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分类
2024年顶板分级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顶板分级管理制度1、根据矿体宽度、采矿方法和矿岩稳固情况,合理确定和控制采幅、采高及采场允许暴露面积。
2、建立采场管理制度,采场应设专职撬毛工负责顶板管理工作。
班组长、安全员、撬毛工应经常检查顶板的稳固情况,及时处理顶板毛石,撬不下来的大块毛石,可用炸药崩掉或用木顶子临时支护。
3、充填法的采场控顶高度应根据矿岩稳固性和装运设备等条件确定。
人工分层充填法采场的控顶高度不大于2.5m.4、缓倾斜矿体的空场法采场,不允许破坏上盘围岩,以保护顶板稳固。
5、采场顶板在采矿过程中,要求成拱形,严禁采成锅底形。
采场项板不稳定时,必须采取临时支护措施。
6、在采矿过程中,采场内的规则矿柱和矿壁要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对比较松软的顶板,必须进行规则的临时支护。
对比较稳固的顶板,应根据顶板的变化情况,进行不规则的局部支护;顶柱两端必须加垫板并加楔子打紧打牢。
7、采场爆破后,必须从安全出口一端向另一端认真的撬净毛石,撬不下来的大块毛石,可用炸药崩掉或用木顶子临时支护,必要时打木垛。
8、采场顶板较松软时,凿岩炮孔布置应以平压孔为主,从一端向另一端或从采场两端向中央平压。
9、回采过程中,如顶板和矿体形状发生特殊变化时,应暂停作业,待确定支护及回采方案后,再进行下步回采作业。
10、井巷工程施工中,应根据顶板岩石的稳固程度、岩石破碎程度,采取不同的支护方式,如木顶支护、木棚支护、钢支护等,严重时应采取锚杆支护、喷锚网支护或钢筋砼支护等。
11、在不稳固的岩层中掘进井巷,应进行及时支护,中途停止掘进时,支护应及时跟至作业面。
2024年顶板分级管理制度(二)____年顶板分级管理制度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也是网络安全日益严峻的挑战。
在网络空间中,各种犯罪活动频频发生,诸如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盗窃等各种违法行为层出不穷。
为了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安全,必须建立一套高效的分级管理制度,以规范各类网络主体的行为,提高网络空间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
6-3 顶板分类与架型选择

层1.5~2m内各分层厚度的平均值。
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测量和计算误差,在直接顶 分类中,可采用工程指标——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l对 分类指标进行检验,见表6-1。
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l)以直接顶冒高超过 1~1.1m占全工作面二分之一以上时,从工作面切顶 线到开切眼煤壁之间的距离作为分类计算指标。如果
所使用的指标见表6-4.
表6-4
分 级 I
不明显 明 老顶来压 显现
基本顶分级表
II
显 强 III 烈 IV 极 强 烈
N>3~5
3<N≤3~5 L=25~50
0.3<N≤3~5、L= 50 N<0.3、L=25~30
N≤0.3、 L>50
在此分类中主要引入直接顶厚度∑h与采高M的比 值N及老顶来压步距L。分类认为: (1)N>3~5,这种老顶的垮落或错动对工作面 支架受力无多大影响。其典型柱状如图3-1a所示,成 为无周期来压或周期来压不明显的顶板; (2)0.3<N≤3~5,且L=25~50m,这时老顶的
II
III
IV
指 标
主要指 标 参考指 标
<8
9~18
19~25
>25
无直接顶,岩层厚度 在2~5 m以上,Rc> 60~80MN.m-1; I和h>1m
表中:D为强度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D=10R· C 1· C2 式中 R——岩石单向抗压强度,MN/m2; C1——节理裂隙影响系数; C2——分层厚度影响系数; C1、C2可按所测量的节理裂隙间距(I)和分层 厚度(h)分别由6-2及表6-3查得。
成剧烈的矿山压力显现,从而要求采取特殊措施加以控制,其 典型柱状如图3-1d所示。 另外如图3-1e所示的柱状,则常常可能出现下位的石灰岩 曾发生垮落,而上位则呈现缓慢下沉现象或全部呈现缓慢下沉
矿山掘进巷道顶板分类及稳定性研究

