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测定仪工作原理
卡尔费休水分仪工作原理

卡尔费休水分仪工作原理卡尔费休水分仪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仪器,用于测定物质中的水分含量。
其工作原理基于卡尔费休法(Karl Fischer method),通过电化学反应的原理实现对水分的准确测量。
卡尔费休法是一种通过电化学反应测定水分含量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水分与卡尔费休试剂中的碘反应生成碘化物,同时伴随着电子转移的过程。
卡尔费休试剂中的碘化物在电流的作用下被还原为元素碘,而同时试剂中的碘也被还原为离子态。
在反应中,水分含量越高,反应中产生的元素碘越多。
卡尔费休水分仪的主要部件包括电解池、电流源、电极和检测电路。
首先,样品被放置在电解池中,与卡尔费休试剂发生反应。
然后,电流源提供电流,使反应发生。
在反应过程中,试剂中的碘被还原为离子态,并且产生电流。
检测电路会测量电流的大小,并将其转化为水分含量。
卡尔费休水分仪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滴定阶段和终点检测阶段。
在滴定阶段,卡尔费休试剂会从滴定管中滴入电解池中,与样品中的水反应。
这个过程会伴随着电流的变化。
当滴定液中的碘完全被样品中的水反应消耗完时,滴定阶段结束。
终点检测阶段是为了确定滴定阶段的结束点。
在滴定阶段结束后,仍然会有一小部分试剂中的碘没有被消耗。
此时,继续滴定会导致电流的变化。
因此,在终点检测阶段,滴定液会以较慢的速度滴入电解池中,直到电流不再发生变化为止。
这时,滴定液中的碘已经完全被样品中的水反应消耗。
卡尔费休水分仪的测量结果可以通过计算电流的变化量得到。
根据卡尔费休法的原理,电流的变化量与样品中的水分含量成正比。
因此,通过测量电流的变化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卡尔费休水分仪具有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制药、化妆品、食品等。
但是,在使用卡尔费休水分仪时,需要注意样品的准备和操作步骤的正确性,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卡尔费休水分仪通过卡尔费休法实现对水分含量的测量。
其工作原理基于电化学反应,利用电流的变化量来计算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卡尔费休水分仪测试原理(库仑法)

卡尔费休水分仪测试原理(库仑法)
1、水分反应
卡尔费休水分测定工作原理是利用碘氧化二氧化硫时,需要一定量的水参加反应:I 2十S02十2H 2O=2HI 十H 2SO 4 ,该反应是可逆的。
为了使反应向正方向移动并定量进行,须加入碱性物质。
因此,试剂必须加进甲醇或另一种含活泼OH 基的溶剂,使硫酸酐吡啶转变成稳定的甲基硫酸氢吡啶。
总反应式为:
34555523552552552CH HSO N H C HI N H C O H OH CH N H C SO N H C I N H C ⋅+⋅→+++⋅+⋅ KF 库仑滴定法中,电解质电化学法直接电解产生所需的碘。
利用电荷与碘之间严格的定量关系,测量计算水的含量。
当有很少量的游离碘时,Pt 指示电极两端的电压差急剧降低,利用这一变化确定滴定终点。
2、电解反应(法拉第电解定律)
在电解过程中,电极反应如下:
阳极:2I--2e →I2
阴极:I2+2e →2I- ,2H++2e →H2↑
从以上反应中可以看出,即1摩尔的碘氧化1mol 的二氧化硫,需要1mol 的水。
所以是1mol 碘与1mol 水的当量反应,电解1mol 碘需要2×96493C 电量(法拉第恒量9.6493×10000C/mol ),1mol 碘可消耗水的质量为18g 。
由法拉第电解定律可得
96493*210181036--⨯=⨯Q M ,故722.10Q M = 式中:W--样品中的水分含量(μg ); Q--电解电量(mC );18--水的分子量。
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原理

