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储备二唐宋主要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
2018高中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通用版)完美版.ppt

【应用体验】 (201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 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 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3.诗家语之倒装 文言文有几种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古诗与 文言文的倒装情况不一样,往往没有固定的规律,诗家语颠倒词序,有时 是满足平仄需要,有时是为了押韵,有时要照顾对仗。解读诗歌的过程中, 如果按正常顺序解读有障碍时,就需要还原已被颠倒的词序。诗歌语言 词序颠倒一般会出现以下几类: (1)主语后置。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 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像是宾语,实 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2)宾语前置。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即“香雾 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 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 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云 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3)主、宾换位。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显 然是“黄花报霜信”。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 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 (4)定语倒装。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 情况。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 挪前挪后。 ①定语挪前。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在动词“遥 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关。 ②定语挪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 月。”意即“一月夜飞度镜湖”。“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 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 中心部分,但作者“飞度”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1如何读懂诗歌课件

(2)解析:颈联的意思是,诗人以写诗抒发内心的悲 愤,躁动只能依靠参禅降伏;愁肠百结,欲借酒为兵,来 冲击愁阵。 句中的“愁”字直接揭示了诗人的感情。 尾联 的意思是, 保存好官帽不要让它遭受污损, 擦拭干净朝簪 等待明天到来。 借助动作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唐的一片忠 心。
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 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 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 冠期待“眼明” ,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 “ 吹 ”, 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 故没有半点伤春 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 答案: ①构思巧妙, 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 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 ②用词巧妙, “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 得非常自然。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读标题 读正文 挖掘暗示信息 读作者
1/24/2018
先从整体上(宏观上)读懂诗歌
我们细读完一首诗歌后,可针对该诗 歌追问三个问题,从而初步读懂诗歌:
“写什么” (诗歌形象、主要内容(意境、意象))
“怎么写” (语言、表现技巧)
“为何写” (情感、主旨、观点态度)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表达技巧考题中,较少直接设题考查。
设题方向 围绕三方面设置试题: (1)诗歌形象、主要内容(意境、意象) (2)语言、表现技巧。 (3)情感、主旨、观点态度。 分值较稳定 分值均为11分,设置两个小题。
学案 1 如何读懂诗歌
诗歌鉴赏能全面而深入地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和鉴 赏能力,古代诗歌阅读作为高考阅读必考题也就成为一
答案: ①画工如山貌不同: 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 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 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 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 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2018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完全讲义-文档资料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完全讲义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完全讲义?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完全讲义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点分布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鉴赏诗歌的形象。
(2)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4)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形象包括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
语言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
表达技巧是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取舍、修辞方法等。
评价包括内容主题的评价、思想感情的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真题共赏】1、(2018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
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思远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用什么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整理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储备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

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名称简析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长亭古代路旁设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中“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往)。
【高考语文】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解析版)

【高考语文】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第二节 鉴赏诗歌语言课件 新人教版

新课标:句间关系并 分析原因 天津:赏析颈联、分 析尾联 福建:赏析描写的精 妙 广东:诗句的理解及 内容分析 江苏:请简要赏析这 首词结句。
江西:首联 写景抒情特 点 江苏:颈联 感情、手法 天津:赏析 尾句
广东:虚实 关系 浙江:第三 联情感手法 辽宁:第二 联的意思、 感情
鉴赏语 言风格 (特色)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 分析 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 词来承担的。 杜甫的《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 “细”字用得好。好雨知时节,好就好在它应时而落, 举例 好在它润物无声。潜,偷偷地;细,细细的,脉脉绵绵, 不仅写出了自然造化之机,而且抓住了春雨的特点,令 人深感作者的喜雨之情。
[复习定位] 在高考中,对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一般从词句入手, 不仅着眼于其意义的挖掘,也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 人情感上起的作用,进而品评诗歌在表情达意上的风格。 “炼字”“炼句”是主要的设题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
[真题体验] (2013·湖南)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 白鹭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ppt (7)

秋蒲歌(其十五)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九) 沉郁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
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
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
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
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 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 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 他的“三 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
诗歌鉴赏之--
语言风格
考 试 说 明
诚信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
诚实 ︓ 何 表达技巧; ︐ 为 守 《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现 信 诚 代 用 汉 ︒ 语 信 词 ︖ 典
》
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
豪放—苏轼、辛弃疾 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 隽永—李煜、刘禹锡(意味深长,引人入 胜) 朴素自然—陶渊明、谢脁tiǎo、谢灵运 屈原—雄浑悲壮 王安石—雄健高峻 李商隐—委婉含蓄 李清照—婉约缠绵
(六)自然
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 无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 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 炙人口的名句。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
朴素自然-- 像一池雨后出水的芙蓉
(七) 雄浑 特点: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慷 慨激昂;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 《观沧海》。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 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 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 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 壮丽!而真正能够称为“雄浑”的是以高适、 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9 第1讲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教案高三全册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情分析①2018年全国卷客观题变化有二:一是由“5选2”改为“4选1”,考查面较为广泛,涉及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等诸多方面;二是关联了课本,如全国卷Ⅰ与《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全国卷Ⅲ与《观刈麦》(白居易)的关联命题,令人耳目一新。
②主观题题目设置直问直答,不拐弯抹角,考查点明确。
备考建议①强化诗歌的读懂训练,读懂是做题的前提。
②强化主观题答题规范训练,向规范要分数。
———————读文指导———————Ⅰ聚焦文本,读懂诗歌要想做好诗歌鉴赏题,首要的是读懂诗歌。
只有读懂了一首诗歌,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答案。
因此,诗歌鉴赏的关键是读懂诗歌。
那么,怎样去读懂诗歌呢?具体到每一首诗歌,应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读。
一、从“4角度”入手,读懂诗歌大意抓标题信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读”: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即时训练]1.请指出下列标题中的重要信息。
卷别标题重要信息(1)2018·全国卷Ⅱ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2)2018·北京卷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3)2017·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4)2017·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5)2017·全国卷Ⅲ元九、李二十答案:(1)①表明了对象(醉中所作的草书卷);②表明了事件(在醉中所作的草书卷上题诗)。
(2)①交代友人及官职(李正之提刑);②交代事件(送友人到蜀地);③明确了诗歌的题材(送别诗)。
(3)①交代地点(礼部贡院);②表明了事件(阅进士就试);③暗示作者身份(主考官)。
(4)①点明了送别的人物(子由);②点明了出使的地点(契丹);③明确了诗歌的题材(送别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勃:劲健婉畅
韩愈:古朴奇险
陈子昂:古朴雄浑
柳宗元:明净幽峭
高适:苍凉悲壮
白居易:通俗易懂
岑参:雄奇瑰丽
元稹:精警浅切
王昌龄:自然雄浑
刘禹锡:清新豪丽
王之涣:清朗雄健
李贺:奇诡璀璨
孟浩然:闲静淡远
杜牧:俊爽明丽
王维:恬淡优美
李商隐:幽婉典丽
李白:飘逸豪放
温庭筠:精巧艳丽
杜甫:沉郁顿挫
李煜:凄婉柔丽
梅尧臣:朴素平淡
欧阳修:清新舒畅
王安石:遒劲峭拔
晏殊:闲雅婉丽
柳永:伤感缠绵
苏轼:豪放旷达
秦观:清:凄婉清丽
姜夔:峭拔雅丽
辛弃疾:沉郁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