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第8单元集体备课汇总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全部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全部教案一、总体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古诗词《将进酒》的基本内容和意义,理解古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激发其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将进酒》的基本内容和意义•掌握《将进酒》的基本语言表达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和能力三、教学难点•进行文本理解和把握《将进酒》的主旨思想•理解和准确表达古诗文中的文学特点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四、教学步骤1. 预习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看视频,介绍古诗词《将进酒》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阅读(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认真阅读《将进酒》的原文,并注重具体细节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人的思考和追求。
3. 分析探讨(3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和探讨古诗中的文学特点和表现手法,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等。
4. 创作表达(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将《将进酒》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并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寓意表达在日常生活中。
5. 课外拓展(20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和古诗文作业,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板书设计1. 标题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全部教案2.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古诗词《将进酒》的基本内容和意义,理解古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激发其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
3. 教学步骤1.预习导入2.学习阅读3.分析探讨4.创作表达5.课外拓展4. 教学重点•理解《将进酒》的基本内容和意义•掌握《将进酒》的基本语言表达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和能力5. 教学难点•进行文本理解和把握《将进酒》的主旨思想•理解和准确表达古诗文中的文学特点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六、教学与学习评价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互动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将进酒》的内容和意义。
三上第8单元集体备课

乌市第62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第八单元可能性课题第一课时. 可能性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做出判断叙述出来,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学难点: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去正确判断事情发的的确定与不确定。
教具及学具准备:盒子、玻璃球等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板书预设:课题 第二课时. 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分析推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动手试验,认真观察,判断可能性的大小。
教具及学具准备:盒子、玻璃球等 教学课时:1大小课题第三课时可能性的大小(二)教学目标: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感受可能性大小跟什么有关教具及学具准备:三色粉笔白色6枝、蓝色3枝、红色1枝,4个编号的盒子和一枚硬币教学课时:111可能性的大小数量多(所占的区域大) 可能性大数量少(所占的区域小) 可能性小掷硬币——两种面掷出的可能性相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1.由形到数,理解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
教学中,要通过剪一剪、涂一
涂、摆一摆等多种操作活动,循序新进地让学生体会1是一些物体时如何用分
数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由数到形,体会分数的实际应用。
对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中要充分鼓励学生用图形(圆、三角形)表示总量,将一些物体如何根据
分母平均分,根据分子取出份数,说说自己的操作过程,最后用算式表示出来。
在深化对分数的认识的同时,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单元结构
图及课时
安排
本单元设计了7课时的教学内容,其中,认识几分之一1课时,认识几分之几1课时,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1课时,分数的简单加减法2课时,分数
的简单应用1课时,复习与检测1课时。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和全部课时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美好品质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司马光》《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一个粗瓷大碗》四篇课文。
课文中的人,既有成年人也有儿童,既有古代的史学家也有近现代的革命家。
冷静机智的司马光,关爱、呵护儿童的列宁和天真诚实的孩子,对工作极其负责、勇于为革命献身的白求恩,不畏艰苦、关心他人的赵一曼,他们的身上都有美好的品质。
其中,《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本套教材从二年级开始安排默读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尝试不出声不指读。
本单元对默读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即带着问题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灰雀》要求默读时揣摩人物的心理;《手术台就是阵地》要求默读时思考课题的含义。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默读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写一件简单的事”,话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
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安排写一件事,要求把玩的过程相对完整地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二、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1.单元教学目标识字与写字:(1)认识32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31个字,会写29个词语。
(2)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眨、瞪”等5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3)能辨析“陆续、继续、连续”3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一个写句子。
阅读与鉴赏:(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司马光》。
(2)能尝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3)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
(5)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
(6)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表达与交流:(1)能借助注释理解《司马光》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语言差异。
(2)能就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
(3)不清楚的地方能及时追问。
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备可能性(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二)教材说明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数学分支。
《标准》将“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科书中选取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还通过大量生活实例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目的是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
教科书中还设计了有趣的摸棋子试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2.设计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不确定现象是这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
