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中获奖作文指导:顺叙和倒叙
高考语文作文结构 创新招术之三十五 顺序多组法素材

高考作文结构创新招术之三十五顺序多组法写人记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总得有个顺序。
因为事物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所以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也是千变万化的,因而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方法。
记叙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四种:一、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过程的先后次序进行的叙述。
这是一种最常用、最基本的叙事方法,它能起止清晰、层次分明,事件人物交代明白,前因后果变化自然。
事件脉络清楚,令读者一目了然。
顺叙多以时间先后为序,即按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先后来写,多件事的叙述中,则先出现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出现后发生的事后写,一切按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为线索。
二、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精彩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写,这种方法称为倒叙。
倒叙可以造成悬念,使行文跌宕起伏,牵动读者去寻根溯源,产生阅读的强大吸引力。
三、分叙,又称平叙,就是平行叙述或交叉叙述,指叙述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两件或多件事,也即通俗小说中所常说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分叙可以使纷繁的事表现得头绪清楚、气氛突出,造成文章的多线交错却脉络分明,具有立体效果。
四、插叙,是指因特殊要求,中断原来的叙述,插入与中心事件或与主旨相关的内容,结束后再续原来的叙述,插叙的方法很多,有所谓“追叙”,如对过去事件片断的回忆;有所谓“补叙”,如对有关人或事作必要的补充、解释;有所谓“逆叙”,如对有关内容进行由今及古、由近而远的追根溯源。
话题作文要有所创新,就应调用多种叙述方法。
除以上叙事方式外,还可把文章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和意识流顺序。
但无论使用何种叙述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叙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能将所选用的材料连缀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例文1童年沙丁鱼罐头似的公共汽车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缓慢地爬着。
我——瘦瘦小小的个子在拥挤着的人群中喘不过气来。
“还要多久呀?”人们烦躁而沉闷的气氛充斥着整个车厢。
忽然,我看见一位西装人士,正悄悄地把手伸入一位老人的口袋。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技巧:倒叙式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技巧:倒叙式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技巧:倒叙式倒叙式:根据情节安排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重要的片段提到的前面,再继续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倒叙式妙处:可以避免叙事结构单调、刻板,能够增强的生动性,使悬念丛生、曲折有致。
倒叙式适用下列情况:为突出主题而将最能表现主题的内容提到前面。
在情节较为简单平淡的中以改变结构或制造悬念的方式完善表达效果。
但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适用倒叙式,都应当充分考虑所叙述事件的内容与形式,切不可为了倒叙而倒叙。
打开一扇窗厦门一考生望着那女孩离去时活泼的倩影,我一时陷入沉思当中。
那女孩教会我如何为心灵打开一扇窗。
夏天被一声声蝉鸣迎了过来,不过打心底我恨透了夏天,汗流浃背,炎热不给你一丝逃跑的机会。
所以一到夏天我的心也跟着浮躁了起来。
一天,我从补习班出来,到了车站,太阳如一个油淋淋的鸡蛋黄淋了下来,天空似乎发出一种类似喘息的声音,车站牌似乎要被烤焦,远处的湖水似乎也要沸腾起来。
什么鬼天气!我嘟囔着。
不过我的救星来了,一辆公车开了过来,我不顾一切跳了上去,找了一个位置一屁股坐下。
不知何时旁边又坐了个比我小两三岁的女孩子,手中和我一样拿着一瓶矿泉水瓶,天气太热了,我早早就将水一饮而尽。
哥哥,你能帮我打开一下窗户吗?一声甜如蜜糖的话从旁边传了过来,我侧过脸,只见那女孩扎着两条麻花辫,有瓷器般光洁白皙的皮肤,脸上浮着一股若有若无的笑意。
开什么窗,车里开着空调,一开窗岂不热煞我也?我调侃道。
小女孩用手指指向窗外,示意向外看。
映入眼中,像是一个巨大的麻袋,似乎装着不少塑料瓶,视线向下移,竟是一个矮小的老人,背弯得像个虾米,皮肤被烈日烤的焦黑,光着脚行走着,五官聚拢,表情痛苦,显然,他以捡破烂为生。
