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染色实验
DNA和蛋白银染步骤(独门绝技--有图)

DNA银染一、银染试剂500ml/瓶(双蒸水稀释)1、固定液:50ml乙醇2、前处理液(敏化液):5ml HNO33、染色液:0.5g 硝酸银(避光配制)4、显色液:无水Na2CO3 12.5g 甲醛200ul 加水至500ml5、终止液:50ml 冰醋酸二、银染步骤(摇床设置52rpm左右)1、准备好放有双蒸水的塑料盒,将电泳后的变性胶放入盒中在摇床上轻摇1min;2、凝胶固定:倒掉盒中的水,加入100ml左右的固定液,摇床上缓缓摇动10min;3、洗胶:弃固定液,用双蒸水洗2次,每次30S;4、凝胶氧化:弃双蒸水,加入100ml左右前处理液氧化6min;5、洗胶:弃前处理液,用双蒸水洗2次每次10S;6、凝胶染色:弃双蒸水,加入100ml左右的染色液避光摇20min;7、洗胶:弃染色液,用双蒸水洗1次10S;8、凝胶显色:加入100ml显色液摇到看到清晰的条带为止;9、终止:弃显色液,迅速加入终止液100ml左右,摇2-3min;10、洗胶:弃终止液,用双蒸水洗2次每次1min。
三、变性聚丙酰胺凝胶的配制(两块、使用1.0BioRad胶板)1.2%的凝胶可以跑微卫星,和基因组DNA1、尿素:7.2g2、30%聚丙酰胺,4.68ml3、10×TBE,1.5ml (Tris碱108g;硼酸55g;EDTA 40ml 0.5mol/L,Ph=8.0;加水至1L)4、30%AP,35ul5、TEMED,4ul四、下图:左为果蝇正常基因组DNA与损伤后基因组DNA;右为果蝇微卫星电泳12h Treatment24h TreatmentMCT 0 5 10 200 5 10 20Protein银染一、银染试剂500ml/瓶(双蒸水稀释)1、固定液:200ml甲醇,50ml冰醋酸2、前处理液(敏化液):150ml 乙醇,34g醋酸钠,1g硫代硫酸钠(使用前加入)3、染色液:1.25g 硝酸银(避光配制)4、显色液:无水Na2CO3 12.5g 甲醛200ul 加水至500ml5终止液:2g甘氨酸二、银染步骤(摇床设置52rpm左右)1、凝胶固定:准备好放有双蒸水的塑料盒,将电泳后的变性胶放入盒中,加入100ml左右的固定液,摇床上缓缓摇动30min;2、洗胶:弃固定液,用双蒸水洗2次,每次1min;3、凝胶氧化:弃双蒸水,加入100ml左右前处理液氧化30min;4、洗胶:弃前处理液,用双蒸水洗3次每次5min;5、凝胶染色:弃双蒸水,加入100ml左右的染色液避光摇20min;6、洗胶:弃染色液,用双蒸水洗2次每次5min;7、凝胶显色:加入100ml显色液摇到看到清晰的条带为止;8、终止:弃显色液,迅速加入终止液100ml左右,摇10min;9、洗胶:弃终止液,用双蒸水洗2次每次5min。
实验三 DNA的Feulgen染色法

四、实验材料及实验器材
1. 材料 Carnoy液固定的大蒜根尖 液固定的大蒜根尖 洋葱根尖纵切永久制片 马蛔虫卵切片永久制片 2. 实验器材 显微镜、恒温水浴锅、温度计、镊子、解剖针、刀片、 显微镜、恒温水浴锅、温度计、镊子、解剖针、刀片、 剪 冰箱、温箱、天平、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 刀、冰箱、温箱、天平、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镜头 青霉素瓶、吸管、烧杯、量筒。 纸、青霉素瓶、吸管、烧杯、量筒。
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分裂
洋葱根尖纵切永久制片观察(同大蒜根尖) 2 洋葱根尖纵切永久制片观察(同大蒜根尖) 3 马蛔虫受精卵切片永久制片观察 马蛔虫是真核生物中染色体数目最少的物种, 马蛔虫是真核生物中染色体数目最少的物种,二倍体马 蛔虫的染色体数目为2条或4 三倍体为6 蛔虫的染色体数目为2条或4条,三倍体为6条。在观察切 片时要注意所观察卵的染色体数目的不同。 片时要注意所观察卵的染色体数目的不同。 注意 : 1)马蛔虫受精卵是动物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与植物细 马蛔虫受精卵是动物细胞, 马蛔虫受精卵是动物细胞 胞有所不同。首先最明显的不同就是, 胞有所不同。首先最明显的不同就是,植物细胞的赤道板 在后期可形成细胞板,而动物细胞却不能。 细胞的整体 在后期可形成细胞板,而动物细胞却不能。