矿山掘进巷道顶板分类及稳定性研究于玄任(神东煤炭集团大柳塔煤矿,陕西 神木 719315)摘 要:在矿井掘进过程中,巷道顶板发生安全事故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因此在掘进工作中,加强对巷道顶板稳定性研究十分必要,这种做法能够有效减少采矿中出现事故的概率,保证矿井采掘过程中人员的安全,为矿企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国内外将矿山巷道顶板稳定性进行分类正由单因素定性分类向多因素、多定量、多指标的综合模式发展。
虽然分类方法及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其最终目的都是反映矿山巷道结构的复杂性,为矿山巷道支护参数及稳定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矿山;掘进巷道;顶板;稳定性中图分类号:K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13-0263-2Study on Roof Classification and Stability of Mine Driving RoadwayYU Xuan-ren(Daliuta Coal Mine, Shendong Coal Group, Shenmu 719315, China)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mine excavation, the safety accidents of roadway roof occupy a very large proportion, so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roadway roof stability in the excavation work.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accidents in mining, ensure the safety of personnel in the process of mine excavation, and bring greater economic benefits to mining enterprises. Economic benefits. The classification of mine roadway roof stability at home and abroad is developing from single factor qualitative classification to multi-factor, multi-quantitative and multi-index comprehensive model. Although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s and emphases are different, the ultimate purpose is to reflect the complexity of mine roadway structure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valuation of support parameters and stability of mine roadway.Keywords: Mine; Driving Roadway; Roof; Stability在矿井掘进过程中,顶板事故是影响矿山安全的关键因素,随着能源开采力度的不断加大,顶板事故发生的频率也在加大,矿井掘进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不仅会给矿企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导致致人员的伤亡,甚至上升到社会问题,给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于顶板稳定性的排查工作的重视,防止顶板事故的出现,保证矿山掘进巷道的安全。
综采工作面的顶板管理

综采工作面顶板分类
4
综采工作面顶板分类
老顶是影响工作面顶板来压的主要因素,是确定支架支 撑能力、可缩性能以及选择采空区处理方法的主要依据 。根据我国煤矿多年来的实践和研究,将老顶按来压显 现的强烈程度分为四级: Ⅰ级为来压不明显的顶板; Ⅱ 级为来压明显的顶板; Ⅲ级为来压强烈的顶板; Ⅳ 级为来压非常强烈的顶板。
8
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
老顶周期来压 初次来压以后,老顶由原来的双支撑状态变成一头支撑在煤体 上的悬臂梁,当工作面继续向前推进一定距离后,老顶悬臂梁达 到一定长度,在它本身自重及上覆岩层的作用下,又会发生断裂 与垮落。在这种情况下,这段老顶岩块的一端主要由工作面支架 来支撑,另一端就落在采空区的岩块堆上,使工作面出现普遍来 压现象。由于这种垮落和来压现象,是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而周 期性发生的,所以就叫周期来压。
