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的发展历程

疫苗的发展历程
疫苗的发展历程

疫苗的发展

摘要:疫苗的发展过程和疫苗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疫苗前景发展

1、生物制品与疫苗

定义:

1.1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防治和诊断用的制剂。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其中,由细菌制成的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制成的为疫苗。

1.2疫苗是生物制品中的重要一员,它是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和治疗用的制剂,是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用于人或动物体的预防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疫苗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来免除众多传染病对人和动物生命群体的威胁。

2、疫苗的抗病原理

2.1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和人类的过敏反应的原理类似。

3、疫苗的诞生与发展

3.1疫苗的诞生

疫苗的诞生最早要追溯到中国古代时期。18世纪早期的中国,就已出现以接种天花患者的脓液-这种接种人痘的独创性方法来预防天花。虽然这种不经任何处理就对人的活体进行接种人痘的医疗手段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但该方法却为利用疫苗的手段预防高危恶性传染病开创了先河。1921年,人痘接种法传入了英国,英国乡村医生琴纳(Edward Jenner)也发现接种牛痘病牛的挤奶牛女工不会患天花,琴纳在1976年从一挤奶女工感染的痘胞中取出胞浆,接种于8岁男孩的手臂上,然后让其产生天花脓胞液,结果该男孩并未感染天花,证明其对天花确实有免疫力。这也是人类通过有意识预防接种来控制传染病的首次科学实验。而Vaccine,其意为疫苗、菌苗,泛指所有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来源于当时最大规模应用的用牛制备的疫苗-牛痘苗(vaccine),拉丁文中Vacca是指牛的意思。

3.2疫苗的发展史和研究技术的发展

3.2.1疫苗的发展史

疫苗的发展可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为古典疫苗时期,即在病原体发现前,根据反复观察和摸索经验而制出疫苗的时期。第二为传统疫苗时期,即利用病变组织、鸡胚或细胞增殖病毒来制备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用培养基培养完整的细菌制备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第三为工程疫苗时期,即采用DNA 重组技术生产疫苗。

1796年,史上第一剂疫苗,本质为牛痘疫苗,用以对抗天花

1879年,首支抗霍乱疫苗

1881年,首支抗炭疽疫苗

1882年,首支抗狂犬病疫苗

1890年,首支抗破伤风、白喉疫苗

1896年,首支抗伤寒热疫苗(typhoid fever)

1897年,首支抗鼠疫疫苗

1921年,首支抗结核病疫苗(卡介苗)

1926年,首支抗百日咳疫苗

1927年,首支抗结核疫苗

1932年,首支抗黄热病疫苗

1937年,首支抗伤寒(typhus)疫苗

1945年,首支抗流行性感冒疫苗

1952年,首支抗小儿麻痹疫苗

1954年,首支抗日本脑炎疫苗

1957年,首支抗腺病毒疫苗

1962年,首支抗小儿麻痹口服疫苗

1964年,首支抗德国麻疹疫苗(Rubella)

1967年,首支抗腮腺炎疫苗(Mumps)

1970年,首支抗玫瑰疹疫苗(roséole)

1974年,首支抗水痘疫苗

1977年,首支抗肺炎疫苗(肺炎双球菌)

1978年,首支抗脑膜炎疫苗(脑膜炎双球菌)

1981年,首支抗乙型肝炎疫苗

1985年,首支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1992年,首支抗甲型肝炎疫苗

1998年,首支抗莱姆病、轮状病毒疫苗

2006年,首支抗子宫颈癌(乳突病毒)疫苗

2009年4月23日,中国宣布成功研发出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

3.2.2疫苗研究技术的发展

第一次疫苗革命以疫苗之父Pasteur于19世纪末研究的鸡霍乱疫苗、炭疽疫苗和狂犬病疫苗为标志的。

第二次疫苗革命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分子生物学技术迅速发展,以重组DNA技术为代表,基因工程乙肝疫苗,肝炎,脑膜炎和流感嗜血杆菌的多糖和多糖耦联疫苗,以及无细胞百日咳和回归热的纯化的蛋白质组分疫苗通过临床试验,形成第二次疫苗革命。

第三次疫苗革命20世纪90年代,又诞生了一种新的疫苗-基因疫苗,或称和核酸疫苗或者DNA疫苗。基因疫苗因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而有效的免疫反应,尤其是能诱导产生具有细胞毒杀性功能的T淋巴细胞,可有效地预防病毒、胞内细菌和寄生虫所引起的传染病,从而引起第三次疫苗革命。

4、疫苗的发展前景

4.1疫苗的优势

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是目前人类唯一可以有预测地消灭某一疾病的武器,随着治疗技术和疾病预防的进步,接种疫苗已取得显著的成效并有可能扩展到防癌的目标。还有可能预防动脉粥硬化的疫苗。

4.2疫苗面临的挑战

4.2.1疫苗研发自身所面临的问题

疫苗发展到今天,已经能预防绝大多数的传染病,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疫苗的研究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如病原的变异、抗原的提呈方式以及内源性疾病疫苗的研制等。

4.2.1.1疫苗自身的局限性,也就是说细菌或病毒一旦发生变异,那原有的疫苗则失去了作用。

4.2.1.2 抗原如何更有效地提呈给免疫系统。减活疫苗存在致病性和回复致病性的危险,不适合免疫缺陷者使用,且活疫苗生产可能造成污染。灭活疫苗虽然安全性较好,但诱导的长期免疫反应效果较差,且对细胞内感染为主的多种疾病的防治效果也较差。所以传统疫苗对一些较复杂的微生物就比较无能为力。

4.2.1.3 是否可以用疫苗来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内源性疾病

4.3疫苗的未来发展方向

4.3.1疫苗研究前沿:流感疫苗、轮状病毒疫苗、肺炎结合疫苗、4价流脑结合疫苗以及带状疱疹病毒疫苗等是近些年来疫苗研发的前沿。

抗生素耐药、医院感染和生殖器疱疹等疾病则是今后疫苗研究的重点。

4.3.2癌症疫苗正在崛起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融合蛋白疫苗是世界上首支可以预防癌症的疫苗,而据美国化学学会糖类化学分会贺拉斯贝尔奖得主海尔特·简·布恩斯(Geer Jan Boons)曾在与中国药科大学师生交流时透露,目前除了宫颈癌疫苗多年前在美国上市,肾癌疫苗多年前在俄罗斯上市外,还有多个癌症疫苗已经进入临床阶段。最快1年,这些癌症疫苗就将上市。