2)细胞的整体 分裂形式也不太一样,植物细胞是细胞板的缢裂, 分裂形式也不太一样,植物细胞是细胞板的缢裂,动物细 胞是细胞膜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再有 再有, 胞是细胞膜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3)再有,高 等植物细胞内没有中心体。马蛔虫的细胞内有中心体, 等植物细胞内没有中心体。马蛔虫的细胞内有中心体,在 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会进行复制,然后发出星射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会进行复制, 引染色体等等。 引染色体等等。
7. 细胞生物学实验七 DNA的Feulgen染色法

三、试剂
1. 1. Carnoy固定液 :3份95%酒精加入1份冰醋酸。 2. 1mol/LHCL :准确量取86.2ml浓盐酸(比重1.18)加入到 93.8ml蒸馏水中。 3. Schiff试剂:称1g碱性品红于200ml煮沸的重蒸馏水中,5 分钟后断电使其冷却至55~50℃,过滤到一个棕色的试剂 瓶中,加入1mol/L HCl 20ml,继续冷却至25℃,加入1g 偏亚硫酸氢钠,摇动瓶子使其溶解。密闭瓶口,置黑暗低 温处或冰箱内(4℃左右),18~24小时后检查,试剂如透 明无色或呈浅黄色时即可使用,这就是Schiff试剂溶液。如 有不同程度的红色未褪,可加入1g活性炭,强烈震荡一分 钟,仍在低温下静置过夜,然后用滤纸过滤后使用。密封 瓶口,包以黑纸,在5℃以下冰箱内可以保存半年。
(四)0.5%的固绿染色1 min(要快),取出用蒸 馏水(或自来水)流水冲洗干净。
(五) 压片法 取一根尖置于载玻片上,用切下生 长区部位(染成紫红色),加盖玻片,用拇指或 铅笔的橡皮头轻压使细胞分散均匀,镜检。 (六)对照组预先用5%三氯醋酸(90℃)处理 15min,用70%酒精浸泡2~3min,蒸馏水浸泡一 下。然后再依次进行实验步骤(二) (三) (四) (五) 。
(3)后期:姊妹染色体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染色体达到 两极时染色体紧缩成团,染色体的轮廓逐渐变得不清楚, 细胞质中间部位(细胞的赤道板)形成细胞板。 (4)末期:盘绕变粗的染色体又伸展开,此时,核仁、核 膜又重新出现。 此外,间期细胞的细胞核有下述特点:核膜清楚,核内 结构均匀,除异染色质外,可见1-2个着色较深的核仁。 而在进入细胞分裂期的细胞核,一般均大于间期细胞核。
4. Schiff试剂的作用 Feulgen反应成功与否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 schiff试剂的质量。有一大类试剂均称为碱性品红,它们 实际上是由几种产品分别组成的。因此只能选用注明 “DNA染色反应用” 的碱性品红才行。此外,Schiff试剂 的配制方法也可影响DNA的染色反应。 配好的Schiff试剂 须在5℃以下冰箱内避光保存。
DNA染色操作流程

DNA染色操作流程1.样本制备:首先需要准备含有DNA的样本。
样本可以是从细胞、组织、体液等生物材料中提取的DNA,也可以是在实验室中已经纯化和扩增的DNA。
样本的准备方式取决于实验的目的和所要分析的DNA种类。
2.DNA固定:将样本中的DNA固定在载玻片上或在试管中。
固定DNA的方法有多种,可以使用碱性溶液、乙醇等物质对DNA进行固定。
固定DNA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它们的完整性和形态,以便进行后续的操作。
3. DNA染色:DNA染色一般使用荧光染料或核酸结合染料。
荧光染料有各种颜色可供选择,比如DAPI、SYBR Green、Ethidium Bromide等。
核酸结合染料如Giemsa染料,可以染色DNA和其他细胞成分,用于细胞遗传学和染色体分析。
4.洗涤:染色完毕后,需要对样本进行洗涤,去除多余的染料和背景。
洗涤时间和次数可以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调整,以确保洗涤干净而不损失染色信号。
5.结果观察与分析:观察和分析染色结果。
使用显微镜观察DNA染色的样本,观察DNA的形态和配对情况。
可以通过计算染色的强度、形态以及定位等参数来对染色结果进行定量和统计分析。
6.结果记录:将结果记录下来,包括观察到的DNA形态、细胞数量、染色强度等信息。