综采工作面顶板分类
采煤工作面顶板组成:分为伪顶、直接顶和老顶。
伪顶是位于煤层之上随采随落的极不稳 定岩层,其厚度一般在 0 . 3 一 0 . 5m 以 下。
直接顶是位于伪顶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随移架或回柱放顶 后能自行垮落的岩层。 老顶是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厚而坚 硬难垮落的岩层。它一般由砂岩、石灰 岩及砂砾岩等岩层组成。
11
综采工作面来压期间的顶板管理
周期来压步距: 在来压周期内工作面推进的距离,叫做周期来压步距。 周期来压步距的大小取决于基本顶岩层的性质。由于周期 来压时基本顶岩梁处于单悬臂状态,与初次来压时处于双支 撑状态时不同,因此周期来压步距比初次来压步距要小得多, 一般约为 5 一 20m 左右,少数较坚硬的顶板可达到 20 一 30m 。在同一个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约为初次来压步距的 1/2一1/3。
顶板岩石分类

1)计算液压支架支护强度时的支护面积应为:支架中心距×(顶梁长度+移架后的端面距)。表中括号内数字系掩护支架顶梁上的支护强度,设计和选用时应根据括号内数字除以支撑效率,即为所需的支架总阻力。表中所列的支护强度根据各矿实际可允许±5%的波动范围。
2)表中支护强度栏内的1.3、1.6和2为老顶分级的增压系数,即 、 、 级来压强度与I级来压强度的增压比值,系根据同类型顶板统计分析所得。 级顶板由于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故只给出最低值2,一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适宜值。
另外如图3-1e所示的柱状,则常常可能出现下位的石灰岩曾发生垮落,而上位则呈现缓慢下沉现象或全部呈现缓慢下沉现象,从而出现各种不同的矿山压力显现。因此,其分类将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1直接顶分类方案及其指标
为了直接反应支架对直接顶顶板控制的难易程度,还必须对直接顶板进行分类。它所采用的指标将按反映顶板稳定性的岩石单项抗压强度(R)与节理裂隙间距(I)和分层厚度(h)综合而成的强度指数(D)来确定,如此可将直接顶板分为四类(表3-2)
0.34
0.37
0.39
0.41
0.43
0.46
0.48
0.5
0.52
0.55
表3-4 h与C1值的关系
H,m
0.1
0.2
0.3
0.4
0.5
0.60Βιβλιοθήκη 70.80.91.0
1.1
1.2
C2
0.24
0.25
0.27
0.29
03
0.32
0.35
0.36
0.38
0.39
0.41
测定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R的岩样可取自采空区,制作成直径为48~56mm,高径比为1.8~2.2的试样,然后按部颁标准在实验室测定。
顶板分类——精选推荐

一、五煤层:为复合顶板,极易离层脱落。
1、伪顶:分布于南三以南,南五石门以南无伪顶。
厚度0~1.3米,岩性破碎,夹有多层煤线。
与直接顶之间有煤线。
2、直接顶:为粉砂岩,水平层理,厚度稳定为3.0米。
强度指数为D=50.04,R=24.81 f=1.0,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L=14.2米,容重为2.45。
分类结果为2类中等稳定。
3、老顶:为硅质胶结的细砂岩,厚度4.0米。
老顶初次来压步距L=25.9米,充填系数N=1.36,周期来压步距L=9.5米。
分类结果为Ⅱ级来压明显。
二、七煤层:1、伪顶:厚度0.5~2.5米,一般在1.0米以下。
岩性为泥岩,局部可增厚达2.5米,并变相为粉砂岩或细砂岩,中间夹有一层煤线,顶部有一层煤线与直接顶相隔。
f=4.0 R=28.38 容重为2.62。
2、直接顶:厚度2.4~3.5米,为粉砂岩,水平层理。
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L=12.4米,强度指数为D=59.94,R=28.88 f=8.4,分类结果为2类中等稳定。
3、老顶:厚度0.5~6.0米,为中砂岩,硅质胶结。
老顶周期来压步距Lc=10.6米老顶初次来压步距L=27.55米,充填系数N=1.28。
分类结果为Ⅱ级来压明显。
三、八煤层:1、直接顶为七煤层底板,分类结果为1类不稳定。
2、老顶为七煤层采动顶板,分类结果为Ⅰ级来压不明显。
四、九煤层:无伪顶1、直接顶:厚度4.0米,为粉砂岩。