但是癌症疫苗的研发却频频遭遇困境,很多肿瘤疫苗的研发纷纷卡在临床试验三期,从而失败。

理想的疫苗应具有以下的特点:①促进有效的人体免疫力②提供生命周期(长期)的保护③安全,没有副作用④效果稳定,价格便宜⑤被公众普遍的接受

4.4疫苗可能造成的危害

4.4.1疫苗有可能催生出更致命的病原体

许多病原体并不会具有很强的致命性或毒力,因为一旦它们过早地杀死宿主,就无法在感染者之间相互传播。然而,有些疫苗不能阻止病原体感染,却能帮助减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14年前,Read在Nature杂志上首次发文指出,这些“不完美”或“有缺陷”的疫苗通过延长宿主寿命,事实上加剧了致命病原体的扩散。正常情况下,病原体的毒力越强,其在宿主体内存活的时间就越短。

近期,Read发文指出,这一现象似乎在马立克氏病(一种鸡病毒性疾病)中有所体现。马立克氏病原通常潜伏在易感禽类的羽毛囊中,并随皮屑的分泌而被其他禽类吸入,导致扩散感染。养殖户定期为家禽注射抗病疫苗能保证鸡群健康,却无法阻断病毒传播及禽类感染。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马立克氏病的毒力不断在强化,研究人员猜测这很可能是接种疫苗导致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Kai Kupferschmidt.疫苗有可能催生出更致命的病原体[J].science,2015,13(8)

⑵袁一雪,从癌症疫苗到治疗性疫苗,越来越多的疫苗走进生活[J].中国科学报,2016.29(4)

⑶朱向军,张之伦.新疫苗的发展和应用展望[J].口岸卫生控制,2002,7(4):32-34

⑷沈心亮,蒋韬.中国疫苗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微生物免疫学进展,2003.31(4)60-66

⑸秦刚.疫苗技术的发展与传染病的免疫预防[J].山东畜牧兽医,2004,4:37,37-37

⑹赵晓东,等.新型疫苗的发展趋势[J].口岸卫生控制,2001,6(1):45-46

⑺程军波.国内疫苗生产现状[J].中国禽业导刊,2007.24(19):6

⑻Martin S J.疫苗设计:未来的可能性和潜力[J].赵宜为,译.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5,23(2):125-128

⑼Kelly Servick.一针HPV疫苗便可长久保护[J].science,2015,12(6)

⑽姜平.兽医生物制品学.第2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⑾董德祥.疫苗技术基础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96-98

⑿李忠明.当代新疫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03-260

⒀庾莉萍.我国新型疫苗的开发现状[J].养生月刊,2007,28(7):613-615

⒁张延龄,张晖.疫苗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⒂赵晓东,聂维忠.新型疫苗的发展趋势[J].口岸卫生控制,2001,6(1);45-50

⒃盛秋菊,王洪涛,宋永喜.治疗性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284-2286

⒄Kurstak E.Vaccine,1999,17(13-14):1583-1586

⒅百度百科,疫苗的发展历程

⒆卢锦汉,章以浩,赵凯.医学生物制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⒇万雪,王磊,宁官保.高新技术在疫苗生产上的应用[J].畜禽业,2005,1:38-40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材料科学的演变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材料科学的演变 材料科学的进步左右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一种新材料的应用,往往事关一个产业的兴衰。新材料产业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社会生活和国防建设的方方面面。目前,我国还只是一个材料大国,离材料强国还有较大差距。 新材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材料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如何?我国在世界材料领域占据怎样的位置?今后当重点培育哪些新材料?我国如何由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加快转变?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材料的发展水平始终是时代进步和社会文明的标志。人类和材料的关系不仅广泛密切,而且非常重要。事实上,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如何更好地利用材料和创造材料的历史。同时,材料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当代,材料、能源、信息是构成社会文明和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其中材料更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以下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1.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材料学科的发展始终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25000年前人类开始学会使用各种用途的锋利石片,到10000年前人类第一次有意识地创造了自然界没有的新材料(陶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继陶器时代之后,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战争等方面的原因,青铜的冶炼技术被发明并逐步达到很高的水平。后来罗马人发明了水泥,腓尼基人发明了玻璃,这些传统材料至今仍然为现代社会大量使用。当然,这些材料本身总是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在高新技术的推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下,其性能不断提高,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 人们至今仍记忆犹新的是近代的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是由于钢铁材料的大规模发展,人们能够制造出无数的纺织机械和蒸汽机,给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使钢铁工业迅速增长。钢铁材料的大量使用,对其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带动了金属材料学科(即金相学)的迅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能源(石油)的开发和应用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汽车、飞机及其他工业。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仍然是这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特别是高性能合金钢和高性能铝合金的广泛应用。制造工业尤其是汽车工业的发展,使合金钢的优异性能完美

世界顶级禽类疫苗公司发展历程回顾

世界顶级禽类疫苗公司发展历程回顾 本文回顾了一些世界顶级禽类疫苗生产公司的发展历程,并对该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和日趋成熟,以及业内人士对盈利意识不断增强,现如今,全球许多与家禽业有关的企业,如饲料厂、兽药厂和饲料添加剂公司等,都已经把自己视为整个食品加工大产业中的一员。家禽保健品公司,尤其是那些致力于为家禽养殖业研发生物制品的公司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过去的50年问,全球禽类疫苗产业的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期的先行者 在过去的50年问,在服务于家禽养殖业的生物制品研发领域,涌现出了大批可圈可点的开拓者和奠基者。这些生物制品公司的起步和发展方式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在它们的鼎盛时期,仅在美国就有24家疫苗生产商。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在当时多为一些个体企业的老板、兽医和科学家等,他们不仅具备深厚的专业学识,而且对家禽保健品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热情(见下表)。 值得一提的是,表格中所列出的公司在当今市场上,已经没有一个再作为独立的实体而存在。它们经过多次的收购或合并,已经融入到其它集团或大型制药公司之中。 在英国,很多人自己拥有类似的研究室或小公司,如邦尼·比(BennvBee)、皮特·道尔顿(PeferDalton)和奇里夫.斯图而特(CliffStuart)等。但是,总体而言,这类市场都停留在自产自销的阶段,基本与外界没有联系。分析其原因,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实际上在早期阶段,一些大型的制药公司已经横空出世,如葛兰素(GIaxo)公司、威康(wellcime)公司、辉瑞(Pfizer)公司、比切姆(Beecham)公司、杜发(Duphar)公司和罗纳梅里厄(RhoneMerieux)公司等,其产品范围已经进入家

