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评《雷雨》角色之繁漪
简述曹禺戏剧《雷雨》中蘩漪的形象特征

简述曹禺戏剧《雷雨》中蘩漪的形象特征曹禺的戏剧作品《雷雨》中,蘩漪是一个富有否定意义的形象,她在
剧中展现了自信、独立和追求自由的个性,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怀疑和不满。
蘩漪是一个新时代的女性形象,她拥有独特的思想和追求,对于传统
家庭观念和封建礼教持有怀疑的态度。
她年轻美丽,聪慧机智,善于表达
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剧中她同领事的对话中展现了她对婚姻的看法,她不
愿意为了结婚而牺牲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这种打破了传统思维模式的特征
使得蘩漪成为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
除此之外,蘩漪在剧中也展示了坚定的意志和追求自由的人格特征。
她以自己对事物的敏感度和独立思考来解决自己遇到的困境。
她不愿意接
受命运的安排,而是选择积极主动地改变自己的生活。
在与领事的交流中,她公开表述自己的观点,并决定宣布放弃婚事,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
蘩
漪展现了一个坚持自我的女性形象,不受传统道德和社会规则束缚,追求
自由和个性的真实表现。
此外,蘩漪也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怀疑。
她对现代社会的政治
和道德的虚伪表现出强烈的不满。
她在剧中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表达了对
社会舆论和权力的质疑,她不愿意为了所谓的名利和社会地位而违背自己
的原则。
蘩漪以敢于发声的形象展现了对社会的质疑,对社会弊病的揭示,从而展示了一个有见识、有思想的现代女性形象。
综上所述,曹禺戏剧《雷雨》中,蘩漪是一个独立、自信和有才华的
女性形象,她具备追求自由、抨击社会不公和对现实社会的怀疑的个性特征。
她以自己独立思考和追求真实的行动使得自己在剧中成为一个引人注
目的女性角色。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雷雨》是钱钟书先生创作的一部经典话剧,揭示了晚清时期上海滩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弱点。
其中,繁漪是一位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繁漪的爱情繁漪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女孩,家庭条件也很好。
她深爱自己的表哥陈发科,即使知道他是个花花公子,对待其他女人都十分无情,但她仍然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献给他。
她一度认为自己和陈发科有着共同的经历和感受,因此能够理解他和照顾他,在她看来这就是真正的爱情。
然而,在王熙凤的挑拨下,繁漪知道了陈发科曾经的背叛和抛弃。
她绝望了,认为自己的爱情是个笑话,再也无法继续下去。
这时,廖若海走进了她的生命,他并没有像陈发科一样浪漫和优雅,却是一个值得托付给的男人。
繁漪在危机中换了一个角度看待自己的生命,她学会了珍惜爱情,并且找到了一个真正懂她、关心她的人。
二、繁漪的人格特质繁漪性格复杂,有时会让人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她。
她比较自我,对待其他女人不够友好甚至带有敌视情绪,这跟她自认为是陈发科唯一的真正爱人有关。
此外,繁漪还有些傲慢自大,喜欢炫耀自己的智慧和才华。
但在情感方面,繁漪十分专一,对陈发科的爱会让她放弃自己的地位和尊严,并且她对待廖若海也非常真诚。
三、繁漪的命运繁漪的命运暗示了晚清时期女性的普遍处境。
繁漪在婚礼前夕得知陈发科的背叛,被迫面对一个不幸的结局,最终选择了离婚。
她深情而无助的表演也让她成为了《雷雨》中最令人难忘的角色之一。
在这个时代,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婚姻是管辖她们一生的命运。
繁漪的遭遇揭示了这个时代的残酷和无奈,而她在灵魂层面的成长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女性走上平等道路提供了启示。
综上所述,繁漪是一个非常具有深度和多维度的角色,她的爱情、人格特质和命运都表现出了这个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处境。
她的复杂性格和遭遇也为观众们提供了深入思考的空间和启示。
谈谈你对繁漪的看法和感受1000字

