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教的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中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个要素。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三个过程。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的一般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具体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心理发展:是指从个体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的四个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心灵断乳期:在初中阶段—-少年期(11、12岁到14、15岁)青年期(14、15岁至17、18岁)个体身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学习准备有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认知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关于最近发展区: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
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二者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就是儿童自身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与成人帮助所能到达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人格(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人格的发展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
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育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为什么说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的特殊的形式?因为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常考知识点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常考知识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两个重要分支,涉及教育理论、方法和实践等方面的知识。
在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常考的知识点,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教育学常考知识点1. 教育学的概念与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学科,它以研究教育的目的、原则、方法和教育活动规律为主要内容。
教育学的特点包括理论性、实践性、对象性和科学性等。
2. 教育的基本范畴教育的基本范畴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等。
其中,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原则是教育活动的规范和指导;教育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和教育原则的手段;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的核心。
3. 教育发展理论教育发展理论主要包括进化论、心理发展理论和社会发展理论等。
进化论认为教育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产物;心理发展理论探讨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发展规律;社会发展理论关注教育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4. 教育评价与教育改革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判和反思的过程,教育评价的方法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教育改革是指对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的改革,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
二、教育心理学常考知识点1.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与特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的学科,它以研究学习、记忆、思维、情感、人格和行为等心理活动为主要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特点包括个体性、动态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等。
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构造主义学习理论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刺激与反应的关系;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活动;构造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互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3. 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而采取的有意识和目的性的行为方式。
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和意愿,它对学习的持续性和积极性起到重要影响。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行为的改变,并强调通过刺激-响应机制来塑造行为。
重点研究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2.认知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并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重点研究注意力、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
3.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注重观察学习和模仿。
重点研究观察学习、模型角色和自我效能。
二、发展心理学1.认知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为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重点研究儿童的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发展。
2.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代表人物为维果茨基和布鲁纳。
重点研究社会化和情感发展。
3.个体差异与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差异对发展的影响,主要代表人物为贝洛斯基和埃里克森。
重点研究个体差异、身份认同和学业决策。
三、学习策略1.组织与选择策略:帮助学生将学习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结构,并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方法。
2.目标与计划策略: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并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策略。
3.监控与调节策略: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并采取积极的反馈和评价机制。
四、教学评估与测验1.教学评估: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改进教学过程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测验与评测:使用测验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
五、学习障碍与特殊教育1.学习障碍:指学生在一些学科领域或学习方面存在明显困难的情况,可能是由认知、语言、学习和情绪等方面的问题所导致。
2.特殊教育: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六、情绪与动机1.情绪与学习:情绪对学习有重要影响,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创设积极的情绪氛围。
2.动机与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行为的重要驱动力,教育者应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提供适当的自主学习机会。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1.引言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相关心理现象的学科,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必备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2.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1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和有意识地引导,促使个体在思想、知识、品德、技能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
2.2教育目标的分类教育目标可分为个体发展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
个体发展目标是指通过教育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社会效益目标是指通过教育促进社会的稳定、进步和繁荣。
2.3教育内容的分类教育内容可分为学科知识、技能和德育三个层面。
学科知识是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教育使学生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技能是指实际操作中所需的技能和技巧;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4教育方法的分类教育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
不同的教育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育目标。
3.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3.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心理活动的科学,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3.2学习的心理过程学习是指个体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获取、加工、组织、运用信息,形成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创新等环节。
3.3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如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情感教育理论等。
这些理论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而制定更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
4.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4.1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学为教师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如启发式教学法、问题解决法、合作学习法等。
教师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来说,掌握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教育心理学中必背的重要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
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如巴甫洛夫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以及操作性条件反射,如斯金纳箱中的白鼠通过按压杠杆获得食物,都揭示了行为是如何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的。
在教育中,及时的反馈和奖励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如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的意义。
学习者不是简单地接受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关注学习者的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
罗杰斯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自由的,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是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如对知识的好奇心、兴趣等。
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如奖励、表扬等。
在教育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同时合理利用外部动机来促进学习。
2、学习动机的激发设置合理的目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时反馈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开展竞赛和合作学习,增强学习的动力。
三、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类型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如事实、概念、原理等。
教育心理学小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1、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个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三个过程组成。
2、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3、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4、教育学研究的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的教育中的一般问题,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所以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都涉及教育领域,但研究的对象与任务不同。
5、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原理在教育这一特定领域的体现。
6、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初,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四个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为初创时期,20-50年代为发展时期,60-70年代末为成熟时期,80年代以后为完善时期。
