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定位应用开发综述【文献综述】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综述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综述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is a satellite-based navigation system that enables users to determine their precise location on Earth. Developed and maintained by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GPS has revolutionized various fields such as transportation, mapping, and surveying. It works by using a network of satellites orbiting the Earth, which transmit signals that are received by GPS receivers on Earth. These signals allow the receivers to calculate their position, speed, and direction with high accuracy.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基于卫星的导航系统,使用户能够确定自己在地球上的精确位置。
该系统由美国政府开发和维护,在交通、地图绘制和测量等领域引发了革命性变革。
GPS通过一组围绕地球运行的卫星网络来工作,这些卫星发送信号,由地球上的GPS接收器接收。
这些信号使接收器能够高精度地计算其位置、速度和方向。
The applications of GPS are vast and diverse. In the field of transportation, GPS is widely used in navigation systems for cars, trucks, and other vehicles. It helps drivers find their way to destinations, avoid traffic jams, and optimize their routes. Additionally, GPS is used in fleet management systems to track and monitor the location of vehicles in real-time, improving operational efficiency.GPS的应用广泛且多样。
文献综述GPS在道路测量中的应用

文献综述:GPS在道路测量中的应用近年来,全球位置系统(GPS)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GPS设备可以用于改善道路和交通安全,提高车辆效率以及测量道路和道路设施。
本文旨在综述当前GPS在道路测量中的应用,包括GPS在道路测量中的优势、GPS测量的基本原理、GPS测量在道路建设与道路维护等方面的应用。
GPS在道路测量中的优势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准确性和易用性。
GPS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准确测量大量数据,同时它非常易于使用。
GPS测量在短时间内可以测量大量数据,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此外,GPS提供的数据强大,并且使用简单,容易理解。
同时,GPS设备不受天气的影响,可以在各种环境下使用,可以在降雨、雾和夜间使用。
GPS的优势还在于,它可以让我们实时获得数据。
在道路测量中,GPS设备可以立即测量道路宽度和长度、道路拐弯情况、坡度、车道数量和轮廓等信息。
这使得我们在准备道路建设和道路维护计划时能够获得实时情况并立即做出正确和准确的决策。
GPS测量的基本原理GPS定位系统基于卫星测量信号的三角测量原理。
GPS设备中包括多个卫星接收机,这些接收机接收由卫星发送的信号,计算位置的三维坐标。
这是通过计算卫星信号需要经过的时间以及每个卫星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来实现的。
通过测量通过卫星发送的信号,GPS设备可以确定三个特定的数据点:空间坐标、测距和导航。
空间坐标,即全球位置,是GPS接收器最终计算出的三维坐标。
测距是指两个定位计算之间的距离。
导航是通过GPS设备确定运输行程,如车行、船行和飞行。
GPS测量在道路建设与道路维护中的应用道路测量GPS在道路测量中的应用包括测量道路宽度和长度、道路拐弯情况、坡度、车道数量和轮廓等信息。
通过这些测量数据,交通工程师可以更准确地规划和设计道路。
道路建设进行道路建设时,GPS在土方建设和边坡工作中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GPS测量可以在土壤/石料调整时,监测各碎料厚度,并确保工程的平整度,保证建成道路的质量。
GPS坐标时间序列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摘要:通过对数据一系列处理,运用三阶自回归AR(3)模型拟合gps坐标时间序列,由于gps坐标时间序列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且历史数据对未来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并对未来的电力增长进行预测。
理论准备:拿到一个观测值序列之后,首先要判断它的平稳性,通过平稳性检验,序列可分为平稳序列和非平稳序列两大类。
如果序列值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向关性,那就意味着该序列是一个没有任何记忆的序列,过去的行为对将来的发展没有丝毫影响,这种序列我们称之为纯随机序列,从统计分析的角度而言,纯随机序列式没有任何分析价值的序列。
如果序列平稳,通过数据计算进行模型拟合,并利用过去行为对将来的发展预测,这是我们所期望得到的结果。
可采用下面的流程操作。
关键字:gps坐标时间序列时间序列分析数据预测一、前言GPS坐标时间序列分析原来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领域当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有国际著名的学术杂志“时间序列分析”。
