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存式自体输血

合集下载

带你了解自体输血

带你了解自体输血

带你了解自体输血自体输血是一种目前广泛应用的输血方式,具体是指将患者自身血液或血液成分加以采集,通过特殊技术进行储存处理,当患者开展手术或手术后需要用血时再回输给患者体内,是一种比较安全的输血手段。

自体输血包括贮存式自体输血、回收式自体输血和稀释式自体输血。

本文便将针对自体输血相关知识向大众科普介绍,希望能够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一、自体输血作用(一)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自体输血可以避免因接受同种异体血液所致的各种血源性病原和输血相关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二)避免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反应基于自体输血所用血液取自于患者自身,所以开展输血工作前,便不需要相关血型配合试验工作,因此便能够有效避免由于输血液不合而导致的溶血性反应。

(三)避免同种免疫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自体输血可以避免因接受同种异体血液所致的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后紫癜等各种同种免疫所致的输血不良反应。

(四)避免异体血浆蛋白所致的过敏性反应自体输血可以避免因接受异体血液中的某些物质(如血浆蛋白)而引起的过敏反应。

(五)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风险自体输血无需进行白细胞去除,因此可以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率。

二、自体输血类型介绍(一)贮存式自体输血贮存式自体输血是一种在手术前从患者自身采集血液并储存,然后在手术中或手术后回输给患者的输血方式。

这种输血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避免同种异体输血导致的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免疫性及非免疫性输血反应,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同种异体输血导致的人为差错事故。

对于因特殊血型、特殊宗教信仰而无法或拒绝使用他人血液或血液成分的患者,这种输血方式还可以提供医疗用血保障。

在实施贮存式自体输血时,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用血计划,在手术前一个月内多次采集患者的血液并储存,在采血的同时,有时会输注一部分以往采集储存的血液以维持血容量。

在患者手术中或手术后,储存的血液会被回输给患者。

储存式自体输血

储存式自体输血

储存式自体输血储存式自体输血是将自己的血液储存起来,在需要输血时使用。

它可以分为全血储存式自体输血和血液成分储存式自体输血,包括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胶等。

适应证包括预计术中需要输血者或健康人希望预存自体血液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稀有血型、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者、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病史者、准备进行骨髓移植的供者等。

禁忌证包括有细菌感染或正在使用抗生素者、不能耐受采血的严重心脏病患者、有献血反应史者、有遗传缺陷造成红细胞膜异常、Hb异常或红细胞酶缺乏使自体血液在储存期间易发生溶血者等。

病例选择标准为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液指标符合要求,需要进行择期手术且估计术中失血量较大。

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版)的附件二《自体输血指南》,只要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液指标符合要求,行择期手术且患者签字同意,都适合储存式自体输血。

采血前需要进行准备,如在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在采血前后可以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等治疗。

但对于Hb<100g/L的患者及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不能采集自体血。

此外,对于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需要慎用。

在采血前,应根据需要储备的血量来确定开始采血的时间,以确保患者的Hct恢复到采血前的水平。

由于蛋白质的合成和恢复血容量到正常水平需要72小时,红细胞的恢复需要1周的时间,因此采血应在术前3天内进行,两次采血时间间隔不应少于3天。

按照XXX(AABB)的标准,只要患者每次采血前的Hb>110g/L,Hct>0.34,就可以进行采血。

成年人每次采血量通常为200ml或400ml,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身血容量的10%)。