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
8、德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育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而这个科学基础就是心理学。
9、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他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0、1877年,俄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发表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1、1903年,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最终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12、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3、20世纪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基本形成。
14、1994年以来,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①主动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育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做出控制;②反思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③合作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④社会文化研究,即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的过程和结果;⑤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全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精编

学与教的心理学复习资料皮连生主编第五版全册资料重点精编呕心沥血-值得下载第一章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及其培养学习目标:教师的认知特征、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及其启发。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及其启发。
专家教师与新教师差异的表现及其启发。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与新教师成长的关系。
第一节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1、(p4)角色是个体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教师心理品质预期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问卷调查相关研究实验研究)2、(p5)教师应怎样承担以上角色?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团体领导者, 纪律维护人,以及家长的代理人和模范公民。
3、(p6—p7)教师的认知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1)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智力并无显著相关。
(2)教师的知识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无显著相关。
(3)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4、(p7)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1.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2.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5、(p7—p8)教师的人格特征与成就之间的关系:(1)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1.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2.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教师心理特征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年龄阶段特征存在着相互的作用。
(2)要深入探索教师的特征怎样影响其事业成就,还应更进一步从师生相互作用的角度开展广泛研究。
6、(p8)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1)罗森塔尔等人的测验(1968年)“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际是普通的智力测验)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
(后人也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学习潜力的推测,二是对品德发展的推测。
(3)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影响并不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
(4)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一定能实现自我应验的语言效应。
7、(p9)效能:是个体对通过个人努力所能获得的结果的预期。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领域中,有许多关键的知识点是学习者必须牢记的。
这些知识点不仅对于教育工作者至关重要,对于家长和关心孩子成长的人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如巴甫洛夫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揭示了通过建立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系,可以形成新的行为反应。
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则强调了强化在行为塑造中的作用。
正强化,如给予奖励,能增加某种行为出现的频率;负强化,如消除不愉快的刺激,也能起到相同的效果。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
例如,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学生应主动地探索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则指出,新知识只有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才能够被有效地理解和吸收。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来构建对世界的认识。
二、发展阶段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儿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自我中心和不可逆性等特点;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思维;形式运算阶段的青少年则具备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经历了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和危机。
例如,在幼儿期,主要的危机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在青春期,面临的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三、学习动机(一)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由个体内在的需要所引起的,如对知识的兴趣、对自我提升的渴望。
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的奖励或惩罚所驱动,如考试成绩、老师的表扬。
(二)动机的激发和维持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设置合理的目标,让学生感到既有挑战性又能够实现;提供及时的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与教的心理学知识点
基本性常识是教师资格证考试选择题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类,它占据很大一部分的分值,因此给考生的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很容易遗漏一部分知识。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学与教的心理学知识点,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1、三山五岳
三山:黄山、庐山、雁荡山;
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
2、三皇五帝
三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农(农皇);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3、三教九流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4、三姑六婆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5、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6、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杨玉环、貂婵
7、古代四大才女:蔡文姬、班昭(又说上官婉儿)、卓文君、李清照
8、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徐祯卿
9、京剧四大花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10、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11、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12、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13、农业指南:《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农书》、《农政全书》
14、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15、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
四大名楼】山西鹳雀楼、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
16、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
17、四大名湖:杭州西湖、武汉东湖、嘉兴南湖和济宁北湖
18、四大河流: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
19、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新疆南部)、准噶尔盆地(新疆北部),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青海)
20、四大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21、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关中平原
22、四大沙漠: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
23、四大草原: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新疆伊犁草原、西藏那曲高寒草原
24、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浙江普陀山(观世音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25、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
26、四大名刹:南京栖霞寺、天台国清寺、济南灵岩寺、当阳玉泉寺
27、四大名亭:杭州湖心亭、滁州醉翁亭,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
28、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
29、四大名桥:潮州广济桥(湘子桥)、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
30、四大名塔:河南嵩岳寺塔、大理千寻塔、山西释迦塔、山西飞虹塔
31、四大书院:河南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河南嵩阳书、江西白鹿洞书院
32、四大名花:洛阳牡丹、杭州菊花、昆明山茶、漳州水仙
33、楷书四大家: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元代书法家赵孟頫
34、草书四大家:后汉张芝、唐代张旭、唐代怀素、明代王铎
35、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广绣
36、五湖四海
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四海:东海、黄海、南海、渤海
37、四书五经六艺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8、五行八卦
五行: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
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39、五脏六腑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40、五谷六畜
五谷:黍、稷、麦、菽、稻;
六畜:马、牛、羊、鸡、犬、猪
42、七情六欲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六欲:眼、耳、鼻、舌、身、意
43、五音六律
五音:宫、商、角、徵、羽;
六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
44、四维八德
四维:礼、义、廉、耻;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45、六礼三仪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三仪:天、地、人
46、岁寒三友:松、竹、梅
4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48、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
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49、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50、十大传世名画: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唐代张萱周舫《唐宫仕女图》、唐代韩滉《五牛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明代仇英《汉宫春晓图》、清代郎世宁《百骏图》
51、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汉宫秋月》、《渔樵问答》、《梅花三弄》、《阳春白雪》、《胡笳十八拍》
52、十大名茶: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祁门红茶、都匀毛尖、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
53、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54、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55、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56、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57、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