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理论-4

合集下载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教-师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教-师
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 元代读书人无奈的自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 八娼九儒十丐
• 文化大革命:地富反坏右封资修臭老九 • 西方:教仆
• 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是通过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中所发挥 的作用和所占有的地位资源来体现的,主要包括政治地位、 经济地位、法律地位和专业地位。
施。
• 4. 教师的专业地位
• 主要通过教师职业的从业标准来体现。 • 软性标准:道德要求、个性要求 • 硬性标准:学历、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证书等 • 教师职业的学术性要求和从事专业活动的基本要求,保证了教师队
伍的专业性。
• (四)教师的社会作用 • 1. 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对
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育学基 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 广义: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 对人产生积极影响的人(教育者)都可称为教师。 • 狭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 说》) • 教师是学校里的专职教师。
• (二)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 原始社会:没有专门的教师• 1. 教师的政治地位
• 指教师职业在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表现为教师的政治身份、教师自治组织的建立、政治参与度、政治 影响力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 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 素质的使命。”
• 形成统一的专业组织是提高教师专业认同和争取专业权利的重要手 段:
章节提要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教师的社会地位、作用及劳动特点 教师素质 师生关系 教师资格与教师进修

教育学原理第四章教育目的

教育学原理第四章教育目的

2/25/2020
8
第一节 教育目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
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
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
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
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
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
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
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
决定着他的活动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
个目的。” 这就是说,目的是在实践过程开始时就存在于
人的头脑中的关于实践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表象或观念,
2/25/2020
7
案例二:研究生的科学水平与小学 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晚上躺在床上,他总是翻来覆去难以入睡:法国,如果真的去了那里,该 如何生活?一去数年,如果身体有什么不好,那怎么办?家里的情况怎样? 带来的衣服破了,被子也该洗了,可妈妈怎么没有来呀!……他经常失眠, 身体迅速衰弱下去,学业也难以继续。不得已,他向校方提交了休学报告。 休学后,“出国恐惧症”仍未得到控制,以致发展到全身抽搐。神经生理 学家的结论是:“病人发病的根源在其社会生活能力差,出国反而成了极 大的心理压力,休学后,这种压力则是发病的直接原因。”认识他的人都 说,他是“研究生的科学水平,小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5
案例一:父亲撕了儿子手绘的地图
这张地图是他在房间里干了好几天的结晶,每夜都要到清晨两三点才上床睡 觉。家人认为他学习,后来发现他躲在房间里画新版“合肥市交通地图”, 父亲一气之下撕毁了这份地图。

幼儿教育学-第4章第5节

幼儿教育学-第4章第5节
幼儿教育学
第四章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第五节 幼儿美育
咱们来讨论
有翅膀的汽车
苗苗在画汽车时,将车轮画成了两只脚,并在车身上 画上翅膀,教师看到后马上对他说:“汽车上面哪有翅 膀呢?你再仔细看一看汽车,想想该怎样画?”结果苗 苗将翅膀去掉,画了一辆普通的汽车。
教师在指导幼儿画画时是否科学?为什么? 苗苗为 什么要这么画?
【案例分析】
2、分析讨论: 请运用幼儿美育理论分析此美育活动哪些方 面做得不好?为什么?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案例分析】
提示:幼儿美育应当着眼于引导幼儿人格向 积极方面发展,特别是幼儿情感的发展。但是长 期以来,美育受重理智、轻情感的倾向影响,出 现了许多值得注意的倾向。
【案例分析】
3、评价:
此艺术活动中,老师不重视幼儿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 态度,比较偏重于追求技能技巧的训练;不重视发展幼儿 的想象力、创造力,仅仅关心幼儿作品是否达标。老师应 利用艺术教育来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重视幼儿画画的快 乐。
3.重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 创造力——不要过分强调技巧, 机械训练。
动动脑筋
幼儿期是人的艺术才能开始显露的时期, 为了尽早发现和培养幼儿的特殊才能,幼儿园 开办了各种类型的技能技巧训练班,试对这种 做法做出评价。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王老师开展中班美术绘画活动,绘画的内容是美丽的 春天,老师首先示范,先用铅笔画大树、花、小草的轮廓, 然后上颜色,老师示范完后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纸、一盒 水彩笔,要求小朋友模仿老师的画画,然后老师巡视、指 导、帮助,最后老师讲评,表扬按老师要求画的孩子,批 评不按老师要求画的孩子。最后老师把按老师要求画的画 展示在活动室里。
创设和利用美的生活环境

