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文化景观遗产的概念、构成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简述乡村景观的构成及其特点

简述乡村景观的构成及其特点

简述乡村景观的构成及其特点
乡村景观通常是指在农村地区周围的自然和人工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其构成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植被、土壤和动物等方面。

这些元素在自然环境中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了乡村景观的独特风貌。

乡村景观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景观:乡村景观通常由大自然的山水、河流、湖泊、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组成。

这些景观具有自然、原始、美丽的特点,是乡村居民生活中的重要自然资源。

2. 人文景观:乡村景观还包括人文景观,如乡村建筑、村庄、道路、桥梁、水利工程等。

这些建筑和设施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乡村景观。

3. 文化景观:乡村景观中的文化元素,如传统文化、习俗、节日、手工艺品等,也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文化景观反映了农村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风貌,是乡村文化的重要体现。

4. 生态景观:乡村景观中的生态元素,如植被、土壤、动物等,也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生态景观为乡村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和生态保护的好去处。

乡村景观的构成及其特点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

在保护和开发乡村景观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居民需求之间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

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

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冀妤妤(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1)[摘要]近年来,在我国城镇化及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推动下,许多传统村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在慢慢消逝。

如何保护好传统村落,并将传统村落的精神传承下去是当前国家及社会各界必须重视且关 注的一个议题Q本文围绕传统村落的概念、文化内涵及固有属性特征进行详细阐述Q[关键词]传统村落;概念;文化内涵;特征 文章编号:2095 - 4085 (2018)02 - 0159 - 02传统村落是我国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 产有机结合的共同产物,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资 源,是人类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的见证。

传统村落 历史悠久、精神博大,不仅数量多,而且个性鲜明,是 我国最大的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及工 业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许多传统村落已遭到了一定 的破坏,甚至在“现代化”的大环境中慢慢消逝。

如 今,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强调了保护及发展传 统村落的重要性,而正确认识传统村落的概念及其 文化内涵是贯彻落实这些政策方针的重要前提。

1传统村落的概念传统村落主要指的是形成时间比较早,个性较 为鲜明,传统资源较为丰富,且具有历史价值、文化 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及保护价值的村落。

“传 统”一词按中国汉语中的解释其强调的是文化及文 脉历史的延续性,诠释了漫长的动态变化过程。

因此,从本质上来看,传统村落这一概念也可以看成是 对建设年代较久,历史沿革时间长,至今一直以农业 生产及农业人口居住为主,而且仍然保留着传统文 化及起居形态的村落的界定,该古村落体现及强调 的是其历史价值及文化内涵。

2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文化内涵主要指的是文化的载体所反映出的人 类精神及人类思想等方面的内容,传统村落的文化 内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传统建筑风貌 保存的较为完整。

也就是说,该村落中应具有一定 数量及一定规模的传统建筑,该建筑始建年代较久,建设规模广,建筑风格传统,数量多并且布局紧凑。

古村落历史功能和形态

古村落历史功能和形态

古村落历史功能和形态古村落是指具有悠久历史的乡村聚落,通常保存着丰富的历史功能和独特的形态特征。

这些古村落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的关注。

本文将从历史功能和形态两个方面介绍古村落的特点和意义。

一、历史功能1. 保护历史记忆:古村落是历史的见证,保存着丰富的历史记忆。

这些古村落承载着乡村社会的发展历程,记录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

通过保护古村落,可以让人们了解和感受到过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

2. 传承文化遗产:古村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和传统工艺。

在古村落中,人们可以欣赏到传统建筑、古老的手工艺品、传统节日等。

这些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的瑰宝,通过保护古村落,可以有效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3. 促进乡村振兴: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可以促进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

古村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和创业的机会,促进了乡村经济的繁荣。

二、形态特征1. 建筑风格独特:古村落的建筑风格多样,常见的有明清式建筑、民居建筑、古庙、古井等。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工艺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古村落的建筑布局通常以村落中心的广场或庙宇为核心,周围是居民的住宅和田地,形成了独特的空间格局。

2. 自然环境优美:古村落通常位于山水之间,周围环境优美,有清澈的河流、茂密的树林和宜人的田园风光。

这些自然景观与古村落的建筑相互辉映,形成了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

人们在古村落中漫步,不仅可以享受到宜人的自然环境,还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3. 生活方式古朴简单:古村落的居民通常过着简朴的生活,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他们依靠农业、手工艺和渔猎等方式维持生计,注重家庭和社区的互助合作。