由于在过去的二十几年当中,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经济学的定量分析当中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应用,因此所出现的“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了“实证宏观经济学”的同意语或者代名词。
由此可见,作为宏观经济研究,甚至已经涉及到微观经济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之所以在经济学的实证研究中如此重要,其主要原因是经济数据大多具有时间属性,都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构成时间序列,而时间序列分析正是分析这些时间序列数据动态属性和动态相关性的有力工具。
从一些典型的研究案例中可以看出,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揭示经济变量及其相关性方法取得了重要进展。
目前关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教科书和专著很多。
仅就时间序列本身而言的理论性论著也很多,例如本课程主要参考的Hamilton的“时间序列分析”,以及Box 和Jankins的经典性论著“时间序列分析”;近年来出现了两本专门针对经济学和金融学所编写的时间序列专著,这也是本课程主要参考的教材。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平稳性时间序列方法的成熟和解决问题所受到的局限性的暴露,目前研究非平稳时间序列的论著也正在出现,其中带有结构性特征的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更是受到了广泛重视。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系统设计综述【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电子信息工程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系统设计综述摘要:本文简要描述了GPS定位系统的应用现状和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以及GPS接收器的一些结构特征。
设计了几种基于单片机的GPS的方案,其中考虑到不同方案所具备的各自优势,例如功耗﹑性能﹑价格等等。
具体选择哪种方案需要更进一步的斟酌。
关键词:GPS;单片机;功耗引言全球定位系统(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开始研制,于1994年全面建成,以接收导航卫星信号为基础的非自主式导航与定位系统[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判别方向和确定距离的能力有了划时代的进步。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便是近年以来开打的最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新技术之一,其全球性﹑全能性﹑全天候性的导航定位﹑定时﹑测速优势必然会在诸多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
经过20多年的研究实践,现在GPS定位的应用已是多种多样。
不仅在航天﹑军事﹑科研领域需要涉及到GPS定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越来越多的感受到GPS定位的重要性。
一、GPS的应用现状GPS业界流行这样一句话,“GPS的应用只受到人们想象力的限制”。
目前GPS的民用领域已经包括了陆地运输、海洋运输、民用航空、通信、测绘、建筑、采矿、农业、电力系统、医疗应用、科研、家电、娱乐等多个领域,而大家所熟知的汽车导航也只不过是其中的应用之一。
日本的GPS系统车载使用率高达59%,欧美约为25%。
中国汽车的GPS系统车载率不到2%。
用户迫切的需求造成了巨大的市场空洞,时刻寻找着利润增长点的各大IT厂商也蜂拥而至,或彻底转型或拓展业务,开始抢占这个巨大的蛋糕。
不但如此,GPS产业的迅猛发展还同时影响了其他并行产业链的发展,并使其交叠融汇,这也使得大量带有GPS功能的PDA、MP4、相机、手机等手持终端设备成为现今市场上的一大主流[3]。
二、GPS的未来前景由于GPS技术所具有的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的特点,作为先进的测量手段和新的生产力,已经融入了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应用领域。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系统设计文献综述GPS定位系统是一种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来确定地理位置的技术。
在现代社会,GPS定位系统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包括交通、军事、航空航天、物流等。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系统是其中的一种应用方式,通过使用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实现对GPS模块的控制和数据处理,可以实现车辆、人员等的实时定位和追踪。
本文将对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系统进行综述,包括定位原理、系统组成、关键技术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内容。
1. 定位原理GPS定位系统是基于卫星信号的定位技术,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定位信息,利用三角测量等方法计算出自身的地理位置。
GPS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其中至少有4颗卫星同时可见时,就能够确定一个点的位置。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系统通过接收和解析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计算出自身的经纬度信息,从而实现定位功能。
2. 系统组成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GPS模块、单片机和显示模块。
2.1 GPS模块:GPS模块是实现定位功能的关键部件,它接收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并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供单片机使用。
