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守自盗观后感

合集下载

《监守自盗》看完五篇短文

《监守自盗》看完五篇短文

《监守自盗》看完五篇短文纪录片《监守自盗》应该是个悲剧,因为它给出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即使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代表坚决的改革呼声上台的黑人总统奥巴马,也没有彻底解决20xx年金融危机遗留下来的问题,甚至任命20xx年金融危机背后的人进入政府内阁。

以下是边肖为你整理的一篇文章,希望你能喜欢《监守自盗》观后感20xx奥斯卡最正确纪录片《监守自盗》向人们展示了这场金融危机中谁在受益,谁在受苦。

看了之后学到了很多,感觉很值得一看。

电影导演查尔斯弗格森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

影片收集了大量素材,从冰岛危机到纽约华尔街的金融巨头。

许多政治经济学家和教授,BLACKPINK,上台讨论了华尔街金融危机的原因,以及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背后的原因。

这部电影聚集了许多国家的经济学家的分析和意见,展示了华尔街的真实面貌。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来到华尔街的高管们被描述为吸毒者、精神障碍者、道德败坏者、赌徒和客户。

心理学实验证明,数钱让人兴奋的大脑部位和吸毒让人兴奋的大脑部位是一样的。

电影中的经济学家描述了CDO,“过去,买房需要抵押贷款,但现在贷款人不必担忧借款人无法归还。

〞在电影中,它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华尔街。

自里根政府以来,美国已经放宽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

政治游说者游说国会放松金融监管。

电影里不时出现监督这个词。

华尔街高管、国会游说者、政府官员、信用评级机构和各种经济学家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金融工程师利用公众的短视、贪婪、脆弱等心理进行大规模的投机活动,最终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灾难。

我们可以看到,没有监管的自由经济,金融衍生品的泛滥,依赖金融政治的政客等等,都让这盘磁带金融泡沫越吹越大,直到破裂。

影片中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所谓的金融工程师的工资是其他工程师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真正的工程师搭建桥梁,金融工程师打造梦想。

当这个梦变成噩梦,别人来买单。

可悲的是,制造CDO的真正罪魁祸首是奥巴马政府的官员,金融业背叛了社会,而真正的罪魁祸首却逍遥法外。

纪录片《监守自盗》观后感

纪录片《监守自盗》观后感

纪录片《监守自盗》观后感《监守自盗》是一部让人深思的纪录片,当我看到这部片子的时候,让我不自觉地想起了一个很出名的词语——劫富济贫。

这部纪录片所探讨的,就是现代社会中的劫富济贫之间的矛盾,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形成了一群“富贵者”和一群“穷苦者”。

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富贵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违法失信,这样做的结果,导致了社会的失衡,让穷苦的人们无法承受日益昂贵的生活费用,无法获得公平的机会。

影片介绍了许多案例,每个案例都让人震惊不已。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一名富豪通过虚假宣传、非法操纵套现,从中骗取了上万人的钱财。

这就是“监守自盗”的最佳例证,富人为了生活更好,超过了自己的财富上限,这种违法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是社会的不公平,是法律的缺陷,还是道德的缺失?这种现象,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中也是屡见不鲜。

特别是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上,也有很多人因为贪财小利而走向犯罪的道路。

这些犯罪和侵权行为,无论是对于受害者还是对于整个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如果没有有效的制度和机制来保护被害人的利益,让犯罪受害者感到公正、平等和安心维权,社会大众对于社会现实的信任度也将逐渐下降。

此时,我们就需要法律的保障了。

只有依法治理,才能让社会真正地达到公平、公正和公开。

法律,应当是最为市民化的工具,通过不断地完善,逐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社会治安和消费保护体系,对于那些“监守自盗”的犯罪者进行打击和处罚。

当然,法律只是一个最基础的制度,如果我们真正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不断提高道德水平,加强对于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尊重和执行,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让人们在生活中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

才能营造一种顺畅、廉正和互惠互利的社会环境。

总的来说,这部纪录片以鲜活的案例和立体的画面将当前的社会问题呈现出来,让人感受到了监守自盗问题的残酷性和严重性。

要修复这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的的共同关注和治理,这有赖于全社会包括个人、企业、政府和司法机关的共同参与和配合。

监守自盗观后感

监守自盗观后感

监守自盗观后感引言监守自盗,是一种道德败坏、欺瞒他人的行为。

在人类历史上,监守自盗的例子屡见不鲜。

然而,最近我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产生了一些感悟和观察。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监守自盗现象的观察和反思,并探讨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监守自盗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监守自盗指的是那些本应监管他人的人却利用自己的权力或职务为个人私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这种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尤其在政治、商业、医疗等领域更是频繁发生。