谈谈你对繁漪的看法和感受1000字繁漪是个两面性的人。
四幕话剧《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戏剧作品,是一部带有浓厚封建色彩以及杰出现实主义的资产阶级家庭悲剧。
此剧是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写出了封建家庭不合理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八人之间无论是家庭纠葛矛盾还是身世秘密都在雷雨之夜爆发。
曹禺在深入剖析人性中爱与恨深刻交织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
而其中,蘩漪是被作家倾注深厚同情的人物,她不仅个性鲜明,而且其人生充满了悲剧性。
她是一个敢于追求自由的女性。
蘩漪生活在“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之下,家庭富裕,曾上过私塾,是个接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女人,并且作为受“五四”新思想影响的女性,她追求自由,敢于听从自己内心真实的呼唤去追求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
周冲曾称赞她“您不是一个平常的母亲,您最大胆,最有想象,又最同情我的思想”。
她一直在试图挣脱封建旧家庭的牢笼,尤其是为了追求与周萍的爱情,她不顾一切地反抗与报复。
她其实是“五四”以来,新女性追求民主自由、个性解放的一面旗帜。
她身上拥有追求自由平等的伟大精神。
她是一个拥有强烈抗争性的女性。
蘩漪一直是清醒着的,她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但清醒并反抗的她在周朴园的控制之下似乎无可奈何,《雷雨》四幕剧中,写蘩漪和周朴园的正面冲突就有四处。
第一次冲突是周朴园逼蘩漪喝药,而蘩漪的抗争是“我不愿意喝这苦东西”,“我不想喝”,“留着晚上喝不成么”。
然而这时的蘩漪在周朴园利用儿子周冲和周萍的胁迫下,被迫把药喝下。
第二次冲突是周朴园为蘩漪请大夫,蘩漪却说,“你看你!你简直教我想笑。
你忘了你自己是怎么样一个人啦!”,周朴园不断忍耐,蘩漪却“由饭厅跑下,重重地关上门”。
第三次冲突是蘩漪在暴雨中从鲁家回来碰见周朴园,并说“不,我要一个人在这儿歇一歇,我要你给我出去”,“不,我不愿意。
我告诉你我不愿意!”第四次冲突是蘩漪当众撕毁了周朴园伪善的面具,使周朴园费尽心思创建的“最体面最有秩序”的家庭一夜之间倾塌。
《雷雨》中繁漪的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的人物形象分析《雷雨》中,繁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
繁漪的形象深受读者的喜爱,因为她既是一个坚强的女性角色,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爱心和梦想的女孩。
在小说中,繁漪的形象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她的故事和成长经历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首先,繁漪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女孩。
她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不愿意受到别人的束缚和控制。
在小说中,她对庄子的爱情之路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坚持和毅力。
她在庄子家里的日子并不轻松,但她从未放弃自己的爱情和梦想。
她会为自己的选择而战斗,而且总是能够取得胜利,这让读者感到非常振奋。
其次,繁漪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女孩。
虽然她生活在一个非常艰苦的时期,但她总是能够把自己的爱和关心无私地付出给别人。
她非常照顾庄子的妹妹瑶瑶,也关心和支持自己的好友杨玉芬。
在小说中,繁漪的爱心和关心就像一缕清风,让读者感受到了温暖和感动。
最后,繁漪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女孩。
在小说中,她不仅面对着自己的爱情问题,还要应对时代的巨变和家庭的困顿。
然而,她从未退缩或泄气,而是勇敢地面对每一个困难。
无论是学员运动还是家庭变故,繁漪都能够克服困难,坚定地前行。
总之,《雷雨》中的繁漪形象具有非常深厚的内涵和情感,她的坚韧、爱心和勇敢,不仅感染着读者的心灵,还让读者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个时代的女性,以及女性对家庭和社会的巨大贡献。
