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3-6岁儿童行为的观察
3—6岁儿童发展行为观察指引

3—6岁儿童发展行为观察指引
1.社交能力:观察儿童与同伴或成人交往情况,是否会主动向他人打招呼或搭话,是否能分享玩具或资源,是否能感知他人情绪。
2.情绪表达:观察儿童情绪表达情况,包括欢乐、悲伤、愤怒等,是否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3.语言能力:观察儿童语言发展情况,是否能发出清晰的语言,是否能掌握基本的语言规则,如正确使用代词和形容词等。
4.运动能力:观察儿童的运动发展情况,包括步行、奔跑、跳跃、平衡等,是否能完成基本的动作技能,如抛球、接球等。
5.注意力和认知能力:观察儿童的注意力和认知能力发展,包括专注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是否能完成简单的任务和游戏。
6.自理能力:观察儿童的自理能力发展情况,包括穿衣、吃饭、上厕所等,是否能独立完成基本的日常活动。
幼儿行为实践观察报告

幼儿行为实践观察报告观察对象:幼儿A(3岁男孩)观察时间:2021年5月10日,上午9点-11点观察内容:1. 大运动与精细动作观察:幼儿A在活动室中主动参与了多个大运动项目,如跑步、跳跃、爬行等。
他展现出较好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在细致的动作方面,A在搭积木时,慢慢摆弄积木,仔细拼凑,准确地将积木连接在一起。
2. 社交交往观察:A与其他幼儿有良好的社交互动。
他在角色扮演游戏时,主动与其他幼儿合作,分配角色,并共同完成各自的任务。
当其他幼儿不同意他的意见时,A能够接受并妥善处理冲突,表现出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语言和认知观察:A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使用简单的句子进行交流。
在绘本阅读活动中,他能够注意细节并回答问题。
此外,A对于身边事物表现出浓厚兴趣,并能主动提出问题,寻求解答。
4. 情绪管理观察:A在观察期间情绪较为稳定,很少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
当在角色扮演中与其他幼儿发生分歧时,A能够冷静对待并找到解决办法。
然而,在某些情境下,A可能会有一些固执和坚持己见的倾向。
5. 知识与兴趣观察:A对于数字和形状展现出较高的兴趣,并能够准确地辨认一些基本的数字和形状。
他对于绘画和手工活动也表现出浓厚兴趣,主动参与创造性的手工制作。
观察结论:根据对幼儿A的观察可以看出,他在大运动与精细动作方面表现出较好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在社交交往方面,他展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语言和认知方面,A能够清晰表达自己,并展现出较高的注意力和求知欲。
情绪管理方面,A较为稳定,但有时还需培养灵活性。
他对数字、形状和手工活动表现出浓厚兴趣。
总体来说,A是一个独立自主并有较强学习欲望的幼儿,但仍需要在一些方面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引导。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合辑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合辑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非常重要。
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兴趣、困惑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以下是我对一名幼儿进行观察的记录与分析合辑。
姓名:李明年龄:3岁观察时间:2024年10月10日观察记录:1.观察时间:8:30-9:00行为描述:在幼儿园的进门处,李明主动与同伴打招呼,表现得非常友好和开朗。
他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并开始自己的早餐时间。
在用餐过程中,他专注地吃完了自己的点心,并主动与坐在旁边的同伴分享自己的食物。
分析:从这次观察中可以看出,李明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
他能够主动与他人互动,并且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物品,表明他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2.观察时间:10:00-11:00行为描述:在园区的户外活动时间,李明选择了参与滑滑梯的活动。
他第一个上去,滑下时表现得非常激动和开心。
接着,他又尝试了攀爬设施,并且顺利地攀爬到了顶端。
在与其他幼儿一起玩耍过程中,李明表现得非常友好,主动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和合作。
分析:从这次观察中可以看出,李明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索欲。
他愿意尝试新的活动和玩具,并且在与其他幼儿一起玩耍时表现得非常友好和合作。