R=43.84 f=4.5,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L=10.9米,强度指数为D=41.8。
分类结果为2类中等稳定。
2、老顶:厚度4.5米,为细砂岩,水平层理。
R=90.61 f=9.2,容重为2.58,老顶周期来压步距Lc=11米,老顶初次来压步距L=33.8米,充填系数N=2.12。
分类结果为Ⅱ级来压明显。
五、十二煤层:无伪顶1、直接顶:厚度1.0~2.5米,为碳质泥岩,与老顶之间存在明显层间滑动。
强度指数为D=48.6,R=24.12 f=2.5,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L=13米,分类结果为2类中等稳定。
煤矿顶板分类

煤矿顶板分类根据顶底板岩层相对煤层的位置和垮落性能,强度等特征的不同,从上至下顶板划分为基本顶(老顶)、直接顶、伪顶三个部分;底板分为伪底、直接底及老底三个部分。
不过,对于某个特定的煤层来说,其顶底板的这六个组成部分不一定发育俱全。
可能缺失某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的岩层。
1.1煤层的顶板1.1.1伪顶:是紧贴煤层之上的,极易随煤炭的采出而同时垮落的较薄岩层,厚度一般为0.3~0.5m,多由页岩、炭质页岩等组成。
1.1.2直接顶:是直接位于伪顶或煤层(如无伪顶)之上岩层,常随着回撤支架而垮落,厚度一般在1~2m,多由泥岩、而岩、粉砂岩等较易垮落的岩石组成。
1.1.3基本顶:又叫老顶,是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此时无直接顶和伪顶)的厚而坚硬的岩层。
常在采空区上方悬露一段时间,直到达到相当面积之后才能垮落一次,通常由砂岩、砾岩、石灰岩等坚硬岩石的组成。
1.2煤层底板1.2.1伪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薄层软弱岩层,多为炭质页岩或泥岩,厚度一般为0.2~0.3m。
1.2.2直接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硬度较低的岩层,厚度一般由几十厘米到1米左右,通常由泥岩、页岩或粘土岩。
若直接底为粘土岩,则遇水后易膨胀,可能造成巷道底鼓与支架插底现象,轻者影响巷道运输与工作面支护,重者可使巷道遭受严重破坏。
1.2.3老底:指位于直接底之下,比较坚硬的岩层,多为砂层,石灰岩等。
2 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根据工作面顶板冒落的难易程度,将顶板分为五类。
2.1易冒落的松软顶板。
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煤层顶板是易垮落的松软岩层,回柱后顶板能立即冒落,且能填满采空区。
这类顶板由于冒落比较充分,使位于裂隙带的老顶岩层,在回采过程中,很容易取得平衡,因而老顶的开裂,弯曲下沉,对工作面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工作面来压比较缓和,无明显的周期压力,靠采空区一侧的顶板下沉量较稳定,顶板容易管理。
2.2中等冒落性的顶板。
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直接顶,厚度一般小于煤层平等的6~8倍,其上部为比较坚硬的老顶,虽然回柱后直接顶随之垮落,但因厚度不大,不能填满采空区,老顶则置于悬露状态,当工作面推进一段距离后老顶才开始垮落,此时因采空区落差较大,致使工作面呈现周期来压状态,严重时可使采场切顶垮面。
缓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

缓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引自MT――554-1996)一、术语及代号(表1)二、直接顶分类(一)类别名称采煤工作面直接顶类别按其在开采过程中表现的稳定程度进行划分。
共分为4类。
其中,1类又为2个亚类。
类别代号及名称见表2。
(二)分类指标和参考要素(表3)R c、o均为该类顶板各煤层相应参数的平均值加减速均方差。
注:参考指标中,z、(三)2类直接顶的划分 表4 2类直接顶的划分 对于2类直接顶,要根据需要分两个亚类,见表4。
(四)直接顶类别的确定方法1.已采多个工作面的煤层:根据本煤层实测的起码接顶初次垮落距,按式(1)求出其平均值τr ,查表3确定该煤层直接顶所属类别。
τr=∑=ni ril1(1)式中 lri ——同一煤层已开采工作面的实测直接顶垮落距;N —-同一煤层已开采工作面数,一般应不少于3。
2.同一煤层已采工作面推算未采工作面:如已知煤层某工作面直接顶初次垮落距lri可按式(2)计算其综合弱化常量,并进而按式(3)推进算该煤层其他工作面初次垮落距lrei ,取不少于3个工作面的平均值,然后按表3,确定其接顶类别。