繁漪的形象在小说中也表现出了许多复杂的人性和情感。
在她深爱的庄子背叛她的时候,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爱情,而是选择了坚强和宽容。
她没有责备庄子的背叛和放弃,而是选择面对和原谅,体现了她的高度成熟和智慧。
这种宽容和理解也让她赢得了庄子的敬爱和感激,表现出她的高尚情操和宽广胸怀。
此外,在小说中,繁漪的形象也展现出了许多痛苦和矛盾。
尤其是在学生运动中,她面对着自己的亲情和爱情,同时还要体现出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责任。
她在这场运动中失去了自己的哥哥繁良,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创伤。
然而,她并没有失去追求正义和公正的信念,而是更加坚定和勇敢地站在了自己的信仰和立场上。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深刻动人的人物形象。
其中繁漪作为剧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之一,她的形象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外貌、性格、命运等方面对《雷雨》中的繁漪进行分析,探究她的形象在剧情中的重要性。
就繁漪的外貌来看,她是一个长相漂亮、娇小玲珑的女子。
在剧中,她总是打扮得精致优雅,行动温柔娴静。
这样的外貌给人一种柔弱、温柔的感觉,与其他一些角色形成了鲜明对比。
她的外貌不仅是对她个人形象的刻画,更是与她内心世界相印证的一种表现。
她的外表温文尔雅,而内心却经历着种种困苦和煎熬。
繁漪的性格也是剧中的一大亮点。
她是一个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女性形象。
在剧中,她时常显得柔弱、退缩,但内心却充满了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
在与孟云卿的感情纠葛中,她展现出了顽强和不甘屈服的一面。
她不愿意被身份和家族的束缚所限制,因此在剧情中也经常有突破传统的表现,这让她成为剧中的一大亮点。
她是一个独立、坚强的女性形象,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形成了鲜明对比。
繁漪的命运是整部剧的重要线索之一。
她出身于一个封建家庭,受到了家族和礼教的束缚。
她的命运似乎被早早地注定了,她注定要嫁给自己不爱的人,注定要忍受身份的局限和家族的压力。
但在剧情的发展中,繁漪并没有被这样的命运所击倒,她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存意识和对自由的追求。
她愿意冲破一切的束缚,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
这种对命运的顽强抗争,也是她形象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
繁漪是一个在《雷雨》中形象最为丰满和立体的角色之一。
她的形象既有着传统女性的柔弱和退缩,又具备着现代女性的独立和坚强。
她在剧中的表现,既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又是对自由和爱情的追求。
她不仅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角色,更是对当时社会风气和封建礼教的一种抨击。
在《雷雨》这部戏剧作品中,繁漪的形象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的一个,她的命运、性格和外貌都成为了整部戏剧的一大看点。
浅析《雷雨》中蘩漪的形象解读

浅析《雷雨》中蘩漪的形象解读第一篇:浅析《雷雨》中蘩漪的形象解读残缺的生命可叹的形象——浅析《雷雨》中蘩漪的形象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在《雷雨》中,为我们塑造了八位栩栩如生的人物,特别是作为整个剧本灵魂的蘩漪写得更为出色。
她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极富个性特征的文学形象之一,也成为大家讨论和研究的焦点。
人们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探讨、去挖掘,有说不完的话题。
下面我就蘩漪形象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蘩漪的艺术形象。
㈠雷雨般的性格。
蘩漪被人们称为《雷雨》中“最为炫目的一道闪电”①,她具有雷雨般的性格。
具体表现在:1、敢爱敢恨,勇于反抗。
蘩漪是一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人,她敢爱敢恨,不计后果。
