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治疗及护理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论治经验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论治经验心神经官能症病位在心,由肝气郁结而始,日久及肾,累及五脏;发病由气及血,由实转虚;用药强调疏肝解郁,养心安神,辨证论治。
鼓励患者畅情志,增强患者治疗的治愈信心,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标签:心脏神经官能症;郁证;经验心脏神经官能症,又称神经性血循环衰弱症,患者主观症状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为主,常见有心悸、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头晕、失眠、多梦等,并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的表现,如头痛、失眠、焦虑、紧张、多汗等;症状多种多样,时好时坏。
通常合并焦虑等心理方面的障碍,心电图检查大致正常或有ST-T改变,以20~40岁多见,多见于女性。
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心血管疾患的10%;由于社会生活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本病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
治疗本病西医治疗一般以小量镇静剂、植物神经调节剂、β受体阻滞剂为主,近期效果尚可,远期疗效欠佳[1~4]。
本人运用中医中药辨证论治心脏神经官能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论治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经验简介如下。
1 病名诊断本病在中醫学中没有直接对应的病名,通常根据其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心悸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而心前区不适者亦较为常见,并可有呼吸不畅、气短、乏力、头晕、失眠等症状。
可归入中医的“心悸”、“胸痹心痛”、“眩晕”、“头痛”、“不寐”、“郁证”等范畴。
2 病因病机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个独立躯体疾患的心身疾病,中医认为心脏神经官能症多因强烈或长期的精神刺激,或所愿不遂,使情志不舒,肝郁抑脾,耗伤心气,营血渐耗,心失所养,神失所藏而发生。
故本病主要与心、肝、脾三脏关系密切,伴有其他系统慢性疾病而导致发病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诱因,但也有部分患者没有明确诱因。
3 常见证型3.1肝气郁结3.1.1主要症状自觉心悸,胸胁胀痛,嗳气太息,焦虑不安,不思饮食,女性可伴乳房胀痛、痛经等,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数。
3.1.2治法疏肝理气清心安神,方用逍遥散加炒枳壳15g,绿萼梅15g,茯苓神15g,远志12g,夜交藤15g等药物。
维医病症分型护理心脏神经官能症

72Journal of Medicine and Pharmacr of Chinese Minorities November 2020, Vol.26 No. 11维医病症分型护理心脏神经官能症孜拜尔尼沙•吾甫玛莉娜•努尔扎提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9)摘要: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维医学作为中医学的一部分,重视病症分型。
辨证论治 是维医临床治疗的关键。
本院在临床工作中按病症分型进行护理取得良好的疗效,本文介绍维医病症分型护理心脏神 经官能症。
关键词:心脏神经官能症;维医病症;分型护理中图分类号:R291.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810(2020)11-0072-02心脏神经官能症(Cardiac neurosis,CN)又称功能性心 脏不适,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是一种极为常见 的心血管疾病。
该病在维医学中属于“心脏气质失调”范畴, 维医临床属于气质失调类疾病,在各种体内外不良因素的 影响下,机体发生体液质性或非体液质性变化,引起心脏气 质失调,导致心脏功能发生非器质性变化所致。
根据心脏气 质失调的程度,分为非体液质性气质失调性CN和体液质 性气质失调性CN,症状多种多样,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 为主要表现,可兼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表现。
本病体检无明 显器质性病变特征,症状尽管表现很重,但预后良好。
在近 几年的护理工作中发现根据病症分型护理CN,可提高依从 性,提高本病的疗效,本病的病症分型护理总结如下。
1非体液质性气质失调性CN的护理非体液质性气质失调性CN是某种环境、食物、情绪等 单独的一种属性(包括热、寒、湿、干)的作用下引起心脏气 质失调,导致心脏功能发生非器质性变化所致。
本病分为热 性气质失调性CN、湿性气质失调性CN、寒性气质失调性 CN、干性气质失调性CN,简称热性CN、湿性CN、寒性CN、干性CN。
主要采用“对立原则”进行治疗及护理,比如热性 气质失调引起的CN,用于凉化法,给予凉性食物,留在凉性 环境等。
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病名探析

