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史 概要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

第一章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 (1)一、希腊文化的概况 (1)二、毕达哥拉斯学派 (1)三、赫拉克利特 (1)四、德谟克利特 (2)五、苏格拉底 (2)第二章柏拉图 (2)一、美学的基本观点 (2)1.文艺对客观现实的关系 (2)2.鄙视艺术的根源:阶级根源 (3)3.关于艺术美 (3)4.对美育的看法 (3)二、文艺的社会功用 (3)三、文艺才能的来源——灵感 (4)第三章亚里士多德 (4)一、亚里士多德 (4)二、摹仿的艺术对现实的关系 (5)1.肯定艺术真实性 (5)2.艺术有机整体思想 (5)3.和谐概念 (5)三、文艺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功用 (6)1.肯定文艺的社会功用 (6)2.文艺的两种心理根源 (6)3.文艺的目的 (6)4.喜剧与丑 (6)第四章亚历山大理亚和罗马时代:贺拉斯,朗吉弩斯和普洛丁 (7)一、贺拉斯 (7)1.关于文艺的本质 (7)2.关于诗的功用问题 (7)二、朗吉弩斯 (8)1.关于崇高 (8)2.关于文艺的现实基础 (8)3.自然与艺术(天资与人力)的关系 (8)4.文艺的社会功用 (9)5.音乐与文学 (9)三、普洛丁 (9)1.“分享说”(“放射说”) (9)2.认识与评价 (10)第五章中世纪:奥古斯丁,托玛斯.亚昆那和但丁 (10)一、奴隶社会的解体与封建制度的奠定 (10)二、基督教的传播和基督教会对欧洲的封建统治 (10)三、中世纪文化的落后,教会对文艺的仇视 (10)四、圣奥古斯丁和圣托玛斯的美学思想 (11)1.圣奥古斯丁 (11)2. 圣托玛斯 (11)五、但丁的文艺思想 (11)1.诗为寓言说 (12)2.《论俗语》 (12)第六章文艺复兴时代:薄迦丘,达.芬奇和卡斯特尔维屈罗等 (12)一、文化历史背景 (12)二、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领导地位 (13)三、意大利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 (13)1.古典的批判与继承 (13)2.文艺对现实的关系 (13)3.对艺术技巧的追求 (14)4.文艺的社会功用 (14)5.美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14)第七章法国古典主义:笛卡尔和布瓦罗 (15)一、经济政治文化背景 (15)二、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的哲学和美学 (15)1.论美的定义 (15)2.论文章的风格 (15)三、布瓦罗的《论诗艺》,新古典主义的法典 (15)1.理性主义 (15)2.普遍人性论 (16)第八章英国经验主义:培根,霍布士,洛克,夏夫兹博里,哈奇生,休谟和博克 (16)一、培根 (17)二、霍布士(附:洛克) (17)三、夏夫兹博里 (18)1.与经验派美学争论 (18)2.新柏拉图主义美学观 (18)3.美的形式 (19)四、哈奇生 (19)1.与经验派美学的争论 (19)2.审美活动与感官活动的联系和区别 (19)3.绝对美与相对美 (19)五、休谟 (20)1.美的本质 (20)2.审美趣味的标准 (20)3.文艺发展的历史规律 (21)六、博克 (21)1.崇高感和美感的生理心理基础 (21)2.崇高和美的客观性质 (22)3.诗与画的区别 (22)4.审美趣味的性质和标准 (22)第九章法国启蒙运动:伏尔泰,卢梭和狄德罗 (22)一、启蒙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3)二、启蒙运动者对文艺的基本态度 (23)三、狄德罗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 (23)1.戏剧理论 (23)2.关于艺术、自然和美的看法 (24)第十章德国启蒙运动:高特雪特,鲍姆嘉通,文克尔,莱辛 (25)一、德国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 (25)二、几个先驱人物 (25)1.高特雪特 (25)2.鲍姆嘉通 (25)3.文克尔曼 (26)4.莱辛 (26)第十一章意大利历史哲学派:维柯 (27)一、十八世纪意大利历史背景和文化概况 (27)二、维柯的生平和思想体系 (28)三、维柯的基本美学观点 (28)1.形象思维的原始性和普遍性 (28)2.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对立 (28)3.形象思维如何进行:以己度物的隐喻 (28)4.形象思维如何形成类概念或典型人物 (28)第十二章康德 (29)一、康德的哲学思想体系 (29)二、《判断力批判》 (29)1.美的分析 (29)2.崇高的分析 (30)3.天才和艺术 (31)4.美的理想和审美的意象:典型问题 (31)第十三章歌德 (32)1.浪漫的与古典的p413 (32)2.由特征到美,“显出特征的整体” (33)3.艺术与自然 (33)4.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历史发展观点 (33)第十四章席勒 (34)一、《论美书简》和《审美教育书简》 (34)1.艺术家与被表现对象的关系 (34)2.诗——如何用形式征服材料 (34)3.《审美教育书简》 (34)二、《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35)1.感伤诗人的产生原因和心理特征 (35)2.古代素朴诗人的心理情况 (35)3.