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原理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是一种用于测定物质中水分含量的仪器,它基于卡尔费休法则,利用物质中水分与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来进行水分测定。
在实际应用中,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制药等行业,对于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工艺的控制以及质量检验都具有重要意义。
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利用物质中水分与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
在测定过程中,样品中的水分首先被氧化剂氧化生成氧气,然后通过电解池中的电解反应使氧气转化为氧化还原电位变化,最终通过电极测定水分的含量。
这种基于化学反应的原理,使得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能够准确、快速地测定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其次,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的原理还涉及到电解池和电极的作用。
电解池是测定仪中用于进行电解反应的部件,它能够将样品中的水分氧化生成氧气,并将氧气转化为氧化还原电位变化。
而电极则是用于测定氧化还原电位变化的部件,通过电极可以准确地测定样品中水分的含量。
电解池和电极的作用是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能够正常工作的基础,它们共同构成了测定仪的原理基础。
另外,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的原理还包括仪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在测定过程中,仪器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对样品进行自动加热、氧化、电解等操作,同时实时监测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并将测定结果进行自动化记录和计算。
这种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使得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能够实现高效、精准的水分测定,大大提高了测定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总的来说,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的原理基于化学反应、电解池和电极的作用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
通过这些原理的相互作用,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能够实现对样品中水分含量的准确测定,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的原理也将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以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需求。
自动水分滴定仪原理

自动水分滴定仪原理
自动水分滴定仪原理:
自动水分滴定仪是一种用于确定样品中水分含量的仪器。
它基于滴定法,通过向样品中滴定适量的滴定液,并使用指示剂来确定滴定终点。
其主要原理如下:
1. 样品准备:首先,需要将待测样品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样品中的水分。
然后将样品粉碎并称取适量,放入滴定烧杯中。
2. 滴定液准备:根据样品中水分的含量和需求的准确度,选择适当浓度的滴定液。
滴定液中通常含有一种或多种化学物质,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某种物质,并通过颜色的变化来指示滴定终点。