GPS模块通常包括天线、接收机和定位引擎等部分。
2.2 单片机:单片机是系统的核心处理器,负责接收和处理GPS模块传递过来的定位数据,并进行进一步的计算和控制。
单片机通常采用较为低功耗的微控制器,具有较好的计算和控制能力。
2.3 显示模块:显示模块将通过单片机处理的定位数据展示给用户,可以采用LCD液晶显示屏、LED数码管等形式,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地理位置信息。
3. 关键技术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系统设计中,涉及到以下几个关键技术:3.1 GPS信号接收与解析:GPS信号由卫星发射,经过天线接收后需要进行解析。
这个过程包括信号放大、频率合成、数字信号处理等环节,需要设计合适的电路和算法来实现。
3.2 数据处理与计算:单片机接收到GPS模块传来的经纬度等数据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计算和处理。
全球定位系统GPS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摘要 :通过参考文献资料,围绕着3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这个问题,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的优点还有它们在城市规划领域中的作用及3S技术向着集成化智能化发展给城市规划这一古老的学科带来的飞速发展。
并通过案例分析阐明了充分利用3S技术进行城市规划工作,可以降低成本、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还可增加规划的准确性。
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城市规划1 引言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
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城市规划需完成以下任务: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置城市体系;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保证城市有秩序地、协调地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S技术的整体结合是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功能于一体,构成高度自动化、实时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地理信息系统,是空间信息适时采集、存储、管理、更新以及动态过程的现势性分析与提供决策辅助信息的有利手段,其中GIS是3S技术的核心,它的出现使测量领域产生了一场深刻革命。
2 3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2.1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传统的后方交会,如果在需要的位置某点P架设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同时接收3颗GPS卫星所发射的信号,即测得卫星到测站点的几何距离,就可根据后方交会原理确定出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GPS技术在我国的测绘领域得到了应用,例如大地测量中高精度大地控制网的建立,特别足国家的 A、B级网平均边长在 50Km 以上,常规的测角、测距手段,网精度很难保证,并且费时又费力。
1.GPS工程测量及数据处理研究-文献综述

1.GPS工程测量及数据处理研究-文献综述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数据处理姓名:赵建平学号2009303200901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指导教师:苗洁职称讲师中国·武汉二○一三年一月分类号密级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数据处理GPS in Engineering Measurementand Data Processing学生姓名:赵建平学生学号:2009303200901学生专业:地理信息系统指导教师:苗洁讲师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二○一三年一月Ⅰ目录1.GPS和工程测量等相关概念 (2)1.1G PS相关概念 (2)1.1.1 GPS概念 (2)1.1.2 GPS技术 (3)1.1.3 GPS卫星测量原理 (3)1.1.4 GPS 测量的技术特点 (4)1.2 工程测量介绍 (5)2. GPS 在现代工程测量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5)2.1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简介 (5)2.2 静态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6)2.3 动态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7)3.工程测量及数据处理 (7)3.1工程控制网数据处理方法 (7)3.2 GPS基线处理与质量控制 (8)3.2.1 GPS基线边的解算 (8)3.2.2 各种检核计算 (9)3.2.3 平差计算和成果分析 (9)4.分析与总结 (10)5.参考文献 (11)6.致谢 (12)GPS工程测量及数据处理研究Ⅱ摘要:GPS测量技术具有测量时间短、技术含量高、精确度高等优点,在工程测量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GPS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技术特点等基本情况,系统总结了GP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情况,及其在工程测量后的数据处理方法。
Ⅲ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工程测量;应用;静态测量;动态测量;数据处理1.GPS和工程测量等相关概念1.1GPS相关概念1.1.1 GPS概念GPS是英文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卫星测时测距导航/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而其中文简称为“球位系”。
