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U形管式换热器设计
U形管换热器课程设计 U形管换热器结构设计

U形管换热器课程设计-- U形管换热器结构设计目录过程设备课程设计任务书 (4)前言 (5)摘要 (6)第一章绪论 (7)1.1 管壳式换热器的概述 (7)1.2 本毕业设计的目的 (7)1.3、设计的要求及内容 (8)1.4 、课程设计的步骤 (9)1.4.1设计的准备阶段 (9)1.4.2机械结构设计 (9)第二章换热器结构设计 (10)2.1换热管数的计算 (10)2.2 换热管排列方式,管间距的确定 (10)2.3 筒体结构设计 (11)2.4管箱及封头 (12)2.4.1管箱管箱分类 (12)2.4.2封头 (12)2.5 接管、接管法兰 (13)2.5.1接管 (13)2.5.2接管法兰的确定 (13)2.5.3管箱法兰和管箱侧壳体法兰 (14)2.6 管箱的最小内测深度 (14)2.7 分程隔板 (14)2.8 U形管 (15)2.8.1 U形管选择 (15)2.8.2 U形管弯管段的弯曲半径 (15)2.9 管板 (16)2.91分程隔板槽 (16)2.9.2管板 (16)2.9.3 布管定圆 (16)2.9.4管孔 (16)2.9.3拉杆孔 (17)2.10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 (17)2.11折流板和支撑板管孔 (18)2.12 U型管尾部支撑 (18)2.11拉杆 (19)2.12 折流板 (20)2.12.1折流板的主要几何参数 (20)2.12.2 折流板与壳体间隙 (20)2.12.3 折流板厚度 (20)2.12.4 折流板的管孔 (20)2.12.4 材料的选取 (21)2.13 滑道 (21)2.14防短路结构 (22)2.14.1旁路挡板 (22)2.14.2挡管 (22)2.14.3中间挡板 (23)2.15垫片设计 (23)2.16支座 (24)2.17 附件 (24)(1)起吊附件 (24)三、确定设计压力 (24)3.1筒体壁厚计算 (24)3.2筒体短节、封头厚度计算 (25)3.3管箱短节、封头厚度计算 (26)3.4管箱短节开孔补强的校核 (27)3.5壳体接管开孔补强校核 (28)参考文献 (29)过程设备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 U形管换热器结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条件:被冷却流体热空气进气温度150℃出气温度40℃设计温度150℃设计压力 2.5Mpa冷却介质类型循环水OH2进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设计温度40℃设计压力 1.0Mpa90换热面积2m换热管规格及管束级别Φ19⨯2 长6m Ⅰ类程数 2 2标准规范GB150-1999;GB151-19991、根据两种介质的流量、进出口温度、操作压力等计算出换热器所需的传递热量2、根据介质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
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研究与优化开题报告

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研究与优化开题报告一、研究方向本次研究的方向为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的研究与优化,主要关注U 形管式换热器管板的热传导性能、流阻特性及其优化方法。
二、研究背景U形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工况下的换热设备,其优点是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应用范围广泛等。
U形管式换热器主要由管壳体和管板组成,其中管板是直接影响换热器传热效率和流阻特性的重要部件。
目前,对于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优化等方面,对于其热传导性能和流阻特性的研究尚不深入。
三、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探究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的热传导性能和流阻特性,通过分析管板的结构、材料和流道设计等要素,探讨其优化方法,为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和流体的运行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四、研究内容1. 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的结构分析与建模通过对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的结构进行建模和分析,探究其内部的热传导路径和热传导特性,为后续的仿真分析提供基础和理论依据。
2. 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的热传导性能分析以ANSYS等多物理场仿真软件为工具,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的热传导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其传热特性,探讨其改进与优化方法。
3. 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的流阻特性分析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的流阻特性进行分析,探讨其设计参数对于流体流动的影响,研究其优化方法。
