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劳动需求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劳动需求分析

第二章  劳动需求分析
第二章 劳动需求分析
1 2 3 4
5
劳 动 力 需 求 的 基 本 理 论
企 业 短 期 劳 动 力 需 求 分 析
企 业 长 期 劳 动 力 需 求 分 析
劳 动 力 需 求 的 调 整
劳 动 力 需 求 的 弹 性
第一节 劳动力需求的基本理论
一、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概念:劳动力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 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佣意愿 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1. 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产品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 直接需求 派生需求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 出来的,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 需求”。 2.劳动力需求和工资率是反向联系 3.劳动力需求受到生产函数的影响
图2.6 成本最小化与长期劳动需求


在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相切的e点,企业实现了利润最大 化,它所对应的资本和劳动投入量分别为Kc和Lc。 两线斜率相等。
第四节 劳动力需求的调整
一、长期和短期的劳动力需求曲线
工资 率 Dl w1 w0 D B A E C
w2
L1
L2
L0
劳动 数量


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相对更为陡峭,长期劳动需求曲线则较 为平坦。长期劳动需求曲线具有更大的弹性。 长期的就业调整会较短期更加明显。
b a
e
W f c
0
lb
la
lc
L
图2.3 企业短期的劳动力需求决定1
W
VMPE
VMPE’
W1
W2
0
l0
l1
l’
L
图2.4 企业短期的劳动力需求决定2

劳动经济学课件 第二章 劳动需求分析

劳动经济学课件 第二章 劳动需求分析
位的劳动所增加的产量。用MP表示。
◎劳动的边际收益( d R(L)/ dL ),表明增加使用一
单位的劳动所增加的收益。用VMP表示,是劳动的 边际产品MP与价格P的乘积。
◎劳动的边际收益VMP=MP ·P
◎劳动的边际收益VMP通常叫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也是劳动的函数。 VMP=MP ·P
中国的垄断市场有哪些?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歧视有哪些?
第二节 完全竞争下的企业劳动需求分析
完全竞争的企业是指企业所处的产品和要素市场都 是完全竞争的。
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 产品与产品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没有任何区别; 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 产品和要素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
问题:企业的生产函数具有哪种技术系数特征,对劳动需求的 影响更大?
如何解决技术发展所导致的劳动力需求不 足问题?
(二)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时间长短不同,生产函数不同,而生产函数不同对劳动的 需求就不同。
它可以划分为短期、长期与超长期。
劳动、资本与技术变化的步伐不一样。既它们变动所需要 的时间长短不同。
W
VMP=P·MP=d
A
W
W
L L
劳动需求曲线与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的两个假定:
第一,劳动的边际产品曲线不受劳动价格变化的影响(每 增加一单位的劳动所增加的产品与劳动价格无关);
第二,产品价格不受劳动价格变化的影响。
当劳动价格影响MP和P时, MP(L)•P=W不再是单纯的L 和w之间的关系了。
21
11
3
26
5
4
29
3
劳动的边际产品递减
一个人的边际产品并不仅仅是他/她个人特征 的一个函数。它还取决于该厂商已经雇用的 类似的雇员人数以及厂商的资本存量规模。

劳动经济学第二章

劳动经济学第二章

2.2.1完全竞争的基本假设

完全竞争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利润最大化目标 生产技术水平不变 劳动力同质假设
(1)完全竞争

产品市场完全竞争 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
(2)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边际生产力含义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几个概念:



边际物质产品 边际收益产品 边际产品价值 平均产品产值
A
MPL APL
A’
B’
APL
C’
MPL
L


总产量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变动投入L与某 一固定量的资本K相结合所生产的最大产量。总 产量的变化过程:增加较快----减慢----停止---下降 总产量(TP): TP = Q = f(L,K) 平均产量(AP):APL=TP/L; APK=TP/K 边际产量(MP): MPL=TP/L; MPK=TP/K MPL=dTP/dL; MPK=dTP/dK



需求量:与一定工资水平相对应的劳动力需求 需求曲线:工资与需求量一一对应的轨迹 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劳动力需求曲线:
W

需求曲线说明了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劳动力需求量 与工资率之间的反向 关系。
O
LD
工资率变化