老年人和身体较虚弱的人每次采血量应适当减少。

对于体重轻或儿童,采血量不宜过多,对于体重低于50kg的患者或儿童,可以参照8ml/kg的比例来估算每次采血量。

《贮存式自体输血》PPT课件ppt课件

《贮存式自体输血》PPT课件ppt课件
• 无感染性发热或无菌血症。
• 术前估计失血量大于600ml,儿童或身体 弱小者可依体重适当下调。 17
(三)准备
1.告知:遵循自愿和知情同意的原则,对 自体献血者履行相关事项的告知,将自 体贮血适宜性评估的结论告知患者。采 集血液成分时,如需使用药物进行血液 成分动员,应明确告知患者。
2.签署:由患者本人和(或)监护人签署
(对于减少肿瘤复发及术后感染有着明显作用) • 提高输血安全性:
不存在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
避免了同种异体免疫
无异体输血所致的溶血、发热、 过敏反应
还可改善微循环、血液稀释,红 细胞解聚,有利于氧的释放
PABD的缺点:
• 浪费较为严重——采集了过多的血 液
• 成本与效益比低—— 安排时间采血,
血液采集、保存及检测等需一定费
贮存式自体输血及进 展
镇海龙赛医院 张霞 飞
贮存式自身输血
贮存式自身输血 (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 PABD)在20世纪30年代第一个血库成立 就被提倡,到1992年达到高峰(采血率 达8.5%,输血率达5.0%)。至2001年 采血率为4.0%,而输血率为2.6%。鉴 于输异体血安全性问题及血源短缺情 况。PABD已作为一种标准操作应用于 择期手术,并将继续发挥其作用。
12
(二)禁忌证
• 有细菌感染或正在使用抗生素(因为血液在 贮存期内细菌会增殖,将其回输会导致菌血 症)。
• 不能耐受放血的严重主动脉狭窄症、室性心 律失常、新近的心肌梗死症、不稳定型心绞 痛、严重的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
• 癫痫频繁发作者。 • 未明确需要外科手术的严重心肺疾病者。 • 重度冠状动脉左总干病变者。 • 紫绀型心脏病者。 • 有献血史并在献血后发生迟发性昏厥者。 • 有遗传缺陷造成红细胞膜异常、13血红蛋白异

输血科实施储存式自体输血的规定

输血科实施储存式自体输血的规定

输血科实施储存式自体输血的规定Ⅰ目的为了自体输血的管理,特制定此规定。

Ⅱ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输血科工作人员。

Ⅲ规定近年来,血源紧缺一直制约着我院临床医疗业务的正常开展,特别是用血量较大的手术更是难于开展,为最大限度缓解血源紧缺局面,更好保证临床用血安全,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经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开展自体输血业务,规定如下:一、储存式自体输血简介储存式自体输血是自体输血的一种形式,是指对患者血液和血液成分进行有计划分阶段的采集、保存,当患者在择期手术的术中、术后或将来需要时,再进行回输的一种输血方式。

二、储存式自体输血申请(一)对符合储存式自体输血适应症、无储存式自体输血禁忌症的患者,相关临床科室必须积极动员其进行储存式自体输血。

(二)申请储存式自体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储存式自体输血申请单》,由科主任核准签字,送输血科预约采集日期。

(三)申请储存式自体输血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储存式自体输血的采血量及采血时间、优点、风险等,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储存式自体输血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储存式自体输血知情同意书》随病历归档。

三、血液采集、储存(一)血液采集及储存由输血科负责。

(二)输血科根据自体血采集原则,结合患者状况决定采血量及次数。

(三)无菌操作采集患者自身血液。

血液采集前需出示身份证件。

输血科须配备献血不良反应的急救药品和器材。

血液采集过程中,须由经治医师陪同,遇献血不良反应进行紧急处理。

(四)采集完毕,在血袋贴上患者主要信息标签(含姓名、科室、ID号、血型、血量、采血时间、有效期),储存于有明显标识的自体血冰箱。

填写自体输血回执单交与经治医师,作为领血凭据。

(五)检测ABO血型和Rh(D)血型,做好入库登记。

四、发血和输血储存式自体输血发血、输血依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医发〔2000〕184号)及我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的要求执行。

五、注意事项(一)临床科室、输血科须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储存式自体输血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密切配合,保证血液采集顺利进行。

贮存式自体输血流程

贮存式自体输血流程

贮存式自体输血流程
一、患者评估与动员
严格掌握贮存式自体输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由经治医师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动员。

二、预存式自体血采集
1、内网临床医技科室资料处打印《贮存式自体输血申请单》、《贮存式自体输血知情同意书》并填写完整。

2、医嘱与收费:收费项目:采自体血及保存,收费代码:610804,费用33.8元/次,另外,自体血在输血科保存一天收费10元,收费项目:采自体血及保存(长期低温保存保存每天10元),收费代码:610805,费用10元/天。

