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衔接素材教案

合集下载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的联系和差异,为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2. 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初中与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与差异。

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实验技能。

3. 科学探究方法与思维。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找出衔接点与差异。

2. 运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对比分析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

2. 准备实验器材,开展化学实验教学。

3. 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

五、教学过程1. 导学:介绍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的联系和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分析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与差异,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

3. 实验教学:演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掌握实验技能。

4. 科学探究教学:引导学生探讨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知识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验操作评估:检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

3.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化学知识讲座,邀请高中化学教师或专业人士进行讲解,拓宽学生视野。

2. 开展化学兴趣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化学竞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3. 布置开放性化学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八、教学反馈1. 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初高中衔接教案化学

初高中衔接教案化学

初高中衔接教案化学教案标题:初高中衔接教案化学一、教学目标1. 确保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学习。

2. 帮助学生理解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3.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其化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2. 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三、教学内容1. 复习初中化学知识,包括物质的分类、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化学反应等基础概念。

2. 引入高中化学知识,介绍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式与化合价等内容。

3. 进一步学习高中化学知识,包括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平衡、酸碱中和等内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2. 实验操作:组织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3.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初中化学知识,包括化学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内容。

2. 引入高中化学知识,介绍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式与化合价等内容。

3. 进一步学习高中化学知识,包括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平衡、酸碱中和等内容。

4. 组织化学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5. 布置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2. 课堂练习:通过布置的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报告: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操作的评估,检查其实验能力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促进教学过程的互动和改进。

3. 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化学初中与高中衔接教案

化学初中与高中衔接教案

化学初中与高中衔接教案教学内容:化学初中与高中衔接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初中与高中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不同之处。

2.掌握化学初中与高中的知识点,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高中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化学初中与高中学习内容的对比和衔接。

教学难点:初中学生如何适应高中化学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高中化学学习的内容和难度,引起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形成化学初中与高中学习内容的对比(10分钟)1.学生讨论化学初中与高中学习内容的不同之处,并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来。

2.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指导学生对比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化学初中与高中的知识点梳理(15分钟)1.教师逐一介绍高中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解释其重要性和难度。

2.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记录重点知识点,并与初中化学知识点对比,找出差异和联系。

四、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的引导(10分钟)1.教师介绍高中化学学习的方法,如如何刻苦学习、如何做好笔记、如何复习知识点等。

2.教师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多思考,多讨论,提高学习效率。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巩固学习成果。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化学初中与高中学习内容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化学初中与高中的衔接教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学习思维和方法上的变化,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化学初高中衔接知识点教案

化学初高中衔接知识点教案

化学初高中衔接知识点教案文章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知识的连贯性尤为突出。

初中化学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高中化学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因此,初高中衔接阶段的化学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份针对此阶段设计的化学知识点教案范本,供教师和同学们参考使用。

我们要对初中阶段的重要化学概念进行回顾与总结。

比如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基础认知,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平衡,以及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通过复习这些基础知识,可以确保学生对之前学过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新内容。

例如,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深入讲解、化学键的类型及其形成原理、溶液的性质与浓度计算、酸碱和盐的分类及反应等。

这些知识点不仅涉及更深层次的理论,还包括更为复杂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教案中还应当设计一些活动来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例如,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如观察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或是通过H试纸检测不同物质的酸碱性。

通过亲手操作实验,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节奏,教案还应该包括一定的习题练习。

这些习题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形式,既覆盖初中已学的知识,又涉及高中新学的知识点。

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案中还应当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整理笔记、归纳总结知识点、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等。

这些都是帮助学生在高中阶段保持高效学习的关键策略。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案了解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知识衔接;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为高中化学学习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的联系;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回顾与扩展。

教学重点: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回顾。

教学难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延伸应用;初高中化学知识的整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学生准备笔记本、课本等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通过实例引入化学知识的衔接,让学生了解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之间的联系。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初高中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Step 2:复习初中化学知识1. 回顾初中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表等知识点。