正如剧作家在《雷雨·序》中所说:“在遭遇这样的不幸的女人里,蘩漪自然是值得赞美的。
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于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争。
虽然依旧落在火炕里,情热烧疯了她的心,然而不是更值得人的怜悯与尊敬吗?”蘩漪的反抗性,主要表现在她对周家人人惧怕的周朴园的反叛上。
剧中,在她与周朴园的四次交锋中,她的言行表现得越来越激烈。
最后终于完全撕碎了周朴园的“尊严”,彻底破坏了周家的秩序,显示出“雷雨”般的性格。
第一次冲突是周朴园逼蘩漪喝药。
这次蘩漪的反抗性是表现出来了,但还属于消极抵御。
第二次冲突是周朴园催蘩漪去看病。
这次蘩漪却是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的。
这次冲突中蘩漪的态度有所改变,但优势仍在周朴园一方。
因为最后周朴园还是让周萍陪着柯大夫上楼替她看了病。
第三次冲突是蘩漪雨夜跟踪周萍从鲁家归来遇到周朴园。
这次蘩漪的反抗性更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对周朴园的每一次问话的回答,都使周朴园感到惊愕骇异,这可以看出优势转到了蘩漪一方。
第四次冲突是在结尾。
这次蘩漪更以一个审判者的姿态,将周朴园叫出来,当着众人的面,撕毁了他庄严的外衣,扯下了他的虚伪面具,让周公馆见不得人的黑暗暴露无遗。
而周朴园此时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
雷雨蘩漪赏析

雷雨蘩漪赏析(原创实用版)目录1.雷雨蘩漪概述2.蘩漪的形象特点3.蘩漪的作用和意义4.对蘩漪的赏析正文一、雷雨蘩漪概述《雷雨》是我国著名话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经典话剧。
该剧以一个上海富商家庭为背景,讲述了发生在这个家庭中的种种冲突和纷争。
其中,蘩漪这一角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蘩漪的形象特点蘩漪是剧中的女主角,她出身名门,有着高贵优雅的外表,但内心却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她在剧中的形象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复杂的性格:蘩漪既有温柔善良的一面,又有刚烈坚定的一面。
她在剧中展现出了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人性。
2.悲剧性:蘩漪是一个悲剧性的角色。
她在剧中深爱着丈夫周萍,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和他在一起,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3.反抗精神:蘩漪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角色。
她在剧中不断地反抗命运的安排,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最终却未能成功。
三、蘩漪的作用和意义蘩漪在剧中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主题的体现:蘩漪的形象体现了剧中的主题——人性的挣扎和悲剧。
她的命运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2.情节的推动:蘩漪的形象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她的命运和周萍的命运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剧中的主要矛盾和冲突。
3.人物的映衬:蘩漪的形象映衬了其他角色的形象。
她的命运和周萍的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其他角色的形象更加鲜明。
四、对蘩漪的赏析蘩漪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情感的角色。
她既有温柔善良的一面,又有刚烈坚定的一面。
她的形象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挣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表演蘩漪这一角色时,演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表现蘩漪的复杂性格:演员需要在表演中充分展现出蘩漪的复杂性格,既要表现出她的温柔善良,又要表现出她的刚烈坚定。