假定资本、技术不变, 第一,较高的工资率意味着较高的成本,从 而导致产品价格的提高,产品价格的提高会 导致产品需求量的下降。需求量的下降最终 会导致劳动就业量的减少,这种劳动就业的 下降称为规模效应,即生产规模缩减对就业 的影响。 第二,工资率上升,企业就愿意用其它生产 要素来替代劳动,如使用更多的资本,这种 情况称为“替代效应”。

劳动经济学(2)概述

劳动经济学(2)概述

2
劳动力需求的主体
企业 最重要的劳动力需求主体,直接反映经济活动水平。 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是劳动力需求研究的主要内容。 政府 政府的劳动力需求则往往与政府的财政支出相关,是 一个政策性很强的变量。 从事自我雇佣工作的劳动者自身 自我雇佣的劳动力需求就是自身的劳动,其变化往往 表现为个人劳动时间的变化,而不是就业人数统计的 变化。
26



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的相互作用
长期劳动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具有更大的弹性,表现为前者较为平 坦,而后者更为陡峭。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许多短期需求曲线相交。
工资率 W1 W0
DS1
DS2 B A
DS3
D
W2
C
E DL
0
L0
劳动数量
图2-8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曲线
6
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形状
产品价格为常数,根据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劳动 的边际产品MP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即随着 劳动使用量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品会逐步下降。 因此,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当 P大于 1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在边际产品曲线的 上方;当P 小于 1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在边际产品 曲线的下方;当 P等于 1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与边 际产品曲线重合。
17
完全竞争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
将H,I连接起来,得到多个企业调整情况下企业m对劳 动的需求曲线dm. 经过市场调整后的单个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仍然向右下 方倾斜,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
18
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劳动需求
在长期,企业应对劳动价格上升不仅可以调整 其使用的劳动数量,而且可以调整资本存量。
第二章 劳动需求分析

劳动经济学之劳动力需求.pptx

劳动经济学之劳动力需求.pptx

由哪里派生出来的?
对产品和服务的
直接需求
企业供给
生产要素需求
劳动力需求
2、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 边际生产力递减:在其他投入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如果连续追加某种投入,其产量的增加在达到某一点 后会减少。
3、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四、劳动力需求的分类
按需求主体的层次分类
企业需求 行业需求
市场需求
按需求时间的长短分类: 短期需求、长期需求
经济学中的短期、长期
时间范围
变化的要素
短期
劳动
长期
劳动、资本而后技术
固定不变的要素 资本和技术
五、劳动力需求表、需求曲线
劳动力需求表
劳动力需求曲线
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情 况下,仅由工资率的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 量的变动。
摘自:北京劳动就业报
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
一、劳动力的几种涵义 人的劳动能力 劳动者 劳动者的总和
劳动力的科学定义
马克思: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 ,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 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1、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2、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 3、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使用的能力。 4、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
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
六、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微观方面: 1、企业目标 2、企业的生产规模
2003年末,首钢资产总额为477亿元,在册职工达到13.51 万人,占首都产业工人总数的1/6;从1979年到2003年,首 钢累计向国家上交利税费358亿元。
3、企业的利润 4、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宏观方面: 1、经济增长因素

