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喜先进事迹
王进喜的故事 注音版

王进喜的故事注音版王进喜,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位为新中国石油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时代楷模。
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成为几代人学习的榜样。
一、王进喜简介王进喜,原名王金喜,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庆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幼年时期,他家境贫寒,但这并没有阻挡他求学的步伐。
他自幼勤奋好学,尤其热爱科学技术。
后来,他改名为王进喜,寓意着迈向新时代的步伐。
二、王进喜的成长经历1.家庭背景王进喜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父母勤劳善良,教育他要勤劳致富,报效国家。
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王进喜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
2.艰苦求学尽管家境贫寒,但王进喜的母亲坚决支持他上学。
他白天帮忙家务,晚上熬夜学习,成绩优异。
后来,他考入哈尔滨石油学校,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技艺初成在学校,王进喜刻苦学习石油专业知识,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
毕业后,他成为一名石油工人,从此与石油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三、王进喜的职业成就1.石油工人生涯作为一名石油工人,王进喜始终坚守岗位,勤奋工作。
他善于钻研技术,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2.技术创新在石油工作中,王进喜发现传统的人工打井方法存在很多弊端。
他结合所学知识,发明了“地窝子”打井法,大大提高了打井速度,降低了成本。
3.荣誉与表彰王进喜的杰出贡献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认可。
他曾多次获得国家级表彰,被誉为“新中国石油事业的先锋”。
四、王进喜的精神内涵1.敬业精神王进喜始终坚守岗位,为公司和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他的敬业精神成为石油战线的楷模。
2.无私奉献在石油事业中,王进喜一心为公,无私奉献。
他多次放弃上调的机会,坚持在一线工作,为新中国石油事业拼搏。
3.艰苦奋斗面对困难和挑战,王进喜毫不退缩,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为国家石油事业拼搏。
五、王进喜的影响和传承1.时代楷模王进喜的一生,是一部充满拼搏、奋进的史诗。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
劳动模范人物事迹简介王进喜(5篇)

劳动模范人物事迹简介王进喜(5篇)劳动模范人物事迹简介王进喜篇1最近公司组织观看了《铁人王进喜》的影片,影片通过两代石油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来讲述了铁人的坚定意识,起初的黑白影像仿佛将我带回到过去那段坚苦岁月,能够感觉到他们真的很艰辛,但他们却传达出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那就是不管怎么艰难都不放弃。
当时人们的思想很单纯,从不掺杂其它自私的想法,只要有了目标,就奋不顾身的去努力达成目标,而且把国家的需要当成自己最大的使命。
可能当下的人们会认为他们有点傻,说那么苦,自己却得不到一点好处,这可能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吧!生活逐渐好了,但人们的那份纯真,朴实的生活态度,却渐渐离我们而去了,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活着,并不是说这样不对,必竟那个年代和我们现代的社会背景完全不同,不是我们在改变,而是社会也在改变,但在这个时间我们通过看这部影片,是不是应该反醒一下自己,不论社会怎么改变,我们的身体里还是应该有那么一种精神的,否则我们的前辈为了我们后代的幸福生活而流下的血和汗,不就是白流了吗?给我们创造了富裕的生活,但是人们都变得自私了,我想这可能并不是他们想看到的吧?戏里还有一个情景对我触动很大,就是铁人王进喜在誓师大会上的那一番讲话,非常地感人。
把作为一名中国人那种真挚朴素的爱国情感,表现了出来;把一个共产党员,敢于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境界表现了出来,让人很受教育。
在21世纪的今天,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在世界各国紧密交流的今天,金钱最大化,物质最大化,变成了我们的追求,太多的人忘却了国家,忘却了民族,眼里面只有自己,只有个人。
共产党员,数量在增长,可是质量却没有成正比,在这种时刻,真的应该反思了。
作为一名当代没有经历过去那段坚若岁月和战争的党员,无法亲身去体会那份艰辛,但我们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这种精神,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吃苦耐劳,不要光在形式上入党,而且也要在思想上真正入党,我们可能不会做像前辈那样伟大的事情,但我们至少要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起码认真工作,认真生活,珍惜前辈们给我们创造的幸福美好生活。
铁人王进喜地英雄事迹

