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学复习资料

色彩学复习资料
色彩学复习资料

绪论+第一章

1.1~1.2

1、颜色是一种感觉,是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在人的大脑中引起的反应。颜色是光作用于人眼引起除形象以外的视觉特性。能引起人眼视觉明亮感觉的电磁辐射称为可见光辐射,简称可见光或光。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在380~780 nm (400-700)(1 nm=10-6 mm=10-9 m)。在整个电磁波谱中,可见光辐射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2、300nm以下—紫外线—有强烈光化学作用;780nm以上—红外线--有强烈的发热性能。

3、可见光分类——复合光:各种单色光混合成为复色光。

如白光单色光:具有单一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

4、色散、光谱色与可见光谱当日光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日光中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系数不同,折射后投射在白屏幕上的位置也不同,从而形成红、橙、黄、绿、青、蓝、紫彩色的带光,我们将白光色散后按波长顺序排列而成的彩色光带称为可见光谱,组成光谱的各种单色光又叫作光谱色。这种白光被分解成各种色光的现象称为色散,也叫色的分解。自然光和大多数光源发出的都是复合光,只有激光器发出单色光。

5、光谱线是为了区分颜色的纯度,可以将某一颜色的一束光通过一道狭缝,再经过棱镜射向一张白色的屏幕,便会显示出一条同样颜色的亮线,叫光谱线。特征:亮度不均匀,中间最亮,两边逐渐减弱。谱线宽度—取波峰强度一半处的宽度称为谱线宽度

作用:运用谱线宽度可以衡量颜色光的纯度,其谱线宽度越窄,则颜色越纯。

6、辐射能量按波长分布的规律称为光谱分布。光源的光谱辐射功率按波长的分布叫光谱能量(功率)分布。

1.3

1、从视觉功能的角度看,整个眼球主要可分为屈光、控制和感光系统三个部分。

屈光系统的作用是将物体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它包括角膜、瞳孔、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控制系统:瞳孔如同照相机的光圈,可以随光线明暗自动在2-8 mm之间调节大小;曲率半径由睫状肌调节从而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屈光度,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得到清晰的成像。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变焦镜头;感光系统:人眼的感光系统由视网膜组成,相当于像机内的感光胶片,更确切地说,更类似于数字相机的接收器视网膜厚度约为0.1-0.5 mm,主要由视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神经节细胞层三层细胞构成。

2、人眼有两种视细胞: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对应着两种不同的视觉功能。也叫视觉器官的两重功能:明视觉(锥体细胞视觉):在光亮条件下,即亮度在几个cd/m2以上时,人眼的锥体细胞起作用,可以很好地分辨物体的颜色与细节暗视觉。暗视觉(杆体细胞视觉):在暗条件下,即亮度在百分之几cd/m2以下时,人眼的杆体细胞起作用,只有明暗感觉,不能分辨颜色和细节。中间视觉:如果光亮度在3坎德拉/米2 ~10-3坎德拉/米2之间,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同时其作用,叫中间视觉。

3、视觉功能:凡是由人们的视觉器官去完成一定视觉任务的能力,称为视觉功能。通常以视觉敏锐度(或称视锐度)和辨认对比(或对比辨认)的能力大小来衡量视觉功能的强弱。物体对眼睛所形成的张角称作视角。视角α所对应的圆面积,称为视场。

第二章

1、视网膜的颜色视觉主要是锥体细胞起作用;锥体细胞主要集中在视网膜的中央凹部位;边缘视觉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细胞同时起作用;不同色素细胞的分布区域有所差异;白色视野最大、其次是黄蓝色、红绿色视野最小;因此观察及测量颜色时必须考虑视场角度的问题。

2、颜色恒常性:外界条件发生了一定范围的变化后,人们对物体的颜色感觉仍保持相对不

变的特性,这就是颜色恒常性。记忆色:凡是由人的记忆调整而得到的正确颜色叫记忆色。

3、色适应:由于环境光对眼睛的持续作用,致使眼睛对环境光产生一定的抵消作用,而使颜色视觉受影响的现象称作色适应。色适应包括亮度适应和颜色适应。

4、暗适应概念:当人们由光亮的地方转移到黑暗的地方时,起初视觉感受性很低,然后逐渐提高。在黑暗中视觉的感受性逐步递增的过程称为暗适应。暗适应的两种生理过程:瞳孔大小的变化、视网膜感光化学物质的变化。(锥体细胞→杆体细胞)

明适应概念:由于较强光线的连续作用,而引起视网膜对光刺激的敏感度下降,称为明适应。明适应过程比暗适应过程通常要快得多。(杆体细胞→锥体细胞)

闪光盲就是在高强度的光刺激作用下引起的暂时性眼睛的敏感度下降。

5、在明视觉状态下,视觉系统处在不同颜色的环境下造成的颜色视觉变化叫做颜色适应。人眼对某一颜色光适应以后,对适应颜色产生抵消作用,再去观察另一物体颜色时,缺少了被抵消的颜色感觉,而是带有与适应色光补色的感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才能部分获得原有的颜色感觉。

6、在视场中,相邻的不同颜色产生相互影响使颜色感觉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颜色对比。它包括有明度对比,色调对比和彩度对比。

7、从复合光中减去一种或几种单色光而得到另一种色光的效果,称为色料减色法。两个颜色互为补色的色料混合时,适当调整比例可以得到黑色料。色料的混合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混合色料亮度降低的过程。三原色料中的任何一种色料都不能由其它两种三原色料混合得到。

第三章

1、同色异谱:在视觉上相同的颜色,他们的光谱组成可以不一样,这种现象叫同色异谱。

三刺激值和光谱三刺激值三刺激值:匹配某一特定颜色所需的三原色的数量,叫做三刺激值。

光谱三刺激值:匹配相等能量的光谱色所需的三原色的数量,叫做光谱三刺激值。

色品坐标:三原色各自在三原色总量(R+G+B)中所占的相对比例叫色品坐标。

色品图:用色品坐标来标定一种颜色的空间位置的示意图叫色品图。

2、根据格拉斯曼色光混合的代替律,如果有两种色光,第一种色光C1 可用三原色光,其数量为R1、G1、B1匹配获得,第二种色光C2 可用R2、G2、B2匹配获得,第一种色光和第二种色光的相加混合色,则可用三原色光数量的各自之“和”匹配获得。这一规律称为颜色相加原理。

3、寻找均匀颜色空间的目的:CIEXYZ色度系统解决了颜色的定量描述与计算的问题,但它的色度空间在视觉上是不均匀的,空间中相同的距离所对应的视觉上差异是不同的。均匀颜色空间的目的就是尽量使颜色的空间描述与颜色视觉保持一致。均匀颜色空间的类型:1960年CIE1960UCS均匀标尺图1964年CIE1964W*U*V*均匀色空间1976年CIE1976L*u*v*色空间CIE1976L*a*b*色空间

第五章

5.1

1、色觉守恒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颜色时,不可避免地会与某物体的形状、大小、周围环境、视觉、回忆、对比等因素联系起来。这种现象称为色觉守恒。