GPS系统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GPS系统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GPS系统可以为全球任意地点,任意多个用户有效的提供全天候、高精度、连续实时的三维定位、三维测速及高精度时间基准。
由于这一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时间基准等应用方面的高效率和高精度,早期为军事服务,现已在各个学科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地质勘测及大地测绘等领域则较早的引入了GPS技术。
包括地质能源资源勘探、各类工程测量、板块移动、地震监测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在大量使用GPS定位技术[1],其中定位方法有:伪距差分定位法、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测量及干涉测量等,以及后续发展的三重差算法等。
所以在勘探过程中合理选择定位技术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好的结果。
28736我国在工程项目及科研领域使用GPS技术进行定位已有多年历史,中国科学院、地质矿产部等单位及部门相继从美国购入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早在1986年我国在西北边疆地区完成了卫星定位网。
由于我国处于多震的位置,地处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这两个地震带交界处,是地球上目前最活跃的地震带之一。
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物探局自1988年引进GPS技术,已组建了5个卫星定位队,至今已为油气资源勘探提供近3000个卫星定位点,充分保证在复杂困难地区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塔里木油气资源勘探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内蒙古的二连盆地的测绘工作同样也大量依托GPS技术。
目前技术水平,我国静态定位精度完全可达到毫米级,动态定位精度达。
如今使用广泛的定位方法有两种:第一是利用普通手持GPS工作,此方式在精度要求较低(误差10m)情况下定位,如地质考察、地质取样、大范围进行重力勘测以及电法和磁法勘探等。
其次就是采用专门的差分GPS定位技术和设备,其精度可达厘米级甚至毫米级,故广泛应用在定位精度要求较高的环境中,如地震炮点及接收点测量、小范围内地球物理勘测和工程勘探。
源自!六%维^;论:文(网.加7位QQ3249'114上述方法在小范围内勘探领域基本上不存在时间及成本问题,但在万道/十万道级大规模3D地震勘探工程中需多次进行数十万个接受点的定位测量,时间成本及经济成本严重制约了当今3D地震勘探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电子信息工程
GPS定位应用开发综述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社会网络概念的深入发展和结合,人们对于位置信息的需求不断扩大,获取移动定位信息的定位技术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传统的定位技术比较成熟,但是成本很高,这样就出现了利用软件实现而无需在移动终端或者网络端添加硬件的方法,即基于数据库的定位技术(DCM)。
该方法的定位精度要优于传统的定位技术,可以满足普通用户的定位需求以及相关的位置服务。
关键词:Windows Mobile;GPS定位;Visual Studio 2008
1.引言
国内自2008年奥运会以来,移动商务应用将更加普及,包括手机搜索、手机电视等个性化服务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企业级移动应用也将更加广泛。
移动通信运营商、设备和终端厂商、服务提供商等产业链各方,都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特别是3G服务的加速到来。
尽管手机定位技术可以和其它不同的行业结合产生不同的应用,但获取衣食住行方面的实用信息以及基于娱乐的位置游戏等需求仍是个人消费市场的主要应用热点[1]。
2. GPS定位的原理与应用
2.1 GPS定位的原理
GPS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有三大组成部分,即空间星座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
GPS 的用户设备主要由接收机硬件和处理软件组成。
用户通过用户设备接收GPS卫星信号,经信号处理而获得用户位置、速度等信息,最终实现用GPS进行导航和定位的目的。
按目前的方案,全球定位系统的空间部分使用24颗卫星组成卫星星座。
24颗卫星均为近圆形轨道,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每轨道面四颗)。
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四颗以上的卫星,并能保持良好定位精度[2]。
这就提供了在时间上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
GPS的基本定位原理是: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
由于含有接收机卫星钟的误差及大气传播误差,GPS接收机对码的量测就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故称为伪距[3]。
对CA码(Coarse-Acquisition,粗捕获码)测得的伪距称为CA码伪距,精度约为24m左右,对P码(Precise Code,精密码即军用码)测得的伪距称为P码伪距,精度约为2m左右[4]。
2.2 GPS的应用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个高精度、全天候和全球性的无线电导航定位和定时的多功能系统。
文献5以GPS应用为研究内容,综述了GPS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
根据实验室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方向,该文就今后可能应用到的三个方面给出了原理和需求上的描述。
GPS数据通信和差分技术(DGPS)是GPS应用中的两个关键技术[6],GPS数据通信的目的是把移动物体的位置信息传输到指挥调度中心,用于监视控制。
常用的通信方式有短波通信、卫星通信、基于无线公网的通信以及集群通信等。
