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存式自体输血参考

合集下载

储存式自体输血标准

储存式自体输血标准

储存式自体输血标准英文回答: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is a procedure where a patient donates their own blood before a scheduled surgery or medical procedure, which is then stored and later transfused back into their own body. This method eliminates the need for receiving blood from a donor, reducing therisk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transfusion reactions and infections.There are certain criteria and standards that need to be met in order for a patient to be eligible for 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These include:1. Hemoglobin levels: The patient's hemoglobin levels need to be within a certain range to ensure that they have enough healthy red blood cells to support their body's oxygen needs. Typically, a minimum hemoglobin level of 11 grams per deciliter (g/dL) is required for autologous blooddonation.2. General health: The patient should be in goodoverall health and free from any medical conditions that may affect their ability to donate blood or tolerate the procedure.3. Adequate time before surgery: The patient needs to have enough time before their scheduled surgery to donate blood and for it to be processed and stored. Generally,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 should take place at least 4 to 6 weeks before the surgery.4. Adequate blood volume: The patient needs to have a sufficient blood volume to donate, which typically ranges from 400 to 500 milliliters (mL) per donation. This ensures that enough blood is available for transfusion during the surgery.5. Informed consent: The patient needs to provide informed consent for the procedure, understanding the benefits and risks involved.It'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 specific criteria and standards for 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may vary depending on the hospital or healthcare facility. It's always best to consult with your healthcare provider to determine if you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中文回答:储存式自体输血是一种在手术或医疗程序之前,患者捐献自己的血液,然后将其储存起来,最后再输回自己体内的过程。

输血科贮存式自身输血标准操作规程

输血科贮存式自身输血标准操作规程

输血科贮存式自身输血(PABD)标准操作规程一、术前患者评估、筛选与准备1.评估符合PABD适应症的患者,由接受过培训、具有资质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咨询、健康体检初筛后,再作进一步的血液检测,包括血液常规、肝脏功能、肾脏功能检查。

根据以上检查结果,对患者是否具有PABD的指证,以及实施PABD的风险∕受益因素进行评估,作出是否适宜自体贮血的结论。

2.筛选(入选标准)2.1 外周血象及造血机能正常,Hb≥110g∕L,Hct≥0.33。

长期血红蛋白较低者,其上述Hb和Hct标准可适当放宽,长期血小板低下且无任何出血倾向者可放宽至血小板计数大于80﹡109 ∕L。

2.2 血小板功能和凝血系统功能正常。

2.3 无严重内脏疾病(心、肝、肺、肾功能严重损害等),但该脏器需要手术治疗时除外。

2.4 无感染性发热或菌血症。

2.5 术前估计失血量大于600ml,儿童或身体弱小者可依体重适当下调。

2.6 患者自愿合作。

3.准备3.1 告知:遵循自愿和知情同意的原则,对自愿献血者履行相关事项的告知,将自体贮血适宜性评估的结论告知患者。

3.2 签署:由患者本人或家属签署《自体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3.3 制定方案:自体贮血的采血量、时机等应由临床主管医生和输血科医生根据术前时间长短、术中估计失血量、患者耐受性等综合考虑,共同商定采血方案。

患者本人或家属共同签署《贮存式自体输血申请单》。

3.3.1 确定采血量:每次200 ml或400 ml。

一般每次最高限量400 ±10ml。

3.3.2 采血时机:最好在择期手术前4~5周开始采血。

每周或隔周一次,两次采血时间间隔不少于3d。

3.3.3 持续时间:采血可持续到手术前3d。

3.3.4 药物:自体献血者采血前可服适量硫酸亚铁,加速红细胞生成,如手术需用血量大,有条件者可应用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进红细胞系祖细胞增殖与分化,增加术前备血量。

