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三语文复习 纪传体文言文文章阅读 学案
02 传记类及书信类文言文阅读技巧 教案-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传记类及书信类文言文阅读技巧教学目标掌握纪传体文言文整体阅读的基本规律,把握基本的做题思路。
教学重点掌握纪传体文章阅读解题思路教学难点探究做题规律,把握基本的做题思路。
教学过程一 传记类文章阅读技巧读文方法总结如下:1.阅读中关注“三标志”与“一评价”。
标出“时、地、人”的变化,据此,可以把事件划分层次,如有评价性文字,标出这些文字,体会写作的意图。
2.联系文言文第3题,重读文本,了解每个事件的大意。
步骤阅读方法 第一步: 了解人物信息 关注文章开头部分,边读边勾画出人物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字号、籍贯、天赋秉性、最初任职情况等第二步: 划分文段层次 划分时可以根据时间和官职的变化来把握,一般情况下,时间和官职变化后,人物的事件也会变化。
标出文段层次后,简单概括层次大意第三步: 理清人物关系 需要梳理出传主的生平,即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什么人物发生了什么事。
尤其要理清传主和文本中其他人物的关系,如哪位皇帝在位、皇帝对传主的态度如何、有没有反对诬陷传主的人物、有没有支持赞赏传主的人物、有没有外族人物、传主和百姓有没有直接关系等第四步:概括中心意思 整体把握人物的性格,概括出文章主旨3.精读文本,联系人物观点及事件结果,归纳概括每个事件的主旨要义。
读文示范[2020·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①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
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
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
”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③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④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并..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
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
”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
语文高考复习板块2 文言文阅读 学案19 《鸿门宴》

学案19《鸿门宴》活动一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答案①通“彩”,色彩②“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③通“邀”,邀请④通“背”,背弃⑤通“早”,早些⑥通“隙”,隔阂、嫌怨⑦通“座”,座位⑧通“否”,否则、不然2.古今异义词答案①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地区②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③……的原因④意外的变故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3.多义实词答案(1)①尽②承受③战胜,胜利④超过⑤优美的(2)①感谢②道歉③辞谢④谢绝⑤辞别⑥告诫⑦凋谢(3)①交情②特意③所以④原来的、旧时的⑤原因、缘故(4)①安放、放下②放弃、丢下③置办(5)①责备②超过、胜过③过分(6)①离开②距离③同“弆”,收藏4.词类活用答案①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②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③使动用法,使……活命④使动用法,止,使……止步;内,使……进入⑤使动用法,使……为王⑥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像翅膀一样⑦名词作动词,造册登记/使眼色/取道5.特殊句式答案①被动句,标志词:为所/为②宾语前置句,“何”是介词“以”的宾语③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④固定句式,孰与……⑤无标志判断句⑥判断句,标志词:为6.文化常识(1)《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通史,记载了黄帝至________共3 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________(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________(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________(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________《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古代方位与礼仪①室内宴会座次:最尊的座次是坐西向东(东向),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座。
主人一般____________,所以称“东家”;最尊贵的客人____________,称为“西宾”(也称“西席”)。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共3篇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共3篇《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1《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概述: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文言文语言的复杂性,学习文言文对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语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因此,对于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的学习,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必要条件之一。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技能,提高阅读水平,增强文化良渊。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反馈四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熟悉文言文的结构和语言规律。
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用法,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文言文的特点及其阅读的技巧:语言结构、表达方式、字义理解、翻译技巧等。
2.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材料:《史记》、《左传》、《论语》等。
3.文言文的鉴赏和思考:通过阅读文言文,培养学生感受文字之美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语文修养。
三、教学方法:1.针对文言文阅读的复杂性和难度,采用“师生互动”、“因材施教”等多种方法。
2.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将文言文阅读融入到生活练习中,如阅读名人名言、经典诗词等,扩展文化视野。
四、教学反馈:1.采用实时问答、小组讨论等多种反馈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想法。
2.针对学生不同成绩水平,量身定制习题,加强练习,提高答题能力。
3.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互相交流阅读感受和思考,提高自学和合作能力。
总结:文言文阅读虽然难度较大,但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掌握文言文阅读技能,提高文化素养和语文修养,同时也为其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教师们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文言文阅读的教学,真正把语文课教好文言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修养和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鉴赏和思考能力。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侧重于理解和翻译的阅读实践考试大纲核心素养与高考命题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❶语言建构与运用:翻译强调重点文言基础知识,通过文言基础知识回顾、总结、拓展,理解古文意思,掌握文言文基本的语言建构。
❷思维发展与提升:文言断句是对文章进行综合分析,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❸审美鉴赏与创造:在概括分析文章内容上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❹文化传承与理解:在古今观照中增强文化自觉自信。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
宠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谢曰:“臣任功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猾,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后坐考妖言不实论。
