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宋濂,字景濂。性诚谨翻译赏析
宋濂二三是文言文翻译

宋濂二三是文言文翻译原文宋濂,字景濂。
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人过。
(帝)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
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
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译文宋濂的性格比较诚实谨慎,他在内庭做官很长时间,从来没有在背后指摘过别人的过错。
他的居室署名叫做“温树”,如果有客人在谈话时问起了他禁忌的话题,他就指给客人们看,表示不愿谈论此事。
一次他和客人一起饮酒,高祖秘密的派人去侦查他的行动。
第二天,问昨天有没有喝酒,都请了哪些客人,吃了些什么食物,就一一照实情回答。
满意的笑道:“说得不错,看来你没有欺骗我。
”朱元璋有时候会把宋濂叫来,问他大臣们最近都有哪些功过得失,宋濂只列举那些品行好的人汇报,他说:“那些品行好的人和我交往,所以我了解他们;而那些品行不好的,我不和他们往来,所以我也没法了解他们。
”一次,主事写了一份一万多字的奏折,惹得朱元璋大发雷霆,于是就问大臣们如何处理,有人指着他上的奏章说:“这份奏章的内容对陛下不尊敬,是诽谤陛下,是不合乎法度的。
”朱元璋又问宋濂的意见,宋濂答道:“他是对陛下尽忠啊,如今陛下刚刚广开言路,不可重重的处罚这样敢于直言的大臣。
”过了一会,朱元璋浏览了一下这份奏章,觉得其中有值得采纳的意见。
于是朱元璋便把大臣都召集起来,训斥了他们一顿,并叫着宋濂的字(表示亲近和赞赏)说:“要是没有景濂,我几乎就错误的处罚了敢于直言的人啊。
”于是朱元璋在朝堂上表扬宋濂说:“我听说第一等人是圣人,其次叫做贤人,再其次就是君子。
宋景濂为我工作了十九年,从来不曾说过一句假话,从来没有背地里议论过一个人的短处,自始至终言行一致,从无二心,这不只是君子的风范,更可以称作是贤者了。
2024届【苏科版】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重点中学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4届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重点中学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辗转顶礼膜拜琐屑黯然失色B.笨拙鸭雀无声萦绕举止泰然C.婆娑纵横绝荡秀颀待价而沽D.袒露红妆素裹瞻仰恭而有礼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溃退遗嘱沉湎眼花瞭乱B.禁锢窒息躁热再接再厉C.泻气教诲崎岖诚皇诚恐D.骤雨缅怀娴熟殚精竭虑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取缔颤巍巍正襟危坐气冲斗牛B.诀别秫秸秆催枯拉朽纷至沓来C.狼藉狙击手恍然大悟珠两悉称D.奔弛流水账漠不关心负箧曳屣4.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A.娉婷(pīn)妖娆(ráo)摇曳(yì)自惭形秽(huì)B.惊骇(hài)箴言(zhēn)遁词(dùn)孜孜不倦(zī)C.阴晦(huì)恣睢(suī)拮据(jù)前仆后继(fū)D.宽宥(yǒu)濡养(rú)栈桥(jiàn)走投无路(tóu)5.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
宋濂,字景濂,其先金华之潜溪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宋濂,字景濂,其先金华之潜溪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宋濂,字景濂,其先金华之潜溪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宋濂,字景濂,其先金华之潜溪人,至濂乃迁浦江。
文言文翻译宋濂苦学

宋濂,字景濂,元末明初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然其幼时家贫,无以自给,遂苦学以济其困。
濂幼时,家虽贫,然父母俱有志于学。
一日,父母见濂聪明伶俐,遂曰:“吾儿聪慧,当苦学以继先人之志。
”濂受父母之教,刻苦攻读,日以继夜,不辍不倦。
濂之苦学,非但求学问,亦求养家糊口。
时值乱世,民不聊生,濂之父因贫病交加,不幸辞世。
濂悲痛欲绝,深知家道中落,责任重大。
于是,濂更加发愤图强,日夜攻读,以期有所作为,以养家活口。
濂之苦学,亦因时局所迫。
元末明初,天下大乱,烽火连天。
濂生于斯时,目睹百姓疾苦,深知读书人应肩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
故而,濂苦学以求报国,以慰父母在天之灵。
濂之苦学,亦因心志坚定。
时人皆言:“读书无益,不如习武。
”濂闻之,不以为然。
他坚信,读书可以明理,可以修身,可以治国,可以平天下。
于是,濂毅然决然,以苦学为人生信条,矢志不渝。
濂之苦学,历经艰辛。
一日,濂于书馆中苦读,忽感腹中饥饿,遂向馆主借钱买食。
馆主见濂清贫,不欲资助,曰:“吾馆中食,非汝所宜。
”濂闻言,默默忍受饥饿,继续攻读。
及至深夜,馆主见濂如此苦学,感动不已,遂赠以食物,并资助其继续求学。
濂之苦学,终有所成。
明洪武年间,濂以文章盖世,被荐为翰林院编修。
后又官至侍讲学士,深得皇帝赏识。
然而,濂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仍以苦学为人生信条,勤勉工作,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总之,宋濂之苦学,不仅成就了他自己,更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但他始终坚定信念,以苦学为荣,以报国为己任。
这正是我们今天所应学习的品质。
文言文翻译宋濂