3.3.5 一般准备:采血前一天晚上不要饮食过饱、不要过度疲劳。

贮存式自体输血

贮存式自体输血
1. 全血PABD
2. 血液成分PABD
红细胞PABD
血浆PABD 血小板PABD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ABD
4
优点、缺点
PABD的优点:
• 增加血液供应 • 增强造血功能(采血后能刺激患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 增加红细胞生成) • 预防免疫抑制 (对于减少肿瘤复发及术后感染有着明显作用) • 提高输血安全性: 不存在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 避免了同种异体免疫 无异体输血所致的溶血、发热、过敏反应 改善微循环、血液稀释,红细胞解聚,有利于氧的释放
6
适应症、禁忌证
适应症
• 全身状况良好,ASAI~II级,准备择期手术,而预期术中出
血量>600ml及要求自体输血并能配合采血的择期手术患者。 • 已对同种输血产生免疫抗体的手术患者和既往有严重输血反
应者。
• 稀有血型或曾经配血发生困难者。 • 因宗教信仰不接受同种输血的患者。
• PABD常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血管外科手术,心脏外科手
8
提高储存式自体输血率需 要医患双方和全体医务工作者 的共同努力!
谢谢!
术或胸外科手术,其中以全髋关节置换术最Fra bibliotek适合。7
适应症、禁忌证
禁忌证
• 有细菌感染或正在使用抗生素(因为血液在贮存期内细菌会 增殖,将其回输会导致菌血症)。 • 不能耐受失血的严重心血管疾病:主动脉狭窄症、室性心律 失常、新近的心肌梗死症、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的高血压 、充血性心力衰竭。 • 癫痫频繁发作者。 • 未明确需要外科手术的严重心肺疾病者。 • 重度冠状动脉左总干病变者。 • 紫绀型心脏病者。 • 有献血史并在献血后发生迟发性昏厥者。 • 有遗传缺陷造成红细胞膜异常、血红蛋白异常或红细胞酶缺 乏,使自体血液在贮存期间易溶血的患者。

储存式自体输血

储存式自体输血

储存式自体输血储存式自体输血是将自己的血液储存起来,在需要输血时使用。

它可以分为全血储存式自体输血和血液成分储存式自体输血,包括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胶等。

适应证包括预计术中需要输血者或健康人希望预存自体血液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稀有血型、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者、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病史者、准备进行骨髓移植的供者等。

禁忌证包括有细菌感染或正在使用抗生素者、不能耐受采血的严重心脏病患者、有献血反应史者、有遗传缺陷造成红细胞膜异常、Hb异常或红细胞酶缺乏使自体血液在储存期间易发生溶血者等。

病例选择标准为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液指标符合要求,需要进行择期手术且估计术中失血量较大。

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版)的附件二《自体输血指南》,只要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液指标符合要求,行择期手术且患者签字同意,都适合储存式自体输血。

采血前需要进行准备,如在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在采血前后可以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等治疗。

但对于Hb<100g/L的患者及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不能采集自体血。

此外,对于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需要慎用。

在采血前,应根据需要储备的血量来确定开始采血的时间,以确保患者的Hct恢复到采血前的水平。

由于蛋白质的合成和恢复血容量到正常水平需要72小时,红细胞的恢复需要1周的时间,因此采血应在术前3天内进行,两次采血时间间隔不应少于3天。

按照XXX(AABB)的标准,只要患者每次采血前的Hb>110g/L,Hct>0.34,就可以进行采血。

成年人每次采血量通常为200ml或400ml,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身血容量的10%)。

老年人和身体较虚弱的人每次采血量应适当减少。

对于体重轻或儿童,采血量不宜过多,对于体重低于50kg的患者或儿童,可以参照8ml/kg的比例来估算每次采血量。

《贮存式自体输血》PPT课件ppt课件

《贮存式自体输血》PPT课件ppt课件
• 无感染性发热或无菌血症。
• 术前估计失血量大于600ml,儿童或身体 弱小者可依体重适当下调。 17
(三)准备
1.告知:遵循自愿和知情同意的原则,对 自体献血者履行相关事项的告知,将自 体贮血适宜性评估的结论告知患者。采 集血液成分时,如需使用药物进行血液 成分动员,应明确告知患者。
2.签署:由患者本人和(或)监护人签署
(对于减少肿瘤复发及术后感染有着明显作用) • 提高输血安全性:
不存在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
避免了同种异体免疫
无异体输血所致的溶血、发热、 过敏反应
还可改善微循环、血液稀释,红 细胞解聚,有利于氧的释放
PABD的缺点:
• 浪费较为严重——采集了过多的血 液
• 成本与效益比低—— 安排时间采血,
血液采集、保存及检测等需一定费
贮存式自体输血及进 展
镇海龙赛医院 张霞 飞
贮存式自身输血
贮存式自身输血 (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 PABD)在20世纪30年代第一个血库成立 就被提倡,到1992年达到高峰(采血率 达8.5%,输血率达5.0%)。至2001年 采血率为4.0%,而输血率为2.6%。鉴 于输异体血安全性问题及血源短缺情 况。PABD已作为一种标准操作应用于 择期手术,并将继续发挥其作用。
12
(二)禁忌证
• 有细菌感染或正在使用抗生素(因为血液在 贮存期内细菌会增殖,将其回输会导致菌血 症)。
• 不能耐受放血的严重主动脉狭窄症、室性心 律失常、新近的心肌梗死症、不稳定型心绞 痛、严重的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
• 癫痫频繁发作者。 • 未明确需要外科手术的严重心肺疾病者。 • 重度冠状动脉左总干病变者。 • 紫绀型心脏病者。 • 有献血史并在献血后发生迟发性昏厥者。 • 有遗传缺陷造成红细胞膜异常、13血红蛋白异