岁余,征拜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称叹,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类文本阅读教案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类文本阅读教案1文言文阅读的基础知识一、人物传记1.选文特点高考传记类文本一般包括史传文、各类文人笔记及小说中的人物传记。
多为四五百字的浅易文言文,一些疑难生僻的字句都有恰当的处理,如加注释。
一般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所选人物不仅有帝王将相,更有普通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义士隐士、贩夫走卒等。
这些人的品格,不外乎“忠、孝、仁、义、礼、智、信、勇”。
选文以叙事为主,含有一定的议论抒情。
虽然经过了命题人的删减调整,但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2.内容特点传记一般有下面几部分内容:①人物的基本情况。
②人物的主要事迹。
③人物的性格作风。
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三种情况,多出现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
要注意以下内容:a.作者的直接评价;b.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c.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
具体到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文本而言,一般都包含下列这些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
3.形式特点(1)结构与线索高考试题所选人物传记阅读文本一般呈“纺锤形”结构,头尾细,中间粗。
开头部分都很简短,主要是对传记主人公(简称“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一般包括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
中间部分是传记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包括对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几方面的评价;二是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
结尾部分常交代人物或事件的结局。
通常说来,人物传记文本中出现的人物主次分明。
文段开篇先介绍的人物的“姓名、籍贯、遭遇、经历、官职、品行”等,那么这个人物就是选文的主要人物,其他的人物都是为写这个主要人物作的陪衬。
人物传记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所做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侧重于理解和翻译的阅读实践考试大纲核心素养与高考命题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❶语言建构与运用:翻译强调重点文言基础知识,通过文言基础知识回顾、总结、拓展,理解古文意思,掌握文言文基本的语言建构。
❷思维发展与提升:文言断句是对文章进行综合分析,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❸审美鉴赏与创造:在概括分析文章内容上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❹文化传承与理解:在古今观照中增强文化自觉自信。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
宠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谢曰:“臣任功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猾,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后坐考妖言不实论。
岁余,征拜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称叹,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优质学案4:传记阅读

传记阅读【考情解读】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重点知识梳理】一、传记的有关知识和阅读要求1.传记的定义和分类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又具有文学性。
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情感,采用了一定的艺术手法,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
传记的分类如下:①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
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罗曼·罗兰写的《贝多芬传》等。
②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
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从篇幅的长短看,可分为大传和小传。
小传是较简略地记述他人生平的传记,篇幅较短。
小传可以写出传主的一生经历,也可以只写几件典型事例概括其一生,如《爱国科学家邓叔群》。
2.传记的阅读要求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规定,传记的阅读要求是:①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②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③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④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⑤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人物传记的整体阅读方法从传记阅读的命题看,除了关注传统阅读材料所考查的重点语句的理解,文章主旨的把握,艺术手法的考查等内容外,还要求阅读者要能从传记中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体悟传主的情感世界,追寻传主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传主成败的缘由,感受其人生经历的沧桑。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类文本阅读教案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类文本阅读教案1文言文阅读的基础知识一、人物传记1.选文特点高考传记类文本一般包括史传文、各类文人笔记及小说中的人物传记。
多为四五百字的浅易文言文,一些疑难生僻的字句都有恰当的处理,如加注释。
一般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所选人物不仅有帝王将相,更有普通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义士隐士、贩夫走卒等。
这些人的品格,不外乎“忠、孝、仁、义、礼、智、信、勇”。
选文以叙事为主,含有一定的议论抒情。
虽然经过了命题人的删减调整,但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2.内容特点传记一般有下面几部分内容:①人物的基本情况。
②人物的主要事迹。
③人物的性格作风。
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三种情况,多出现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
要注意以下内容:a.作者的直接评价;b.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c.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
具体到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文本而言,一般都包含下列这些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
3.形式特点(1)结构与线索高考试题所选人物传记阅读文本一般呈“纺锤形”结构,头尾细,中间粗。
开头部分都很简短,主要是对传记主人公(简称“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一般包括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
中间部分是传记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包括对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几方面的评价;二是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
结尾部分常交代人物或事件的结局。
通常说来,人物传记文本中出现的人物主次分明。
文段开篇先介绍的人物的“姓名、籍贯、遭遇、经历、官职、品行”等,那么这个人物就是选文的主要人物,其他的人物都是为写这个主要人物作的陪衬。
人物传记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所做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传体文章一、要点梳理纪传体文言文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
选文主要出自《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新五代史》《新唐书》《晋书》《资治通鉴》《元史》《明史》等。