原文《宋濂传》如下:宋濂,字景濂,浦江人。
元末,避乱于淛东,因家于钱塘。
年二十有五,始受业于许谦。
谦,元末进士,学问渊博,以文章名世。
濂从之游,学而不厌,益自刻苦。
尝从师于吴莱、黄溍,皆一时名士,濂皆师事之。
吴莱、黄溍亦以濂为弟子。
洪武初,濂以荐举授翰林院编修。
时太祖尝谓濂曰:“吾闻古之圣贤,莫不乐其道,若何?”濂对曰:“圣贤之道,无适而非道,道者,自然之理也。
自天地之生,万物皆得其所,此道之所以为道也。
故圣贤乐之,非独乐道也,乐其自然之理也。
”太祖善其言,遂委以重任。
濂性孝友,事亲以孝,待人以友。
尝曰:“孝者,百行之首;友者,百行之末。
人能孝友,则无往而不善。
”其为文,醇厚朴实,有古人之风。
所著《元史》,叙述详赡,议论平正,为后世学者所重。
濂尝游于四方,广交天下士。
与人交往,必以诚信为先,故得众人之心。
时人皆称濂为“真儒”。
濂亦自谦曰:“吾之学,不足以教人,而欲求教于天下之士,庶几无负所学。
”其为师,亦以诚待人,故弟子皆乐从之。
洪武四年,濂以疾乞归。
太祖闻之,遣使慰劳,赐以金币。
濂辞不受,曰:“臣不敢以疾自矜,恐损圣主之仁。
”太祖益嘉其意,赐以金印,命为翰林院侍讲学士。
濂居官清正,不贪污,不徇私,故人皆敬之。
及明成祖即位,濂已病故。
成祖追赠太子太师,谥文宪。
译文:宋濂,字景濂,是浦江人。
元朝末年,避乱到淛东,于是家住在钱塘。
二十五岁时,开始跟随许谦学习。
许谦是元朝末年的进士,学问广博,以文章闻名。
宋濂跟随他学习,学而不厌,更加刻苦。
曾经跟随吴莱、黄溍学习,他们都是当时的名士,宋濂都拜他们为师。
吴莱、黄溍也将宋濂视为弟子。
明朝洪武初年,宋濂因被推荐而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
当时太祖曾经对宋濂说:“我听说古代的圣贤,没有一个不乐其道的,这是为什么?”宋濂回答说:“圣贤之道,没有不适合的,道就是自然的道理。
自从天地产生,万物都得到了它们应有的位置,这就是道之所以为道的原因。
所以圣贤乐于它,不仅仅是乐道,更是乐其自然的道理。
文言文宋濂翻译

宋濂,字景濂,浦江人。
少时家贫,不能从师,乃求友人为师。
友人为之讲说经史,濂听而识之,过目成诵。
年十五,得授《大学》《中庸》,心悦之,遂日夜研习,不遗余力。
一日,友人对濂曰:“吾闻孔门弟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子欲学乎?”濂曰:“然。
”友人为之述孔子言行,濂听之,心向往之。
于是,濂遂废寝忘食,日夜不辍,以求至圣之学。
又数年,濂闻程颢、程颐之学,心向往之。
乃远赴洛阳,欲从其门下受业。
道途中,濂以贫乏,不能具旅费,乃徒步而行。
饥则食草木之实,渴则饮山泉之水。
行数百里,历尽艰辛,终于到达洛阳。
时程颐已逝,濂遂从程颢之子程颐受业。
颐见濂志向坚定,学问渊博,深喜之。
遂授以《论语》《孟子》,濂听而心领神会。
又数年,濂学业有成,颐赞曰:“子之才,可谓卓尔不群。
”后濂归浦江,设帐授徒。
门下弟子众多,皆才智出众。
濂教之,循循善诱,使弟子各展其才。
一时之间,浦江学风兴盛,人才辈出。
濂尝曰:“学者,所以求道也。
道不远人,求之则得。
吾辈当以诚敬之心,求道于斯文。
”濂自幼好学,不问贵贱,皆以诚敬待之。
是以,士林中皆敬重之。
一日,朝廷征濂为官,濂辞而不受。
曰:“吾性好山水,不愿拘束于朝堂。
”遂隐居于山林之间,读书著述,以自娱。
濂著《宋元史》《春秋传》等书,议论宏博,词藻华丽,世所称颂。
其文风,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时人谓:“宋濂之文,如泰山北斗,照耀古今。
”濂晚年,虽年事已高,犹勤奋不息。
一日,友人问濂:“子年已高,尚能勤奋否?”濂笑而答曰:“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吾辈当惜寸阴,勤于学业。
”言罢,濂复拿起笔,继续著述。
宋濂,一生勤奋好学,不辞劳苦,追求至圣之学。
其人品德高尚,学问渊博,文采飞扬。
后世之人,皆以宋濂为楷模,称颂不已。
翻译:宋濂,字景濂,浦江人。
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不能请到老师,于是向朋友请求做他的老师。
朋友为他讲解经史,宋濂听后能记住,看过就能背诵。
十五岁时,他开始学习《大学》和《中庸》,非常喜欢,于是日夜研习,不遗余力。
明朝宋濂的文言文翻译

