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工程测试实验报告答案

合集下载

昆明理工大学实验报告1

昆明理工大学实验报告1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实验报告(201 —201 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开课实验室:年月日年级、专业、班2011级计学号姓名成绩实验项目名称Word excel powerpoint指导教师教师评语教师签名:年月日注:报告内容按实验须知中七点要求进行。

word【实验目的】1.掌握字符的格式化,包括字体、字形、字号、字体颜色和特殊效果的设置。

2.掌握段落格式的排版,包括段落缩进、段落对齐、段间距、项目符号和编号的饿使用以及首字下沉等的设置。

3.掌握分拦的排版方法。

4.掌握页眉、页脚的设置方法。

5.掌握分页和分节的设置。

【实验内容】1.新建文档。

2.保存文档。

3.字符串的查找和替换。

4.设置字符格式。

5.添加项目符号。

6.设置段落缩进方式。

7.设置行间距和段间距。

8.设置段落对齐方式。

9.设置首字下沉。

10.设置边框和底纹。

11.设置分拦。

12.设置页眉和页脚和页码。

13.页面设置。

【实验作业】1. 创建一个新的文档,要求输入6个自然段的文字(内容自定,可从教材中选择)。

[操作要求]1将全文正文的字体设为宋体、小四号字。

2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要短小,能反映全文主旨,并将第一自然段设为标题;标题字体格式为黑体、加粗、三号字;字的颜色设为红、黄、蓝色中的任一种颜色;并给标题文字加上边框和底纹。

3将第二自然段设为两端对齐,行间距设为固定值20磅。

4将第三自然段设为右缩进,并将第一个字设为“首字下沉”;将此段设为等宽的两栏。

5将其余的段落设为首行缩进1厘米,并将段前和段后间距设为0.5行,行间距设为1.5倍。

[实验步骤]1菜单栏“格式”—字体—中文字体/下拉菜单—宋体—字号—下拉菜单—小四2选定标题—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居中—确定—选定文字—格式/首字下沉—对话框/对齐方式/居中—格式/字体—字形/字号/字体颜色—格式/底纹和边框—底纹—边框3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对齐方式/两端对齐—行距/固定值—设置值20磅—确定按钮4选中第三段—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缩进—右缩进—选中文字—格式/首字下沉—格式/分栏—预设/两栏——栏宽相等—确定5选定段落—单击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段前段后填0.5行—首行缩进/度量值设为1厘米—行距设为1.5倍行距2.利用word创建一份小报(班报或校报等),内容和版式可以自己设定。

昆明理工大学测量学试题,练习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昆明理工大学测量学试题,练习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填空题库及参考答案第1章绪论1-1、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铅垂线。

1-2、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水准面。

1-3、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是参考椭球面。

1-4、水准面是处处与铅垂线垂直的连续封闭曲面。

1-5、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1-6、地球的平均曲率半径为6371km。

1-7、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坐标x轴。

1-8、地面某点的经度为131°58′,该点所在统一6°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是129°。

1-9、为了使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y坐标恒大于零,将x轴自中央子午线西移500km。

1-10、天文经纬度的基准是大地水准面,大地经纬度的基准是参考椭球面。

1-11、我国境内某点的高斯横坐标Y=22365759.13m,则该点坐标为高斯投影统一6°带坐标,带号为22 ,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29°,横坐标的实际值为-134240.87m,该点位于其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以西。

1-12、地面点至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为该点的绝对高程,而至某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为它的相对高程。

第2章水准测量2-1、高程测量按采用的仪器和方法分为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气压高程测量三种。

2-2、水准仪主要由基座、水准器、望远镜组成。

2-3、水准仪的圆水准器轴应与竖轴平行。

2-4、水准仪的操作步骤为粗平、照准标尺、精平、读数。

2-5、水准仪上圆水准器的作用是使竖轴铅垂,管水准器的作用是使望远镜视准轴水平。

2-6、望远镜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物像没有准确成在十字丝分划板上。

2-7、水准测量中,转点TP的作用是传递高程。

2-8、某站水准测量时,由A点向B点进行测量,测得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0.506m,且B点水准尺的读数为2.376m,则A点水准尺的读数为2.882 m。

2-9、三等水准测量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可以削弱仪器下沉的影响。

2-10、水准测量测站检核可以采用变动仪器高或双面尺法测量两次高差。

昆明理工大学测试技术填空题集及答案2分析解析

昆明理工大学测试技术填空题集及答案2分析解析

试题二一、填空题:1周期信号的频谱具有以下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述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__________;描述非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__________。

