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列夫 托尔斯泰》教案4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5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5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5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篇1在八一班上完《列夫托尔斯泰》这一课,我特别开心,也很有成就感。
这是开学以来,我感觉良好的一节课,也是一节让我笑起来的课,趁遗忘的救世主尚未降临,我需要把这节课的得失总结出来,给以后的教学一个借鉴。
一、老师备课《列》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教材上标注的泛读课,就是一个课时就可以讲完的课。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人物描写,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欲扬先抑的手法。
我把教学重点定为“欲扬先抑的手法。
”所以,这一节课,我要重点打破这种写作手法。
于是,我在教案上写下上课的思路:首先,讲解欲扬先抑的概念,并且结合学生学过的文章和生活举一些事例,让抽象的概念详细化,易于学生理解。
其次,走进文本。
学生先自主朗读课文1-5自然段,勾划出描写列夫托尔斯泰外貌的语句。
朗读完毕后分小组合作,总结概括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老师会在黑板上写出面部各器官的提示,学生合作寻找答案。
合作学习八分钟之后,学生自由发言。
最后,全班集体诵读教材6-8段,勾画出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眼睛的语句。
朗读完毕,同学们总结眼睛的特点。
再次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有了明晰的教学思路,我就知道自己在课堂上每一步的教学安排。
在教室门口候课的时候,我脑海中已经有了上课的大致模样,这种胸有成竹的感觉很好。
所以,我深深地认识到老师上课前一定要有了然于胸的教学思路,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有条不紊的,我们才是有底气的。
备课的时候要备教材,知道一节课的重难点,可以有的放矢。
不重要的段落甚至可以大胆舍弃,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重点突出。
还要备学生,知道学生的程度,根据学情设计问题,哪些问题可以自学解决,哪些需要合作,哪些群答,哪些要单独提问,这个都与学情有关。
最后就是在备课中要有明晰的教学思路,课堂上的大环节要设计好。
老师的重点应该放在备课上,我们要做很多工作,才能在课堂上看起来毫不费力。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8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列夫托尔斯泰》教案(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2024年八年级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6篇)

2024年八年级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6篇)八年级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1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教学课时:二课时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
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
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
”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
2、放映幻灯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正音、巩固,重点词语列举如下:(1)给加线字注音胡髭长髯鬈发禁锢颔首低眉锃亮广袤无垠(2)解释下列词语器宇禁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轩昂颔首低眉诚惶诚恐广袤无垠三、整体感知生自行朗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之后互相交流。
《列夫·托尔斯泰》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及其作品。
1.2掌握课文《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字词及文学常识。
1.3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升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列夫·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培养对文学的兴趣。
3.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思考人生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1.2课文中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2.教学难点:2.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列夫·托尔斯泰作品中的深刻内涵。
2.2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及其作品。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信息。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列夫·托尔斯泰》,划出生字词,查阅字典。
2.2学生通过注释了解课文中的文学常识。
3.课堂讨论3.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案例分析4.1教师选取课文中的经典句子,进行案例分析。
4.2学生通过讨论,理解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小组合作5.1学生分组,每组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深入分析。
5.2各组代表分享分析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6.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7.课后作业7.2学生选取一个喜欢的课文片段,进行仿写。
四、教学反思2.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课文《列夫·托尔斯泰》2.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介绍及作品选读3.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相关资料六、教学时间1.1课时(课堂教学)2.1课时(课后作业)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八年级语文下册列夫·托尔斯泰教学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列夫·托尔斯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提高学生对文学巨匠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简介。
2. 分析《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探讨列夫·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分析其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课堂讲解:结合作品内容,讲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一课时: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第二课时:分析《安娜·卡列尼娜》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第三课时:分析《战争与和平》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第四课时:探讨列夫·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第五课时:总结课堂教学,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介绍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内容展示:教师简要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3. 作品分析:让学生阅读《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的部分章节,分组讨论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
八年级下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感受他作为一位文学巨匠的地位和影响。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习列夫·托尔斯泰勤奋刻苦、求知若渴的精神,培养他们热爱文学、追求真理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的信息。