铁人王进喜的英雄事迹(最好配上几张王进喜图片)王进喜,甘肃玉门人,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
1 938 年,15 岁的王进喜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建国后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1205 钻井队队长、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指挥。
195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率领1205 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 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
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
1959 年,王进喜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
王进喜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9 年,他作为石油战线的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群英会,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车,车顶上背个大气包,他奇怪地问别人:“背那家伙干啥?”人们告诉他:“因为没有汽油,烧的煤气。
”这话像锥子一样刺痛了他。
王进喜后来说:“北京汽车上的煤气包,把我压醒了,真真切切地感到国家的压力、民族的压力,呼地一下子都落到了自己肩上。
”他曾多次向工友们说:“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停止跳动。
工业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
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啊!”1960 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发现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
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05 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
一到大庆,呈现在王进喜面前的是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
但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下定决心: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
钻机到了,吊车不够用,几十吨的设备怎么从车上卸下来 ?王进喜说 :“咱们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王进喜的名人事迹故事

王进喜的名人事迹故事各位了解王进喜的事迹吗?王进喜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玉门解放后成为一名新中国石油工人,因用自己身体制伏井喷而家喻户晓,人称“铁人”。
这里山草香为大家分享了7篇王进喜的名人事迹故事,希望在王进喜的事迹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王进喜的故事篇一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市赤金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母亲何占信,父亲王金堂。
40岁得子的王金堂,看到出生的是一个男孩子,心里非常高兴。
按照当地的习俗,父母把孩子和包孩子用的筛子放在秤上一称整好十斤,于是就给孩子起名“十斤娃”。
十斤娃名字听起来非常雄壮,可身材瘦小。
十斤娃长大后,按照王家的家谱往下排,起名王进喜,希望他欢欢喜喜去上学,学到本领后重整家业。
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王进喜受尽苦难。
1929年,玉门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灾荒。
为了活命,6岁的王进喜用一根棍子领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
1932年,军阀马步芳要建羊毛厂,王金堂被强迫出劳役。
9岁的王进喜让父亲坐在牛车上,赶车把羊毛送到百里之外的酒泉。
为了挣钱给父亲治病,10岁的王进喜和几个穷孩子一起到虎狼出没、气候变化无常的妖魔山给地主放牛。
王家有几亩地被区长以借为名长期霸占。
12岁的王进喜不畏强权,前去讨要。
虽然只要回了几丈白土布,却是王进喜与恶势力抗争的一次胜利。
14岁时,为了躲兵役,王进喜淘过金、挖过油。
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旧玉门油矿当童工,年龄虽小,却干着和大人一样的重活,还经常挨工头的打骂,但他不甘屈辱,奋起反抗。
王进喜常因反抗而受惩罚。
师傅知道后,给他讲骆驼“攒劲”的故事,告诉他要讲究斗争方法,培养“耐力”。
王进喜心中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正是这苦难的经历和恶劣的生存环境,炼就了他刚毅坚韧、倔强不屈的性格。
1949年9月25日,玉门解放。
1950年春,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
从1950年春招工到1953年秋,王进喜一直在老君庙钻探大队当钻工,他勤快、能吃苦,各种杂活抢着干。
铁人王进喜事迹

铁人王进喜简介及铁人精神王进喜6岁靠讨饭为生,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到玉门油矿做苦工,直到玉门油矿解放。
1950年春,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先后任司钻、队长等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9月,他带领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
1959年9月,王进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光荣出席了全国工交群英会。
群英会期间,他得知东北发现了大油田,异常兴奋,找到当时的石油部领导,积极要求参加石油大会战。
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被誉为“铁人”。
同年4月11日、4月29日,会战指挥部先后两次号召全体会战职工向铁人王进喜学习。
王进喜先后任1205钻井队队长、钻井指挥部装建大队、钻井二大队大队长、钻井指挥部副指挥、大庆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大庆核心小组副组长等职务。
1964年12月,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69年4月,出席党的“九大”并被选为中央委员,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1970年11月15日,患胃癌医治无效逝世,年仅47岁。
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历届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承认和高度评价。
建国40周年之际,他与雷锋、焦裕禄、史来贺、钱学森一起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命名为“建国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
世纪之交,他同孙中山、鲁迅、雷锋、焦裕禄、李四光、毛泽东、邓稼先、邓小平、袁隆平一起被评为“百年中国十大人物”,写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铁人精神】铁人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
石油工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四篇