3. 滴定过程:将滴定液加入自动水分滴定仪的滴定管中,使得滴定液可以自动滴入样品中。
在滴定的过程中,滴定液会与样品中的水分发生反应。
当样品中的水分被滴定液滴至完全反应完毕时,滴定液中的指示剂会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从而指示出滴定终点。
4. 计算水分含量:通过测量滴定液的用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水分的含量。
根据滴定过程中滴定液与水分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滴定液的浓度以及滴定液用量等参数,可以使用计算公式来计算得到水分含量。
自动水分滴定仪的原理和操作流程使得其在测量大批量样品的
水分含量时具有高效性和准确性。
它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化工等各个领域中。
水分仪的原理

水分仪的原理
水分仪的原理是通过测量物质中水分含量的变化来判断其含水量的设备。
它主要基于物质吸湿或者放湿后重量的改变来间接计算出水分含量。
水分仪一般采用称重法测量水分含量,即将待测样品放入仪器中,然后通过加热或者干燥的方式使样品中的水分蒸发或者被移除,测量样品的重量变化,从而计算出水分含量。
在水分仪的设计中,一般会使用电子天平进行重量测定,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仪器内部还配备了恒温装置,以使样品达到一定的温度,促进水分的挥发。
水分仪中使用的加热装置可采用电加热或者红外辐射加热,传热速度较快,使得样品中的水分能够快速蒸发或者升华。
同时,仪器内部装有一个精密的温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样品的温度和湿度变化。
整个测量过程一般由仪器的控制系统自动完成。
控制系统会在加热过程中监测样品的重量变化,并实时记录。
当样品的重量变化趋于平稳时,控制系统会停止加热,并计算出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通过这种测量原理,水分仪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用于快速准确地测定物质中的水分含量。
卡氏水分仪工作原理

卡氏水分仪工作原理
卡氏水分仪是一种常用的水分测定仪器,其工作原理是基于热重分析法。
该仪器通过加热样品,使其失去水分,然后测量样品重量的变化,从而计算出样品的水分含量。
卡氏水分仪的主要部件包括加热器、天平、温度控制器和样品舟等。
在使用前,需要将样品舟放入加热器中,并将样品称量到样品舟中。
然后,将样品舟放入天平上,记录下样品的初始重量。
接下来,将样品舟放回加热器中,启动加热器,使样品加热至一定温度。
在加热过程中,样品会失去水分,导致样品舟重量的变化。
当样品舟重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样品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水分。
此时,记录下样品舟的最终重量,并根据初始重量和最终重量计算出样品的水分含量。
卡氏水分仪的优点是测量精度高、操作简单、测量速度快。
但是,该仪器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样品的加热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不同的样品进行调整,否则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该仪器只能测量样品中的水分含量,不能测量其他成分的含量。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
卡氏水分仪是一种常用的水分测定仪器,其工作原理是基于热重分析法。
该仪器具有测量精度高、操作简单、测量速度快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分仪的方法原理

水分仪的方法原理
水分仪是一种测量材料中水含量的仪器。
水分仪的方法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热重法:该方法原理是通过加热样品,使其中的水分蒸发,通过连续称量样品重量的变化来测量水分含量。
