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2018最新版
2018心肺复苏指南更新

至少按压5cm;频率100-120/min;保证胸壁回弹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心
肺
避免过度通气
复
每2分钟换按压者或感到疲乏时立即换人
苏
质
如果有高级气道,按压及吹气按30:2比例
量
二氧化碳波形分析
如果PECO2<10mmHg时尝试增加CPR质量
动脉内压 如舒张压<20mmHg,则尝试增加CPR质量
献资料的大量研究,并由多国国际复苏专家和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委 员会及专业分会进行深入探讨和讨论后编写的国际性指南,按惯例每5年 修订一次。
指南更新
2018美国心脏协会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及儿童高级生 命支持指南重点更新中包含4方面内容
指南更新
2018年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心肺骤停期间和之 后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高级生命支持(更新)
毒) 低/高钾血症 低体温症 张力性气胸 心包填塞 毒素 肺栓塞 冠状动脉血栓
Part Three
03
儿科高级生命支持
在从儿童因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的心脏骤停复苏期间 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胺碘酮和利多卡因建议
2018(保持不变):对电击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可使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2b级、LOECLD)。 2015(旧):对电击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可使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2b级、LOEC-LD)。
2018年新版心肺复苏PPT课件

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 ( CPR)
急诊医学
2021
1
讲授目的和要求:
掌握心脏骤停的诊断要点 掌握心肺复苏操作方法 熟悉心肺复苏终止指征 熟悉现场急救复苏的程序 了解心脏骤停的原因
2021
2
心脏骤停定义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 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2010年10月-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最新心肺复苏 ( CPR)指南,重新安排了CPR传统的三个步骤, 从原来的 A-B-C改为C-A-B。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 个链环。
2021
10
快!
生存链
1)早期识别与呼叫; 2)早期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
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 胸外按压的CPR; 3)早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Ch20a21in of survival
11
完整的心肺复苏CPR
PLS
延续生命支持
ACLS
进一步生命支持
BLS
基础生命支持
2021
12
心肺复苏(CPR)
基础生命支持(BLS)
识别
心肺复苏(CPR)
胸部按压(C,compression)
开放气道(A,airway)
人工呼吸(B,breathing)
如何确定对患者开始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基本生命支持的主要急救措施有哪些?
参考资料:
急救医学 王育珊主编.2006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美国心脏协会《2010年心脏复苏和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
2021
2018心肺复苏指南更新

成人心脏骤停流程图变更 一2018更新。在流程图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分支中,将利多卡因添加在 框8中作为胺碘酮的替代药。在流程图的心肺复苏质量框中,第四条项目符号文本从“每2分钟轮换按压员 一次,或若疲劳则提高频率”更改为“每2分钟更换按压员一次,或若疲劳则提高频率”。在流程图的药 物治疗框内,将利多卡因剂量添加在第二条项目符号文本中作为胺碘酮的替代药。
2021/10/10
10
Part Two
02
•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心脏骤停流程图更新
2021/10/10
11
2021/10/10
12
流程及环形图更新