这表明他对身边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心,并且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3.观察时间:14:00-15:00行为描述:在幼儿园的绘画时间,李明选择了画画。
他专注地用颜色涂抹纸张,并且在画纸上用画笔进行创作。
在完成自己的画作后,他自豪地向老师展示,并询问老师对自己作品的意见。
分析:从这次观察中可以看出,李明具有良好的艺术表现力和自我意识。
他能够专注地进行创作,并且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果。
这表明他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4.观察时间:16:00-17:00行为描述:在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时间,李明选择了玩积木。
他尝试了不同的组合方式,并且坚持不懈地尝试直到成功。
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后,他自豪地与同伴分享,并鼓励他们也尝试。
3-6岁学龄儿童积极学习品质行为观察记录表

3-6岁学龄儿童积极学习品质行为观察记
录表
背景
在幼儿教育阶段,积极研究品质行为是儿童未来研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全面了解孩子研究品质行为的表现非常重要,有助于了解孩子所需的支持和帮助。
观察记录表
观察记录表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孩子基本信息,包括孩子姓名、性别、年龄等;
2. 观察日期,用于记录观察的日期;
3. 研究品质行为观察内容,列出观察的内容,如“听取指导”、“解决问题能力”、“积极参与”等;
4. 观察表现记录,记录孩子在观察内容上的表现,可用“好”、“一般”、“差”等形容词进行评价;
5. 综合评价,根据孩子在各个观察内容上的表现,给出综合评价。
使用方法
1. 安排时间,对孩子进行长期观察,建议每周至少观察一次,观察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 在观察记录表中填写相关信息;
3. 根据观察内容记录孩子在该项上的表现,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孩子的行为表现;
4. 根据记录给出综合评价,以便在后续行为支持和帮助时进行参考。
结语
3-6岁学龄儿童积极学习品质行为观察记录表是一个相对简单但非常实用的工具,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孩子的学习品质行为有一个全面了解,并为孩子未来的学习支持和发展提供参考。
观察3-6岁孩子日常行为范文

观察3-6岁孩子日常行为范文英文回答:Observation of Daily Behaviors of Children Ages 3-6。
Social skills:Interacts with peers and adults appropriately.Cooperates and shares with others.Expresses emotions verbally and nonverbally.Uses age-appropriate language and vocabulary.Respects personal space and boundaries.Cognitive skills:Learns new concepts and skills through play andexploration.Shows curiosity and a desire to learn.Solves problems independently or with minimal assistance.Understands cause-and-effect relationships.Exhibits 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Physical skills:Gross motor: runs, jumps, climbs, and balances with increasing coordination.Fine motor: manipulates objects with precision, draws and writes.Develops self-care skills (e.g., dressing, toileting, eating)。
Emotional skills:Regulates emotions and behavior.Expresses feelings appropriately.Manages stress and frustration.Demonstrates empathy and compassion.Develops a sense of self-worth.Other observations:Attention span and focus.Behavior in different settings (e.g., home, school, playground)。
幼儿园3-6岁儿童发展指南观察记录