感伤诗与素朴诗的区别 (35)第十五章黑格尔 (36)一、黑格尔美学的基本观点 (36)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36)2.美学中实践观点的萌芽 (37)3.艺术美与自然美 (37)4.艺术的发展史:类型与种类的区分 (37)5.人物性格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情致说 (38)6.冲突论和悲剧论 (38)7.理想的人物性格 (39)第十六章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美学 (39)一、别林斯基 (39)1.思想的转变问题 (39)2.艺术的本质和目的 (39)3.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现实诗与理想诗,“情致”说 (40)4.典型说 (40)5.内容和形式:美 (40)二、车尔尼雪夫斯基 (40)1.关于美的定义 (41)2.关于艺术 (41)3.车尔尼雪夫斯美学思想的功绩和缺点 (41)第十八章“审美的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费肖尔,立普斯,谷鲁斯,浮龙.李和巴希 (41)一、移情说的先驱:费肖尔父子 (41)二、立普斯 (42)三、谷鲁斯 (42)1.游戏说 (42)2.内摹仿 (42)四、浮龙.李 (43)五、巴希 (43)第十九章克罗齐 (43)一、克罗齐的哲学体系 (43)二、克罗齐基本美学观点 (44)1.直觉就是抒情的表现 (44)2.直觉即艺术 (44)3.直觉与艺术的统一还包括创造与欣赏的统一 (44)4.美即成功 (44)5.语言就是艺术,语言学即美学 (45)6.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 (45)7.艺术不是功利的活动 (45)8.艺术不是道德的活动 (45)9.艺术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 (45)10.艺术不能分类 (45)第一章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一、希腊文化的概况P29发源期BC6 代表: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转型期BC5 雅典的黄金时代(伯力克里期时代)希腊文化由传统思想统治转变成自由批判,有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序论一、美学研究的对象;美学由文艺批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附庸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鲍姆嘉通(1750)“Aasthetik”与逻辑相对立的具体的感性思维或形象思维。
黑格尔“Kallistik”1、西方美学思想一直在侧重文艺理论,根据文艺创作实践做出结论,又转过来指导创作实践。
2、认识论,哲学的一个附属部门:十七世纪以后欧洲大陆笛卡尔派理性主义与英国培根、洛克等人的经验主义之间的基本分歧以及德国古典哲学对这种分歧所作的调和妥协——近代西方美学史的发展线索3、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英国经验主义盛行以后,心理学成为支柱(休谟、柏克、鲍姆嘉通、维科、费肖尔和立普斯的“移情说”、“变态心理学”弗洛伊德、融恩、爱德勒);生物学(实证主义学派丹纳Race\Milieu\Moment——近代法国现实主义文艺以及继起的自然主义文艺的理论基础;费尔巴哈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人类学原则Anthropological Principle”的萌芽)。
4、十九世纪下半期帝国主义时期以来的危机、工人运动二、研究美学史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它的艰巨性和光明前途迷惑之一:经济是唯一决定因素?《马恩~序言》“内容”指重点所在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形式”指经济基础如何透过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而发挥作用,即这三大因素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纲。
否定经济决定论。
经济基础、政治法律的上层建筑以及相应的思想体系的关系纲或“合力”来推动历史发展。
迷惑之二:历史前过的动力?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迷惑之三:“思想材料有相对独立的发展”?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第一章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一希腊文化的概况希腊美学思想发源于公元前六世纪,极盛于公元前五世纪和四世纪。
公元前五世纪前后(黄金时代,伯里克里斯时代),希腊文化由传统思想统治转变到自由批判,由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
二毕达格拉斯学派盛行于公元前六世纪。
多为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
西方美学史 (2)

西方美学史引言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经验和艺术创作的学科,探讨了人类对美的感知、理解和欣赏。
西方美学史是对西方文化中美学思想的发展和演变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西方美学史的主要阶段和代表性思想家,探讨他们对美学领域的贡献和影响。
