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简介_1

合集下载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历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历

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中文名: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外文名: 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国籍: 俄国出生地:俄国亚斯纳亚-博利尔纳 出生日期: 1828年9月9日 逝世日期: 1910年11月20日 职业: 小说家,思想家 流派: 写实主义 受影响: 陀思妥耶夫斯基、普希金、叔本华 施影响: 甘地、马丁路德金,维特根斯坦作品总结《童年.少年.青年》《一个地主的早晨》《琉森》《三死》 《家庭幸福》《哥萨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魔鬼》(应为列夫·尼古拉·托尔斯泰写于1916年)《克莱采奏鸣曲》《哈泽·穆拉特》《伊凡·伊里奇之死》 《舞会之后》《复活》《主与仆》《跳水》《活尸》《蜡烛》《三个老头》短篇:《穷人》托尔斯泰早期写过文学论文,如《人们为什么写作》(1851)肯定文学的崇高使命;《在俄罗斯文学爱好者协会上的讲话》(1859)反对暴露文学,但仍主张文学应当适应社会的要求。

在60至70年代的论文中,主要强调应为人民而写作。

最值得注意的是晚年的论著。

《莫泊桑文集序》(1894)要求忠于现实主义艺术的原则;要求作家对所描写的事物抱道德的态度,明确“善和恶之间的区别”。

《什么是艺术》(1897~1898)批判“现实主义”的美学观点,指出当时一些美学理论为统治阶级的口味进行辩解的实质,揭示颓废派艺术反人民的本性及其哲学思想基础;同时提出艺术是人们交流感情的工具的论点。

《论莎士比亚及其戏剧》(1906)指责莎士比亚的剧作反民主和不道德,但也能道出他的剧作的某些艺术特点。

这些论著都阐明作者后期关于艺术实质和作用、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艺术的道德意义等问题的见解,后两部还同时要求文艺传达宗教意识。

托尔斯泰是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

从他的创作初期开始,特别在60年代以后,他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追根究底”地要找出群众灾难的真实原因,认真地思考祖国的命运和未来,因此,他的艺术视野达到罕有的广度,在自己作品中能够反映1861年农奴制废除后到1905年革命之间的重要社会现象,提出这个转折时期很多的“重大问题”,尽管他的立场是矛盾的,他的解答是错误的。

列夫 托尔斯泰简介-1

列夫 托尔斯泰简介-1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伟大而孤独的作家11月20日,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逝世95周年的日子。

1910年11月10日,托尔斯泰从自己的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秘密出走。

途中,他不幸患上了肺炎。

10天后,托尔斯泰在阿斯塔波沃车站的站长室逝世,走完了自己辉煌而又孤独的一生。

“俄罗斯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大师”1828年9月9日,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出生于距莫斯科不远的雅斯纳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园。

他出身名门,是彼得大帝时代承袭下来的贵族,世袭伯爵。

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逝父,从小由姑妈照料长大。

由于家境殷实,童年起就有家庭教师精心照管他的生活和学习。

16岁时,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系。

三年后,他中断学业,回家经营庄园。

1851年,托尔斯泰到他哥哥所在的军队当了一名下级军官,在高加索地区参加了沙俄与土耳其的克里米亚战争。

1855年,他参加了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

此役中,托尔斯泰英勇善战,屡建战功。

从1852年开始,《现代人》杂志上发表了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中篇小说《童年》,这是他步入文坛的处女作。

在《童年》中,托尔斯泰通过对小主人公单纯而又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微描写,展示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聪颖、敏感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

到出版4卷本选集的1864年,托尔斯泰已经发表了20多篇中、短篇小说,其中包括研究“心灵辩证法”的自传体三步曲《童年》、《少年》和《青年》,反映高加索军旅生活的《袭击》、《伐木》等,以及描绘战争条件下军人思想感情的《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3篇,体现俄国农奴制下农村生活的《一个地主的早晨》、以寻求道德思想为主题的《哥萨克》等。