c z=h R l olclzc1186.0 (2) l rei =8.94c zh R oicl (3)式中 Rcl -------已采工作面的单向抗压强度;hoi--------已采工作面的直接顶分层厚度;Rci ---------某未采工作面的单向抗压强度;hoi------某未采工作面的直接顶分层厚度。
3.当基本指标处在两类界线附近时,可根据岩性,结构特征,其他力学要素所处区间判定所属类别。
4.未采煤层:如果煤层尚未开采,可根据地质条件相近的相邻煤层的综合弱化常量(cz )钻孔岩心的取样试验,确定直接顶下位岩层的单向抗压强度及直接顶平均分层厚度,按式(3)计算直接顶初次垮落距,同表3确定直接顶类别。
三、基本顶分级 (一)级别顶分级根据基本顶压力显现强烈程度,将基本顶进行分级,其分为四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顶板分类
根据顶底板岩层相对煤层的位置和垮落性能,强度等特征的不同,从上至下顶板划分为基本顶(老顶)、直接顶、伪顶三个部分;底板分为伪底、直接底及老底三个部分。
不过,对于某个特定的煤层来说,其顶底板的这六个组成部分不一定发育俱全。
可能缺失某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的岩层。
1.1煤层的顶板
1.1.1伪顶:是紧贴煤层之上的,极易随煤炭的采出而同时垮落的较薄岩层,厚度一般为0.3~0.5m,多由页岩、炭质页岩等组成。
1.1.2直接顶:是直接位于伪顶或煤层(如无伪顶)之上岩层,常随着回撤支架而垮落,厚度一般在1~2m,多由泥岩、而岩、粉砂岩等较易垮落的岩石组成。
1.1.3基本顶:又叫老顶,是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此时无直接顶和伪顶)的厚而坚硬的岩层。
常在采空区上方悬露一段时间,直到达到相当面积之后才能垮落一次,通常由砂岩、砾岩、石灰岩等坚硬岩石的组成。
1.2煤层底板
1.2.1伪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薄层软弱岩层,多为炭质页岩或泥岩,厚度一般为0.2~0.3m。
1.2.2直接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硬度较低的岩层,厚度一般由几十厘米到1米左右,通常由泥岩、页岩或粘土岩。
若直
接底为粘土岩,则遇水后易膨胀,可能造成巷道底鼓与支架插底现象,轻者影响巷道运输与工作面支护,重者可使巷道遭受严重破坏。
1.2.3老底:指位于直接底之下,比较坚硬的岩层,多为砂层,石灰岩等。
2 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
根据工作面顶板冒落的难易程度,将顶板分为五类。
2.1易冒落的松软顶板。
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煤层顶板是易垮落的松软岩层,回柱后顶板能立即冒落,且能填满采空区。
这类顶板由于冒落比较充分,使位于裂隙带的老顶岩层,在回采过程中,很容易取得平衡,因而老顶的开裂,弯曲下沉,对工作面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工作面来压比较缓和,无明显的周期压力,靠采空区一侧的顶板下沉量较稳定,顶板容易管理。
2.2中等冒落性的顶板。
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直接顶,厚度一般小于煤层平等的6~8倍,其上部为比较坚硬的老顶,虽然回柱后直接顶随之垮落,但因厚度不大,不能填满采空区,老顶则置于悬露状态,当工作面推进一段距离后老顶才开始垮落,此时因采空区落差较大,致使工作面呈现周期来压状态,严重时可使采场切顶垮面。
对于这类顶板应注意老顶的活动规律。
2.3难冒落的坚硬顶板。
这类顶板的特点是老顶直接赋于煤层之上,或有一伪顶,无直接顶,由于老顶垮时采空区的落差太大,使工作面呈现明显的周期来压,工作面平时的下沉量及下沉
速度较小,而当周期来压时下沉速度急剧增加,工作面顶板情况迅速恶化,应当注意及时采取措施。
2.4极难冒落的坚硬顶板。
这类顶板的特点是煤层板为极其坚硬的整体性厚岩层,在采空区能悬露上万平方米而不垮落,当垮落时则能形成暴风,致使工作面造成垮面和严重破坏。
2.5可塑性弯曲的顶板。
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直接顶,虽是具有一定厚度的坚硬岩层(如砂岩、石灰岩),但由于其中存在有平行于工作面的节理裂隙,采煤后顶板下沉,在移动过程中断裂成块,但仍互相挤在一起具有传递水平的能力,就像“砌体梁”一样,各岩块互相牵制而成平衡,随工作面推进顶板弯曲下沉接触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