3测试装置实现不失真测试,但有时间延迟t0的条件是:装置幅频特性A(ω)=_________;相频特性Ψ(ω)=_____________。

4一阶系统的动特性参数为____________,为使系统动态响应快,应使它________。

5磁带记录仪记录信号频率为1200H z,若使用上限频率为800H z的放大器回放,为使信号不失真,应使磁带重放速度_____________。

6半导体应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______效应,涡电流式传感器的变换原理是利用金属导体在交变磁场中的__________;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的______效应。

7各态历经平稳随机信号的均值U x表示信号的分量;方差σx2描述信号的分量;均值U x方差σx2和均方值Ψx2三者关系:_______________。

9信号x=6s i n2t输入τ=0.5的一阶装置,则稳态输出的幅值Y=_______;相位滞后Ψ=______;输出信号y=__________。

10单位脉冲函数δ(t)的频谱Δ(f)=_______,根据傅里变换(F T)性质,可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某测试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为h(t),系统输入任意信号X(t),其时域输出y(t)与h(t)的关系为:__________。

12滤波器对阶跃输入的响应建立时间为T e与滤波器带宽B成反比,即滤波器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是互相矛盾的。

13调幅过程相当于频率_______过程。

调频波的解调器叫_________。

14压电式传感器在使用电压前置放大器时,连接电缆长度会影响系统______;而使用电荷放大器时,其输出电压与传感器的______成正比。

昆明理工大学工程力学应力状态答案

昆明理工大学工程力学应力状态答案

第一章 绪论一、是非判断题1.1 材料力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完全相同。

( ) 1.2 内力只作用在杆件截面的形心处。

( ) 1.3 杆件某截面上的内力是该截面上应力的代数和。

( ) 1.4 确定截面内力的截面法,适用于不论等截面或变截面、直杆或曲杆、基本变形或组合变形、横截面或任意截面的普遍情况。

( ) 1.5 根据各向同性假设,可认为材料的弹性常数在各方向都相同。

( ) 1.6 根据均匀性假设,可认为构件的弹性常数在各点处都相同。

( ) 1.7 同一截面上正应力σ与切应力τ必相互垂直。

( ) 1.8 同一截面上各点的正应力σ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 ) 1.9 同一截面上各点的切应力τ必相互平行。

( ) 1.10 应变分为正应变ε和切应变γ。

( ) 1.11 应变为无量纲量。

( ) 1.12 若物体各部分均无变形,则物体内各点的应变均为零。

( ) 1.13 若物体内各点的应变均为零,则物体无位移。

( ) 1.14 平衡状态弹性体的任意部分的内力都与外力保持平衡。

( )1.15 题1.15图所示结构中,AD 杆发生的变形为弯曲与压缩的组合变形。

( ) 1.16 题1.16图所示结构中,AB 杆将发生弯曲与压缩的组合变形。

( )二、填空题1.1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 受力后发生的 ,以及由此产生的 。

1.2 拉伸或压缩的受力特征是 ,变形特征是 。

1.3 剪切的受力特征是 ,变形特征是 。

1.4 扭转的受力特征是 ,变形特征是 。

B题1.15图题1.16图1.5 弯曲的受力特征是 ,变形特征是 。

1.6 组合受力与变形是指 。

1.7 构件的承载能力包括 , 和 三个方面。

1.8 所谓 ,是指材料或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所谓 ,是指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所谓 ,是指材料或构件保持其原有平衡形式的能力。

1.9 根据固体材料的性能作如下三个基本假设 , , 。

昆明理工大学_F008测量学_复试资料

昆明理工大学_F008测量学_复试资料

工程测量复习题
二、单选题
14.隧道平面控制测量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以足够的精度指导洞内开挖的方向,并 .隧道平面控制测量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以足够的精度指导洞内开挖的方向, 保证______不超过限差。 不超过限差。 保证 不超过限差 ①纵向贯通误差 ②横向贯通误差 ③竖向贯通误差 15.隧道洞外控制测量中,__________方法是目前中、长隧道最为有效的方法。 .隧道洞外控制测量中, 方法是目前中、 方法是目前中 长隧道最为有效的方法。 ①三角测量 ②导线测量 ③交会测量 ④GPS测量 ⑤中线法 ⑥三角锁和导线联合法 测量 16.隧道洞外控制测量时,每个洞口应布设不少于____个平面控制点。 .隧道洞外控制测量时,每个洞口应布设不少于 个平面控制点。 个平面控制点 ①一 ②二 ③三 ④四 ⑤五 17.隧道洞外控制测量时,每个洞口应布设不少于____个高程控制点。 .隧道洞外控制测量时,每个洞口应布设不少于 个高程控制点。 个高程控制点 ①一 ②二 ③三 ④四 ⑤五 18.隧道____贯通误差危害最大,因此是控制网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 .隧道 贯通误差危害最大, 贯通误差危害最大 因此是控制网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 ①横向 ②竖向 ③纵向
工程测量习题与复习题
二.工程测量学习题内容 工程测量学习题内容
⑼线路纵断面图的绘制 ⑽线路横断图面的绘制 (11)贯通误差计算 11) (12)进洞关系数据计算 12) (13)
工程测量复习题
一.填空 填空
1.为了在实地标定点的平面位置,需要测设 水平角 .为了在实地标定点的平面位置, 要标定该点的空间位置, 要标定该点的空间位置,还需要测设其 高程 。 和 水平距离 ,如果
工程测量复习题
二、单选题
9.高斯投影的投影长度比 ,等于一条边在高斯平面上的距离除以它在椭球面上的距 .高斯投影的投影长度比m, 投影长度比m的取值满足 的取值满足: 离,投影长度比 的取值满足:_______。 。 ① =1 ② >1 ③ <1

