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沉积学发展回顾与展望
油气沉积学发展回顾和应用现状

文章编号:1000-0550(2003)01-0137-05收稿日期:2002-12-26 收修改稿日期:2003-01-10油气沉积学发展回顾和应用现状顾家裕 张兴阳(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摘 要 将我国解放后油气沉积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向国外学习和创建实践阶段(1949~1970年)、油气沉积理论的充实和完善阶段(1970~1990)和油气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地震、测井和实验、计算机新技术相结合的生产实用阶段(1990年以后)。
同时论述了现阶段油气沉积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特别强调了层序地层学、测井沉积学和地球物理学全面应用于油气沉积研究中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它们使沉积研究在宏观和微观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研究更全面、更精确可靠,并实现了沉积研究的三维可视化。
关键词 油气沉积学 地震 测井 反演 模拟第一作者简介 顾家裕 男 1944年出生 教授 石油地质与沉积储层中图分类号 T E 12 文献标识码 A 沉积学是研究沉积物(岩)的特征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
它主要探讨沉积物(岩)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产状及接触关系,并进一步阐明其成因和分布规律,总结沉积物(岩)形成的理论,包括风化、剥蚀、搬运和沉积作用过程其及后期变化等。
在此基础上,明确成岩、成矿机理,分析沉积物(岩)的发育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恢复沉积物形成时的古地理和大地构造环境,并以此推测矿床的生成、储集条件,预测其层位和地点。
1 解放后中国沉积学发展的三个阶段这里所说的三个阶段实际上是相互穿插、逐渐过渡的,不是绝然分开的,它反应了一个发展趋势。
1.1 第一阶段:向国外学习阶段和创建实践阶段(1949~1970年)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我们的老一辈沉积学家、地貌学家和石油地质学家主要是留学归国、热心爱国的人士主要向前苏联及少量西方国家学习并吸收他们的精华。
他们翻译了部分国外著作来教学和应用,如鲁欣的《沉积岩石学原理》、《普通古地理学原理》,马尔克维奇的《相的概念》、列兹尼可夫的《沉积岩相与建造》等〔1〕。
山东科技大学.李守军《中国地质学》(5)

(二)第二阶段:沉积学阶段
20世纪50-80年代,在石油工业发展的推动下, 广泛开展了现代沉积的研究。新技术新方法的应 用,相关学科新成就的引进和渗透,以及大量的水 槽实验工作,使沉积学得到全面、飞速发展。该阶 段沉积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沉积岩成因、沉积环 境分析、沉积作用机理、沉积模式及其与环境、 矿产、水文、工程等之间的关系。
(三)第三阶段:沉积地质学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至世纪末,由于高新技术的发 展和应用以及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使沉积学家 逐渐认识到地质记录中存在各种规模不一,在纵 向上呈规律分布,侧向上可进行大陆内、大陆间 或全球范围追踪或对比的沉积旋回或韵律事件。 对它们的研究通常要超越专业的或学科的界线, 要跨越一个或多个国家的范围,于是形成了全球 沉积地质计划(GSGP)及专门性的学科组织—— “全球沉积地质委员会(GSGC)”。研究的主要特 点是:强调古气候在沉积记录中的意义;注重沉积 记录的全球同时性研究;强调各种事件在沉积作 用中的意义;注重矿产资源分布的全球同时性或 全球成因特征的研究;研究兴趣从地球本身转向 地球外部世界;强调全球海平面变化在沉积记录 中的作用;注重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综合研究。
(六)实验沉积学的发展
实验沉积学摒弃了定性和描述性研究,注重定量统计、成 因规律和机制模拟等方面的研究。
(1)对沉积岩物质构成(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及有机组分)和组构 (粒度分布及概率、颗粒形态、表面结构、排列方式、填积型 式和孔渗分布特征等)进行观察、测试和分析,提供定性-定量资 料和数据; (2)对所获得资料和数据进行分项整理、参数计算、统计观察, 并绘制相关图表; (3)对处理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与野外宏观实测资料进行对比 验证,从中寻找其相关性和规律性; (4)在综合分析之基础上,对沉积岩分类、成因、岩相、古地理、 环境、盆地、成矿关系进行合理解释和模拟; (5)对沉积岩搬运、沉积、成岩及孔隙演化史进行运动学、动 力学、热力学等方面的定量模拟,建立相应模型; (6)对矿产、能源及地下水的形成、演化及分布进行动态模拟; (7)指导找矿及油气勘探活动。
中国沉积学的今后发展:若干思考与建议

第12卷第2期2005年4月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E a r t hS c i e n c eF r o n t i e r s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G e o s c i e n c e s ,B e i j i n g ;P e k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V o l .12N o .2A pr .2005中国沉积学的今后发展:若干思考与建议孙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aS U NS h uI n s t i t u t e o f G e o l o g y a n dG e o p h y s i c s ,C A S ,B e i j i n g 10002a ,C h i n a S U NS h u .S e d i m e n t o l o g y i nC h i n a :P e r s p e c t i v e s a n d s u g ge s t i o n s .E a r t h S c i e n c eF r o n t i e r s ,2005,12(2):003-010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a b r i ef r e v i e wo f t h e l a t e s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i n s e d i m e n t o l og y ,th e a u t h o r pu t s f o r w a r d s e v e r a l r e s e a r c h a r e a s t h a t s h o u l d b e s t r e n g t h e n e d i n t h e n e a r f u