首先,政治领域是监守自盗的重灾区之一。

许多政治家和公务员滥用职权,贪污腐败,将公共资源转化为私人财富。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形象,也削弱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这些行为的曝光常常引起社会的愤慨和抗议,但解决这一问题却非常困难。

其次,商业领域也是监守自盗现象的高发区。

许多企业高层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通过贪污受贿、虚报财务等手段获取非法利益。

这种行为不仅剥夺了企业的合法收益,也损害了员工和投资者的利益。

尽管有一些监管机构和法律的存在,但监守自盗行为仍然屡禁不止。

最后,医疗行业也不幸地被监守自盗现象波及。

一些医生和医疗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对病人隐瞒真相、虚报诊疗结果、草率开药等。

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病人的生命和健康,也破坏了整个医疗行业的声誉。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医疗行业的监管,强化医疗伦理教育。

监守自盗背后的原因监守自盗现象的存在,不仅是个体道德败坏的结果,也与一些社会和制度因素密不可分。

首先,权力腐败是导致监守自盗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权力使人产生膨胀感和不受限制的感觉,容易使人忘记自己的职责与义务,从而滥用权力谋取私利。

其次,利益驱使也是监守自盗现象的重要动力。

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个人的欲望和私利往往会导致道德的沦丧。

如果没有有效的制度和法律约束,人们很容易为了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而放弃道德底线。

此外,监守自盗现象还与社会风气的恶化有关。

在一个道德道义松弛的社会中,监守自盗现象更容易发生。

监守自盗观后感

监守自盗观后感

监守自盗观后感1. 引言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监守自盗这一现象时有发生。

监守自盗是指那些本应监督他人的人反而自己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这种行为不仅对个人的职业道德产生严重冲击,也对社会的正常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监守自盗现象引发的原因、危害以及对策。

2. 监守自盗现象的原因2.1. 利益诱惑人性的弱点之一是贪欲,有些监守者因受到巨大的利益诱惑,放下了本应执行的职责,选择从自己身上捞取利益。

这种利益可能是金钱、地位、权力或其他形式的私利。

在面临巨大的利益诱惑时,一些人失去了自律,背离了职业道德。

2.2. 系统漏洞监守者行骗的另一原因是系统漏洞。

一些监管机构的操作规程不严谨、缺少有效的监管制度和惩罚机制,使得监守者可以轻易滞留于腐败风险中。

没有足够的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管制约,监察者就可以随意滥用职权,打破职责边界以谋取个人利益。

3. 监守自盗现象的危害3.1. 削弱社会公信力一旦监守自盗现象暴露出来,会削弱公众对于相关职业的信任和尊重,导致社会公信力的下降。

新闻媒体广泛报道这些事件时,会引发公众对整个行业的质疑,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正常发展。

3.2. 扰乱市场秩序监守者通过滥用职权或行业地位,扰乱了市场秩序,使得资源配置无序,市场竞争失去公平性。

这种情况下,经济活力受到严重抑制,会使整个社会陷入混乱的状态。

4. 防范和整治监守自盗的对策4.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监察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行为。

加大对监守自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从严处理。

同时,应建立起行业道德规范,在职业准入和考核中注重道德品质。

4.2. 加强监督机制增设独立的监督岗位,对监察机构和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监督。

建立有效的内部监控机制,通过监督和评估,减少监守自盗事件的发生。

4.3. 提升职业道德意识通过教育和培训,加强监察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道德意识和职业操守。

培养员工遵守职业道德的能力,从根本上杜绝监守自盗现象的发生。

保安监守自盗案件观后感

保安监守自盗案件观后感

保安监守自盗案件观后感
看了那个保安监守自盗的案子,真的是让我又好气又好笑,还夹杂着一堆感叹。

先说这气吧。

保安啊,那可是守护一方平安的角色,大家都觉得把东西交给他们看守那是妥妥的放心。

就像我们把家的大门钥匙交给一个信任的人,结果这人扭头就用钥匙开了门偷东西,这不是赤裸裸地背叛嘛!那些被盗的人得多委屈啊,本来想着保安能保平安,谁能想到最大的危险就来自这个本应保护他们的人呢。