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实验习题参考答案

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实验习题参考答案

6 m 习 题(参考答案)1.仪器误差为0.005mm 的螺旋测微计测量一根直径为D 的钢丝,直径的10次测量值如下表:D U DrU 准形式表示测量结果。

解: 平均值 mm DD i i054.2101101==∑=标准偏差: mm D Di iD0029.0110)(1012≈--=∑=σ算术平均误差: mm D D i i D 0024.010101≈-=∑=δ不确定度A 类分量mm U D A 0029.0==σ, 不确定度B 类分量mm U B 005.0=∆=仪∴ 不确定度mm U UUB AD006.0005.00029.02222≈+=+=相对不确定度%29.0%100054.2006.0%100≈⨯=⨯=DU U D Dr钢丝的直径为:%29.0)006.0054.2(=±=Dr D mmD或 不确定度A 类分量mm U D A 0024.0==δ , 不确定度B 类分量mm U B 005.0=∆=仪∴ 不确定度mm U UUB AD006.0005.00024.02222≈+=+=相对不确定度%29.0%100054.2006.0%100≈⨯=⨯=DU U D Dr钢丝的直径为: %29.0)006.0054.2(=±=Dr D mm D2.指出下列测量值为几位有效数字,哪些数字是可疑数字,并计算相对不确定度。

(1) g =(9.794±0.003)m ·s 2-答:四位有效数字,最后一位“4”是可疑数字,%031.0%100794.9003.0≈⨯=grU;(2) e =(1.61210±0.00007)⨯1019- C答:六位有效数字,最后一位“0”是可疑数字,%0043.0%10061210.100007.0≈⨯=er U ;(3) m =(9.10091±0.00004) ⨯1031-kg答:六位有效数字,最后一位“1”是可疑数字,%00044.0%10010091.900004.0≈⨯=mr U ;(4) C =(2.9979245±0.0000003)810⨯m/s 答:八位有效数字,最后一位“5”是可疑数字,%00001.0%1009979245.20000003.0≈⨯=Cr U 。

工程测绘实验报告答案

工程测绘实验报告答案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工程测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3. 培养团队协作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工程测绘是土木工程、建筑、地质、测绘等领域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绘、施工放样等。

本实验主要涉及平面控制测量和地形测绘。

平面控制测量是指建立平面坐标系统,确定地面点位的坐标位置。

高程控制测量是指建立高程系统,确定地面点的高程位置。

地形测绘是指利用测绘仪器和方法,对地面形态、地物分布、地形地貌等进行观测和记录。

三、实验内容1. 平面控制测量(1)使用全站仪进行角度观测,包括水平角和垂直角。

(2)使用测距仪进行距离测量。

(3)根据观测结果,计算观测点坐标。

2. 地形测绘(1)使用全站仪进行角度观测和距离测量。

(2)使用全站仪进行地面点位的放样。

(3)利用测图软件,绘制地形图。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检查仪器,确保其完好。

(2)了解实验场地,熟悉实验环境。

(3)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方法。

2. 平面控制测量(1)使用全站仪进行角度观测,记录观测数据。

(2)使用测距仪进行距离测量,记录测量数据。

(3)根据观测数据,计算观测点坐标。

3. 地形测绘(1)使用全站仪进行角度观测和距离测量,记录数据。

(2)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地面点位的放样。

(3)利用测图软件,绘制地形图。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平面控制测量根据观测数据,计算观测点坐标如下:点A(X=100.00,Y=200.00)点B(X=150.00,Y=300.00)点C(X=200.00,Y=400.00)2. 地形测绘根据放样数据,绘制地形图如下:(此处插入地形图)分析:本次实验中,平面控制测量和地形测绘均按预期进行,实验结果符合实际需求。