t u r e s i nC h i n a ,i n c l u d i n g s t u d i e s o f c o n t i n e n t a l d e p o s -i t s ,c a r b o n a t e d e p o s i t s ,n e a r -s h o r e a n ds h a l l o ws e a s i l i c i c l a s t i cd e p o s i t s a n dd e e p -s e ad e po s i t s .N e wr e s e a r c h s h o u l d b e d i r e c t e d t o s t u d i e s o n a s s e d i m e n t a r y b a s i n s ,p a l e o c l i m a t e ,P r e c a m b r i a n s e d i m e n t a r y r e c o r d s ,s e d i m -e n t o l o g y r e l a t e dt oh u m a nl i v i n g e n v i r o n m e n t ,r e g i o n a l a n d g l o b a l s e d i m e n t o l o g y .I no r d e rt od e e pe no u r k n o w l e d g e i n t h e s e t o p i c s ,i t i s s u g g e s t e d t o d e v e l o p a s y s t e mt o e n c o u r a g e g e o s c i e n t i s t s t o s t u d y s e d i m e n t o -l o g i c a l p r o b l e m s a n d o b s e r v e s e d i m e n t o l o g i c a l p h e n o m e n a .N e wm e t h o d s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a r e a l s o e m ph a s i X e d .I n c o n c l u s i o n ,t e n p r o p o s a l s a r e g i v e n i n o r d e r t o f u r t h e r d e v e l o p s e d i m e n t o l o g i c a l s t u d i e s i nC h i n a .K e y wo r d s :C h i n a ;s e d i m e n t o l o g y ;s e d i m e n t a r y g e o l o g y ;E a r t h s y s t e m ;s t r a t e g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摘 要:在简述沉积学国内外研究进展基础上,文中提出了中国沉积学今后发展需要加强和重视的研究领域。
中国沉积学发展战略:沉积学教育现状与展望

中国沉积学发展战略:沉积学教育现状与展望高有峰;张立斌;陈桐;王璞珺【摘要】通过调研国内主要地质高校涉及沉积学领域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野外教学和研究生毕业论文等情况,对中国沉积学相关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从而讨论了中国沉积学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结果显示:1)中国地质类院校中涉及沉积学的本科专业设置基本统一,而研究生专业设置则存在较大的差异,各大高校的传统优势研究领域各具特色;2)通过统计近15年沉积学相关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情况,揭示沉积学相关专业学位论文数量占地质学科总数的32%,其中油气地质学学科又占沉积学论文总数的77.1%,可见油气地质学是近15年来沉积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与对人才的需求息息相关;3)通过研究生学位论文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对比,我国沉积学教育与国民经济是同步发展的,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向沉积学领域提出新的课题,促进沉积学和沉积学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沉积学领域和沉积学教育取得的成果反过来又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沉积学人才培养需要确定正确的目标和模式,将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协调统一本科地质学基础教育和研究生沉积学专门教育,构建终生教育体系,才能真正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使沉积学各研究领域的接续力量源源不断,使中国的沉积学蓬勃发展.%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China's sedimentology education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edimentology majorsetting,curriculum,field teaching and graduate thesis of the major geological college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olog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involved in sedimentology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settings are basically unified, but there are relatively largedifferences in the professional setting of graduate students,and traditional advantages research field of the maj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Statistics of graduation thesis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related field in recent 15 years suggest that the number of graduation thesis related to sedimentology accounts for 32% of the total number of graduation thesis in geo-logical disciplines,of which oil-gas geology disciplines accounted for 77.1%. It is apparent that oil-gas geology is the fastest growing discipline to