尽管托尔斯泰个人认为上述这些作品不过是“小试牛刀”,但事实上仅凭此就足以让他有资格置身于俄罗斯一流作家的行列。

如果说19世纪60年代还仅仅是俄罗斯伟大作家的话,随着《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两篇长篇巨著的先后问世,托尔斯泰开始赢得了世界声誉,成为一代文学巨匠。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

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

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作品主题:托尔斯泰在小说中对人性进行了大量的思考,从这些思考中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精神世界最真实的一面,托尔斯泰对人性的思考主要由俄罗斯当时的历史和现实激发的:一方面,传统的俄罗斯是宗法社会,东正教决定了人们思想感情的方式,托尔斯泰也深受东正教的影响,不管他的态度是接受抑或是有所保留;另一方面,欧洲的启蒙精神亦深深影响着俄罗斯,这很大程度上动摇了俄罗斯传统信仰的根基,启蒙精神对托尔斯泰的影响亦是显著的,这使得托尔斯泰对东正教基本的教义体系产生怀疑,他不会像一般教徒一样思考信仰问题。

八年级上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

八年级上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

八年级上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一、作者简介1. 斯蒂芬·茨威格(1881 - 1942)- 奥地利作家。

他擅长写小说、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二、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1. 出身与早期经历-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 - 1910),俄国作家。

他出生于贵族家庭,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

- 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准备当外交官。

期中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

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

2. 创作历程与代表作品3. 思想转变与晚年生活- 托尔斯泰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火车站,享年82岁。

他的思想在后期发生了很大转变,从贵族阶级的立场逐渐向宗法制农民的立场转变,对贵族生活的虚伪、社会的不公等进行了深刻批判。

三、课文内容分析1.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 - 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 第1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

如“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通过描写他脸部毛发浓密,给读者一个初步的印象。

- 第2段:重点写他的面部轮廓、结构。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眉毛比作纠缠不清的树根,鬈发比作泡沫,生动地描绘出他面部毛发的杂乱而又茂盛的样子。

- 第3段:写他的面容表情。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把皮肤比作村舍外墙,形象地写出皮肤的粗糙,对他的鼻子描写也很独特,给人一种不美的感觉。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全名为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俄国作家。他写了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比较一下,两个沉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比较一下,两个沉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两个人沉默 沉默一阵. 沉默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 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 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 个刚会爬……”桑娜沉默 沉默了。 沉默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 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 托尔斯泰 ), 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 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 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 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 多年。 多年。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 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 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 》《安娜 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 》《复活 复活》 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 作。
穷人
舒适 搁板 勉强 抱怨想的吗?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 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 闹着玩的吗? 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 的了……是他来了?……不,还没 是他来了? 的了 是他来了 不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 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 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嗯 揍我一顿也好! 揍我一顿也好!”
时代背景
<穷人 一文的写作年代 正是俄国历史上阶 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 穷人 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 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 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制一步步 地崩溃瓦解, 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 斗争日趋高涨, 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 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 产阶级吮吸着人民的血汗, 产阶级吮吸着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 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 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 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

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着《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

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作品主题:托尔斯泰在小说中对人性进行了大量的思考,从这些思考中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精神世界最真实的一面,托尔斯泰对人性的思考主要由俄罗斯当时的历史和现实激发的:一方面,传统的俄罗斯是宗法社会,东正教决定了人们思想感情的方式,托尔斯泰也深受东正教的影响,不管他的态度是接受抑或是有所保留;另一方面,欧洲的启蒙精神亦深深影响着俄罗斯,这很大程度上动摇了俄罗斯传统信仰的根基,启蒙精神对托尔斯泰的影响亦是显着的,这使得托尔斯泰对东正教基本的教义体系产生怀疑,他不会像一般教徒一样思考信仰问题。

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

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

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位十分著名的文学家,那么列夫托尔斯泰生平如何?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列夫托尔斯泰出生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一个贵族家庭。