2. 练习初中化学相关题目,巩固基础知识。

Step 3:拓展化学知识1. 介绍高中化学中的新知识点,与初中化学知识进行对比。

2. 演示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化学知识的魅力。

Step 4: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化学实验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讨论。

Step 5:作业布置1. 布置相关课外阅读、练习题等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化学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化学知识的衔接与延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

2. 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初中化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性质等。

2. 高中化学知识的引导与讲解: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等。

3.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

2. 利用实验、演示、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回顾初中化学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已学过的物质组成、分类、变化、性质等基本概念。

2. 讲解高中化学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键等基本概念,并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3. 进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等基本技能。

4.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初中和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化学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3.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学生对化学学习有兴趣,形成持续学习的动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和高中化学教材2. 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烧杯、滴定管等3. 教学课件:化学知识讲解、实验操作演示等4. 网络资源:化学知识讲解视频、实验操作视频等七、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安静,有利于学生学习2. 实验室环境:安全、整洁、设备齐全,有利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八、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每个章节安排2课时,共10课时2. 课间休息:10分钟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回顾初中化学知识,讲解高中化学基本概念2. 第二课时:讲解高中化学基本原理,进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3. 第三课时:进行化学实验实践,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第四课时:总结本章节内容,进行学习评价十、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4. 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和说明: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

初高中衔接课程化学教案

初高中衔接课程化学教案

初高中衔接课程化学教案课程目标:
1. 系统复习初中化学知识,梳理基础概念;
2. 引导学生理解高中化学知识,建立科学思维;
3. 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学习,提升学习成绩。

教学重点:
1. 初中化学知识复习与扩展;
2. 高中化学知识引入与理解;
3. 实验操作技能培养。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初中化学知识复习
1.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2. 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3.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4. 化学反应的类型与特征。

第二节:高中化学知识引入
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进阶;
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3.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4. 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

第三节:实验操作技能培养
1. 常用实验器材的使用与维护;
2. 实验步骤的设计与操作;
3.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4. 实验结论的推断与验证。

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与实例讲解相结合;
2. 实验操作与观测实践相结合;
3. 课堂讨论与思维激发相结合。

教学评价:
1. 定期小测验巩固知识;
2. 实验报告评分考核实验操作技能;
3. 期末考试检验知识理解与运用。

教学反思:
1.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及时进行个性化辅导;
3. 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注:以上为初高中化学课程衔接教案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学校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愿学生在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

初中化学高中衔接教案

初中化学高中衔接教案

初中化学高中衔接教案
主题:化学高中衔接
教学目标:
1.了解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初中化学知识对高中学习的帮助。

3.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
1.初中化学知识的复习和回顾。

2.初中化学知识在高中的延伸和应用。

3.高中化学知识的介绍和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1.复习初中化学知识,包括常见元素的性质、化学键的种类、化学方程式的写法等。

2.讨论初中化学知识在高中学习中的作用和价值。

3.引导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知识的框架和体系。

4.介绍高中化学知识的重点内容,包括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化学反应机理等。

5.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学习高中化学,包括细致阅读教科书、多做练习题、积累化学知识点等。

教学方法:
1.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以实例和案例为主导,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应用和价值。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评估:
1.通过课堂讨论和答题的形式检测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布置作业和课外阅读,检查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1.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与高中教师沟通交流,了解高中化学知识的要求和重点,帮助学生顺利过渡。

希望通过这份教案,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初中到高中化学的衔接,顺利适应高中化学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化学衔接素材教案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初高中化学衔接复习资料基本概念和理论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一)物质的组成1(1)定义: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 素的化合价。

(2)实质:化合价是元素的化学性质。

(3)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在带电原子团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不为零,代数和为原子团的化合价。

