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合集下载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掌握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测定维生素 C 含量的方法,了解维生素 C 的化学性质和在不同样品中的含量差异,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 C 又称抗坏血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在酸性溶液中,维生素C 能将染料2,6-二氯酚靛酚还原成无色的还原型。

当染料被还原后,溶液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利用这个特性,通过滴定法可以测定维生素C 的含量。

在滴定过程中,当溶液中的维生素 C 全部被氧化后,再滴加的染料溶液会使溶液呈现粉红色,此时即为滴定终点。

根据染料的用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维生素 C 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材料新鲜水果(如橙子、柠檬等)、维生素 C 药片。

2、仪器电子天平、容量瓶(100 mL、250 mL)、移液管(5 mL、10 mL)、酸式滴定管(50 mL)、锥形瓶(250 mL)、玻璃棒、烧杯(100 mL、500 mL)、漏斗、滤纸、研钵。

3、试剂2%草酸溶液、0001 mol/L 2,6-二氯酚靛酚溶液。

四、实验步骤1、样品处理(1)水果样品:称取新鲜水果 50 g,用研钵研碎,加入 50 mL 2%草酸溶液,搅拌均匀,过滤,滤液收集在 100 mL 容量瓶中,用 2%草酸溶液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

(2)维生素 C 药片:将维生素 C 药片研磨成粉末,称取适量粉末(相当于 50 mg 维生素 C),用 2%草酸溶液溶解并转移至 100 mL 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

2、滴定(1)用移液管准确吸取 10 mL 样品溶液于 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20 mL 2%草酸溶液,用 0001 mol/L 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溶液呈现粉红色,并在 15 秒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记录消耗的 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体积(V1)。

(2)同时做空白实验,即在 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 30 mL 2%草酸溶液,用 0001 mol/L 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消耗的体积(V0)。

实验六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六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六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一)线性扫描极谱法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新鲜的水果、蔬菜,特别是枣、辣椒、苦瓜、柿子叶、猕猴桃、柑橘等食品中含量较多。

维生素C(还原型)纯品为白色无臭结晶,熔点190~192℃,溶于水或乙醇中,不溶于油剂。

在水溶液中易被氧化,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在弱酸条件中较稳定。

维生素C开始氧化为脱氢型抗坏血酸,如果进一步水解则生成2,3-二酮古乐糖酸,失去生理作用。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很多,本实验介绍三种测定方法:线性扫描极谱法、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

一.实验目的1、了解线性扫描极谱法的原理和应用2、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还原型维生素C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还原性,在一定电位下,它在汞滴表面氧化,产生与含量成正比的峰电流,即i K c。

三.仪器和试剂1.仪器JP-303示波极谱仪2.试剂0.2mol/L的HAc-NaAc缓冲溶液(pH=4.6),维生素C(A.R)四.实验步骤1、配制Vc标准溶液(100μg/mL):准确称取10.0mg的Vc,用0.2mol/L的HAc-NaAc缓冲溶液溶解、定容至100mL。

2、绘制标准曲线:(1)分别移取Vc标准溶液(100μg/mL)0.25、0.5、1.0、1.5、2.0、2.5mL于6个25mL的容量瓶中,用0.2mol/L的HAc-NaAc缓冲溶液定容;(2)分别测定各溶液的极谱峰电流,测定条件如下:线性扫描极谱法,二阶导数,扫描电位-0.2V:0.2V,扫描速度100mv/s,静止时间6s;(3)以电流强度对浓度绘制标准曲线,并求出相关系数。

3、样品测定:根据水果中Vc含量,称取一定量的水果样品(保证样品信号在工作曲线范围内),加少量水(约10mL),打碎匀浆,然后加5ml 冰HAc防止Vc被氧化,并用水定容至50mL,超声15分钟,过滤。

测定滤液的极谱峰电流,根据标准曲线求出水果中的Vc含量。

v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v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v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V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引言维生素C(VC)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了解食物中VC的含量,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测定VC的含量。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滴定法测定某种食物中VC的含量,并比较不同样品的VC 含量差异。

三、实验原理滴定法是常用的测定VC含量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基于VC与氧化剂溴酸钾(KBrO3)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反应终点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VC的含量可以通过滴定溶液中的溴酸钾溶液的消耗量来计算。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准备齐全,包括滴定管、量筒、烧杯、移液管、滴定管架等。

