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的概况及特征
宋代文学(12)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 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 光到晓穿朱户。 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 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 长水阔知何处。 长水阔知何处。
明妃曲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一、宋初三体 白体: 白体: 白居易体简称白体。白体的主要作家有李昉、 白居易体简称白体。白体的主要作家有李昉、徐 铉等,稍后王禹偁成为盟主。 铉等,稍后王禹偁成为盟主。白体诗人主张师法 白居易,用诗反映现实,关心民瘼, 白居易,用诗反映现实,关心民瘼,艺术上则要 求浅近平易,通俗易懂。其中, 求浅近平易,通俗易懂。其中,王禹偁成就比较 突出。 突出。
王安石的诗歌: 王安石的诗歌: 56岁退居江宁为界 分成前后两期: 岁退居江宁为界, 以56岁退居江宁为界,分成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包括政治诗、抒情诗和咏史诗, 前期诗歌包括政治诗、抒情诗和咏史诗,具 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风格直截刻露。 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风格直截刻露。如《河 北民》、《明妃曲》 》、《明妃曲 北民》、《明妃曲》等。 后期创作大量写景抒情的绝句, 后期创作大量写景抒情的绝句,虽在内容上 不似前期的气势磅礴,但艺术上更臻于成熟, 不似前期的气势磅礴,但艺术上更臻于成熟, 世称“王荆公体” 书湖阴先生壁》、 世称“王荆公体”。如《书湖阴先生壁》、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等。
(完整版)宋代文学概况

1.欧阳修与诗文革新运动
(1)诗文革新运动。宋仁宗时期,欧阳修知贡举,发起了诗文革新运动,提出“文以明道”,重视“道”对“文”的决定作用,注重文学对政治的服务关系,同时注重文学本身的价值。诗文革新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欧阳修周围,团结起了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五人,他们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一起被成为“唐宋八大家”。
(1)通过削弱、分散宰相权力,严密控制地方官员,实现行政的中央集权。
(2)通过建立直属朝廷的财政管理系统、司法系统,实现财政、司法的中央集权。
(3)通过儒臣治军、分散兵权,实现军事指挥的中央集权。
3.积贫积弱的局面
(二)经济情况
两宋虽然国土狭小,国威不振,但由于国内统治比较稳定,因此农业与手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城市经济与商业发展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我们通过《清明上河图》以及《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文艺作品都可以感受到这种状况。
(3)艺术风格多样。在婉约、豪放之外,还有真率明朗、高旷清雄等多种风格。
2.重要流派及作家
北宋前期文人词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柳永吸收了民间词艺术成就,对长调颇多创制,多写市民生活与羁旅之情;秦观、周邦彦则将北宋文人词推向了高峰;苏轼、辛弃疾代表了词作的革新词风,创造了豪放风格;两宋之际,李清照、张元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孝祥代表了国破家亡时期的时代强音;南宋时期,还有以姜夔为代表的风雅词派,成员有吴文英、王沂孙、张炎等。
3.理学的兴盛与世俗化倾向的对立与互动
一方面,理学思想是士大夫阶层的共同意识形态趋向。不仅程颐、朱熹等理学家自矜掌握了古圣相传的安身立命之道,而且像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杨万里等文士也热衷于讲道论学,这使得他们在政治和学术上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
宋代文学

宋词在题材、风格、手法的扩大演变上经历了一 个发展过程。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大量创制慢词新调,创造性地使用铺叙手法,大胆吸收口 语、俗语),至苏轼而再变。 苏轼是词中大作手,也是词体文学的革新家。他 将词变成一种能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和复杂的思想感 情,并不再依附于音乐的一种新诗体。他还创造了多 种多样的艺术风格。 苏轼词的创作直接开辟了南宋词家辛弃疾等人的 豪放一派。
该派继承黄庭坚“夺胎换骨”、“点 铁成金”、“无一字无来处”等创作主张, 诗风瘦硬峭拔,但也缺乏真情实感,艰涩 不通。 主要作家有陈师道、陈与义、曾几、 吕本中等。
戏 剧
元代杂剧是综合了唱、念、做、打,形成了完整 表演体系的一种成熟的古典戏曲形式,是在北宋杂剧 和金院本的基础上产生的。 宋杂剧就是宋代的歌舞戏,表演中吸收歌舞,能 演述比较复杂的故事,在南宋城市市民娱乐场所“瓦 舍”、“勾栏”中,是最受群众欢迎的伎艺之一。 金院本是北方行院艺人演出的脚本,是在宋杂剧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载歌载舞的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吸取了 宋金时期在民间流传的说唱诸宫调丰富多样的曲调组 合,便产生了元杂剧。
重要作家有晏殊、欧 阳修、柳永、秦观、周邦 彦、李清照等。
古典小说的新形式-话本