这些记录可以用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DNA染色实验时,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实验室规范,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比如,需要使用无菌操作的技术来减少污染的可能,使用标准曲线和质控品来验证实验的可靠性,并且进行合适的阴性对照实验来排除背景干扰。
DNA染色的操作流程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正确的染色流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清晰地观察和分析DNA,为后续的实验和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
通过对DNA染色流程的理解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研究DNA分子,揭示其在生物学中的重要功能和机制。
dna的染色方法 -回复

dna的染色方法-回复DNA的染色方法,是指将DNA分子与染色剂结合,使其在显微镜下可见,并能通过颜色变化来研究DNA的组成和结构。
DNA染色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
本文将一步一步介绍DNA的染色方法,包括常用的吉姆萨染色法、DAPI染色法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首先,吉姆萨染色法(Giemsa staining)是DNA染色的经典方法之一。
该方法可以用于染色体的核型分析、细胞遗传学研究和病原体的检测等。
下面是吉姆萨染色法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制备Giemsa染液。
将吉姆萨染液溶于磷酸缓冲液中,浓度通常为5至10。
第二步,处理细胞或染色体。
将需要染色的细胞或染色体进行固定,常用的固定方法包括醋酸甲酯固定、甲醛固定和凝胶固定等。
固定后,用磷酸缓冲液进行洗涤。
第三步,染色。
将固定的细胞或染色体放入Giemsa染液中,在37摄氏度下浸泡20至30分钟,然后用磷酸缓冲液淋洗。
洗净后的细胞或染色体可以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其次,DAPI染色法是一种特异性染色方法,主要用于染色DNA分子。
DAPI(4',6-二氨基-2-苯基吡啶)是一种蓝色荧光染料,可以与DNA分子的腺嘌呤核苷酸结合。
下面是DAPI染色法的步骤。
第一步,制备DAPI染液。
将DAPI溶于磷酸缓冲液中,浓度通常为1微克/毫升。
第二步,处理细胞或组织样本。
将样本进行固定,常用的固定方法包括乙酸溶液和甲醛溶液固定。
固定后,用磷酸缓冲液进行洗涤。
第三步,染色。
将固定的细胞或组织样本放入DAPI染液中,室温下孵育15至30分钟,然后用磷酸缓冲液淋洗。
洗净后的样本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DAPI染色的DNA呈现出明亮的蓝色荧光。
最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是一种高分辨率的DNA分子定位方法,可以用于检测染色体异常、确定基因组组装和研究DNA序列的位置等。
下面是FISH技术的步骤。
第一步,准备探针。
选择合适的DNA片段作为荧光标记的探针,可以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染料标记。
dna rna 显色实验原理

dna rna 显色实验原理DNA RNA 显色实验原理引言:DNA和RNA是生物体内的两种核酸分子,其分子结构和功能有一定差异,但都起到了重要的遗传信息传递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为了研究DNA和RNA的结构、功能以及相关表达水平的变化,科学家们发展了各种实验方法,其中之一就是显色实验。
显色实验通过特定的染色试剂,使DNA和RNA分子可见,从而便于研究人员对其进行分析。
本文将详细介绍DNA RNA显色实验原理,包括传统显色实验和现代生物技术中广泛应用的更高灵敏度的方法。
一、传统DNA RNA显色实验原理:1.1 阿尔伯特染色:最早的DNA显色方法之一是阿尔伯特染色,该方法使用一种叫做核糖核酸染剂的染色剂,如甲基绿、伊诺溴铵等。
这些染剂可以与DNA碱基序列结合,并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荧光信号,从而使DNA 可见。