清华大学劳动经济学-劳动需求2

清华大学劳动经济学-劳动需求2

B
100
A
50
C
Time
可变调整成本鼓励企 业缓慢地调整雇用水 平。如果政府的政策 是向削减雇用数量的 企业“课税”的话, 那么从100名工作者 扩张到150名工作者, 也许比从100名工作 者缩减到50名工作者 更加迅速
7
w*
wlow Demand
在一个竞争性的劳 动力市场中,均衡 在供给等于需求的 那一点上达到。市 场出清的工资水平 是w*, E*个工人被 雇用。
– 4/1/90 达到 $3.80 – 4/1/91 达到 $4.24
• 1992年,新泽西州陷入经济衰退 • 3月,州议会投票通过,在两年内逐步实行 (推迟政策的实行)
– 州长否决 – 议会投票没能够推翻州长的否决
• 新泽西州法律
– 1990年初通过 – 1992年4月1日正式实施 – 把最低工资从每小时$4.25 提高到 $5.05,增幅18%
DC E EC (a) Covered Sector Employment
DU Employment EU EU EU (b) Uncovered Sector
如果最低工资仅仅在被覆盖部门的工作岗位上推行,那么被替换掉的工作者也许会移 动到未被覆盖的部门,导致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减少未被覆盖部门的工资。如果很容 易获得一个最低工资的工作,在未被覆盖部门的工作者也许会辞去工作,在被覆盖的 部门等待,直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出现,这会将未被覆盖部门的供给曲线移动到左边, 并提高未被覆盖部门的工资。 13
21
22
双重差分
Before Change Group 1 (Treat) Group 2 (Control) Difference Yt1 Yc1 After Change Yt2 Yc2 Difference ΔYt = Yt2‐Yt1 ΔYc =Yc2‐Yc1 ΔΔY ΔYt – ΔYc

人力资源管理第四版课件第2章

人力资源管理第四版课件第2章


一、劳动合同关系
(一)劳动合同的性质 1.劳动合同是劳动交易的确认 2.劳动合同是劳动管理的依托 3.劳动合同是劳动权益的保障
(二)劳动合同的结构 (1)劳动力收益条款。 (2)劳动力使用条款。
(三)劳动合同的特点
(四)劳动合同的法规
1.《劳动合同法》的内容 《劳动合同法》由八章构成,分别是总则、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劳 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特别规定(集体合同、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监督检查、法律 责任和附则,共98条。
(二)训练式管理 训练式管理与监督式管理的区别,在于企业不是把员工看作利益对立者加以防范,而是当成 可以依托的力量,力图通过一定的引导和训练措施,把其纳入企业运行的制度轨道之中,以此 提高员工的作用效能。因此,企业的制度规范以分工协作为基础,以行为标准为重点,以员工 训练为途径。
(三)开发式管理
开发式管理的特点,在于认为企业员工不仅不是监督的对象,而且不是训练的对象,而是合作 的对象。也就是说,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不仅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更是团队成员 之间的协作关系;企业利益不仅不能离开企业成员的利益独立存在,而且不能界定为某一类 企业成员的利益,而是所有企业成员利益的整合结果。与此相应,这种管理方式认为,企业成 员之间不存在不能调和的利益分歧,所有问题都能在发挥企业成员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基础 上,以协商和合作的方式加以解决。
2.《劳动合同法》的原则 为了保证劳动合同的合理签订和实施,《劳动合同法》还对如何建立劳动合同做出了明确 规定。《劳动合同法》第3条指出:“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 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这是签订劳动合同时需要遵循的原则。
二、劳动合同管理
(一)劳动合同的订立

2劳动力需求

2劳动力需求

劳动需求表
劳动需求曲线
第二节
企业劳动力需求行为
一、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二、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行为
董晓宏
Dxh0325@
一、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一) 基本假设条件
(三) 企业短期劳 动力的决定
(二) 边际生产率 递减规律
董晓宏
Dxh0325@
一、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行为分析
董晓宏 Dxh0325@
(三)单个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量的决定
总总 收成 入本 R C 利润 C R
固定 成本 L*
劳动量L
(三)单个企业的劳动力需求
1.如果从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投入中所获得的 收入超过了费用的增加,那么就增加一个单位的 这种投入; 2.如果从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投入中所获得的 收入少于费用的增加,那么就减少一个单位的这 种投入; 3.如果从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投入中所获得的 收入恰好等于费用的增加,那么不改变这种投入 是最好的做法。
1.劳动力需求为派生性需求 2.边际生产力理论是重要的支持理论 3.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董晓宏 Dxh0325@
企业参与运行的市场
资本 供给者
资本市场
企 业
工 人
劳动力市场
产品市场
消费者
董晓宏
Dxh0325@
吃包子理论
某商品 销费量 0 1 2 3 总 效用 0 10 18 24 10 8 6 边际 效用
e2
Q2
O
l2
l1
D
B
L
2.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的程度取决于: ① 工资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管理咨询,医

