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解析.ppt

合集下载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真题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

试题卷共8页,有四个大题,19个小题。

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做在试题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一、书写(5分)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

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一、书写(5分)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

二、积累(20分)班级开展以“梳理与探究”为主题的学习经验分享活动。

请你参与,完成1—3题。

1.结合语境辨音形。

(4分)【任务一】为下面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一个对读书着.迷的孩子,一捧起书,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1)着.迷( ) (2)着.落( ) A.zhāo B.zháo C.zhe D.zhuó【答案】(1)B (2)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多字音的掌握情况,“着”有四个读音: zhe zhu ó zh áo zh āozh áo mzhu ó lu ò,解释:1. 事情有归宿、有结果。

2. 依托;靠头;指靠。

老头子只担心没有着落。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

【任务二】找出右图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______改为______ (2)______改为______【答案】(1)示改为事(2)检改为捡【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易错字的辨析情况。

寻找、招领失物的应用文用“启事”,拾到皮夹一只应该用“捡”。

个词。

遗失了东西,写一张“寻物启事”;某单位要招工,贴一份“招聘启事”。

但是,上述“启事”却常被人写成“启示”,这类错误甚至见诸报刊上的广告用词,可见对这两个词的构成和它们各自的含义大有辨析的必要。

宁波中考语文复习PPT-名著阅读PPT课件

宁波中考语文复习PPT-名著阅读PPT课件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主旨和写作手法的理解与掌握。通过 选择广告语考查对名著特点的把握,可从选项中找出与名著相 契合的词语,进行判断。比如《格列佛游记》主要记叙了外科 医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险的经历,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 说,故与B项对应;《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叙述法国 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故与C项对应; 《西游记》中刻画了众多的神魔形象,故与A项对应。
第 四 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 五 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 六 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 七 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十二回 唐王秉诚修大会 观音显圣化金蝉 第十四回 心 猿 归 正 六 贼 无 踪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降魔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2)【答案】①示例一:选段通过“按不住心头火发”“使一个 性子”“将身一纵”等语句,表现了孙悟空任性(急躁、率性) 的 性格。 示例二:选段通过孙悟空“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 等语言,表现了孙悟空任性(急躁、率性)的性格。 ②示例一: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后,唐僧赶他走,孙悟空向师父 下拜告别,嘱咐沙师弟,止不住流泪,表现了孙悟空重师徒之 情。与第一次离队的表现相比,孙悟空由任性急躁变得成熟稳 重,说明他成长了。
①结合选段中的相关语句分析孙悟空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整部小说写到孙悟空三次离开取经团队,选段写的是第一次。 请写出孙悟空另一次离队时的表现,结合选段说明他的成长变 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浙江宁波中考语文复习 语言综合运用(共32张PPT)

2020浙江宁波中考语文复习 语言综合运用(共32张PPT)
敬礼(顶格写) ×××(署名)
××年××月××日(日期)
5.新闻(消息)。 (1)标题:概括简讯的主要内容,有的还有引题或副题。 (2)导语:导语是简讯开头的一段话,要求用极简明的话概 括简讯的最基本内容。 (3)主体:主体是简讯的主要部分,要求具体清楚,内容翔 实,层次分明。 (4)结尾:是对简讯内容的小结。有些简讯可无结尾。
次,抓住重点,简单明了
分别从表述和内容两个方面按要求进行分析、挖掘。解
答该类型题目,应注意:①语言要文明得体。应根据特
推荐介绍
定的情境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②要根据说话对象的年 龄、性格特点等确定介绍重点。③阐述要有条理,规范
运用语言。④要关注题目要求,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设计
内容
转述前需要有开场白,就是要求告知大家你所面临的情
(2018·宁波)在信息交流日益便捷多元的今天,写纸质书信还 有必要吗?请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哇!又超了一辆‘宝马’!真带劲!” “爸!这里限速50!” “啥关系!没警察。这路段我熟,没测速的。放心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宁波市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解析共20页PPT

宁波市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解析共20页PPT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宁波市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解析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语文】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真题(解析版)

 【语文】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真题(解析版)