相对于诗歌与散文的高雅,小说是通 俗文学。而通俗文学的兴起,离不开城市 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兴起。 小说话本就是古代的白话短篇小说, 它在所反映的生活内容以及运用的语言工 具、艺术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具有 不同于六朝小说和唐代传说的特点。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北宋仁宗时期兴起的文学革新运动。 继承唐代古文运动的精神,反对以西昆派为 代表的浮华文风,开展了文体革新和诗歌内 容、风格的革新,为宋代文学发展奠定了 基本面貌。 先后参加的有范仲淹、欧阳修、王安 石、苏轼等,欧阳修是诗革新的领袖。
全宋文原文与解析

全宋文原文与解析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时期。
宋代文化以文学为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文学流派。
全宋文原文与解析将为您介绍宋代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一、宋代文学特点1. 反对唐代文学的豪放风格:在唐代文学盛行的艳丽豪放之风下,有一部分士人开始反对这种风气,并提倡文风的儒家化。
他们追求形式简洁、意境深远的文学风格,注重作品中的文辞疏密和措辞的准确性。
2. 士人文化的兴起:士人在宋代的地位逐渐提高,他们的人文观念也广为流传。
宋代文学常常以士人为创作对象和主题,强调士人的情怀、人生哲理和道德伦理问题。
3. 文人与山水田园:宋代文人多以山水田园为背景,描绘自然山水风光和农村生活,表现他们的理想乡土情怀和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4. 重视实事求是:宋代文学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一方面关注现实生活,描绘人物和社会,另一方面关注社会问题,表达对时政的批评和反思。
5. 创作题材多样化:宋代文学的题材非常丰富,既有以历史典故和传说故事为题材的笔记小说、集子和演义小说,也有描述社会百态和人生百味的散文、诗歌、戏曲和杂剧等。
二、代表作品及解析1.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写就了一个荣府的兴衰由盛而衰的故事。
它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真实写照,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腐败和残酷,也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2. 《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以江湖义贼英勇抗争为主题的长篇小说。
它通过描绘108位英雄好汉的生活和革命斗争,展现了世俗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寄托了人们对于正义和自由的向往。
3. 《洛阳纸贵》:《洛阳纸贵》是中国古代户口小说的代表之一。
它以洛阳城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女才子的社会生活和爱情故事。
小说通过对女性命运的描绘,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歧视。
4. 《思无邪》:《思无邪》是宋代诗人杨亿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豪杰的形象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关切和对社会现象的批评。
请简述宋代文学的时代特征

请简述宋代文学的时代特征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其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宋代文学的时代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政治时代特征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稳定而繁荣的时期。
其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为核心,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较为重视修养和才德。
这种政治制度的安定和强大,为文人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同时,宋代的政治制度也给了文人更多的思考和探讨的空间,文学作品中政治题材的广泛涌现,对社会和人生问题进行反思。
二、对理学思想的扩展宋代是理学思想全面展开的一个时期。
理学强调人的修身养性,主张对人性、道德和宇宙进行深入的思考。
文学作品在这一背景下表现出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注重对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探讨和宣扬。
例如,陆游的诗文中表达了对理学的反思和对世道的悲悯,辛弃疾的辞章中抨击了世俗社会的腐败和虚假。
三、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宋代文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很高的意识。
他们在作品中常常引用和模仿古代文学作品,注重对传统文学的学习和借鉴。
同时,宋代文人还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了整理和编纂,出版了很多重要的文学史书籍,促进了文学理论的发展。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使得宋代文学作品在内容上更为丰富多样,在形式上更加工整和完善。