4. 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的优化设计基于热传导性能和流阻特性分析结果,对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的结构、材料和内部流道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其传热效率和流体流动性能,实现最佳化设计。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成果可以为U形管式换热器的热传导性能和流阻特性优化提供理论指导,为热传导、流体流动及传热增强领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参考案例,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U形管换热器设计方案

U形管换热器设计方案
一、U形管换热器材料选择
U形管换热器通常由热交换管和对应的热交换器支撑体以及可选择的
配件组成,材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通常来说,U形管换热器的热交
换管选用碳钢、不锈钢、铜-铝复合材料、硅钢和双金属材料或者合计材
料等;U形管换热器的热交换器支撑体以及可选择的配件可以选用铸铁、
铸钢、不锈钢。
根据现场工况要求,本次设计采用不锈钢(SUS304L)作为U形管换
热器的热交换管,铸钢(GS-C25)作为热交换器支撑体及可选择的配件。
二、U形管换热器外型和尺寸设计
在U形管换热器设计中,除了必须考虑到材料和工艺的要求外,外型
和尺寸对于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设计的U形管换热器外型主要由热
交换器支撑体,管道等组成。
腔室的位置应考虑到流量的平衡性,管道的
外径大小需要考虑到工况条件,管道的数量要满足设计要求。
本次设计的U形管换热器的外形尺寸如下:热交换管外径为Φ22mm,热交换管壁厚为1.2mm,热交换管的数量为24根,U形管换热器总长度为1750mm,管距为50mm,热交换器支撑体的外形尺寸为1000x600x1750 mm。
开题报告U形管换热器

(1)课题的来源、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换热器是在工业生产中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过程的一种设备,自从21世纪以来,各国的换热器水平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我国的换热器技术在我国各方面人才的努力下也有了很大提高,本次设计就是在已有的计算基础上进行的,此次设计强调了节能与效率这两大主题。
在查阅了《管壳式换热器原理与设计》《传热学》等书的基础上,结合换热器设计的资料,进行了这次设计。
1.1换热器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换热器是在工业生产中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过程的一种设备,它是化工,炼油、动力、油田储运集输系统和原子能及其许多工业部门广泛应用的一种通用设备,是保证工艺流程和条件,利用二次能源实现余热回收和节约能源的主要设备。
在化工厂换热器约占总投资的10%-20%;在炼油厂换热器约占全部工艺设备投资的35%-40%。
由于工艺流程不同,生产中往往进行着加热、冷却、蒸发或冷凝等过程。
通过换热器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以满足工艺需要。
1.2换热器的分类及其特点换热器作为传热设备随处可见,在工业中应用非常普遍,特别是在耗能用量十分大的领域。
随着节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换热器的种类开发越来越多。
适用于不同介质、工况、温度和压力的换热器,其结构和型式也不相同。
按使用目的不同,换热器可分为加热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
由于使用条件和工作环境不同,换热器又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结构。
在生产中有时把换热器作为一个单独的化工设备,有时则把它作为某一工艺设备中的组成部分,按传热原理和实现热交换的方法,换热器可分为间壁式、混合式及蓄热式3类,其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普遍。
间壁式换热器在各工业部门中使用极其广泛,担负着各种换热任务,例如用以加热、蒸发、冷凝和废热回收等。
由于它们的使用条件和要求差别很大,如容量、温度、压力和工作介质的性质等,涉及的范围极广,因此换热器的结构型式也多种多样。
间壁式换热器,从作为换热面的间壁形式看,主要分为管式和板式两大类。
U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热响应模型及其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U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热响应模型及其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大量的海水淡化技术被开发出来。
其中,利用海水源的地埋管换热器技术因其高效、稳定和经济的特点而成为一种重要的海水淡化技术。
U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地埋管换热器,其具有热响应迅速、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和维护等优点。