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病名探析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心血管系统功能性疾病,其中医病名为“心悸”、“偏正压搐”、“心悸神风”、“心气痛”等。
在中医理论中,心脏神经官能症并非单纯的心脏疾病,而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综合症状。
本文将就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病因、病名和治疗方法进行探析。
一、病因分析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病因主要有:1. 情绪因素:长期的焦虑、紧张、情绪不稳定、悲伤和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导致心脏神经功能紊乱,最终形成心脏神经官能症。
2. 饮食因素:长期饮食不规律、过饱或过饥以及暴饮暴食等,都会影响胃气的运行,进而导致心脏神经官能症。
3. 身体因素:患有其他疾病如肺部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都可能影响心脏神经的正常功能。
4. 外界环境因素:长期处于高温、寒冷、高原等不良外界环境中,会影响心脏神经的正常功能。
二、中医病名探析1. 心悸:指心前区有悸动感,心悸是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主要症状之一。
此病名主要形容患者感到心跳加速、有力或不规则。
2. 偏正压搐:是指心前区悸停感,出现心前区及左勺下觉有压搐感。
这种症状常常出现在运动、精神紧张、吃饱饭后、感冒等情况下。
3. 心悸神风:是指患者突然出现心悸、气促、胸闷和神志不清的症状,类似于心绞痛的发作。
这种情况常常是由于情绪激动、气滞、心气郁闷所致。
4. 心气痛:是指心前区疼痛感,多为按压疼痛,或钟摆般的疼痛。
三、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认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由于情志不遂、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失调而导致的,因此在治疗上主要针对情志调摄、气血调畅、脏腑和调。
具体治疗方法有:1. 调节情志:心脏神经官能症多与情绪相关,因此调节情志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首要方法。
建议患者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适当进行放松身心的活动如散步、跑步等。
2. 饮食调养:避免暴饮暴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改善饮食习惯对调节心脏神经官能症有一定的帮助。
3. 药物治疗:常用的中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药物有牛角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
芪冬颐心口服液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观察

芪冬颐心口服液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观察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指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失调所导致的心血管功能障碍,表现为心悸、胸痛、乏力等症状。
传统中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旨在观察芪冬颐心口服液在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中的疗效。
方法:选取6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安静、饮食调理、健康指导和心理疏导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芪冬颐心口服液,每天3次,每次20ml,治疗6周。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心悸、胸闷、晕厥等症状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在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方面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但治疗组在心率变异性指数(VR-R)方面显著升高(P<0.05)。
结论:芪冬颐心口服液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心率变异性指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需要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以确认其疗效。
马丽红教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临证