四、民间文学的兴起宋代是民间文学兴起的一个时期。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传播的普及,民间文学开始在社会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这其中包括故事、传说、民谣、戏曲等形式,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
民间文学丰富了宋代文学的题材和风格,增添了文学作品的生动性和实在感,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五、女性文学的涌现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女性文学兴起的一个时期。
这一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表达自我的空间相对扩大,大批女性文人开始以各种文学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她们的作品以细腻、柔美而富有个性的特点,反映了女性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
如李清照的词,以其情感细腻和抒发个人情感的特点,被后人称为“词中之魁”。
六、文人士族的兴盛宋代文学的发展离不开文人士族的参与和推动。
宋代文学知识点总结

宋代文学知识点总结一、宋代文学的主要特点1. 文学内容丰富多样宋代文学内容丰富,包括诗歌、词曲、小说等多种形式。
其中,诗歌和词曲是宋代文学的代表形式,而小说则是宋代文学的另一亮点。
宋代文学以描写现实生活、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感情。
2. 文学风格多样宋代文学的风格多样,有豪放派的骚体诗、婉约派的女词、浪漫主义的曲子等。
宋代文学通过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展现了当时文学的丰富多彩。
3. 抒发真情实感宋代文学强调真情实感,主张“言志于情”。
作品中,表现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展现了社会万象和生活百态,实现了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结合。
4. 批判现实社会宋代文学在赞美现实生活的同时,也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批判。
作者们通过作品,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批评了当时的社会风气,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和愤慨。
5. 推陈出新宋代文学不断吸收前代文学的精华,同时也勇于创新。
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进行突破和改革,创造了许多新颖独特的作品。
二、宋代文学的主要作家和作品1. 苏轼苏轼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词曲等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苏轼的诗歌风格豪放激昂,表现了他豪情壮志和坚韧不拔的性格。
他的词曲则深受古文化的影响,以豪放清丽、恣情奔放、激越慷慨见称。
2. 辛弃疾辛弃疾是另一位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和词曲作品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
辛弃疾的诗歌以慷慨豪放、激昂激越见称,他的词曲则以抒发真情、写生写景见称。
3. 李清照李清照是宋代文学中的女词人,她的词曲作品以清新婉约见称,风格独特、情感绵绵,表现了她对爱情、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4.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宋代文学的一大亮点。
《红楼梦》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及其他人物的塑造,展现了官场、贵族社会的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黑暗和腐朽。
同时,它也表现了人物的心理世界和人性的复杂性,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5. 《西厢记》《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剧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宋代文学的一大亮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宋代文学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宋代文学知识点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璀璨辉煌,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
下面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关于宋代文学的知识点:1.宋代文学特点:宋代文学以唐代文学为基础,融合了五代文学的特点,具有浓厚的实际情感和社会意识。
宋代文学追求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感受,注重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
2.宋人文学:宋代文学家以文人身份为主,比较重视士人道德修养和文学修养的结合,表达了儒家思想的人文情怀。
3.早期诗歌:宋代早期的诗歌创作在唐代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形成了句式简洁、词藻清新的特点。
著名的诗人有柳宗元、杜牧、黄庭坚等。