本文旨在研究U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热响应模型及其算法,为更好的应用该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U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热响应特性及其机理。
2. 建立U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热响应模型。
3. 分析U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热响应模型,并提出改进算法。
4. 对比不同算法的优劣,选取最优算法,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三、研究内容1. 研究U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热响应特性及其机理通过建立实验模型和模拟模型,研究U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热响应特性,分析其机理,并提取关键参数,为建立热响应模型提供依据。
2. 建立U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热响应模型通过分析热响应机理及关键参数,建立U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热响应模型。
3. 分析U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热响应模型,并提出改进算法对建立的U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热响应模型进行分析,找出其优缺点,针对缺点提出改进算法,提高热响应模型的精度。
4. 对比不同算法的优劣,选取最优算法将多种算法用于U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热响应模型,比较不同算法的优劣,选取最优算法,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四、研究方法1. 实验研究法建立实验模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提取关键参数,为建立热响应模型提供依据。
2. 数值模拟法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建立U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数值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得到热响应模型的参数,为模型建立提供数据支持。
3. 理论分析法通过理论分析,深入了解U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热响应机理,为建立热响应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4. 算法分析法将多种算法用于热响应模型建立,比较不同算法的优劣,选取最优算法。
U型管换热器结构设计与建模开题报告答辩ppt课件

U型管换热器构造设计与建模
n 班级:XX n 学生:XX n 学号:XX
LOGO
目 录
壹 选题背景及根据 贰 研讨内容、思想及任务流程
叁 任务进度安排
肆
致谢
LOGO
换热器开展史
出现板式换热器,并运用于食品工业。以板代控 20年代 · 制成的换热器,构造紧凑,传热效果好,因此陆
续开展为多种方式。
任务流程安排
第一步:查阅和搜集文献资料
① 了解12个构件的型号及参数
主 第二步:了解其相关构造 ② 初选DN500的壳体和3m的U形管
要
③ 计算管束数量、折流板数量
工
① U型管束排布方式
作 第三步:绘制二维图 ② 折流板陈列
流
③ 其他构造设计
程 第四步:利用FLUNT进展建模分析
第五步:经过UG6.0绘制出设计的U型管换热器三维实体图和拆装
。
设计内容
1.熟习换热器设备开展历史,目前U型管换热器 开展现状与开展趋势;
2.掌握U型管换热器的12个组成构件及其对应的类 型与作用。
3.对U型管换热器进展构造设计,要求设计出的U型管 换热器满足义务书工艺条件。 4.对设计出的U型管换热器进展制造、安装和工艺校核 。 5.做出二维图〔A0×1,零部件图假设干〕;三维图 以及完成FLUNT建模。 6.设计阐明书以及争辩。
最后请各位教师批判指正。
提
问
答 疑
Question and answer
Question and answer
动画
第六步:书写设计阐明书,处置剩余任务,预备毕业争辩
任务进度安排
2021年03月09日
合计 100天
热管式换热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热管式换热器毕业设计开
题报告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课题名称:炼油厂常减压装置
空气预热器设计及部件优化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所在院(系)部: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2012 年 03 月 20 日
说明
1.根据《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教研室审查,系教学主任批准后实施。
2.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学生应当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开题报告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答辩。
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