样品在称量前和称量过程中必须在恒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
2. 烘箱法:该方法原理是将样品放入烘箱中,经过一定时间和温度,使其内部和外部趋于水分相平衡,然后根据样品的质量变化来计算水分含量。
3. 电导法:该方法原理是将水分仪的探头插入样品中,利用电流通过样品产生的电导率来判断样品中水分的含量。
通常使用的是微波或电磁辐射来检测电导率。
4. 介质损耗法:该方法原理是通过介质损耗测量材料中水的含量。
介质损耗是指在电场或磁场中,材料对电磁波的能量吸收和转换成热量的过程。
根据样品对电磁波的吸收程度来计算水分含量。
5. 红外法:该方法原理是利用样品中水的吸收红外辐射的特性来测量水分含量。
通过测量红外光线透射和反射的差异,来确定样品中水分的含量。
以上是常见的水分仪方法原理,不同类型的水分仪可能采用不同的原理,但基本思想都是通过测量样品中水的变化来计算水分含量。
水分测试仪的原理

水分测试仪的原理
水分测试仪的原理是基于物质中水分的导电性而进行测量。
该仪器使用了电导率测量的方法,通过测量物质中电流的传导情况来确定其中的水分含量。
水分测试仪通常由电极和电路系统组成。
电极是用于与待测物质接触的部分,一般分为两个电极,其中一个电极浸入待测物质中,另一个电极与物质外部相互接触。
电路系统包括电流源、电流测量仪器和数据处理部分。
当待测物质中含有水分时,水分会使物质导电性增强。
水分中的离子和电子能够更好地传导电流。
而当物质中的水分含量较少时,电导性较低。
因此,通过测量电流的大小或电导率的变化,可以间接反映出物质中的水分含量。
在测量过程中,电流源会提供一定电压,通过电极引入待测物质中,形成一个电流回路。
电流测量仪器会测量流经电路的电流强度,并输出电流数值。
数据处理部分会根据预先设定的关系式,将电流值转化为物质中的水分含量。
根据需要,水分测试仪可以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如电阻法、电容法、微波法等。
不同方法的原理和工作方式略有不同,但核心原理都是基于测量物质中水分导电性的变化。
这些方法都可以提供快速、准确的水分测试结果,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化工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企业计量测试与质量管理卡尔-费休库仑法水分测定仪原理及应用范围单位: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淄博华坤电子仪器有限公司作者:林振强、赵玮、任昌峰日期:二○○五年五月十日摘要:在国民经济中,石化产品占有重要的地位。
该类产品品种繁多,但大部分都有一项必须检测的重要指标——水分含量。
在检测中选择何种方法、如何选择仪器、如何测定其合格,是众多化验工作中的一项大事。
作为一类测定物质中水分含量的计量仪器,目前有干燥法、卡尔-费休(KarlFischer,以下简称卡氏)容量法和卡氏库仑法等多种仪器。
但就多数物质而言最为经济、最为准确的方法当属卡氏库仑法。
本文以卡氏库仑法为依据,参照淄博华坤电子仪器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DT-30系列全自动微量水分测定仪来探讨其原理及应用范围。
并以几年来使用仪器的心得体会来推动卡氏库仑法仪器的应用和促进多学科领域中试验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卡尔—费休库仑法水分测定原理范围一、引言测定物质中水分含量的方法很多,现对常用的几种方法就其经济性、准确性做简单的对比分析。
1干燥法优点:仪器价格低廉。
缺点:精度差;仅能测定至10-3级;在干燥蒸馏过程中挥发性物质亦被蒸发,不能测定物质中水分含量的真值,试验时间过长。
2光谱、色谱法优点:可以测至10-6级。
缺点:仪器价格昂贵;环境要求高;准备时间长(几个小时);不利于产品的过程控制。
3卡氏容量法优点:测试品种多,相对于卡氏库仑法有些特殊物质在特定试剂条件下可以测定(如酮类、醛类)。
缺点:在最佳状态下仅能测至10-4级;耗材(试剂)大;测定时间偏长。
4卡氏库仑法优点:仪器价格中等;耗材少;可以测定至10-6级;时间短,一般物质在掌握好进样量的前提下使用淄博华坤电子仪器有限公司DT-30系列全自动微量水分测定仪(以下简称华坤仪器)60秒内即可完成测定,是过程控制和仲裁判定的最佳方法。
缺点:有些具有副反应的物质如酮类、醛类不能测定。
对于多数物质而言,选择卡氏库仑法仪器做为质量控制测定水分含量是一种即经济又准确的方法。