古希腊美学古希腊是西方美学史的起始点,古希腊思想家对美学的思考和探索对后来的美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诗人、哲学家和艺术家就开始关注美的概念和意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将美视为一种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他认为美是智慧和真理的体现。
他的著作《斐德鲁斯》和《理想国》中提到了对美的讨论,让后世美学家受到启发。
亚里士多德则更加注重美的实践性。
他认为美包含在艺术创作和审美经验中,美是用来追求快感和享受的。
他的著作《诗学》对西方的美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美学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人们对古代文化的重新关注和研究。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人文主义美学上。
人文主义美学强调人的自由和自主性,认为美是人类精神追求的一种表现。
这个时期的美学家们对古希腊和罗马艺术的研究使得古典美学思想得以复兴。
代表性的思想家包括达·芬奇、伦勃朗和拉斐尔。
达·芬奇的研究涉及解剖学和科学研究,他对人体美的描绘影响了后来的艺术家。
伦勃朗则强调对人性的观察和反思,他的绘画作品传递出了一种充满情感和力量的美。
拉斐尔则在绘画中融合了古典和基督教元素,他的作品充满了和谐和平衡之美。
启蒙运动与唯美主义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西方美学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和知识的重要性,对于美学的研究也带来了新的思考。
在这个时期,唯美主义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美学思潮。
唯美主义认为美是超越理性的,只能通过直觉和感官体验来领悟。
代表性的思想家有康德、尼采和舒伯特。
康德的美学理论强调审美经验的主体性,认为美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建立在个体的感知和理解上的。
目录 《西方美学史》 马工程

第五章
英国经验主义美 学
第六章 近代欧陆美学第七章源自德国古典美学第四编 现当代美学
1
第八章 转向现代美
学
2
第九章 心理学美学
3
第十章 西方马克思
主义美学
4
第十一章 现象学传
统的美学
5
第十二章 分析美学
西方美学史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美学是时间跨度最长、
受到关注最少的阶段。它少了古典美学的哲学意味,似
第
乎也缺乏近代美学的科学精神。但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
二
美学其实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中世纪是一个唯神学马
编
首是瞻的信仰的时代,由于美和善一样都是上帝的属性,
因此谈美的文字不是少了,而是多了。文艺复兴提倡艺
西方美学史
朱立元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目录
一
二
导 论
三
四
五
西方美学史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西方美学史的发展脉络
学习西方美学史的意义
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为指导学习 西方美学史 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引领作用和当 代意义
西方美学史讲演录

西方美学史讲演录【最新版】目录一、西方美学史概述二、西方美学的发展阶段1.古希腊罗马时期2.中世纪时期3.文艺复兴时期4.17 世纪至 18 世纪5.19 世纪至 20 世纪初6.20 世纪中后期至今三、西方美学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人物1.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2.圣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3.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4.康德和黑格尔5.尼采和海德格尔6.萨特和阿隆四、西方美学的启示与影响正文一、西方美学史概述西方美学史是对西方文化中审美观念和艺术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 20 世纪中后期至今,西方美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多种美学流派和理论体系。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众多杰出的思想家、艺术家和学者为西方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西方美学的发展阶段1.古希腊罗马时期:这是西方美学的起源阶段,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美学观念。
柏拉图主张理念论,认为美的理念是永恒不变的,而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模仿说”,强调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