2、记忆色

凡是由记忆而自动调整得出的正确颜色,通常称记忆色。

3、亮度分辨力

人的视觉可分辨的最小亮度差别,通常称为亮度视阈差,也叫亮度分辨力。

4、波长分辨力(亮度相同)

对于亮度相同而波长不同的单色光,其分辨力可以用色度计进行测量,光谱两端的分辨力最差,光谱中部的分辨力最好,在490、590nm附近分辨力最强。

影响波长分辨力的因素:亮度;颜色的纯度降低,颜色分辨力随之降低;颜色的分辨力随视野的增大而升高。

5、纯度分辨力(亮度相同)

欲测定色光的纯度分辨力,可以用白光L 和L-△λ照射在色度计视野的两边,然后在L-△λ的一边加单色光△L,使两边亮度相等。当两边恰可分辨为不同的色光时,色度纯定义为:△Pc = △L/L 纯度分辨力以短波段为最好。

5.2

1、心里颜色的概念:日常生活中观察物理颜色时,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所形成心理颜色感觉叫心里颜色。

2、心里色相:在观察物体时,由物体反射或透射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由于观察者的经验不同会有不同的色觉,关于精细的色相分界,每个人所得出的结论是不一致的。原因:①亮度不同,色相随之改变。②饱和度的变化也会使色相改变。

3、影响印刷油墨配色的因素

(1)配色时的光源

油墨的显色是色料对照射光选择性的吸收和反射而形成的,因此配色(或比色)时对于照明用的光源有一定的要求。

①以在白天配色为好,若在夜间,宜用照度合适的标准光源。(油墨配色,在昼光和D光源(6500K),或ASTM标准光源(7400K)与钨丝灯(2900K)两种光源共同照射下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②日光或灯光宜从后方斜射在油墨上,不可直射(45-75°)。

③光源照度的要求。彩色印刷用1000勒克斯为适宜照度(允许在700~1500勒克斯之间)。以40W荧光灯两支加灯罩于1米处照射可以达到上述标准照明。

(2)印刷条件对配色的影响

①印刷机的种类:印刷速度,叠印方式等②印刷方式

③印刷色序:不透明颜料制成的油墨必须先印。

④版面图纹结构和分布状况:满版性版面应将油墨的粘性少许降低些,若是网点和线划则应用号外油或零号调墨油,将油墨调配得“硬”一些。

⑤画面空白部分的多少及其分布状况与相应色墨的关系,以便适当改变色墨的浓度。

(3)印刷后上光和使用条件对色泽的影响

某些印刷品印刷完成后,还须要上光或涂布保护层。

①使用的油墨不会被乙烯溶济所浸蚀②在热定型塑胶的过程中,不会因加热作用引起变色、褪色。③某些印刷品的使用条件要求具有耐光的性能,例如贴在户外的招贴画等印刷品,出现油墨褪色、纸张变黄都是由于紫外线或红外线作用的结果。

(4)光泽对颜色的影响

光泽的产生是由于油墨形成的平滑膜层对光线有规则反射的结果,在印刷效果方面光泽也是重要的因素,有的印刷品要求光泽,也有不要光泽的,故应选择适宜的油墨和纸张配合。若采用渗透性小,干燥快的亮光墨,便会有利于平滑膜层的形成,印刷时填料和调墨油等添加剂不宜多用;印刷用水量不可多,纸的吸油性要小,纸表面具有较高的平滑度。

(5)纸对颜色的影响:纸张的平滑度、吸油性以及纸面白度,对于色泽的呈现效果都会有影响。

第六章

1、光源的能量辐射随波长变化的关系称为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决定了光源的颜色性能。光源的光谱分布分类连续光谱、带状光谱、线状光谱、混合光谱。一般来说,连续光谱的光源颜色特性最好,带状或线状光谱的颜色性能最差。

实际应用中,常使用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两个参数来表示光源的颜色特性。

2、黑体”是对入射的辐射全部吸收的物体,因此它也是物体中发射本领最强的,又称为完全辐射体。

3、若光源所发光的颜色与黑体加热到某温度时的光具有相同的颜色,就以黑体加热的温度表示光源的发光颜色,叫色温。当黑体被加热时,温度从低到高,光色按红、黄、白、蓝的顺序变化。这说明黑体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的最大功率部位将由长波向短波方向变化。

4、如果光源的色品坐标并不恰好落在黑体轨迹上,我们只能用光源与黑体轨迹最接近的颜色来确定该光源的颜色,这样确定的色温叫做相关色温。

5、标准照明体、标准光源见复习题。

6、各种标准照明体

标准照明体A:代表绝对温度2856K的完全辐射体(黑体)的辐射。它的色品坐标点落在CIE1931色品图的黑体轨迹。

标准照明体B:代表相关色温大约为4874K的直射日光,它的光色相当于中午的日光,其色品点紧靠黑体轨迹。

标准照明体C:代表相关色温大约为6774K的平均日光。它的光色近似阴天天空的日光,其色品点位于黑体轨迹的下方。

标准照明体D:代表各种时相的日光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又名典型日光或重组日光。

7、光源的颜色

光源的颜色包含两个方面:光源的色表:是指由人的眼睛直接观察光源时所看到的颜色,称为光源的色表;光源的显色性:是指光源照射到物体上所产生的客观效果,称为光源的显色性。

第七章

1、任何彩色复制都是通过控制红绿蓝三原色达到彩色复制的目的。因此任何彩色复制过程都可以分为两部分:颜色的分解:对应颜色信息的输入颜色的合成:对应颜色刺激的输出。

2、所谓“分色”就是根据减色法原理,利用红、绿、蓝三种滤色片对不同波长的色光所具有的选择性吸收特性,而将原稿分解为品红、黄和青三原色。

3、在墨层厚度不变的情况下,油墨在纸张上只能有“有墨”和“无墨”两种状态,印刷在承印物上的墨量只能靠网点的变化来调节。油墨网点本身没有深浅(阶调)的变化,因此称为二值印刷。墨层厚度改变对应的是多值印刷。加网方法有调幅与调频两种

4、调幅加网:网点按一定的间隔和方向排列,用网点的大小变化改变印刷在纸上的墨量,从而控制颜色;调频加网:网点的大小和形状相同,且不变,网点没有排列的规则,依靠网点个数的多少改变印刷在纸上的墨量,因而控制颜色。

5、透光率

透过的光量与投射到底片上的光量的比率,以τ表示,称它为透光率。若以F0表示投射光通量,F表示透过光通量,则透光率可以表示为:τ= F/ F0透光率是相对数值,与投射光的总量无关。阻光率:透光率的倒数1/τ, 称为阻光比,以O表示。O = 1/τ= F0/ F。

6、阻光比以10为底的对数,称为光学密度(或者称为透射光密度),以D0表示,即D0= lg(1/τ) (8-10)。

7、底片上的彩色影象,是由叠合在一起的三层乳剂中的染料,分别形成的黄、品红和青色影象综合的结果。彩色底片上的影象是由黄、品红和青三种染料重叠形成的。因此,当用蓝滤色片去测定黄色染料影象的光学密度时,同时也测到了品红和青色染料影象的光学密度,它们的和,称之为加和密度(或者称为合成密度)。红滤色片测得青色染料影象的分解密度;绿测品红;蓝测黄。