在古村落中,人们可以体验到简单纯粹的生活方式,远离繁忙喧嚣的都市生活。

古村落具有丰富的历史功能和独特的形态特征。

古村落景观的概念界定

古村落景观的概念界定

古村落景观的概念界定古村落景观是指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保存完好的传统村落所呈现出的自然、人文和建筑等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的综合景观。

它是对中国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现代社会人们认识、感受和欣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场所。

古村落景观的概念界定中,首先涉及到的是历史文化价值。

古村落景观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它通过保存传统的布局、建筑形式、生活习惯等方面,向人们展示着古代农村社会的面貌。

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具体的建筑、器物、文字等物质文化遗产上,也体现在传统的社会制度、农耕文化、宗教信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上。

其次,古村落景观的概念界定中涉及到的是自然因素。

自然是古村落景观的基础,它与人文元素共同构成村落景观的整体。

村落的自然环境包括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植被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为古村落的形成和演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自然的变化和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使得古村落具有独特的自然美。

古村落景观的概念界定中还涉及到的是人文因素。

人文因素是古村落景观的核心,也是古村落景观与其他景观的区别所在。

人文因素包括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社会制度、道德观念,以及村落的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等。

这些人文因素在村落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与建筑、街道、庭院等自然因素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景观。

古村落景观的概念界定中还涉及到的是建筑因素。

古村落的建筑是古村落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整体景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村落的建筑包括房屋、街道、庭院等多个方面,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社会地位等信息。

古村落建筑的布局、形式和风格通常具有独特的特点,是古村落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古村落景观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保存完好、具有丰富自然和人文因素的传统村落所呈现出的综合景观。

它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特色,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场所,也为人们提供了认识、感受和欣赏传统文化的机会。

古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设计研究

古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设计研究

古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设计研究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和生态价值。

然而,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许多古村落正面临着被破坏、消失的风险。

因此,对古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和设计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古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需要重视对其历史、文化底蕴的理解。

古村落的文化景观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更包含了人们的历史记忆、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和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保护和设计中,应该充分理解并尊重这些文化底蕴,避免将其简单地当作一种风景或景观来处理。

其次,古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古村落的文化景观要想得以保护和重建,需要专业化的知识和技术支持。

比如要了解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态,需要历史学、文化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支持;要重建古建筑和文化景观,需要建筑学、景观设计、城乡规划等学科的支持;要从生态、环保的角度来看待古村落的保护,需要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支持。

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才能在古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和设计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最后,古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需要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数字化、可持续的文化景观。

现代科技手段可以为古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和重建带来很大的帮助。

比如,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对文化景观的高精度测绘、数字化重建和虚拟仿真,为古村落的保护提供高效、可视化的工具和手段;通过智能化、可持续技术,可以为古村落的生态环境和节能减排等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古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重视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保护和设计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并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数字化、可持续的文化景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

凤堰梯田村落文化景观及其价值探究

凤堰梯田村落文化景观及其价值探究

2020年第20期现代园艺1凤堰梯田基本概况凤堰梯田位于汉阴县漩涡镇凤凰山南麓浅山丘陵区,分布于黄龙、东河、堰坪、茨沟、中银村、漩涡镇区及群英村和联合村部分村组内,共分为3个片区:堰坪梯田、东河梯田、凤江梯田,连片面积约800hm2。

梯田的开发始于清朝乾隆年间,湖南移民吴氏家族到此垦建,至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于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梯田的海拔在350~850m,大多数为坡度较缓的梯田,坡度较陡的多为山区自然林区域。

凤堰梯田遗址区内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水土流失现象较少,地质岩层、土壤及水质的含硒量明显较高,且易于植被吸收。

当地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主要依附的河流为汉江,丰富的水资源对当地的农业生产也具有很大影响。