2.中世纪时期:在这一阶段,基督教神学对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圣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等学者将神学与美学相结合,提出了“神性之美”的概念。
3.文艺复兴时期:随着人文主义的兴起,人们开始关注人的地位和价值,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作品展示了人体美、自然美和理性美,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观念。
4.17 世纪至 18 世纪:这一时期,康德和黑格尔等哲学家提出了古典美学理论。
康德强调审美经验的主观性和纯粹性,而黑格尔则将美学纳入到他的辩证法体系中,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观点。
5.19 世纪至 20 世纪初:19 世纪,尼采提出了“审美主义”和“超人”的美学观念,对古典美学进行了挑战。
20 世纪初,海德格尔和萨特等存在主义哲学家进一步发展了尼采的美学思想,强调艺术创作的自由和个体性。
汝信西方美学史

汝信西方美学史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阐述,以下是500-800字回答的一个基本框架:一、引言在西方美学史的探讨中,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美学的定义和西方美学的发展脉络。
西方美学是一种关于美的学问,它涉及对艺术、文学、音乐、建筑等各种形式的美的研究。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西方美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艺术家,他们为西方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美学古希腊罗马时期是西方美学史的开端,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奠定了西方美学的基础。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的美学思想强调了美的本质、美的定义以及美的分类。
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念,是超越物质世界的存在;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美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之一,美是一种自然现象。
这些思想对于后来的西方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中世纪的美学中世纪的美学是在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强调了美的神圣性,认为美是与上帝同在的。
同时,中世纪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和文学家,他们的作品体现了中世纪的美学思想。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人的创造性。
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对于后来的西方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达芬奇、拉斐尔等艺术家的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美学思想。
五、17-18世纪的美学17-18世纪的美学是在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强调了美的客观性和美的普遍性,同时也强调了美的主观性和美的个体性。
这一时期的美学对于后来的西方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19世纪的美学19世纪的美学是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浪漫主义强调了个体的情感和创造力,而现实主义则强调了美的客观性和美的现实性。
这一时期的美学对于后来的西方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和文学家,他们的作品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
西方美学史整理

公元前5世纪的伯利克利时代,从传统思想转变为自由批判,由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
原因有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日渐繁荣,带动了哲学研究;工商业的发展造成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这种“民主运动”促成了批评辩论之风;希腊在贸易和战争中与腓尼基、波斯的交流。
⏹毕达哥拉斯学派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客观唯心主义从自然科学观点出发,试图找出统摄一切的原则——“数”。
认为美就是和谐,比如音乐的基本原则在于数量的关系,可推广到多种艺术侧重对立的和谐⏹赫拉克利特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辨证观点从自然科学观点出发,认为希腊人所说的地、水、风、火中,火最基本。