② 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汽车 非刚需 ③ 生产函数的生产技术。手工刺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VMP w* E
w,VMP
劳动的供给曲线:w=w(L)
P0×MPL =VMP
劳动市场买方垄断利润 L* L’ L
问题:要素市场是否存在一条有规律需求曲线?
三、劳动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的GDP弹性(就业弹性) 劳动力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的替代弹性
就业弹性
就业弹性:是产出变化所带来的就业数量变化
买方垄断厂商使用劳动的原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MP=MLC
• 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dTR/dL=P0×MPL =VMP • 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dTC/dL=w +(dw/dL)· L •均衡条件:L*: VMP= w+(dw/dL)· L w*: w*=w(L*) MLC= dTC/dL=w+(dw/dL)· L
%L e %Y
• 劳动力需求的GDP弹性反映了GDP增长带来就 业机会的多少,人们可以通过这个指标的变化 观察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是否同步。
资料:1978~2006年中国平均经济增长 率为9.67%,1978~1984年,中国就业 增长率为3.1%,就业弹性0.32;“九五” 时期,就业增长率为1.2%,就业弹性为 0.13;“十五”期间就业增长率为1%, 就业弹性为0.11。 思考:如何看待中国无就业增长的经济 增长?
w,MRP
F
w’=VMP w*
产品市场卖方垄断利润
E
劳动供给曲线(DL):w=w*
P· L =VMP MP
劳动需求曲线(DL) :MR· L = MRP MP
L* L’ L
思考:制造业工资上涨与制造业竞争优势问题
2、买方垄断市场 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
短期生产函数 : Q Q( L) 产品价格 : P P0 企业使用劳动的总收益 : TR P0 Q( L) dQ 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 : dTR / dL P0 P0 MPL dL VMP
K
r
Q Q1 Q2 Q L
•劳动价格的变动通过两种方式影响企业的 劳动需求: –通过影响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影响需求 (规模效应) –通过影响产量得以实现的方式影响需求 (替代效应)
工资率变动的两种效应

规模效应就是由于工资率的提高,劳动的边际成本 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产量,产量的下 降将会导致使用的劳动数量下降。 替代效应就是由于工资率的提高,企业如果仍然维 持原有的产量水平上,则会采用增加资本,减少劳 动的生产方法。 企业因工资率上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的减少是这两 种效应的变化之和。
1978-2006年就业弹性、就业增长及其结构变化
年份 1978-1984 1985-1990 1991-1995 1996-2000 2001-2005 2006 就业增长(%) 3.1 2.6 1.0 1.2 1.0 0.8 第一产业 1.5 1.5 -1.8 0.3 -1.2 -4.1 第二产业 5.6 3.8 2.5 0.7 2.3 6.3 第三产业 8.0 7.7 7.1 3.3 3.7 3.5 就业弹性 0.32 0.29 0.08 0.13 0.11 0.07 第一产业 0.21 0.40 -0.43 0.09 -0.29 -0.83 第二产业 0.56 0.36 0.14 0.07 0.21 0.49 第三产业 0.66 0.70 0.65 0.34 0.37 0.33 就业结构(%) 第一产业 68.0 60.5 56.2 50.1 48.2 42.6 第二产业 18.3 21.7 22.2 23.2 22.3 25.2 第三产业 13.6 17.8 21.5 26.7 29.5 32.2
P=P(Q) Q=Q(L), TR=P(Q) · Q(L) 则:
dTR dTR dQ MR MPL MRP dL dQ dL
劳动的边际收 益产品
MRP
P0×MPL =VMP
MR×MPL = MRP
L
厂商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
生产函数 : Q Q ( L); 劳动的价格(工资) w w0; : 使用劳动的总成本 : TC w0 L 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MFC dTC / dL w0
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
短期生产函数 : Q Q( L) 产品价格 : P P0 企业使用劳动的总收益 : TR P0 Q( L) dQ 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 : dTR / dL P0 P0 MPL dL VMP
劳动的边际产 品价值
•注意MR与VMP之间的 区别
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P MPL w VMP w w MPL P
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
• 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dTR/dL=P0×MPL=VMP
• 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dTC/dL=MLC=w • 最优条件:w=P0×MPL(L)=VMP(L)
w
潜在假定:
E0
w0
1、w MP 2、w P
分析框架