improvesedimentology,indicating that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mand of talent; Compared China's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growth rate with dissertations,it can be found that China's sedimentology education and national economy are the synchronized devel-opment. On the one hand,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are constantly putting forward new top-ics to the field of sedimentolog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edimentology and sedimentology education. On the other hand,the achievements of sedimentology and sedimentology education in turn promot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ety progress.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correct goal and mod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talents of sedimentology. Which we need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is not only the quality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but also building a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by coordinating and unifying undergraduate foundation geological education and graduate special sedimentology education. Only in this way can truly meet the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make all fields of sedimentology research strength continuously,and make China's sedi-mentology thrive.【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17(035)005【总页数】8页(P1078-1085)【关键词】中国沉积学;教育;发展战略;学位论文【作者】高有峰;张立斌;陈桐;王璞珺【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 130026;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长春 130026;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 130061;吉林大学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 130026;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 13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12.2人类社会发展对能源和资源、全球变化和人居环境改善的切实需求,推动了国际沉积学界相关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丰硕成果,欧美多个重大地学研究计划均由沉积学家倡议并主导,沉积学正在越来越多的前沿科学研究计划中扮演重要角色。
现代沉积学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现代沉积学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加上对沉积学的认识与研究。
现今沉积学有许多研究新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
沉积学作为地球科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其重点和前沿将围绕资源、环境、灾害和全球变化四个主题展开。
关键字:沉积学研究进展发展方向一、概述一般认为,沉积学奠基于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初出现现代沉积学或沉积学的复兴与革命,随后的半个多世纪沉积学蓬勃发展成为地质科学的一个极富生命力的分支学科。
研究沉积物和沉积岩的科学经历了沉积岩石学、沉积学和沉积地质学3个发展阶段[1]。
沉积学在中国的兴起也始于20世纪50年代,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中国沉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强劲的势头一直持续至今[2]。
二、过去沉积学的主要研究任务(1)全面地研究沉积物的物质组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岩体产状和岩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为阐明其成因与分布规律提供依据。
(2)探讨沉积岩的形成机理,包括分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期后变化的机理。
特别是要研究沉积物及其中有用矿产的形成机理及富集规律。
(3)进行沉积环境的分析,根据沉积物的原生特点以及时空分布和变化特点,用以恢复沉积物形成时的古气候条件、古地理环境以及大地构造环境。
三、现代沉积学的研究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加上对沉积学的认识与研究。
现今沉积学有许多研究新方向。
(1)碎屑岩、碳酸盐岩及混合沉积的环境变化及其演变(2)沉积盆地分析与大地构造沉积学(3)层序地层学(4)冰川事件沉积学(5)全球变化沉积学(6)环境沉积学(7)资源沉积学(8)生物礁及白云岩成因(9)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等。
四、现代沉积学发展方向长期以来,地球科学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研究地球指导寻找矿产、能源和地下水等自然资源,以保证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