2. 样品制备:将不同食物样品(如柑橘类水果、蔬菜等)按照一定比例榨汁,并过滤得到澄清的样品液。

3. 滴定操作:取一定量的样品液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硫酸溶液,使其酸性达到适宜的范围。

然后加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并开始滴定溴酸钾溶液。

4. 滴定终点判定:溴酸钾溶液滴加至溶液变色,从无色变为略带蓝色时,即为滴定终点。

记录滴定消耗的溴酸钾溶液体积。

5. 数据处理:根据滴定消耗的溴酸钾溶液体积,计算出样品中VC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不同食物样品中VC的含量数据。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不同食物样品中VC的含量存在差异。

柑橘类水果中VC的含量较高,而蔬菜中VC的含量相对较低。

这与我们的预期相符,因为柑橘类水果被广泛认为是VC的丰富来源。

六、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例如:1. 滴定时淀粉溶液的加入量不准确,导致滴定终点判定不准确。

2. 样品制备过程中的污染或损失,导致实际测定的VC含量与样品中的真实含量有所偏差。

3. 滴定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如溴酸钾溶液滴加过快或过慢,也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七、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滴定法测定了某种食物样品中VC的含量,并比较了不同样品的VC 含量差异。

实验结果表明,柑橘类水果中VC的含量较高,而蔬菜中VC的含量相对较低。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一、实验目的掌握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

在1928年从牛的肾上腺皮质中提出的结晶物质,证明对治疗和预防坏血病有特殊功效,因此称为抗坏血酸。

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钠盐,本身则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酚靛酚呈红色,被还原后变为无色。

因此,可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样品中的还原型抗坏血酸。

当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后,稍多加一些染料,使滴定液呈淡红色,即为终点。

如无其他杂质干扰,样品提取液所还原的标准染料量与样品中所含的还原型抗坏血酸量呈正比。

三、实验器材1、松针、菜椒、大枣;2、取液器3、容量瓶100ml4、微量滴定管5ml5、电子天平6、研钵、烧杯数只7、漏斗两个四、实验试剂1、2%草酸溶液:称取草酸8.0311g,溶于400ml蒸馏水中;2、1%草酸溶液:称取草酸4.0254g,溶于400ml蒸馏水中;3、标准抗坏血酸溶液;4、1%HCl;5、0.1% 2,6-二氯酚靛酚溶液。

五、实验操作1、样品的提取松针:从南京大学教学楼前摘取的新鲜松针,用水清洗干净,吸去表面的水。

准确称取2.0004g,放在研钵中加入1%HCl溶液5ml一起研磨,研细。

放置片刻,将提取液转入100ml容量瓶中,如此反复几次加入提取液。

最后用1%HCl溶液定容,混匀,(每10ml样液中含松针0.20004g)静置10min,过滤,备用;菜椒和大枣:用水洗净,吸去表面水分。

准确称取得大枣 2.0025g、菜椒1.9963g。

分别加2%草酸10ml于研钵中,研细,转移提取液于100ml容量瓶中并用2%草酸溶液定容。

(这样,每10ml样液中含有枣0.20025g,或者菜椒1.9963g)静置10min,过滤,弃去最初几毫升滤液,备用;2、滴定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准确吸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 1.0ml加9ml 1%草酸在100ml锥形瓶中,微量滴定管以0.1%2,6-二氯酚靛酚滴定至淡红色,并保持15s 即终点;样品滴定准确称取10.0ml样品溶液,放入100ml锥形瓶中,用与标准抗坏血酸溶液滴定相同的方法滴定;六、数据记录七、数据计算由标准液滴定数据求出1ml染料相当于多少mg抗坏血酸:T = 0.1mg / 0.26ml = 0.385 mg/ml计算每100g样品中含抗坏血酸的质量公式:1000⨯=m VT m 其中:m 100g 样品中含抗坏血酸的质量;V 滴定时所用去染料的体积数;T 每毫升染料能氧化抗坏血酸质量数,0.385mg/ml ;0m 10ml 样液相当于含样品之质量数。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一、实验目的掌握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

在1928年从牛的肾上腺皮质中提出的结晶物质,证明对治疗和预防坏血病有特殊功效,因此称为抗坏血酸。

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钠盐,本身则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酚靛酚呈红色,被还原后变为无色。