二、卡氏库仑法仪器原理1.1935年卡尔-费休(KarlFischer)首先提出了利用容量分析测定水分的方法,这种方法即是GB6283《化工产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中的目测法。
目测法只能测定无色液体物质的水分。
后来,又发展为电量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继而又将库仑计与容量法结合起来推出库仑法。
这种方法即是GB7600《运行中变压器油水分含量测定法(库仑法)》中的测试方法。
现在的分类目测法和电量法统称为容量法。
卡氏方法分为卡氏容量法和卡氏库仑法两大方法。
两种方法都被许多国家定为标准分析方法,用来校正其他分析方法和测量仪器。
2.卡氏库仑法测定水分是一种电化学方法。
其原理是仪器的电解池中的卡氏试剂达到平衡时注入含水的样品,水参与碘、二氧化硫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吡啶和甲醇存在的情况下,生成氢碘酸吡啶和甲基硫酸吡啶,消耗了的碘在阳极电解产生,从而使氧化还原反应不断进行,直至水分全部耗尽为止,依据法拉第电解定律,电解产生碘是同电解时耗用的电量成正比例关系的,其反应如下:H2O+I2+SO2+3C5H5N→2C5H5N·HI+C5H5N·SO3C5H5N·SO3+CH3OH→C5H5N·HSO4CH3在电解过程中,电极反应如下:阳极:2I--2e→I2阴极:I2+2e→2I-2H++2e→H2↑从以上反应中可以看出,即1摩尔的碘氧化1摩尔的二氧化硫,需要1摩尔的水。
所以是1摩尔碘与1摩尔水的当量反应,即电解碘的电量相当于电解水的电量,电解1摩尔碘需要2×96493库仑电量,电解1毫摩尔水需要电量为96493毫库仑电量。
样品中水分含量按(1)式计算:()1722.1096493210181036QQ W W ==⨯⨯⨯--式中:W---样品中的水分含量,μg ;Q---电解电量,mC ;18---水的分子量;3.华坤仪器的特点华坤仪器原理方框图如图1所示。
测量电极信号送至单片机Ⅰ。
由单片机Ⅰ首先诊断仪器状况。
仪器正常时,信号经片内A/D 转换再经数字滤波,输出一个电压控制信号。
此信号经过压控电流源变换后加到电解电极上。
电解电极的电流经运算放大器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入到V/F 变换器。
由单片机Ⅱ对V/F 变换后的频率进行累加积分。
此积分结果⎰⋅=dt I Q 与公式(1)相对应,由此可以计算出水分含量。
单片机Ⅱ还负责完成频率响应,信息显示,打印输出及与单片机Ⅰ的通讯功能,控制单片机Ⅰ的启动、停止。
图1经与国内外同类仪器对比,华坤仪器除具有其他仪器的基本功能外,构造更为简单,并增加了新功能,操作极为方便。
此外,卡氏库仑法仪器还具有自身量值传递的功能。
使用者可随时对仪器进行标定,以确定仪器状态。
华坤仪器功能的改进与增加的功能见林振强、王乐新、赵玮“卡尔—费休库仑法水分测定仪的改进”《化学分析计量》2003第12卷第5期。
三、卡氏库仑法仪器的应用范围卡氏库仑法仪器可适用多种有机和无机物中的水分测定,但由于各种化合物性质存在的差异,只有在卡氏试剂中无副反应无干扰的情况下,卡氏库仑法测定才是一种专属性的方法。
原则是(1)副反应不能有水生成。
(2)样品也不能消耗碘或释放碘。
主要具有副反应和干扰的物质有如下八类。
1.盐、氢氧化物和氧化物。
例如:Na 2CO 3+HI →NaI+CO 2+H 2OCa(OH)2+H2SO4→CaSO4+H2OMgO+HI→MgI2+H2还有一些物质亦会发生副反应,例如:Ag2O,HgO,MnO2,PbO,PbO2和ZnO2.酮和醛这两类化合物会和卡氏试剂中的甲醇化合,形成缩酮和缩醛,并释放水分。
此类物质用卡氏库仑法一般不易测定。
但卡氏容量法可以测。
改变卡氏试剂的组成,如用乙二醇一甲醚或2-甲氧基乙醇取代甲醇均可取得良好的测定效果。
值得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酮类和醛类都不能用卡氏库仑法进行测定。
如甲醛、三氯乙醛、二异丙基酮、苯乙酮、二苯乙醇酮等物质在进入卡氏试剂中是不会反应而释放水分的。
鉴于卡氏容量法的测定精度可达到10-4级,从生产酮类和醛类的企业来说,只要满足使用要求,还是建议采用卡氏容量法。
3.强酸强酸会和卡氏试剂中的甲醇发生反应而释放水分2CH3OH+H2SO4→(CH3O)SO2+H2OCH3OH+HOOCH→CH3O-OCH+H2O4.硅烷醇/硅氧烷末端硅烷醇基团和卡氏试剂中的甲醇发生脂化反应生成水。