马丽红教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临证经验兰 玥,马丽红摘要: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心内科门诊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症状复杂㊂心脏神经官能症归属于中医学 胸痹 惊悸 等范畴㊂马丽红教授认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病机以肝郁气滞㊁心脾肾失养为本,治疗上重视心肝脾肾同调,身心同治,选用开郁调心汤加减,临床疗效显著㊂关键词:心脏神经官能症;疏肝解郁;脾肾同调;养心定志;心神同治;马丽红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2.24.040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特点为典型心绞痛发作,实验室检查指标为阴性结果,常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及因过度检查造成病人心理负担过重㊂此种情况常见于中青年女性,尤以更年期妇女多见㊂心脏神经官能症典型的临床症状为胸痛㊁心悸㊁气短㊁乏力㊁多伴失眠㊁多梦㊁疲乏无力㊁头晕㊁多汗㊁焦虑等㊂经心脏超声㊁冠状动脉CT 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符合‘实用内科学“(第14版)[1]中关于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诊断标准,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心血管症状:胸痛㊁心悸㊁气短㊁乏力;神经系统典型症状:无特定相关环境,无明显发作诱因,发作不可预知,无提前征兆,发作时以焦虑为主,有恐惧㊁抑郁㊁强迫等自主神经状态,多数与强烈的疑病恐惧有关,或伴失眠,严重者耳鸣㊁多汗㊁紧张㊁头昏㊁食欲差㊁手足冷或发麻㊁尿频㊁大便次数增多等㊂本病主要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影响自主神经系统,造成心血管功能紊乱,精神因素在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紧张㊁抑郁㊁焦虑㊁情绪激动㊁过度劳累均为常见诱因㊂心脏神经官能症病人由于临床症状缺乏统一性,常进行了较多的心血管相关检查,甚至给予过度干预措施,同时由于长期合并抑郁等心理问题,病程较长,病情反复,严重影响病人生活和工作,甚至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因此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㊂马丽红教授从事医教研三十余年,传承施今墨先生 十纲辨证 和李介鸣先生的 气血理论 ,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有独特临床经验和学术见解,现介绍马丽红教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临证经验㊂1 病因病机中医理论无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病名,将其归属中医学 胸痹 不寐 等范畴㊂‘灵枢㊃邪客“记载: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㊂‘金匮要略“关于胸痹病机的论述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认为病机为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8YFC1708200,2018YFC1708206)作者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100037)通信作者 马丽红,E -mail :***************引用信息 兰玥,马丽红.马丽红教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临证经验[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24):4606-4608. 阳微阴弦 ,即 本虚标实 ㊂唐宗海‘血证论“记载: 心为火脏,烛照万物 ㊂‘诸病源候论“记载: 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因虚而发,上冲胸间,则胸痹 ,强调了胸痹与阳虚感受寒邪之间的关系㊂古文有关于心与脾肝胆关系的介绍,‘黄帝内经“云: 思出于心,而脾应之㊂‘素问“指出: 思伤脾 ㊂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认为心肾不交㊁水火不济导致 心中烦㊁不得卧 ,并提出少阴病寒邪入侵㊁阳气不振,而病邪化热,故出现心中烦而不得眠㊂因此,马丽红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心㊁脾㊁肝㊁肾,多由内伤七情㊁外感六淫㊂虚则思虑过多㊁心气亏虚㊁脾失运化㊁肾阴不足,影响气机升降运行,导致心脾两虚㊁心肾不交;实则寒邪外克㊁痰火扰心㊁瘀血内阻㊁情志不遂,导致肝气郁结㊁痰瘀互结,出现胸痛㊁胸闷㊁心悸㊁气短㊁心烦㊁不寐诸症㊂2 治则治法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治疗总则为虚实论治,虚者治以益气养心㊁健脾宁神㊁交通心肾㊁温阳通脉;实者治以疏肝理气㊁豁痰化瘀㊂证属心脉痹阻者㊂‘素问㊃举痛论“记载: 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 寒气稽留 故痛甚不可按也 ㊂‘诸病源候论“云: 心痛者,风冷邪气乘于心也 ㊂可见寒邪可致心脉痹阻㊂喻嘉言在‘成方切用“中曰: 心中阳气,如离照当空 则窒塞有加,故知胸痹者,阴气上逆之候也 ,治以温阳散寒㊁通脉宣痹,常用瓜蒌薤白桂枝汤㊂证属肝气郁滞者,‘辨证录“云: 气郁既久,则肝气不舒 肝血必耗,肝血既耗,则木中之血不能上润于心 ,治以宁心安神㊁疏肝解郁,选方逍遥散和柴胡疏肝散加减;证属心胆气虚者,‘济生方“指出 夫惊悸者,心虚胆怯之所致也 或因事有所大惊,或闻虚响,或见异相,登高涉险,惊忤心神,气与涎郁遂使惊悸,惊悸不已,变生诸证 皆心虚胆怯之侯也 ,治以益气养心㊁镇惊安神,常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证属痰火扰心证者,多因生活节奏快㊁工作压力大㊁情绪紧张,致肝气郁结,饮食结构多肥甘厚味,加之烟酒等不良嗜好,导致中焦湿热或痰湿内生,郁久化热,而至痰热互结扰心,治以清热豁痰㊁养心定志,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㊂证属心肾不交者,程杏轩在‘医述㊃杂证汇参“指出 