公车正遇到交通拥堵,老人越来越靠近,我转过脸,看见女孩那双清澈得如清泉的眼瞳,怔住了。
红灯转成绿灯,我好像被针刺了似的一个激灵,打开窗户,女孩将手中的瓶子递放在我手中,老人接住这两个瓶子,抬起头,给了我们一个和善的微笑。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顺叙和倒叙

高考作文指导:顺叙和倒叙(2)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顺叙和倒叙倒叙典例展示:1.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是: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作者在这篇文章的开头先写她的父亲(李大钊同志)去世了,这是事情的结果。
文章采用了倒叙手法,在读者心中造成强烈的'悬念。
人们读了这一小段,不禁会想:李大钊同志是怎样被捕的呢?他在敌人的法庭上表现得怎么样?然后接下去,作者再用顺叙的方法回过头来写李大钊被捕的前后经过,一直写到他为革命光荣牺牲,使文章产生更显著的感人效果。
2.如《不速之客》,文章通篇围绕“不速之客”采用倒叙的方法行文。
重点突出第二部分,详细叙述不速之客所讲的故事,集中表现了中国石油工人创业的艰难和阶级弟兄友爱的深情。
全文浑然一体,无懈可击。
3.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用最难忘怀的是父亲的“背影”,别开生面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绵绵情思。
然后再细腻地叙写父亲的“背影”,抒发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感情,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倒叙法的好处在于: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便于作者调动情感,勾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更符合生活的真实。
4.《汉堡港的变奏曲》分析:文章第一部分用了倒叙手法,先写出汉堡港改变了正常的节奏,然后在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用顺叙方法写出引起变奏的原因和结果。
采用倒叙手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也突出了中心,强调了汉川号破例装载一套贵重设备的奇迹对汉堡港的震动之大;同时也有利于刻画人物形象,让以贝汉廷为首的汉川号的海员的形象更加高大。
【实战演练】1.《丑小鸭》这篇课文记叙的是:一只处处受排挤、受嘲弄、受打击的丑小鸭,一直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坚强不屈地奋斗,终于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天鹅。
课文按丑小鸭的成长和奋斗经历采用顺叙的方法娓娓道来,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但如果我们把丑小鸭变成天鹅的结局放在开头,效果会如何?或许也别有一番滋味。
高考作文高分技巧:倒叙法

高考作文高分技巧:倒叙法高考作文高分技巧:倒叙法倒叙法【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
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范文】不该发生的事我骑车摔伤了腿,躺在病床上。
班长拎着水果,笑嘻嘻地看我来了。
看着她像大姐姐一样的那份热情劲儿,我心里好一阵难过。
前天发生的事像放电影似地在我眼前浮现出来。
那是前天下午发生在教室里的事。
“嘿,好消息!下午包场看《明星大战》。
”班上的“电台台长”未进教室门就开始广播了。
《明星大战》?是葛优、蔡明主演的,能不是喜剧?真棒!我心里好一阵高兴。
两节课后,班长发电影票。
轮到我了,我口里念着“上帝保佑”,抽了张,一看,唉,后排边上的,真差劲。
我自恃一向与班长关系不错,凑到她耳边:“咱俩够不够朋友?”我轻声问,双眼盯着她。
“怎么啦?”“这票不行,给我换张,行不?”我似乎在求她。
“啥?”她转过头来看着我,“不行,大伙会有意见的。
待会我若抽到好的,便与你换,若不行,只能自认倒霉。
”好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换票无望,我在心里发狠道:“咱们走着瞧,看我不整治你。
”我重重地哼了一声。
看完电影,我抢先跑进了教室,班长走在最后。
我的座位正好在她的前边,她上位必经我的身边。
于是,一个整治班长的方案在我头脑里的迅速形成了。
我装着和同桌研究题目,一只脚却悄悄伸向过道。
过道很窄,只容得一人通过。
班长匆匆地走来了。
“啪!”她被一绊,往前一跌,整个身子重重地跌在水泥地上,我想那一定很疼。
她涨红了脸,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眼眶里满含着泪水,惊讶地望着我。
记叙文写作技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的特点区别、运用技法

记叙文写作技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的特点区别、运用技法语文梦工场2019-07-10 08:09:13写记叙文,要有个顺序。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安排得恰当,才能叙述得条理清楚,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一)顺叙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顺叙又称直叙或正叙。