沉积构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55卷 第6期2009年11月 地 质 论 评 GEOL O GICAL R EV IEW Vol.55 No.6Nov. 2009注:本文为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30425008;200604255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0503003)国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编号2006CB202401)的成果。
收稿日期:2009205202;改回日期:2009209229;责任编辑:章雨旭。
作者简介:钟建华,男,1957年生。
现为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构造与沉积学的教学和研究。
Email :zhongjh @ 。
沉积构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钟建华1、2),梁刚1)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信学院油藏地质研究所,山东东营,257061;2)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内容提要:本文简要的总结了近20年来沉积构造研究方面的成果,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沉积构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①继续探寻新的沉积构造;②通过各种方法,包括野外观察、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来探讨某些已有(老)沉积构造的成因。
③纠正人们对某些沉积构造的成因及环境意义的过时或错误认识;④重视软沉积物变形构造(soft 2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及流水逃逸构造(flow escape structures )和液化构造的研究;⑤继续发掘和拓展沉积构造在沉积学研究(环境分析、层序地层学等)中的应用功能及范围。
我国在沉积构造研究方面近年来成果不多,需要迎头赶上。
关键词:沉积构造;软沉积物变形 沉积构造是沉积学的重要基础和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历来受到重视,即使是沉积学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今天,人们对其的热情也丝毫未减,以国际著名沉积学期刊“Sedimentology ”为例,几乎每期都有1~2篇论文是专门或半专门讨论沉积构造的。
中国陆相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中国陆相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摘要】地震沉积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油气精细勘探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它是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精细沉积学模式,结合地球物理技术方法,对沉积体系分布特征及其演化进行精细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继承和发展。
本文对地震沉积学近年来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其主要应用在薄层解释,主要技术方法有: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和分频解释进行了的阐述。
中国陆相地震沉积学近年来发展较快,未来着重在地震岩石学、地震沉积相模式和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分频解释前景地震相模式1 地震沉积学国内外研究现状地震沉积学是目前油气精细勘探的热门方法体系。
地震沉积学继承了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思想,但又有着更为不同的内涵与外延。
曾洪流等人最先提出“地震沉积学”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利用地震资料来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一门学科”,开创了地震沉积学。
地震沉积学国际会议于2005年2月在美国休斯敦召开,激起了更多学者的研究兴趣。
国内一些学者也开展了地震沉积学的研究。
林承焰等最先在国内引入地震沉积学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利用地震的手段结合井的资料进行宏观的岩石、地层、沉积史、沉积体系和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研究”。
并对其关键方法技术加以完善。
陆永潮、杜学斌等人指出地震沉积学是一项识别沉积体系的几何形体、内部构成和沉积过程的新方法体系,是对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与露头和取芯资料建立的沉积相模式的综合反映。
魏嘉、朱文斌等人利用地震振幅信息和属性分析技术研究沉积体系以及沉积演化史等,认为地震沉积学是充分利用了三维地震数据的横向分辨力,其关键在于建立层序地层框架和生成地层切片体。
他们认为90°相位转换和分频解释只是地震沉积学研究的技术手段,而不是其关键技术。
总体上来说,地震沉积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沉积相模式为指导,地球物理解释方法为手段,重点刻画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空间形态及其演化过程,其核心内容是地震地貌学和地震岩石学。
沉积地球化学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沉积地球化学》读书报告沉积地球化学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沉积地球化学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摘要:沉积地球化学是一门沉积学与地球化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本文详细介绍了沉积地球化学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沉积地球化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沉积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发展趋势;沉积岩一、沉积地球化学的概念沉积地球化学是沉积学与地球化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是以沉积物和沉积岩为研究对象 ,研究其在形成过程中(母岩风化→搬运→沉积→成岩全过程)所含元素及稳定同位素的迁移、聚集与分布规律来判断、恢复沉积古环境的一门学科。
现在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沉积地球化学特点不仅有助于恢复确定古环境(古气候、古盐度、古水温、氧化-还原条件和古水深等),还可以判断当时海平面变化旋回,为层序地层学研究提供证据。
如图1。