4.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代表了政治转型下文学的变革。
江西诗派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政治的批判,代表作家有周密、唐婉等。
5.宋词:宋词是唐宋文学的重要流派,与唐诗相比,宋词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上有所创新,更加注重音乐性和抒发感情。
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6.话本小说:宋代是我国话本小说发展的高峰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话本小说作品,如《西华山》、《浣纱令》等。
7.志怪小说:在宋代,志怪小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话本小说一起成为了当时文学的两个主要流派。
代表作家有香山居士等。
8.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他们在文学理论、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9.士人文化:宋代士人文化是士大夫阶层在文化和艺术领域的表现,包括文学、书画、音乐、文房四宝等方面。
这一文化在宋代达到了高峰,对后世影响深远。
10.浮世绘: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绘画形式,受到宋代的画风影响。
宋代的绘画品种丰富,作品有意境深远,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关于宋代文学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全面而丰富,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宋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南宋文学的时代特点与文人境遇分析

南宋文学的时代特点与文人境遇分析一、南宋时代背景简介南宋(1127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以其独特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而闻名。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变革和文人面临的挑战。
二、南宋文学的时代特点1. 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文化氛围在南宋时期,儒家思想对整个社会有着深远影响。
这种思想倡导了以仁义礼智为核心价值观,使得文学作品更加强调道德与伦理规范。
2. 文人审美情趣的变化相比起前朝,南宋时期的文人更加注重形式美和言语技巧,所表现出来的审美追求更具细腻和独特性。
创作题材也逐渐从宏大题材转向日常生活、自然景物等小品题材。
3. 现实主义意识及批判精神由于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等问题,在南宋时期,一些文学作品开始展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这种现实主义意识对后来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4. 与北方文化的融合由于南宋政府放弃北方领土,许多北方文人南渡,带来了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这种融合使得南宋文学更加多元化,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三、南宋时期文人境遇分析1. 文人身份及社会地位在南宋时期,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依然存在。
文人的地位相对较高,受到社会尊重,但也需要与政治家、士族等权贵集团竞争资源。
此外,一些名士由于政治斗争等原因可能遭受排斥和迫害。
2. 政治局势对文人创作的影响南宋时期长期面临北方游牧民族金朝的威胁,加之内部政治变乱频繁,这些不稳定因素给文人创作带来一定压力。
他们面临着政治审查、言论限制等困扰。
3. 社会价值观念的制约在南宋社会,传统的士人观念仍然流行,成为文人创作必须面对的制约因素。
一些内容敢于直面社会问题和批判权贵与腐败现象的作品可能受到审查和封禁。
4. 文人对世态炎凉的反思由于时代背景的限制,南宋时期文人对社会现实持有较多忧虑和失望之情。
他们以饱含深意的言辞表达了对战乱、苦难和政治黑暗的反思,并试图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来追求精神上的寄托。
四、结语南宋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其独特的时代特点及文人境遇使得这段时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文学概况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的诗、文和源于民间的词已经高度成熟、定型,另一方面新兴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开始登上文学殿堂,为后世元、明、清文学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文学的主要文体是词、诗、文、小说、戏剧,其中词的创作成就最高,诗、文次之,话本小说又次之,戏剧尚处在萌芽状态,成就较差。
一、宋词的概况宋词可以说是“一代之文学”的标志,就全部词史而言,宋词的创作无疑已臻顶巅,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流派纷呈,风格各异。
宋词在题材、手法、风格的演变上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可分六个时期。
北宋前期,主要词人有晏殊父子、欧阳修、范仲淹、柳永等。
晏殊、欧阳修拉开了有宋一代词作的序幕。