2.表现蘩漪的悲剧性:演员需要在表演中充分展现出蘩漪的悲剧性,既要表现出她对命运的反抗,又要表现出她对命运的无奈。
3.表现蘩漪的反抗精神:演员需要在表演中充分展现出蘩漪的反抗精神,既要表现出她对命运的反抗,又要表现出她对社会的不满。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清末民初为背景,讲述了三个家庭的纠葛和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
其中繁漪是小说中的一位女性形象,她是女主人公冯云峰从军前的未婚妻,也是他从军时留下的背负重担的女子。
首先,繁漪的形象特点是倔强而执着。
她虽然知道自己未必能够等到冯云峰回来,但是不管怎样她还是执意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她倔强的性格和执着的信仰是她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的主要力量。
一直到故事最后,她仍然坚守着心中最初的理想和信念,虽然最终遭遇失败,但是这种精神韧性和执着态度却令人钦佩。
其次,繁漪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女子。
她能够在言语间洞察人心,可以看出别人的真正想法和情感,这种能力是很难得的。
在小说中,她可以察觉到宝玉对自己的感情,并且看出了张生欣赏周冬雨这一点,从而顺势展开了自己的计划。
这种察言观色的能力让她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是她在小说中立足之处。
最后,繁漪是一个内心丰富的女性。
她在等待冯云峰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的人生沧桑,因此她的内心十分丰富。
虽然她故作坚强,但内心却是脆弱的,她需要关怀和爱,而张生在这方面帮助了她。
她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归属和幸福,最后也在这个追求自由的年代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路。
综上所述,繁漪是一个勇敢坚强、善于察言观色、内心丰富的形象。
她勇往直前的精神鼓舞着人们去追求自由和光明,也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思考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情中的独特之美——浅评《雷雨》角色之繁漪摘要:繁漪是《雷雨》的灵魂,被称为《雷雨》中“最为眩目的一道闪电”。
因此,这个人物颇具评论的价值。
繁漪作为全剧的一个中心人物,是戏剧冲突的制造者和推动者,曹禺显然也很青睐这个女性的角色,在她的身上花了大量的笔墨。
在《雷雨》的氛围里,周繁漪最显得调和,她有着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也只有繁漪将爱与恨的交织诠释的如此淋漓尽致,繁漪就像是一朵在黑夜里悄无声息地绽放了的花,冷漠、诡异、妖艳,穿过被灼伤了的眼睛,直逼进你的灵魂,寻找苦海深处的共鸣。
关键词:悲剧雷雨繁漪独特之美随着一只药碗的被打破,绽放出一朵美丽的花。
这朵花,生长在紧紧关闭着大门的、阴森森的大院子里面。
你看这个从走廊上静静走来的女人,阴鸷而沉郁,穿着一身镶灰花边的旗袍,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园的暮色里散发忧郁的芬芳。
她就是曹禺《雷雨》中的女主人翁——繁漪。
几乎所有人都说繁漪是《雷雨》中塑造的性格最具亮点的耀眼灵魂人物,毫无疑问跃居于《雷雨》的灵魂主导。
曹禺说:“在《雷雨》众多角色之中,繁漪最显得调和。
她的生命烧到火花一样白热,但是也有点火一样短促。
情感、郁热、遭遇,集成她这朵艳丽的火花。
但这火星消灭时,她的生机也顿时化为乌有。
”她是五四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敢爱敢恨的新女性代表。
”。
繁漪无疑是一个十分可爱的女人。
曹禺在序言中不遗余力地表露自己的偏爱:在她身上,体现着人类“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体现了女性惊人的美和郁结的忧伤,“她爱起你来象一团火,那么热烈,恨起你来也会象一团火,把你烧毁的。
然而她的外形是沉静的,忧烦的,她象秋天傍晚的树叶轻轻落在你的身旁,她觉得自己的夏天已经过去,生命的晚霞早暗了下来。
”这样一个性格鲜明的女人,她本应该站到阳光之下去呼吸自由的空气,但却被周朴园——这一带浓厚封建性的资本家软禁在周公馆18年。
这是一个活生生的被压抑着的年轻的生命,直到她被爱情激发,一发而不可收,她的性格中反叛的一面被充分爆发出来,被窒息的生活压迫得透不过气来的繁漪,爱上了周朴园的大公子周萍,繁漪紧紧抓住“这样一棵弱不禁风的草”,却从一开始就注定着失败。