幼儿园3-6岁儿童发展指南观察记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自由探索的环境,我们要充分利用身边的环境资源,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观察时间:x月x日观察对象:幼儿园成员观察地点:户外沙池区观察教师:xxx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来到沙池,他们开始选择工具玩起来,有的用铲子、有的用桶子、有的挖洞、有的堆高,孩子们依旧三三两两的进行玩耍,于是我们开始了一场有趣的探索。
沙池寻宝xx小朋友找到一个网筛,把沙子倒入网筛上,很快细细的沙子就流出来,大一点的石头就留在网筛里。
xx把网筛里的石头收集到了一起,在里面挑选好看的“宝石”,看,xx挑选的多认真啊!做冰淇淋这一次,xx用网筛收集细细的沙子,这可是他的重要“材料”科科在做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细细的沙子被放到铁盘里,用铁盘倒入搅拌机,用木棒搅拌均匀。
细沙加入一点点水,搅拌均匀后,被运送到一个搅拌杯里,看着工序还有点复杂。
xx去收拾沙子,xx找到一个蓝色的小勺子,有模有样的在搅拌杯的口处盛取细沙,放入蓝色的小桶,一杯美味的“冰淇淋”就做好了。
“卖冰淇淋喽,谁来买冰淇淋。
”xx和xx大声喊到。
吆喝声成功吸引到了xx小朋友的注意,xx赶紧给xx一杯美味的“冰淇淋”。
行为分析:1、幼儿在玩沙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尝试和探索,可以感受沙土的性质,让沙子从手中流过,可以给幼儿带来特别的感官刺激。
2、在玩沙的过程中,他们会接触到不同质地的沙子,比如湿沙,干沙,颗粒粗细不同的沙子等。
玩沙给予幼儿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3、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见到过家人使用网筛,会使用网筛,通过比较知道网筛留下的石头比较大,流出来的沙子比较小。
支持策略:1、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
《3—6岁儿童发展行为观察指引》的内容要点

1. 观察儿童在与他人互动时的表现,包括是否主动与他人交流,是否喜欢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是否会主动共享自己的玩具等。
2. 观察儿童在团体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是否能够遵守规则,是否能够按照老师的指示进行活动,是否能够和其他儿童和睦相处等。
二、观察儿童的情绪表达和管理能力1. 观察儿童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表现,包括是否会情绪失控,是否会出现情绪化的行为等。
2. 观察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表达,包括是否能够用言语和表情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否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等。
三、观察儿童的认知能力1. 观察儿童对身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包括是否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是否能够理解简单的指令等。
2. 观察儿童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包括是否能够注意到细节,是否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等。
四、观察儿童的动作和协调能力1. 观察儿童的大肌肉运动能力,包括是否能够进行简单的跑跳等活动。
2. 观察儿童的小肌肉运动能力,包括是否能够进行简单的握笔、剪纸等操作,是否能够进行精细的动作等。
1. 观察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是否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是否能够正确地使用词汇等。
2. 观察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包括是否能够理解简单的口头指令,是否能够理解简单的故事情节等。
六、观察儿童的个人生活习惯1. 观察儿童的自我照顾能力,包括是否能够自己穿脱衣物,是否能够自己上厕所等。
2. 观察儿童的饮食习惯,包括是否能够按时进餐,是否能够尝试不同的食物等。
七、观察儿童的游戏和玩具使用1. 观察儿童在玩耍时的表现,包括对不同类型的玩具的喜好程度,是否能够进行想象性的游戏等。
2. 观察儿童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时的表现,包括是否能够共享玩具,是否能够遵守游戏规则等。
八、观察儿童的家庭关系和环境1. 观察儿童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包括是否能够与父母、兄弟姐妹和其他亲戚和睦相处等。
2. 观察儿童在家庭和社区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包括是否能够适应家庭生活和社会环境等。
观察论文:3-6岁幼儿在园模仿行为的观察研究

题目:3-6岁(幼儿园小中班)幼儿在园模仿行为的观察研究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摘要采用事件抽样的方法,对63名幼儿园小、中班幼儿在园模仿行为进行自然观察,获得有效事件样本349件。