代码610805由输血科录入收取。

3、提前一天与输血科联系,预约采血时间、采血地点,告知患者采血前注意事项:
采血前注意事项包括:患者采血前24h不得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采血前一天晚8时起至采血前不吃油腻食物。

采血当天早上应该正常饮水,吃早饭,不能空腹,穿着宽松舒适。

4、采血计划制定并签署《贮存式自身输血申请书》、《贮存式自身输血知情同意书》后,由临床科室通知输血科携采血袋等物品到临床科室(采血室设置在临床科室的检查室/病房,采血当天紫外线消毒检查室30-60分钟)。

5、由临床科室护士与输血科人员共同合作完成采血,将采集的血液送输血科放置自体血专用储存冰箱保存。

三、贮存式自体血回输
1、在医生工作站内开具输血申请单,将“输血方法”项改为“自体
输血”。

2、不用抽取交叉配血标本,由护士携输血申请单、取血凭证、《贮
存式自体输血知情同意书》及血液运输保存箱到输血科取血。

贮存式自体输血名词解释

贮存式自体输血名词解释

贮存式自体输血名词解释
贮存式自体输血,又称为保存式自体输血,是一种技术上的发展,它使得患者能够准备充足的血液,以确保其未来的手术。

基本上,这种类型的输血由一系列的程序组成,它使用接受者的血液,并以某种方式将其存储在室温下,以准备将来多次使用。

在这种贮存式自体输血之前,血液必须在手术当天捐献,并在当天用于手术。

通过贮存式自体输血,患者可以在手术之前准备足够的血液,以确保未来操作的成功。

贮存式自体输血的过程很简单。

病人首先到血液收集中心捐献血液,其中的红细胞用于自体输血。

在血液存储设备内,红细胞会受到一种特殊的液体成分,以预防变质。

然后,血液中的血小板,白细胞和血浆会被分离出来,其中一部分会以液体形式存储在低温条件下,而另一部分会以干燥的形式保存在室温下,以备将来使用。

当自体输血需要时,血液中的细胞和液体成分都会被取出来,再次结合在一起,然后输入到患者的体内。

此外,在贮存式自体输血中,血液也可以通过自动设备重新组装,以准备通过输血管进行输血。

贮存式自体输血对于那些需要准备充足血液的患者来说是特别
有帮助的。

比如,如果一个患者打算进行手术,他就无需担心当天血液不足,因为他之前已经准备了足够的血液,可以确保手术的成功。

此外,由于贮存式自体输血的血液通常是高质量的,所以它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质量,缩短血液更新的间隔时间。

总而言之,贮存式自体输血是一种技术上的发展,它使得患者能
够准备充足的血液,以确保预定手术的成功,缩短血液更新的间隔时间,并提高患者的血液质量。

由于血液可以以液体形式或干燥形式存储,因此它还可以为患者准备好随时可用的血液,以减少不必要的延迟和临时捐献的风险。

医院贮存式自体输血管理制度

医院贮存式自体输血管理制度

贮存式自体输血管理制度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七条及附件二“自身输血指南”,对平诊患者和择期手术患者,经治医师应当动员患者自身贮血、自身输血,特制定本制度。

1、施行贮存式自身输血前经治医师应与患者及家属讲明自身输血的目的及优点,并征得患者签名同意。

2、应严格掌握自身输血的适应证:2.1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或血细胞比容>0.34,行择期手术,都适合贮存式自身输血;2.2准备剖腹产的孕妇,避免分娩时输异体血;2.3稀有血型或曾经配血困难的患者;2.4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病史者;3、严格掌握自身输血的禁忌证:3.1血红蛋白<100g/L;3.2有细菌感染的患者;3.3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症、新近的心肌梗死症、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的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4有献血不良反应史并在献血后发生过迟发性昏厥者;3.5有活动性癫痫病史者;3.6有遗传缺陷造成红细胞膜异常、血红蛋白异常或红细胞酶缺乏使自身血液在贮存期间易发生溶血的患者;3.7贫血、出血或血压偏低者;3.8肝肾功能不良者。

4、每次采血不超过400ml(或自身血容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5、在采血前后可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铁剂从第一次采血前一周开始,有条件的还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6、自身贮血、自身输血由输血科负责采血和贮血,应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二“自身输血指南”、《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及《消毒技术规范》进行采集,采血环境及所使用的器具应执行《感染管理制度》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手术前3天完成血液采集。