晏几道兼融晏殊、欧阳修的词风,在回环曲折的笔致中透露出哀怨感伤的情调,深婉蕴藉,真挚动人。
范仲淹的边塞词苍凉开阔,豪放悲壮,下开东坡之词风。
此期词坛成就最大、贡献最力者首推柳永,柳永是词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北宋中期,最主要的词人是苏轼。
宋词至柳永而一变,至苏轼而再变。
苏轼以诗为词,打破了词体的题材内容的局限,拓新了词的意境,在婉约词家之外另立豪放一派。
北宋后期,主要词人有秦观、黄庭坚、贺铸、周邦彦等。
秦观词一向被认为是婉约派的正宗。
周邦彦被推崇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是后来格律词派之先导。
南宋前期,主要词人有张元干、张孝祥、朱敦儒、李清照等。
此期词坛成就最高、卓然自立的是女词人李清照,她主张词“别是一家”,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的独立地位。
其词化俗为雅,清婉疏淡,语言功力深湛,既自然清新又精美雅洁,号称“易安体”,与秦观等一起被推为“当行本色”的婉约正宗。
南宋中期,主要词人有辛弃疾、陈亮、刘过、姜夔等。
辛弃疾横世杰出,奏响了爱国词的最强音,凭其独创的“稼轩体”在两宋词坛“屹然另立一宗”。
姜夔的词上承周邦彦的精工,下开吴文英、张炎的风雅,被奉为雅词的典范。
南宋后期,词坛出现了两大流派。
一派是受辛弃疾的影响,属于辛弃疾的“稼轩体”词派,主要词人有刘克庄、刘辰翁、文天祥等,他们继承苏、辛词风,词作感时伤世,情调沉痛悲郁,词风豪迈粗犷。
另一派受姜夔的影响,属于姜夔的格律词派,重要词家有吴文英、周密、王沂孙、张炎等,他们继承了姜夔词的风格,重视格律技巧,词作凄凉哀怨,格调空灵低婉。
总的看来,这两派词人的通病是,因袭过多而创新不足,他们作为两宋词史的终结者,为宋词写下了重要的最后一页。
二、宋诗概况宋诗创作是在唐诗的巨大影响下进行的,宋诗的发展历程,从根本上说,就是在对唐诗不断突破和超越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面貌的历程,从而创造出足以与唐诗相抗衡的宋诗。
宋诗的发展也可以分为六个时期。
北宋初期,主要是中晚唐诗风余韵的沿袭,大致可归为三体。
一是效法白居易诗风的白体,又称香山体,主要诗人是李昉、徐铉、王禹偁等,其中王禹偁成就最高,他自觉学习白居易讽谕诗的现实主义精神,有些方面已经显示了出宋诗发展的新方向。
二是师承贾岛、姚合的晚唐体,主要诗人有林逋、潘阆、寇准等,其中林逋诗名最高。
三是此期诗坛声势最为浩大的一派----西昆体,又称昆体,因杨亿编辑《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西昆体诗人在艺术上推崇李商隐,代表诗人有杨亿、刘筠、钱惟演,西昆体对仗工稳,用典精巧,词采典丽,雍容华贵,但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与鲜明的时代精神。
北宋中期,随着诗文革新运动的展开和深入,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大家巨擘开创了宋诗的新局面,宋调已趋于成熟并基本定型。
此期诗坛,较早的有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梅尧臣为宋诗开山之祖;苏舜钦开启宋调风气之先,二人被合称为“苏梅”;欧阳修的诗,开启了宋代诗的新风。
他们三人,在诗歌创作上,为宋诗开辟了与唐诗迥然相异的新天地。
比他们稍后的著名诗人有王安石、苏轼等。
苏轼的诗歌代表了宋诗的最高水准。
北宋后期,主要诗人有苏门四学士(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和陈师道。
黄庭坚和陈师道都对后来的江西诗派产生了重大影响,被后来的江西诗派列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
南宋前期,江西诗派形成并壮大,主要诗人有陈与义、吕本中、曾几等,他们尊杜甫为祖,师法黄庭坚、陈陈师道和陈与义,所以后人有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初期,他们的创作,墨守成规,成就不高。
南渡以后题材开始扩大,诗风逐渐转变,对诗派的创作理论也有所修正。
创作实绩最为突出的是陈与义。
江西诗派在两宋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南宋中期,宋诗在北宋中期之后又一次出现鼎盛局面,代表诗人就是号称“中兴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诗人)的杨万里、范成大、尤袤、陆游。
杨万里诗风活泼,意象生动新颖,笔调幽诙谐,语言通俗流畅,形成了别开生面的“诚斋体”(因其自号诚斋野客,而世称“诚斋”);范成大的田园诗在中国诗史上独树一帜。
陆游是此期也是整个南宋最为杰出的诗人,他与辛弃疾共同成为这个时代最嘹亮的歌手。
经过中兴诸诗人的努力探索与积极创新,盛行一时的江西诗派逐步淡出了诗坛。
南宋后期,是宋诗的颓败和终结期,主要诗歌流派有:永嘉四灵、江湖诗派等。
永嘉四灵,因代表人物均为永嘉人且字中皆有“灵”故名(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字灵秀、翁卷字灵舒)。
反对江西诗派、学习晚唐诗歌创作,尊贾岛、姚合为宗主,专攻五律,取材狭窄,雕琢琐碎,气格卑弱。
江湖诗派,因杭州书商陈起所刊《江湖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有:戴复古、刘过、刘克庄、叶绍翁等),他们的创作格局较四灵更为开阔,题材也更为广泛。
但除刘克庄、戴复古等成就较高外,大多表现平平,整体风格偏重于细巧滑熟,未脱晚唐旧习。
另外还涌现出一批发扬杜甫现实主义精神和陆游爱国主义传统的爱国诗人。
如文天祥、汪元量等,或高唱慷慨悲壮的战歌,或低吟沉郁苍凉的哀思,为两宋诗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宋代散文中国古代散文在宋代最后定型。
这一时期,名家辈出,群体蜂起,他们各树一帜,竞辟新境,共同构筑了宋代散文发展的繁荣景观。
与唐代散文相比,宋代散文的特色在于:内容上,和现实紧密结合,多论政与论道之文,其中又带有强烈的忧患感与危机感;风格上,趋于平易自然、条达疏畅;艺术表现上,喜好议论并善于议论,一些政论、史论还往往借题发挥。
