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十三首其五.
《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拼音版

南n án 园yu án 十sh í三s ān 首sh ǒu ·其q í五w ǔ【唐t án ɡ】李l ǐ贺h è男n án 儿ér 何h é不b ù带d ài 吴w ú钩ɡōu ,收sh ōu 取q ǔ关ɡu ān 山sh ān 五w ǔ十sh í州zh ōu 。
请q ǐn ɡ君j ūn 暂z àn 上sh àn ɡ凌l ín ɡ烟y ān 阁ɡé,若ru ò个ɡè书sh ū生sh ēn ɡ万w àn 户h ù侯h óu ?【作者简介】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注 释】 南园:泛指作者昌谷故居以南一大片田畴平地。
杨其群《李贺咏昌谷诸诗中专名考》谓:“原”与“园”二字义可相通,凡李贺宅南“可种谷给食”的大片平地,均可称为“南原”,亦称“南园”。
吴钩:一种头部呈弯钩状的佩刀。
五十州:指当时被藩镇所占领割据的山东及河南、河北五十余州郡。
暂上:一上,试上。
凌烟阁:唐代旌表功臣的殿阁。
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为表彰太原首义和秦府功臣,命阎立本绘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画像于凌烟阁。
若个:哪个。
万户侯:受封食邑达一万户的侯爵,借指高位厚禄。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诗歌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诗歌本文是关于李贺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贺所写的家喻户晓,是一篇非常经典的唐诗,而在中,表达了诗人李贺对于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情感。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诗歌鉴赏,欢迎阅读!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译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注释⑴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
⑵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
鉴赏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
“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
“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
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
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
“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
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
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
“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
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
李贺的爱国诗词《南园十三首

关于太阳的说明文太阳,作为我们宇宙中最重要的恒星之一,扮演着维持地球生命的重要角色。
它是一个巨大的气体球体,由氢和氦元素组成,表面温度高达5500摄氏度,内部温度可达1500万摄氏度。
太阳的光线和热量支持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活动,并且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太阳是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的能量源。
它通过核聚变反应不断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太阳核心的高温和高压条件使得氢原子核发生聚变反应,将氢原子核融合成氦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
这个过程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每秒钟太阳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一亿个核电站的能量产出。
这些能量以光和热的形式传播到地球上,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光合作用和热能。
太阳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最重要的能量转换过程之一。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太阳光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进而合成有机物质。
这个过程中,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氧气和食物。
同时,光合作用还产生了大量的生物质,为地球上的食物链提供了基础。
除了光合作用,太阳的热能也对地球上的生命起到了重要作用。
太阳的热能使得地球的温度适宜生物生存,维持了地球上的气候系统。
太阳的热能驱动了大气环流,形成了风和云,为地球上的降水和天气现象提供了能量。
同时,太阳的热能也使得地球的水循环得以进行,维持了地球上的水资源。
太阳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的能源形式,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为人类提供了可再生的能源来源。
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的热能,为人们提供了热水。
同时,太阳的光线也被用于太阳能灯和太阳能路灯等照明设备中,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除了能源利用,太阳还对人类的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太阳光照射到人体皮肤上时,会激活维生素D的合成,有助于钙的吸收和骨骼的健康发育。
此外,太阳光还具有抗菌作用,能够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有着积极的影响。
南园十三首(其五)唐诗原文及赏析

南园十三首(其五)唐诗原文及赏析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译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复黄河南北被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呢?请你暂且登上那凌烟阁去看一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注释】南园:泛指作者昌谷故居以南一大片田畴平地。
杨其群《李贺咏昌谷诸诗中专名考》谓:“原”与“园”二字义可相通,凡李贺宅南“可种谷给食”的大片平地,均可称为“南原”,亦称“南园”。
吴钩:一种头部呈弯钩状的佩刀。
五十州:指当时被藩镇所占领割据的山东及河南、河北五十余州郡。
暂上:一上,试上。
凌烟阁:唐代旌表功臣的殿阁。
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为表彰太原首义和秦府功臣,命阎立本绘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画像于凌烟阁。
若个:哪个。
万户侯:受封食邑达一万户的侯爵,借指高位厚禄。
【赏析】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
“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
“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
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
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
“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
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
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
南园十三首其五_诗词赏析_唐_李贺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 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 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 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 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 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 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 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赏析
短小的绝句律诗,一般不宜写得太实,而应
“实则虚之”,这才会有余情余味。这首诗,诗 人运笔自如,赋予全篇一种空灵神远的艺术美, 促使读者产生无穷的联想。诗中没有确指登楼的 时间是春天还是秋天,去年的另一“望月人”是 男还是女,是家人、情人还是朋友,“同来”是 指点江山还是互诉情衷,离散是因为世乱飘荡还 是情有所阻,这一切都隐藏在诗的背后。只有充 分发挥想象,才能充分领略这首小诗的幽韵和醇 美。
注释
⑴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 ⑵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 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
译文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宝刀, 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请你且登上那画 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 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Nhomakorabea赏析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
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 出来了。
赏析
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
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 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 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 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 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 奔赴沙场,保卫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问, 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 己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 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原文及赏析