他一岁半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十岁时父亲也相继去世,所以他一直都是靠亲戚抚养长大。

十七岁时,他考进了喀山大学攻读东语系,但因为期中考试不及格,第二年又转学到了法律系。

他在校期间根本无心学习,反而对社交十分感兴趣,同时迷上了道德哲学,最喜欢卢梭的观点并大量阅读他的作品。

离开学校后,他积极为农民子弟建设学校供他们学习。

之后,他来到图拉的管理局工作,因为工作表现出色还受到了提拔。

1851年,他与兄长远赴高加索参军。

参军之后,他参与了多场战争,并开始了文学创作,写下了《童年》等批判现实的优秀作品。

四年后,他离开战场回到圣彼得堡的家,重新投入贵族社交,整天酗酒赌博。

但他一直想方设法拯救农民,1856年,他起草了以代役租的方案,并在自己的庄园首先实行。

之后的几年里,他一直奔波各地先后创办了二十多所学校,又创办了多本教育杂志,这期间他的创作也基本暂停了。

1962年,他与沙皇御医的女儿索菲亚结婚,妻子先后为他生下了十三个孩子。

婚后,妻子索菲亚帮他管理庄园,他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文学创作上,才能留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传世名作。

他研究叔本华的哲学思想时,他的思想得到了巨大的转变,这一转变让他多次想离家出走。

他离家之前与妻子彻底决裂,他的妻子跪在他面前,他也丝毫没有动容。

1910年,他秘密离家出走,在途中却不幸染上了肺炎,最后在车站病逝。

对托尔斯泰的评价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第一流作家,可以说在全世界都找不到几个人可以与之媲美的。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都是对于苏联最为真实的写照,同时也是文学界难得的瑰宝。

而对托尔斯泰的评价又究竟是怎样的呢?很多人都认为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个十分伟大的文学家,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列夫·托尔斯泰用自己的一生时间都在描述着战争的残酷以及农民的觉醒,可以说把自己的一生时间都投入了文学的创作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1812山。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

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准备当外交官。

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

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

月曾到
11
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为准尉。

托尔斯泰在高加索时开始创作,在《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发表《童年》、《少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等小说。

的。

,土
同意自由主义者、斯拉夫派以至农奴主顽固派的主张,也看到沙皇所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的虚伪性质,却又反对以革命方法消灭农奴制,幻想寻找自己的道路。

由于无法解决思想上的矛盾,曾企图在哲学、艺术中逃避现实,但很快又感到失望;1860年因长兄尼古拉逝世,更加深了悲观情绪。

1859至1862年间几乎中辍创作,先后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和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办了20多所学校,并曾研究俄国
和西欧的教育制度,1860至1861年还到德、法、意、英和比利时等国考察学校。

后又创办《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教育杂志。

这些活动引起沙皇政府的注意。

加之在农奴制改革中,他作为本县和平调解人,在调停地主和农民的纠纷时,常常同情农民,又招致贵族农奴主的敌视。

1862年7月他外出时,家中遭到宪兵连续两天的搜查。

不久他关闭了学校。

这段时间他思想上所受的震荡以及因同农民的频繁接触而
新婚之后,革命形势逐渐转入低潮,他也逐渐克服了思想上的危机。

他脱离社交,安居庄园,购置产业,过着俭朴、宁静、和睦而幸福的生活。

从1863年起他以6年
时间写成巨着《战争与和平》。


70至8060
从此托尔斯泰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持斋吃素。

他也改变了文艺观,指斥自己过去的艺术作品包括《战争与和平》等巨着为“老爷式的游戏”,并把创作重点转移到论文和政论
上去,以直接宣传自己的社会、哲学、宗教观点,揭露地主资产阶级社会的各种罪恶。

并在1898年决定将《复活》的全部稿费资助杜霍包尔教徒移居加拿大。

他80
苦。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