(沉积地球化学研究对象、内容及目的)二、沉积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沉积地球化学研究的对象内容涉及面甚广,归纳起来主要涉及到两个大的领域:研究沉积中的化学成分、化学元素及同位素的分布与分配、分散与集中、共生组合与迁移也就说是“研究物质的化学运动和变化过程”,研究控制和影响元素和同位素运动和变化的各种因素 ,亦即沉积物质中化学运动和变化过程中的控制因素。
研究内容涉及到沉积岩形成的全过程:风化产物在搬运过程中的元素的迁移形式和沉积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沉积物中元素的沉积方式、机制、元素集中、分散规律及控制因素;成岩作用过程中元素及同位素的转移、分配及化学机制;元素和同位素分配和组合,元素在沉积岩中的丰度、赋存状态、分配规律;地史时期沉积岩中化学成分的地球演化历史、规律;有机地球化学的演化及其在沉积成矿的作用。
三、沉积地球化学的发展沉积地球化学作为一门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其发展经历了实际应用、学科建立和学科完善三个阶段。
(1)实际应用阶段自地球化学学科建立以来至20世纪90年代,主要表现为地球化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不断应用于沉积学中,通过沉积岩(物)中相关元素含量、比值等解决沉积岩(物)形成环境、形成条件及形成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为恢复沉积岩(物)形成历史提供更为准确的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自然辩证法审视中国沉积学的发展摘要:沉积学的出现、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沉积学经过50多年的发展,建立了自己的沉积学系统理论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这些重大的成果是经过了我国全体沉积学工作者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得以完成的。
当代沉积学研究在向多学科交叉渗透、多种高新技术的引用和多领域应用的方向发展。
沉积学未来的发展总体表现出由宏观向微观、由定性向定量、由理论向应用、由静态向动态、由单学科向多学科、由手工向智能、由地区向全球发展的总体趋势。
当代人类活动的3大基本问题是人口、资源、环境。
未来沉积学的发展,必须以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所依托的环境、气候、资源服务为发展方向,才会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未来,才会对21世纪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
关键词:自然辨证法沉积学中国沉积学发展史沉积学发展趋势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强调以实践论为基础,实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统一,具有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等特点。
沉积学是研究未成石化和已经石化的天然沉积物形成过程和机制的学科。
沉积学作为一门学科,是人类在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它揭示了沉积地层和沉积物规律性,并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做出的巨大的贡献。
生态自然观强调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沉积学的出现、发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需要。
现在世界上主要的国家都在使用沉积型矿产,例如石油、天然气和煤,沉积学的发展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寻找理论。
但在发展的同时,研究沉积学的人们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沉积学今后的发展要符合人类的生存、发展所依托的环境、气候、资源。
不能再一味的发现资源、开采资源,而是要将沉积学的发展同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1 沉积学的发展科学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是人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科学的任务是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有着自己的规律,都要以实践为基础,将认知上升到理论,并由理论去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的不断地调整理论。
这是一个反复的、螺旋上升的过程。
沉积学的发展历程也经历了这一过程。
科学同时又具有客观性和实证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
科学不存在与特定国家、特定民族或特定集团的特殊利益相关的自然科学。
所有的人都可以利用,能够被任何阶级的人们所掌握,对任何阶级的活动都发生作用。
中国沉积学的发展是和世界沉积学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是它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中国沉积学将来仍要和世界沉积学紧密联系,二者无法分割。
1.1 世界沉积学的发展沉积学的起源是来自于多方面的,但是直到20世纪20年代,沉积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沉积学最初只有地层学,从1800年左右开始起步,因用标准化石来作为划分标准的生物地层学在地层的划分中应用得非常成功,所以直到20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地层古生物学都统治着沉积学,为其主要的研究方向。
但是,随着《现代成岩作用》三卷巨著的出版,以及在对流水和波浪对沉积物搬运影响进行了定量实验之后,地质学家Middleton认为,沉积学家们长期成功有效地使用标准化石划分地层,却忽视了对沉积地质学其他分支的研究。
R. H. Dott. Jr认为除了上述观点,还因为定性的和描述性的研究观点几乎主宰着沉积学界,人们很少研究定量的东西。
直到几十年后,沉积学家们才开始重视物理、化学原理在沉积学中的应用。
1933年,Wadell提出了“沉积学”这个概念,《沉积岩石学杂志》创刊。
1946年在欧洲成立了国际沉积学家协会(IAS) ,1962年《沉积学》创刊,。
此后,沉积学的研究在世界各地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
二战后,沉积学的研究有了一系列重大进展,标志着沉积学逐渐走向了定量化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地震地层学的产生和沉积过程研究的出现,使颗粒的研究重新活跃起来;古生态学的发展,特别是通过遗迹化石补充古环境的分析,使60年代沉积学的黄金时代随深海钻探计划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出现而达到顶峰。