成人心脏骤停环形流程图变更一2018 更新。在圆圈内的“药物治疗”下,将最后一种药物从“用于治疗 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胺碘酮”更改为“用于治疗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的胺碘酮或利多卡因”。在流程图的心肺复苏质量框中,第四条项目符号文本从“每2分钟轮换按压员一 次,或若疲劳则提高频率”更改为“每2分钟更换按压员一次,或若疲劳则提高频率”。在流程图的药物 治疗框内,将利多卡因剂量添加在第二条项目符号文本中作为胺碘酮的替代药。
2021/10/10
质
如果有高级气道,按压及吹气按30:2比例
量
二氧化碳波形分析
如果PECO2<10mmHg时尝试增加CPR质量
动脉内压 如舒张压<20mmHg,则尝试增加CPR质量
2021/10/10
14
除颤能量
双向波除颤器:制造 商推荐能量(例如, 初 始 能 量 为 120200J)如果未能请使 用可用的最高能量。 第二次和随后的能量 应相当,而且考虑使 用更高能量
理由:2018 CoSTR 总结和系统性审查考虑在自主循环恢复后立即(最初一小时内)使用预防性抗心律失常药 物。虽然没有针对此主题审查的新研究,编写小组承认,虽然目前的证据不足以支持利多卡因的常规使用, 仍存在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复发管理资源支持,上具有挑战性的情况(如急救医疗服务转移期间); 在此类情况下,可能考虑施用利多卡因。
心肺复苏最新指南(2018)(20200610021545)

AHA心肺复苏(CPR) 及心血管急救(ECC)2017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指南更新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
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CPR)是指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使其循环、呼吸系统和大脑功能得以控制或部分恢复的急救技术,适用于几乎所有原因造成的心脏骤停。
2017年11月6日,美国心脏学会(AHA)官网及Circulation杂志刊登了关于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的指南更新文件。
新版指南在《2015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的基础上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更新与强调,主要包括调度员协助的CPR、旁观者参与的CPR、急救医疗服务(EMS)提供的CPR、心脏骤停后CPR、胸外按压—通气比例5个部分。
以下进行这几个方面新旧版本的比较1、调度员协助的CPR(Dispatch-assisted CPR)2017AHA更新:建议针对疑似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在需要调度员指导施救的情况下,调度员应指导呼救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C-LD)。
2、旁观者参与的CPR(Bystander CPR)2.12017AHA更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未经过培训的旁观者应在调度员指导下或自行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C-LD)。
2.22017AHA更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推荐经过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培训的旁观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C-LD)。
2.32017AHA更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推荐经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培训的旁观者对其同时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Ⅱ a C-LD)。
(就国目前的紧急医疗服务体系而言,由调度员指导下实施心肺复苏的形式还不理想,同时,由于心肺复苏术普及度低以及相关培训的规程度不足从而导致民众参与意愿及救助能力都有待提升,从而导致由“旁观者参与的CPR”的局面还有待长期发展。
使用简易呼吸器心肺复苏术