因此,可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样品中的还原型抗坏血酸。

当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后,稍多加一些染料,使滴定液呈淡红色,即为终点。

如无其他杂质干扰,样品提取液所还原的标准染料量与样品中所含的还原型抗坏血酸量呈正比。

三、实验器材1、松针、菜椒、大枣;2、取液器3、容量瓶100ml4、微量滴定管5ml5、电子天平6、研钵、烧杯数只7、漏斗两个四、实验试剂1、2%草酸溶液:称取草酸8.0311g,溶于400ml蒸馏水中;2、1%草酸溶液:称取草酸4.0254g,溶于400ml蒸馏水中;3、标准抗坏血酸溶液;4、1%HCl;5、0.1% 2,6-二氯酚靛酚溶液。

五、实验操作1、样品的提取松针:从南京大学教学楼前摘取的新鲜松针,用水清洗干净,吸去表面的水。

准确称取2.0004g,放在研钵中加入1%HCl溶液5ml一起研磨,研细。

放置片刻,将提取液转入100ml 容量瓶中,如此反复几次加入提取液。

最后用1%HCl溶液定容,混匀,(每10ml样液中含松针0.20004g)静置10min,过滤,备用;菜椒和大枣:用水洗净,吸去表面水分。

准确称取得大枣2.0025g、菜椒1.9963g。

分别加2%草酸10ml于研钵中,研细,转移提取液于100ml容量瓶中并用2%草酸溶液定容。

(这样,每10ml样液中含有枣0.20025g,或者菜椒1.9963g)静置10min,过滤,弃去最初几毫升滤液,备用;2、滴定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准确吸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1.0ml加9ml 1%草酸在100ml锥形瓶中,微量滴定管以0.1%2,6-二氯酚靛酚滴定至淡红色,并保持15s即终点;样品滴定准确称取10.0ml样品溶液,放入100ml锥形瓶中,用与标准抗坏血酸溶液滴定相同的方法滴定;六、数据记录由标准液滴定数据求出1ml 染料相当于多少mg 抗坏血酸:T = 0.1mg / 0.26ml = 0.385 mg/ml计算每100g 样品中含抗坏血酸的质量公式:1000⨯=m VT m 其中:m 100g 样品中含抗坏血酸的质量;V 滴定时所用去染料的体积数;T 每毫升染料能氧化抗坏血酸质量数,0.385mg/ml ;0m 10ml 样液相当于含样品之质量数。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实验9: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磷钼酸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

2、加深理解维生素C的理化性质。

二、实验原理钼酸铵在一定条件下(有硫酸和偏磷酸根离子存在)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蓝色结合物。

在一定浓度范围(样品控制浓度在25—250ug/ml)吸光度与浓度成直线关系。

在偏磷酸存在下,样品所存在的还原糖及其它常见的还原性物质均无干扰,因而专一性好,且反应迅速。

MoO42-+维生素CMo(MoO4)2+维生素C(还原型)钼蓝(氧化型)三、实验器材1、松针、绿色蔬菜、橘子、广柑等富含维生素C的生物材料。

2、722型(或7220型)分光光度计。

3、水浴锅。

4、离心机4000r/min。

5、组织捣碎机。

6、吸管0.10ml(×2),0.20ml (×2),0.50ml (×2),1.0ml (×3),2.0ml (×1),5.0ml (×1)。

试管1.5cm×15cm(×10)。

7、试管架。

8、吸管架。

四、实验试剂1、5%钼酸铵:5g钼酸铵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

2、草酸(0.05mol/L)-EDTA(0.02mmol/L)溶液:称取草酸6.3g和EDTA二钠0.75g,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

3、硫酸(1:19):取19份体积蒸馏水加入1份体积硫酸。

4、冰乙酸(1:5):取5份体积蒸馏水加入1份体积冰乙酸即可。

5、偏磷酸-乙酸溶液:粉碎好的偏磷酸3g,加入48ml(1:5)冰乙酸,溶解后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必要时过滤;此试剂放冰箱中可保存3天。

6、标准维生素C 溶液(0.25mg/ml ):准确称取维生素C25mg ,用蒸馏水溶解,加适量草酸(0.05mol/L )-EDTA(0.02mmol/L)溶液,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放冰箱贮存,可用一周。

五、实验操作1、制作标准曲线取试管9支,按表1进行操作。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Cl |
O
HO —
| Cl