(注意:①同一元素,在不同的原子团中,可显相同的化合价;如:CrO 42—Cr 2O 72—②同一元素,在结构相同的原子团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如:KMnO 4K 2MnO 4③同一元素,在同一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如:NH 4NO 3)化合价口诀钾钠银氢正一价, 钙镁钡锌正二价, 铝是正三氧负二, 氯负一价最常见, 硫有负二正四六, 正二正三铁可变, 正一二铜二四碳, 单质零价永不变.一价钾钠银铵氢,二价钙镁钡铅锌; 三五价有磷和氮,四价硅锰还有碳;核 原子 (直接)构成 离子 分子构 成 变 成 构 成 构 成 (纯净物一二铜汞二三铁,铝是三价要记得;四六负二硫出现,氧是负二经常见。

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2.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带电原子团:碳酸根离子CO32-、碳酸氢根离子HCO3-、硫酸根离子SO42-、亚硫酸根离子SO32-、高锰酸根离子MnO4-、硝酸根离子NO3-、磷酸根离子PO43-、氢氧根离子OH-、铵根离子NH4+(三)物质的分类Ⅰ氧化物1.定义(1)组成元素的种数:两种(2)组成物质的类别:化合物2.氧化物的分类(1)按组成元素分类①金属氧化物(如:Na2O、CaO、MgO、ZnO、MnO2、CuO、Fe2O3、Al2O3)②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CO、SO3、P2O5)(2)按化学性质分类①不成盐氧化物(如:H2O、CO、NO、MnO2)②成盐氧化物Ⅰ、酸性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如:SO2、SO3、CO2、Mn2O7)Ⅱ、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如:CaO、MgO、CuO、Fe2O3)Ⅲ、两性氧化物(如:Al2O3、ZnO)(3)按常温下的状态分类①固态氧化物(如:Fe2O3、CuO)②液态氧化物(如:H2O)③气态氧化物(如:CO2)3.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1)酸性氧化物①酸性氧化物都能跟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②大多数酸性氧化物能跟水化合生成酸(SiO2除外)③大多数酸性氧化物都可由非金属与O2化合生成①2NaOH+CO2===Na2CO3+H2O②CO2+H2O===H2CO3③C+O2CO2(2)碱性氧化物①碱性氧化物都能跟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②极少数碱性氧化物能跟水化合生成碱(Na2O、BaO、CaO等)③大多数碱性氧化物都可由金属与O2化合生成①CaO+2HCl===CaCl2+H2O②Na2O+H2O===2NaOH③2Mg+O22MgOⅡ酸(电离时生成阳离子全部是H+)1.酸的分类(1)按组成可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2)按电离出的H+个数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3)按酸性的强弱分为:强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弱酸(4)按酸的沸点高低可分为:高沸点酸_________、低沸点酸____________________2.酸的命名无氧酸一般命名为“氢某酸”____________,含氧酸一般命名为“某酸”_________。

3.酸的通性(1)酸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石蕊遇酸变红,酚酞遇酸不变色。

)(2)酸+活泼金属→盐+氢气H2SO4+Zn=ZnSO4+H2↑(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6HCl+Fe2O3=2FeCl3+3H2O(4)酸+碱→盐+水H2SO4+Cu(OH)2=CuSO4+H2O(5)酸+盐→新盐+新酸2HCl+CaCO3=CaCl2+CO2↑+H2OⅢ碱(电离时生成阴离子全部是OH-)点燃点燃1.碱的分类(1)按溶解性分为:可溶性碱________、微溶性碱_______、难溶性碱_______(2)按碱性强弱分为:强碱_________、弱碱_________2.碱的命名氢氧化某3.碱的通性(1)碱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石蕊遇碱变蓝,酚酞遇碱变红)(2)碱+酸性氧化物→盐+水2NaOH+CO2=Na2CO3+H2O(3)碱+酸→盐+水Ba(OH)2+H2SO4=BaSO4↓+2H2O(4)碱(可溶)+盐(可溶)→新盐+新碱Ca(OH)2+Na2CO3=CaCO3↓+2NaOH另:不溶性的碱受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和水Cu(OH)2CuO+H2OⅣ盐(电离时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生成)1.盐的分类和命名正盐(无氧酸盐叫做“某化某”___________;含氧酸盐叫做“某酸某”_________)酸式盐(NaHCO3碳酸氢钠、KHSO4硫酸氢钾、Ca(HCO3)2碳酸氢钙)碱式盐(Cu2(OH)2CO3碱式碳酸铜)化学上,对于含有相同酸根离或相同金属离子的盐,常给他们一个统称。