这就好比你请了个保镖,结果保镖和劫匪是一伙儿的,简直是把人的信任踩在脚底下摩擦啊。

再说说好笑的地方吧。

这保安啊,难道以为自己能神不知鬼不觉?你说你每天在那看着别人进进出出,自己偷偷摸摸搞小动作的时候就不怕突然冒出个同事或者摄像头把你逮个正着?这就像是小偷在警察眼皮子底下偷东西,太自不量力了。

而且这事儿吧,感觉就像在演一场闹剧,自己给自己挖坑,以为能从这坑里挖出宝藏来,没想到最后把自己给埋进去了。

这案子也让我想了很多。

一个人要是动了歪心思,哪怕是干着看似正义的工作,也能做出坏事儿来。

这保安的工作多重要啊,可他却为了点私利就把职业道德扔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就提醒我们,不管做什么工作,首先得把自己的良心摆正了。

还有啊,对于用人的地方来说,不能光看表面,觉得一个人穿上保安制服就肯定是好人了。

得好好审查,做好监督,不然这种监守自盗的事儿保不准就又冒出来了。

总的来说,这个保安监守自盗的案子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中的贪婪和丑陋,也给我们所有人都敲响了一记警钟,不管在什么位置上,都得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儿。

监守自盗观后感

监守自盗观后感

《监守自盗》观后感1,2008年起一场兴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地域上从美国迅速扩展到全球,产业领域上,从金融领域扩展到实体经济领域。

这场危机重创了世界经济,时至今天,虽然危机已然过去,但其仍然拖累着世界经济,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展,危机的阴影远未散尽。

而关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谁造成了这一切?危机的元凶为何?成为了许多人谈论的话题,许多人思考的问题。

而电影《监守自盗》便为我们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和角度,可以看出主创人员在极强的责任感下,经过大量的努力才完成了作品,想通过作品向大家展示他们眼中的真相。

从影片中我感受到了一种人文精神,他们力图想人们展示真相的同时,希望为人们展示一种追求美好的价值观念。

在阐述这个问题前,我首先想说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我们可以验证一个问题或者是一个例证,一国霸权的区里,最终确系于金融领域的霸权,美国一国的金融问题引起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动荡,其势可见一斑。

同时,经济全球化确已深入发展,若说上世纪20、30年代的大萧条动荡了仅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那么在如今市场经济普遍存在的世界上,一场大的经济危机所伤害的确实是整个世界了。

而在这样的现实和背景下,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认为,世界上有许多问题不再是限于某一个国度,它已经深入到各国之间,例如很多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便具有了全球性的特点。

虽然,不可否认,传统的国家间的冲突和合作依然重要,国家利益的角逐、权力的博弈仍然为各国所重视。

但现今世界,这一切纷争与合作的目的,不应是也不再是为了少数人的欲望,而更多的事为了本国人民的福祉,为国民提供一种实现发展、实践价值、追求幸福的机会和环境,推而广之,一切都应是为实现人类的普遍发展和普遍幸福。

诚然现实很残酷,一国内部的利益划分和权力争夺、国家与国家之利益与权力的纷争、全球性问题的扩大,这一切让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悲观与消沉。

(心得体会)但是历史是一个曲折中前进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也不应该是一个循环的死结,是的,循环必然存在,盛衰兴亡也必然存在,但前进发展也定然存在,历史不仅具有延续性,也具有变迁性。

保安监守自盗案件观后感

保安监守自盗案件观后感

保安监守自盗案件观后感看了那个保安监守自盗的案子,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还忍不住想感叹几句呢。

你说这保安啊,本来是守护一方平安的角色,就像城堡的守护者一样,大家都放心地把自己的财产、安全交给他。

结果呢,他倒好,直接监守自盗,这就好比让狼看守羊群,那羊能安全吗?这简直是把大家对他的信任踩在脚底下,还狠狠碾了几脚。

从好笑的方面想啊,他是不是觉得自己特聪明,以为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干这些坏事。

可能在他的小算盘里,自己就像个超级大盗一样,悄悄策划着怎么把东西弄到手,还不会被发现。

可他也不想想,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呢?这就像一个小偷在警察眼皮子底下偷东西,以为自己隐身了,实际上是自欺欺人。

但是生气的是,这种行为对那些信任他的人来说,伤害可太大了。

那些业主啊,或者是单位里的同事,每天看到保安,都觉得有一份安心。

谁能想到背后他干着这种缺德事儿呢?这就像你一直以为背后有个坚强的后盾,结果发现这个后盾一直在捅你刀子。

这案子也让我意识到,人真的不能只看表面。

有时候你觉得可靠的人,说不定心里打着什么坏主意呢。

再往深了想,这保安为啥会监守自盗呢?是因为一时贪心?还是生活真的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要是因为贪心,那真的是不可原谅,这就是人品有问题了。