因此,繁漪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但在悲情中却尽显其独特的美丽之处,曹禺在繁漪身上倾注了所有的生命和灵魂,而这生命和灵魂使我们不可自拔。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像罂栗花一样的繁漪是因为具有了何种特殊的魅力才使得我们不可自拔的。
一、繁漪形象的悲剧美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那么,人生价值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
作品《雷雨》塑造的人物形象繁漪给我们的回答:人性的自由。
当她的自由遭到外界的阻挠时,产生一种生命抗争意识,以寻求生存下去的可能,逐渐形成一种悲剧美。
繁漪,富家阔小姐,美丽、深沉、有个性,全身散发着生命活力,读《西厢》、《新青年》等具有反抗倾向的书,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为她追求个性自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她嫁给了周朴园,可以享尽荣华富贵,但生活并不幸福,究其根源,周朴园是冷酷无情、道貌岸然的封建专制主义代表。
繁漪要求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的现代美德与他奉行的封建伦理格格不入,性格上的差异导致了矛盾的激化。
如“喝药”一场戏,繁漪竟敢违反平日的规矩把药倒掉时,周朴园便不露声色地叫四凤,把剩下的药再拿来,繁漪反复声明“不愿喝这种苦东西”,他不理,繁漪想等会儿再喝,他不依,硬是逼着周冲劝母亲当面喝下去,又令周萍跪着劝母亲,用“夫权”和“孝道”这双重的伦理枷锁迫使繁漪就范,这场戏的意义远不是喝药与治病本身,而是周朴园的意志能否贯彻,繁漪能否在子女面前做一个服从的榜样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关系到封建秩序的大问题。
因此,周朴园步步紧逼,毫不放松,使得具有强烈抗争意识的繁漪只得屈从。
她的生命活力被抑制被扼杀,从此,长期被禁锢在黑沉沉的封建家庭中。
繁漪,作为畸形社会的女性,对于对封建专制产生强烈的抗争意识.有追求个性自由的一面,但远不是主要的。
她虽被囚禁了十八年,但时刻都在挣扎、反抗。
当情欲被周朴园前妻之子周萍唤起后,她的生活充满了希望,沉浸在理想的世界里。
同时,为了追求自由,实现理想,她勇敢地与周朴园的专制进行了斗争,最后发展到敢于劈开周公馆的内幕,揭示其中的黑暗与肮脏,繁漪面对人生的苦难,具有强烈的超越和抗争精神,那燃烧着自己生命的爱,却是同时代作品中的人物所未曾具有的。
正如作者所说:“在周朴园黑暗的家庭中,她是一片浇不熄的火,一朵艳丽的花.一柄犀利的刀,她是一个敢于追求人生价值,敢于摆脱一切束缚,最有雷雨性格的女人。
” 然而,一个刚烈的斗士,一个追求自由的灵魂,抛弃了名誉、地位,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追求着微薄的希望,却处处遭到压抑。
三年前,周萍对繁漪那样海誓山盟,信誓旦旦,可三年后.由于伦理的压力,父亲的权威,这棵弱不禁风的小草害怕了,退缩了,他不愿意维持不正常的关系.这无异于抽掉了繁漪的灵魂.因此,她把热烈的爱变成阴鸷的恨,恐吓、报复、不择手段,终于因她恶作剧中的一场误会,导演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悲剧。
假如说周朴园是由自制的力量抑制了自己对感情生活的自由追求,他心目中只有物欲横流,没有人性的灵魂,那么,繁漪的心田中却流淌着人性的清泉,但她被外在力量所制约,人性成了客观环境的牺牲品,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已被毁灭。
英国美学家斯马特指出:如果苦难落在一个生性懦弱的人的头上,他逆来顺受地接受了苦难,那就不是真正的悲剧,哪怕表现出的仅仅是片刻的活力、激情,使他能超越平时的自己。
悲剧全在于对灾难的反抗,即使他的努力不能成功,但心中总有反抗。
繁漪的形象之所以震撼人心,使人赞美不已,就是因为她敢于反对封建专制,敢于追求个性自由,焕发出了悲剧抗争精神。
二、最“雷雨”的性格美繁漪是《雷雨》的灵魂,被称为《雷雨》中“最为眩目的一道闪电”。
曹禺这样介绍自己所创造的“她”:“她有着更原始的一点野性:在她的心里,她的胆量里,在她莫名其妙来的力量里”,“当她陷于情热的冥想中,忽然愉快地笑着,当她见着她所爱的,快乐的红晕散布了脸颊,两颊的笑也暴露出来的时节,你才觉得她是能被人爱的,应当被人爱的。
你才知道她到底是一个女人,跟一切年轻的女人一样”。
当曹禺说到她的“性情”与她的戏剧中的“苦夏”的氛围时,曾经说“苦热会逼走人的理智”;在一定意义上,他在繁漪身上所着力挖掘的,正是“人”的非理性的情欲,以及人的“魔性”方面,繁漪的内在魅力,实在与此。