2. 理解课文中所表现出的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和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所使用的表现手法,理解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的评价。
2. 引导学生从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中汲取启示,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精神品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课文中所表现的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和精神品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3. 课堂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详细讲解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和精神品质。
4. 案例分析:选取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深入剖析作者的表现手法和列夫·托尔斯泰的精神风貌。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度,评价学生在掌握列夫·托尔斯泰生平和作品方面的程度。
2. 通过课后作文或口头陈述,评估学生对课文中所体现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对列夫·托尔斯泰精神的理解。
3. 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报告,了解他们对于本节课所学内容和个人成长的体会。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9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9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
作者运用极其巧妙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把人们带进无穷的想象空间,似乎在精雕细刻一座永恒的雕塑,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体裁是回忆录和传记,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的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结合单元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我确立一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作者,明背景,扫清字词障碍。
2.赏句子,品语言,了解人物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1.懂手法,明主旨,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学技巧,会合作,体会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对人物外貌细腻而夸张的刻画所运用的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们的`知识面比较窄,对托尔斯泰的了解可以说是空白,所以课前应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托尔斯泰的材料,增加对这位大文豪的认识。
三、说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根据本课学习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结合我校十二五市级科研课题“课堂师生互动有效策略研究”之“情感互动”和“认知互动”的有效策略,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有效提问”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
课堂环节采用我校的“六环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的课堂环节如下:1.学生借助学习用具设计自学笔记。
(学生课前完成)1)知作者明背景扫障碍2)赏句子品语言悟情感3)解文题明主旨懂结构2.教师导入并出示自学提纲。
(3分钟)【创设情境】3.教师分配各组学习任务。
(2分钟)【以学定教】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
(14分钟)【质疑探究】5.学生汇报展示。
八年级下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五篇】

【导语】茨威格以他⾼超的语⾔功⼒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精神世界,形象鲜明,蕴涵深刻。
在诵读中引导学⽣悉⼼揣摩作品的描述⼿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
⽆忧考⼩编整理了⼋年级下册语⽂《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 积累字词 2. 学习并掌握⽂中⽐喻和夸张的运⽤,学会品评重点语句。
3. 感受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教具:PPT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中⽐喻和夸张的运⽤ 教学难点:赏析重点语句,理解⼈物形象 关键:引导学⽣通过查询资料,了解托尔斯泰的⽣平,思想变化和精神追求,形成⾃⼰的认识。
教学⼿段:⾃主、合作、探究 第⼀课时 ⼀、⾃由交流: 以四⼈⼩组为单位,以“我所知道的托尔斯泰”为题,进⾏交流。
交流围绕三个重点展开,⽣平、艺术成就、见解与思想,约5分钟,5分钟后,请同学代表发⾔。
⼆、教师⼩结并导⼊: 托尔斯泰是⼀位⽂学巨匠,创作了世界⽂学中第⼀流的作品。
他在俄国⽂坛驰骋了近60年,创作了⼤量的⽂学作品,题材⼴泛,体裁多样,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最为。
托尔斯泰⼀⽣都致⼒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托尔斯泰坚决地站到农民的⽴场上来,强烈反对⼟地私有制,主张博爱,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盾的道路,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个⼩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下⾯,就让我们来近距离地观察列夫托尔斯泰。
三、⾃学检测: 1、给加点字注⾳: 黝⿊滞留愚钝禁锢轩昂犀利侏儒酒肆尴尬炽热颔⾸低眉⼴袤⽆垠 2、解词: 器宇、鹤⽴鸡群、正襟危坐、禁锢、颔⾸低眉、诚惶诚恐、⽆可置疑、黯然失⾊、⼴袤⽆垠 四、研读课⽂,品味语⾔、理解⼈物形象: (⼀)研读课⽂第⼀⼩节: 1、师范读课⽂,请同学们注意读⾳和句⼦中的停顿。
2、请⽣齐读课⽂ 3、思考:这段⽂字写了托尔斯泰哪⼀⽅⾯的外貌特征?主要是通过什么⽅法写的? 明确:主要表现了托尔斯泰须发浓密的特点,通过⼤量⽐喻和夸张来表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4篇八年级下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1第1课时课题《列夫托尔斯泰》课型:周次:第二周授课时间: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教学重点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布置学生查阅作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导入新课: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以其不朽的著作赢得了世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
对于他,我们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你想知道他的外貌吗?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样用入木三分又妙趣横生的文笔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的.,请你跟随作者的笔端,来解读托尔斯泰的那双智慧的眼睛,进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
学生交流资料:介绍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教师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所查资料并做简要概括交流资料 1分钟5分钟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介绍列夫托尔斯泰: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出生于贵族家庭,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
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