8、网点面积:若将此单个网点的面积乘以1平方厘米内的网点数,则可以得出某个色调区域内的网点总面积。网点面积率是指某个色调区域内的网点集合面积与该色调区域网点总面积的比率。网点光学密度是网点本身的明暗程度。

9、某一区域内,黑色网点以及网点间隙反射光亮的总和与相同面积的白纸的反射光亮的比,取其倒数以10为底的对数来表示,称为该区域内的色调密度。

网点色调密度则是指某一区域内,网点以及网点间隙反射光量的总和,网点越大,则总的反射光量就小,色调光学密度值亦大。

影响网点光学密度的因素:①印刷油墨的性质。②油墨的乳化程度。③油墨转移量。④印刷用的纸张。⑤印刷方式。

网点的光学密度对于色调密度的影响:①当光学密度较小时要比光学密度较大时对色调的影响大②网点密度的相同变化,对于不同的网点面积的色调有密切影响,并不是均匀分布的;

③网点光学密度增加,色调密度也增加。增加量不均匀,它集中反映在最暗的一端,中间色调受到的影响较小,而最亮的一端几乎没有影响。

最新美术复习资料教学内容

美术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平面或立体)”。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结构和色彩。 3、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5、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 6、里德生平著作等身,最重要的著作是《通过艺术的教育》。 7、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四种水平。 8、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9、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10、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手工三大方面。 11、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分步练习与整体练习。 12、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反思、表达这样一个流程。 13、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教师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14、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15、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的评价。也就是说,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 16、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的评价应注意根据三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它们是将幼儿当前的学习与幼儿自己过去的学习相比较、将某一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将幼儿的学习与理想中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楚地把握到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同时制订今后发展的目标。 17、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纯度、明度。 18、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在七种基本色相中,最亮的色彩是黄色。 19.绘画的形式语言是指线条、形状、明暗、色彩、构图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现的手段。 20.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主动性。 21.色彩的运用是指学前儿童运用认识的颜色来表现物体形象,并通过颜色的对比渐变、重复等变化来丰富画面,从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22.遮挡式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23.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为此,加达默尔提出了“解释学循环”的方法。

第七讲:色彩学基础知识讲解学习

色彩学基础知识 有时候,观察我们拍完的照片,会发现,整体色调和我们看见的不一样,可能有点偏红,或者偏蓝,或者偏其他色彩,这是为什么呢? 色不同,其实是光在作怪。 光与色 摄影作品主要是借助光完成的,没有光就没有摄影。我们能看到被摄体及被摄体的颜色,就是光的作用。或者说,只有被摄体使人眼有光感时,才能使人眼有色觉。有光有色,无光无色,在漆黑一片的屋子里,根本谈不上看到被摄体的形状和颜色。物体有两种,一种为发光体;一种为不发光体。我们所讲的多是不发光体,发光体极特殊,对摄影作用不大,故不在论述之中。 光分为两种,一种为可见光;一种为不可见光。通常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光一般为白色,实际上光不是单纯的白光,而是一种混合光。当日光通过三棱镜时,才能分解成一系列色光,这也称为色散现象。日光分解后大部分光人眼看不见,人眼能看到的只是极少一部分。凡是人眼看不到的光,就称为不可见光,凡是人眼能看到的光,就称为可见光。

可见光谱的色光有七种: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些可见光都是按照不同的波长排列的。也可以说,光是按波长辐射的一种电磁能,就如水的波纹一样,是波浪式进行的。日光辐射的电磁能有伽玛线、X光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可见光和不可见光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光波的波长极其微小,以毫微米为单位,每一毫微米等于一毫米的百万分之一(mm/1.000.000)。人眼对波长辨别的范围,大约在380毫微米(光谱中紫色)到760毫微米(光谱中红色)。但是,当波长小于400毫微米时大于700毫微米时,人眼对这两端光的感受能力接近于零,所以把可见光谱定在400到700毫微米的波长范围内。在可见光谱中波长最长的是红色光,最短的是紫色光。其实在整个光谱中,波长为700~600毫微米的光,呈现出不同的红色;在600毫微米左右为黄色,然后为绿色;500毫微米左右为青色,最后转为蓝和紫色。在光谱中红、绿、蓝这三个色段均为主要色,也叫摄影三原色。 雨后空中出现的彩虹,把日光中所含的光谱成份显示出来,这和三棱镜分解日光中(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各种光谱成份的道理基本一样,也很好的证明了上述的观点。 客观世界中的物体具有各种各样的色彩,由于不同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考试复习内容 一、名词解释: 1、“有意味的形式”: 这是英国美学家贝尔在《艺术》一书中提出来的观点,贝尔说:“线条和色彩的关系、组合,这些美学上打动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 2、移情作用: 现代德国美学家里普斯(1851-1914),提出美学其实是心理学,美的产生,源自于人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对象中去:“移情作用所指的不是一种身体感觉,而是把自己‘感’到审美对象中去。” 3、绘画: 绘画就是使用身体的技巧,利用自然界中的颜料所呈现的图景。 4、音乐: 音乐是通过音符来表现人的情感,或模仿某种动作、声音的行为。 5、语言艺术: 指以文字语词为媒介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即通常所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种体裁。 6、审美主体: 就是进行审美活动的人,它是审美活动的实施者、体验者,与审美客体相对。 7、唯美主义: 是出现于十九世纪末期的一个文学新流派,他主要发生在英国和法国。在法国,以戈蒂耶为代表,在英国以王尔德为代表。唯美主义的基本特点是“为艺术而艺术”。 二、简答 1、美学的任务是什么? 了解美的本质和类型、自然和艺术中美的特征,认识审美的快感、审美体验的发生和作用。 2、审美活动的特征有哪些? 第一,无功利性。即是指审美活动没有物质功利性。 第二,主体性。这里的主体性指的是subjectivity,主体指的是审美的主体,subject,审美活动肯定带有主体的精神特点,这就是主体性。 第三、感性特征。审美活动的结果是美感,必须要有具体的形象来作材料。 3、西方美学家对于审美主体有哪些认识?请从艺术家角度举例说明。 艺术家是世界的创造者。 艺术家是纯粹形式的表现者。 艺术家是白日梦的掩饰者。 艺术家是死在文本中的人。 4、请以王尔德为例,简述唯美主义的美学思想。 第一,艺术有独立性、自足性。 第二,艺术要远离自然和生活。 第三,生活模仿艺术远超过艺术模仿自然。 第四,艺术是说谎。 5、语言艺术的特点。 1、语言艺术比日常的说话更富于形式性,有丰富的意蕴。