7、采集血液时,必须在血袋上注明患者姓名、采血日期、血型并注明“仅供自身输血用”字样。

8、血液的贮存按照《血液入库、贮存、发放制度》中规定的条件贮存。

如果需要贮存血浆中不稳定的凝血因子,则应在采血6小时内分离出红细胞和血浆,二者分开保存。

血浆贮存在-20℃冰箱内,红细胞可以采取高浓度甘油慢速冷冻法或者低浓度甘油快速冷冻法贮存在-80℃低温冰箱或-196℃液氮内。

《贮存式自体输血》课件

《贮存式自体输血》课件

贮存式自体输血的概念与特点
1 自身血液
使用献血者自身的血液 进行输血。
2 贮存时间
将血液储存一段时间后 再进行输注。
3 个性化应用
根据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具体情况, 进行个性化的输血方案。
贮存式自体输血的技术流程
1
术前评估
评估患者适宜进行贮存式自体输血的
献血采集
2
条件。
采集患者的血液,并进行贮存处理。
3
输血计划
贮存式自体输血可以优化医疗 流程,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医学科技的进步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贮 存式自体输血的技术和效果也 将不断提升。
《贮存式自体输血》PPT 课件
自体输血是一种利用自身血液进行输血的方法。本课件将介绍贮存式自体输 血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其应用和发展前景。
自体输血的定义
贮存式自体输血
将献血者自身的血液贮存后,在需要输血时再进行输注。
自体输血的意义和优势
1 减少供血紧缺
减轻了对供血资源的依 赖,缓解了血液短缺的 问题。
提供了适宜的血液供应,减少了输血反应的发生。
2 传染疾病
患者感染风险降低,但仍需注意洁净操作和病原体筛查。
3 输血计划
需要进行详细的患者评估和血液管理计划,确保贮存式自体输血的效果。
贮存式自体输血的发展前景
医疗领域的发展需求
随着技术和医疗需求的发展, 贮存式自体输血将得到更广泛 的应用。
医疗流程的优化
2 提高手术安全性
避免了输血反应和传染 疾病的风险,降低了手 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3 增加患者血液供应
使患者可以得到更多的 血液供应,提高了治疗 效果。
贮存式自体输血的基本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二)禁忌证



有细菌感染或正在使用抗生素(因为血液在贮 存期内细菌会增殖,将其回输会导致菌血症)。 不能耐受放血的严重主动脉狭窄症、室性心律 失常、新近的心肌梗死症、不稳定型心绞痛、 严重的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 癫痫频繁发作者。 未明确需要外科手术的严重心肺疾病者。 重度冠状动脉左总干病变者。 紫绀型心脏病者。 有献血史并在献血后发生迟发性昏厥者。 有遗传缺陷造成红细胞膜异常、血红蛋白异常 或红细胞酶缺乏,使自体血液在贮存期间易溶 血的患者。
14
(一)评估

符合PABD适应证的患者,由接受过 培训、具有资质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 行健康咨询、健康体检初筛后,再作 进一步的血液检测,包括血液常规、 肝脏功能、肾脏功能检查。根据以上 检查结果,对患者是否具有PABD的 指证,以及实施PABD的风险/受益因 素进行评估,作出是否适宜自体贮血 的结论。
10

美国血库协会(AABB)标准规定只要采 血前Hb≥110g/L,Hct≥0.33的患者 均可应用PABD ,无年龄及体重限制。 儿科患者在对其身体状况充分评价及 采血量作出适当调整后可进行PABD。 对于计划剖宫产而有可能需要输血的 孕妇,建议贮存自身血,尤其是稀有 血型的孕妇。某些手术由于几乎不需 要输血而不必应用PABD 。
12
四、术前评估筛选与准备
(一)评估
(二)筛选(入选标准) (三)准备
13
五、术前评估筛选与准备