1.2 核苷酸探针:核苷酸探针是一种长链DNA或RNA分子,其中嵌入了可以发出荧光信号的标记物质。
该探针与待检测样品中的目标DNA或RNA亲和结合,并在某种激发光照射下发出荧光信号。
二、现代DNA RNA显色实验原理:2.1 吉尔福德染色:吉尔福德染色是一种DNA显色方法,使用的是吉尔福德染色试剂。
吉尔福德染色试剂的核心成分是迈克尔孟德尔酸(MMA)及其衍生物,它们与DNA结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可见的彩色沉淀物。
这个实验方法对DNA的敏感度很高,可用于检测极低浓度的DNA。
2.2 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法是一种现代常用的DNA和RNA显色方法,它基于发光物质的性质。
化学发光试剂一般由两个成分组成:荧光素、过氧化氢或其他气体活化剂。
荧光素能与过氧化氢等活化剂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光信号。
该法对于DNA和RNA的检测灵敏度高、选择性强,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
2.3 荧光素酶标记法:荧光素酶标记法是一种核酸显色方法,它利用荧光素酶标记的DNA或RNA探针与待测样品中的目标分子结合,并在特定荧光酶底物(荧光素酶底物)存在的情况下发出荧光信号。
dna用二苯胺染色原理

dna用二苯胺染色原理
二苯胺试剂鉴定DNA的原理:DNA中嘌呤核苷酸上的脱氧核糖遇酸生成w—羟基—r酮基戊醛,它再和二苯胺作用而显现蓝色(溶液呈浅蓝色)。
常温条件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
实验原理
1、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NaCl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
当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 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使溶解在NaCl溶液中的DNA析出。
2、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则可以溶于酒精溶液。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进一步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
3、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DNA的Feulgen染色法

2. 固定剂的选择
以前很多人认为, 以前很多人认为,选用的固定剂不应含有醛基或含有 氧化剂。 氧化剂。后来发现含醛基或氧化剂的固定剂对反应的专一 性并没有影响。实践证明, 性并没有影响。实践证明,一切好的组织学固定剂均适用 反应。 固定剂、 固定剂、 于Feulgen反应。如Bhampy固定剂、Helly固定剂、 反应 固定剂 固定剂 Flemming固定剂、OsO4固定剂、Carnoy固定剂、 固定剂、 固定剂、 固定剂、 固定剂 固定剂 固定剂 zenker固定剂和 固定剂和Bouin-Aller固定剂。 固定剂。 固定剂和 固定剂 但在上述固定剂中, 效果较好, 但在上述固定剂中,以OsO4和Carnoy效果较好, 和 效果较好 OsO4(1%或0.5%)是Feulgen反应的理想固定剂,只是因 反应的理想固定剂, 或 是 反应的理想固定剂 OsO4价钱较贵,故一般多采用 价钱较贵, 固定液。 价钱较贵 故一般多采用Carnoy固定液。 固定液
3. 水解时间
Feulgen反应通常用稀酸进行水解,但水解的时间一定要适 反应通常用稀酸进行水解, 反应通常用稀酸进行水解 如水解时间不够, 反应就会变弱;如水解时间过长。 当。如水解时间不够 反应就会变弱;如水解时间过长。或 水解地过于剧烈,则脱氧核糖也易掉下来,反应也会减弱。 水解地过于剧烈,则脱氧核糖也易掉下来,反应也会减弱。 如用Carnoy固定液固定的材料,水解时间一般在 固定液固定的材料, 如用 固定液固定的材料 水解时间一般在8~15min 之间。但是水解时间长短也要视标本的类型(如厚薄等 如厚薄等) 之间。但是水解时间长短也要视标本的类型 如厚薄等 、固 定剂的性质以及酸的浓度而定。 定剂的性质以及酸的浓度而定。