诗瑶:啊?把谁的名字写错啦?正浩:就是那位园艺师傅方刚,写成万刚了。

诗瑶:哎呀,太粗心了。

正浩:我们要在第四期中刊登一则启事,更正错误,还要表示歉意。

诗瑶:好的。

【答案】【示例】因工作疏忽,我们在本刊第三周“最美人物”栏目中,将园艺师傅方刚的名字错写成万刚,特此更正,并向方刚师傅及读者致歉。

三、阅读理解(52分)(一)(27分)清新的散文隽永的苦味阅读洪素丽的散文《苦瓜》,会是一段美好的旅程。

“认识作者”“知识卡片”“相关言论”“作者心语”,可以帮助你深入理解《苦瓜》。

下面就让我们开始学习之旅。

认识作者洪素丽,女,作家、画家。

1947年出生,1970年毕业于台湾大学中文系,后赴美习画。

现定居美国。

专事绘画与文学创作。

擅长国画、油画、木刻画,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绘画作品被多家美术馆收藏。

在文学创作领域,她亦诗亦文,创作颇丰。

诗集有《十年诗草》《盛夏的南台湾》《流亡》等,散文集有《十年散记》《守望的鱼》《海岸线》《芳草天涯》《梦与旅行》等。

1982年获《中国时报》散文推荐奖,1994年获《联合报》文学奖散文奖。

知识卡片石涛石涛,明末清初画家,广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扬州。

幼年遭变,后出家,半世云游,以卖画为生。

号苦瓜和尚、瞎尊者等。

他餐餐不离苦瓜,还把苦瓜供奉案头朝拜。

木刻画木刻画是用刀在木板上刻出图像,再用纸拓印出来的版画,版面凹凸感强,拓印出来后,线条、色点、色块都具有鲜明的刻刀雕凿的味道,神韵独具。

相关言论她(洪素丽)以画家对空间、光线、色彩的审美感受来取景状物。

——江南大学教授庄若江杨大中对绘画而言,静物写生一般较容易,画动态则较难。

文章恰恰相反,写具体的事件通常比较生动,单纯写物而不空洞死板就很难。

洪素丽既是作家也是画家,想必深谙此理,却还是选了“苦瓜”这个题目,把绘画的技巧融入行文中,别具一格。

——英国剑桥大学硕士丁理感觉上,洪素丽总像定时返乡的鲑鱼,每当我不经意地在心里叨念着:“该是回来的时候了吧?”很奇异地,就会适时接到她的信或电话,告诉我,“我就要返乡了!”言辞句中洋溢着兴奋难掩的情绪,信纸上的字写得龙飞凤舞,就像在跳舞一般。

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真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情景默写二、诗歌鉴赏2.下面是同学们在东钱湖研学时发现的古诗,请你赏析。

初至茂屿①[明]沈九畴清溪窈窕觅仙踪,临水看云面面重。

山过雨声侵薜荔②,风吹秋色满芙蓉。

湖天____悬孤屿,海日东南引万峰。

岂是桃源无路到,扁舟今日使人逢。

【注释】①茂屿:茂屿山,据旧志记载,在东钱湖西南。

①薜(bì)荔:一种常绿灌木。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重”有“chóng”和“zhòng”两种读音。

本诗首联中加点的“重”字,你会选哪个读音?结合画线句和颔联加以分析。

我认为_________填,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认为诗中空缺处应填“萧索”还是“浩渺”?结合相关诗句加以分析。

我认为_________填,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综合性学习3.同学们在天一阁研学后,搜集了以下材料,打算向某杂志“园林书香——历代藏书楼博览”专栏投稿,请你参与。

【材料一】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由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天一阁藏书楼坐北朝南,为两层砖木结构的硬山顶重楼式建筑,通高8.5米,斜坡屋顶,青瓦覆上。

一层面阔、进深各六间;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

阁前凿“天一池”通月湖。

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

天一阁的藏书和建筑为研究书法、地方史、石刻、石构建筑和浙东民居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宁波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考点七-文言文阅读(共72张PPT)精选全文