宋代散文从总体上看以古文为主,宋代古文实现了实用文章的全面艺术化,达到了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高度统一。
首先起来倡导创作古文而力排浮华艰涩文风的是柳开与王禹偁,而能够彻底清扫西昆派浮靡之风与太学体险怪之态的,是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
欧阳修的文风平易缓徐,自然精妙,语言简洁凝练,圆融轻快,确立了宋文文风的发展方向。
另外,此时的另外几位散文作家,曾巩、王安石、苏洵的散文雄迈老辣,纵横恣肆;苏辙等,均各具风格。
宋代散文作家中还有一位值得一提的是苏轼。
苏轼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是继欧阳修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文坛领袖,向与韩、柳、欧并称,代表了宋文的最高成就。
苏文对促进宋代古文主体风格的成熟与定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举奠定了古文在散文创作中的正宗地位,南宋散文发扬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优良传统,比如胡铨、李纲、陈亮、陆游、辛弃疾等人的作品,虽风格不一,但都呈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热情,笔势浩荡,议论纵横,慷慨激昂,沉痛执著,令人荡气回肠。
另外,南宋末年,文天祥、谢翱等人,皆写出了表现民族气节的散文杰作,把宋文的发展推向了最后一个高潮,以悲壮雄劲的旋律结束了两宋散文的历程。
四、宋代的话本和戏剧宋代的话本与戏剧虽然流传后世的作品并不多,但它们的出现与成型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宋代的话本小说的出现,标志着“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开辟了中国小说的新纪元。
宋代戏剧的表演形式已相当成熟,表演要素日臻完善,其典型范式是宋杂剧,包括北宋杂剧和南渡以后在南方民间流行的“南戏”。
宋代戏剧为元杂剧创作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柳永的词作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七,又称柳七。
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
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其生卒年未见史籍明载,据当代著名学者唐圭璋《柳永事迹新证》:约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卒于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
柳永出生宦官之家,书香门第,从小就有很好的文学氛围。
他与其长兄三复,次兄三接,号称“柳氏三绝”。
柳永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有《乐章集》,共二百多首词,其中如:“雨霖玲”、“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都是千古流传的不朽杰作。
柳永词的思想内容柳永的词题材较为广泛,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描写都会风光、山川景物,反映市民生活。
如《倾杯乐》、《迎新春》、《破阵乐》、《望海潮》等。
2、描写羁旅行役,抒发江湖流落的伤感。
,这是柳永词在艺术上最有特色和最有成就的部分。
如《雨霖铃·寒蝉凄切》、《满江红·暮雨初收》、《八声甘州·对萧萧暮雨洒江天》等。
在离愁别绪的描写中,寄托了他怀才不遇穷愁潦倒后的悲愤和失望心情,写得情深意切,凄楚悲凉,缠绵悱恻,生动感人。
3、描写歌妓的生活、思想以及自己的缠绵感情。
这类词数量最多,如《迷仙引》等。
这些词写得感情真挚,委婉含蓄。
柳永词的艺术特点:1、善用赋的手法,层层铺叙,恣意渲染。
柳永词以铺叙见长,且能把写景、叙事、抒情融成一片,极大地增强了词的表现力。
如《雨霖铃》。
2、语言平易浅近,不避俗词俚语。
柳永不喜用典和华丽的辞藻,善提炼俚俗语,以“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
如《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几乎全用口语写成。
柳永词浅近如话,然又能俗不伤雅,词中多有佳句,深为大众喜爱,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之誉。
柳永对宋词的贡献柳永是北宋词坛第一个转变词风的词人,对宋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扩大了词的题材。
他把词从小庭深院引向市井都会、山程水驿。
柳永词中虽然女子相思之作占很大比重,但毕竟出现了一些新的内容。
如《望海潮》表现都市的繁华,山川秀丽,呈现出较为宽阔的画面,为后来词人的创作开拓了新的领域。
2、发展了词体。
柳永“变旧声,作新声”,大量创制慢词,为后来词家提供了可以容纳更多内容的新形式。
自柳永以后,写长调作慢词蔚然成风,为宋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3、提高了词的表现技巧。
柳词的铺叙和白描手法以及俚俗语言的运用,表现出很高的技巧,对后世作家创作影响深远。
苏轼对词的发展的贡献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今四川眉山人。
苏轼一生思想宏博通达,儒、道、佛兼收并蓄。
他在顺境时主要是以儒家的思想为主导积极入世,“兼济天下”;在逆境时,他以佛、道思想为主导,以一种超然乐观的态度泰然处之。
这三种思想在苏轼身上和谐地统一起来,使他在顺境中而始终没有忘怀国家和人民,也使他在逆境中永远保持一种旷达的乐观态度,不处于颓废消沉的境地。
苏轼对词的发展的贡献苏轼的词创作与他的诗歌和散文的创作相比较,则表现出更大的独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