使用简易呼吸器心肺复苏术(2018年修订)程序步骤序号分值备注(要点及扣分说明)分数仪表仪表端庄、着装整洁、符合职业要求11评估患者:确认患者无意识、无运动、无呼吸(终末叹气应看作无呼吸)11设施:就地抢救、地面或硬板床21环境:确认现场环境安全31操作前准备用物治疗车上层:简易呼吸器、瞳孔笔、笔、抢救记录单、快速手消毒剂治疗车下层:医用废物收集袋、生活废物收集袋必要时:睡软床时准备一块长木板13缺一项-0.5患者:卧位有利于抢救21环境:安静、安全、有利于抢救31操作过程巡视病房与**床病人正在沟通时突然出现意识丧失,立即轻拍双肩,分别在两侧耳旁大声呼唤:×××,你怎么了?口述:意识丧失12未体现轻拍重唤-1按呼叫器:“**床病人需要抢救,通知医生,推抢救车、拿监护仪、除颤仪”22看表计时:报具体时间31去枕,充分暴露胸部,松解腰带42未去枕-1,未暴露胸部-0.5,未松解腰带-0.5触摸颈动脉(建议近侧)同时目视胸部有无起伏:时间不超过10秒53口述:颈动脉无搏动、无自主呼吸62评估床铺为硬板床口述:如为软床应垫背板,除颤器就绪,直接除颤75胸外按压部位: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中点处85按压方法:一手重叠在另一手上,双手指交叉、翘起,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上92动作不规范-2肘关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双臂直立不能弯曲,身体要靠近患者)103动作不规范-3胸外心脏按压:按压30次深度:5-6cm频率:100-120次/分119按压深度、频率未达标,各-3按压间歇时胸壁未充分回弹-3操作过程按压与放松时间1:1122按压时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复苏的迹象131边操作边口述:检查口腔(注意手法,保护颈椎),取下活动的义齿,如有分泌物和异物,应立即清除141后撤床单位,操作者位于床头,卸掉床头护栏151仰头举颏法:一手小鱼际肌压于病人前额发迹,另一手三指托起下颌,使头后仰163手法错误-3取出并连接简易呼吸器与氧气,调节氧流量8-10L/min173简易呼吸器故障或连接不正确-2,氧流量不正确-1充分开放气道184开放气道手法不正确-2,气道开放不到位-2CE手法固定好面罩,手捏球囊通气两次,并观察胸部起伏情况194面罩固定不紧密-1,每次通气小于1秒-1,两次用时小于5秒,时间过短、过长、胸廓无起伏均-2如此胸外按压与辅助呼吸交替进行,共作5个循环202复苏效果评价呼吸检查:目视胸廓再次检查呼吸,时间不超过10秒212循环检查:触摸颈动脉,时间不超过10秒222观察双侧瞳孔、口唇、面色232未使用瞳孔笔观察瞳孔-1,观察瞳孔方法错误-1触摸肢端温度观察甲床颜色242需对两侧肢体进行检查,只检查一侧-1,未真实检查甲床-1复苏成功看表计时,报出具体时间251未报出具体时间-1口述:复苏成功,遵医嘱改为鼻塞吸氧261调节氧流量为4-6L/min271检查吸氧管是否通畅281为患者吸氧并妥善固定吸氧管291整理衣裤,为患者取复苏体位302取复苏体位未保护颈椎-1安装床头护栏311洗手322口述或不规范同未做口述:再次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331记录抢救时间、抢救过程、护理措施、生命体征、签全名342操作后处理口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配合医生给予进一步生命支持,抢救记录于6小时内补记12效果评价动作迅速、及时抢救、整个过程体现急救的紧迫性、连续性13操作规范熟练23抢救记录与6小时内补记、正确填写抢救记录单(包括:楣栏、日期、时间、抢救记录、签全名)32建议时间6分钟41相关知识:目的1.使用简易呼吸器,维持和增加机体通气量。
最新版2018心肺复苏指南

胸外按压的位置
胸骨中下 1/3交界处
患者平仰卧在 坚硬的平面上
为了快速确定按压位置,可采取 两乳头连线中点的办法
胸外按压的方法
左手的掌根 部放在按压 区,右手重 叠在左手背 上,两手手 指 (扣在一 起)离开胸壁。 双肩正对人 胸骨上方, 两肩、臂、
以掌跟按压
胸外按压的方法
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
四、胸外心脏按压
单纯胸外按压
强调“用力按,快速按,不间断” 对于心脏病因导致的心脏骤停,单纯胸外
按压的CPR和同时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的 CPR存活率相近
按压体位
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 地上,如为软床,身下 应放一木板,以保证按 压有效,但不要为了找 木板而延误抢救时间
抢救者应紧靠患者胸 部一侧,为保证按压 时力量垂直作用于胸 骨,抢救者可根据患
心肺脑复苏(CPCR)
2015指南:两条生存链(院内和院外)
生存链一分为二的意义
• 院外心脏骤停的生存链与2010年版指南相同,强调及时识别和 呼救,胸外按压为主,尽早除颤,等待专业团队赶到后,尽早 送到医院。
• 调度员识别濒死喘息 调度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以帮助旁观 者认识到濒死喘息是心脏骤停的一种表现。调度员还应了解, 短暂的全身性癫痫发作可能是心脏骤停的首发表现。总之,除 派出专业急救人员外,调度员应直接询问旁观者,患者是否有 反应和呼吸是否正常,以确认患者是否发生心脏骤停并指导旁 观者实施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代替
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2005)
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
心室纤颤
心脏停搏
电机械分离
基础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BL•早S)期识别、启动EMS
2018心肺复苏步骤及方法