宁波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考点七-文言文阅读(共72张PPT)精选全文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答案】 (1)爱惜书本是有能力的人家(富贵人家)藏书的人所做 的事,我们贫穷人家没有空闲(余力)效仿这种做法。 (2)凡是遇到逆境(不顺的处境),都能增长学问和见识。
上的被动 )
省略主 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小口)初极狭, 语 才通人。(《桃花源记》)
省略谓 例: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省
语 曹刿论战》) 略 句 省略宾 例:(1)问(渔人)所从来。(《桃花源记》)
语 (2)必以(之)分人。(《曹刿论战》)
省略介 例:求之(于)下流,固颠。(《河中石兽》)
个)武陵人,把捕鱼 ,只是为了上
当作职业。(一天), 下文连贯,读
他沿着小河(划船)行 起来顺口
进,忘记了路程的远
近……
文言文里的一些 虚词,只在句中 起某种语法作用 删去 ,无实义,在现 删 不译 代汉语里也没有 相应的词语对应 ,就可以删去不 译
此句中“……
“吾妻之美我 者,……也”
者,私我也。 是判断句式的
“卷石底以出。 ”——石底周边部
主谓倒装句 分翻卷过
引申 引
词义
文言文里一词多 义的现象比较普 遍,往往一个词 可以有多个意思 ,这些意思不是 凭空产生 的,要注意词语 的本义及引申义 ,选用切合语境
“乃重修岳阳 楼,增其旧 制。”——于 是,重新修建 岳阳楼,扩大 了它原来的规 模
“增”本义是 增 加,引申为扩 大; “制”本义是 制 作、制造,引 申为规章、制 度,再引申为 规模。翻译时
【答案】 (1)“切莫”是千万不要的意思,语气坚决,强调了 要读书就不必爱惜书,表现了孙枝蔚要儿子务实求知的谆谆教 诲和殷切期望。 (2)“安得……乎”以反问的语气,告诉儿子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很难,要学会忍让,表现了吴汝纶对儿子拥有美好德行的殷切 期望。(每小题2分,语气、情感各1分) 【解析】考查对词句的赏析及对作者话语中的语气和情感的体 会。首先理解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然后将语句反复读几遍体会 作者的语气和在话语中包含的情感,仿照给出的示例的形式进

宁波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考点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共98张PPT)

宁波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考点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共98张PPT)
和感染力;③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衬托
文章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 特点 事物做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写作手法就叫衬
事物做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做陪
使特点鲜明,矛盾突出,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主要 作用
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设置 悬念
设置疑团,不做解答,以唤起读者“穷根究底”的 特点
地区 宁波
体裁
核心考点
文本主
故事情节概括
语句赏析
(外国)小说
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
内容分析与主题探究(考 查对文本的综合解读能力 )
在一个无风的隆冬 着“我”一块去拜 头鹰。“我”在寒 中得到磨炼,战胜
杭州 温州
(外国)小说 (外国)小说
情节判断
语句赏析(对话式)
“我”受到爱
句段作用(场景描写的作用) 恶从善”的故
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探究
赞扬人性美 会正气(或: 歪门邪道是 夫的)
【分析解读】 1.考查范围:阅读文本来自课外,散文内容多文质兼美,人 文内涵丰富;小说选择大多比较注意其内容所蕴含的教育意 义,注重对人文精神的挖掘,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2.考查形式:题型以简答题为主,有时会以填空题或选择题 的形式出现。另外,最后一道分值较大、主观性较强的试题 多采用分层赋分的形式。 3.能力要求:主观性、探究性试题的比例逐渐加大,突出了 对个性化阅读和作品赏析的考查。对学生的思维层次要求也 有所提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广泛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形散神不散”。所谓“行散”,是指散文取材广泛,不受 的约束;表现手法灵活;结构自由,不拘一格。所谓“神不 特 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一切的“行散”都是为表现主题服 点 得开、收得拢的。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 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年《灾难中,我们并肩而立》(报告文学) “5.12四川汶川地震”是一场灾难。命题者 选取这个内容作考试题材,关注了社会热点,能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了人 文关怀精神。
09年关于《甲型H1N1流感》(说明文) 甲型H1N1流感这是社会焦点,选取这类题材 体现了社会责任感和现实意义。如果学生在生活 中密切关注社会生活,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和技 能,那么应试心理上就有优势。
阅读上文和下面两则材料,你能获取哪些信息?(3分) 材料一:四川省新闻办公室2009年5月17日下午宣布:与 我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包某某接触的最后一 批人员解除医学观察,患者包某某也同时治愈出院。 (《钱江晚报》) 材料二:2009年5月17日,北京确诊一例“甲型H1N1流感” 病例,这是我国内地第三例输入性确诊病例。患者为女性, 18岁,北京人。5月11日13时50分乘坐美国大陆航空公司 C089航班到达北京。北京市卫生部门及时开展了密切接触 者的追踪工作,全部密切接触者均已查明并进行了医学观 察,未发现不适症状。(《人民日报》)
立足不同的文章体裁,说明文的中心和议论文的中心 论点一般较容易从文章中找到关键句子或直接摘引或归纳; 散文、小说等记叙性文章往往比较含蓄,需要从以下两方 面考虑:
一、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除了叙述、描写、补充说明性语言或句子外,留下的 就是抒情、议论成分,作者要表达的写作意图就融化在其 中,有的议论或抒情句还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景物、(社会)环境;人物的正面、反面对比;线索、 详略安排等,都能从中窥见作者蕴涵的感情倾向:赞美与 支持、批判与反对等。
1、选取文化韵味、乡土气息相对浓郁(散文或记叙文) 或联系社会热点、焦点(科技说明文)的文章,能触发学 生的情感、心灵世界,并能激发高尚优美的情怀,提高学 生的审美能力,一般以1000—1200字为适宜;
C、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08年《叶子时期的梅》
16.文章结尾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 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 呢?”对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不管是“显露”还是“隐藏”,梅都不因人们 的喜好而活着。
B.梅有它自在的生命本性,叶子和花都是梅的生 命的自然形态。
08年《叶子时期的梅》
13.这篇文章的思路,概括起来说是由
梅到
梅。(请在横线上
各填一个字)(2分)
09年《带运河回请根据文意将体现宁波河流特点的词 语填到相应的方框中。(4分)
▲ → 历史、风物、走向→ ▲ →充满时 代气息
小结一:(整体感知) 知识点涉及记叙文6要素,其中人物、
5、要敢于继承和创新,适当借鉴全国各地的中考、高考
中出现的新题型。 ——现代文阅读命题注意点