假设前提: 利润最大化 边际产品递减 成本收益分析 劳动力使用的边际收益 劳动力使用的边际成本
不同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 卖方垄断市场 买方垄断市场
一、完全竞争下的企业劳动需求分析

完全竞争的企业是指企业所处的产品和要素市场 都是完全竞争的。也就是说,在产品市场和要素 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与产品之间、 要素与要素之间没有任何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 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产品和要素可以充分 自由的流动,等等。 1、完全竞争下的短期劳动需求 2、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劳动需求 3、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的区别
最低工资立法的经济学分析
• 分析:
W W1 W0
W
D
W0
S0 S1
D
W2 L L0 L2 L
L1
L0
图(a)被覆盖部门
图(b)未被覆盖部门
经济中不完全覆盖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

效果:在未实行最低工资立法的部门,可能会降低工资率
而提高就业量;而在实行最低工资立法的部门,由于工资率 上升,可能减少了就业量。总体来看,整个经济是增加还是 减少就业量、平均工资率是上升还是下降,是不完全清楚的。
–MR=dTR/dQ
–VMP=dTR/dL
VMP,MP VMP
MP
•VMP曲线与MP曲线位置
关系
–VMP=P0· MP
L
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
生产函数 : Q Q ( L); 劳动的价格(工资) w w0; : 使用劳动的总成本 : TC w0 L 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MLC dTC / dL w0
买方垄断厂商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
w=w(L) MLC=dTC/dL=d(w · L)/dL=d(w · L)/dL =w+(dw/dL) · L
新增最后一单 位劳动的价格 由于劳动力价格变 动而引起的总成本 的变动
L=10 ΔL=1
w=5 w’=7
C=L· w=50 C=L·w’=11×7=77
ΔC=77-50=27=7+10×2=MLC MLC>w’
第二章 劳动需求
几个相关问题

企业如何决定劳动需求?是使用劳动还是使用资 本?


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怎样影响劳动需求?
中国正在面临“高增长、低就业”的困境吗?
“就业优先”是否意味着政府应该用政策去推动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
劳动需求是派生需求

派生需求(又称“引致需求”)是相对于直 接需求而言的。消费者对各种商品的需求是 为了满足自身的效用,是直接需求。但厂商 对要素的需求并不能提高厂商的效用水平。 因此,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由于消费者对于 产品存在需求派生而来的。劳动力就是一种 重要的生产要素,因此,对劳动力的需求也 是派生需求。

替代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 时,生产要素B的数量下降,则生产要素A是生产要素 B的替代性生产要素。 独立的生产要素:生产要素A价格的变化,数量的增加 对生产要素B的价格及数量没有任何影响,这两种生产 要素就被称为独立的生产要素。

四、劳动需求理论在政策上的运用

工资立法的经济学分析
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弹性也称为需求工资弹性, 指的是工资变动的百分比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 变化的百分比,也可以下面的表达式来描述。 % L % w

% 在该公式里, 表示需求的自身弹性, 表示 百分比的变化。
劳动力需求替代弹性
• 替代弹性:劳动力相对价格变动1个 百分点所引起的资本、劳动投入比率 变化的百分比
L0
L2
L1
企业短期雇佣决策

D=D(w,P,K0)
w
w2 w1
VMP1 L1 L0 L2 VMP2 L
2、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劳动需求

企业对劳动价格变动不仅可以通过调整产量的方 式,而且也可以通过调整其资本存量的方式以作 出反应。 MP w MP MP
P K
L
MC1
MC2 MR
MPK

r

L
w

P0×MPL =VMP :劳动需求曲线(DL)
L1
L0
L2
L
市场的劳动力需求曲线
di
W下降→单个厂商扩大劳动需求→单个厂商q↑ →产品供给不变→产品价格不变→VMP不变
w0
W下降→所有企业扩大劳动需求→产品数量↑ 产品供给增加→产品价格↓→VMP下移
市场需求D=∑di
w1
P0· L MP P1· L MP


长期劳动需求曲线的推导
L1
L2
长期影响企业劳动需求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