如果缺乏对随机现象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观念。
因此,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棋子试验、涂色活动、抽签游戏等。
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教学建议1.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教案
第八单元单元备
主备人:
一、教材分析:
本组有4篇课文。
其中《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为精读课文,《好汉查理》为略读课文。
课文以“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同学们友爱的掌声改变了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的命运;教育家的“逃生”实验,在同学们的合作下获得了成功;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给予了一个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给予了她同情与爱;自称好汉的小男孩查理,在帮助一位残疾小女孩的同时,也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一个“爱”字贯穿全组课文,课文的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人间真情。
二、教学目标:
阅读“爱”的故事,发现生活中“爱”的故事,体会“什么是爱”,学会关爱别人,学会感激别人的关爱。
随文认识汉字共62个,会写字38个。
通过朗读、观察、查询、交流、讨论等方式,丰富积累语文知识。
通过各种朗读练习和表演课本剧,丰富语感,深刻感悟
主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组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人与人之间爱的真情。
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会并牢固掌握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
四、课时分配:
掌声3课时
一次成功的实验3课时
给予树3课时
好汉查理1课时
语文园地八3课时
总计13课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参考资料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参考资料
本单元的主题是“美好品质”,包括了《司马光》、《掌声》、《灰雀》和《手术台就是阵地》四篇课文。
这些课文围绕着人物的仁爱之情展开,引导学生研究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重点研究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例如,《司马光》这篇课文描写了___砸缸救人的故事,学生需要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本单元的重点是研究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学生需要进行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的练。
例如,《灰雀》这篇课文安排了练“默读课文,想一想,___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
此外,《掌声》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故事中的___受到鼓励而变得阳光自信,表现了鼓励和关爱的掌声蕴
含的强大的力量。
学生可以通过插图体会同学之间互相鼓励、互相关爱的情感。
总之,本单元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研究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通过研究这些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人物的仁爱之情,学会理解课文的意思,同时也可以体会到鼓励和关爱的力量。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备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主题爱的奉献二、单元内容29《掌声》30《一次成功的实验》31 《给予树》32* 《好汉查理》语文园地八三、单元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认识23个字,会写38个字,会正确读写49个词语。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组课文。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
4.学生能够通过人物外在的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内在的心情和精神品质。
5.逐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合作的能力。
6.背诵《三字经》,了解成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有趣,继承传统美德四、语言训练点1 通过人物外在的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内在的心情和精神品质。
2.感受什么是爱,并学会鼓励、关爱别人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五、丛书整合目录《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爱的馈赠”单元《难忘的八个字》《学会合作》《动物节的祝福》《收集阳光》《小狗待售》《孩子们暂停唱歌》《轻轻掩门的一声轻响》《真爱无价》《一个美丽的故事》《苏珊的帽子》《本,好样的》“渗进灵魂的感动”单元《棉袄与玫瑰》《乞丐与露珠》《平分生命》《购买上帝的男孩》《一条小面包》《一罐果酱》《被人相信的幸福》“爱的味道”单元《人生是一片“菜园”》《真实的善良》《欣赏是一种善良》1《举手的秘密》文主题学习丛书》六、课时安排11课时七、推荐阅读篇目《爱的教育》《三字经》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整合备课第一课时预习指导课一教学目标1.识记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认真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3.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内容,初步交流读后感受。
4.交流相关资料二、整合篇目本单元课文三、基本教学流程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主题。
2.明确要求,自主学习学生根据预习单预习本单元内容。
从字词识记、重点词语理解、课文读熟练、概括课文内容几方面入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市第62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第八单元可能性
课题第一课时. 可能性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做出判断
叙述出来,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学难点: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去正确判断事情发的的确定与不确定。
教具及学具准备:盒子、玻璃球等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四、课堂小结:己的经验、知识联系得非常紧密,因此,同学们要多看书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做个有心人。
3.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自己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知道了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可能、不可能、一定。
并且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事件进行判断。
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够在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而“可能”是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它通常包含经常、偶尔两种情况。
板书预设:
课题第二课时. 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分析推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动手试验,认真观察,判断可能性的大小。
教具及学具准备:盒子、玻璃球等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教学主要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
大小
课题第三课时可能性的大小(二)
教学目标:
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感受可能性大小跟什么有关
教具及学具准备:三色粉笔白色6枝、蓝色3枝、红色1枝,4个编号的盒子和一枚硬币
教学课时:1
四、全课总结
2、第10题。
(1)让学生思考判断小精灵的问题:“是
猜对的人多,还是猜错的人多?”为什
么?
(2)先实际操作,再举手表决完成统计
表,然后教师指明放硬币的盒子。
为什么猜错的人多呢?(因为只有一个盒
子装了硬币,而其余几个没有。
因此,猜
没有装的盒子的可能性要大些,所以猜错
的人要多些。
)
3.第11题。
(1)让学生独立思考。
(2)引导:一个正方体有几个面?要保
证掷出红色的可能性比蓝色大,则红色面
的数量比蓝色面多还是少?有几种不同
的涂法?
4.第12题
引导:可能性大小与数量多少有什么关
系?
从而得出:只要保证10张卡片中“1”的
张数最多,“5”的张数最少即可。
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列出全部方
案,再比较哪种方案更符合题意。
结合板书小结全课。
可能性的大小
数量多(所占的区域大)可能性大
数量少(所占的区域小)可能性小
掷硬币——两种面掷出的可能性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