2009年 (一) (二) 信息筛选 整体感知
2008年 (一) (二) 词语评析 整体感知
语言揣摩 语言赏析 语意揣摩 语句赏析
信息辨别 写作方法 选材结构 信息筛选
方法评价 揣摩主旨 延伸拓展 语义辨析
综合探究
情感辨析

现代文阅读教学注意点:
1、第一遍阅读时注意文体、圈点关键词关键句 2、横线填写满,有时需要分角度表述(在没有字
数限制或要求用一句话表达) 3、注意题目后的分数(几分意味着有几个要点) 4、引用原文关键词、句是最有说服力的表达(在
没有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表达时)
(各种文体的要素) 9、根据文意合理推断和想象。(拓展延伸) 10、针对文本提出疑问,进行探究。
——《2009年宁波市学业考试说明·语文》
现代文阅读:
分值08年28分,09年26分。根据历 年考查的内容来看,一篇散文或记叙性 文章(小说);另一篇是说明文。没考 查议论文。08年例外。
第一篇现代文:
2、要有“发现的眼光”,从字、词、句到段落、篇章结
构,最后涉及主题思想的命题立足点;尝试着提出问题然
后自我肯定和否定;

3、科学、准确,适合初三学生(阅历、心理)阅读和思 考并能作出恰当的回答,不能人为地降格或拔高;(07)
4、题目主干语言表述要简洁、准确,不能出现暗示文体 或对回答问题有帮助的信息;(06)(08)(09)
C.长叶是为了开花,“隐藏”是为了“显露”, 花是梅最重要的生命价值。
D.当开花时开花,当长叶时长叶,梅的生命过程 都循着自己的轨迹运行。
09年《带运河回家》 18.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带河流回家”? (3分)
(美中不足的是,该题答案部分内容与15题重复)
小结三:如何把握一个作品的主题思想?
09年《带运河回家》 16.请从划线的a、b、c句中任选两句,结合上 下文进行品析(可从修辞效果、感情色彩、词 语运用等方面自选角度)。(4分)
小结二:解答这类题型要“走三步路”: 1、指出词语或句子使用的写法; 2、体会运用那些写法写出的人物、景物
的特点或内涵是什么; 3、作为读者的你阅读之后的感受怎样。
时间、地点、事件4个要素显得尤其重要。
B、赏析、品味句子或关键词语:
08年《叶子时期的梅》 14.参照下面示例,品析第⑦段中的画线句。(3 分) 示例:第①段画线句把在废墟中凌寒怒放的梅比 作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突出了梅花的光彩 夺目,抒发了作者赞叹之情。 品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8年试题创新点:
11.这篇文章令人感动,请从本文主体部分的 选材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4分) ——《灾难中,我们并肩而立》
09年试题创新点: 17.倒数第四段主要运用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 分析。(3分)
(出现了对作品写作方法及作用的分析考查)
09年,第14题结合“根据材料探究”的题型,富有深度:
宁波市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解析
1、理清思路,把握主要内容。(整体感知) 2、体味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揣摩语言) 3、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写作手法) 4、筛选和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筛选语言信息) 5、初步鉴赏人物形象。(性格特点、思想境界等) 6、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主旨) 7、品味文章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赏析语言) 8、了解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第二篇现代文: 08、09年都选择了散文,属于文化散文系列:
08年《叶子时期的梅》 抒情散文,作为对梅花的解读,个性独特,
类似于《那树》、《地下森林断想》。 09年《带河流回家》
乡土气息浓郁,抒情优美,显得大气而深邃。 类似于《信客》、《台阶》。
其实,这4年间针对这类文体(文学样式)命 题的思路清晰而有规律可寻: A、归纳主要内容(事件)或梳理行文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