主要针对择期手术患者全血PABD。择 期手术患者由临床主管医生(包括手术 科医生和麻醉科医生)根据择期手术患 者的身体基本情况(血红蛋白≥110g/L, 红细胞压积≥0.33,心功能Ⅱ级以上), 预计手术中出血和需输血量,与输血科 一道制定患者术前采血计划,动员患者 采集血液储存,以备手术中、后输用。
Brecher M E,Goodnough LT.Transfusion,2002,42(12):1618
1
一、定义、分类 (一)定义 (二)分类
2
(一)定义
●贮存式自体输血(PABD)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采集患者 全血或/和血液成分并作相应 保存,在其治疗时再回输保存 的血液。
3(Βιβλιοθήκη )分类●1. 全血PABD ●2. 血液成分PABD 红细胞PABD 。 血浆PABD 。 血小板PABD 。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ABD 。
4
二、优点、缺点 (一)优点 (二)缺点
5
PABD的优点:
增加血液供应 增强造血功能(采血后能刺激患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分 化,增加红细胞生成) 预防免疫抑制 (对于减少肿瘤复发及术后感染有着明显作用) 提高输血安全性:

PABD的缺点:

浪费较为严重——采集了过多的血液 成本与效益比低—— 安排时间采血, 血液采集、保存及检测等需一定费用, 若不在医院采血则需要额外的运输费 用。血液的固有浪费及自身血采集的 相关费用使得PABD的性价比较低
贮存式自身输血
贮存式自身输血 (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 PABD)在20世纪30年代第一个血库成 立就被提倡,到1992年达到高峰(采血 率达8.5%,输血率达5.0%)。至2001 年采血率为4.0%,而输血率为2.6%。 鉴于输异体血安全性问题及血源短缺 情况。PABD已作为一种标准操作应 用于择期手术,并将继续发挥其作用。

7

相对不安全
MeCullough J.Elsevier Churchill Livingstone,2005,111~ 130
8
三、适应证、禁忌证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9
(一)适应证




全身状况良好,ASAI~II级,准备择期手术, 而预期术中出血量>600ml及要求自体输血并 能配合采血的择期手术患者。 已对同种输血产生免疫抗体的手术患者和既往 有严重输血反应者。 稀有血型或曾经配血发生困难者。 因宗教信仰不接受同种输血的患者。 PABD常用于全髋关节臵换术,血管外科手术, 心脏外科手术或胸外科手术,其中以全髋关节 臵换术最为适合。
19
具体做法2
15
(二)筛选(入选标准)





外周血象及造血机能正常,Hb≥110g/L, Hct≥0.33。长期血红蛋白较低者,其上述 二标准可适当放宽,长期血小板低下且无 任何出血倾向者可放宽至血小板计数大于 80×109/L。 血小板功能正常和凝血系统功能正常。 无严重内脏疾病(心、肝、肺、肾功能严 重损害等),但该脏器需要手术治疗时除 外。 无感染性发热或无菌血症。 术前估计失血量大于600ml,儿童或身体弱 小者可依体重适当下调。 患者自愿合作。
16
(三)准备
1.告知:遵循自愿和知情同意的原则,对自 体献血者履行相关事项的告知,将自体贮 血适宜性评估的结论告知患者。采集血液 成分时,如需使用药物进行血液成分动员, 应明确告知患者。 2.签署:由患者本人和(或)监护人签署 《自体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3.制定方案:自体贮血的采血量、时机等应 由临床主管医生和操作医生根据术前时间 长短、术中估计失血量、患者耐受性等综 合考虑,共同商定采血方案。由临床主管 医生、操作医生、患者本人和(或)监护 人共同签署《贮存式自体输血申请单
》。
17
六、采血操作步骤
术前PABD的采血过程与异体献血过程相似,通 常对估计手术中可能要输血的患者于术前4~6周 根据需要抽取一定量的血液,一般分几次抽取, 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放血方式。
18
具体做法1
(1)确定采血量:患者每次采血前Hb≥110g/L, Hct≥0.33,可按总血量的l0%~l5%采集自体血, 每次200ml或400ml。一般每次最高限量450±25ml 。 (2)采血时机:最好在择期手术前4~6周开始 采血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使红细胞再生。两次采 血时间间隔不少于3d,直至术前72h。数学模型及 临床经验表明在接受术前15d采血效果不理想。 因为患者没有足够时间再生红细胞,有些患者会 因为采血引起的医源性贫血而回输血液或在出院 时出现明显贫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