高压症出血:当门脉受到不同原因的损害或上述静脉曲张发育达到一定程度时,均可导致门脉高压症。

在门脉高压时,脾脏容量增大,引起脾功能亢进,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因子合成不足,从而导致表现为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二、实验室结果分析1. 血常规检查:有86例白细胞计数异常,白细胞总数升高达27.5%。

其中,随着出血程度的加重,白细胞总数也随之增加。

2. 凝血功能指标:97例凝血功能增加,PT延长,APTT正常或缩短,纤维蛋白原降低。

说明大多数患者出血病因与凝血因子有关。

3. 肝功能指标:60例患者肝功能正常,70例患者肝功能异常,其中肝功能紊乱是常见的门脉高压症的原因。

4. 血糖和电解质:104例患者血糖正常,26例低血糖,7例高血糖。

电解质异常仅14例,其中低钙、低钾、低氯分别为5例、2例、1例。

5. 感染指标:24例患者有细菌感染。

其中4例感染源来自肠道,6例感染早在入院前已出现,14例感染早期出现。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凝血功能指标异常、白细胞总数升高及肝功能紊乱与门脉高压症有关;低血钙、低血钾和低血氯值与营养不良和长期使用某些药物有关;患者血糖异常一般受后继治疗控制。

同时,感染是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后感染、病程缓慢、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结语。

消化道出血护理病例分析报告

消化道出血护理病例分析报告

消化道出血护理病例分析报告病例背景本次报告将对一名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和护理报告。

患者姓名为李先生,男性,67岁,既往病史中无消化道相关疾病或手术史。

他因为突发呕血及黑便,于入院后进行了一系列检查。

病情描述李先生入院时主要症状为呕血及黑便,伴有乏力、恶心、上腹部不适等。

在初步检查中,血液常规检查显示贫血,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均降低。

胃镜检查发现大量胃内凝血块,而结肠镜检查则显示梗阻物。

诊断与治疗鉴于李先生的症状以及检查结果,经过综合判断,医生对其进行了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进一步检查发现出血部位在胃和结肠,且出血程度较为严重。

为减轻出血和维持李先生的体力状况,医生立即采取了综合治疗方案:1.检查血型和交叉配血,以备紧急输血时使用;2.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准备输血血液制品;3.高压氧治疗,改善组织血氧供应;4.实施护理措施,包括卧床休息,避免体力活动等。

确诊后,医生立即安排给予李先生胃黏膜保护药物,并开始用药止血。

同时,由于消化道出血涉及整个消化道,医生还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结果显示,出血部位为胃窦幽门部和乙状结肠部。

护理目标与措施护理目标1.控制消化道出血,减轻病情;2.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3.减轻并发症的风险。

护理措施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2.定期检测和记录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等指标;3.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包括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胃肠道营养支持;4.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出血的程度和颜色的变化;5.定期更换导尿管和叶酸管,保持导尿通畅;6.保持患者心理稳定,进行心理护理和支持。

护理效果评估经过护理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管理,患者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

经过近一个星期的治疗,患者的出血状况明显减轻,呕血和黑便的程度也在逐渐减少。

血常规检查显示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数值均有所提高,恢复到正常范围。

护理总结与建议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且危险的疾病,需要及时发现和治疗。

静脉微量泵输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观察

静脉微量泵输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观察

静脉微量泵输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观察目的:探讨静脉微量泵输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观察,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

对照组予静脉滴注泮托拉唑,观察组予持续静脉微量泵输注泮托拉唑。

两组均给予止血、补液、输血等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91.4%,98.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78.6%,80.0%)。

结论:持续静脉微量泵输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效果,其间配合优质护理,可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

标签:静脉微量泵;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观察;疗效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主要症状为呕血和黑便,伴有血容量减少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是内科常见危重症之一,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1]。

本研究对1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静脉微量泵治疗配合优质护理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2014年1月到12月本科收治1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诊断标准:有呕血、黑便症状,查呕吐物或粪便潜血试验呈强阳性。

其中男84例,女56例,年龄19-95岁,平均年龄58.05岁。

均为急性起病,出血原因:消化性溃疡6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31例,急性胃黏膜病变21例,胃癌17例,不明原因3例。

轻度出血75例,中度出血54例,重度出血11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出血原因、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静脉滴注泮托拉唑40mg q8h。

