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重大行动计划研究(罗宏等著)思维导图
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规划与行业发展(下)

• 节能技术和装备 • 节能产品 • 节能服务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再制造技术 •再生资源利用 •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 •水资源节约与利用
三大重点 领域
资源循 环利用 产业 环保 产业
• 环保技术和装备 • 环保产品 • 环保服务
八大重点工程:
重大节能技术和装备的产业化工程 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工程 城市矿产示范工程 再制造产业化工程 产业废物资源化利用工程 重大环保技术装备 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
节能环保服务业培育工程 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到2015年,力争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到2000多家,其中年产值超过 10亿元的节能服务公司约20家,节能服务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累计 实现节能能力6000万吨标准煤。
建立全方位环保服务体系。
积极培育具有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和维护管理一 条龙服务能力的总承包公司,大力推进环保设施专业化、社会化运营, 扶持环境咨询服务企业。到2015年,环保服务业产值超过5000亿元,其 中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超过50家,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及电力行业烟 气脱硫脱硝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占全行业的比例大幅提高。
产业规模
产业规 模快速 增长
节能环保 产品市场 份额逐步 扩大
技术装备 水平大幅 提升
技术装备
产品
节能环 保服务 得到快 速发展
服务
(三)基本原则
1、政策机制驱动 2、技术创新引领
3、重点工程带动 4、市场秩序规范
5、服务模式创新
(四)总体框架
三大重点 领域
七项政策 措施
八大重点 工程
节能 产业
融资方面——
• 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 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推动节能服务 公司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行规模化、 品牌化、网络化经营。
“节能环保行业研究报告”PPT课件模板

“十三五”(20015 年—2020 年)
总量控制和质量改善同时约束。2015 年至2020 年则开始重点控制质量改善。 国务院,环保部,中信建投资本
节能环保细分子行业生命周期
废气污染治理-短长结合,提前布局
“十一五”脱硫,“十二五”脱硝,“十 三五”脱重金属
火电除尘与脱硫已成熟,投资黄金期已过 脱硝是十二五期间投资重点
脱硝是十二五期间投资重颁布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要求:到2015 年,全国化学需 氧
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 万吨、2086.4 万吨,比2010 年的2551.7 万吨、 2267.8 万吨分别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0 万吨、2046.2 万吨,比2010 年的264.4 万吨、2273.6 万吨分别下降10%。
改善 ”。而过去5 年全国环保行业投入资金不足GDP收入的1.5%,由于多年来累计的环境欠账
较大,未来国家在近环年保领来域全投国入环存境在污较染大提治升理空投间资。总额占GDP 比重
3、更严格的控制标准催生节能环保行业发展 进入“快车道”
回顾过去,中央对污染物排放要求从“重量”到“质、量并重”、从指导性意见到约束性 考核
性 特征污染物总量控制。着重发展环境服务总包、专业化运营服务、咨询服务、工程技术服务等环境服务 业。 即将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在即将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总报告中,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
物 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共同被作为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同时节能环保产业被定位为四大支柱产 业的重中之重,其定位是“具备大规模产业化发展基础,明确将全面推向市场。”
“十一五”脱硫,“十二五”脱硝,“十三五 ”脱重金属
环保产业技术路线图及三年行动计划研究报告

环保产业技术路线图及三年行动计划研究报告一、产业发展现状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
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节能环保产业是典型的创新驱动性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举足轻重,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国家持续出台相关政策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根据有关研究,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投入将达到3.1万亿元,规模将比“十一五”期间的1.4万亿元增长一倍以上。
预计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5.3万亿元。
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更是进一步明确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因此,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十一五”期间无论从科技投入,还是创新产出来看,节能环保产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按照《“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利用科技创新资源集中的区位优势,在核心区重点发展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和显著特色,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来看,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逐步形成集聚和规模优势;环保产业已覆盖了大气污染治理、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水资源处理与利用、环境服务等多个领域,多数领域均在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占据强势地位,且在若干领域拥有绝对优势;在环保各领域均拥有国内大型龙头企业,环保领域集中了国电龙源、同方环境、碧水源等国内领先企业,凭借深厚的技术资源,也具备了较好的持续创新能力,行业引领基础较好;技术创新联盟开始发挥优势。
但是,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产业规模与全国或世界相比,尽管发展较快,但是规模还是较小;第二,产学研结合和技术创新需要进一步加强;第三,共性平台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第四,政府税收和专项资金支持力度仍需增强,支持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多种融资渠道并未形成。
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能源转型

在技术挑战方面,本书指出了能源转型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可再生能源的储存和输送、 电网的稳定性、能源的分布式管理等。同时,本书也介绍了当前在这些领域的一些前沿技术和研 究进展。
政策支持是能源转型的重要保障。本书对政府在推动能源转型中的角色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制 定相关法规、提供财政支持、推动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同时,本书也指出了政策制定和 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公平性、透明度、可持续性等。
精彩摘录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能源转型成为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议 题。《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能源转型》一书深入剖析了当前能源体系的挑战与 机遇,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下是书中的一些精彩摘录,它们不仅为 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见解,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道路。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最紧迫的挑战之一,而能源转型则是应对这一挑战 的关键所在。我们需要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无碳能源,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能源转型策略。例如,通 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 气候变化挑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等。这些策略对于我们理解能 源转型的方向和路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书中还介绍了许多成功的能源转型案例和实践经验。这些案例不仅为我们提 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也为我们展示了能源转型的可行性和前景。通过学习和借 鉴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能源转型的进程。
作者简介
这是《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能源转型》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阅读感受
在现今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焦点。当我们面临日益严重的环 境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应 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能源转型》这本书,为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能源 转型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关键作用。书中详细阐述了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优缺点, 以及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变化。同时,作者还深入探讨了能源转型过程中可 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如技术瓶颈、经济成本、政策制定等。
能源化工行业节能与碳减排