其中的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
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本报告中,由学生本人撰写的对课题和研究工作的分析及描述,应不少于2000字,没有经过整理归纳,缺乏个人见解仅仅从网上下载材料拼凑而成的开题报告按不合格论。
5.开题报告检查原则上在第2~4周完成,各系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检查后,应写一份开题情况总结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U形管式换热器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设计(论文)题目:U形管式换热器设计院系:化工装备学院专业班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评阅意见1、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1、选题的目的毕业设计的选题要按照所学专业培养目标确定,要围绕本专业、学科选择有一定理论与实用价值且具有运用课程知识、能力训练的题目。
本次设计的题目是U形管式换热器设计。
它属静设备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管壳式换热器。
节约能源是当今世界的一种重要社会意识,是指尽可能的减少能源的消耗、增加能源利用率的一系列行为。
加强能源利用,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目前,在我国石油化工产业换热器受到普遍的重视,而换热器的广泛应用,决定了换热器换热性能的改善设计理论的不断创新,对企业经济的收益和工业的飞速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必将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有显著的贡献。
1.2、选题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石化、钢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换热器的需求水平大幅上涨,但国内企业的供给能力有限,导致换热器行业呈现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巨大的供给缺口需要进口来弥补。
未来,国内市场需求将呈现以下特点:对产品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环保、节能型产品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要求产品性价比提高;对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趋势强烈。
因此,作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就应该是各种压力容器。
在化工厂的各种压力容器中,最常见的就是换热器。
因此,在毕业设计时,通过自己的努力设计出一台换热器,可以巩固以前学过的专业知识,更为将来到化工厂中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设计这样一台换热器,无论是对以往知识的总结,还是对将来的工作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2、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内方面,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研究成果不断推陈出新,在强化传热元件方面华南理工大学相继开发出表面多孔管、波纹管、纵横管等;天津大学在流路分析法、振动方面研究成果显著;清华大学在板片传热方面有深入研究;西安大学在板翅式换热器研究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果]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U形管式换热器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设计(论文)题目:U形管式换热器设计院系:化工装备学院专业班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评阅意见1、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1、选题的目的毕业设计的选题要按照所学专业培养目标确定,要围绕本专业、学科选择有一定理论与实用价值且具有运用课程知识、能力训练的题目。
本次设计的题目是U形管式换热器设计。
它属静设备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管壳式换热器。
节约能源是当今世界的一种重要社会意识,是指尽可能的减少能源的消耗、增加能源利用率的一系列行为。
加强能源利用,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目前,在我国石油化工产业换热器受到普遍的重视,而换热器的广泛应用,决定了换热器换热性能的改善设计理论的不断创新,对企业经济的收益和工业的飞速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必将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有显著的贡献。
1.2、选题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石化、钢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换热器的需求水平大幅上涨,但国内企业的供给能力有限,导致换热器行业呈现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巨大的供给缺口需要进口来弥补。