李贺《南园(其五)》原文及赏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原文及赏析《南园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
这十三首诗或写景,或抒情,刻画田园生活的安逸,抒发韶华易逝、抱负难酬的感叹,语言清新,诗情隽永,耐人寻味。
同时这组诗是了解、研究李贺居乡期间的思想和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原文及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李贺《南园(其五)》原文及赏析篇1李贺这首述志抒情诗以及下面的两首诗就是在当时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李贺在辞去奉礼郎的职务之后,回到了昌谷。
此时,他在思想上产生了剧烈的斗争,掀起了阵阵思想上的波涛。
在为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支配下,李贺产生了投笔从戎的念头。
一气呵成地写出了这首诗。
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鉴赏:唐王朝自绵延八年的“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力量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各地方藩镇形成了自立一方的割据力量,他们不服从中央政令,自立制度,父死子继,出现了分裂国家的“藩镇割据”的局面。
李贺这首述志抒情诗以及下面的两首诗就是在当时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李贺在辞去奉礼郎的职务之后,回到了昌谷。
此时,他在思想上产生了剧烈的斗争,掀起了阵阵思想上的波涛。
在为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支配下,李贺产生了投笔从戎的念头。
一气呵成地写出了这首诗。
这时候,诗人的思绪已经飞越关山,到了平定藩镇的前线,他似乎看到自己骑在高头大马上,挥舞那锃亮锃亮的吴钩,驰骋沙场。
这时,他似乎在向幻想中的自己提出发问: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佩剑带刀,奔赴战场,去收复被乱臣贼子占据的五十州美好江山?此处以发问起首,透露出诗人豪迈的气势,昂扬的情绪,以及急迫的心情。
山河破碎、个人的遭遇,不由得他不急切地想建功立业,干一番事业,为国报效,也改变自己怀才不遇的困境。
三、四两句承接一、二两句,继续用设问的句法,进一步抒发出强烈的感情。
“若个书生万户侯?”封建社会中被认为最高的褒荣——绘图凌烟阁,有几个是书生呢?这二十四个功臣皆是在沙场上,在战争中奋斗、搏击出来的!这是羡慕、是向往、是自愧,也包含着一种对自己怀才不遇的遭际的激愤情绪。
南园13首其五唐李贺古诗及诗意