观察组予持续静脉微量泵输注泮托拉唑8mg/h并维持72 h.。

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優质护理。

两组均予止血、补液、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

疗程均为3 天。

1.3观察指标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用药后36 h内无活动性出血;有效:用药后36~72 h内无活动性出血;无效:用药后72 h内仍有活动性出血。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分析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分析问题:男性,45岁。

查体发现肝硬化5年。

3天前与朋友聚餐时出现呕血,鲜红色,量约1000ml.患者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等。

经输血、补液和应用止血药物治疗后病情好转,血压和心率恢复正常。

1天前出现睡眠障碍,并出现幻听和语言不清,化验检查示:血氨130μg/dl,血糖5.6mmol/L,尿素氮7.2mmol/L.1.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尿毒症B.脑血管意外C.乙型脑炎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E.肝性脑病答案:E解析:患者肝硬化病史,出现睡眠障碍,并出现幻听和语言不清,且血氨明显增高,所以考虑为肝性脑病的可能性最大。

2.首先考虑的治疗方案是:A.抗生素治疗B.应用降氨药物C.胰岛素治疗D.血液透析治疗E.应用镇静药物答案:B解析:在血氨升高时,应首先促进体内氨的清除,如不清楚体内血氨,单单缓解症状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以上其他几项均不适用于降低体内血氨治疗。

3.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最可能的是:A.胃癌B.胃溃疡C.十二指肠溃疡D.食管静脉曲张破裂E.胃黏膜病变答案:D解析:题中患者肝硬化病史5年,肝硬化患者存在门静脉高压,可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所以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最可能的是D项。

---------------------------------------------------------------------------------------------------------------------------------------内科学基础:头痛概况与病因头痛一、概况1.指额、顶、颞及枕部的疼痛。

2.见于多种疾病,大多无特异性,且经过良好,例如全身感染发热性疾病往往伴有头痛,精神紧张、过度疲劳也可有头痛。

3.但反复发作或持续的头痛,可能是某些器质性疾病的信号。

二、病因1.颅脑病变(1)感染:如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脑脓肿。

(2)血管病变: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畸形、风湿性脑脉管炎和血栓闭塞性脑脉管炎。

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对比分析

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对比分析

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对比分析目的研究奥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佳用药剂量。

方法在我院收治的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选出14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我院接受奥美拉唑治疗,根据用药剂量进行分组,大剂量组(80 mg/次,每日2次)、常规剂量组(40 mg/次,每日2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指标。

结果大剂量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再次出血率、住院时间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上两组差异不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快速止血,预防再次出血,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标签:奥美拉唑;用药剂量;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一般是由静脉曲张引起的,也有部分患者是由消化性溃疡、胃癌、应激性胃黏膜损害等非静脉曲张因素引起的[1]。

对于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抑酸治疗是十分重要的,而质子泵抑制剂的持续静脉泵入具有较为显著的抑酸、止血效果,但是大剂量的应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奥美拉唑是临床上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为探究其最佳用药剂量,特开展本次回顾性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非静脉曲张上消化出血患者中选出1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奥美拉唑的用药剂量分组,大剂量组患者74例,男49例,女25例,年龄在31~64岁,平均(53.2±5.7)岁,原发病:消化性溃疡38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15例,应激性溃疡10例,其他11例。

常规剂量组患者66例,男45例,女21例,年龄在30~65岁,平均(53.6±6.0)岁,原发病:消化性溃疡33例,上消化恶性肿瘤12例,应激性溃疡9例,其他12例。

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不明显,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主要为补液、禁食、纠正酸碱失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在此基础上,大剂量组患者给予患者80 mg奥美拉唑注射液静脉推注,每日2次,然后以8 mg/h的速率给予患者静脉滴注;常规剂量组患者给予患者40 mg奥美拉唑注射液静脉推注,每日2次。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上消化道出血部位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

笔者长期在基层医院工作,亲眼看见由于医生对上消化道出血处理不及时及不规范,导致病人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为了提高基层医院医生对上消化道出血诊治率,现将诊治对策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

1 临床资料2006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44例,其中男32例,女12例;年龄46~62岁,平均54岁。

2 临床分析2.1上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最常见原因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癌。