贮存式自体输血操作程序

贮存式自体输血操作程序

贮存式自体输血操作程序贮存式自身输血的定义: 术前一定时间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进行保存,在手术期间输用。

自体输血必须先由医生同患者沟通,告知其自体输血的利弊后,由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方可进行。

一、采血前准备:1、病人选择:只要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无冠心病、心脑血管等疾病(详见附注禁忌症),血红蛋>110g/L或红细胞压积>0.33,行择期手术,患者签字同意,都适合贮存式自身输血。

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

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身血溶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在采血前后可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有条件的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2、主治医生开输血申请单送输血科,预约采血时间。

2、输血科做好采血室空气消毒(最好在病区准备),采血前,患者所在科室必须提前将采血房间空气消毒半小时以上,备好皮肤消毒用品。

3、在采血前嘱病人多饮水,饮水量最好达到500ml以上,喝糖水或含糖量高的饮料。

4、采血量和保存液计算:患者所在科室必须提前检查患者血型和血常规,采血量按体重计算,允许采集的单位血量(X)÷400ml=病人体重÷50kg。

自体血保存液必须按比例减少,可用下列公式计算:V1=V0 ×(病人体重kg÷50kg)。

具体见附注。

二、采集血液:1、输血科工作人员携带相关设备到病区采血,采血时护士必须在场严密监控患者情况。

2、检查复核:患者身份、血型、血常规、血袋是否有破损、适量保存液计、采血秤是否正常运转、贴于采血袋上的标签,并用醒目标记注明:仅供自体输血使用!!!3、采血: a、选择采血部位:外周(肘静脉或颈外静脉)或中心静脉,避开皮肤有感染或破损处; b、将采血袋置于采血秤上并选择合适档位; c、严格消毒,无菌操作:2%碘酊或艾力克由内向外作螺旋形消毒2遍,范围不小于10X10cm,作用时间不少于1分钟,再用75%酒精棉签脱碘,由内向外螺旋形涂擦至少二次,消毒后切忌往返,干燥后即可穿刺。

输血科实施储存式自体输血的规定

输血科实施储存式自体输血的规定

输血科实施储存式自体输血的规定Ⅰ目的为了自体输血的管理,特制定此规定。

Ⅱ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输血科工作人员。

Ⅲ规定近年来,血源紧缺一直制约着我院临床医疗业务的正常开展,特别是用血量较大的手术更是难于开展,为最大限度缓解血源紧缺局面,更好保证临床用血安全,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经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开展自体输血业务,规定如下:一、储存式自体输血简介储存式自体输血是自体输血的一种形式,是指对患者血液和血液成分进行有计划分阶段的采集、保存,当患者在择期手术的术中、术后或将来需要时,再进行回输的一种输血方式。

二、储存式自体输血申请(一)对符合储存式自体输血适应症、无储存式自体输血禁忌症的患者,相关临床科室必须积极动员其进行储存式自体输血。

(二)申请储存式自体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储存式自体输血申请单》,由科主任核准签字,送输血科预约采集日期。

(三)申请储存式自体输血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储存式自体输血的采血量及采血时间、优点、风险等,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储存式自体输血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储存式自体输血知情同意书》随病历归档。

三、血液采集、储存(一)血液采集及储存由输血科负责。

(二)输血科根据自体血采集原则,结合患者状况决定采血量及次数。

(三)无菌操作采集患者自身血液。

血液采集前需出示身份证件。

输血科须配备献血不良反应的急救药品和器材。

血液采集过程中,须由经治医师陪同,遇献血不良反应进行紧急处理。

(四)采集完毕,在血袋贴上患者主要信息标签(含姓名、科室、ID号、血型、血量、采血时间、有效期),储存于有明显标识的自体血冰箱。

填写自体输血回执单交与经治医师,作为领血凭据。

(五)检测ABO血型和Rh(D)血型,做好入库登记。

四、发血和输血储存式自体输血发血、输血依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医发〔2000〕184号)及我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的要求执行。