N


| H 还原型2.6-二氯酚靛酚
(无色)
OH
三、操作步骤
1. 样品提取
5g 新鲜蔬菜
为什么?
快速匀浆?
少量 2%草酸
充分研磨成匀浆
石英砂
用2% 草酸洗入容量瓶, 并定容至100 mL
干燥滤纸过滤
2.染料标定及样品中Vc测定
取5个50 mL干燥洁净的三角瓶,编号,按下表操作:
试剂(ml) 2%草酸 空白 10 染料 染料标 样品 标定1 定2 测定1 0 0 0 样品 测定2 0
标准Vc 样品提取液 2, 6-D滴定值
0 0 y1
10 0 V
10 0
0 10 y0
0 10
四、结果计算抗坏血酸含量 (m Nhomakorabea/100g 鲜重) =
从上述标定求出
(y0-y1)×A
100
× × 100
还原2,6-D, 改用8%醋酸溶液提取,Fe2+不会很快与染料 起作用。 3.维生素C提取时要避光、避免与铜铁接触,以免Vc氧化。
4. 样品提取液定容时若泡沫太多,可加几滴乙醚或辛
酸、丁醇消除泡沫后再定容。
5. 当样品本身带有颜色时,可以用白陶土脱色。
6. 滴定时间一般不超过2分钟,滴定终点以淡红色存
样品重(g)
10

y1---滴定空白所用染料ml数


y0---滴定样品所用染料ml数
A---1mL染料溶液相当的抗坏血酸的mg数
五、注意事项
1. Vc不稳定,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研磨时,尽可能要快,
以减少Vc的氧化。

实验六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实验六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姓名:郭沈杰年级专业:2012级生物科学同组者:蔡萍萍学号:实验六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 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一、实验目的掌握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

在1928年,从牛的肾上腺皮质中提取出的结晶物质,证明对治疗和预防坏血病有特殊功效,因此称为抗坏血酸。

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钠盐。

本身则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酚靛酚呈红色,被还原后变为无色。

因此可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样品中的还原型抗坏血酸。

当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后,稍多加一些染料,使滴定液呈淡红色,即为终点。

若无其它杂质干扰,样品提取液所还原的标准染料量与样品中所含的还原型抗坏血酸量呈正比。

三、实验仪器1、新鲜水果2、电子分析天平3、吸管4、容量瓶5、滴定装置6、锥形瓶7、研钵8、漏斗四、实验试剂1、2%草酸溶液:草酸2g,溶于100ml蒸馏水。

2、1%草酸溶液:草酸1g,溶于100ml蒸馏水。

3、标准维生素C液:准确称取维生素C,溶于1%草酸溶液,并稀释至100ml,贮于棕色瓶中,冷藏,最好临用时配制。

此溶液浓度ml.4、%2,6-二氯酚靛酚溶液:称取500mg2 ,6-二氯靛酚溶于300ml含有104mg 碳酸氢钠的热水中,冷却,加蒸馏水并稀释至500ml,滤去不溶物,贮于棕色瓶中,冷藏。

每次临用时,以标准抗坏血酸液标定。

五、实验步骤(一)样品中抗坏血酸的提取:1、将水果用水洗干净,用滤纸吸取表面水分。

2、称取5.0g,加2%草酸试剂10ml置研钵中研成浆状。

3、称取浆状物5.0g,倒入50ml容量瓶中,用2%草酸溶液稀释并定容,混匀,静止10分钟,过滤(最初数毫升滤液弃去),滤液备用。

(二)滴定:1、标准液的滴定:准确吸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于100ml锥形瓶中,加9ml1%草酸溶液,用2,6-二氯靛酚滴定至淡红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郭沈杰年级专业:2012级生物科学同组者:蔡萍萍
学号:12050011012
实验六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一、实验目的
掌握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在1928年,从牛的肾上腺皮质中提取出的结晶物质,证明对治疗和预防坏血病有特殊功效,因此称为抗坏血酸。

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钠盐。

本身则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酚靛酚呈红色,被还原后变为无色。

因此可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样品中的还原型抗坏血酸。

当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后,稍多加一些染料,使滴定液呈淡红色,即为终点。

若无其它杂质干扰,样品提取液所还原的标准染料量与样品中所含的还原型抗坏血酸量呈正比。

三、实验仪器
1、新鲜水果
2、电子分析天平
3、吸管
4、容量瓶
5、滴定装置
6、锥形瓶
7、研钵
8、漏斗
四、实验试剂
1、2%草酸溶液:草酸2g,溶于100ml蒸馏水。