采用这种方法,文章脉络清晰。
顺叙的方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如《最后的常春藤叶》就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故事,情节的推进呈现明显的单一线索,环环相扣,没有安排刻意的曲折和暗线。
即便是故事最后,老画家死于肺炎,欧·亨利也没有故作神秘,而是让两个生者直接面对这个事实,故事戛然而止。
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
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如《我与地坛》(节选),散文的前两部分内容,表面上一是写地坛,一是写母爱,相对独立,各自成篇,但实际上二者互为说明,互为映照,都是在描写母亲的伟大。
前者是用象征的手法描写地坛——大地母亲的伟大,后者是用写实的笔触再现生身母亲的伟大,两部分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有机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具有象征类比意义的浑然整体。
不论是地坛还是母亲,都是给予作者生存感悟、重获新生的精神源泉。
在叙述一个事例时,由于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二)倒叙1.倒叙的定义在修辞学上,原本应该顺着这么说,但为了某种需要,却故意将其倒过来说,称为倒装。
如,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就远比顺着文法规律而描述的“瞧去,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嫩嫩的绿绿的小草”鲜活太多了。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顺叙和倒叙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顺叙和倒叙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下面是整理的顺叙和倒叙,欢迎大家阅读!【顺叙和倒叙】记叙文中常见的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这四种叙述方法。
这四种方法如果用得好,可以使文章思路畅通、波澜起伏、记事完整、锦上添花。
其中顺叙是最常用的、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叙述。
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这样就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如课文《第一次跳伞》就是采用顺叙的手法顺着跳伞这件事固有的次序,写了到机场飞机起飞时跳伞着陆后的全过程。
其中着重写了跳伞经过:准备跳伞→跳出机舱→飘在空中→双脚着地。
这也是按事情发展的实际过程,写得有条不紊。
更重要的是:全文能紧扣第一次跳伞所特有的感受来写,在顺叙中突出重点。
飞机起飞时重点写在空中看地面的新奇感觉;跳伞经过着重写了在半空中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着陆后主要写愉快轻松的心情。
经过这样的剪裁处理,避免了顺叙的文章容易出现的平铺直叙的弊病。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内容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恰当地运用倒叙可以使内容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文章叙述也生动,结构也曲折多变。
正如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所说的文似看山不喜平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
如《永不忘记》一文,作者采用把情节的结局放在开头叙述,然后再叙述情节的发生、发展。
这是最典型的倒叙。
文章的第一部分(开头到她语带感情,几致哽咽)写潘老师和王翔的父亲、妹妹到车站送王翔上大学,王翔送给潘老师一幅自画像。
无限的深情都凝结在一幅画着一个卖冰糕的孩子,写着永不忘记,谢谢老师的铅笔画上。
画有什么含义?永不忘记什么呢?这种先叙述事情结局的手法既点了题,又制造了悬念,可以引起读者急切的关注。
作文倒叙,顺叙

发展、结果的全过程。
倒叙:先出事情的结果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 然后回过头来写事情是怎样发展的,中间经过 怎样的发展变化才出现这样的结果。
例: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枚胸针。这不是 一枚普通的胸针,这胸针,凝聚着奶奶对我无 微不至的关怀。每当我看到它,奶奶那慈爱的 面容就浮现在了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 不由得令我回想起那件难以忘怀的往事。
1、说明情况——对事情的发生的时 间、地点及主人公做简要说明。
例:金秋十月,故乡的柚子熟了。 旅居海外的伯父带着他15岁的女儿 从遥远的南美洲回到了浮云镇。第 二天一早,堂妹就嚷着要我陪她去 买柚子。