1.2 中国沉积学发展史在中国,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包括在岩石学的研究领域之中的沉积岩石学。
三大类岩石中,与岩浆岩石学及变质岩石学相比,由于它本身的理论和方法不完善,不大受地质学家的重视。
从事沉积岩石学工作的人也很少。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能源的要求越来越重要,沉积学开始在中国快速发展。
中国沉积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沉积学知识学习、储备阶段大体时间是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矿产地质勘探事业的迅速发展,相关沉积学的研究也大量开展起来。
在50年代初,地质部建立了6个直属队,其中2个是勘查煤和沉积铁矿的。
另外在全国开展的普查工作中,也规范了有关沉积岩研究工作的要求。
自50年代末,为了能够从成因上更好地解释古环境,有关地质人员就开始了有关岩相及环境成因标志的沉积岩石学研究,对粒度、层理、矿物成分、古生物等的环境意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很多单位,特别是石油地质部门广泛开展了根据这些标志而进行的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工作。
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我国沉积岩石学发展较快,实际的工作,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2)沉积学发展阶段大体时间在上世纪70年代。
随着50—60年代的知识积累,和一些沉积学研究成果的出现,意味着建立沉积学本身理论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沉积动力学、成岩成矿的理论,碳酸盐岩沉积的理论以及重力流的理论都可能成为沉积学的理论支柱。
但是,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我国刚开始与国际接轨的沉积学研究遭到中断,使我国沉积学的发展推迟了若干年。
从1971年起,沉积岩的研究逐渐恢复。
这个时期我国学者做了大量有意义的工作,例如,冯增昭对于华北地区岩相古地理所做的工作,及其对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岩相古地理的研究。
60年代沉积盐类矿床作为国家重点开展研究,云南地矿局找到我国第一个钾盐矿床,袁见齐最早提出成钾理论。
(3)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走向全球阶段1982年我国首次组团参加了在加拿大召开的第11届国际沉积学大会,展示了我国的研究成果,会上叶连俊当选为国际沉积学家协会理事。
此后,我国又有沉积学家在国际机构重要职务,说明我国的沉积学研究已与国际接轨,并参与了国际这一学术领域的重要发展与决策事项。
《沉积学报》于1982年创刊,《岩相古地理》于1981年创刊,对于推动我国沉积学和岩相古地理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80年代以来,我国还先后在北京和成都举办了国际沉积学会议的地区性国际会议,也有较好的影响。
80 -90年代,我国的沉积学有了飞跃的发展,已建立了完善而系统的理论,而且无论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与国际接轨,众多的成果分布于沉积学的各个研究领域,研究成果多是当代学科的热点和前沿问题,而且成果与实际相结合,解决了资源的许多重大问题,研究成果体现出中国特色,高水平的专著、论文大量出现,研究队伍日益成熟。
我国的沉积学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起来。
2 沉积学的发展趋势我国沉积学经过50多年的发展,建立了自己的沉积学系统理论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这些重大的成果是经过了我国全体沉积学工作者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得以完成的。
在总结以往的经验同时,展望未来,我国的沉积学的发展前景无限美好。
当前沉积学研究的4个发展方向为大地构造沉积地质学、资源能源沉积地质学、环境沉积地质学和区域地质调查沉积地质学。
当代沉积学研究在向多学科交叉渗透、多种高新技术的引用和多领域应用的方向发展。
今后的沉积学仍将沿此方向发展,并会重点考虑大陆动力沉积学,特别是造山带的大地构造背景下古地理、沉积相、沉积过程、地层格架、层序与充填系列、流体作用与盆山系统形成演化的耦合关系。
沉积学未来的发展总体表现出由宏观向微观、由定性向定量、由理论向应用、由静态向动态、由单学科向多学科、由手工向智能、由地区向全球发展的总体趋势。
当代人类活动的3大基本问题是人口、资源、环境。
未来沉积学的发展,必须以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所依托的环境、气候、资源服务为发展方向,才会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未来,才会对21世纪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
2.1 中国沉积学发展注意方面中国沉积学发展中应注意以下5个方面:(1)重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时获取新的信息、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当今时代是信息的时代,科学正以几何速度增长。
由于各学科的研究不断进步,分析测试手段不断提高,获得了大量前所未有的信息,这就需要根据新的信息不断修正已有的概念和认识,才能使得已建立的理论不断完善。
(2)加强基础工作。
地质研究方法和手段提高的同时,基础的理论方法、基础工作不容忽视。
露头观测、实验模拟和高新技术的应用都是沉积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应注意联合使用。
如此方使沉积学研究更客观、可信,方能指导生产实践。
(3)注重动力学分析。
沉积学研究不能只看现象,或简单运用现有模式来解释,而应该深入研究其成因、注重其动力学分析。
动力学分析是地质学走向定量分析的标志之一。
(4)实现多学科交叉。
沉积学的发展是多学科渗透交叉的结果。
因此以后也要十分注意各学科的动态和新成就,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不断充实和完善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注意培养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及生长点,建立新的学科分支。
(5)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沉积学研究要实事求是,注意基础资料的真实性和适用性。
不能简单、机械地套用现有的理论模式。
创新至关重要,尤其是原创性贡献。
沉积学家应从实际出发,提出真正适合于地质现象的理论模式。
在新世纪初期,要使中国沉积学在国际上取得有影响的地位,中国的沉积学家应该勇于开拓、大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