统计分析表明:(1)幼儿的模仿行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2)幼儿的模仿行为在自由的环境下发生的较多(3)幼儿的模仿内容主要以有趣的以及与自己兴趣或已有经验相关的内容为主(4)幼儿模仿的直接动机以获得愉快的感觉体验最多,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模仿行为的动机有所不同,模仿的独立性、自觉性和稳定性逐步增强(5)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对模仿对象的选择越来越宽,不局限与同性别的人。
但这可能跟其他因素有关,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明(6)即使是无指令的情况下,幼儿也会出于对师长的喜爱、敬佩,对师长的行为进行模仿,或受其影响,幼儿模仿的对象可能受到老师的影响(7)对不同的事物幼儿会出于不同动机进行模仿。
关键词:3-6岁;幼儿;模仿行为;自然观察;事件抽样目录摘要 (1)一、问题提出 (4)(一)理论基础 (4)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4)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4)3.心理理论 (5)4.团体动力学 (5)5.变色龙效应 (5)6.镜像神经元的发现 (5)(二)概念界定 (6)(三)相关文献综述 (6)1.关于幼儿模仿行为特点的研究 (6)2.关于幼儿模仿行为原因的研究 (7)3.关于幼儿模仿行为意义的研究 (7)4.关于幼儿模仿行为的指导策略 (7)二、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8)三、研究方法 (8)(一)被试: (8)(二)采用事件抽样方法 (8)(三)研究步骤: (8)1.预备观察 (8)2.确定操作定义: (8)3.编制观察记录表 (10)4.正式观察 (10)5.观察者信度 (10)6.数据统计处理 (11)四、结果 (11)(一)幼儿模仿行为发生的基本情况 (11)(二)幼儿模仿行为与性别的关系 (12)(三)幼儿模仿行为与年龄的关系 (12)(四)模仿者与模仿对象的关系 (13)(五)模仿者和模仿对象两者关系与模仿行为的关系 (14)(六)模仿行为发生的背景(幼儿所处状态)与模仿直接动机的关系 (15)(七)模仿内容与模仿直接动机的关系 (15)五、分析与结论 (16)六、讨论与建议 (18)七、思考与改进 (19)(一)观察内容有待完善 (19)(二)数据样本采集有局限性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像成人那样投掷和抓接
6~7 岁
能系鞋带 能写一些单词和数字
认知领域
学习活动的观察记录(时间取样) 数概念
表5 学习活动的观察(时间取样)
行为符号
12345 6 78
1. 任务定向
A.注意老师;B.专注于独自活动;C.没兴趣D.注意其他儿童;
E.社会性活动;F.专注于教师没有布置的任务;G无目的地闲
圆圆套上一件白色的长袍,戴上一对兔子耳朵 开始跳来跳去。瑞瑞在电话机旁坐下来,而后 又站起来向碗橱走去,他拿出了两只碗,把它 们放在地板上,然后走过去把圆圆叫过来。他 把圆圆带到碗前面并让圆圆蹲下来,“把他们 吃光,小兔子”。圆圆蹲下来假装吃东西。瑞 瑞开始发出“叮铃铃……….”的声音,他跑到 电话机旁,拿起听筒听……….
对3-6岁儿童行为的观察
李燕(博士)
•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上海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研究中心成员; •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
为什么观察 如何观察 观察什么
为什么观察
• 专业的视角
– 有效互动
玩积木
– 理解并促进孩子的成长 – 保护孩子
自由游戏(功能游戏)
• 观察什么?
不同领域的观察
认知领域 社会领域
运动领域 语言 游戏
动作技能(事件取样)表4
表 2 运动技能和发展评估
年龄
功能或技能领域
能双脚交替下楼梯
4~5 岁
能学马跑和滑步:一只脚在前,后面的脚推动自己向前 投球时,会通过向前转移重心来增加投掷的力量
努力用双手而不是胳膊和身体接住球
能走过平衡木
5~6 岁 能跳大约 3 英尺远,也能向上跳大约 1 英尺高
空間(space):物理空間或地方 行動者(actor):參與的人 行動(act):人們所做的單一動作 活動(activity):人們所做的一組相關的行動 事件(event):人們所進行的一組相關的活動 物體(object):所看到的物體或物件 時間(time):所發生事件的時間序列 目標(goal):人們試圖要完成的事 感受(feeling):人們所感覺及表達的情緒
逛;H.通过语言捣乱;I.通过身体动作捣乱
1. 认知
A.寻求信息;B.提供信息;C.好奇与试验;D.无
1. 活动性
A.广泛;B.一般;C.有限
4.人际交往行为
4.1儿童对教师:A.无;B.有
4.1a儿童对教师发起活动的反应
A.服从;B.忽视;C.拒绝;D.无反应
贝贝:“我听见小蝉在唱歌呢,你听到了吗?” 妈妈:“听到了!真在唱歌!贝贝,你听见唱歌的
蝉多吗?” 贝贝:“多啊,它们在练小合唱!” 妈妈:“它们有老师在教他们吗?” 贝贝:“有的有的,我听到一只胆小的蝉挨老师批
评了,因为他唱歌声音太小了,还有,另外两只蝉 在吵架,真丢人!”