南园13首其五唐李贺古诗及诗意
李贺是唐代文学史上独特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充满了浓
厚的个性和狂放的想象力。
其中,《南园13首其五》是他创
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为你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诗意。
这首诗开篇就展示了南园的美景,诗人描述了清晨的南园,花朵盛开,鸟儿啁啾。
他用生动的词语描绘了花卉的颜色和芬芳的香气,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南园之中。
诗中还描写了一位翩翩起舞的少年,他的姿态优雅,给人以愉悦的心境。
诗人接下来转而写到了自然界的美好。
他以华丽而夸张的
语言描绘了一幅壮观而神奇的景象:大地裂开,天空出现裂纹,雷电交错,随之而来的是大雨瓢泼。
这种描写同时传达了一种狂热和激情的状态,诗人将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以一种梦幻般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内
心感受。
他讲述了一只峡谷中飞翔的神鹤,预示着他的心灵在南园中的自由飞翔。
这种自由的感觉使他忘却了尘世的烦琐和纷扰,获得了一种超然的境界。
李贺的《南园13首其五》展示了他独特的风格和疯狂的想
象力。
通过描绘南园的美景和自然界的壮丽景象,诗人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渴望自由的心灵。
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意象,富有情感的表达和独特的个性,成为了李贺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诗词赏析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诗词赏析南园十三首·其五唐代: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译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注释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
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
赏析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
“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
“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
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
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
“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
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
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
“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
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
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
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园十三首欣赏
【其一】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枝头上,草蔓中,眼前百花盛开, 有大有小,有白有红,恰如美女的 香腮。可惜到了黄昏,娇艳芳香的 花儿凋零,随着春风乱飞,像草草 嫁出的女儿连媒人也不用。
【其四】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其六】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作者介绍
• 李贺(790~816)字长吉,被称为鬼才、诗鬼,又名李 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李贺。祖籍陇 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家居福昌之昌谷,后 人因称李昌谷。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 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作品有《雁门太守 行》、《老夫采玉歌 》。他擅长短篇,《天上谣》、 《梦天》、《帝子歌》、《湘妃》等是其代表作 。因仕 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 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 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宗室郑王李亮后 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 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 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
这首诗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 地表达出来了。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 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 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 “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 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 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 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 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 理解、感受。
我这今日的边让想起奖进贤能的蔡邕,无心制曲吟诗 只好闲卧春风中。舍南有片竹林,削成青简倒可以写 字,到老年时,索性在溪边做个钓鱼翁。 【其十三】
树丛里的小路在晨光中渐渐开朗,细嫩的杂草夜来被 烟雾湿染。柳絮落满河边,令人惊奇,以为是雪,一 场春雨,使水涨满了溪边的麦田。古庙里远远传来缓 慢的钟声,山头云气中一弯缺月高悬。到了晚上,渔 人们在岸边敲石取火,点燃竹子,火光映照着渔船。
中唐
《南园十三首》
• 《南园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 作品。这十三首诗或写景,或抒情,刻画 田园生活的安逸,抒发韶华易逝、抱负难 酬的感叹,语言清新,诗情隽永,耐人寻 味。同时这组诗是了解、研究李贺居乡期 间的思想和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 的史料价值。
写作背景
• 此诗作于元和八年(813)诗人辞官回昌谷后。 昌谷有南北二园,南园为李贺读书处。这首诗是 南园十三首中的第五首,应是他读书后有感之作。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气焰嚣张。朝廷年年征 讨,投身幕府的文人也往往致身显通,因而形成 了轻文尚武的风气。面对当时黄河南北五十州中 央管制的分裂局面,诗人感到焦虑不安,渴望自 己也能参加削藩平叛的战斗,建功立业,名留青 史。 • 李贺《南园》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以写 其生活与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见发端,却凭空寄 慨,于豪情中见愤然之意。
【其七】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其十】
司马长卿不得志,住在空房子里悲吟。东方朔侍奉汉 武帝,靠幽默滑稽换取宽容。看来应该买把若耶溪所 出的宝剑,明日回去拜个猿公那样的师傅练习武功。 【其十】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其十三】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我虽然三十不到,但已二十有余, 常日受饥饿,靠吃蔬菜充肠肚。 有一位桥头老人对我怜念,赠给 我讲军家韬略的一卷兵书
在典籍中寻觅典故,摘取词句来写诗文, 老于雕虫小技之中。往往当破晓的残月 对着帘幕、状如弯弓挂在天边时,还在 伏案疾书。难道没有看见辽东一带还战 乱连年吗?国家正当用武之际,即使写 出像宋玉那样的悲秋文章,又有什么地 方需要它呢?
李贺是 重要的作家。因为政局混乱及自身失意,其诗多揭露时弊之作 和愤懑不平之音。既有昂扬奋发之气,也有感伤低沉之情;既有热烈奔放的 抒怀,也有凄冷虚幻的意境;既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也有及时行乐的颓唐。 他作诗态度认真严肃,呕心沥血,属意创新,形成了想象奇特、思维奇谲、 辞采奇丽的独特风格。在同时代的韩、孟、元、白诸家之外别树一帜,启迪 了晚唐的诗歌创作。但由于过分标新立异,也有的作品晦涩险怪,有《李长 吉歌诗汇解》。 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利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 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因而被称为“诗鬼”。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 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 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 彩浓丽。
字词注译
南园十三首 唐·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吴钩: 刀名。 关山五十州:指当时唐代中央政府不 能控制的地区。 凌烟阁: 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 在阁上画开国功臣24人。 暂: 但是。
译文
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设问 “何不”二字极富表 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 定句式(疑问),而且 强调了反பைடு நூலகம்的语气,增 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 量。
男儿何不带吴钩,
既增强了语势,又暗示了 军情之紧急以及诗人焦虑 难安的心情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举足轻重,呈破竹之 势,显示了诗人满怀 的信心与非凡的气魄
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 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 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这首诗从字面上 看是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投笔从戎的宣告 书,但结合他的生活与思想历程分析,其 更深层的是诗人因封建礼教所限,终身无 法应试致仕而生的怀才不遇的感慨。
中心
• 此诗写出诗人在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 面,焦急万分,恨不得身佩宝刀,奔赴沙 场,保卫家邦的复杂感情
以诘问供奉在凌烟阁上的 万户侯有哪个是书生的方 式,进一步表达投笔从戎, 建功立业的决心
全诗由两个反问句构成;第一个设问“男 儿何不带吴钩”含有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的豪情,第二个设问句“若个书生万户侯” 说明了 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 面,焦急万分,恨不得身佩宝刀,奔赴沙 场,保卫家邦的复杂感情。
身为男子为什么 不跨上骏马,手执军 刀, 奔赴疆场,建功 立业,收复关山呢? 但是,自古封侯 拜相,登上凌烟阁的, 又哪一个是像我 这样的文弱书生呢?
诗句解释
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 “男儿何不带 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 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 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 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 豪迈!“收取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 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 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