色彩学考试复习

1、颜色视觉的产生过程如何?形成色觉的四要素是什么?答:(1)光源(包括自然光与人工光源)发出的光照在物体表面;(2)物体对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或透射之后作用于人眼;(3)人眼内视细胞将光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由视神经传入大脑,由大脑判断出该物体的颜色。色觉产生的四要素是光源、物体、眼睛、大脑。2.色彩管理学的三个步骤?答:a校准:为了保证色彩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要求对输入设备、显示设备、输出设备进行校准,以保证它们处于标准工作状态b特性化:所有的设备都校准后,将设备的特性记录下来的操作过程就是特性化过程。彩桌色面系统中的每一种设备都具有其自身的色彩特性,为了实现准确的色彩空间转换和匹配,必须对设备进行特性化c色域转换(色彩传递):这是将图像色彩从一种设备的色域数据转换为另一设备色域数据的过程。通过色彩管理软件(俗称RTP软件),色域转换可通过手动或自动方式实现。在不同设备的色域之间进行转换,通常被称为色域映射。3.颜色混合的基本规律?答:分为加色法和减色法两类。加色法的颜色混合又称为色光混合。减色法的颜色混合是指颜料的混合。三条基本规律 补色律:凡两个以适当比例相混合产生白色的颜色光是互补色。例如,红色和浅青绿色、橙黄色

和青色、黄色和蓝色、绿色和紫色等,都是一对对互补色。 间色律:在混合两种非补色时,会产生一种新的介于他们之间的中间色。例如红与黄混合产生橙色,蓝与红混合产生紫色。中间色的色调偏于较多的一色,饱和度决定于二色在光谱轨迹中的位置,越近则越饱和。 代替律:如果颜色A+颜色B=颜色C,若没有颜色B,而颜色X+颜色Y=颜色B。那么 A+(X+Y)=C。说明每一种被混合的颜色本身也可以由其它颜色混合结果而获得。例如,如黄和蓝相混合时,黄色可以由红加绿来代替,因“红十绿=黄”。 色光的混合规律:红、绿、蓝(蓝紫)是加色混合的色光三原色。加色混合可得出红光+绿光=黄光;红光+蓝紫光=品红光;蓝紫光+绿光=青光;红光+绿光+蓝紫光=白光。 色彩的三属性是指色彩具有的色相、明度、纯度三种性质 色相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在色彩的三种属性中色相被用来区分颜色,根据光的不同波长,色彩具有红色、黄色或绿色等性质,这被称之为色相。黑白没有色相,为中性。

小学美术教师考试精彩试题及基础知识点整理

小学美术教师考试试题及基础知识点整理 1.造型艺术领域最基础的学科是() A.国画B.素描C.水彩 D.油画 2.我国传统绘画的学习方法之一是() A.速写 B.默写 C.想象 D.临摹 3.正常视域是指人眼所看到的空间范围视角为() A.60°时B.90°时C.45°时D.180°时 4.素描是与下面哪种美术形式相对而言的() A.色彩画B.速写C.雕塑D.图案 5.当立方体上下两个体面与地面平行,其他体面与画面成一定角度时,所产生的透视为() A.倾斜透视B.平行透视C.成角透视D.俯角透视 6.色光中的三原色是() A.红、黄、蓝B.青、黄、红 C.红、绿、蓝D.橙、绿、紫 7.以下颜色纯度最高的是() A.三原色B.间色C.复色D.无彩 答案:BDAAC CA 小学美术基础知识点整理 1、点线面组成了丰富的形象世界,是一切造型的基本条件。 2、常用的几种剪纸的方法有阴剪、阳剪、综合法。 3、学习染纸时要一看纸怎么折,二看色怎么配,三看用了多少水,四看作品美不美。

4、外界的物体,透过瞳孔投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就会变得近大远小。 5、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 6、点、线、面组成了丰富的形象世界,是一切造型的基本条 件。 7、扇面有扇形、圆形等形状。 8、黄色很明亮,蓝色暗得多,各种色彩明亮的程度叫做色彩的明度。 9、版面设计就像画画的构图,要考虑内容的主次和图片的聚散,版面整齐的,要避免呆板,版面活泼的,防止凌乱和松散,色彩鲜艳的,别让人眼花缭乱,色调朴素的,别缺少生气。 10、什么叫纯度?答:色彩纯净的程度 11.色调指:彩色画面上色与色之间的整体关系,构成色彩的调子,其中主要的色相为主调。红、橙、黄是暖色。蓝、绿、紫是冷色。 12.制作纸工作品常用到:剪、折、切割、粘、弯曲、插接等加工制作方法。 13.中国写意画讲究用笔和用墨,用笔包括(落笔),(行笔),(收笔).用墨包括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的运用。 14.传统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是(勾)、(皴)、(点)、(染)。3.绘画中的色彩美是指(统一)与(变化)中的美。 15.色彩的差别大是(强烈对比)。在色环中相隔150——180度,色彩差别小的(弱对比),在色环中相隔60度以下。 16.美术课可以分成(绘画课、手工课、欣赏课),手工课常运用(剪、刻、挖、粘、接)等方法。 17.透视的基本规律是(近大远小),可分为(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角与画者相对,平行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面与画者相对。 18.要画好人物物速写,需要了解(人体的大体比例、结构和动态规律,还需要依靠对(形象的记忆和理解)。 19.选取恰当的形象或物体作为画面内容叫(取景)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

设计色彩考试复习题

《设计色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色是()刺激人的视觉器官后所产生的一种生理感觉。 A、光 B、颜色 C、颜料 2、下列波长中()为可见光波长。 A、λ= ×102nm B、λ= ×102nm C、λ= ×103nm D、λ= ×102nm 3、自然界的日光,以及人造光源如日光灯、白炽灯、镝灯所发出的光都是() A、复色光 B、单色光 C、无色光 D、白光 4.物体固有色是物体在()光源下的颜色。 A、荧光灯 B、白炽灯 C、标准照明体D65 D、日光 5、当光源的()确定时,光源的颜色特性即被确定。 A、光谱密度的部分值 B、相对光谱能量分布S(λ) C、辐射能的大小 D、红光含量 6、光源的色温表示的是() A、光源的温度 B、颜色的特性 C、颜色的温度 D、色光的温度 7、观察印刷品使用的光源其色温度为下面哪一个。() A、4000K左右 B、5000K左右 C、6500K左右 D、7000K 左右 8、色温低的光源()光成分少,()光成分多。 A. 红,绿 B. 蓝,绿 C. 蓝,红 D. 红,蓝 9、同一颜色印刷品在色温3800K和6500K光源照射下观察会出现怎样结果。() A、纯度不同 B、色相不同 C、光泽不同 D、亮度不同 10、如果某物体能将入射光按不同比例吸收,并有部分光反射出来,那么这种物体色就是() A、白色 B、黑色 C、红色 D、彩色 11、彩色是指在视觉中有()的颜色。 A、明度 B、色相 C、饱和度 D、明度与饱和度 12、颜色的明度高低是由物体表面的()大小来表示的。 A、光谱分布率 B、光的波长 C、光的反射 D、光的反射率 13、印刷色彩表示法中用哪种颜色模式表示比较符合人的视觉感受,让人觉得更加直观一些。() A、RGB B、CMYK C、Lab D、HSB 14、由于印刷品上反射的色光在到达人眼时,产生了加色效应,引起了()。 A、视觉的变化 B、明度的变化 C、饱和度的变化 D、色相的变化 15、在相同的单位面积里印同一种颜色,通过网点覆盖率的变化会产生颜色在()上的变化。 A、色相、明度; B、色相、饱和度; C、明度、饱和度; D、色相、明度、饱和度 16、印刷过程中()不会使印刷油墨的饱和度降低。 A、不适当地加入辅助剂冲淡墨色 B、选用不同性质油墨 C、油墨乳化量过大