这些占上消化道出血的80%~90%。

另外有较少见原因:炎症因素;机械因素;血管因素;肿瘤因素;全身性疾病;邻近器官的病变。

2.2估计上消化道出血量2.2.1 病史和临床指标(1)大便潜血阳性时,出血量>5ml/d;(2)呈柏油样便时,出血量>60ml/d;(3)出现呕血症状,胃内积血>250~300ml;(4)出血量<400~500ml一般不出现全身症状,出血量>500ml可出现全身症状;(5)上消化道大出血指短时间内出血量>1000ml或为全身血量20%时,出现循环衰竭表现收缩压80~90mmHg或较基础压下降25%,心率>120/min。

2.2.2休克指数休克指数指脉搏/收缩压(mmHg),正常为0.54;休克指数为1,失血量约1000ml;休克指数为1.5,失血量约1500ml;休克指数为2.0,失血量约2000ml。

另有血清尿素氮测定;体位试验;中心静脉压测定;放射性核素检查。

2.2.3认真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为间歇性,对每个新患者都应确定有无活动性出血,以决定治疗措施。

活动性出血指标:(1)患者又有失血症状;(2)呕血变红或黑便变稀、次数增多;(3)肠鸣音活跃;(4)血压、脉搏经治疗无改善或恶化;(5)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持续下降;(6)补液与尿量足够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上升;(7)中心静脉压波动不稳定;(8)如不能确定,可插胃管观察或者行急诊内镜检查。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00例临床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00例临床分析
61 . 2
S S 而 仅予 激 素 和 锡 类 散 , 依 然 取 得 了 显 著 的近 期 疗 AP 却 效, 且未 见 明显 不 良反 应 , 其 远 期疗 效 尚不 清楚 ; 中度 但 而
U C患者 以 S S A P行基 本 治疗 , 效 不佳 者 加 大 S S 疗 A P剂 量
空肠疾病也属此范畴。我 院于 20 20 0 5— 09年共收治上消 化道出血患者 30 , 0 例 现将临床诊治情况回顾分析如下。
13 上 消 化道 出血 量判 断标 准 轻 度 出血 : . 出血 量
< 0 l有头 晕 , 5 0m , 血压 、 血红 蛋 白基 本正 常 。 中度 出血 : 出
上消 化道 出血病 因及 年龄 分 布
n%) (
见 表 1 。
表 1 3 0例 不 同病 因上 消化道 出血 患者年 龄分布 0
[ ] 中华 医学 消化病学分 会炎症 性肠病 协作组 . 2 对我国炎症性肠 病 诊 断治疗规范 的共识 意见 [ ] 中华 消化杂 志,0 7 2 ( )5 5 J. 20 ,7 8 :4

5 9 4 .
或( ) 和 加用类 固醇激素 而获较 好疗 效 , 得参考 ; 症 患者 值 重 应尽早 、 足量 使用 糖 皮质 激 素 , 积极 控制 肠 道 继发 感 染 , 并
[ ] 中华 医学会消化病学 分会. 3 对炎症性 肠病诊 断治疗规范 的建议
[ ] 中华 内科杂志 , 0 , : 8 4 . J. 2 14 1 —11 0 0 3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 防止发生中毒性 巨
结肠 、 肠穿孔 、 出 血 等并 发 症 发 生 。若 内科 治疗 无 效 , 大 应 及时联 系外科协 助处理 , 是抢救 病 人 生命 , 这 降低 病 死率 的

上消化道出血示例

上消化道出血示例

第31页
三(四)腔二囊应用护理:
熟练操作和插管后亲密观察及细致护理 是到达预期止血效果关键。插管至65cm 时抽取胃液, 先向胃囊注气约150-200ml, 至囊内压约50mmHg(6.7kPa),如未能止血, 继向食管囊注气约100ml至囊内压约为 40mmHg(5.3 kPa)并封闭管口, 管外端 以绷带连接0.5kg沙袋。
上消化道出血示例
第32页
出血停顿后, 放松牵引, 放出囊内气体, 保留管道继续观察24h,
拔管前口服液状石蜡20-30ml。 气囊压迫普通以3-4天为限, 继续出血者可适度延长。
上消化道出血示例
第33页
有受伤危险: 创伤、窒息、误吸
(1) 防创伤: 气囊充气加压12-24h应放 松牵引,放气15-30min,以免食管胃底 粘膜受压时间过长而发生糜烂、坏死。
呕血 可 少 可 无 可 无
便血 + + + + + +
颜色 鲜红 暗或黑 鲜红 暗或黑 鲜红 暗或黑
上消化道出血示例
第9页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头昏、心悸、冷汗、
口渴、黑朦、晕厥、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急性失血后贫血: 面色苍白、心动过速、 四肢无力等。但出血二十四小时后,外周血和 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才下降。
第25页
护理办法
(1) 体位与保持呼吸道顺畅 (2) 治疗护理: 马上建立静脉通道。 (3) 饮食护理: 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
吐者应禁食。 (4)心理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示例
第26页
(1) 病情监测
监测指标: ①生命体征;②精神和意识状 态;③观察皮肤和甲床色泽,肢体温暖 或是湿冷,周围静脉尤其是颈静脉充盈 情况。④准确统计出入量;⑤观察呕吐 物和粪便性质、颜色及量。⑥定时复查 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 网织红细胞计数、血尿素氮、大便隐血, 以了解贫血程度、出血是否停顿。⑦监 测血清电解质和血气分析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0例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比较不同病因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1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40例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描述消化道出血病因,比较排名前4位病因内科治愈率差异。