自然处在由地到水到风到火(上升)和反之的下降的不断转变过程。
侧重对立的斗争⏹德谟克利特古代唯物思想重要代表,原子论的创始人。
认识论音乐“余力说”⏹苏格拉底从社会科学观点出发指出美的相对性翻页人物⏹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庸俗的自然主义,反现实主义立场:反民主。
概念建立在鄙视群众、鄙视劳动实践和鄙视感性世界的基础上。
解决的两个问题:➢文艺对客观现实的关系——文艺给人的不是真理,现实美也高于艺术美;➢文艺对社会的功用——文艺伤风败俗。
柏拉图心中的美与艺术美无关,他的美是“真”。
美到了最高境界只是认识的对象而不是实践的对象,它也不产生于实践活动。
理想国的正义:城邦里各个阶级都站在他们所应站的岗位,应统治的统治,应服从的服从,形成一种和谐的有机整体。
错误在于把理智和灵感完全对立(灵感说抹煞了文艺的社会源泉),把天才和人力完全对立,把客观唯心主义推向极端。
柏拉图你熟的,就不展开了。
⏹亚里士多德带有贵族阶级的意识形态把其他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应用进入文艺理论矛盾➢哲学上:向唯物主义迈步但不彻底,认识到普遍与特殊的辩证统一,肯定此世的真实,但把形式看成比物质更基本的,认为人类活动有三种:认识(观照)、实践、创造。
仍然把观照看成最高。
➢美学上:不仅肯定艺术的真实性,而且肯定艺术比现象世界更加真实,艺术模仿的是现实世界具有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和内在规律。
西方美学史——精选推荐

第一编第一编 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第一章第一章 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第二章第二章 柏拉图柏拉图第三章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第四章第四章 亚力山大理亚和罗马时代:贺拉斯,朗吉弩斯和普洛丁第五章第五章 中世纪: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和但丁第六章第六章 文艺复兴时代:薄伽丘、达•芬奇和卡斯特尔韦特罗等 第二编第二编 17 17世纪和启蒙运动世纪和启蒙运动第七章第七章 法国新古典主义:笛卡儿和布瓦洛法国新古典主义:笛卡儿和布瓦洛第八章第八章 英国经验主义:培根、霍布斯、洛克、夏夫兹博理、哈奇生、休谟和博克休谟和博克第九章第九章 法国启蒙运动:伏尔泰、卢梭和狄德罗法国启蒙运动:伏尔泰、卢梭和狄德罗第十章第十章 德国启蒙运动:戈特舍德、鲍姆嘉通、温克尔曼和莱辛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意大利历史哲学派:维柯意大利历史哲学派:维柯第三编第三编 18 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纪初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德康德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德歌德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勒席勒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黑格尔黑格尔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美学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美学((上):别林斯基:别林斯基 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美学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美学((下):车尔尼雪夫斯基斯基第十八章第十八章 “审美的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费肖尔、立普斯、谷鲁斯、浮龙•李和巴希浮龙•李和巴希第十九章第十九章 克罗齐克罗齐第二十章第二十章 关于四个关键性问题的历史小结关于四个关键性问题的历史小结古希腊罗马美学思想公元前6~前5世纪之间,世纪之间,希希腊进入奴隶社会的全盛时期。
工商业进入奴隶社会的全盛时期。
工商业奴奴隶主掀起的民主运动,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悲剧、喜剧、音乐、雕刻等,都达到了高度的繁荣,同时又推动了自由辩论和对于知识的重视,与自然科学结合在一起的哲学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论
1、序论重点两个,一是美学研究的对象以及他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它变成一门社会学科的经,二是美学史的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编写马克思唯物主义。
2、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1750年把美学看作一门独立的学科,他认为美学跟逻辑是对立的,逻辑研究的是抽象的思维,美学研究具体的感性或形象思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美学发展的奠基石。