色彩基本知识教案

《色彩基本知识》 一.授课班级:基础班 二.学科:美术 三.课题《色彩基本知识》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与懂得色彩主生的基本条件以及绘画用色的基本知识,并尝试运用这些知识。 六.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色彩三要素及同种色、类似色、固有色、条件色与色性的理解。 2、教学难点:类似色、对比色的组合调配。 七.课的类型:讲授课 八.教学方法:讲述法、引导法、图片展示法、启发法、练习法相结合 九.教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色卡,类似色与对比色的范围,示范用的水粉纸若干张,水粉画工具材料。 学生准备:教材 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应该都看过一些黑白电影或是黑白电视节目,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只有黑、白、灰的世界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一两个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所以说色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不是单调的。那么,人为什么能看见颜色呢?光进入视觉的三种形式:1.光源光(自然光、人造光)2.透射光3.反射光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通过物体的吸收、反射或穿透作用,反射回来的色光作用于人的视觉,便产生了某种色彩的感觉。色彩的产生是光对人的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是直觉。 (二)颜色 色彩范畴:色彩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范畴 无彩色:黑、白、灰色。

有彩色:红、黄、蓝等含彩的色。 我们在画色彩的时候,什么颜色是必不可少的呢? 1、三原色 不能用其它颜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叫原色。用原色却可以混出其它色彩!(不是全部)。 原色包含两个系统:光的三原色和和色料或颜料的三原色! (1)色的三原色:朱红光,翠绿光,蓝紫光。 (2)色料的三原色:紫红,柠檬黄,天蓝! 在一张画里面,同一种颜色不同距离的物体我们证明体现呢? 2、间色 又叫"二次色"。它是由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是由2种原色调配出来的。红与黄调配出橙色;黄与蓝调配出绿色;红与蓝调配出紫色,橙、绿、紫三种颜色又叫"三间色"。在调配时,由于原色在份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 3、复色 也叫"复合色"。复色是由原色与间色相调或由间色与间色相调而成的"三次色",复色是的纯度最低,含灰色成份。复色包括了除原色和间色以外的所有颜色 一个物体由于受到光的影响,暗面我们一个怎么体现呢? 4、补色 是广义上的对比色。在色环上划直径,正好相对(即距离最远)的两种色彩互为补色。如:红色是绿色的补色;橙色是蓝色的补色;黄色是紫色的补色。补色的运用可以造成最强烈的对比 (三)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 色相是色彩的相貌,即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不同的波长给人不同的色彩感受!红、橙、黄、绿、蓝、紫色每个字代表一个具体的色相!注意:色相是由波长决定的,所以比如粉红色,暗红色,灰红色是同一色相(都是红色相)只是彼此明度和纯度不同而已! 色相可以分为高纯度,中纯度,低纯度,高明度,中明度,低明度! 2、明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明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最适合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017年整理】印刷色彩学试题复习题

【2017年整理】印刷色彩学试题复习题印刷色彩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灰色物体对白光中的红、绿、蓝三色光作______的吸收和反射。( D ) A.不等比例 B.选择性 C.等量 D.等比例 2. CIE 1964补充色度学系统的观察视场为:( D ) A、2度 B、4度 C、8度 D、10度 3. CIE规定了,用来代表人眼的平均颜色视觉特性,使颜色得以量化:( B ) A、三刺激值 B、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 C、光谱三刺激值 D、等能光谱三刺激值 4. 四色印刷中,一般把主色调的加网角度放在:( D ) A、15? B、20? C、30? D、45? 5. 下列不属于显色系统的是:( B ) A、CIE系统 B、孟塞尔系统 C、德国DIN系统 D、中国颜色体系 6. 网点按一定规律排列,并有大小变化的网点称为:( D ) A、调频网点 B、FM网点 C、混合网点 D、调幅网点 7. 色光混合后会产生下列那种现象______。( D ) A.亮度下降 B.饱和度增加 C.彩度增加 D.亮度增加 8. 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所发的光色变化顺序为:( C ) A、红-白-黄-蓝 B、蓝-白-黄-红 C、红-黄-白-蓝 D、红-白-蓝-黄 9. 从视觉效果看,下列哪种网点角度对视觉最舒服:( C ) A、15? B、30? C、45? D、75? 10. 在整个可见光谱区间,由于人眼对某些波段的波长不敏感,可忽略不计,故常取( C )为可见光区间。

A、380-780nm B、400-780nm C、400-700 nm D、380-700 nm 11. 在HSB色彩模式中,H代表:( B ) A、饱和度 B、色相 C、明度 D、亮度 12. 某一颜色编号为5Y5/6 ,该颜色属于______颜色系统标注法。( A ) A.孟塞尔颜色 B.奥斯特瓦尔德 C.自然颜色系统 D.均匀色空间 13. 人眼感光灵敏度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感光灵敏度降低时( ),即明适应所需时间( )A A 快、短 B 慢、长 C 快、不变 14. 某一颜色编号为10 Y 8 / 12 ,该颜色属于( B )颜色系统标注法。 1 A 自然颜色系统 B 孟塞尔颜色 C 奥斯特瓦尔德 15. 某一颜色编号为S 2030-Y90R,则该颜色含有的黄的比例是( C ) A 20% B 30% C 27% 16. 已知两个色样,其中a1-a2=1.3,则可以推断出,色样1比色样2( C ) A 偏黄 B偏绿 C偏红 17. 印前对图像的处理应该选择( C )。 A Lab模式 B CMYK模式 C RGB模式 18. 色是______刺激人的视觉器官后所产生的一种生理感觉。( B ) A.颜色 B.光 C.眼睛 D.大脑 19. 色料减色法中,K、M、Y、C表示印刷中的______四种原色。( D ) A.红、绿、黄、蓝 B.青、品、黄、黑 C.蓝、红、黄、黑 D.黑、品、黄、青 20. 在两色叠印时,叠印颜色偏向于( A )。

美学原理——在线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在线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从现代解释学的角度提出了( )。 A.“时间距离”的说法 B.“心理距离”的说法 C.“美感问题”的研究方法 D.“美的本质”的研究方法 2.“劳动创造了美”一语出自( )。 A.恩格斯 B.马克思 C.列宁 D.亚里士多德 3.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的共同之处是( )。 A.为政治服务 B.为一定的阶级服务 C.提高人的素质 D.带有一定的功利性 4.中国书法意象的物态化和意象的生成是( )的。 A.单向 B.双向性 C.同步 D.背向 5.意象思维属于( )范畴。 A.心理学 B.社会性 C.哲学 D.认识论 6.“对牛弹琴”说明( )。 A.审美能力因人而异 B.艺术创造者不能欣赏美 C.艺术接受者没有审美能力 D.审美能力需要提高 7.美学是一门( )。 A.社会学科 B.人文学科 C.艺术学科 D.自然学科 8.艺术品是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 )。 A.中介与桥梁