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主要为:消化性溃疡43例(30.7%),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34例(24.3%),胃食管恶性肿瘤30例(21.4%),急性胃黏膜病变28例(20.0%),其他病因5例(3.6%),排名前4位病因内科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

结论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食管恶性肿瘤以及急性胃黏膜病变,不同病因患者内科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标签:上消化道出血;诊断;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的出血(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病变引起的出血),常表现为大出血,是临床常见急重症之一,起病急、病情危重、临床死亡率高。

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原因繁多。

笔者收集并回顾性分析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人民医院2012年1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旨在探讨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病原因,以便指导临床工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2月收治的住院病例共140例,其中男96例(68.6%),女44例(31.4%),年龄17~93岁,平均(55.6±19.1)岁,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呕血或黑便等)及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血红蛋白或红细胞计数等)明确消化道出血诊断,根据病情行胃肠镜、胃肠道钡餐、血管造影、腹部CT或病理活检等进行病因诊断。

1.3统计方法统计软件使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均数比较使用方差齐性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构成比比较,以P(F)0.05)。

3 讨论
本组1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中消化性溃疡43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34例,胃食管恶性肿瘤30例,急性胃黏膜病变28例,其他病因5例(其中血管畸形3例),由此可以看出,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中首位为消化性溃疡,其次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胃食管恶性肿瘤,这与国内报道基本一致[1-2]。

但在就诊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其他疾病,例如血管病变、不典型部位肿瘤或结构异常[3]。

上消化道出血男女分别占68.6%、31.4%,男性发病率为女性
2倍,可能与男性精神压力大,饮食习惯不规律及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较多有关[4]。

消化性溃疡在上消化道出血中所占比例最多,临床也最常见[4],患者往往以呕血、黑便、腹痛就诊,但临床中不典型症状者也越来越多,比如仅有反酸、呃逆等症状,确诊依靠大便隐血及胃镜等检查,治疗上大部分患者予抑酸药加抗HP均能治愈,严重者则需手术治疗,本组资料中有2例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

胃食管恶性肿瘤所占比例也较高,其引起的出血主要是由于肿瘤引起的糜烂、溃疡或者癌细胞直接侵犯大血管所造成,根治主要依靠外科手术治疗,不过微创手术在胃癌的治疗中也越来越广泛,主要用于早期患者。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发生常为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出血,往往病情急,出血量大,易引起失血性休克,病死率很高。

在我院上述患者中使用Tips、硬化剂、食管静脉套扎等已能达到不错的止血效果。

急性胃黏膜病变所致出血常见的诱因有:服用非甾体消炎药、饮酒及应激、服用阿司匹林等。

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此病的治疗率也逐渐提高。

本研究中不同病因的上消化道出血内科治愈率无明显差异,分析原因可能与本组资料中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居多,医务人员能尽早根据病因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有关,但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食管恶性肿瘤以及急性胃黏膜病变,在今后的工作中仍需及早根据患者病因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但同时重视少见病导致消化道出血可能,一旦常规治疗效果欠佳尽早进一步检查,从而提高止血率,改善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
[1]徐少华,汪祖春,李燕.消化道出血病因及误诊原因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4):47-48.
[2]朱军军,李祥兴,刘沽.消化道出血178例诊断及病因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2):2433-2435.
[3]戈之铮,李一男,李璇.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2,11(5):433-436.
[4]索宝军,周丽雅,丁士刚,等.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5):1757-1761.编辑/刘小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