最新材料与社会发展期末复习题修改版

“材料与社会发展”课程复习题(修改版) 1.什么是材料?简述材料分类以及各类材料的基本特性。 答:材料的定义及其分类 (1)定义:材料是指能为人类经济性地,用于制造有用器件的物质。 (2)材料的分类: ①按组成、结构特点进行分类: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 合材料。 各自特征:①高分子材料:是通过若干高分子链聚集以及高分子链与其他添加组分的相互作用而构成。分子量大,质轻;优良的加工性能,导热系数小,化学稳定性好,电绝缘性好;功能的可塑性好,出色的装饰性,但易老化;可以延压成膜、纺制成丝,可制成各种形状的构件,可产生巨大的粘接力及巨大弹性等。②金属材料:有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形成的,并具有一般金属特性的材料称为金属材料。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及塑性;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熔点较高。③无机非金属材料:传统上主要有陶瓷、玻璃、水泥和耐火材料等四大类,其主要化学组成均为硅酸盐类物质。具有高熔点,高强度,高硬度;耐腐蚀,耐磨损,抗氧化等,以及宽广的导电性,隔热性,透光性;良好的铁电性,铁磁性,压电性。④复合材料:是由有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或金属与几类不同材料通过复合工艺组合而成的新型多相固体材料,它既能保留原组分材料的主要特色,又通过复合效应获得原组分所不具有的性能。 比重小,比模量和比强度大;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自润滑;耐热,耐疲劳,耐蠕变,电绝缘性好等特点。 ②从其发展过程上,可分为传统材料和新型材料,它们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转 化,互相替代的关系。 传统材料的特征为:需求量大,生产规模大,但环境污染严重; 新型材料特征:建立在新思路、新概念、新工艺、新检测技术的基础上,以材料的优异性能、高品质、高稳定性参与竞争,属高薪技术的一部分;投资强度较高,更新换代快,风险性大,知识和技术密集程度高,一旦成功,回报率也较高,且不以规模取胜。 ③从其使用性能分类: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则主要利用材料力学性能; 而功能材料主要利用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

材料与社会论文

绪论 材料、能源、与信息是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是构成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同时,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导、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它与人类息息相关乃至被公推为人类文明的标志。但是人类对材料的认识却是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由浅到深、逐步深入。 经典的时空观念将时间分为过去、现在、未来,历史呈现于过去却蕴含在现在与未来,并且,影响、推进着现在与未来:过去,人类对材料认识的深入经历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钢铁时代---一个时代的结束与兴起,亦是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现在,世界无处不材料,“材料”这个名词已经深深的扎根于人们的思想文化领域,促进了现代文明的发展;未来,材料将真正的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与人类文明共同蓬勃发展。 “材料与社会的文明发展”,顾名思义,材料与社会文明的发展唇亡齿寒,若没有材料,社会不可能会发展,人类历史上的许多记载便是明证,再者,若人类文明不存在,那么遑谈材料是否存在了。材料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不论是过去已有的历史,还是蓬勃发展的今朝,更或者是无法预测的未来,都离不开材料。 关键词:物质基础、人类文明、时空观念、材料。 PART 1 与材料的初步对话 材料的定义:材料一般是指人类用以制造生活生产的所需的、有用的物品、器件、构件、机器和其他产品的物质。材料是物质,但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称之为材料。如燃料与化学原料、工业化学品、食物和药物,一般都不算是材料。只有那些可为人类社会接受而又能经济的制造有用器件的物质,才能叫做材料。但是根据许多可靠资料来源,这个定义其实不是那么的严格,如炸药、固体火箭推进剂,有人便称之为“含能材料”。另外,就这个定义而言,其中“制造”一词一定涉及了人类的劳动行为,即人类为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借助某种劳动来改造物质。材料定义中“有用”一词就限定了相应劳动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把特定物质改造成具备某种实际使用功效的物件,而“有用”也指的是对人类有用。借助人类劳动的行为并实现对人类有用的目的是材料的基本属性;由此可见,材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概念,其主旨是在于为人类服务。 “材料”与“材料学科”:“材料”一词早已存在,其具体的日期不可考究,但“材料科学”的提出即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于1957年在一些大学成立了十余个材料科学研究中心,至此,“材料科学’这个名词便被广泛应用了。随后,1986年,英国的Pergmon 出版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百科》全书,其内对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定义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就是研究有关材料的组成、结构、制备工艺流程与材料性能的用途的关系的产生及其运用。材料及材料科学,一个是原体,而另外一个是衍生题,其涉猎范围之广、涉及知识和人文面之大已经无法具体阐明,此处笔者仅作简要述介。 材料的分类: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依据材料的来源可以分