5.含硼化合物硼酸和甲醇发生脂化反应生成水。
6.金属过氧化物与卡氏试剂反应生成水。
7.消耗碘的物质此类物质会和卡氏试剂中的碘反应,。
导致测定水分含量偏高,如铁盐、酮盐、亚硝酸盐、硫代硫酸盐等。
8.强氧化剂该类物质在卡氏试剂中的反应会生成碘单质,导致测试水分含量偏低。
在工业产品中,如上所列八类只是品种繁多的物质中的一小部分,而绝大部分是可以采用卡氏库仑法测定的。
比较典型的有以下物质。
1.碳氢化合物戊烷、己烷、二甲基丁烷、甲基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乙基甲苯、二甲基苯乙烯、辛烷、十二烷、十四烯、二十碳烷、二十八烷、石油醚、汽油、环己胺、甲基环己胺、环庚烷、乙烯环己胺、环十二烷、癸基环己烷、二环戊二烯、二甲基萘、三甲基苯乙烯、联苯、二氢苊、芴、亚甲基菲、异甲基异丙基苯等等。
2.油类水压油、绝缘油、变压器油、透平油3.醇类(全部)4.卤代烃类(全部)5.酚类苯酚、甲酚、氟苯酚、氯酚、二氯苯酚、硝基酚等6.脂类(全部)7.醚类二乙醚、二甘醇单甲醚、二甘醇二乙醚、聚乙二醚、苯甲醚、氟苯甲醚、碘苯甲醚、二癸醚、二庚醚以上所列的无副反应无干扰的物质也仅是常见的一些物质,尚有许多品种可用卡氏库仑法来测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四、使用卡氏库仑法仪器的心得体会1.进样量的控制目前卡氏库仑法仪器的电解池中的试剂容量在200ml左右,更换一池试剂可以重复做许多次样品。
从试验时间、试剂耗量、产品标准诸多因素考虑,进样量应控制在样品水分的绝对含量在10µg~30µg之间最佳。
小于10µg水时,取两次平行测定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做为报告值时偏差可能增大,大于30µg水时试剂耗量大而不经济。
具体多大的进样量,要看产品标准规定。
10-6级指标可用1ml进样器,10-5级以下可逐次递减进样量。
目前,液体产品的国家标准水分含量单位是毫克/升。
华坤仪器具有直接计算的功能,当用户输入进样量后,,测定结果会自动计算出单位是毫克/升的报告值。
当企业即定产品的检验工艺完成后,进样量为一定值。
华坤仪器的另一功能是掉电存贮功能,即用户按检验工艺一次输入进样量后,如不需更改,断电后永不消失,操作极为简单。
值得一提的是华坤仪器是目前市场营销和用户使用的仪器中唯一在小于10µg水时有精度要求的仪器。
卡氏库仑法仪器的技术难度在于测量范围的低端。
低端准确,高端肯定准确。
使用华坤仪器可以尽可能的减少试剂耗量。
尽可能的减少测定时间,减小工作强度,使工作舒适而达到测定准确的目的。
2.相似相溶原理水分在物质中并不是以一种形式存在的,常见的有游离水、溶解水等多种形式。
而几种形式的水又几乎是同时存在的。
水的分子量相对较小,被石化产品的分子所包容是必然的。
相对来说,游离水是较好测定的。
当注入样品后电解速度迅速提高在30秒左右又迅速下降(华坤公司仪器在测定时有电解速度同时显示,可直观地判断测定时的动态变化)。
这段时间的水分含量主要是物质中的游离水。
但溶解水的测量时间较长,必须依靠试剂中分子键的力将物质溶解之后才能测定析出的水分。
华坤仪器测量时电解速度降至1µg/s以下而未到终点时,这段时间主要是测定溶解水(约30秒左右)。
如溶解水较多,简单的办法是控制进样量。
减小进样量使试剂中分子键的力在短时间内迅速打开样品分子团使溶解水迅速析出。
其他的办法是利用物质的相似相溶原理来使样品迅速溶解。
以本人在实践中遇到的一个实验来举例说明:测定碳酸亚乙烯脂中的水分含量,按产品标准规定,该物质水分含量指标是10-6级,15℃以下呈无色固体结晶状,15℃以上逐渐溶为无色液体,粘度不大。
室温小于20℃时又逐渐恢复为固体结晶状。
当在室温下测定水分含量时刚好在该物质固—液状态转化的临界点附近。
当注入第一个样品时(1ml),测定时间为65秒,第二个样品测定时间为130秒,第三个样品测定时间为260秒,测定时间依次递增。
作为过程控制,这显然是不可取的,而且时间越长测定结果偏离真值越大。
国内的生产企业和使用该产品的用户企业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依靠损失试剂来解决。
一个样品一池试剂,工艺非常繁琐且不经济。
经反复思考,我们根据化工产品的相似相溶原理,采取增溶措施。
待试剂平衡后先注入1ml四氢呋喃,待再平衡后,注入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