漂白液) 200ml蒸馏水中 蒸馏水中, 4. 亚硫酸水溶液 (漂白液):在200ml蒸馏水中,加入 10%偏亚硫酸氢钠水溶液 偏亚硫酸氢钠水溶液( 10ml 1N HCl 和10ml 10%偏亚硫酸氢钠水溶液(或 1.0g固体)。此液在临用前配制。 否则会因SO2 SO2的的逸出 1.0g固体)。此液在临用前配制。 否则会因SO2的的逸出 固体)。此液在临用前配制 而失效。 而失效。 5%三氯乙酸 5. 5%三氯乙酸 6. 0.5%固绿酒精溶液(95%的酒精溶解) 0.5%固绿酒精溶液 95%的酒精溶解 固绿酒精溶液( 的酒精溶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染色实验
1、原理与解析
(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 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
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同时甲基绿用二苯胺或龙胆紫代替做平行)
(3)盐酸的作用
①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
②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
注意事项
1.材料的选择
①选用的实验材料既要容易获得,又要便于观察;
②常用的观察材料由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为避免原有颜色的干扰,不可使用紫色表皮细胞)
2.取材要点
①取口腔上皮细胞之前,应先漱口,以避免装片中出现太多的杂质;
②取洋葱表皮细胞时,尽量避免材料上带有叶肉组织细胞。
3.冲洗载玻片时水的流速要尽量慢,切忌直接用水龙头冲洗。
4.安全要点
①用酒精灯烘烤载玻片时,不要只集中于材料处,而应将载玻片在火焰上来回移动,使载玻片均匀受热,以免破裂;
②烘烤后的载玻片不要马上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最好先自然冷却1分钟。
5.换用高倍镜观察材料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切不可动粗准焦螺旋。
主要步骤(以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为例)
1.取材
①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②刮: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③涂:将牙签上的碎屑涂抹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
④烘: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烘干。
2.水解
①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装有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小烧杯中,进行材料的水解;
②保:将小烧杯放入装有30℃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5分钟。
3.冲洗涂片
①冲:用缓缓的蒸馏水冲洗载玻片10秒钟;
②吸: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4.染色
①染:用2滴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分钟;
②吸:吸去多余染色剂;
③盖:盖上盖玻片。
5.观察
①低:在低倍物镜下,寻找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
②高:转到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
2%甲基绿水溶液的配制
甲基绿(methyl green)蒸馏水加至50mlc 用三氯甲烷抽提,甲基绿水溶液的抽提:甲基绿为绿色粉末,属三苯甲烷染料,这种染料是由氯代甲烷作用于结果晶紫而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由于甲基化作用,甲基绿就比甲基绿后,所引进的甲基连接得并不牢固,容易从甲基绿中脱失。