2018心肺复苏步骤及方法引言: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种紧急救护措施,用于在人发生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时恢复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更新,2018年心肺复苏的步骤和方法也出现了一些调整。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2018心肺复苏步骤及方法,帮助每个人更好地掌握和应用CPR。
一、胸外按压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的首要步骤之一,它可以维持和恢复血液循环。
按照2018年的指南,以下是胸外按压的具体方法:1. 将患者平放在坚硬平整的表面上,如地板或床垫。
2. 确定胸骨压迫位置,即胸骨下缘和缺口之间的中央位置。
3. 腰背挺直,双手交叉放在胸骨中央部位。
4. 用身体的重量施加下压力,使胸骨下陷5-6厘米。
5. 按照100-120次/分钟的频率进行按压,保持节奏和力度的一致性。
二、人工通气在胸外按压之后,进行人工通气能提供身体所需的氧气,并恢复正常的呼吸功能。
以下是最新的2018年人工通气的方法:1. 在完成30次胸外按压之后,停止按压,进行人工通气。
2. 翻开患者的气道,使头部稍微后仰。
3. 握住面罩,将其放置在患者的口鼻部位。
4. 使用适当的速度,给予两次每次1秒钟的通气。
注意每次通气时胸廓应该上升。
三、回馈机制和通气时机的调整在2018年的指南中,对于回馈机制和通气时机进行了一些调整:1. 推荐使用自动脉搏检测设备,对每次按压的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回馈来指导操作。
这有助于提高按压的效果。
2. 每30次按压进行2次通气的比例保持不变,即30:2。
然而,如果有专业医务人员在场,可以考虑进行胸外按压和通气的同步进行。
四、AED的应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应用也发生了变化:1. AED应早期启动,即在发现心脏骤停时尽快使用AED进行除颤。
2. 非专业医务人员在使用AED前不需要检查脉搏。
2018年心肺复苏操作指南最新版

心跳骤停的临床表现
1)突然意识丧失,面色死灰 2)瞳孔散大 3)呼吸停止或成喘息样呼吸 4)大动脉搏动消失 5)心前区搏动及心音消失 6)皮肤苍白或发绀 7)有外伤者伤口不出血。
二、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1、首先判断: 现场周围环境是否安全?是否昏迷、呼
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陷处。) 4)呼吸(看胸廓有无起伏)注意:判断时间小于10秒
5)急救医生没有到达之前摆放患者为仰卧位。
总结:一听:听呼吸音、二看:看胸廓起伏、三感觉: 感觉颈动脉搏动。由第一目击者实施。
评估场地是否安全,选择位于病人右侧,双腿自然分开与肩同 宽跪贴于(或立于)伤病员的肩、胸部。双手轻轻拍打病人双 肩,同时呼叫病人。 高声呼救,记录时间。
定位方法:1)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2)沿肋弓下缘滑向胸骨剑突,胸骨切迹上两横指。
手法:两腿稍分开,左腿与患者肩平齐,双手平行重叠,十指 交叉掌根接触胸壁,五指过度背伸,肘关节直双肩双臂 与胸骨垂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
第四步:开放气道
A
• 体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取下义齿、清除口鼻分泌物
• 打开气道的方法:
论是单人或是双人CPR,按压、通气均要求为 30:2。 6)双人CPR时,一人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人进行人工 通气,保持气道通畅,并监测颈动脉搏动,评价按压效果。 当按压者疲劳时,二人可相互对换,交换可在完成一组按压 、通气的间隙中进行,尽量缩短抢救中断时间。 7)按压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判断效果。胸外心脏按压有效 的指标是:
•
提示:送气不要过快、过度,易引起胃胀气。
第五步:人工呼吸 B
2、球囊-面罩人工通气
手法:EC手法固定面罩 1) C法—一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口鼻部,固定面罩,保持 面罩密闭无漏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0.09%
心肺复苏的国民普及率
美国:迄今已有5000万人(占全国1/4的人口)接受这一救生术,每 年平均20万猝死者接受现场心肺复苏初级技术,其中7万人获救。
挪威:在1965年就把心肺复苏初级技术放入学校课程中,全国200人 口中有 40万人受训,在15年中就有1000名溺水者经现场心肺复苏后 获救。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2010’心肺复苏指南“生存链”更新为“5”个环节
心肺复苏两个阶段
(胸外心脏挤压,开放气道 基本生命支持 ,人工呼吸,除颤 )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
高级生命支断患者有无意识
呼叫双耳 轻拍打患者肩部, 大声询问: 同志!您怎么了?