医学发展史

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中: 1、《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医学理论著作。 包括《素问》(生理、病理、疾病治疗原则原理)和《灵枢》(解剖、经络、针灸) 2、扁鹊: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第一个进入正史记载的医生。 3、华佗:“外科始祖”,最突出贡献为创制“麻沸散”。其他贡献有行剖腹术、创五禽戏。 4、张仲景(医圣)与《伤寒杂病论》。 5、孙思邈与中国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大医精诚 ..》、《大医习业》 精湛医术高尚品德修养 6、李时珍与达尔文称其为“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 西 1、(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医学之父 ·重大贡献:推动巫医分离,奠定西方医学基础 ·其他:“体液说”(血液、粘液、黄胆、黑胆) “希波克拉底誓言” 2、维萨里(解剖学之父)的《人体的构造》:奠定了解剖学的基础。 盖伦:“猴子解剖学家”、血液运动的“潮汐说”。 3、哈维的《心血运动论》:提出“血液循环理论”。 、巴斯德(法)与科赫(德):开创现代微生物学与细菌学。 巴氏高温消毒法在结核病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使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治疗狂犬病方法 结核菌素 5、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抗生素的诞生。 过程:“抗生现象”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弗洛里、钱恩促进青霉素临床应用瓦克斯曼发现链霉素(青霉素的完美补充)抗生素大量问世 有抗结核杆菌的能力 现代医学的发展 一、现代医学的主要发展:器官移植、微创外科、医学影像学。 器官移植:1、移植:将身体的一部分(如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手术或其他途径移到同一个人或另一个人的特定部位,使其继续存活的方法。(供者移植物受者) 2、简史:器官移植萌芽临床应用

艾滋病病毒疫苗研究历程

艾滋病病毒疫苗研究历程 2015212374 世祺 摘要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高、传播围广的传染性疾病。全世界许多国家对病毒疫苗的研制都很成功,但艾滋病疫苗研究却一直没有成功,这主要与HIV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有关。目前没有针对HIV的特效治疗方法。曾经由大卫·巴尔迪摩领导研发的整合酶抑制剂的疫苗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研究,然而这项耗时经年、耗资过亿的实验最终仍然宣告了失败。整合酶抑制剂的疫苗实验失败了之后,艾滋病研究领域一时充满了悲观的声音,但更多的观点认为,目前艾滋病研究只是误入歧途。目前DNA疫苗成为了比较有希望的研究新方向,然而仍然有许多专家报以谨慎观望态度。随着对HIV的深入研究,HIV流行特点、流行株的克隆、测序和重配等基础工作的完成,以及HIV病毒本身生物学特性的阐明,我们依然有理由乐观的相信,人类将不断开发出新的更有效的疫苗,最终实现预防和治疗艾滋病感染。 一、为什么至今未能研制出HIV疫苗 全世界许多国家对病毒疫苗的研制都很成功,但艾滋病疫苗研究却一直没有成功,这主要与HIV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有关。高度变异性是HIV及其他反转录病毒所具有的显著特征。HIV外壳蛋白的抗原性很低,而且存在不同型1。HIV可以分为主型M(main genotype)及A~I亚型,不同的亚型之间的差异可达30%以上,而且不同分化体之间还会产生重组体。HIV感染者虽然可以产生各种中和性抗体,但是这些抗体通常是病毒株特异的而不能交叉中和。艾滋病病毒的变异非常“聪明”。它们在复制的过程中错误率至少比人类高一千到一万倍。艾滋病病毒复制高错误率的代价就是一些变异后代的死亡,但是它的优势也很明显,就是药物对旧病毒有抑制作用的时候,它立刻就会有新的病毒出现,避开药物的侵害。 1BurtonDR,WilliamsenPA,PattenPW,el:a1.Antibodyandvirus:bindingandneutralization.Virology,2000,270:1

疫苗的发展历程

疫苗的发展 摘要:疫苗的发展过程和疫苗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疫苗前景发展 1、生物制品与疫苗 定义: 1.1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防治和诊断用的制剂。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其中,由细菌制成的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制成的为疫苗。 1.2疫苗是生物制品中的重要一员,它是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和治疗用的制剂,是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用于人或动物体的预防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疫苗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来免除众多传染病对人和动物生命群体的威胁。 2、疫苗的抗病原理 2.1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和人类的过敏反应的原理类似。 3、疫苗的诞生与发展 3.1疫苗的诞生 疫苗的诞生最早要追溯到中国古代时期。18世纪早期的中国,就已出现以接种天花患者的脓液-这种接种人痘的独创性方法来预防天花。虽然这种不经任何处理就对人的活体进行接种人痘的医疗手段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但该方法却为利用疫苗的手段预防高危恶性传染病开创了先河。1921年,人痘接种法传入了英国,英国乡村医生琴纳(Edward Jenner)也发现接种牛痘病牛的挤奶牛女工不会患天花,琴纳在1976年从一挤奶女工感染的痘胞中取出胞浆,接种于8岁男孩的手臂上,然后让其产生天花脓胞液,结果该男孩并未感染天花,证明其对天花确实有免疫力。这也是人类通过有意识预防接种来控制传染病的首次科学实验。而Vaccine,其意为疫苗、菌苗,泛指所有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来源于当时最大规模应用的用牛制备的疫苗-牛痘苗(vaccine),拉丁文中Vacca是指牛的意思。 3.2疫苗的发展史和研究技术的发展 3.2.1疫苗的发展史 疫苗的发展可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为古典疫苗时期,即在病原体发现前,根据反复观察和摸索经验而制出疫苗的时期。第二为传统疫苗时期,即利用病变组织、鸡胚或细胞增殖病毒来制备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用培养基培养完整的细菌制备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第三为工程疫苗时期,即采用DNA 重组技术生产疫苗。 1796年,史上第一剂疫苗,本质为牛痘疫苗,用以对抗天花 1879年,首支抗霍乱疫苗 1881年,首支抗炭疽疫苗