1、提出问题——以吸引读者关注文章的 主要内容。
例:鹏鹏虽然有个储蓄罐,但今天储,明 天用,所以总是空着。可是最近不知什么 原因,储蓄罐渐渐地满了,沉甸甸的。谁 知好景不长,一天,我摇了摇他的储蓄罐, 空空的了。钱到哪儿去了呢?我的心里顿 时升起了一团疑云。
在我的书房那散发墨香的书架上,一张我和
小狗丽丽的合影打开了我的记忆之门,不禁决 堤而下的泪水敲开了我心底的窗。
1、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文章 的中心。
例:
1、抒发感情——直接渲染文章气氛。 例:我今年小学即将毕业了。从不懂事 的小孩,到胸前飘着红领巾的少年,在 我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值得回忆的往 事啊!在这些往事中,最使我难忘的, 是张老师带病给我补课的那件事。
1、展开联想——从某一个事物追 溯到某一件事情。
例:每当我看见珍藏在抽屉里的 那张我和李老师合影的照片时, 就想起一件十分羞愧的往事。
【作文写作指导】语文写作指导:倒叙式作文结构模板

【作文写作指导】语文写作指导:倒叙式作文结构模板开篇倒叙:1.把结局前置,引出下文,形成倒叙;2.把具体场景前置,引出下文,形成倒叙。
过渡启下:往往只需一句话,让倒叙和回叙部分衔接自然。
回叙事件:通常按照时间的顺序交待起因、经过。
2重回结局:再次叙述结局,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或暗示主旨。
高考作文范例:《让记忆之花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提纲紫藤花开了,奶奶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相片,她一次又一次端详那张珍贵的照片。
过渡启下,那是一张怎样充满温情的照片啊!回叙事件,奶奶对爷爷和往昔生活的回忆,我对奶奶回忆的感悟。
照应开头,记忆之花静静地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给活着的人一份生存下去的美好与希冀!《智慧,就藏在房间里》提纲爸爸平时精明,却乱花钱,败家,买房子、搬家、卖房子就成了常态。
几番折腾下来,已经举了不少外债。
小学一二年级时,我家的房子择在镇中心,虽然位于中心,却拥有罕见的静谧。
上初中时,爸爸换了一处邻近学校的房子,才六七十平米,到了冬天我的支气管炎不再发作。
到了高中爸爸仍在学校旁边找了间房,却比初中的更狭小、更简陋,网络、电视全没有,让我多了些沉稳。
父亲的多次搬家仅仅是为了我,这种行为如今看来却蕴有某种智慧。
思维诀窍: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倒叙手法关键在开头部分的安排,一定要将后发生的先写,要懂得设置悬念,营造气氛,让读者快速进入文章的情境。
倒叙与回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模板演练: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中作文指导:顺叙和倒叙
【顺叙和倒叙】记叙文中常见的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这四种叙述方法。
这四种方法如果用得好,可以使文章思路畅通、波澜起伏、记事完整、锦上添花。
其中顺叙是最常用的、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叙述。
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这样就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如课文《第一次跳伞》就是采用顺叙的手法顺着跳伞这件事固有的次序,写了“到机场”“飞机起飞时”“跳伞”“着陆后”的全过程。
其中着重写了“跳伞经过”:准备跳伞→跳出机舱→飘在空中→双脚着地。
这也是按事情发展的实际过程,写得有条不紊。
更重要的是:全文能紧扣“第一次”跳伞所特有的感受来写,在顺叙中突出重点。
“飞机起飞时”重点写在空中看地面的新奇感觉;“跳伞经过”着重写了在半空中
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着陆后”主要写愉快轻松的心情。
经过这样的剪裁处理,避免了顺叙的文章容易出现的平铺直叙的弊病。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内容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恰当地运用倒叙可以使内容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文章叙述也生动,结构也曲折多变。
正如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所说的“文似看山不喜平”“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
如《永不忘记》一文,作者采用把情节的结局放在开头叙述,然后再叙述情节的发生、发展。
这是最典型的倒叙。
文章的第一部分(开头到“她语带感情,几致哽咽”)写潘老师和王翔的父亲、妹妹到车站送王翔上大学,王翔送给潘老师一幅自画像。
无限的深情都凝结在一幅画着一个卖冰糕的孩子,写着“永不忘记,谢谢老师”的铅笔画上。
画有什么含义?永不忘记什么呢?这种先叙述事情结局的手法既点了题,又制造了悬念,可以引起读者急切的关注。
这里又借人物对话交代画上的孩子就是王翔,他是个难得的好孩子,他能上大学全靠潘老师的帮助。
自然地引起倒叙。
【技法指导】顺叙的类型可分为以下三种: 1.按时间顺序记叙。