病由用心过度,心火上浮,不㊃6064㊃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I N T E G R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O N C A R D I O -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D e c e m b e r 2022 V o l .20 N o .24能下交于肾,肾水下虚,不能上交于心 ㊂可见心肾不交㊁神不安守于内,从而出现失眠,治以滋阴降火㊁交通心肾,选方百合地黄汤合交泰丸㊂马丽红教授治疗上重视审证求因㊁标本兼顾㊁益气养血㊂本病发生在心,常与五脏中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因此关注点不可只重视治心,应在辨证论治㊁审证求因基础上,辨明主次关系,审证去除病源,重视以通为用㊁通调结合㊁气血双调㊂3经验特色马丽红教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在辨明气血虚实基础上,重视调气养血,运用经验方开郁调心汤加减治疗本病疗效显著㊂对于各种类型,如心脉痹阻㊁肝气郁滞㊁心胆气虚㊁心肾不交㊁痰火扰心,均在辨证用药基础上给予开郁调心汤(黄芪㊁党参㊁柴胡㊁郁金㊁瓜蒌㊁薤白㊁香附㊁丹参㊁地黄㊁百合㊁酸枣仁㊁龙骨㊁牡蛎等)加减㊂随着社会进步,现代人生活节奏快㊁生活压力大㊁熬夜㊁饮食不规律㊁烟酒等增多,健康的生活方式被打乱,病人自主神经系统紊乱,从而出现胸闷㊁憋气㊁心慌等类似心脏疾病的症状㊂马丽红教授认为心身协调与统一是健康之本,心理状态与躯体化症状及人体与外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依存㊁动态平衡的关系,心理㊁社会等不良刺激导致情志内伤㊁心身失调从而发病㊂脾胃乃后天之本,其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的重要枢纽㊂五行理论中脾胃属土,居于中焦,主要功能为受纳运化水谷精微,营养气血,以濡养脏腑㊂‘素问“记载: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㊂气血的化生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㊂故脾胃安健,心之气血旺盛,心火下交,肾水上升,则气血平和调顺㊂脾胃不健,气机不利,影响气血紊乱,从而影响到心,因此马丽红教授认为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需所握关键:①由于本病的发生与情志㊁精神因素关系密切,肝气不舒,肝郁气滞,气机紊乱,故心神不宁,出现胸闷憋气㊁心悸怔忡,故应心肝同治㊂②应重视脾胃升降功能,强调气血阴阳平衡,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熬夜加班,劳伤心脾,故治心同时关注脾胃功能,心脾同治㊂③本病常见于更年期病人,阴血不足,虚火上扰,心肾不交,故应心肾同治㊂④本病病人多由生活和工作压力大引起的,故治疗中应当重视调畅情志,适当地心理疏导㊂马丽红教授常与病人交流沟通,究其病因,审证求因,化解心中之谜,嘱病人调畅情志,重视饮食有度,适当运动,避免紧张焦虑,正确面对压力,倡导顺应自然,身心同治㊂4典型病例4.1心肾不交,肝气郁滞证病人,女,57岁㊂主诉: 睡眠障碍5年余,加重伴心悸3个月㊂ 现病史:病人5年前因工作及生活压力大出现睡眠障碍,表现为睡眠差,入睡困难,易醒难再入睡,辗转难眠㊂曾服用中成药及西药镇静助眠药效果欠佳㊂3个月前自觉上述症状明显加重,伴心慌,心烦,易怒,胸闷,胸痛,头晕,口干欲饮,腰膝酸软,纳食不佳,小便调,大便偏干,每3日至4日1次,舌红,苔白,脉细数㊂因时有胸闷发作,就诊我院行核素运动心肌显像:未见明显心肌缺血表现㊂活动平板试验报告:疑似阳性㊂冠状动脉CT:冠状动脉血管未见明显狭窄㊂西医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㊁失眠㊂中医诊断:不寐㊂辨证:心肾不交,肝气郁滞,心神不宁㊂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疏肝解郁,益气活血,调和气血㊂处方:开郁调心汤加减㊂黄芪30g,党参10g,瓜蒌30g,薤白10g,柴胡6g,郁金10g,香附10g,丹参30g,生地黄20g,百合20g,酸枣仁20g,柏子仁20g,龙骨20g,牡蛎20g,黄连10g,肉桂2g㊂7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㊂嘱忌辛辣生冷油腻㊂放松心情,树立信心,坚持服药,适当运动㊂二诊:服7剂后,睡眠障碍明显好转,睡眠可增加至4~5h,心慌㊁胸闷发作频次较前明显减少,仍时有头晕,口干,腰酸,小便可,大便略干㊂舌红,苔白,脉细数㊂前方加白蒺藜10g㊁玉竹20g以平肝解郁㊁通利头目㊁滋阴润燥㊂继续服用7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㊂三诊:睡眠恢复正常,可连续6h以上,无心慌㊁胸闷,无头晕,二便如常㊂效不更方,上方继续服用14剂后病愈㊂嘱咐其继续口服中成药加味逍遥丸1个月以巩固疗效㊂1年后再次随访,病情未反复㊂按:病人以睡眠障碍㊁失眠㊁心悸为主诉,结合运动心肌显像和冠状动脉CT结果,考虑诊断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活动平板可疑阳性考虑与病人更年期综合征㊁神经功能紊乱有关㊂有研究显示,绝经后女性活动平板试验假阳性率高于男性[2]㊂通常情况下,心火和肾水互相升降协调,维持动态平衡㊂妇女绝经后,处于生理转折期,此阶段肾气逐渐衰退㊁天癸渐至衰竭㊁冲任二脉也由之衰少㊂此时受内外环境各种因素影响,素体阴阳有所偏衰,平素抑郁,结合家庭社会环境等改变,导致肾阴阳失调出现更年期综合征㊂ 肾为先天之本 ,故肾阴阳失调,易波及其他脏腑;其他脏腑病变,久则必累及于肾,故 五脏相移,穷必及肾 ㊂本例病人因长期工作生活压力大,处于绝经期,情志不遂,肾阴亏损,阴精不能上承,因而肝气郁滞㊁心火偏亢,失于下降而出现心肾不交㊁扰动心神㊁心神不宁㊂马丽红教授㊃7064㊃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年12月第20卷第24期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心肾不交,肝气郁滞,心神不宁,应心肝肾同治㊂本病常见于更年期病人,阴血不足,虚火上扰,心肾不交,应心肾同治㊂故以滋阴降火㊁交通心肾㊁疏肝解郁㊁益气活血㊁调和气血为基本原则,选用开郁调心汤加减治疗㊂4.2气滞血瘀,心神失养证病人,女,57岁,2019年8月28日因 胸痛2个月 就诊㊂病人2个月前因发热咳嗽就诊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复查甲状腺功能提示促甲状腺激素高,左甲状腺素钠片(优甲乐)50μg口服每日1次调整至100μg口服每日1次㊂此后出现胸闷㊁胸痛,心悸,与活动无关,多出现在14:00,每次持续约30min㊂此后优甲乐减量至75μg口服每日1次㊂Holter提示:窦性心律,平均81次/min,最快116次/min,最慢63次/min,频发室性期前收缩1522次,室性期前收缩三联律,偶发房性期前收缩㊂西医给予美西律150mg,每日3次口服,仍有间断心悸㊁胸痛,故停用㊂心脏彩超:左心房29mm,左心室42mm,左室射血分数62%,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可能,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㊂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冠状动脉呈右优势,各支冠状动脉未见粥样硬化斑块及狭窄性改变㊂左肺容积小,多发支气管扩张,右肺下叶少许炎性病灶㊂2020年11月11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左心导管检查㊁主动脉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术中造影示降主动脉发出一粗大支气管动脉参与肺动脉供血,晚期可见肺动脉逆行充盈显影,术中植入6mmˑ10cm及6mmˑ20cm可控弹簧钢圈各1枚栓塞支气管动脉,弹簧圈形态㊁位置良好,术程顺利㊂初诊:2020年12月18日,病人自觉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心烦,口苦,疲乏无力,纳可,眠差,二便调㊂舌暗红,苔薄白,脉细㊂西医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㊁先天性心脏病㊁动脉导管未闭(已治疗)㊂中医诊断:胸痹㊂辨证:气滞血瘀㊁心神失养㊂处方:开郁调心汤加减㊂黄芪30g,党参10g,瓜蒌30g,薤白10g,柴胡6g,郁金10g,香附10g,丹参30g,砂仁6g,酸枣仁20g,龙骨20g,牡蛎20g㊂7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口服㊂嘱忌辛辣生冷油腻㊂放松心情,树立信心,坚持服药,适当运动㊂二诊(2021年1月7日):胸痛㊁胸闷症状明显缓解,心悸㊁眠差好转,时有心烦,口苦,脉细,守方治疗,前方加穿心莲10g㊁黄芩10g㊂继续服用7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口服㊂三诊(2021年2月10日):胸痛㊁心悸症状基本消失,同法门诊调理2月余,随访未再复发㊂按:病人以胸痛为主症,结合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考虑诊断为心脏神经官能症㊂马丽红教授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气滞血瘀㊁心神失养,故以理气活血㊁益气安神为基本原则,治疗选用开郁调心汤加减㊂方中黄芪㊁党参补益心气㊁健脾补气,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芪通过调节能量代谢㊁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作用达到心脑血管保护的目的[3];党参具有提高免疫力㊁抗氧化㊁抗炎㊁调节胃肠道功能等多种药理活性[4]㊂瓜蒌㊁薤白开胸散结为君药,通阳止痛,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瓜蒌有抗血小板聚集㊁降血脂㊁扩张冠状动脉㊁提高耐氧能力㊁保护缺血心肌等作用[5]㊂有研究表明,薤白中皂苷类化合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㊁抗氧化㊁降血脂的作用[6]㊂柴胡㊁香附㊁郁金可疏肝解郁㊁理气止痛,柴胡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是柴胡皂苷,具有抗病毒㊁抗炎㊁抗菌㊁解热㊁镇咳㊁镇静㊁镇痛的作用[7]㊂丹参㊁砂仁理气活血祛瘀定痛为臣药,丹参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丹参酮类和丹酚酸类,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㊁抗肿瘤㊁抗神经炎症㊁抑制心肌肥大等作用[8]㊂酸枣仁可养心安神,龙骨㊁牡蛎安神镇静㊁平肝潜阳为佐药,调和诸药㊂二诊时病人胸痛㊁胸闷症状明显缓解,心悸㊁眠差好转,时有心烦,口苦,脉细,考虑病程日久㊁心肝火旺,故于前方基础上加穿心莲㊁黄芩以清心除烦㊂三诊病人症状基本消失,守方调理月余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心脏神经官能症发病率日趋增高㊂本例病人为先天性心脏病微创治疗术后,反复发作胸闷㊁胸痛等症状,主要与紧张的情绪有关,故肝气郁滞,禀赋先天心气亏虚,故以补气疏肝㊁解郁安神为法,辅以适当地心理疏导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后较佳㊂参考文献:[1]佚名.‘实用内科学“(第14版)[J].中国医刊,2014,49(2):24.[2]何大渊,赵小鹏,安光玉,等.女性绝经前后运动平板试验假阳性率的对比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3):188-189.