另一方面,在甲基化过程中,还有一部分结晶紫并没有生成甲基绿,因此,也有人认为甲中,常有少量的甲基紫或结晶紫成份。
但是,也有人认为甲基紫乃是甲基绿的衰败产物,甲基绿在储存过程中,会不断产生甲基紫。
因此,在配制试剂时,必须先将甲基绿所含的甲基紫或结晶紫抽提出来,才能使细胞核内的脱氧核糖核酸染成绿色。
抽提方法是取2%甲基绿水溶液20ml 倾入洁净分液漏斗,加入三氯甲烷20ml 充分摇荡混合,使其内的甲基紫溶于三氯甲烷中而呈紫红色。
旋动分液漏斗下部的砂塞,慢慢把如此反复更换三氯甲烷,直到三氯甲烷无紫红色为止,即可得到得纯的甲基绿溶液。
英文名称:Methyl Green 分子式:C27H35Cl4N3Zn 分子量:608.78 IUPAC 名称:4-((4-(dimethylamino)phenyl)(4-(dimethyliminio)cyclohexa-2,5-dieny lidene)methyl)-N-ethyl-N,N-dimethylbenzenaminium dichloride compound with zinc(II) chloride 甲基绿是具有金属光泽的绿色微结晶或亮绿色粉末。
溶于水,显蓝绿色。
稍溶于乙醇,不溶于戊醇。
盐酸中显红黄色,在氢氧化钠中无色。
试剂溶液在可见光区有吸收峰(λmax=633.8nm)。
与ReO4-、HgCl42-、BiI4-、AuCl4-和GaCl4-等形成离子缔合物。
用于光度法测定Hg2+、ReO4-等,定性检出铁氰化物,酸碱指示剂和细胞染色剂。
甲基绿为碱性染料,它易与聚合程度高的DNA 结合呈现绿色。
又称双绿SF 双绿SF。
绿色晶体,具金黄色光泽,或淡绿色粉末。
溶于水,呈蓝绿色。
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由氯甲烷与甲基紫(C.I.碱性紫1)反应制得。
商品通常为锌复盐C26H33N3Cl2ZnCl2(称C.I.碱性蓝20)。
用于细菌染色(新鲜标本细胞核染色)甲基绿-盐酸混合物用于检定精子、淋球菌和肥大细胞染色。
甲基绿可用于鉴定DNA。
DNA 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甲基绿—派洛宁(methyl green-pyronin)为碱性染料,它分别能与细胞内的DNA、RNA 结合呈现不同颜色。
当甲基绿与派洛宁作为混合染料时,甲基绿与染色质中DNA 选择性结合显示绿色或蓝色;派洛宁与核仁、细胞质中的RNA 选择性结合显示红色。
其原因可能是两种染料的混合染液中有竞争作用,同时两种核酸分子都是多聚体,而其聚合程度有所不同。
甲基绿易与聚合程度高的DNA 结合呈现绿色。
而派洛宁则与聚合程度较低的RNA 结合呈现红色(但解聚的DNA 也能和派洛宁结合呈现红色)。
即RNA 对派洛宁亲和力大,被染成红色,而DNA 对甲基绿亲和力大,被染成绿色。
使用配制方法关于吡罗红和甲基绿分装粉的使用方法试剂及配制方法(1)试剂)质量分数为0.9%的NaCl 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乙酸钠,乙酸,蒸馏水,吡罗红甲基绿混装粉。
如果化学试剂商店没有吡罗红甲基绿混装粉,可以分别购买甲基绿和吡罗红G,然后按 A 液的第二种方法配制(见下文)。
(2)染色剂的配制)①染色剂 A 液的两种配制方法第一种方法:取吡罗红甲基绿粉 1 g,加入到100 mL 蒸馏水中溶解,然后用滤纸过滤,将滤液放入棕色瓶中备用。
第二种方法:取甲基绿 2 g 溶于98 mL 蒸馏水中,取吡罗红G 5 g 溶于95 mL 蒸馏水中。
取 6 mL 甲基绿溶液和 2 mL 吡罗红溶液加入到16 mL 蒸馏水中,即为 A 液,放入棕色瓶中备用。
(注意:用于核酸染色的是吡罗红G,请不要错买吡罗红B。
)②染色剂 B 液的配制方法 B 液是一种缓冲液,由乙酸钠和乙酸混合而成。
先取乙酸钠16.4 g,用蒸馏水溶解至 1 000 mL 备用;再取乙酸12 mL,用蒸馏水稀释至 1 000 mL 备用。
取配好的乙酸钠溶液30 mL 和稀释的乙酸20 mL,加蒸馏水50 mL,配成pH 为 4.8 的 B 液(缓冲液)。
③染色剂的配制染色剂是由 A 液、B 液混合配制而成的。
取 A 液20 mL 和 B 液80 mL 混合,就是实验中所用的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应该注意的是该试剂应现配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