但要是因为生活困难,那也应该通过正常的途径去解决,而不是走上这种歪路。

这也给社会提了个醒,是不是在关注人们物质生活、保障民生这方面还得再加把劲呢?不能让一些人因为生活所迫就去干违法乱纪的事儿。

这个保安监守自盗的案子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中的丑恶,也照出了社会在管理、在保障等方面可能存在的漏洞。

以后啊,咱们可都得长个心眼儿,不能盲目地相信别人,同时也希望社会能多一些正能量,少一些这种让人失望的事情。

监守自盗纪录片观后感

监守自盗纪录片观后感

监守自盗纪录片观后感简介《监守自盗》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纪录片,以真实案例展示了监狱系统中的腐败与贪婪。

该纪录片通过对犯罪分子和狱警的采访,揭示了监狱内部的黑暗面,同时也引发了对监狱改革的思考。

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深刻认识到监狱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做出努力。

犯罪分子的真实生活纪录片中展示的犯罪分子的真实生活让我震惊不已。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贫困、教育程度低下甚至是社会被边缘化的群体。

监狱系统本应是一个改造人的地方,但事实上,它却变成了一个逼迫罪犯更深陷罪恶的环境。

缺乏教育资源、医疗保健和改造机会使得这些罪犯更加绝望,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犯罪行为。

狱警腐败与贪婪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监狱系统中狱警的腐败和贪婪。

许多狱警利用监狱系统中的权力进行非法活动,包括走私、贩卖禁品以及对犯罪分子进行勒索等。

他们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而导致的后果就是罪犯们无法得到应有的教育和改造。

这种腐败和贪婪让法律失去了公正性和权威性,以致监狱成为犯罪的温床。

对监狱改革的思考观看《监守自盗》后,我开始认真思考如何改革监狱体制,以解决其中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重视教育和职业培训项目,为犯罪分子提供改造机会,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其次,严厉打击狱警的腐败行为,建立监督系统,确保监狱系统的公正和透明。

最后,我们应当关注犯罪分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相关的心理治疗和咨询服务。

结语《监守自盗》是一部令人警醒的纪录片,展示了监狱系统中的腐败与贪婪。

通过展示犯罪分子的真实生活和揭示狱警的不当行为,纪录片引发了观众对监狱改革的思考。

我相信,只有通过坚定不移地改革监狱体制,我们才能创造安全、公正和人道的监狱环境,为犯罪分子的改造和社会的稳定做出贡献。

以上内容仅为我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守自盗》观后感
看完了这部纪录片之后给我带来的震撼是非常大的,那些所谓的华尔街精英竟然为了自己的利益将全美乃至世界的经济置于危机之中。

纪录片开头以冰岛政府破产为开头,讲述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因后果。

本片中邀请了很多金融界的名人,其中有华尔街的银行高管、美联储委员以及其它美国金融监管部门职员等等。

他们各自站在各自的角度讲述自己对于这场危机的看法以及自己当时的所作所为。

本片客观的反应出了金融危机的产生的原因以及华尔街的银行高管如何通过对金融衍生品的运用来赚取高额的薪水。

华尔街的银行家通过自己手里雄厚的资本首先将政府里面的一切阻力扫除以使政府制定有利于维护自己利益的法规,其次还通过与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相互勾结使其对所谓的垃圾债券给出比较高的评级,最后通过金融衍生品的运用将次贷危机巧妙的转移到普通大众身上。

从金融工程的角度来看,这次危机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美国的金融监管部门,美国在金融危机前采取的是“多重多头”的监管体制,多重是指联邦和各州均享有金融监管的权力,多头是指在一个国家有多个履行金融监管职能的机构。

美国危机前的监管机构在联邦层面主要有美国联邦储蓄系统(FRS)、货币监管署(OC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储蓄管理局(OTS)、信用合作社管理局(NCUA)等七个机构。

上述机构的分工是:FRS、OCC、FDIC
三家机构负责对商业银行的监管,SEC负责对商业银行的监管,CFTC 负责期货交易机构和期货市场的监管,OTS负责对储蓄存款协会和储蓄贷款控股公司的监管,NUCA负责对信用合作社的监管。

美国这种专业化分工和多重监管机制很长时间是许多国家效仿的对象,这套制度在自由主义主导的美国确实支持过美国经济大繁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套制度确实让美国经济秩序极度失控。