2、1%草酸溶液:草酸1g,溶于100ml蒸馏水。

3、标准维生素C液:准确称取10.0mg维生素C,溶于1%草酸溶液,并稀释至100ml,
贮于棕色瓶中,冷藏,最好临用时配制。

此溶液浓度0.1mg/ml.
4、0.1%2,6-二氯酚靛酚溶液:称取500mg2,6-二氯靛酚溶于300ml含有104mg
碳酸氢钠的热水中,冷却,加蒸馏水并稀释至500ml,滤去不溶物,贮于棕色瓶中,冷藏。

每次临用时,以标准抗坏血酸液标定。

五、实验步骤
(一)样品中抗坏血酸的提取:
1、将水果用水洗干净,用滤纸吸取表面水分。

2、称取5.0g,加2%草酸试剂10ml置研钵中研成浆状。

3、称取浆状物5.0g,倒入50ml容量瓶中,用2%草酸溶液稀释并定容,混匀,静止
10分钟,过滤(最初数毫升滤液弃去),滤液备用。

(二)滴定:
1、标准液的滴定:准确吸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1.0ml于100ml锥形瓶中,加9ml1%
草酸溶液,用2,6-二氯靛酚滴定至淡红色。

滴定终点要保持15秒钟。

用所用2,6-
二氯靛酚的体积算出1ml染料相当于多少毫克抗坏血酸。

2、样品液的滴定:准确吸取滤液两份,每份10ml,分别放入两个100ml锥形瓶中,
滴定方法同上。

注意事项:
1、滴定过程宜迅速,一般不超过2min。

2、滴定所用染料一般不应少于1ml或多于4ml,如果样品中含抗坏血酸太高或太低时,
可酌量增减样液。

3、研磨时要尽量研磨成浆状物。

六、实验结果
将新鲜水果捣成浆状
滴定前稀释:
实验结果计算:
1、按下式计算100样品中含抗血酸的毫克数
m=V*T/W*100
2、V=滴定时所用染料数 V (ml )
1 2 3 平均值ml 0.44 0.45 0.47 0.453
3、T=每毫升染料氧化抗血酸质量
T=1mg
4、W=10ml 样液相当于含样品的质量数
mg ml ml ml g ml g g g W 3
100010005010/110555=⨯⨯⨯+⨯= 5、计算100mg 样品中含抗坏血酸的毫克数:
mg mg mg ml mg ml W T V m 1359.01003
1000/1453.0100=⨯⨯=⨯⨯= 七、实验分析
(1)本实验为定量实验,采用滴定的方法,用染料2,6-二氯酚靛酚钠盐滴定含有维生素C 的样液。

维生素C 能够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钠盐,且染料2,6-二氯酚靛酚钠盐在酸性环境中显红色,还原后无色。

这样到达滴定终点时,染料2,6-二氯酚靛酚钠盐恰好反应完全,在多加一滴,就会显红色。

因此,当溶液稍显红色且不退色时,即到达滴定终点。

(2)在实验过程中,存在许多导致实验误差的地方。

一是研磨时,如果研磨不充分,会产生实验误差。

二是浆液的称量和转移,由于转移时部分液体会留在研钵中,会产生实验误差。

三是过滤时,由于研磨不充分,会有许多固体沉淀物中的维生素C 未被提取出来,这些沉淀将会留在滤纸上,会有一部分维生素C 损失掉,此外算得的W 值中未将滤纸上残存的样品除去,使得算出的W 值偏大。

四是滴定时,需要一滴一滴进行滴定,且要边滴边摇锥形瓶,滴定终点需要仔细判别,但也存在滴定过量和不足(变红后没有继续保持,停止滴定,过一段时间后红色消失,没有到达实验终点)的情况,会产生实验误差。

此为还有因滴定时间和染料用量的多少产生的误差。

八、实验思考
1.注意事项:
①2,6-二氯酚靛酚钠盐溶液要节约使用。

多余的,洁净的要回收。

②此滴定管为微量滴定管,最大刻度为2ml 。

③滴定过程宜迅速,最好不要超过2min
2.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Vc含量的优缺点?
答: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简单易行,但药品价格昂贵。

同时,由于许多瓜果都含有花青素、叶绿素等色素物质,其某些瓜果Vc提取液若有较深颜色,则可导致使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Vc含量时滴定终点不易辨认,因此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适宜滴定柑橘、苹果等花青素含量较低的果品。

3.此实验测定误差的可能来源?
答:滴定终点的判定;Vc在提取过程中的氧化分解;提取液中含有的其他色素或物质对标定有影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