教育学原理第四章习题

教育学原理第四章习题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即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包括个体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二、单项选择1.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A )。

A.霍尔 B.高尔登 C.华生 D.洛克2.马克思主义认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与可能的是( A )。

A 机器大工业生产 B社会主义制度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全面发展教育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B )。

A 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4.人的发展是指人的( C )的发展。

A.社会性 B.智力 C.身体和心理 D.个性5.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D )。

A.主导作用B.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D.生理前提作用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类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 )。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7.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到( B)。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8.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是( B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9.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B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10.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B )。

A.顺序性且不平衡性B.不平衡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11.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了(B )。

A.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B.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C.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作用D.自然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12.“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3-4章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3-4章
(二)人口也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 一;
(三)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 展和生产的最后决定力量。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指教育发展与社会 密切相关,受其制约。其中,社会是上位范 畴,教育是下位范畴。
一定的教育必须立足于社会发展的现状 及趋势、立足于人的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将来 自己可能选择的发展道路。
西方古希腊的罗马时代,一些朴素的唯 物主义哲学家认为人的本原是由物质构成的。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从唯心主义立场出发, 推崇人的精神和理念,把理念和灵魂看做人 的本原。
中国的思想家在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上, 主要反映在人性的善恶之争上。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
所谓人的本质,简言之就是指人之所以 为人的质的规定性。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 要理论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 主要理论
一、教育独立论(代表人物是我国蔡元培)
“教育独立论”的主要观点是: (1)教育经费独立;(3)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 (2)教育行政独立;(4)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筛选假设理论”的意义在于: (1)对于文凭筛选功能的重视; (2)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在未来就业时获得 比他人更有利的地位; (3)就职后的在职培训能提高雇员的专业 技术能力; (4)教育文凭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产生了 一些不完善之处; (5)有利于缩小各群体收入差距、实现收 入均等。
五、劳动力市场理论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一、社会的构成要素
社会是由自然环境、
人口和物质生活资料
物质 生活

新版北师大版教育学4-6章

新版北师大版教育学4-6章

第四章教育方针及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的价值基础一、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和归宿。

观点: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在于有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教育目的应该以受教育者的个人需要为根本,强调尊重受教育者的本性,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个人的价值。

P63代表人物:卢梭(自然教育)、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20C人本主义者更倡导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基本观点1.教育目的永恒不变2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得到发展和完善3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观点:强调社会的价值,社会才是目的,个人只是社会目的实现的工具。

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教育应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首要目的;教育目的必须依据社会的需要,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于社会的需要,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符合社会标准的公民。

代表人物:涂尔干、孔德P64基本观点:1人是依赖于社会的,离开了社会的个人是不存在的2个人没有价值,不能作为教育目的3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要三、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扈中平:从根本上讲,并不需要把人的个性化与人的社会化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而是要在看到它们对立与冲突的同时使二者在可能的条件下达到某种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所谓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就是指这种统一都是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统一,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统一。

我们的教育做到了统一:首先我们培养的人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体现了对个人价值的尊重。

其次,我们培养的人有事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了社会对人的要求。

第四节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一、明确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和任务1.培养目标的概念培养目标就是指特定的社会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教育的具体目标,它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各级各类学校对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 2.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二者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教育学-4

教育学-4

教育学-4(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9,分数:100.00)1.下列不属于学校与企业的不同表现的是______(分数:1.00)A.设置目的B.手段C.文化√D.与政府关系解析:[解析] 学校和企业的不同有:(1)设置目的不同。