B.欣赏对象 C.再创造客体 D.形式符号 9.艺术的本体论就是( )。 A.艺术的统一论 B.艺术的主体论 C.艺术的客体论 D.艺术的存在论 10.在喜剧性产生的原因上,提出“突然荣耀说”的是( )。 A.柏格森 B.霍布斯 C.黑格尔 D.康德 11.著名的直觉论者( )把直觉的感受方式看成是一种艺术化的方式。 A.伯格森 B.布劳威 C.胡塞尔 D.克罗齐 12.( )比柏拉图更富于宗教的神秘主义的色彩,他开启了中世纪神学的唯心主义的美学思想。 A.亚里士多德 B.普罗提诺 C.荣格 D.苏格拉底 13.在美与善之间的关系上,孔子提出了( )。 A.无为而无不为 B.乐而不淫 C.里仁为美 D.物我两忘 14.( )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 A.社交 B.教育 C.审美 D.生存 15.( )在生产意象全过程中始终是最重要、最有决定性的艺术创造力。 A.创新能力 B.想象力 C.动手能力 D.劳动

13级语教美学复习资料(2015.12)

1、我国魏晋南北朝时代,著名诗人、思想家嵇康写过一篇《声无哀乐论》。 2、关于美是什么的问题,在感知的层面上也就是美的特点问题。一般说来,美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情感性、象形性、超越性。 3、在观察方式上,中国画采用类似鸟瞰的散点移动透视视点,西方油画选择焦点透视法。 4、英国的画家和美学家荷迦兹在《美的分析》一书中说:波状 线可以称之为“美的线条”。蛇行线可以称之为“富于吸引力的线条”。 5、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美学史上曾流行过几种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以黑格尔为代表;第二种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如柏拉图的美学;第三种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的,如十八世纪英国 经验派的美学研究。 6、真正的艺术就在于创造“有意味的形式”。这种形式创造也就是一种审美变形活动,它一方面表现为“简化”,即把有意味的东西从大量无意味的东西中提取出来。另一方面就是“构图”,即线、色的关系和组合。 7、多样统一被称为形式美最高级的组合规律。 8、在西方的传统中,将悲剧分为四类: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灾难悲剧。 9、 1750年,德国的鲍姆嘉登根据他在大学的讲义出版了关于感性学的 著作。 10、18世纪德国美学家莱辛在《拉奥孔——画和诗的界限》中深刻揭示了造型艺术和语言艺术的特殊规律。 11、将运动着的三维立体空间进行平面置换,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明暗法;二是透视法。 12、形式美的基本要素的组合规律有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13、法国美学家夏尔?巴托将艺术分为三大门类:第一类是美的艺术;第二

类是机械的艺术;第三类是居中的艺术。 14、康德把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 15、崇高给人的感受是一种由逆到顺的复合的感受,是一种由恐惧转为愉悦,由惊赞转为振奋的感受。 16、英国的博克认为“惊惧是崇高最高度的效果”。 17、从整体过程来看,审美活动是一种不断深化的动态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审美准备、审美展开、审美超越。 18、黑格尔从他的历史运动观出发,把艺术分为三种类型:象征型艺术、 古典型艺术和浪漫型艺术。三种艺术是先后出现的。1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D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 20.燕山雪花大如席"所用的想象的形式是(A )。 A.相似联想 B.接近联想 C.再造联想D.对比联想21.崇高和壮美的内涵在性质上( A)。 A.是一致的B.有一些共同点C.根本不同 D.差异很大22."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和"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 B)。 A.自然美和艺术美 B.艺术美和自然美 C.自然美和艺术美 D.艺术美和现实美 23.在说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 C)。 A.美在无意识B.美在愉快 C.美在距离D.美在形式24.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 C)。 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 C.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 25.悲剧性冲突源于(A )。 A.正义和邪恶的矛盾B.人物的过失 C.自然的灾难D.日 常生活的不幸 26.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B )。 A.王国维 B.蔡元培 C.鲁迅D.毛泽东

美术鉴赏复习总结资料

经典构图形式: 变化式构图 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2.X形构图 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3.紧凑式构图 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 4.三角形构图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5.S型构图 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6.小品式构图 通过近摄等手段,并根据思想把本来不足为奇的小景物变成富有情趣、寓意深刻的幽默画面的一种构图方式。具有自由想象、不拘一格的特点。本构图没有一定的章法。 7.向心式构图 主体处于中心位置,而四周景物呈朝中心集中的构图形式,能将人的视线强烈引向主体中心,并起到聚集的作用。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但有时也可产生压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觉。 8.对称式构图 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 9.均衡式构图 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作品细读题 肖像画: 达芬奇:蒙娜丽莎 【名称】蒙娜丽莎(文艺复兴)【媒材】油画 【作者】列奥纳多·达·芬奇【规格】77×53cm 【属地】卢浮宫 画面物象: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

《色彩》考试大纲及练习题

《色彩》考试大纲及练习 学生姓名: 学生身份证号: 学生准考证号: 完成作业时间:

《色彩》考试大纲 1.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动画色彩是浙江省高等教学考试动画专业的必考课,该课程作为动画专业的重要基础专业课之一,旨在让学生掌握色彩基本理论,动画中色彩表现的技巧和方法,直接为动画创作服务,其目的是提高动画片创作者对动画色彩的控制和整体把握能力。 2.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概论 本章基本内容:理解色彩的涵义和概念,色彩语言在动画作品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章色彩学基础知识 本章的基本内容:色彩学原理,光色原理。 考核要求:了解色彩学的基本原理,概念以及一般规律。 第三章视觉艺术中的色彩表现 本章基本内容:装饰性色彩,绘画性色彩,写实性色彩表现,表现性色彩表现。 考核要求:了解装饰性色彩一般配色规律,掌握绘画写实性色彩与表现性色彩表现技巧第四章动画色彩表现 本章基本内容:色彩与风格,色彩与情绪,色彩指定,传统动画上色技巧,电脑动画上色技巧。 考核要求: 了解色彩心理规律,动画色彩风格设定,掌握上色技巧(手工、电脑) 第五章动画色彩赏析及批评

本章基本内容:动画色彩发展与变革,欧美主流动画色彩表现,日韩动画的色彩表现,中国传统动画色彩赏析,商业动画色彩,实验动画色彩。 考核要求:了解经典影片的色彩表现,动画影片发展中色彩语言的演变。 3.实践要求 一.学习要求 学生应认真学习指定教材,理论学习过程中结合实践操作,提高对色彩的审美认识能力,循序渐进地学习,掌握动画色彩表现一般技巧。 二.课时与作业安排 理论,实践操作与欣赏各占总课时量的三分之一 1概论不做考试内容 2理论部分采取书面考试形式。 3完成色彩作业:装饰性色彩、绘画性(写实或表现性)色彩、色彩指定(同一画面内容的四种风格)、电脑色彩作品各一幅 三.题型举例

基本色彩学认识

基本色彩学认识?色相:是指红、黄、蓝三色。三色内任何的 两色配色后,所延伸出来的会变成红、橙、 黄、绿、蓝、紫的顺序。 ?色性:色彩给人的感觉、联想有冷暖之分, 成为色性。冷色系给人以寒冷、沁凉的感觉, 如湖蓝、翠绿等。暖色系给人以温暖感觉的 颜色,如红色、橙色。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又称亮度。明度 最高的是白色,最低 的是黑色。 ?纯度:颜色的鲜明程度,又称彩度、饱和 度。纯度最高的是原 色,最低的是复色。