未来,国内市场需求将呈现以下特点:对产品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环保、节能型产品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要求产品性价比提高;对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趋势强烈。
因此,作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就应该是各种压力容器。
在化工厂的各种压力容器中,最常见的就是换热器。
因此,在毕业设计时,通过自己的努力设计出一台换热器,可以巩固以前学过的专业知识,更为将来到化工厂中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设计这样一台换热器,无论是对以往知识的总结,还是对将来的工作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2、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内方面,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研究成果不断推陈出新,在强化传热元件方面华南理工大学相继开发出表面多孔管、波纹管、纵横管等;天津大学在流路分析法、振动方面研究成果显著;清华大学在板片传热方面有深入研究;西安大学在板翅式换热器研究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果]1[。
这些技术成果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炼油、化工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作用,也使中国传热技术水平步入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换热器正向物性模拟研究、分析设计研究、大型化及耗能研究、强化技术研究、新材料研究、控制结垢及腐蚀研究等方面发展,从而继续提高设备的传热效率]2[。
促进设备结构的紧凑性,加强生产制造的标准系列化,并在广泛的范围内继续向大型化发展,向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成本低、安全可靠的方向发展。
对国外换热器市场的调查表明,管壳式换热器仍占较大比例。
虽然各种其它形式换热器的竞争力在上升,但管壳式换热器仍占较重要的地位。
随着动力、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其设备也继续向着高温、高压、大型化方向发展。
而换热器在结构方面也有不少新的发展。
现就几种新型换热器的特点简介如下:(1) 折流杆换热器折流杆换热器是以折流杆取代折流板,在管外改善流体的流动方式,减少折流板造成的流动死区和停滞区,并且使流体在折流杆后产生有效的“涡流”效应,从而达到强化传热的果,同时起到了降低流体阻力和消除换热管的震动造成的损伤、失效等作用]3[。
(2) 波纹管换热器波纹管换热器是将换热管加工成内外均呈连续波纹曲线的波纹管,使管子的纵向截面成波形,由相切的大小圆弧构成,由于管内流体的流动截面不断变化,使流体的扰动增加而使传热强化。
根据使用测试结果其管内放热系数可较光管提高3~4倍,同时壳程的换热系数也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使总放热系数提高1~2倍,目前该技术已在许多热网换热器中应用]4[。
同时在原油加热器及压缩机冷凝器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波纹管换热器在解决管内结垢问题上也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3) 螺旋槽管换热器螺旋槽管换热器是将换热管表面加工成螺旋形的凹槽,在管内形成螺旋形凸肋的异型管。
流体在管内流动时受螺旋槽的导引,靠近壁面的流体顺螺纹旋转,螺旋形的凸肋使流体产生周期性的扰动,这样可以使流体边界层减薄,并加剧流体的扰动,因而使传热强化。
一般其管内放热系数为光管的1.5~2.5倍,总的放热系数可提高0.5~1倍。
目前这项技术在工业锅炉和其它换热器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4) 螺旋翅片管和纵向翅片管换热器螺旋翅片管换热器是将换热管上螺旋缠绕高频焊接扁钢,纵向翅片管换热器是将换热管圆周上沿轴线方向、高频焊接U形翅片。
两种热交换器都是通过增加管外侧受热面、改变流体流动的方式来强化传热。
实验证明,小管径翅片管束的传热性能优于大管径管束,适当增加翅片高度和翅片间距对传热有利,适当密排对传热有利。
螺旋翅片管换热器主要用于流体横向冲刷的场合,纵向翅片管主要用于流体纵向冲刷的场合,同时起到大大缩小换热器体积的作用。
我们在空气换热器、热管换热器及锅炉上,采用了这类换热器,取得了明显的强化换热效果]5[。
(5)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对传统折流板换热器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采用与壳体轴线成某一角度状排列的螺旋板作为折流板,使介质在壳体内螺旋推进流动,实现了在较小泵功能消耗条件下较高的传热效果。
其特点有:具有较高的传热系数;壳侧流阻较小,无滞流区;不易污垢沉积。
延长维修周期,减少维修费用。
适用于较粘稠介质。
(6)涡流热膜换热器涡流热膜换热器采用最新的涡流热膜传热技术,通过改变流体运动状态来增加传热效果,当介质经过涡流管表面时,强力冲刷管子表面,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最高可达10000W/m2℃。