宋濂,字景濂,金华人也。
幼聪慧,七岁能属文。
稍长,受业于乡贤魏叔子。
叔子教以《礼》、《乐》、《诗》、《书》,皆通解之。
及长,益慕圣贤,好学不倦。
年二十有五,举于乡,明年成进士,登乙丑科。
濂为文,辞藻华丽,意蕴深远。
尝作《春秋》传,议论风生,学者宗之。
又著《宋子游》一书,记其游历之见闻,风土人情,颇为详备。
其为诗,清新脱俗,意境高远。
有《诗话》一卷,论诗之得失,亦见其博学多才。
濂性慈孝,事亲至孝。
母亡,哀毁骨立,乡人皆叹其孝。
及长,奉养继母,亦以孝闻。
每值岁时佳节,必亲自拜谒先人坟墓,祭奠如仪。
时人称为“孝子”。
濂尝游历江南,览胜景,结交名流。
一日,与客泛舟秦淮,夜泊金陵,遇风雨大作,舟覆。
濂急呼救,赖有舟子勇敢,得以不死。
事后,濂赋诗纪之,有“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之句,寓意深远。
濂居官清廉,政绩卓著。
为官期间,抑豪强,扶弱小,深得民心。
晚年,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谪。
虽遭贬,濂不改其志,仍旧勤于政事,以廉洁自守。
濂博学多识,通经史,尤善书法。
尝自谓:“吾之书法,虽不能比古人,然自有一番韵味。
”其所书《岳阳楼记》,流传至今,为人称颂。
濂所著《宋濂集》,收录其生平所著诗文、文章数百篇,内容丰富,思想深邃。
其中,《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叙述了濂送别好友马生之事,情感真挚,文辞优美,流传甚广。
濂之生平,可谓才子风流,德才兼备。
然其一生,亦多波折。
然无论身处何地,濂皆能保持初心,砥砺前行。
后世之人,多以其为楷模,敬仰不已。
译文:宋濂,字景濂,金华人。
自幼聪慧,七岁便能作文。
稍长,跟随乡贤魏叔子学习。
魏叔子教他《礼》、《乐》、《诗》、《书》,他都通晓。
长大后,更加仰慕圣贤,好学不倦。
二十有五岁时,在乡试中中举,次年成为进士,考中乙丑科。
宋濂作文,辞藻华丽,意蕴深远。
曾作《春秋》传,议论风生,学者们都很推崇他。
又著有《宋子游》一书,记录了他的游历见闻,风土人情,颇为详尽。
他所作的诗,清新脱俗,意境高远。
宋濂忠实文言文翻译

宋濂忠实文言文翻译宋濂忠实文言文翻译导语: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
以下是小编整理宋濂忠实文言文翻译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连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唯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注释1.帝:明太祖朱元璋。
2.濂:即宋濂,字景海,明初文学家。
3.馔:饭菜。
4.见召问: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5.臧否:好坏,善恶。
6.对:回答。
7.为:是。
8.惟:仅、只。
译文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
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
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欺骗我。
”皇帝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
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
”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
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
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
”(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
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宋濂,字景濂。
性诚谨翻译赏析
文言文《宋濂,字景濂。
性诚谨》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宋濂,字景濂。
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人过。
(帝)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
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
于陛下耳。
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
宋景濂事朕十九年,
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
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
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
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
【注释】①
宋濂:字景濂,明初文学家②讦(ié):攻击③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④恶:同“勿”⑤诮(qià):讥讽【翻译】宋濂,字景濂。
性情诚恳谨慎, 长期在宫中为官, 却从不攻击他人过失。
太祖闲时召宋濂询问群臣的善恶优劣, 宋濂只是列举表现优良的大臣, 并说:“善良的人与我交朋友, 我了解他们, 而对那些不善之人, 我不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太祖大怒, 以此询问廷臣的看法。
有的指着茹太素的上书说:“这是不敬, 是诽谤,是违法。
”太祖问宋濂,宋濂回答“: 茹太素是尽忠于陛下的, 陛下现在刚敞开言
路, 怎么能给他定以大罪呢?”不久, 太祖翻阅茹太素的上书, 觉得有不少可取之处, 于是便将廷臣全部召来责问, 并直呼宋濂的字说道:“如果没有景濂, 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进言的人了。
”于是太祖又当场称赞宋濂说“: 我听说最上等的是圣人, 其次是贤人, 再次为君子。
宋景濂为朕效力十九年, 从未说过一句假话, 也从未讥讽别人的短处, 始终如一, 他岂只是君子, 还真可以说是贤人了。
”
宋濂屡次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
士大夫登门索要诗文者, 接踵而至。
甚至外国前来进贡的使者都知道宋濂的名声, 多次问起宋先生日常
起居及身体安康否。
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双倍价收购宋濂文集。
四方学者都称宋濂为“太史公”, 而不称其姓氏。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