案例2
为了开展区域自选游戏,我们提供了娃娃家、积木区、 美工区、自然科学区等游戏活动区域及相应的玩具和活 动材料。科学区设在有阳光的一面窗前,有一些动植物 如金鱼、花草等。一天,张磊很高兴的跑过来告诉我: “老师,我发现了七色光”并拉着我到科学区。只见孩 子们都围着玻璃鱼缸兴奋的喊:“七色光,七色光!” 孩子们对七色光是如何产生的纷纷发表着意见。张磊说: “我是第一个看到七色光,然后告诉大家的!”张磊在 班上最顽皮,平时最爱捣蛋惹事,那他简直没有办法, 今天的表现不寻常,真为他的进步高兴。
自由游戏(玩汽车)
– 教师的儿童观
• 幼儿的自我发现式学习?
• 观察学习?
– 教师的兴趣
• 认知?
• 社会性?
• 动作?
观察方法
• 时间抽样(时间频次) – 观察者从全部时间中抽取相对较短的一个时间段, 观察儿童在这一时间段中某一事先确定好的特定行 为是否发生(20’, 20’,20’) – 编码系统——如游戏:
3
9:30 在休息室
4
9:50 在休息室
5
9:记录
当爸爸把豆豆交给老师时 她嘴里还咬着奶嘴
豆豆把奶嘴拿在手里,老 师问她,你能把它给我吗? 豆豆摇摇头,把奶嘴放进 嘴里
老师让豆豆躺下,他嘴里 含着奶嘴
当老师把奶嘴从她嘴里拿 出来时,豆豆立刻醒了, 并开始大哭
老师再次把奶嘴放回他的 嘴里,他停止哭,继续睡
• 事件抽样 – 首先要确定想观察那些具体事件,并在观察情境中 等待这些事件的出现 – 认识镜中的自己 自主与逆反 – 如吸吮安抚奶嘴的频率
• 频次记录:当特定的行为发生时,观察者做个记录 • 叙事性描述、轶事法、日记法(举例)
叙事性描述:观察的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轶事记录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了解幼 儿的个性、探讨对不同幼儿发展起作用的因素,也可以 保留下来,为接任的老师提供了解幼儿的重要信息。
四种社会行为的频次计数表
表 1 四种行为类型的频次计数样表
姓名
攻击性
合作
依赖
自主
黄丽娜
梅兰
林鹏
王翔
刘紫薇
张萌
李子涵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轶事记录
非正式观察法 直接记录观察结果 对特定事件的即时、准确和具体的描述 要描述行为发生的情景
(与其他参与者的对话) 推论与解释要与客观描述分开 主要关注幼儿的典型行为
(不常出现的、能体现幼儿个性特征的行为)
案例1
夏天的一个下午,小蝉在窗外叫着,4岁的贝贝向 窗外观望,侧着耳朵,一会儿点头,一会儿自言自 语,妈妈轻轻的问贝贝:“你听见了什么?”
表2 时间频次抽样案例:
幼儿 姓名
9:00
9:05
TPH T P H
米米
安安
淘淘
佳佳
凯凯
豆豆
9:10
9:15
T PHT P H
9:20
T PH
9:25
T PH
行为编码: T: 独自游戏 P: 平行游戏 H: 合作游戏
表3 事件抽样表格案例:
事件 1
时间
环境
7:45 和爸爸一起到幼儿园
2
9:00 在地上和老师玩
叙述性描述的特点
客观、理性 “商店里十分萧条,营业员人浮于事,工作 没有效率” 这样的笔记,就显得过于抽象和概括。一个 改进的办法是:在实地笔记部分写下: “在这个面积二百平方米的商店里有十名顾 客、二十名营业员”,然后在个人笔记中写 下:“我感觉这个商店工作效率不高”。
案例
环境:小班的“娃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