[3]邓小颖,杨旭萍,刘佩芳,等.黄芪对小鼠心脑血管系统代谢稳态的影响[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20,51(4):494-501.[4]窦霞,杨锡仓,史巧霞,等.红党参多糖对免疫力低下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6):7-11. [5]杨征,郭晓华,宋淼,等.瓜蒌皮提取物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5):197-198.[6]邓可,封慧,王志鹏,等.薤白皂苷对冠心病寒痰阻滞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6):783-786.[7]ZHAO Y,WANG Y J,ZHAO R Z,et al.Vinegar amount in theprocess affected the components of vinegar-baked radix bupleuriand its hepatoprotective effect[J].BMC Complementary andAlternative Medicine,2016,16(1):346.[8]GAO Q,ZHAO J Y,FAN Z X,et al.Cardioprotective effect ofDanshensu against 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 via c-subunit ofATP synthase inhibition[J].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Alternative Medicine,2017,2017:7986184.(收稿日期:2022-04-21)(本文编辑薛妮)㊃8064㊃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I N T E G R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O N C A R D I O-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D e c e m b e r2022 V o l.20 N o.24。
心脏神经官能症演示课件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型,即心悸型 、胸闷型和混合型。心悸型以心悸为 主要表现,胸闷型以胸闷为主要表现 ,混合型则两者兼有。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诊断 要点包括:明确的临床症状、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伴有自 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器质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相鉴别。通 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作出 正确诊断。
的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04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治疗与预防
心理治疗
01
02
03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的思维 模式和行为习惯,建立积 极的自我认知。
心理分析
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内心 世界,找到潜在的心理冲 突和根源,进行有针对性 的治疗。
放松训练
如渐进性肌肉松弛法、深 呼吸练习等,有助于缓解 紧张和焦虑情绪。
高血压
对于轻度高血压,可通过调整饮 食、增加运动等方法进行控制。
对于中、重度高血压,需要选择 合适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并定
期监测血压变化。
在降压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避 免血压波动过大,以免加重心脏
负担。
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
对于轻度焦虑、抑郁等精神心 理问题,可通过心理咨询、认 知行为疗法等方法进行缓解。
耐力。
家庭护理指导
家庭环境优化
建议患者家属营造安静、舒适、温馨的家庭环境,有助于患者放 松心情、缓解压力。
饮食调整
家属应协助患者调整饮食结构,以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为主 ,避免过度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督促服药
家属应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及 时向医生反馈。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治疗及护理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治疗及护理【摘要】目的:总结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护理对策。
方法:对本科室67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交流,给予适当心理疏导,并做好病情解释、重视病区环境对患者心理的影响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结果:大多数患者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得到很好的缓解,并能积极配合治疗,56.4%患者自觉症状消失,43.6%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