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八年级下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2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第一课时一、预习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胡髭(zī)长髯(r2n)鬈(qu2n)发黝(yǒu)黑滞(zhì)留愚钝(dùn)禁锢(ɡù)轩(xu1n)昂犀(xī)利侏儒(rú)酒肆(sì)尴尬(ɡ1nɡ4)锃(zènɡ)亮甲胄(zhu)粲(c4n)然盎(4nɡ)然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
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
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
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
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
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二、导人1.导语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
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2.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三、整体感知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2)读完全文后,你有什么疑问?四、精读文本1-须发2-面部轮廓结构3-面部特征4-长相5-拜访者的态度1、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请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
写列夫·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
面部轮廓的总体特征: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
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
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
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
泡沫——喻鬈发。
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
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2、第2段的主要内容?托翁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色?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
额头像树柴。
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给人的印象: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第3段重点写了什么?作者细致刻画乐面部特征,那么托翁美吗?)面部特征——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4、第4段突出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
八年级下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⑵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2、能力目标:⑴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敬重、赞美之情。
⑵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⑶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3、德育目标: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诵读,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解__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联系背景资料,深透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1、诵读法:文中茨威格以他高超的语言功力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精神世界,形象鲜明,蕴涵深刻。
在诵读中引导同学悉心揣测作品的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
2、联想法:课文用文字描绘托尔斯泰肖像画,尺水兴波,纵横捭阖,主要得益于大量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
这给读者创设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激活同学的想象联想能力,玩味其情趣,揣测其含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课时布置】1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1、诵读:整体感知托尔斯泰的外貌。
2、品评语句:深透理解课文的描述方法和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投影显示托尔斯泰画像)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奔驰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资料助读(投影)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文学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自幼徘徊沉溺在音乐、诗歌、戏剧的艺术之宫里。
1901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哲学期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银弦集》。
此后,新作迭出,文学成了他一生追求的事业。
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散文特写,各种文学体裁他无不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
他的主要成绩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创作方面。
主要作品有: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写的传记《三位大师》和《罗曼·罗兰》等,小说《焦燥的心》《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一颗心的沦亡》等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进行细腻的工笔式描绘。
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疯狂肆虐而无能为力,流亡在巴西的茨威格与妻子一道自杀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市郊寓所,以一个弱者的绝望与悲愤,向那人间的罪恶不义发出了无声的控诉和抗议。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范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后同学自读:(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词语含义)⑴注音:髭(zī)犀利(xī)颔(hàn)首锃(zèng)亮髯(rán)滞留(zhì)禁锢(gù)广袤(mào)鬈(quán)火热(chì)黝黑(yǒu)尴尬(gāngà)⑵释义: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器宇:气概、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丰满,气度非凡。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处境困难,不好处置。
滞留:停留不动。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干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2、同学自由诵读,揣测作品中描绘的托尔斯泰的独特的形貌特征。
考虑:⑴找出文中概括托尔斯泰的形貌给人的总体印象的语句。
⑵从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发肤、鼻子、眼睛的语句,并品评其表达效果。
⑶文中第8语段“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维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粗鄙的外表反衬出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文意的重心落在通过写眼睛揭示他敏察、深刻的内心世界,那么文中对托尔斯泰的眼睛作了怎样的评价?同学考虑后回答,教师明确:⑴如:“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________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托尔斯泰并没有自身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