首先,请看她的外形特征,曹禺赋予她的外形是:“脸色苍白,只有嘴唇发红”,“她的嘴角向后略弯,显出一个受压抑的女人在管制着自己”,“她那雪白细长的手,时常在她轻轻咳嗽的时候,按着自己瘦弱的胸,直等自己喘出一口气来,她才摸摸自己胀得发红的脸颊”——是怎样的一种情热,欲望的火在内心燃烧,又用着怎样的力量才将这热,这火强压下去呵!难怪她一出场就嚷着“闷”,“我简直有点喘不过气来”;这种无时不有的,几乎成为繁漪象征的感觉,早已超越了生理的意义,而意味着生命热力的被郁结,以及随之而产生难以言传的精神的痛苦,并且形成了一种持续的紧张:生命之弦绷得越紧,几乎要崩溃。
其次,既然繁漪的内心存在这样巨大的“预热”,以至“郁结”,她必然会选择“挣扎”。
她满蓄着受压抑的力,如同滚滚的洪水,必然要找一个河口冲决出去。
这也正是——一种超常态的欲望和对欲望超常态的压抑,二者相互撞击激起了近乎疯狂的情绪力量。
于是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走入了她的视野,成了她生命的救命稻草。
她选择的是“不顾一切”——冲破伦理道德的束缚,不惜放弃以至亵渎在传统中视为最神圣的“母亲”的尊严,权利,赤裸裸地要求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情欲与性爱,这确实惊世骇俗,震撼人心。
她在《雷雨》中这样呐喊,“你不要以为我是你的母亲。
你的母亲早死了,早叫你的父亲压死了,闷死了。
现在我不是你的母亲,她是见着周萍又活了的女人,她也是要一个男人真爱她的女人,要真真活着的女人。
”“我没有孩子,没有在丈夫,没有家,我什么都没有,我只要你说——我是你的!”这样的言语将她的性格刻画得非常丰满,是《雷雨》中最为眩目的一道闪电,最扣人心弦的一声惊雷,它把从来“有母性,有女儿性,而无妻性”的中国妇女几千年受压抑的精神痛苦一下子照亮了,因受压抑而千百倍加强的反抗的“魔性”也一瞬间全部释放了。
尽管只是“瞬间的闪亮”,但毕竟是有过生命的真正的闪光;作者说,“这总比阉鸡似的男子们为着凡庸的生活怯弱地度着一天一天的日子更值得佩服。
”这样一个有着强烈热力,生命力的女性的确是最“雷雨”的性格。
三、最炫目耀眼的女性美繁漪是一个资产阶级女性,她聪明;美丽、狂热、任性,渴望自由,追求爱情,她热情时象一团火,孤独冷酷时又像一柄犀利的刀。
她企图冲破一切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争,但又深受着种种压制和精神折磨。
她是一个深沉的、漂亮的贵妇人形象。
她是一个经过“五四”风暴洗礼的阔家小姐,受过一点新式教育,能诗会画,有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
她不曾爱过周朴园,更不愿受周朴园的严酷管束。
因此,她总是显得很冷淡而桀骜不驯,对周朴园的肆意专横感到痛苦,看到周朴园阴沉的脸色就烦闷,周家的庸俗单调的生活使她难以忍受。
周朴园前妻生的儿子周萍,只比繁漪小六岁。
他俩纵情相爱,演出了一出“闹鬼”的丑戏。
从此,这个敢爱敢恨,不计后果的繁漪就陷入了对周萍的爱中,不能自拔,疯狂的情欲燃烧着她,使她本来就不安定的灵魂、被压抑的生命力更加灼热,最终引发了近乎疯狂的“雷雨式”的情感大爆炸。
不择手段的百般阻挠周萍与四风,甚至不顾尊严,死搅蛮缠地跟踪周萍,下跪哀求周萍,这都可以看出她敢于冲破封建纲常,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
当她的追求没有实现,她所爱的人背叛他时,她身上所具有的原始的野性开始萌发,她报复!企图利用周冲来破坏四凤跟周萍的关系;她公然宣称周冲的母亲已被周朴园逼死了,闷死了。
她不顾一切地,疯狂地逼视周萍,要周萍告诉他们,“我并不是你的后母。
”这使大家都惊疑而恐惧。
繁漪就是在这样难以忍受又难以抗拒的环境之中生活,使她的性格反复无常;走向变态;爱变成了恨,强悍变成了疯狂,真是“雷雨”的性格,繁漪身上集中了“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这也是《雷雨》所要表现的极端情感。
而《雷雨》中的自然基调,剧情的调整多半以它为转移。
繁漪的悲剧是没有爱情的婚姻的悲剧是封建婚姻制度自身的矛盾(即爱情与婚姻的不一致)造成的。
她虽然有追求爱情的表现,也有一些盲目的反抗,但她身上所蕴涵的野性力量和矛盾的个性是她最具魅力的地方。
四、唤起我们的崇高之美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谈到正如“康德分析的崇高的事物以其巨大的体积火力量使我们先有一种生命力受到暂时的阻碍的感觉,或者压抑我们,然后又迫使我们在……分享它的伟大。
我们先是感到惊讶,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无助,接着有突然超出我们平时的界限,在想象中把自己和崇高的对象对等起来,感觉自己受到鼓舞,变得崇高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