石油工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四篇石油工人先进事迹(篇1)王进喜,1923年10月生于甘肃省玉门县。
他15岁时到玉门油矿当童工。
新中国成立后到玉门钻井队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钻井工、司钻、钻井队长,钻井指挥部钻井二大队大队长、钻井指挥部副指挥等职务。
1958年9月,他带领1205钻井队创造了月进尺5009米的纪录;1959年创年钻井进尺7.1万米的全国纪录。
同年王进喜作为1205钻井队代表,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参加了新中国成立10周年国庆观礼。
1960年3月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从玉门来到大庆。
他带领全队把60多吨重的钻机设备化整为零,采用人拉肩扛的办法把钻机和设备从火车上卸下来,运到马家窑附近的萨55井,安装起来。
由于水管线还没接通,罐车又少,王进喜就带领工人到附近水泡子破冰取水,用脸盆端了50多吨水,保证萨55井正式开钻。
饿了,啃几口冻窝窝头;困了,裹着老羊皮袄打个盹通过全队工人的共同努力,只用了5天零4个小时就打完了油田上第一口生产井。
第一口井完钻后,王进喜被钻杆堆滚下的钻杆砸伤了脚,当时昏了过去;但他醒来后还继续工作。
领导把他送进医院,他又从医院跑到第二口井(2589井)的井场,拄着双拐指挥打井;钻到约700米时,突然发生井喷。
井场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经过研究,决定采取用加水泥的办法提高泥浆密度压井喷。
水泥加进泥浆池就沉底,又没有搅拌器,王进喜扔掉拐杖,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其他同志也纷纷跳入泥浆池,终于压住了井喷,保住了钻机和油井。
1960年7月,王进喜被树为全战区五面红旗之一。
1964年王进喜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69年春,王进喜当选为党的九大代表,被选为中央委员。
1970年4月,他被确诊为胃癌;同年11月病逝,终年47岁。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王进喜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的石油工业,时刻都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
石油工人先进事迹(篇2)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工人成了国家的主人,劳动热情倍增。
王进喜劳模事迹500字

《王进喜劳模事迹》
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王进喜叔叔的故事哟!
王进喜叔叔是一位特别了不起的人。
他工作的地方条件特别艰苦。
那时候没有先进的设备,可王进喜叔叔不怕困难。
有一次,井喷了,情况特别危险。
王进喜叔叔毫不犹豫地跳进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搅拌泥浆,他就想着一定要制服井喷。
他干活特别卖力,不怕吃苦。
为了早日打出石油,他经常没日没夜地工作。
王进喜叔叔说:“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他的这种精神感动了好多人。
小朋友们,我们要向王进喜叔叔学习,不怕困难,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王进喜劳模事迹》
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来看看王进喜叔叔的英勇事迹呀!
王进喜叔叔是个大英雄。
在油田上,到处都是困难,可王进喜叔叔从不退缩。
冬天的时候,天气特别冷,可他还是坚持在外面工作。
有一回,打井的机器出了问题,王进喜叔叔着急得不行,亲自带着大家一起
抢修,累得满头大汗也不停歇。
他心里就想着多为国家打出石油,让国家变得更强大。
小朋友们,王进喜叔叔是不是很厉害呀?
《王进喜劳模事迹》
小朋友们,我来给你们说一说王进喜叔叔的伟大事迹哦!
王进喜叔叔是个特别能吃苦的人。
他带着工人们一起努力,不管遇到多大的难题,都勇敢面对。
有一次,运输的车坏了,为了不耽误工作,王进喜叔叔就用肩膀扛着设备往前走。
他的手上、脚上都是伤,可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因为他心里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为国家做贡献。
小朋友们,我们要记住王进喜叔叔,学习他的精神。
王进喜的事迹简短范文六篇