在实验过程中,团队协作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工程测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了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3. 培养了团队协作和实际操作能力。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昆明理工大学白龙校区控制测量实习实习地点:昆明理工大学白龙校区
日期:2009年8月24日~9月4日
班级:工管072班
组别:第二组
姓名:刘金宝
学号:200711008202
自2009年8月24日起,我们进行了为期14天的工程测量实习。

这次实习的内容是对工程测量知识的实践化,这次实习与以前的课堂实习相比,时间更加集中、内容更加广泛、程序更加系统,完全从控制测量生产实际出发,加深对书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与综合应用,是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素质。

也是一次具体的、生动的、全面的技术实践活动。

实习的第一天,谭荣建老师给我们做了实习的介绍。

在实习课上,谭老师强调了本次实习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昆明理工大学白龙校区相应的地势,也对如何便于测量进行了讲解,使得我们在后面的测量实习中顺利了很多,谭老师还讲解了仪器操作、搬迁中和仪器保管的注意事项,并要求在实习期间自行保管实习备品。

本次实习中需要用到的仪器主要有水准仪、水准尺、脚架、经纬仪。

当天我们就正式开始了室外的测量工作。

一、实习的目的
(1)集中周实习是普通测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验证课堂所学的理论外,还是巩固和深化所学课堂知识的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科学态度的手段。

通过地形图的测绘,可增强测绘点位的概念,提高应用地形图的能力,为今后解决实际工程中有关的问题打下基础。

二、实习任务及要求
每组测绘图幅为20*20㎝2,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一张。

相关的控制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成绩:
学号:姓名:
班级:实验组别:
实验一、实验系统平台的认知和使用1、动态可重组实验平台有哪几部分组成,简述之
2、简述实验平台的各部分功用;
3、动态可重组实验平台使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二测试技术中常用信号的分析1、采用DRVI 软件进行采样定理实验结果图
2、说明采样频率的变化对信号时域和频域特性的影响,总结实验得出的主要
结论.
4、根据实验结果图进行说明和分析,总结实验得出的主要结论
6、根据实验结果图进行说明和分析,总结实验得出的主要结论
7、采用DRVI 软件进行典型信号滤波器实验结果图
8、根据实验结果图进行说明和分析,总结实验得出的主要结论
实验三、典型实验模块的简单应用
1、简述环境监测模块的组成和功用
2、选择实验模块所用传感器进行测量的实验结果图,并对实验结
果进行简单分析(选择二、三种传感器)
3、用无损检测模块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图并对无损检测结果进
行分析
4、用悬臂梁模块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图并对悬臂梁的固有频率
测量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四、传感器实验箱应变测量实验1、简述应变测量原理
2、电阻应变测量称重实验的结果和插图
3、将三种电桥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对其中的差异。

实验五、传感器实验箱转速测量1、简述透射式光电开关的原理,用于转速测量的原理
2、实验结果及插图
3、根据改变的转速,观察实验波形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采用此种测速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六、机械量振动测量实验
1、简述机械量振动测量原理
2、在一定的振动状态下测取振动,在同一点上测量振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3、根据位移幅值B,计算速度V、加速度A。

根据速度V,计算位移B、加速度A。

根据加速度A,计算位移B、速度V
4、对振动信号进行简单频谱分析
在三个波形窗口中观察振动的时间波形;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图形属性/选项/统计信息,选择各项统计项目,在窗口的数据列表观测当前数据的各项统计值,并将加速度信号的时间波形截图,记录统计值,填写下表。

频率f
100 Hz
信号类型峰值峰峰值有效值波形因数波峰因数位移X
速度V
加速度 A
频率f
400 Hz
信号类型峰值峰峰值有效值波形因数波峰因数位移X
速度V
加速度 A
思考题:
●根据位移X,按公式(4-1)计算速度V、加速度A。

●根据速度V,按公式(4-1)计算位移X、加速度A。

●根据加速度A,按公式(4-1)计算位移X、速度V。

●位移、速度、加速度幅值的实测值与计算值有无差别?若有差别原因是什么?
2、扫频信号的实验分析
调节DH1301扫频信号源,选择扫频信号,起始频率为100Hz,终止频率为500Hz,扫频速度为1Hz/s。

从频谱分析功能中选择三维谱阵图,分别观察加速度信号、速度信号和位移信号在扫频过程中三维谱阵图和频谱图上的显示,并截图保存。

2、扫频信号的实验分析
调节DH1301扫频信号源,选择扫频信号,起始频率为100Hz,终止频率为500Hz,扫频速度为1Hz/s。

从频谱分析功能中选择三维谱阵图,分别观察加速
度信号、速度信号和位移信号在扫频过程中三维谱阵图和频谱图上的显示,并截图保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