?互补色系:在色相环中180度角相对的颜色为互补色。 ?相近色系:在色相环中,以某一颜色为基准间隔60度的颜色。 ?同色系:属于相同色系的不同明度的颜色。在某一纯色中逐渐加入白色,色彩会越来越亮;而逐渐加入黑色,色彩会越来越暗,这些色彩都是属于同一色系。

?颜色的意义: ?色彩搭配的技巧和原理 为配合鞋款陈列的美观,鞋款陈列时,必须注重色系的搭配。鞋款陈列可采取同色系、近似色、对比色、互补色等色彩搭配方案陈列,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配色方案: A、暖色调:即红色、橙色、黄色等色彩的搭配,这些色调的运用,可使专柜呈现温馨、和煦、热情的氛围 B、冷色调:即青色、绿色、紫色等色彩的搭配。这种色调的运用,可使专柜呈现宁静、清凉、高雅的氛围。 C、对比色调:即把色性完全相反的色彩搭配在同一空间里。例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灯。这种色彩的搭配,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亮丽、鲜艳、喜庆的感觉。当然,对比色调如果用得不好,会适得其反,产生俗气、刺眼的不良效果。这就要把握“大调和,小对比”这一个重要原则,即总体的色调应该是统一和谐的,局部的地方可以有一些小的强烈对比。

色彩学考试复习资料

色彩学考试复习

1、颜色视觉的产生过程如何?形成色觉的四要素是什么?答:(1)光源(包括自然光与人工光源)发出的光照在物体表面;(2)物体对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或透射之后作用于人眼;(3)人眼内视细胞将光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由视神经传入大脑,由大脑判断出该物体的颜色。色觉产生的四要素是光源、物体、眼睛、大脑。2.色彩管理学的三个步骤?答:a校准:为了保证色彩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要求对输入设备、显示设备、输出设备进行校准,以保证它们处于标准工作状态b特性化:所有的设备都校准后,将设备的特性记录下来的操作过程就是特性化过程。彩桌色面系统中的每一种设备都具有其自身的色彩特性,为了实现准确的色彩空间转换和匹配,必须对设备进行特性化c色域转换(色彩传递):这是将图像色彩从一种设备的色域数据转换为另一设备色域数据的过程。通过色彩管理软件(俗称RTP软件),色域转换可通过手动或自动方式实现。在不同设备的色域之间进行转换,通常被称为色域映射。3.颜色混合的基本规律?答:分为加色法和减色法两类。加色法的颜色混合又称为色光混合。减色法的颜色混合是指颜料的混合。三条基本规律

补色律:凡两个以适当比例相混合产生白色的颜色光是互补色。例如,红色和浅青绿色、橙黄色和青色、黄色和蓝色、绿色和紫色等,都是一对对互补色。 间色律:在混合两种非补色时,会产生一种新的介于他们之间的中间色。例如红与黄混合产生橙色,蓝与红混合产生紫色。中间色的色调偏于较多的一色,饱和度决定于二色在光谱轨迹中的位置,越近则越饱和。 代替律:如果颜色A+颜色B=颜色C,若没有颜色B,而颜色X+颜色Y=颜色B。那么 A+(X+Y)=C。说明每一种被混合的颜色本身也可以由其它颜色混合结果而获得。例如,如黄和蓝相混合时,黄色可以由红加绿来代替,因“红十绿=黄”。 色光的混合规律:红、绿、蓝(蓝紫)是加色混合的色光三原色。加色混合可得出红光+绿光=黄光;红光+蓝紫光=品红光;蓝紫光+绿光=青光;红光+绿光+蓝紫光=白光。 色彩的三属性是指色彩具有的色相、明度、纯度三种性质 色相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在色彩的三种属性中色相被用来区分颜色,根据光的不同波长,色彩

色彩设计学基础知识

色彩设计学基础知识 一、色彩的物理性质 1、光与色 A、概念:实际上是不同波长的光刺激人的眼睛的视觉反映。光是发生色彩 感觉的刺激物,色彩是视觉器官的结果。 B、色的物理性质由光波的波长和振幅决定。光波的长度差别决定色相的差 别。振幅则决定色相明暗的差别。 2、物体色 A、光线照射到物体上以后,会产生吸收、反射、透射等现象。透明物体的 颜色是由它所透过的色光所决定的;不透光的物体,它的颜色取决于对 波长不同的各种色光的反射和吸收的情况。 B、物体表面色的饱和度(纯度)取决于选择性吸收的光量和表面反射的光 量,它实际与物体表面的性质有关。 3、光源的演色性 二、色的分类 1、无彩色系 指黑色、白色和由黑白色调和形成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 2、有彩色系 红、橙、黄、绿、蓝、紫等色彩。 三、色彩的基本特性 1、色相 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

2、纯度(彩度、饱和度) 色彩的纯净程度,表示颜色中含有色部分的比例。 3、明度 色彩的明亮程度(两种情况): A、同一色相的不同明度。同一色掺入不同颜色或黑色时会使明度降低。 B、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最低,红色为中间明度。 四、色的混合 1、三原色 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它色可由这三 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颜料的三原色是:红(品红)、黄(柠檬黄)、 青(湖兰)。 2、混色理论 间色:两种不同的原色相混 复色:间色与原色相混或间色与间色相混 对比色:红与蓝为对比色 互补色:红与绿为互补色 协调色:红与桔为协调色 3、色立体 借助于三维空间的模式表示色相、明度、纯度关系的一种表色方法。 说明:A、赤道部分表示纯色相环 B、南北两级连接中心轴表示明度 C、南极为黑,北极为白,中心为灰

构图学复习资料


构图学
构图的概念: 构图是指画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 在画面中分布, 安排,和处理人或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在中 国传统绘画中,构图又称为“章法”或者“布局”。 拉斯科洞窟壁画被称为“史前卢浮宫”(1940 年 9 月 12 日) 1. 《群兽》《群鹿》旧石器晚期 2. 《群马图》气势雄壮,富有动感,充满原始气息,野性生命力。 3. 《中国马》祈求生殖的观念,敏锐的观察力。 拉文特岩面的构图特点(1940 年 9 月 12 日) 拉文特岩画是表现人类活动的情节性绘画。它们以人类将带为主要情节。 1. 在文特岩面是表现人类活动以表现人物和动物的速度为特点。 2.把运动中的形象表现成剪影效果或带状样式以拉长的四肢和夸张的动作强调 动势,表现狩措场面中的紧张和活力。 3.构图具有浓厚的情节性和生活气息,但忽略细节刻画,用色单纯。 《群兽》 《群鹿》 《群马图》气势雄伟,富有动感,充满原始气息,野性生命力。 拉文特岩画的表现手法 1. 剪影式. 2. 带状式 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的构图特点 1. 明暗起伏更为丰富,用动态表现动物身体结构,情感较为细腻。 2. 轮廓线较细,与色彩结合紧密,有明暗的粗细变化 古埃及绘画的构图特点 1. 遵循正面律,人头正侧面,肩为正面,眼睛为正面,腰以下为正侧面。 2. 根据人物的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画面充实,不留空白。 3. 运用了格层法。 4. 墓室壁画均呈横带状排列结构。 5. 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肤多为褐色,女子多为浅褐色和淡黄色,头发多为 蓝黑色,眼圈为黑色。