(2)手段不同。

(3)与政府关系不同。

(4)产出不同。

答案为C。

2.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______(分数:1.00)A.欧洲√B.亚洲C.美洲D.非洲解析:[解析] 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欧洲,其发展是依照两条路线进行的。

答案为A。

3.自上而下的现代学制的发展路线是______(分数:1.00)A.学术性的现代学校系统√B.研究性的现代学校系统C.义务性的现代学校系统D.普及性的现代学校系统解析:[解析] 现代学制的自上而下的发展路线是指:以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及后来大学为顶端,向下延伸,产生了大学预科性质的中学,经过长期演变,逐步形成了现代教育的大学和中学系统,是学术性的现代学校系统。

答案为A。

4.自下而上的现代学制的发展路线是______(分数:1.00)A.学术性的现代学校系统B.研究性的现代学校系统C.义务性的现代学校系统D.普及性的现代学校系统√解析:[解析] 现代学制的自下而上的发展路线是指:由小学(及职业学校),而后中学(及职业学校),并上延至今天的高等职业学校,是普及性的现代学校系统。

答案为D。

5.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实施的学制主要是______(分数:1.00)A.单轨制B.双轨制√C.分支型学制D.单、双轨制并存解析:[解析] 现代学制的发展是依照两条路线进行的。

一条是自上而下的发展路线,是学术性的现代学校系统。

另一条是自下而上的发展路线,是由小学(及职业学校),而后中学(及职业学校),并上延至今天的高等职业学校,是普及性的现代学校系统。

这一发展的结果导致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洲产生了所谓的双轨制。

答案为B。

教育学原理第四章习题

教育学原理第四章习题

教育学原理第四章习题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即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包括个体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二、单项选择1.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A )。

A.霍尔 B.高尔登 C.华生 D.洛克2.马克思主义认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与可能的是( A )。

A 机器大工业生产 B社会主义制度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全面发展教育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B )。

A 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4.人的发展是指人的( C )的发展。

A.社会性 B.智力 C.身体和心理 D.个性 5.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 D )。

A.主导作用B.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D.生理前提作用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类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 )。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7.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到( B)。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8.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是( B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9.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B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 10.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B )。

A.顺序性且不平衡性B.不平衡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11.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了( B )。

A.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B.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C.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作用D.自然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12.“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理论-4(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教育学部分(总题数:0,分数:0.00)二、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中小学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的途径是 ____(分数:2.00)A.教学√B.社会实践活动C.课外活动D.班主任工作解析:2.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____(分数:2.00)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活动解析: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分数:2.00)A.教书B.育人C.教书育人√D.带好班级解析:4.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____(分数:2.00)A.课程设置√B.课程目标C.课程内容D.课程结构解析:[解析] A课程设置,这是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

而B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意图。

C课程内容的构成通常包括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练习册等。

D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

5.上海育才学校在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创造的教学方法是 ____(分数:2.00)A.导学式教学法B.读议讲练法√C.合作学习法D.六步教学法解析:[解析] 该题从语文教学这个角度可以做一些推断,特别是有“读”、“讲”等内容。

6.通过常规训练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方法属于 ____(分数:2.00)A.说理教育法B.陶冶教育法C.榜样示范法D.实际锻炼法√解析:7.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将学堂改为学校的现代学制是______(分数:2.00)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旧中国的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明令废除在教育权方面的性别和职业限制,在法律上给予平等地位。

它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该学制将普通教育缩短了3年,同时,在实业教育之外,增设了补习学校。

8.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之前的基础的评价是______(分数:2.00)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发展性评价解析:9.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____(分数:2.00)A.各科教学B.课外活动C.社会实践D.班主任工作√解析:10.马卡连柯在他的德育实践中,提出并特别重视贯彻(分数:2.00)A.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B.知行统一原则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D.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解析:[解析]在《教育理论》一书中提到马卡连柯与两个德育原则关系密切,一个是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另一个原则是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他之所以重视这两个原则,这与他的工作背景有很大关系。