低温疗法
——静脉持续 冷液体(3-4℃ 0.9%NS)30ml/kg,
降温速度为≤ 4.0℃/h , ——使体表或血管内温度达:32-34℃ ≥24h , —— 24h后,以0.25 ℃/h 的速度,缓慢复温。 ——防止体温 ≥ 37.7℃。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
自主呼吸及心跳恢复 可听到心音,触及大动脉搏动,心电图示窦 性心律、房性或交界性心律,即使为心房扑动或颤动也是自主心跳 恢复的表现。
5ug/kg/分静滴,加入5%GS,然后递增至20-50ug/kg/分。
4、胺碘酮(Amiodarone,可达龙)属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心
脏骤停患者初始剂量为 300mg溶入 20~30ml生理盐水或葡萄糖内快
速推注,3~5min后再推注150mg,维持剂量1mg/min持续6h。一般 建议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g。
2、判断有无脉搏
3 、呼救:
启动急救系统
C----胸外心脏按压(2010年版指南要求事项)
按压平面:
仰卧位 硬质平面或地面
按压部位:
两乳头连线中点的胸骨上。
按压手法:
掌根着力,双手紧扣 重叠上翘。
按压姿势
双臂伸直 垂直向下 以髋关节位支点
按压深度: ≥5 cm,搏动有效 (应可触及颈or股动脉)。 按压频率: ≥100次/min;压/通比例 = 30先∶2后。 按压间隔: 压松相等,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日本:消防厅每年印发急救手册、举办急救知识讲座等方式进行教育 ,听众每年达15万人。 德国:把是否掌握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作为驾驶员获得驾驶执照的依 据之一。 中国:心肺复苏的普及率不到 1%,我国猝死抢救成功率还不到万分 之一。
2010版指南要求:高质量心肺复苏 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
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 保证每次胸外按压后胸廓回弹 各占50%
高级生命支持:
四、药物的使用:不再常规使用阿托品、利多卡因 建议使用:增强节律的药物、腺苷类
1 、肾上腺素:目前建议的剂量仍为肾上腺素 1mg 静脉内推注,每 3~5min一次;另外肾上腺素的应用愈早愈好。
2、垂体后叶素:40u相当于1mg肾上腺素,用于肾上腺素不敏感者。
3、多巴胺:剂量不同产生的效果不一样,抢救危重病人,先按
极板放在左乳头的左下方,两个电极的距离至少在10cm以上。
心前区捶击
前胸锤击不应用于非目击院外心脏骤停
前胸锤击可以考虑用于在没有除颤仪的情况下,不稳定的室速病人
中。但也不能延误CPR和电击。
方法:手握空心拳,以鱼际面从20厘米的高度,快速垂直落下,击 打胸骨下端1-2次,每次1-2秒。力量中等(能量约等于10-30j)观察
吹气力度: 自然吸气,避免吸气过深。
吹气力量: 适力吹入,避免过度通气 。 吹气时间: 持续一秒。 吹气有效: 胸廓起伏。 吹气频率: 每6-8秒进行1次呼吸。
口对鼻呼吸:
当不能进行口对口呼吸时,应给予口对鼻呼吸,如溺水、口腔外伤。
口对面罩呼吸:
D----defibrillation(除颤)
还是先除颤?