《色彩》练习题参考资料

色彩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A 4、B 5、C 6、A 7、B 8、B 9、D 10、D 11、D 12、C 13、B 14、D 15、A 16、D 17、B 18、A 19、D 20、B 21、B 22、B 23、A 24、A 25、B 26、A 27、B 28、C 29、B 30、A 31、C 32、A 33、D 34、C 35、C 36、D 37、D 38、A 39、C 40、C 41、A 42、A 43、B 44、B 45、A 46、A 47、D 48、C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 3. ABD 4. AD 5. AC 6. AB 7. AB 8. AC 9. CD 10.AC 三、填空题 1. 冷色系 2. 互补 3.白色 4.黑 5. 亮度 6.M60Y100 7.C=30M=40Y=100 8.红色 9. 暖色系 10.黄 四、名词解释 1.色相:色彩的相貌,即色彩名称。纯度:色彩的鲜艳程度。明度:色彩的光亮程度。 2.原色:红色、黄色、蓝色。间色:又叫“二次色”,它是由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复色:也叫“复合色”,复色是用原色与间色相调或用间色与间色相调而成的“三次色”。 3.色相对比:两个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色相对比。 4.具象写实:具象表现的绘画形式,并不以是否客观逼真为准则,而是“借题发挥”,以对象为载体,经过夸张、变形、归纳等艺术语言来的处理来表达丰富的情感。 5.光源色:指某种光线照射到物体后所产生的色彩变化。环境色:周围环境对其他局部影响的色。固有色:物体本身所固有的颜色 6.明度调和:是指把两个以上不同明度的色彩,有秩序、协调统一地组织在一起,使人产生心情愉快等情绪的调和构成方法。 7.同类色是指以使用有明度变化的任何一种色彩为基础,任一色与黑、白、灰或水等媒介混合在一起或稀释,从而形成浅灰及深色度之间的色调关系。同种色指连接色轮上90度以内毗邻的色彩。对比色指在色相环上每一个颜色对面180度相对的颜色。

美术学复习资料

巴洛克艺术:华丽性,浪漫性,激情性,运动性,空间性和立体主义,综合性,以及远离现实和时代的倾向。16世纪后半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遍布欧洲与宗教关系密切。不合常规的,特别是那些外形有疵点的珍珠,由流行于西班牙南部沿海地区的伊比利亚语,派生作为形容词的法语“Baroque”原封不动地移如入英语,一直为我们现在所习用!巴罗克艺术特点:1具有贵族阶级的华丽性和宏大性既有宗教特点又有享乐主义色彩,巴洛克艺术是表现在贵族和宗教上层阶级趣味的艺术。当时教会已是经过文艺复兴的教会,表现为非常奢侈和世俗,所以要求艺术也极尽华丽的趣味2光和色的世界,巴洛克艺术家认为自然是贫瘠的,要用艺术使之丰富起来,这是他们艺术创作中所贯穿的思想。为此巴洛克艺术家调动一切手段来发展自己的建筑,绘画和雕塑中表现五彩缤纷的世界,以及光怪陆离的景象。这一切既是为了宣扬宗教,炫耀宗教,也为了满足贵族和宗教的享乐主义3有浪漫主义色彩,倾向于感情飞跃,用激情打破理性的宁静与和谐,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强调动态与曲线,打破均衡,强调明暗,关注作品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表现为:1,反理性2有无穷幻想和丰富想象力3强调戏剧性强调热情4带有丰富浓厚的宗教幻觉色彩,强调空间开拓5反民族性6反对艺术表现世俗7强调运动感,强调变化与节奏8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性,建筑,雕塑绘画相互结合。(四)建筑上的艺术特点:强调华丽综合,反对平面和直线打破均衡比例,强调明暗对比强调动感。巴洛克艺术从表面上看它是继哥特式而反对人文主义,可是它又在背叛中更多于哥特式,继承了人文主义的艺术。它在艺术形式探索上有很大贡献尤其是对浪漫主义艺术有很大影响。巴洛克艺术大师贝尔尼尼:意大利巴洛克艺术中最著名的雕刻家,建筑家,画家。代表作《大卫》 洛可可(其意为不规则的贝壳)因为它流行于路易十五年又叫“路易十五样式”。最初表现在室内装饰品上,以豪华欢乐为主,后转向雕塑,绘画,工艺服饰,洛可可艺术主要在宫廷中流行,这种艺术风格华丽,纤巧,轻薄,室内装饰追求各种涡形花纹的曲线,绘画多表现亲爱,享乐,女性。色彩艳丽,画风风流,题材多以寻欢作乐的风俗为主,神话主要为了展示裸体。宗教题材很少,代表画家华多,布歇,弗拉戈纳尔。洛可可式样最早主要表现在18世纪法国的细木家具上,以精湛的工艺著称。后大量转向路易十五宫廷和贵族住宅的艺术上,纹样上除自然和东方风格的题材外,幻想性的题材也占了装饰主题的很大比例。陈设的表面都饰以珍禽异兽和鲜见的花卉,最常见的有郁金香、柠檬木和紫罗兰,另外也采用纹理丰富、色彩美艳的大理石,以取得奢丽华美的效果。比例上偏于亭立的纤细,造型均取“S”“C”形涡卷回漩,一般以非对称代替对称。色彩力求明快柔淡,流行色为金和象牙白。 洛可可和巴洛克相较,洛可可是女性化,即使是男性也加以女性化,受东方(中国明清)的影响;巴洛克则雄伟健壮、博大堂皇,与西方的反宗教改革有着直接的联系。两者都有着运动感,巴洛克具有震撼式的运动,洛可可则是抒情的轻歌曼舞式的婉转。 鲁本斯艺术特点:1题材广泛;主要有宗教历史神话风俗肖像风景动物2充满想象力和创造性,具有巴洛克浪漫主义的倾向。3构图充满动感,雄壮的造型和饱满的色彩,塑造了充满生命力的有剧烈冲突的情节的画面4把戏剧性和装饰性相结合,注重节奏旋律和变化中的均衡。5宗教题材,喜欢画殉难场面,爱揭示矛盾冲突的情节,神话题材主要表现英雄业绩,或烈火般的爱情,历史中以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为主要精神。6作品有血有肉,曲尽人散,体察人间疾苦,带有民族精神,去表现的人物都是对巨大生命力的赞美,对人世乐观的理解和英雄主义的精神。具有当时进步的资产阶级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7画风:色彩鲜明,笔触奔放,油画厚薄之法兼,强调人的巨大奔放的生命力,用乐观主义绘制人生,构图善于戏剧性与装饰性处理,画面构成以富于幻想的构思与真实感的表现相结合,追求动感和细节的旋律,艺术效果抒情,具有生活气息不喜欢细致文雅和深刻的心理描绘,善于用简练的手法,表现复杂多样的宏大场面。《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们》是鲁本斯的代表作之一,它题材来自于神话,它描绘了一幅抢婚的场面,构图在大幅度的旋转作用,如果把人和马的躯体抽象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