1982年里根政府实行的是金融监管宽松政策,放宽了对储蓄贷款公司的限制,允许贷款公司动用储蓄存款进行风险投资,这最终导致了80年代末上百家储蓄贷款公司倒闭,直接经济损失1240亿美元,无数人损失了一生积蓄。

在这场储贷危机中,OTS并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进行有效监管。

OTS是不是应该存续存款公司的存款进行核计,是不是该对风险投资进行有效的督查和监控,进而限制储蓄存款风险投资。

在90年代末发生的危机中,针对投资银行对因特网泡沫的股票投资崩溃导致5万亿美元凭空蒸发的事实,证券交易委员会对此毫无作为。

这些只是监管不力的具体表现,对于影片中所展示的金融监管失职远不于此。

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美国的“多边监管”机制随着次贷证券化、金融创新以及监管者为提高市场竞争力放松监管的发展,就会出现监管重复和监管疏漏。

花旗在危机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服务企业,监管它的不仅有货币管理署、联邦储备银行、联邦存款保险机构、储蓄机构监管署以及交易委员会,还有其他50个州的监管机构,这些机构存在监管重复的现象。

不同的监管文化、监管理念、监管标准,没
有统一的监管标准确要做到高效监管确实不易。

另外监管重复也可能会在造成无人监管局面,有一名美联储委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联储没有对不断发放的抵押贷款进行深入的调查是因为他们以为有人在进行调查,这种推脱中可以看到多重监管缺失是会导致无监管局面的出现。

当一个金融机构处于低效监管或者无监管状态时,在利益的驱使下,就会出现类似抵押贷款呈倍数增加的不合理现象。

接下来再让我们分析一下美国乃至世界的三大评级机构:美国标准普尔公司、穆迪投资服务公司、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

08年金融危机追本溯源,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打上“3A”标志的次债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3A”是谁给的,当然是美国的评级机构。

一位对冲基金经理曾说:“有价证券没有评级机构的认定就买不出去”。

由此可以看出信用评级机构的重要性,在整个金融交易链条中,评级对于投资者而言就是向标和导向。

但美国的三大评级机构却没有尽好自己的责任,一方面评级更新比较滞后,另一方面美国的评级机构评级与评级费用呈正相关,评级越高,评级费用也就越多。

穆迪作为最大的评级机构,其利润从2000年到2007年番四了倍。

于是“3A”证书也就成百上千的发放出去,每年都有上千亿美元的投资被评级,甚至五大投资银行在破灭前其评级仍至少是A级。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于评级机构的贪婪行为并没有采取措施,这也助长了评级机构进行虚假评级。

如果对美国的信用评议制度进行规范化和立法化,把它作为金融监管体系的一部分,那么次债的破坏程度就不会那么深,次债危机的影响也会减少。

可以说疏于监管的评级机构发出的引导投资者
投资的“3A”次债是此次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最后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次的危机导火线即次贷危机的产生。

在这里我们要着重“感谢”一下美联储的主席格林斯潘先生,正应为他坚持认为抵押贷款行业应当处于放任自由的状态。

一些金融机构为了更快更多的发放次级贷款,有意放松对贷款人基本贷款资质和条件的审查,由于过度竞争一些机构和开发商达成“默契”,部分借贷人购房时可以是“零首付”。

每个人都可以申请抵押贷款,借款人用高额的次贷置地,房价和对房的需求急剧增加,形成了历史上最大的经济泡沫,证券交易委员会在泡沫期间没有对投资银行进行任何调查。

疏于监管的抵押贷款行业发放巨额得到贷款并且获得巨额利润,全国信贷公司放出970亿的贷款从中获利110亿美元。

在次贷证券化的链条中,风险巨大在于消费者的还款能力是个未知数,当消费者还不起次贷时,次级债就欠款,进而使得银行或者信托倒闭,接着联储调控,从而信贷紧缩,之后带来一系列的资金断裂短缺,引爆金融危机的导火线就是如此。

从金融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金融危机的产生是必然现象而不是偶然现象。

只要资本家这个群体还存在,那么他们就会毫不留情的用各种手段夺走你手中的财富。

而且还是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无声息的进行着财富转移,这次危机就体现的非常明显。

危机也只是他们的一种手段,从这次危机中华尔街那些精英赚的盆满钵盈。

这些钱的背后是数以万计的普通人破产,很多人甚至回到了贫困线以内。

我觉得避免危机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共产主义迈进,要逐步消除资本家这个阶
级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金融危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