结论:重视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减少不良心理刺激,结合临床药物治疗,是提高本症治疗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心脏神经官能症;护理;药物治疗【中图分类号】r100.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069-02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全身神经官能症的一个类型,主要表现为心悸、心前区不适、呼吸困难、疲乏及头晕等。
通常伴有一般神经官能症的其他症状,自觉症状显著,病理解剖多无心脏血管器质性改变。
大多发生在青年或壮年,以30岁~50岁间最多,多见于女性,尤其是伴更年期综合征时。
本症虽不影响寿命,但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及应对社会的能力。
发病的主要因素与患者存在焦虑、紧张、抑郁、忧愁等不良心理有关,也与环境因素、工作压力过大、其他疾病或医生解释不当等不良因素诱发[1]。
针对本症患者的心理特点,我们采用以下一些护理对策,辅助临床中西药物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我科于2010年0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67例,其中男23例,年龄22岁~55岁,平均年龄39岁;女44例,年龄19岁~56岁,平均年龄42.5岁,均符合临床心血管病学诊断标准,排除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的心理障碍。
2护理对策2.1重视体态语言的作用: 医护人员应该以热情、诚恳态度接待病人,特别注意仪表整齐、言谈和蔼、举止端庄;主动作自我介绍,全神贯注并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用同情、理解的目光和鼓励、启发患者提问。
给患者做身体检查时动作应轻柔、仔细、认真。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护理

访 。 了解 有 无 术 后 并 发 症 , 屁 恢 复 , 口 愈 合 , 理 变 化 情 术 伤 心
况 , 患 者 体 会 到 手 术 室 护 士 对 他 术 后 恢 复 的关 心 , 其 真 正 使 使 感 到心 情 愉 快 , 进 早 日康 复 。 同 时 了解 患 者对 手 术 的 感 受 , 促
效 10例 , 效 1 0 有 3例 ; 并 发 症 及 不 良反 应 发 生 。 结 论 无
护 理 配 合 可提 高 治 疗 效 果 和 患 者 的 生 活 质 量 。
针 刺 配合 中 药 治 疗心 脏 神 经 官 能 症 临床 疗 效 好 , 学 有 效 的 科
[ 键 词 】 心 脏 神 经 官 能 症 ; 刺 ; 药 ; 理 关 针 中 护 [ 图分 类号 】 R 4 . 中 281 [ 献标识码 】 B 文 [ 章 编 号 ] 10 8 4 (0 1 2 文 0 8— 89 2 1 l5—3 1 0 25— 2 a 中医 分 型 : 虚 型 5 。 气 2例 , 虚 型 4 血 O例 , 火 型 1 痰 8例 , 血 瘀
针 刺 配合 中药 治 疗 心脏 神 经 官 能症 的护理
王 灵 娟
( 北省 襄 阳市 中心 医院 , 湖 湖北 襄 阳 4 1 2 ) 4 0 1
[ 要] 目的 探讨针刺 配合 中药治疗心脏神 经官能症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 10例心脏神 经官能症 患者采 用 摘 2
针 刺 配 合 中 药 治 疗 , 时予 以情 志 护 理 、 刺 护 理 、 同 针 口服 中 药 的护 理 、 乐 疗 法 及 健 康 教 育 。结 果 治疗 3个 疗 程 后 显 音
希 望 。 真 填 写 术 后 随 访 记 录单 。 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治疗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1-11-30T14:12:11.84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曾日红李运文[导读]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全身神经官能症的一个类型,主要表现为心悸、心前区不适、呼吸困难、疲乏及头晕等。
曾日红李运文(广东省韶钢医院广东韶关512123)
【摘要】目的:总结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护理对策。
方法:对本科室67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交流,给予适当心理疏导,并做好病情解释、重视病区环境对患者心理的影响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结果:大多数患者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得到很好的缓解,并能积极配合治疗,56.4%患者自觉症状消失,43.6%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
结论:重视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减少不良心理刺激,结合临床药物治疗,是提高本症治疗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心脏神经官能症;护理;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100.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069-02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全身神经官能症的一个类型,主要表现为心悸、心前区不适、呼吸困难、疲乏及头晕等。