材料与社会发展

1.什么是材料?简述材料分类以及各类材料的基本特性。 答:材料的定义及其分类(1)定义:材料是指能为人类经济性地,用于制造有用器件的物质。(2)材料的分类:①按组成、结构特点进行分类: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②从其发展过程上,可分为传统材料和新型材料,它们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转化,互相替代的关系。传统材料的特征为:需求量大,生产规模大,但环境污染严重;而新型材料是建立在新思路、新概念、新工艺、新检测技术的基础上,以材料的优异性能、高品质、高稳定性参与竞争,属高薪技术的一部分;投资强度较高,更新换代快,风险性大,知识和技术密集程度高,一旦成功,回报率也较高,且不以规模取胜。③从其使用性能分类: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则主要利用材料力学性能;而功能材料主要利用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④按用途进行分类:分为航空航天材料、信息材料、电子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建筑材料、包装材料、电工电器材料、机械材料、农用材料、日用品及办公用品材料。(3)各自特点:①高分子材料:是通过若干高分子链聚集以及高分子链与其他添加组分的相互作用而构成。分子量大,质轻;优良的加工性能,导热系数小,化学稳定性好,电绝缘性好;功能的可塑性好,出色的装饰性,但易老化;可以延压成膜、纺制成丝,可制成各种形状的构件,可产生巨大的粘接力及巨大弹性等。②金属材料:有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形成的,并具有一般金属特性的材料称为金属材料。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及塑性;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熔点较高。③无机非金属材料:传统上主要有陶瓷、玻璃、水泥和耐火材料等四大类,其主要化学组成均为硅酸盐类物质。具有高熔点,高强度,高硬度;耐腐蚀,耐磨损,抗氧化等,以及宽广的导电性,隔热性,透光性;良好的铁电性,铁磁性,压电性。④复合材料:是由有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或金属与几类不同材料通过复合工艺组合而成的新型多相固体材料,它既能保留原组分材料的主要特色,又通过复合效应获得原组分所不具有的性能。比重小,比模量和比强度大;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自润滑;耐热,耐疲劳,耐蠕变,电绝缘性好等特点。” 2.请举例说明材料工程与材料科学之间的差别和联系?请给出材料科学研究的五要 素图。 答: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质、生产流程和使用效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集物理学、化学、冶金学等于一体的科学。材料科学是一门与工程技术密不可分的应用科学。中国的材料科学研究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有些领域甚至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材料工程是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工程领域。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材料的制备、材料特性分析和改性、材料的有效利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素:化学成分、制备加工、组织结构和性质性能。其中,组织结构是核心要素。同时,前面三者共同支撑“性质性能”。这四者的关系组成一个正四面体。

材料与社会

1.一般将人类社会进步的历程分为哪三个时代历程? 石器时代,青铜器与铁器时代 2.按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可分为哪三个历史时期? 即形成期(夏商)、鼎盛时期(西周)和转变期(春秋战国,秦汉)。 3.金属材料是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 料的统称。包括哪些金属材料? 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 4.有色金属可分为哪五大类?有色金属可分为哪五大类? 有色金属可分为哪五大类重有色金属、轻有色金属、贵金属、半金属、稀有金属 5.铜合金按其主要组成和性能可分为哪两类? 黄铜和青铜 6.我国将镁合金分为哪4 类? 我国将镁合金分为哪我国将镁合金分为铸造用挤型用锻造用焊接用 7.中国在公元前513 年,铸出了世界上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哪一 件铸铁件? 晋国铸型鼎 8.钢按用途分类分为哪4 类? 钢按用途分类分为哪冷作钢、热作钢、塑胶钢、工具钢按塑料受热加工后的性能可分为哪 9.按塑料受热加工后的性能可分为哪2 类?

热固性塑料与热塑性塑料 10.陶瓷中的日用瓷、建筑用瓷等和采用高精选原料,能精确控制化学组成按照便陶瓷中的日用瓷建筑用瓷等和采用高精选原料能精确控制化学组成按照便于控制制造技术加工的、于控制制造技术加工的、进行结构设计并具有优异特性的陶瓷各属于哪 2 类陶瓷? 工业陶瓷和艺术陶瓷 11.人类从蒙昧到文明的转折点是哪一类材料的冶炼和工具制作与使用? 青铜从夏代到清朝约四千年间,金属的使用分为两大发展阶段12.从夏代到清朝约四千年间金属的使用分为两大发展阶段前阶段约两千年是从夏代到清朝约四千年间金属的使用分为两大发展阶段,前阶段约两千年是以哪一种器具制造为主?创造了哪两个朝代的灿烂的文化?后阶段两千年是哪类材料的天下?在生铁冶铸的基础上,形成了有特色的中国古代钢铁文化。对中类材料的天下?在生铁冶铸的基础上形成了有特色的中国古代钢铁文化。形成了有特色的中国古代钢铁文化国的古代文明和社会进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国的古代文明和社会进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青铜器商、周铸铁和钢黑色金属主要指什么金属? 13.黑色金属主要指什么金属?有色金属被称为什么金属?常用的有色金属有哪一些? 铁、锰、铬重金属、轻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铝、镁、钾、钠、

材料与社会发展论文

材料科学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 回顾历史,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材料不断进步发展的历史。正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人类知识和经验的增长过程中,材料的使用才得以发展。在人类发展史的早期阶段,直接获取的自然财富被用于满足最简单的需要。随着分工程度的深化,对在自然界寻觅到的原始材料进行加工的兴趣提高了。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对人类有用的物质即材料,按其组成和化学键性质可将材料分成四大类: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及其合金);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下面仅谈谈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对社会的发展: 一.金属材料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众所周知,金属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一个重大进步。从青铜到钢铁,再到当今形形色色的合金材料,人类在自身不断进步的同时,从未放松过对金属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主要谈谈金属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应用等方面展开。论述金属材料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回顾金属过去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分析其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并且展望金属才来的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从100万年以前,原始人以石头作为工具,称旧石器时代。1万年以前,人类对石器进行加工,使之成为器皿和精致的工具,从而进入新石器时代。现在考古发掘

证明我国在八千多年前已经制成实用的陶器,在六千多年前已经冶炼出黄铜,在四千多年前已有简单的青铜工具,在三千多年前已用陨铁制造兵器。我们的祖先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已会冶炼生铁,比欧洲要早一千八百多年以上。18世纪,钢铁工业的发展,成为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19世纪中叶,现代平炉和转炉镍管炼钢技术的出现,使人类真正进入了钢铁时代。 金属的在人类社会的过去时中扮演的角色多为一个时期的社会性质的缩影。如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等等,而之所会如此为这些时代命名,归根结底,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人类在这一石器开发出了某种新的金属,而这一金属几乎决定了人类在这一时期的文明发展进程。到旧石器时代末期,人们已能制造出可安装竹木桶的石矛、标枪、石斧等兵器,进而发明了抛射兵器--弓箭。这充分显示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能,人们就此告别愚昧走向文明。新石器时代,石兵器的制造技术已有很大进步,种类日渐增多。而青铜兵器时期从夏朝算起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这一时期伴随我国的奴隶制社会,从兴盛走向没落。在商朝青铜文化日益繁荣的盛况下,青铜兵器迅速崛起。因而可见,金属材料在古代社会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而人们在意识到这点后,也加大了利用的幅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在我看来,这时由于金属得天独厚的各种优势所造成的,如塑性,耐久性,硬度等,而利用其中的一些特性,恰好能够迎合一些新科技发展的需要,使得金属材料在现代的应用也更加与时俱进。比如在航天航空技术的很多方面便需要金属的参与,锂是世界上最轻的金属元素。1983年在巴黎国际航空博览会上,世界上两家最大的铝合金生产企业--英国阿尔康铝业