(如:硫酸盐、钾盐等)2.盐的性质(1)盐+活泼金属→新盐+新金属CuSO4+Fe=FeSO4+Cu(2)盐+酸→新盐+新酸BaCl2+H2SO4=BaSO4↓+2HCl(3)盐(可溶)+碱(可溶)→新盐+新碱FeCl3+3NaOH=Fe(OH)3↓+3NaCl(4)盐(可溶)+盐(可溶)→新盐+新盐NaCl+AgNO3=NaNO3+AgCl↓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一)物理变化、化学反应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反应间最本质的区别是:化学反应有新物质产生。

当然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但化学反应的同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二)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的原因:宏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微观(实质):⎧⎪⎨⎪⎩原子的不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没有变化(三)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四种)1.化合反应△①概念:A+B→AB②反应的规律和条件a、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b、非金属+非金属Fe+O2C+O2c、酸性氧化物+水d、碱性氧化物+水CO2+H2OCaO+H2O*e、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f、氨气+酸CaO+SiO2====CaSiO3NH3+HClg、结晶水合物的生成CuSO4+H2O2、分解反应①概念:AB→A+B②反应的规律和条件a、某些盐的分解b、不溶性碱的分解KClO3——Fe(OH)3——Cu2(OH)2CO32CuO+CO2↑+H2Oc、电解水d、含氧酸的分解H 2O——H2CO3——e、某些氧化物的分解HgO——3、置换反应①概念:A+BC→B+AC②反应的规律和条件a、金属+酸===盐+氢气选择条件:Ⅰ金属Ⅱ酸Zn+H2SO4Fe+HClb、金属+盐===新盐+新金属条件:盐要可溶单质金属一定要比盐中的金属活泼(古代湿法炼铜)Fe+CuSO4c、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H 2+CuO△高温d 、木炭还原金属氧化物 C+CuO4、复分解反应(1)概念:AB+CD →AD+CB (2)反应条件:生成物中应有沉淀、气体、水等至少一种(3)反应规律 Ⅰ酸+碱==盐+水① 酸为强酸时,碱为任意碱 HCl+KOH HCl+Cu(OH)2 HCl+NH 3·H 2O② 碱为强碱时,酸为任意酸NaOH+H 2SO 4 NaOH+H 2SiO 3③ 弱酸与弱碱一般难发生反应,但NH 3·H 2O (可溶性弱碱)能够和可溶性弱酸反应 NH 3·H 2O+CH 3COOH Ⅱ酸+盐==新盐+新酸此类情况比较复杂,初中阶段只要求掌握3种类型 ① CaCO 3+HCl(强酸制弱酸) ② AgNO 3+HCl ③ BaCl 2+H 2SO 4 Ⅲ碱+盐==新盐+新碱反应条件:反应物均能溶于水,产物应有沉淀或气体生成 ① NaOH+CuSO 4 ② NaOH+NH 4Cl Ⅳ盐+盐==新盐+新盐反应条件:反应物均能溶于水,产物至少有一种沉淀 ① AgNO 3+NaCl② BaCl 2+CuSO 4酸、碱、盐、氧化物、单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例:用七种方法制取MgCl 2 Ⅰ.Mg+Cl 2====MgCl 2① Ⅱ.MgO+HCl====MgCl 2+H 2O ② Ⅲ.Mg(OH)2+2HCl====MgCl 2+2H 2O ④Ⅳ.MgCO3+2HCl===MgCl2+H2O+CO2↑⑥Ⅴ.MgSO4+BaCl2===MgCl2+BaSO4↓⑦Ⅵ.Mg+CuCl2====MgCl2+Cu⑧Ⅶ.Mg+2HCl====MgCl2+H2↑⑨4.氧化-还原反应(高中详讲)5、溶液的导电性(1)电离与溶液的电性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即熔融状态)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电离过程是不需要通电的,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即“电荷守恒”),因此溶液不显电性。