五、注意事项(一)临床科室、输血科须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储存式自体输血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密切配合,保证血液采集顺利进行。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件——贮存式自体输血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件——贮存式自体输血

方案三
转换式采血法:适用于术前要求提供较多 新鲜自体全血
转换式采血法日程表
采血时间 术前4周 术前3周 术前2周 术前1周 术前0周
采血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采血量(ml) 400
800
1200
1600
0
回输量(ml)
0
400
800
00
1200
1600
1600
贮存式自体输血(PAD)
在患者使用血液之前采 集患者的血液和(或) 血液成分并进行适当保 存,当患者需要实施输 血时,将其预先采集并 贮存的血液和(或)血 液成分进行回输
不良反应
局部反 应
全身反 应
其他反 应
1、血肿:可采 血12小时后热敷 消除
2、局部感染
1、血管迷走神 经反应:如低血 压、心动过速、 肌肉抽搐、恶心 呕吐、呼吸困难、 晕厥等 2、全身性感染
练习:
下列哪些患者能使用贮存式自体输血(

A、怀孕8个月的孕妇
B、主动脉狭窄的患者需做阑尾切除术
C、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查阳性
D、菌血症患者
E、10岁体重30Kg的患者
采血 准备
采血 操作
采血 后处 理
1、检查采血袋、采血秤 2、认真消毒 3、核对信息,做好标注
1、选择静脉穿刺部位 2、皮肤消毒并检查采血器具 3、严格按照无菌操作静脉穿刺 4、保持血流通畅,关注患者情况
1、核对信息,热合导管 2、将导管内的血转移至试管 3、记录、签字,做好消毒
贮存式自体输血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1200
采血方案
方案二
蛙跳式采血:适用于较大及复杂的手术,要求 术前提供较多的自体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PABD的缺点:
浪费较为严重——采集了过多的血液
成本与效益比低—— 安排时间采血, 血液采集、保存及检测等需一定费用, 若不在医院采血则需要额外的运输费 用。血液的固有浪费及自身血采集的 相关费用使得PABD的性价比较低
8
相对不安全
MeCullough J.Elsevier Churchill Livingstone,2005,111~ 1309
2.签署:由患者本人和(或)监护人签署
《自体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3.制定方案:自体贮血的采血量、时机等应 由临床主管医生和操作医生根据术前时间 长短、术中估计失血量、患者耐受性等综 合考虑,共同商定采血方案。由临床主管 医生、操作医生、患者本人和(或)监护
人共同签署《贮存式自体输血申请 单》。
18
或红细胞酶缺乏,使自体血液在贮存期间易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血的患者。
13
四、术前评估筛选与准备 (一)评估
(二)筛选(入选标准) (三)准备
14
五、术前评估筛选与准备
主要针对择期手术患者全血PABD。择 期手术患者由临床主管医生(包括手术 科医生和麻醉科医生)根据择期手术患 者的身体基本情况(血红蛋白≥110g/L, 红细胞压积≥0.33,心功能Ⅱ级以上), 预计手术中出血和需输血量,与输血科 一道制定患者术前采血计划,动员患者 采集血液储存,以备手术中、后输用。
16
(二)筛选(入选标准)
外周血象及造血机能正常,Hb≥110g/L, Hct≥0.33。长期血红蛋白较低者,其上述 二标准可适当放宽,长期血小板低下且无 任何出血倾向者可放宽至血小板计数大于 80×109/L。
血小板功能正常和凝血系统功能正常。
无严重内脏疾病(心、肝、肺、肾功能严 重损害等),但该脏器需要手术治疗时除 外。
心脏外科手术或胸外科手术,其中以全髋关节 置换术最为适合。
11
●美国血库协会(AABB)标准规定只要采 血前Hb≥110g/L,Hct≥0.33的患者 均可应用PABD ,无年龄及体重限制。 儿科患者在对其身体状况充分评价及 采血量作出适当调整后可进行PABD。 对于计划剖宫产而有可能需要输血的 孕妇,建议贮存自身血,尤其是稀有 血型的孕妇。某些手术由于几乎不需 要输血而不必应用PABD 。
红细胞PABD 。 血浆PABD 。 血小板PABD 。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ABD 。