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史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姓名:王利新 学号: 学院:

摘要:现代生物技术是通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医药生物技术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目前世界已有200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其中70%从事医药产品的开发。生物技术工业总体日趋成熟,正在由风险产业变成以商业为动力,以市场为中心的产业。 应用生物技术已有可能产生几乎所有的多肽和蛋白质,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已使新药研究方法和制药工业的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该文对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和基因工程现代化的应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 【关键词】生物技术;医药;基因工程技术; 率高近十几年来,在利用生物技术制取新药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已有不少药物应用于临床。例如人胰岛素、人生长激素、干扰素、乙肝疫苗、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GM-集落刺激因子(GM-CSF)、组织溶纤酶原激活素、白细胞介素-2及白介素-11等。正在研究的有降钙素基因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140多种。随着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医药工业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同时给生物制剂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实际应用中,基因工程药物受到一定限制,如口服应用时生物利用度低,会受到消化酶的破坏,在胃酸作用下不稳定,在体内半衰期较短等,因此只能注射给药或局部用药。为了克服这些缺陷,已开始改为合成这些天然蛋白质的较小活性片段,即所谓“多肽模拟”或“多肽结构域”合成,又叫“小分子结构药物设计”。这类药物可口服,有利于由皮肤、粘膜给药,用于治疗免疫缺陷症、HIV 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其制造成本也更低。这种设计思想也已应用于多糖类药物、核酸类药物和模拟酶的有关研究。小分子药物设计属于第二代结构相关性药物设计,所设计的分子能替代原先天然活性蛋白与特异靶相互作用。 在给药方式的研究方面,对注射用溶液和注射用无菌粉末(目前上市的多肽蛋白质类药物多为此种剂型),除了继续改进其稳定性外,还通过一些其他技术手段,研制出了化学修饰型、控释微球型和脉冲式给药系统。在非注射途径的给药系统,即包括鼻腔、口服、直肠、口腔、肺部给药方面也已取得重大进展。国内市场上主要有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干扰素、重组人白介素-2、G-CSF(增白细胞)、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等15种自己生产的基因工程药品。已经批准

材料与社会

《材料与社会》学习心得 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我并不懂得“材料与社会”是什么意思,通过智慧树线上课程学习了《材料与社会》,知道了材料就是物质基础,从天然石料到现在的钢筋水泥,它参与了整个社会的建设。所以现代社会不仅仅是精神上的灿烂文明,更是物质材料的演变进步,就像那一句爱情和面包都得有,他们缺一不可,材料作为基础,决定着上层精神的高度。学习的过程就像高中上化学课,不过更贴近生活,不仅仅止步于化学式和理论的化学反应,学习之后让我可以直接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受益。 材料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重要工具,是人类走向文明不可或缺的垫脚石,材料的产生甚至是人类从野蛮生活走向文明生活的标志。从人类最早穴居于山洞,后来人类能够用粘土烧制砖瓦,用岩石烧制石灰、石膏,再后来伴随着青铜器的出现,社会文明的基石就从这里开始,这代表着社会生产力在发展。钢材、水泥、混凝土及其他材料的相继问世,为现代建筑奠定了基础,以有机材料为主的化学建材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如绝热材料、吸声隔声材料、各种装饰材料、耐热防火材料、防水抗渗材料以及耐磨、耐腐蚀、防爆、防辐射材料和其他环保材料的出现更是极大的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但是这种发展带来的不仅是丰富多彩的生活,还有随之而来的污染,以下就学习章节“材料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述评。 第一大污染便是白色污染,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平日用的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而且难于降解处理,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占用了大量土地,污染土壤水源,尤其是海洋里的白色垃圾带走了多少海洋生物的生命,焚烧污染空气。所以我国前几年就颁布了限塑令,从超市塑料袋收费为主要措施。作为普通使用者我们可以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制品,而另一方面,科学研究也必须尝试着找寻新的替代品——可降解塑料,或许符合要求的材料已经找到,只是大量投入使用的成本昂贵。即目前的治理方法只有一方面控制塑料制品的使用,另一方面找寻可行性高的替代物。 第二个要说的是甲醛,甲醛是用来制造其他化学品、建筑材料等其他生活用

(完整版)动物细胞培养及应用发展史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发展史及其应用 (一)前言 20世纪初,人们不知道神经纤维是由神经细胞的细胞质向外突出形成的,还是由神经细胞周围的其他细胞融合而成的。生物学家们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1907年,美国生物学家哈里森(Harriso n)从蝌蚪的脊索中分离出神经组织,把它放在青蛙的凝固的淋巴液中培养。蝌蚪的神经组织存活了好几周,并且从神经细胞中长出了神经纤维。哈里森的实验不仅解决了神经纤维的起源问题,而且开创了动物组织培养的先河。此后,在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动物组织培养不断改进并逐渐发展成为动物细胞培养。 所谓动物细胞培养(亦称组织培养)既有别于植物细胞培养,又与微生物的培养完全不同。所谓动物细胞培养是指离散的动物活细胞在体外人工条件下的生长、增殖过程,在此过程中细胞不再形成组织。 由于动物细胞培养是在人工条件下进行的,便于调控和观察,因而成为现今研究动物的物质代谢过程、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以及遗传物质的表达调控等高难领域的既便利而又有效的新方法。同时,随着现代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以及现代医学的发展,细胞培养也在许多应用领域充分展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已为世人所关注。尽管如此,动物细胞培养仍是一门年轻的新学科,在发展之初被混淆于动物组织培养之中。 (二)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历史 细胞培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 世纪末,据可考证的资料记载W ilhelm Roux是第一个进行动物组织培养实验的人。 1885年Wilhelm Roux 将鸡胚髓板放置于温热盐水中使之维持存活了数天,是有记录的第一个体外移植成功的例子。 1887年Arnold把恺木的木髓碎片接种到蛙的身上。当白细胞侵入这些木髓碎片后,他把这些白细胞收集在盛将盐水的小碟中,接下来观察到这些白细胞在运动,并存活了一个短的时间。

