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教育理论共64页文档
西方教育理论

西方教育理论期中教学论文----存在主义之品格教育学院:教育学院专业:小学教育学号:12011240782姓名:张娣存在主义思想之品格教育一、存在主义思想简述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教育思潮。
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美国。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布贝尔、波尔诺夫、奈勒。
这一教育思想具有一种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它以“人的存在”为研究对象,强调人的自我实现,提倡个人的自由选择,重视人文学科的价值,注重品格教育,推崇师生之间的对话关系。
二、马丁·布贝尔的品格教育马丁·布贝尔是奥地利宗教哲学家,有神论存在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
布贝尔认为教育必须重视儿童创造能力的发展。
他同时又指出,教育是以全人为对象的,因而应当将发展创造性本能和发展共享本能与交往能力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
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某些知识和技能,而总是关心着学生整个人的形成,并引导学生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和信任,促进构建真正的共同社会。
他强调提出,“教育者的最重大任务则在帮助塑造人的品格”,教育“必须以品格为目标”。
“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
布贝尔认为,要进行品格教育,首先必须确立正确的品格概念。
品格是指稳定地支配着人的行为和态度的内在精神品质或德行。
布贝尔特别强调它的“统一性”、“自主性”、“可塑性”和“动态性”。
有效的品格教育,必须建立在师生“对话”的基础上,并注意以下基本原则:(1)教师不宜带有明显或隐含、或诡秘的动机(2)不要进行伦理说教(3)要因材施教(4)师生之间应该相互信任(5)明确纪律和自由教育三、我对品格教育的理解我眼中的品格教育就是当今社会的思想品德教育,品格教育强调道德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而当今社会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样也是以道德教育为主要目的,其实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得益彰的,同样也可以说当今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继承发展存在主义思想中品格教育的结果。
不论是品格教育也好,还是当今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好,都是强调教育中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
现代西方教育理论

———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开创者 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开创者
卢梭培养自然人的理论表达了一系列先进的 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
1.人的教育先于专业; 人的教育先于专业; 人的教育先于专业 2.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协调,充分的发展; 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协调,充分的发展; 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协调 3.摆脱一切习俗的束缚,发展独立精神; 摆脱一切习俗的束缚,发展独立精神; 摆脱一切习俗的束缚 4.使教育为未来社会培养新人; 使教育为未来社会培养新人; 使教育为未来社会培养新人 5.反对等级性教育. 反对等级性教育. 反对等级性教育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20世纪初从日本传入我国,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 世纪初从日本传入我国, 世纪初从日本传入我国 这是最早的有系统地传入我国的西方教育学说. 这是最早的有系统地传入我国的西方教育学说. 19世纪末 世纪初在欧美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 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 世纪末 世纪初在欧美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 旗手是杜威, 旗手是杜威,他认为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没有儿 童的教育学,并针锋相对地提出儿童中心说, 童的教育学,并针锋相对地提出儿童中心说,从 此开始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争. 此开始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争. 传统教育 之争
———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 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 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
7
4.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
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 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命 题. 第一个将教育与心理联系起来. 第一个将教育与心理联系起来. 第一个提出儿童年龄分期教育理论的教育家. 第一个提出儿童年龄分期教育理论的教育家. 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现代西方教育理论

最优化:
一是教学效果,教养、教育、发展性目标获得 最高水平。
二是时间消耗,不超过规定的时间限额。
四、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1983年出版了《心智 的结构》一书,提出了他的多元智能理论。
90年代以来在美国教育界具有重大影响, 并很快成为许多西方国家当前教育改革重要 指导思想的一种理论。
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1975年代表作《教学与发展》
教学新体系的基本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高难度的涵义:克服障碍 学生的努力
理论基础:维果茨基的最近
发展区理论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 克服重复,以知识的广度求得知识 的深度
理论依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35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理论知识:是相对于那些直接反映在 技能和技巧中的知识而言的。
从现实来看:
荷兰1993—1994年在中学引进新的国家课程 方案。调查结果表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没有 向建构主义教学论倡导的教学行为方式转变。
建构主义教学论及其类似的主张为什么难 以走向实践?
理论本身的局限: 建构主义教学忽视了学校教
育实践的制度化特征。 它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主观 的建构行为,忽视了教学行为的社会制约性。
理论知识是形成技能和技巧的必备条 件。是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基础。
二、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结构主义教育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教育思想流派。 理论基础:皮亚杰的认知主义心理学。
(一)提出的背景
1957年苏联发射地球卫星 1958年美国颁布《国防教育法》
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外语
(二)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
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现代社会面临着快速的变革和发展,教育也不例外。
传统的教育方式和理论逐渐显露出种种不足,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因此,现代教育理论应运而生,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指导。
一、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
根据该理论,传统的智力测试只关注数学、语言、逻辑等单一的智力类型,而忽视了其他潜在的智力。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拥有多种智力,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
在现代教育中,多元智能理论提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智力类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同时,该理论还强调学校需要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鼓励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和美国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在20世纪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实践来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在现代教育中,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学校应该创造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而非仅仅传授知识。
三、个性化教育理论个性化教育理论倡导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该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量身定制教育方案。
在现代教育中,个性化教育理论引领着教育改革的方向。
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个性化教育还注重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努力弥补贫困地区学生的教育差距。
四、社会构建主义教育理论社会构建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学习是社会和文化共同构建的过程。
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融汇各方面经验和知识,建构自己的学习和理解。
在现代教育中,社会构建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校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社区和合作环境,让学生能够相互合作、分享经验和知识。
《现代教育理论》课件