2凤堰梯田村落文化景观构成分析2.1梯田生产景观2.1.1梯田布局结构。

凤堰梯田每块子梯田布局结构基本相似,由田埂、沟渠、堰塘及可供田间休息的田房等配套设施组成,主要利用茨沟、冷水沟、东沟河、黄龙沟等凤凰山自流灌溉。

再加上当地人开挖的沟渠与堰塘,接住从高山森林自上而下的水流与渗出的泉水,形成“田渠塘溪”体系。

2.1.2梯田生态系统。

凤堰梯田是集“水源林———村庄———梯田———汉江”为一体的立体循环稻作系统。

汉江充足的水源,在山地地形的影响下蒸发形成云雾,云雾上升的过程遇到凤凰山的峰顶阻挡,形成大量降水。

水源林下渗蓄水成为地表与地下径流,以山泉和溪流的形式,通过“田渠塘溪”体系逐级灌溉农田,给梯田农作物生产和村庄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水源,发挥水资源的最大利用效率。

2.1.3梯田景观特征。

从空间形态上分析,梯田具有“水源林———村庄———梯田———河流”纵向垂直分布,且河流渠系贯穿其中的地域性特征,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先民对陡峭的地形进行人工改造,使其形成阶梯式的纵性空间形态,具有丰富的平面型态类型,分别为单核型、多核型、无核平行型和无核交叉型。

梯田由于农耕生产活动和生物季相变化,梯田四季呈现出不同的景观特征,可以让人们欣赏到四时不同的美景。

乡村旅游背景下文化遗产现状研究

乡村旅游背景下文化遗产现状研究

乡村旅游背景下文化遗产现状研究文化遗产是指一定历史时期所创造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的遗产。

它包括古建筑、传统手工艺、习俗、历史文化遗址等。

乡村旅游背景下的文化遗产发展,不仅可以吸引更多游客,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

本文将通过对乡村旅游背景下文化遗产现状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乡村旅游与文化遗产的关系乡村旅游与文化遗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遗产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

乡村旅游主要是以自然景观和乡村文化为吸引点,而文化遗产正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品、历史文化遗址等都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和吸引力。

游客前来乡村旅游,除了欣赏自然风光,更多的是希望体验乡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依托文化遗产,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文化遗产现状研究在乡村旅游背景下,文化遗产的现状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不同地区的乡村文化遗产现状进行研究,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更好地了解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情况,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下面将就乡村文化遗产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1. 古老建筑古老建筑是乡村文化遗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代表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在一些乡村地区,古老建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利用,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

例如江南水乡的古桥、古民居等都成为了游客前来观赏的热门景点。

也有一些古老建筑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面临着严重的老化和损坏问题,这给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2. 传统手工艺传统手工艺是乡村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传统。

一些乡村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了当地乡村旅游的一大特色。

例如江西婺源的木雕、云南大理的苍蝇头织布等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味。

也有一些传统手工艺由于受到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逐渐失去了市场和传承的基础,急需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挖掘。

中国传统村落概念

中国传统村落概念

中国传统村落概念中国传统村落概念简述概念介绍•中国传统村落是指具有传统乡村特色、独特的建筑风格、文化传统和社会组织形式的村落。

•这些村落通常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村落的特点•历史悠久:这些村落往往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积淀。

•独特建筑风格:传统村落的建筑通常采用木质结构,建筑风格独特,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文化传统:在这些村落中,古老的宗教信仰、传统的节日庆典等文化传统得以保留并传承,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社会组织形式:传统村落通常具有一套独特的社会组织形式,如“三姓五庄”、“四方井”等,体现着世代相传的社会秩序和规范。

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保护意义重大:中国传统村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这些村落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与发展并重:保护传统村落需要充分尊重历史文化,同时结合现代城市化发展的需求,探索传统村落与现代化发展的平衡点。

•国家政策支持:中国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其中。

•旅游价值:传统村落以其独特的风貌和文化氛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成功案例•丽江古城: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其独特的纳西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风貌而闻名。

•南京秦淮风情区:秦淮风情区是南京市的历史文化名片,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建筑和古老的文化传统,吸引了大量游客。

•黄山村落:黄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周边的村落如宏村、西递等保存了众多的明清古建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对于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至关重要。

政府、学者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让这些村落继续闪耀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面临的挑战•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村落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改造压力,许多村落被现代化建筑所代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农业··2010年第4期·
镇不到20公里的花溪镇山村,一度因为风景秀美、文化深厚、建筑景观特色突出而被建成为中国最早的4大生态博物馆之一。