4)西方从十九世纪末开始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西方“主义”盛行,大多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改换,不值一提。随着工人运动的上升,文艺和文艺理论成为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反过来又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美学成为一门重要的社会学科。
4、研究美学史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
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
第一章、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萌芽
一、希腊文化况
1、希腊美学思想起源公元前6世纪,盛于前5-4世纪。也就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时代。
2、希腊文化起源于地中海的爱琴海一带岛屿和亚平宁半岛,起初是奴隶制度。
3、希腊早期的生产主要是农业。奴隶制度以及土地集中形成土地贵族阶级。公元前六世纪,也就是美学起源的时代,由于战争以及工商业贸易的发展,新产生了进步的民主阶级。土地贵族阶级与新生的民主阶级对立。流传下来的希腊文化大多是土地贵族阶级的文化。
3、柏拉图认识论上的矛盾在于:一、以为理性世界是感性世界的根据,超过感性世界而独立。另一种是要认识理性世界,却必须根据感性世界进行概括化。从他的艺术模仿的例子上可以看型出矛盾性。他一方面认为艺术模仿了理性世界,也就肯定了艺术的现实基础和形象性,另一方面他否定了客观世界的真实性,也就是否定了艺术的真实性。
3、亚里士多德标着着希腊思想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他放弃了过去的主观的甚至神秘的哲学思辨,对客观世界进行冷静的客观的科学分析。
他将一些其他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应用到文艺理论里。
哲学观点的转变,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过程中迈了一大步。他认识到了普遍与特殊的辩证统一。肯定了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是真实的世界,不是理式的的影子。
4、一等人和六等人的区别。1)希腊人认为的艺术和我们的艺术不同。柏拉图认为一等人是哲学家,六等人是诗人和其他模仿的艺术家。原因:首先柏拉图是代表贵族阶级,贵族阶级认为诗人和其他模仿家是奴隶干的工作,是底下的。其次,柏拉图认为只有灵感的人才能创造艺术。
5、爱智慧,爱美者,诗神和爱神的顶礼者。他认为人生的最高理想是对最高的永恒的理式或真理的“凝神观照”。这种真理才是最高的美。是一种不带感性形象的美。凝神观照时的“无限欢喜”便是最高的美感。这种思想有两个要点。一是:凝神观照是为审美活动的极境,美到最高境界只是认识的对象而不是实践的对象。他也不产生实践活动。二是:凝神观照的审美对象不是艺术形象而是抽象的道理。
3、还注意到艺术对人的影响,带有神秘色彩。认为存在宇宙和谐和人体和谐的“同声相应”
三、赫拉克利特
1、(前530-470年)西方早期的唯物主义与辩证观点的代表,主要著作《论自然》。主要观点:辩证观点中的对立的斗争。认为美不能绝对永恒。
四、德谟克利特
五、
1、(前460-370年)古代唯物思想的重要代表,原子论的创始人。他肯定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原则。他指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正确关系。为美学打下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
2、柏拉图心中有三个世界:理式世界、感性的现实世界、艺术世界。艺术世界是模仿现实世界的,现实世界又是模仿理式世界的。理事世界可以单独存在,后两种世界不能单独存在。艺术世界依赖现实世界,现实世界依赖理事世界。理事世界却不依赖与两种低级世界。也就是说,理性世界是第一位的,感性世界是第二位的,艺术世界是第三位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柏拉图的思想是客观唯心主义和他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分不开的。与之矛盾的是在美感教育上他认为由行为和制度的美,进到各种学问知识的美,最后到达理事世界的最高的美。这种美食永恒的。
2、在这种基本立场出发,柏拉图对文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和文艺的社会功用做出明确回答。
文艺与现实世界,他歪曲流行的模仿说。他承认文艺是模仿现实世界,但是他认为现实世界是不存在的,因此否定了文艺的真实性,也就否定了文艺的认识作用。文艺的社会功用他明确表示文艺要为社会服务,要用政治标准来评价。其不正确的看法是:一、过于强调政治,抹杀艺术标准。2、使理智占控制地位,压抑情感。
五、苏格拉底
1、(前469-399年)主要观点在其门徒著作的《回忆录》中。标志着希腊美学的思想转变,由自然科学的观点看待美学,转向从社会科学观点去看美学问题,替美学找社会科学认识。
其次是,他提出的美的相对性。第三,他反对把临摹解释为抄袭,作品应该超越自然,表现出生命以及心灵的状态。
第二章柏拉图
1、(公元前427-347年)出身雅典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追随苏格拉底求学。人生的后41年在雅典学园授课。主要著作《理想国》。理想国大约四十余篇,主要涉及政治和社会伦理教育,基本没有关于美学的。主要形式是对话体。苏格拉底的著作基本上全是对话体的形式。
4、希腊神话,起源:原始公社与氏族社会--口头流传--前六世纪形成荷马史诗;也有一部分保存在戏剧之中,特别是悲剧。祭神节和文娱节的演戏是希腊人受教育的机会。三大悲剧家