现代教育理论在学生评价中的应用
多元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品 评定、口头表达等,全面了解学生的 能力。
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
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注重评价 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发展性评价
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及时给予反馈 和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 不足。
现代教育理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
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方法与技巧
系统学习与专题学习相结合
在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 专题进行深入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效果。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过程中,注重将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通过 实践应用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参加课程讨论、学术交流等活动,与同行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拓 宽视野,促进学习的深入。
现代教育将更加注重国际合作 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
理念和实践经验。
现代教育理论对教育改革的影响与启示
以学生为中心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育改革充分尊重 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多元化评价体系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多元化评价体系,要求教育改革建立全 面、客观的评价机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
个性化教育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的发展,现代教育将更加注重 个性化教育,满足学生的个性
化需求。
终身学习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现 代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 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跨学科融合
现代教育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 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 新能力。
合作与交流
《现代教育理论》ppt课件
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范本模板】

“按几何图形排列着一行行简陋的课桌,紧紧地挤在一起,很少有移动的余地;这些课桌的大小几乎都是一样的,仅能够放置书、笔和纸;另外,有一个讲台,一些椅子,光秃秃的墙壁,还可能有几幅画。
"“这一切都是有利于‘静听’的,单纯地学习书本上的课文,标志着一个人的头脑对别人的依赖性。
”这是杜威对十九世纪美国学校教室的形象描述.然而,这样的情景却惊人相似地还出现在21世纪中国的教室里.当我们的教育迈入新时代的时候,或许我们会突然发现,今天面临的许多教育问题,在杜威那儿都能给予我们新的启迪。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1859年10月20日杜威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的农业小镇柏林顿.父亲是一个零售商,母亲是地方法官之女,哥哥后来成为著名的经济学家。
1879年,他从佛蒙特大学毕业后,在乡间任教两年。
1882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哲学。
188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884~1894年在密歇根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任教。
1894~1904年任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
他在芝加哥的成就使他获得全国名望。
1904年,改任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他和哥伦比亚的联系达47年之久,先是任哲学教授,后任哲学荣誉(退休)教授.在任教的25年中,吸引了国内外成千上万的学生,成为美国最闻名和最有影响的教师.杜威一生获得过多个博士学位。
1884年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04年威斯康星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10年佛蒙特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13年密歇根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15年霍普金斯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17年伊利诺伊学院法学博士学位,1920年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29年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30年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46年奥斯陆(挪威)大学荣誉哲学博士学位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完整版)近现代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近现代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总结,推荐文档近现代外国教育家教育思想荟萃夸美纽斯如《语学入门》《大教学论》《母育学校》。
其中的《语学入门》一书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
《大教学论》的中译本曾于193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4年将其列入《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中。
一、论教育适应自然(一)直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自觉性原则(四)巩固性原则三、论学制和班级授课制四、论教学内容和教科书(一)论教学内容夸美纽斯的教育和教学思想是与他的“泛智论”密切相关的。
夸美纽斯一方面强调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儿童;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知识的实用性。
他说:“只有那些易于指明用途的事情才应教给学生。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117页。
凡是无用的东西都应当抛弃。
夸美纽斯指出,泛智教育并不是要求人们通晓一切科学和艺术;人生是短暂的,而知识则是无限的;因此,应当学习那些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所帮助的知识,为生活而学习。
(二)论教科书他的名著《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的诞生。
二、教育上的哥白尼——卢梭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一书问世,指出国家起源于契约,社会是由人们通过契约的形式而组成的,卢梭出版了他的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教育思想,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18世纪法国社会发展的产物。
当时的法国封建等级制度森严,教会和贵族统治着整个社会,他从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在抨击封建的、宗教的旧教育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教育理论,自然教育就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
一、论自然教育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教育名著《爱弥儿》一书中。
在这本书中,卢梭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二、论各年龄阶段的教育主要分为实施自然教育,卢梭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过程,将人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并对各个时期的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七讲 西方近现代的教育思想.ppt

2019/9/23
4
3.论普及教育。夸美纽斯从他的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出发, 提出普及教育的主张。所谓“泛智”是指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 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并使智慧得到普遍的发展。提出“把一 切知识交给一切人”的口号。
4.论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他认为教学应从观察实际事物开始,而不应从记叙 事物的文字开始,在不能进行直接观察时,可使用图片或模型。他 还建议学校的教室应“布满图画”、“要让教室的每一堵墙壁说 话”,教学用书也要配有生动的插图。
2019/9/23
8
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产生于欧洲从中古向近代过渡的17世纪。他 站在时代的高度,总结人文主义教育成果,在丰富的教育实践的基 础上,顺应时代要求,提出了一整套有利于振兴资产阶级的教育理 论。猛烈地抨击了经院主义教育的弊端。他从“泛智”思想出发, 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民主的要求,对教育目的与作用、普及教育、学 校教育的制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课程体系 及教科书等都进行了努力的探索。他的教育理论奠定了欧洲近代资 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基础,他的《大教学论》问世,标志着独立形态 的教育学的开端。当然由于他的世界观上的两重性,哲学观上的唯 心论,使其教育思想也难免陷入机械片面和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卢梭一生的著作颇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和基础》(1754)、《社会契约论》(1762)、《新爱罗伊丝》(1761)、《爱 弥儿——论教育》(1762)、《忏悔录》(1776)等。
2019/9/23
16
2.政治、哲学思想。卢梭在哲学上是二元论者,他一方面认为
感觉是认识的源泉、知识的来源、观念形成的基础,承认了客观世
11
3.教育理论。 (1)论教育的目的与作用。洛克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绅 士。所谓“绅士”,是指具备四项特质——德行、智慧、礼仪和学 问的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的实业家。他还从他的“白板说”出发, 肯定了教育在人的个性形成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人类之所以千 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