如《芦花荡》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夜晚――一天夜里――第二天)的推移,记叙了芦花荡撑船的老头子。
他的自信,他的自尊,对自己的同志是一腔
柔情,对敌人是充满仇恨,让日本鬼子胆战心惊。
2.以地点的转换为序来叙述事件。
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
3.以事情的内在逻辑关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如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用三个事例,从三个方面歌颂了志愿军的高贵品质。
第一个事例重在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第二个事例表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热爱,第三个事例则展示了志愿军崇高的精神境界。
这三个事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在叙述一个事例时,由于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倒叙的类型大致也可分为以下三种: 1.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先将故事的结局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按时间顺序依次叙述故事经过,这样可以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
如《种树“种到”联合国》一文,作者把事件的结果放在开篇:“王果香要去联合国了!”,使用倒叙的手法将情节连缀在一起,这就给读者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往下去看,探究王
果香去联合国的原因。
接下来介绍王果去联合国的原因,解开读者心中的谜团。
2.有的文章是把故事中最突出、最扣人心弦的片段提前,这样能刹那间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共鸣,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请看下面的例子:母亲的生日快到了,我寻思着给她寄一件生日礼物。
小时候家里穷,母亲拉扯我们姐弟三人,吃尽了苦头,如今我们长大成人,却一个个远离了她。
母亲说,我们是她放飞的鸽子,她愿意看我们飞得又高又远。
然而,母亲生日时,我们却不能在她身边。
我决心为母亲买
一件称心的礼物。
在衣物柜台,一团火红映入眼帘,挂在衣架上,如一团漂亮的火焰。
记忆之门忽然被打开了――那是一件漂亮的红毛衣……(《三件红毛衣》――林凤谦)这段文字中,作者先写为母亲购买生日礼物,再写看见红毛衣想起小时候母亲拆毛衣织毛衣的往事,然后写到我买下红毛衣作礼物,姐姐和弟弟也买了红毛衣作礼物。
将想为母亲购买生日礼物的想法放在开头部分,显然,其作用是造成悬念,增强感染力,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3.还有的文章是开关部分不涉及具体的内容,作者由眼前的某一事物引起联想,通过一段议论或抒情性的文字,导入对往事的回忆,然后再将所要叙述的故事按时间顺序原原本本地讲出来。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就是由当年周总理叫工作人员送的那件衬衫引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突出地表现了总理那平易近人的崇高品格,表达了作者对总理的深深怀念之情。
另外,在电影创作中,也经常用倒叙这种方法。
从故事的结果开始叙述,然后再开始回述故事的发生和发展。
前苏联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叙述年迈的上尉带领几个年轻的人在扫墓,然后倒叙墓碑下牺牲的年轻的女战士们在卫国战争中可歌可泣的故事,影片结尾又回到墓碑前。
影片《西安事变》《廊桥遗梦》《泰坦尼克号》等都用了这种方法。
【典例分析】顺叙典例展示: 1.《桃花源记》这篇短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记叙了渔人进出桃花源的整个过程。
从沿溪、穷林、得山、见洞、入洞、洞内所见所遇、离洞而归、至复寻迷路,完全按照渔人的游玩经历一一叙写,使人读后,仿佛身临其境。
但作者在描写这一过程中,并不仅仅是平铺直叙其事,而是在叙述中间以景物描写,打破了人们常用的一叙到底的笔法。
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由远而近,自上而下地写出了桃花分布范围及林内的优美景色。
神秘的色彩吸引着读者,且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
再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写出了桃花源人民生活安定,社会安居乐业的优美社会环境。
这种叙述中间以景物描写的方法,使故事情节时断时续,一方面可以激起叙事的波澜,形成悬念;另一方面也为读者提供了间歇的空间,不至于因故事情节
的紧张而感到过分沉闷。
2.《变色龙》一文也成功地运用了顺叙的方法。
随着狗的身份发生了六次变化,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判定也发生了六次截然不同的变化,有力地讽刺了沙皇统治的残暴、腐朽。
3.《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