11.在我国当前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中,中小学应实行(分数:2.00)A.校长负责制√B.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C.学校委员会负责制D.党支部负责制解析:12.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出,初中阶段以 ____ 。

(分数:2.00)A.综合课程为主B.分科课程为主C.活动课程为主D.综合与分科课程相结合√解析:三、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13.素质教育是完全不同于全面发展教育的一种新教育。

(分数:6.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错。

因为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而素质教育是发展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即发展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可见素质教育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而不是完全不同于全面发展教育的一种新教育。

14.教育制度就是指学校教育制度。

(分数:6.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错误。

教育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

该观点只提到了狭义的教育制度。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的是教育制度的含义,它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

只提其中的某一方面都是不全面的。

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15.简述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分数:8.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社会分工(旧式)造成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考点]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6.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分数:8.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1)传递与保存文化的功能。

(2)活化文化的功能。

(3)交流融合文化的功能。

(4)选择文化的功能。

(5)更新与创造文化的功能。

17.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分数:8.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1) 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有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 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3)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4) 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18.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试论述德育过程这一基本规律。

(分数:1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1)任何外界的教育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经过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才能发生作用,促使学生品德的真正形成。

(2)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

(3)教育者不能回避或代替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而应当自觉利用矛盾运动的规律,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4)青少年学生思想内部斗争的发展过程,也是他们的自我教育过程。

六、心理学(总题数:0,分数:0.00)七、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9.下列哪个选项是韦氏智力量表中言语分量表的项目? ____(分数:2.00)A.完成图片√B.排列图片C.实物组合D.数字推理解析:[解析] 韦氏量表分为言语和操作两方面。

此题考查的是韦氏量表中的言语。

20.在人际关系取向上,有三种需要,分别是包容需要、控制需要和 ____(分数:2.00)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感情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解析:21.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是谁提出的? ____(分数:2.00)A.希波克利特B.巴甫洛夫√C.盖伦D.冯特解析:[解析] A与C只是对人的气质进行了分类,没有研究高级神经活动;B则对高级神经活动进行过长期研究,D则与此无关。

所以应选B。

22.某学生在英语测验中取得了高分,他将成绩归于运气好,这种归因具有的特性是 ____ 。

(分数:2.00)A.内部、稳定、可控的B.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C.外部、稳定、可控的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解析: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动作技能形成条件的是 ____(分数:2.00)A.有效练习B.言语内化√C.动作示范解析:24.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______。

(分数:2.00)A.生理与安全需要B.社交与自尊需要C.求知与审美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解析:25.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 ____(分数:2.00)A.成就动机理论B.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C.成绩结构理论D.强化理论解析:26.视觉中枢位于 ____(分数:2.00)A.额叶B.颞叶C.枕叶√D.顶叶解析:[解析] 对于大脑的基本结构要了解。

27.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是 ____(分数:2.00)A.反映B.感应性√C.感受性D.反射解析:[解析] 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是反映。

反映是物质的普遍属性,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反映的概念是心理学的根本概念,应当重点理解和掌握。

28.人的心理就其产生方式而言,都是脑的 ____(分数:2.00)A.精神活动B.意识活动C.理性活动D.反射活动√解析:[解析] 要掌握反射的概念,同时还要注意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29.一部《三国演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以下哪项决定的(分数:2.00)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解析:30.学生解题能够“一题多解”,说明他有较强的 ____(分数:2.00)A.再现思维B.求同思维D.发散思维√解析:八、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31.眨眼、握手这样的动作不是动作技能。

(分数:6.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对。

眨眼属于不随意动作,是先天具有的反射;握手并不是自动化的活动方式。

32.感觉的相互作用既可以发生在不同感觉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同一感觉之间。

(分数:6.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正确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的突出表现是感觉适应和感觉对比。

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有感觉补偿、联觉等。

九、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33.简述认知与情绪的关系。

(分数:8.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认知与情绪的区别:(1)认知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情绪则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2)认知活动随意性强,情绪活动随意性弱;(3)情绪比认知活动有更强和更鲜明的机体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