通常伴有一般神经官能症的其他症状,自觉症状显著,病理解剖多无心脏血管器质性改变。
大多发生在青年或壮年,以30岁~50岁间最多,多见于女性,尤其是伴更年期综合征时。
本症虽不影响寿命,但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及应对社会的能力。
发病的主要因素与患者存在焦虑、紧张、抑郁、忧愁等不良心理有关,也与环境因素、工作压力过大、其他疾病或医生解释不当等不良因素诱发[1]。
针对本症患者的心理特点,我们采用以下一些护理对策,辅助临床中西药物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于2010年0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67例,其中男23例,年龄22岁~55岁,平均年龄39岁;女44例,年龄19岁~56岁,平均年龄42.5岁,均符合临床心血管病学诊断标准,排除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的心理障碍。
2 护理对策
2.1 重视体态语言的作用: 医护人员应该以热情、诚恳态度接待病人,特别注意仪表整齐、言谈和蔼、举止端庄;主动作自我介绍,全神贯注并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用同情、理解的目光和鼓励、启发患者提问。
给患者做身体检查时动作应轻柔、仔细、认真。
如对于反复诉说头晕、潮热等症状的更年期女性患者,每次查房时应以亲切、关心的态度先摸摸其额头,牵牵手或帮其盖好被子,同时给予积极的暗示性语言,如“阿姨,您今天精神很好,可以下床多走走”。
使其感到被关心、理解和支持,取得患者的信任。
2.2 掌握语言沟通技巧,多与患者交流: 医护人员应善于使用一些安慰性、鼓励性、劝说性或积极暗示性的美好语言,主动与患者交流,引导患者谈话,才能很好了解其心理状态,并给予相应指导。
在与患者交流之前,首先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恰当称呼,如长辈可以用XX叔,XX阿姨,同辈可以亲切呼其名字,或根据其职业称呼。
通过亲切问候,如,“昨晚睡得好吗?”“ 医院的饭菜合口吗?”引导患者谈话,使患者倾吐蕴藏在内心的郁闷、烦恼和痛苦。
对于性格内向,抑郁沉默的患者,应特别注意其对谈话内容是否感兴趣,从谈话过程中了解患者思想动态及苦衷,根据患者职业、地位、知识水平提出良好指导性建议。
同时重视反馈信息,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兴趣听取或已听懂并愿意接受采纳你的建议,如果患者已采纳你的建议并取得效果,应多予鼓励和支持,可以利用每天查房、做护理、治疗的时间与患者闲聊,也可以选择适当时间与其单独交谈。
本组17例患者通过医护人员耐心引导、交谈,同时给予鼓励、支持,1周后自觉症状消失,病情好转出院,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3 药物治疗
在中药治疗基础上配合抗焦虑药物:如谷维素、安定等。
中医对心脏神经官能症无相对应病名,仅根据临床主要症状而定名。
其病位在心,与脾、肾、肝、胆密切相关。
症状以心悸、胸痛、胸闷气短为主,辨证可分心虚胆怯、心血不足,阴虚火旺、血瘀痰阻四型论治。
3.1 心虚胆怯除主症外伴有烦躁易怒,善惊易恐,寐少多梦,坐卧不安,脉虚弦。
治以疏肝解郁,化瘀通络,养心安神。
方用逍遥散、血府逐瘀汤合方加减调治。
3.2心血不足除主要症状外同时伴有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倦怠乏力,寐差,动则心悸加重,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以健脾补血,养心安神,化瘀通络。
方以归脾汤、血府逐瘀汤合方加减调治。
3.3 阴虚火旺心悸、胸闷、气短兼见头晕目眩,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舌尖红,苔薄白,脉细数。
治以滋阴降火、养心安神,化瘀通络。
方以天王补心丹、血府逐瘀汤合方加减调治。
3.4血瘀痰阻心悸兼见头晕目眩,寐差,胸痛胸闷较甚,或见胸中隐痛,呼吸不畅,痰粘不易咳出,脉弦细涩。
治以活血化瘀,行气化痰,养心通络。
方以失笑散、瓜蒌薤白半夏汤、血府逐瘀汤合方加减调治。
3.5中医理论认为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本病的形成多为气滞血瘀,闭阻心脉。
精神因素在本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如焦虑、情绪波动、过度劳累、强烈的精神刺激或进行紧张的脑力劳动等均可诱发或者加重病情。
因此,在应用行气解郁,活血化瘀通络兼益气、养血、舒肝、滋阴、化痰等法药物调治的同时,应避免精神因素的刺激。
4出院指导
4.1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因为静养反而对疾病的康复不利。
患者在运动时应以不觉累为原则,切忌盲目地加大运动量,更不可急于求成。
4.2 生活有规律,合理安排生活,尽量做到劳逸结合。
4.3 避免过度紧张,不宜从事持续时间过长、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
4.4 选择正确治疗是关键,对于心脏神经官能症一定要选用中医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治疗副作用小,避免长期服用西药可能造成的副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扩寰等内科医师进修必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8.5:173
[2]张伯银 . 痹症 . 中医内科学 . 1983;265-269 [3]田德禄.心悸. 中医内科学.2006;1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