建筑材料的发展史

建筑材料的发展史 建筑材料, 发展史 建筑材料的发展史 建筑材料是随着人类的进化而发展的,它和人类文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建筑材料都是显示它的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建筑材料的发展是一个悠久而又缓慢的过程。原始人类为了躲避雨雪、雷电和野兽等的侵害,最初是居住在洞穴中的,这种洞穴,就是天然的建筑物。人类为了适应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从天然洞穴之中走出来,开始利用土、石、草、木、竹等作为建筑材料,这又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建筑材料是随着人类的进化而发展的,它和人类文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建筑材料都是显示它的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建筑材料的发展是一个悠久而又缓慢的过程。原始人类为了躲避雨雪、雷电和野兽等的侵害,最初是居住在洞穴中的,这种洞穴,就是天然的建筑物 中国建筑材料的发展史是依附于建筑的发展,从建筑的发展就能看出建材的发展 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 在原始社会早期,原始人群曾利用天然崖洞作为居住处所,或构木为巢。到了原始社会晚期,在北方,我们的祖先在利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或浅穴居,以后逐步发展到地面上。南方出现了干栏式木构建筑。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商代,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西周及春秋时期,统治阶级营造很多以宫市为中心的城市。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瓦的出现与使用,解决了屋顶问题,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 战国时期,城市规模比以前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并出现了砖和彩画。秦汉时期,木构架结构技术已日渐完善,其主要结构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发展成熟,高台建筑仍然盛行,多层建筑逐步增加。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东汉时出现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如石祠、石阈和石墓。 秦汉时期还修建了空前规模的宫殿、陵墓、万里长城、驰道和水利工程。结构技术的提高;砖结构被大规模地应用到地面建筑,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的建造标志着石结构技术的巨大进步;石工的雕凿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大量兴建佛教建筑,出现了许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与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瓦的产量和质量有所提高,金属材料被用作装饰。在技术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技术的提高;砖结构被大规模地应用到地面建筑,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的建造标志着石结构技术的巨大进步;石工的雕凿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大量兴建佛教建筑,出现了许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与壁画。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 隋朝建造了规划严整的大兴城,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安济桥。唐朝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其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经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的应用逐步增多,砖墓、砖塔的数量增加;琉璃的烧制比南北朝进步,使用范围也更为广泛。

环境材料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材料与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环境材料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系统地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思想实质及其要求;综述了环境村料的由来、研究开发现状,并简要说明了生命周期评价(LCA)的内涵、技术框架及其应用,并就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材料状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材料生态材料生命周期评价 1材料生产和使用带来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材料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导,一方面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在材料的采矿、提出、加工、制备、生产以及使用和废弃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同时,排放出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又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与生态的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1]。 1.1材料生产和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从能源、资源消耗和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源分析,材料及其产品的生产时造成环境污染、能源短缺、资源过度消耗乃至枯竭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消耗速度在成倍增长[2]。如金属资源,在20世纪的前50年间,全世界消耗的金属总量约为40亿t,而在20世纪80年代的10年间,全世界金属的消耗量即达58亿t 在人类社会中大量应用的各类材料,如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等等,在原料及产品的运输、粉碎及由各种原料制成成品的过程中,都会有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大气环境中,所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

量、组成、性质、因生产工艺、流程、原料及操作条件和管理水平的不同而异。主要的污染有粉尘、碳氢化合物及卤素化合物等,他们会对环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3]。各种材料用过之后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已成为世界性难题。 2 可持续发展 发展是文明社会的永恒主题。二战后,人类社会的发展理论经历了一个从“经济增长理论”到“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理论”,再到“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渐进深化的过程。 在中国,《“九五”计划和 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社会发展问题提到了战略高度,并把人的发展放到战略主导地位。中国的基本国情表明,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2.1 资源价值体系的建立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在于建立资源价值体系.该体系应被视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资源的成本应能反映资源本身应有的价值及资源开发对环境的损害。资源的成本主要包括三部分:资源开发或获取的成本;环境成本,即与资源的开发、获取、使用、再生有关的环境净化、环境损害及资源再生成本}用户成本,即资源使用后不能再为后代人所利用,从而对后代人所造成的损失[4]。 3 环境材料 人类进人工业社会以来,随着生产活动的增加和工业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已引起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各种统计资料表明:材料及其制品是造成能源短缺,资源过度消耗乃至枯竭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人类既

材料发展史

材料发展的历史从生产力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因此历史学家往往根据当时有代表性的材料将人类社会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等。公元前600 0年,人类发明了火,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技术。有了火,不仅可以熟食、取暖、照明和驱兽,还可以烧制陶器。陶瓷材料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后来在制陶技术的基础上又发明了瓷器。这是陶瓷材料发展的一次飞跃,瓷器(英译名为China)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对世界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人们在大量地烧制陶瓷的实践中,熟练地掌握了高温加工技术,利用这种技术来烧炼矿石,逐渐冶炼出铜及其合金青铜。可以说这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金属材料,它使人类社会从新石器时代转入到青铜器时代。炼铜技术发展为炼铁应是顺理成章的事。用铁作为材料来制造农具,使农业生产力得到空前的提高,并促使奴隶社会解体和封建社会兴起。我国从公元前3世纪起,即秦汉时代起就进入农业经济发达社会,到了唐宋时代,经济繁荣,科学文化发达,社会安定,国泰民安,处于盛世,形成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科学文化高峰。正如英国李约瑟博士所说的:“在3~13世纪,中国保持一个让西方人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18世纪发明了蒸汽机,爆发了产业革命,小作坊式的手工操作被工厂的机械操作所代替。工业迅猛发展,生产力空前提高,迫切要求发展铁路、航运,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远销他国,占据国际市场。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和促进了以钢铁为中心的金属材料大规模发展,有力地摧毁了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萌发了资本主义社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致力于恢复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对材料提出质量轻、强度高、价格低等一系列新的要求。具有优异性能的工程塑料部分地代替了金属材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涂料和胶粘剂等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应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问世是材料发展中的重大突破,从此以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为主体,建立了完整的材料体系,形成了材料科学。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国际上展开激烈的竞争,各国都想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能源技术、海洋技术等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发展高新技术的关键往往与材料有关,因此新型材料的开发本身就成为一种高新技术,可称为新材料技术,其标志技术是材料设计或分子设计,即根据需要来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的新材料。