该文比较了这些通信方式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合,最后给出了通信方式的选择原则。
差分GPS技术,作为提高定位精度的一种重要手段而被越来越多的运用。
文中分析了GPS定位误差的来源和差分方法的原理,并论述了四种最基本的差分方式的实现。
另外,该文以实验室为邮政规划研究院研制开发的“邮政车辆的跟踪与调度系统”为例,描述了一个GPS应用的系统结构和软硬设计方法,该系统主要用于EMS速度和长途邮运。
它的实现涉及GPS、无线通信、GIS、数据库鉴定紧及网络通信等多种技术,其中数据通信一直是系统的难点。
采用基于无线公网的双音频通信方式通信速度慢、丢码率较高[7],为了保证数据正确和快速的传输到指挥调度中心,研究人员借鉴了网络通信协议的实现方法,并对之加以改进,以适合双音频通信的特点。
该文就所采用的通信协议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文献8对红外通信、地图显示和车辆调度算法等方面作为简要论述。
该文针对车辆导航应用,设计了一种基于OEM板的逆向位置差分方法,该方法对于那些需要获得较高定位精度而又无法建立广播差分校正的DGPS基准台的用户来说,是一种经济、便捷的选择方案[9]。
3. Windows Mobile平台应用与开发
Windows Mobile是微软为移动设备提供的最新的软件之一,为全新一代手机、个人数字助理和媒体播放器提供了强劲动力。
根据合作伙伴和终端用户的反馈,Windows Mobile提供了提高工作效率的新功能,实现了更加丰富的多媒体体验,为移动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开发差异化设备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允许终端用户根据其需求更好地定制设备[10]。
Windows Mobile是一个开放的操作系统,开发者可以基于Windows Mobile开发自己的Windows Mobile应用程序。
它的底层操作系统是Windows CE,该系统是一个面向小内存、32位移动智能连接设备而开发的模块化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
Windows Mobile软件将熟悉的Windows体验扩展到了移动设备上[11]。
由于Windows家族的平台开放性,Windows Mobile支持多种硬件平台,包括ARM和x86等平台。
如果对各种设备测试一款客户端产品的可用性,还需要购置各种不同的设备,这也增加了企业或组织的开销。
因此,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客户端应用程序在开发过程中,都使用虚拟设备(模拟器)进行替代测试,当所有的功能都已完善后,才使用真实设备进行最终的可用性测试。
Visual Studio 2008已经集成了设备模拟管理器(Device Emulator Manager)的程序。
使用这个程序能够管理一些Windows Mobile的虚拟设备,并在这些虚拟设备上运行开发的程序[12]。
4. 总结
通过这段时候翻阅的各种文献,理解了Windows Mobile设备上的GPS定位的优越性,和在国内良好的前景。
GPS的广泛应用使不少人享受到了以前只有军方才能使用的技术,同时也反映出很多人对GPS现在只能用于汽车导航的局限性,现在手机导航软件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很多人的需求,也更加广泛的应用到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
参考文献:
[1]李颖, 王静. 网络编码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应用[J]. 中兴通讯技术, 2009, 15(1):32-36.
[2]D. Nguyen, T. Tran, T. Nguyen, B. Bose, Wireless Broadcast Using Network Coding [J]. IEEE Tran 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2009, 58(2): 914-925.
[3]肖潇,杨路明,王伟平.高损耗无线网络中基于网络编码的广播重传策略[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 2008 ,39(6):1291-1295.
[4]肖潇, 杨路明, 蒲保兴.基于网络编码的多节点无线广播重传策略[J]. 计算机应用. 2008,
28(4):849-852.
[5]肖潇, 杨路明, 王伟平. 一种低丢包率无线网络中基于网络编码的广播重传方法[J]. 小型微型计
算机系统. 2009, 30(6):1089-1093.
[6]肖潇, 杨路明, 张帅等. 一种应用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无线广播重传方法[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
统. 2009, 30(5):817-821.
[7]陆一飞,沈呈,陶军等. 无线单跳场景下基于网络编码的新型传输模型[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 2009, 39(4):705-709.
[8]陆一飞,居熙,陶军等. 一种新的基于无线网络编码的单跳传输算法[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 2008, 38:213-216.
[9]徐奎, 戴彬, 黄本雄等.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编码的可靠通信策略[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9,
30(6):1077-1081.
[10]蒲保兴, 杨路明, 王伟平. 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一种差错控制方法[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9, 30(6):1108-1112.
[11]张帅,杨路明,肖潇,蒲保兴. 基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改善无线网络广播能量效率的方法[J]. 计
算机应用研究. 2009, 26(6):2244-2247.
[12]S Katti, H Rahul, W Hu, et al. XORs in The Air: Practical Wireless Network Coding [J]. IEEE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2008, 16(3):497-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