心电图的变化,若无效,则改行胸外心脏按压,不能耽误时间。
高级生命支持:
一、建议进行二氧化碳波形图定量分析,目前的应用包括确认气管 插管位置以及根据呼气末二氧化碳 (PETCO2) 值监护心肺复苏质
量和检测是否恢复自主循环的建议。
二、简化了传统心脏骤停流程,并提出了替代的概念性设计流程以 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三、进一步强调了生理参数监测以优化心肺复苏质量并检测是否恢 复自主循环(血压、脉搏、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
特出情况:溺水、触电、新生儿抢救时间应延长1-2小时。
哪几种情况可以不予CPR
1、实施CPR会对实施者本人产生严重的损伤或致死性的风险。 2、明显的不可逆的死亡征象如:尸僵、尸斑、断头、横断尸或腐尸 等。 3、具备有效签名和日期不希望复苏声明的。
再 见
按压连贯: 尽量减少按压中断≤10秒;每2分换按压者。
按压周期: 在 30次内,保持双手位置固定不移位。
按压要求: 大声读数、观察患者。
A----开放气道
仰头抬颏法
托颌法
A----清除口腔异物
B-----口对口人工呼吸
吹气口型: 全口相对,完全吻合密闭。
吹气压力: 防止漏气、捏闭鼻孔(一捏一松)。
心肺复苏指南
烟台海港医院急诊科 王功军
典 型 案
例
典 型 案
例
心肺复苏的历史
古代的复苏术 现代心肺复苏术
基本概念
1、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ion=CPR ):针对
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以人工呼吸替代病人的自主呼吸,
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2010版指南: 如果任何施救者目睹发生院外心脏骤停且现场有 AED,施救者 应从胸外按压开始心肺复苏,并尽快使用 AED。
在医院和其他机构使用现场的 AED 或除颤器治疗心脏骤停的 医务人员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且应在可取得的情况下立即 使用准备好的 AED/除颤器。 以上建议旨在支持尽早进行心肺复苏和早期除颤,特别是在发 生心脏骤停时现场有 AED 或除颤器的情况下。
3-5秒…….黑蒙 5-10秒…….昏厥、意识丧失
15秒…….出现阿斯综合症
30秒……. 60秒瞳孔散大 4分钟…….开始出现脑死亡 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10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
时 间 与抢救 成 功 率
开始抢救时间 成功率
< 4分
4—6分
50%
10%
>6分
>10分
8/11/2018
以考虑使用更高能量级别,但不超过 10 J/kg 或成人最大剂量
1、体位:患者平卧于病床上或地下,将胸前衣物解开并移走其他
异物,特别是金属类的物品,如项链、纽扣等。
2、电极板的准备: 电极板上均匀涂上导电糊,或包裹4—5层纱
布后在盐水中浸湿。
3 )电极板的位置: 一个电极板置于右锁骨内侧正下方,另一电
2、心搏停止: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
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
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
心源性:冠心病、心律失常
突然的意外事件如:窒息、溺水
严重的酸中毒、高血钾、低血钾
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和中毒 手术及其他临床诊疗操作中的意外事件 麻醉意外
心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分秒计算:
1、物理:冰袋、冰毯、冰帽; 2、灌注:一侧颈动脉体外冷却 血液灌注;冰水鼻腔灌洗等; 3、液体:输入冷液体。
低温诱导方法和时间未定论。
低温疗法
适应症:复苏成功后仍昏迷的 禁忌证: <18岁、孕妇、药物或中枢神经系
疾病引发的昏迷、心源性休克、 平均动脉压<90 mmHg、体温<30 ℃等等。
低温疗法
瞳孔变化 散大的瞳孔回缩变小,对光反射恢复。
按压时可扪及大动脉搏动。
收缩压达60mmHg以上。
发绀的面色、口唇、指甲转为红润。 脑功能开始好转的迹象。
终止复苏的指标
复苏成功:自主呼吸及心跳已恢复良好,转入下一阶段治疗。 复苏失败: 自主呼吸及心跳一直未恢复,脑干反射全部消失,心
肺复苏操作已达 30min以上,心电图成直线,医生判断已临床死亡。
5、纳洛酮:呼吸兴奋剂,拮抗该药引起的呼吸抑制,促使病人苏醒。
使用安全、可靠。静脉通路建立后,应尽早静注纳洛酮 2.0mg ,以 后每半小时注射2.0mg,儿童酌减。
五、恢复自主循环后,在 ICU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并对其神 经系统和生理状态进行评估(包括使用低温 治疗)。 临床采用的降温方法包括:
除颤波形和能量级别
单相波:首次能量150---200J(未确定首次最佳能量) 双相波:首次能量360J 后续电击能量未确定,至少不低于首次能量
儿童(1-8岁)使用剂量:
对于儿童患者,尚不确定最佳除颤剂量。可以使用 2 至 4 J/kg 的剂
量作为初始除颤能量,对于后续电击,能量级别应至少为 4 J/kg 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