同时这种结构实现了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防结垢功能。
其它类型的换热器的流体通道为固定方向流形式,在换热管表面形成绕流,对流换热系数降低。
(7) 陶瓷换热器陶瓷换热器的生产工艺与窑具的生产工艺基本相同,导热性与抗氧化性能是材料的主要应用性能。
它的原理是把陶瓷换热器放置在烟道出口较近,温度较高的地方,不需要掺冷风及高温保护,当窑炉温度1250-1450℃时,烟道出口的温度应是1000-1300℃,陶瓷换热器回收余热可达到450-750℃,将回收到的的热空气送进窑炉与燃气形成混合气进行燃烧,可节约能源25%-45%,这样直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陶瓷换热器在金属换热器的使用局限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为它较好地解决了耐腐蚀,耐高温等课题,成为了回收高温余热的最佳换热器。
经过多年生产实践,表明陶瓷换热器效果很好。
它的主要优点是:导热性能好,高温强度高,抗氧化、抗热震性能好。
寿命长,维修量小,性能可靠稳定,操作简便,是目前回收高温烟气余热的最佳装置。
在生产中存在的热交换条件千变万化,所需要的换热器必须各式各样,为了符合使用要求,国内、外对换热器技术的开发从传热机理的研究、设备结构的创新,设计计算方法的改进以及制造工艺水平的提高等方面都进行了长期而大量的工作。
直至目前,换热器的使用大部分仍然是管壳式换热器]6[。
就其数量或使用场所来对比,与管式结构换热器竞争还有很大优势。
但从空间技术发展起来的热管技术受到极大重视,各式热管换热器已进入工业实用阶段。
在换热器设计中采用了电子计算机,不仅可以缩短计算时间,减少人为的差错,而且有可能进行最佳设计。
换热器制造工艺上获得了改进,新材料及复合材料已逐渐使用。
对未来换热器会起到影响作用。
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换热器技术将迅速发展。
就目前的情况分析,换热器的基本发展趋势是:提高传热效率,提高紧凑性,降低材料消耗,增强承受高温、高压、超低温及耐腐蚀能力。
保证互换性及扩大容量的灵活性,通过减少堵塞和便于除垢以减少操作事故,从选用材料,结构设计以及运行操作等各方面增长使用寿命并在广泛的范围内向大型化发展。
在换热器制造中,专业化生产的趋势仍将继续。
加工中向“多轴化”及“数值控制化”发展。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制造成本仍是基本发展目标。
对国外换热器市场的调查表明,管壳式换热器占64%。
虽然各种板式换热器的竞争力在上升,但管壳式换热器仍将占主导地位。
随着动力、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其设备也继续向着高温、高压、大型化方向发展。
管壳式换热器由于管内外流体的温度不同,因此换热器的壳体与管束的温度也不同。
如果两温度相差很大,换热器内将产生很大热应力,导致管子弯曲、断裂或从管板上拉脱。
因此,当管束与壳体温度差超过50℃时,需采取适当补偿措施,以消除或减少热应力。
根据所采用的补偿措施,管壳式换热器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①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7[由壳体、管束、封头、管板、折流挡板、接管等部件组成。
结构特点为:两块管板分别焊于壳体的两端,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
换热管束可做成单程、双程或多程。
它适用于壳体与管子温差小的场合。
优点:结构简单、紧凑。
在相同的壳体直径内,排管数最多,旁路最少;每根换热管都可以进行更换,且管内清洗方便。
缺点:壳程不能进行机械清洗;当换热管与壳体的温差较大(大于50℃)时产生温差应力,需在壳体上设置膨胀节,因而壳程压力受膨胀节强度的限制不能太高。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适用于壳层流体清洁且不易结垢,两流体温差不大或温差较大但壳程压力不高的场合。
② 浮头式换热器]8[管束一端的管板可自由浮动,完全消除了热应力;且整个管束可从壳体中抽出,便于机械清洗和检修。
浮头式换热器的应用较广,但结构比较复杂,造价较高[9]。
浮头式换热器适用于壳体和管束壁温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的场合。
结构特点是两端管板之一不与壳体固定连接,可在壳体内沿轴向自由伸缩,称为浮头[10]。
优点:当换热管与壳体有温差存在,壳体或换热管膨胀时,互不约束,不会产生温差应力;管束可从壳体内抽出,便于管内和管间的清洗。
缺点:结构较复杂,用材量大,造价高;浮头盖与浮动管板之间若密封不严,发生内漏,造成两种介质的混合。
③ U 形管换热器[11]结构特点是只有一个管板,换热管为U 型,管子两端固定在同一管板上。
管束可以自由伸缩,当壳体与U 型换热管有温差时,不会产生温差应力。
可弥补浮头式换热器结构复杂的特点,同时又保留换热管束可以抽出,热应力可以消除的优点。
优点: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管板,密封面少,运行可靠,造价低;管束可以抽出,管间清洗方便。
缺点:管内清洗比较困难;由于管子需要有一定的弯曲半径,故管板的利用率较低;管束最内层管间距大,壳程易短路;内层管子坏了只能堵塞而不能更换,因而报废率较高。
U 形管式换热器适用于管[12]、壳壁温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而管程介质清洁不易结垢以及高温、高压、腐蚀性强的场合[13]。
一般高温、高压、腐蚀性强的介质走管内,可使高压空间减小,密封易解决,并可节约材料和减少热损失[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