材料与社会的关系

材料与社会的关系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地理科学一班姓名:姜朝阳学号:1210030120 摘要:材料是科学与工业技术发展的基础。一种新材料的出现,能为社会文明带来巨大的变化,给新技术的发展带来划时代的突破。材料已当之无愧的成为当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材料化学科学在各个领域的地位正在逐步上升,新材料的研发以及各种材料的不断改进一直推动着社会科学的发展,而各个学科的不断进步又要求材料科学不断进取,可以说,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新材料的研发, 而新材料的诞生也不断推进社会的发展。 关键字:材料社会发展 当今社会的新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新材料按组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砷化镓半导体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按材料性能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力学和理化性能,以满足高强度、高刚度、高硬度、耐高温、耐磨、耐蚀、抗辐照等性能要求;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具有的电、磁、声、光热等效应,以实现某种功能,如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敏材料、热敏材料、隐身材料和制造原子弹、氢弹的核材料等。 1、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 金属材料可分为两大类:钢铁和非铁金属(或有色金属)。 含碳量在2%~4.3%的铁的合金为铸铁,含碳量一般在0.03%~2%的铁的合金为钢。在Fe-C合金中,有目的地加入各种适量的合金元素,来提高钢铁的强度、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等性能。常用的合金元素有Si、Mn、Cr、Ni、Mo、W、V、Ti、Nb、B等,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合金铸铁或合金钢。 非铁合金大体可分为:轻合金(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铍合金等)、重

疫苗、化药研发过程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及其治疗特效药 组员:杨娜20104498 言焕栋20104479

摘要:疫苗在疾病预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对疫苗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近年来,在传统和新型疫苗的制备中,应用先进的分离纯化技术是提高疫苗效力降低副反应的有效手段。综述了我国疫苗制品研发过程、疫苗市场与疫苗生产企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疫苗产业的市场前景与发展方向。 一、研究目的 (一)新型冠状病毒概述 一种类SARS病毒(以下均简称为SSARS)与SARS(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属同一家族,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冠状病毒属巢状病毒目,冠状病毒科,主要分为α,β、γ三个属,α,β属仅对哺乳动物致病,γ属主要引起鸟类感染,人类冠状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分泌物或经气溶胶、飞沫传播。也有证据表明可经粪口途径传播。 (二)病例概况 2012年初,一名沙特籍60岁男子在荷兰死亡。 2012年9月,英国卫生防护局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一名在英国就医的卡塔尔男子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实验室检测发现,病人携带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研究人员对比从年初沙特死者肺部组织提取的病毒样本和卡塔尔男子的病毒样本,发现两种病毒相似度达99.5%。 2012年9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给予证实。过去3个月曾在中东发现了一系列患有严重呼吸道疾病的病例,但还没有证据显示这些病例是由新型病毒引起。 2012年9月25日,丹麦发现5名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登塞大学医院院长延斯·彼得·斯蒂森说:“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发出了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警告,这种病毒和SARS病毒同属一个家族。为此,我们正在对这5名患者进行病毒测试,预计26日下午可获得测试结果。” (三)研究目的 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为研制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抗病毒疫苗以及治疗特效药以抑制病毒的传播以及可能造成的类似SARS病毒全球范围内的大疫情。 二、SSARS疫苗研发方案

材料与社会发展复习题

“材料与社会发展”课程复习题 1.什么是材料?简述材料分类以及各类材料的基本特性。 答:材料的定义及其分类(1)定义:材料是指能为人类经济性地,用于制造有用器件的物质。(2)材料的分类:①按组成、结构特点进行分类: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②从其发展过程上,可分为传统材料和新型材料,它们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转化,互相替代的关系。传统材料的特征为:需求量大,生产规模大,但环境污染严重;而新型材料是建立在新思路、新概念、新工艺、新检测技术的基础上,以材料的优异性能、高品质、高稳定性参与竞争,属高薪技术的一部分;投资强度较高,更新换代快,风险性大,知识和技术密集程度高,一旦成功,回报率也较高,且不以规模取胜。③从其使用性能分类: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则主要利用材料力学性能;而功能材料主要利用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④按用途进行分类:分为航空航天材料、信息材料、电子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建筑材料、包装材料、电工电器材料、机械材料、农用材料、日用品及办公用品材料。(3)各自特点:①高分子材料:是通过若干高分子链聚集以及高分子链与其他添加组分的相互作用而构成。分子量大,质轻;优良的加工性能,导热系数小,化学稳定性好,电绝缘性好;功能的可塑性好,出色的装饰性,但易老化;可以延压成膜、纺制成丝,可制成各种形状的构件,可产生巨大的粘接力及巨大弹性等。②金属材料:有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形成的,并具有一般金属特性的材料称为金属材料。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及塑性;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熔点较高。③无机非金属材料:传统上主要有陶瓷、玻璃、水泥和耐火材料等四大类,其主要化学组成均为硅酸盐类物质。具有高熔点,高强度,高硬度;耐腐蚀,耐磨损,抗氧化等,以及宽广的导电性,隔热性,透光性;良好的铁电性,铁磁性,压电性。④复合材料:是由有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或金属与几类不同材料通过复合工艺组合而成的新型多相固体材料,它既能保留原组分材料的主要特色,又通过复合效应获得原组分所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