5
二、优点、缺点 (一)优点 (二)缺点
6
PABD的优点:
增加血液供应 增强造血功能(采血后能刺激患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分
化,增加红细胞生成) 预防免疫抑制
(对于减少肿瘤复发及术后感染有着明显作用) 提高输血安全性:
12
(二)禁忌证
有细菌感染或正在使用抗生素(因为血液在贮 存期内细菌会增殖,将其回输会导致菌血症)。
不能耐受放血的严重主动脉狭窄症、室性心律 失常、新近的心肌梗死症、不稳定型心绞痛、 严重的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
癫痫频繁发作者。 未明确需要外科手术的严重心肺疾病者。 重度冠状动脉左总干病变者。 紫绀型心脏病者。 有献血史并在献血后发生迟发性昏厥者。 有遗传缺陷造成红细胞膜异常、血红蛋白异常
无感染性发热或无菌血症。
术前估计失血量大于600ml,儿童或身体弱 小者可依体重适当下调。
患者自愿合作。
17
(三)准备
1.告知:遵循自愿和知情同意的原则,对自 体献血者履行相关事项的告知,将自体贮 血适宜性评估的结论告知患者。采集血液 成分时,如需使用药物进行血液成分动员, 应明确告知患者。
六、采血操作步骤
术前PABD的采血过程与异体献血过程相似,通 常对估计手术中可能要输血的患者于术前4~6周 根据需要抽取一定量的血液,一般分几次抽取, 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放血方式。
19
具体做法1
(1)确定采血量:患者每次采血前Hb≥110g/L, Hct≥0.33,可按总血量的l0%~l5%采集自体血, 每次200ml或400ml。一般每次最高限量450±25ml 。 (2)采血时机:最好在择期手术前4~6周开始 采血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使红细胞再生。两次采 血时间间隔不少于3d,直至术前72h。数学模型及 临床经验表明在接受术前15d采血效果不理想。 因为患者没有足够时间再生红细胞,有些患者会 因为采血引起的医源性贫血而回输血液或在出院 时出现明显贫血。
20
具体做法2
(3)药物:自体献血者采血前可服适量硫酸 亚铁,加速红细胞生成;如手术需血量大,有 条件者可应用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进红 细胞系祖细胞增殖与分化,增加术前备血量。 (4)一般准备:采血前一天晚上不要饮食过 饱、不要过度疲劳,要有充足的睡眠,洗澡。 当日清淡饮食,不吃油腻食物。 (5)住院:择期手术患者预存血期间不需住 院,可待贮血量能够满足手术输血量后再住院 进行手术治疗。
贮存式自体输血及进展
镇海龙赛医院 张霞 飞
1
贮存式自身输血
贮存式自身输血 (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 PABD)在20世纪30年代第一个血库成 立就被提倡,到1992年达到高峰(采血 率达8.5%,输血率达5.0%)。至2001 年采血率为4.0%,而输血率为2.6%。 鉴于输异体血安全性问题及血源短缺 情况。PABD已作为一种标准操作应 用于择期手术,并将继续发挥其作用。
15
(一)评估
符合PABD适应证的患者,由接受过 培训、具有资质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 行健康咨询、健康体检初筛后,再作 进一步的血液检测,包括血液常规、 肝脏功能、肾脏功能检查。根据以上 检查结果,对患者是否具有PABD的 指证,以及实施PABD的风险/受益因 素进行评估,作出是否适宜自体贮血 的结论。
三、适应证、禁忌证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10
(一)适应证
全身状况良好,ASAI~II级,准备择期手术, 而预期术中出血量>600ml及要求自体输血并 能配合采血的择期手术患者。
已对同种输血产生免疫抗体的手术患者和既往 有严重输血反应者。
稀有血型或曾经配血发生困难者。 因宗教信仰不接受同种输血的患者。 PABD常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血管外科手术,
Brecher M E,Goodnough LT.Transfusion,2002,42(12):1618
2
一、定义、分类 (一)定义 (二)分类
3
(一)定义
●贮存式自体输血(PABD)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采集患者
全血或/和血液成分并作相应 保存,在其治疗时再回输保存 的血液。
4
(二)分类
●1. 全血PABD ●2. 血液成分PAB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