随着盲目地发展乡村旅游,昔日优雅静谧的小村,如今只剩下麻将声,声声入耳。

图1青岩古镇一角(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四、村落文化景观的价值
(一)文化多样性的倡导
随着全球化时代资本经济的流动和扩张,使全球文化面临趋于扁平和同一化的危险,文化多样性正在急剧丧失,人类的创造力和肌体活力逐渐趋于衰竭。

村落文化景观议题的倡导与回归是对工业文明、城市化以及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环境危机和紧张人地关系的反思,事关人类文明的续存和向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转型维度的根本考量。

保护和提倡村落文化景观的多样性不但为社会更新和适应新变化提供了智慧源泉,而且村落文化景观不同于城市文化的异质性特征是人类社会重新联系传统精神和文化、探索未来发展的可贵资源和不尽财富。

(二)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的考量
按照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
92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一个国家的崛起,从根本上说,在于它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

所谓“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

相对于具体的国民生产总值、科研成果及转化率、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哲学与社会科学属于国家“软实力”范畴。

软实力对社会有更加持久的渗透力,文化正在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

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发展也是国家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事关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文化安全。

(三)其他价值
除了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参照和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的考量之外,村落文化景观还具有历史(考古)价值、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和启示价值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村落文化景观遗产——这种文化遗产的新类型,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保护也将受到更大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贵阳建议》,该《建议》于2008年10月24~26日在贵阳召开的“中国·贵州——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通过。

[2]单霁翔:《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1页。

[3](英)麦琪·罗:《欧洲风景公约:关于“文化景观”的一场思想革命》,韩锋、徐青编译,《中国园林》,2007,ii期。

[4](英)麦琪·罗:《欧洲风景公约:关于。

文化景观”的一场思想革命》,韩锋、徐青编译,《中国园林》,2007,II期。

[5]吴必虎、刘筱娟:《中国景观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6]单霁翔:《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天
村落文化景观遗产的概念、构成及其影响
作者:吴小华, Wu Xiaohua
作者单位: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1
刊名:
古今农业
英文刊名:ANCIENT AND MORDERN AGRICULTURE
年,卷(期):2010(4)
被引用次数:1次
1.《贵阳建议》,该《建议》于2008年10月24~26日在贵阳召开的"中国·贵州--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通过
2.单霁翔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 2010
3.麦琪·罗;韩锋;徐青欧洲风景公约:关于"文化景观"的一场思想革命 2007(11)
4.麦琪·罗;韩锋;徐青欧洲风景公约:关于"文化景观"的一场思想革命 2007(11)
5.吴必虎;刘筱娟中国景观史 2004
6.单霁翔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 2010
7.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 2003
8.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 2003
9.陈威景观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 2007
10.陈威景观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 2007
11.吴必虎;刘筱娟中华文化通志·艺文典·景观志 1998
1.吴小华浅谈村落文化景观遗产及其保护利用问题[期刊论文]-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0(3)
2.束有春.Shu Youchun文化景观视野下的江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期刊论文]-中国名城2010(10)
3.祝自敏乡村景观文化表现与传承研究——以叫岩休闲度假区为例[学位论文]2008
4.阙中有.徐海燕保护村镇文化景观的理论探讨——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期刊论文]-学理论2010(35)
5.卢思元世界遗产的战时国际保护[期刊论文]-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3)
6.吴美萍国际遗产保护新理念——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探析[期刊论文]-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1(2)
7.王先胜再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对性[期刊论文]-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4)
8.杨帆全球世界遗产海洋项目的空间分布浅析[期刊论文]-现代经济信息2010(14)
9.阎雯雯.毛志睿.赵超.彭德天.YAN Wen-wen.MAO Zhi-rui.ZHAO Chao.PENG De-tian乡村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探析——以大理市洱源西湖旅游区为例[期刊论文]-江西科学2011,29(2)
10.刘奔腾.姜中月.董卫.Liu Benteng.Jiang Zhongyue.Dong Wei历史村落的文化景观感知研究——基于赤岸实践[期刊论文]-建筑与文化2010(1)
1.李亮.但文红贵州省村落文化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为例[期刊论文]-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1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gjny201004012.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