王进喜的事迹简短范文六篇王进喜的事迹简短篇1“铁人”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
感人的是王进喜不顾一切为我们挖石油,在我们中国石油短暂的局面,他以强烈的责任感,高昂的政治热情投入到为祖国找石油的工作之中。
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们到大庆参加石油大战会,到达萨尔图车站,下了火车,他一不问吃二不问住,而是询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记录是多少,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出来,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面对极端困难和恶劣的环境,没有吊车和拖拉机,汽车也不足,他组织全队职工把钻机化整为零,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奋战3天3夜把井架竖立在荒原上。
打第一口井时为解决供水不足,王进喜带领大家用脸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就50多吨,保证按时开钻。
打第二口井时突然发生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王进喜决定用水泥代替,没有搅拌机,他不顾腿伤,带头跳进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经过全队工人奋战,终于制服井喷。
我看了这一段,王进喜只是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们祖国有多少这样的共产党员,他们为国出力,不怕牺牲自己的身体,他不怕苦不怕累,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国为革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党的阳光下,我们要像王进喜一样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王进喜的事迹简短篇2“把我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这是铁人王进喜的话。
王进喜十五岁时当上了石油工人,他勤快、能吃苦、各种杂活抢着干。
后来,王进喜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不久,又担任贝乌五队队长,带领工人为中国石油做出了大贡献。
他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都非常严格,他说“我从小放过牛,知道牛的脾气,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我要老老实实地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他乐于助人,勇于奉献,他说“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我一直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早晨,我会把同学们的椅子从桌子上搬下来,放学时,我会把教室里的灯和窗户关掉,班级里有东西打碎了,我会及时把它打扫干净,轮到我们组做值日时,因为我个子高,力气大,我会挑同伴够不到的活,如擦窗台、擦黑板、拖地等,在家里,我有时间了就会帮洗碗、洗衣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王进喜先进事迹
篇一:铁人王进喜的事迹
铁人王进喜的事迹
王进喜,甘肃玉门人,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
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建国后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指挥。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
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
1959年,王进喜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
王进喜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9年,他作为石油战线的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群英会,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车,车顶上背个大气包,他奇怪地问别人:“背那家伙干啥?”人们告诉他:“因为没有汽油,烧的煤气。
”这话像锥子一样刺痛了他。
王进喜后来说:“北京汽车上的煤气包,把我压醒了,真真切切地感到国家的压力、民族的压力,呼地一下子都落到了自己肩上。
”他曾多次向
工友们说:“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停止跳动。
工业没有
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
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啊!”
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发现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
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
一到大庆,呈现在王进喜面前的是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
但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下定决心: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
钻机到了,吊车不够用,几十吨的设备怎么从车上卸下来?王进喜说:“咱们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
运到井场。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他们
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和肩膀,奋战3天3夜,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迎着寒风矗立荒原。
这就是会战史上著名的“人拉肩扛运钻机”。
要开钻了,可水管还没有接通。
王进喜振
臂一呼,带领工人到附近水泡子里破冰取水,硬是用脸盆、水桶,一盆盆、一桶桶地往井场端了50吨水。
经过艰苦奋战,仅用5天零4小时就钻完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生产井。
在重重困难面前,王进喜带领全队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
在随后的10个月里,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和1202钻井队,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双双达到了年进尺10万米的奇迹。
在那些日子里,王进喜身患重病也顾不上去医院;几百斤重的钻杆砸伤了他的腿,他拄着双拐继续指挥;一天,突然出现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粉,王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
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浆池却搅拌不开,王进喜就甩掉拐杖,奋不顾身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井喷终于被制服,可是王进喜累得站不起来了。
房东大娘心疼地说:“王队长,你可真是铁人啊!”“铁人”的名字就是这样传开的。
王铁人为发展祖国的石油事业日夜操劳,终致身心交瘁,积劳成疾,于1970年患胃癌病逝,年仅47岁.
王进喜干工作处处从国家利益着想,他重视调查研究,依靠群众加速油田建设,艰苦奋斗,勤俭办企业,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建立责任制,认真负责,严把油田质量关。
他留下的“铁人精神”和“大庆经验”,成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财富。
1964年,毛主席向全国发
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
王进喜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
铁人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共产党人的楷模。
他更是一个为国家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民族
英雄。
篇二:王进喜事迹简介
事迹简介
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6岁讨饭,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到玉门油矿做苦工,直到玉门油矿解放。
1950年春,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先后任司钻、队长等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9月,他带领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
1959年9月,王进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光荣出席了全国工交群英会。
群英会期间,他得知东北发现了大油田,异常兴奋,找到当时的石油部领导,积极要求参加石油大会战。
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被誉为“铁人”。
同年4月11日、4月29日,会战指挥部先后两次号召全体会
战职工向铁人王进喜学习。
王进喜先后任1205钻井队队长、钻井指挥部装建大队、钻井二大队大队长、钻井指挥部副指挥、大庆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大庆核心小组副组长等职务。
1964年12月,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69年4月,出席党的“九大”并被选为中央委员,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1970年11月15日,患胃癌医治无效逝世,年仅47岁。
铁人王进喜是大庆人的杰出代表,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
他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
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历届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承认和高度评价。
建国40周年之际,他与雷锋、焦裕禄、史来贺、钱学森一起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命名为“建国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
世纪之交,他同孙中山、鲁迅、雷锋、焦裕禄、李四光、毛泽东、邓稼先、邓小平、袁隆平一起被评为“百年中国十大人物”,写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成长历程
一、不屈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