本书的第一章概述了全球能源化工行业的节能与碳减排背景,特别是在气候 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要性的大背景下。同时,也介绍了我国能源化工行业 的现状、挑战和机遇。
这一章详细介绍了能源化工行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现状,以及全球和中国 的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强调了节能与碳减排的紧迫性。
这一部分是本书的核心之一,详细介绍了能源化工行业的主要节能技术和策 略,包括能源回收、能源储存、能源转换和能源使用优化等。这些技术既包括传 统的方法,也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碳减排的主要技术和策略,包括碳捕获、碳储存和碳利 用等。同样,这些技术既包括已经广泛应用的方法,也包括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创 新实践。
这一章讨论了碳交易和碳税作为推动能源化工行业节能与碳减排的市场机制 的有效性,并分析了全球和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
在最后一章,本书强调了国际合作在推动能源化工行业节能与碳减排中的重 要性,并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政策引导、法规制定、技术研发和国际合作等方 面的建议。
书中的节能技术部分,详细介绍了各种节能原理和方法,包括工艺节能、设 备节能、系统节能等。这些技术不仅理论知识丰富,而且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 值。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技术,我认为我们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优化能源使 用,提高能源利用率,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书中的碳减排策略部分,深入探讨了碳捕获、碳储存和碳利用等新兴技术。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碳排放,而且有可能实现负排放,即在减少碳排 放的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产品。这让我深感碳减排的前景是光明的,而我们需 要的是更多创新和实践。
采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也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例如, 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
《绿色生物制造产业布局研究》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展分...
4
四、玉米深加 工行业转型升
级路径及发展
建议
5
参考文献
(二)美国深加 工产业现状
(一)中国玉米 深加工行业现状
(三)中美玉米 深加工行业对比
(二)我国燃料 乙醇发展驱动力
分析
(一)燃料乙醇 发展概述
(三)燃料乙醇 发展趋势与前景
展望
(一)确立 生物燃料乙 醇发展地位
(二)保持 发酵产品量 产优势,提 高产品附 加...
(二)政策要素 支撑助力释放生 物质的可再生...
(三)科技要素 联通加速实现智 能制造
(四)利用“一 带一路”沿线国 家产能合作实...
谢谢观看
途径
(一)政策 支持
(二)技术 及资金服务
第四章 生物燃料乙醇规划和 布局
一、从生态培育 不同阶段产业整 合方面探索规...
二、产业生态培 育不同阶段区域
布局基础条件
三、生物燃料乙 醇产业区域布局
参考文献
(二)互生
(一)共生
(三)衍生
(二)互生阶段
(一)共生阶段
(三)衍生阶段
(二)互生阶段
(一)共生阶段
(三)衍生阶段
第五章 绿色生物制造规划和 布局
1
一、产业定位
二、绿色生物 2
制造产业要素 潜能分析
3 三、绿色生物
制造产业现状 问题
4 四、绿色生物
制造产业规划 与布局
5
参考文献
(二)生产要素
(一)原料要素
(三)市场要素
(一)粮食供 应不稳定,非
1
粮生物质原料
收集...
2
(二)技术创 新相对落后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节能减排工作计划介绍PPT

出改进措施。
报告制度
02
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或社会公众报告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成效
和问题,接受监督。
信息公开与共享
03
加强信息公开和共享,推动企业、机构和公众共同参与节能减
排工作。
节能减排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
05
开展
员工意识提升活动设计
宣传周活动
组织定期的节能减排宣传周,通过海报、宣 传片、讲座等形式,提高员工对节能减排的 认识和重视程度。
02
生态环境破坏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生物多样性减 少、自然资源减少等。
0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类生活影响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农业生产、城市基础设施等产生 负面影响。
国家节能减排政策
01
02
03
国家目标
制定明确的减排目标,如 碳达峰、碳中和等,推动 绿色低碳发展。
法律法规
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强制 企业和个人履行节能减排 义务。
合作项目开展
与其他企业、研究机构或政府部门开展节能减排合作项目,共同研发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
国际交流与合作
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引进国外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和经验,为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节能减排效果预测及持续改进
06
计划制定
效果预测方法选择及结果展示
选择合适的效果预测方法
02
第二阶段(3-4年)
在第一阶段基础上,加强废弃物资源 化和无害化处理,实现碳排放量再减 少10%、能源消耗再降低7%、废弃 物排放量再减少10%的目标。
03
第三阶段(5年)
全面巩固提升节能减排成果,确保完 成总体目标。
海淀区环保产业技术路线图及三年行动计划研究报告

海淀区环保产业技术路线图及三年行动计划研究报告海淀区环保产业技术路线图及三年行动计划研究报告(公开发布版)一、产业发展现状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
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节能环保产业是典型的创新驱动性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举足轻重,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国家持续出台相关政策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根据有关研究,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投入将达到3.1万亿元,规模将比“十一五”期间的1.4万亿元增长一倍以上。
预计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5.3万亿元。
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更是进一步明确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因此,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十一五”期间无论从科技投入,还是创新产出来看,海淀区的节能环保产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海淀区按照《海淀区“十1二五”时期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利用科技创新资源集中的区位优势,在核心区重点发展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和显著特色,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已成海淀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来看,海淀区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逐步形成集聚和规模优势;海淀区环保产业已覆盖了大气污染治理、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水资源处理与利用、环境服务等多个领域,多数领域均在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占据强势地位,且在若干领域拥有绝对优势;海淀区在环保各领域均拥有国环保产业SWOT分析矩阵2根据以上的环保产业现状、产业地位分析以及SWOT分析,为识别未来市场对环保产业和服务的需求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