5、公元前五世纪,音乐、建筑、绘画、雕塑艺术也很繁荣。雕塑艺术发展到顶峰。
6、希腊美学理论有着丰富的文艺理论做基础的。
7、美学在西方一开始就是哲学的一个部门。希腊文艺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达到了黄金时代,即伯里克利斯时代。这个时代,希腊文化从传统思想统治转化为自由批判。由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出现了一批哲学家。文艺时代转变为哲学时代的三个原因:
三、文艺才能的来源---灵感说
1、柏拉图的灵感有两种解释:一是:神灵凭附到诗人或艺术家身上,使他处在迷狂状态,把灵感输送给他,暗中操纵他去创造。二是:不朽的灵魂从前生带来的回忆。
2、柏拉图的灵感解释和宗教上的神的信仰分不开,最后的根据还是希腊神话。
3、柏拉图灵感说存在的问题。一是理智在艺术中的作用问题,他把灵感跟理智对立,既形而上学有不是科学解释。二是,艺术才能与技艺修养问题。他认为单凭技艺无法创造艺术。他把天才和人力完全对立,把天才跟灵感等同,否定技艺的作用。三是艺术感染力问题。他把感染力来源摆在灵感上而没放到人民大众的实践生活上,对艺术的本质认识的错误。
四、结束语
1、柏拉图的一般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都是从维护贵族统治阶级的基本政治立场出发的。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就是一种借神权而维护贵族统治阶级的哲学。他所说的“理式”就是神,所居的地位也是贵族地位。只有贵族阶级中文化修养高的人才有福分接近理式。只有根据这种理式,在人身上才能保证理智的绝对控制。意志和情欲的绝对服从。国家层面来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贵族的决定统治,其他阶级的绝对服从。
3、1)历史发展来看,西方美学思想一直侧重文艺理论,根据文艺创作实践做出结论,又转过来指导创作实践。从方法论上看,文艺是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美学必须结合文艺作品来研究,所以美学历来和文艺批评联系在一起成为文艺批评的附庸。
2)美学实际上是一种认识论,所以历来是哲学的一个附属部门。
3)近代自然科学蒸蒸日上,他也闯入文艺领域。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不仅是是文艺创作者而且还是卓越的自然科学家。自然科学对文艺不仅在创作工具和技巧方面有所贡献,而且自然科学对世界观和创作方法产生了有益影响,美学不再依附于哲学与逻辑学。渐渐成为自然科学的附庸,此后美学又受到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的影响。
3、文艺模仿式对人性格的影响。文艺模仿式有三种:一是完全直接叙述,如悲喜剧;二是完全间接叙述如颂歌;三是两种方式混合如史诗。他认为第二种最好。
4、以柏拉图的观点,理想国里只存在歌颂神和英雄的颂歌。这种颂师形式上比较简朴内容上经过审查。
5、综上柏拉图的观点是:文艺必须对人类社会有用,必须服从于政治、文艺的好与坏必须首先从政治标准来衡量。
3、文艺创作的原动力--灵感。灵感说抹杀了文艺的社会源泉,没有真正认识到文艺与社会的血与肉的关系。
4、柏拉图对后世的影响。一时文艺复兴运动,二是浪漫主义运动。
第三章亚里士多德
一、亚里士多德--欧洲美学的奠基人
1、从自然科学的较发达基础上,达到了从自然科学观点和社会科学观点的统一。
2、它处在希腊文艺从高峰而转向衰落的时代,他用科学的方法对希腊文艺做了精细的分析和扼要地总结,写成了《诗学》和《修辞学》。他的著作中谈到了美学问题,成为欧洲文艺思想界具有权威。
二、文艺的社会功用
1、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分为三种等级的人,最高的为哲学家其次是战士最后才是农工商,后两个等级的人要听命于哲学家。其目的是为了维护贵族的统治。
2、对《荷马史诗》、悲剧和喜剧的看法:他认为荷马史诗以及悲剧和喜剧影响都是坏的,他既破坏了希腊宗教的敬神和崇拜英雄的信仰,又使人失去控制,让情欲得到不应有的放纵。
5、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以上现象进行了抨击,让他认为在他的理想国中统治者和教育者应该是哲学家而不是诗人。哲学与诗的斗争,本质上是政治斗争。
一、文艺对现实世界的
1,对于文艺与现实的关系,柏拉图的思想存在矛盾性。一方面他认为所谓的“理式”是感性客观世界的根源,却不受感性客观世界的影响。另一方面他认为认识理式世界的最高美,需从感性客观世界中个别事物的美出发。因此他对艺术和美就有两种互相矛盾的看法。一是:艺术只能模仿幻相,见不到真理(理式),另一种看法是美的境界是理式世界的最高境界,真正的诗人可以见到最高境界,这最高境界就是美。
2、对话体给读者带来的困惑:1)对话主角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就没出现过,很难断定柏拉图的看法。2)对话体充满苏格拉底式的幽默,很难判断哪些是真心话。3)对话体并没有做出最后结论,有些对话结论矛盾。
3、通篇考虑柏拉图的著作,主要从政治立场解决了2个方面的问题。1)文艺与客观现实的关系;2)文艺的社会功用问题。此外,他还涉及艺术的创作原动力即灵感问题。
1)生产的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带动了哲学的研究;2)新生民主阶级向地主贵族阶级争夺政权的民主运动,促成了批评辩论的风气。民主阶级里的诡辩派促使希腊思想由研究自然科学向研究社会问题上转变;3)希腊的贸易以及战争与各民族的交流,外来思想的影响激发哲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