(2)电离与导电的关系溶质先发生电离,溶液才能够导电;溶液若能够导电,说明溶质发生了电离。

在能导电的溶液里,溶质是由离子形式存在的,在不能导电的溶液里,溶质是由分子形式存在的。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须同时满足“质量守恒”与“电荷守恒”)例:HCl=H++Cl-Ca(OH)2=Ca2++2OH-NaCl=Na++Cl-★请书写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HNO3NH4NO3KOH Na2CO3CaCl2Fe(NO3)2Al2(SO4)3酸碱盐溶解性口诀:钾钠铵盐硝酸盐,完全溶解不困难;盐酸盐中氯化银,水中溶解不得行;硫酸钡铅不溶外,微溶只有银和钙;碳酸盐溶钾钠铵,余下沉淀记心间。

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微溶于水,“挥”表示那种物质易挥发或易分解,“—”表示那种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

初中重要的化学方程式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加热2CuO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4OH+3O2点燃2CO2+3H2O二.几个分解反应: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电2H2↑+O2↑14.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2CuO+H2O+CO2↑1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2KCl+3O2↑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MnO2+O2↑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18.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19.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20.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21.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22.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Fe3O4高温3Fe+2CO2↑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加热Cu+CO2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高温2Fe+3CO225.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Fe3O4高温3Fe+4CO2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1)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26.锌和稀硫酸Zn+H2SO4=ZnSO4+H2↑27.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28.镁和稀硫酸Mg+H2SO4=MgSO4+H2↑29.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30.锌和稀盐酸Zn+2HCl===ZnCl2+H2↑31.铁和稀盐酸Fe+2HCl===FeCl2+H2↑32.镁和稀盐酸Mg+2HCl===MgCl2+H2↑33.铝和稀盐酸2Al+6HCl==2AlCl3+3H2↑(2)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3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3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SO4===ZnSO4+Cu(3)碱性氧化物+酸--------盐+水37.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38.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39.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2HCl====CuCl2+H2O40.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H2SO4====CuSO4+H2O41.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H2SO4====MgSO4+H2O42.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2HCl====CaCl2+H2O(4)酸性氧化物+碱--------盐+水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CO2====Na2CO3+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SO2====Na2SO3+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SO3====Na2SO4+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CO2====CaCO3↓+H2O 47.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SO2====CaSO3↓+H2O(5)酸+碱--------盐+水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NaOH====NaCl+H2O49.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KOH====KCl+H2O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Cu(OH)2====CuCl2+2H2O51.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Ca(OH)2====CaCl2+2H2O52.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Fe(OH)3====FeCl3+3H2O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Al(OH)3====AlCl3+3H2O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2KOH====K2SO4+2H2O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Cu(OH)2====CuSO4+2H2O57.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2Fe(OH)3====Fe2(SO4)3+6H2O58.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NaOH====NaNO3+H2O(6)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MgCO3+2HCl===MgCl2+H2O+CO2↑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AgNO3===AgCl↓+HNO3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H2SO4===Na2SO4+H2O+CO2↑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BaCl2====BaSO4↓+2HCl (7)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CuSO4====Cu(OH)2↓+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FeCl3====Fe(OH)3↓+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MgCl2====Mg(OH)2↓+2NaCl68.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CuCl2====Cu(OH)2↓+2NaCl69.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Na2CO4===CaCO3↓+2NaOH (8)盐+盐-----两种新盐71.Na2SO4+BaCl2===BaSO4↓+2NaCl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AgNO3====AgCl↓+NaNO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