从内容上说,选文的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人物皆为正面形象,选文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
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传记类文本的四大读点:一是人物。
既是传记文章,必有人物,所记谁人?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多少人?二是职官。
史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所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三是事件。
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
四是品格。
高考所选的纪传文,传主都是正派人物,而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因此,阅读时,这方面应特别注意。
二、方法点拨(一)初读文章用符号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
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有可能的话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概括了解其人其事。
明确选段的梗概。
(二)再读文章1.利用好文言文言的命题自身的题干,或正或错都是提示,有助于你对文意的推断。
2.拟出较为具体的叙事脉络,即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一件怎样的事情,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影响。
这些事情能够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或才能。
3.结合全篇,推敲第一步中添加的省略部分是否合适。
(三)核对文章根据设置的题目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核对,判明选项的正误。
依照整体阅读的原则,找出相关语句的信息提示,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填空答题。
1.语言题依照全文意思,确定字词的文中意,结合句型规律做好句子的翻译。
2.信息题多为人物性格概括题,或主要事件概括题。
例1: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
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
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
”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
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
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
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
”其见抑也如此。
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
”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
人皆惜之。
分析理解:人物:白居易、刘禹锡、李德裕、贾谊正面:刘—李,白与贾作侧面处理事件:刘询问李是否读过白的文章,李说没有读也不想读事理:刘希望李能够重用白,李忌其才而排之。
白的遭遇与贾相似。
例2: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
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分析理解:人物:李侃(陪衬人物)、其妻杨氏(主角),胥吏、百姓(叙述所需)背景:项城为叛军困时,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挺身而出事件:杨氏劝阻丈夫怯退;激励百姓奋起结果:叛贼全都逃跑,项城的人没有伤亡杨氏说话艺术:杨氏的话,说得实在,入情入理。
从百姓的角度思考,所以能够激发大家的斗志。
人物个性:深明大义、有勇有谋、热爱国家。
三、拓展延伸纪传体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基本是人物传记。
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文章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或几件突出的事迹,凸现该人物正直敬业、奉公孝顺的品行或卓越的才能;选材多来自全是纪传体的“二十四史”。
因此,我们将纪传体文言文常用字归类如下:(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这些常见的单音动词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1.诣:到,去。
2.劝:(1)鼓励,奖励;(2)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1)游玩,游览;(2)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3)交际,交往。
7.趣、趋:(1)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2)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1)听说,听见;(2)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这里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1)责备,责怪;(2)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1)临时驻扎(用于军队);(2)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1)因……犯罪或错误,触犯;(2)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2.脱:(1)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
(2)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1)只,只是,只要;(2)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
(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
“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三)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
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用事:掌权,主管。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5.听事:办公的地方。
6.逆旅:旅馆。
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
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
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作色:发怒。
12.从子:侄子。
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四)相对稳定的通假字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1)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2)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进来;藏。
“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
“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
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五)表示时间的词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六)官员调动升迁的相关字词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
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1.表示授予、提升:(1)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2)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推荐,任以官职。
(3)荐、举、引:由地方或某官员向中央推荐,任以官职。
(4)简、铨:选拔。
(5)起:起用,起家就是起于家,在家里受征召任以官职。
(6)拜、除、授:任命,授以官职。
(7)擢、拔:提升;(8)主、秉、典:主管;后面带的经常是管理的职责。
(9)知、守,尹:主管,主持。
后多跟地点,知某州、守某郡、就是做某州(郡)的长官,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尹京,即做京城的长官。
2.表示降职、罢免:(1)贬:降职。
(2)迁:降职(明显的有“左迁”,但“累迁”多是升职)。
(3)谪:被流放或被贬职。
(4)罢、免、黜、废:免官,废弃不用。
(5)放:驱逐,流放。
(6)出:离开京城,外调(古人以入京任官为荣)。
3.表示调动:迁、补、转、调、徙、改。
4.表示兼职:(1)领:同时掌管、兼任较低的官职。
5.表示代理,暂时担任:署、权、行或行走。
三点剖析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重难点:准确在于把握文章的观点、论证方法、使用的事例、作者的感情倾向。
易错点:不全面或不能够准确概括信息和把握作者观点态度。
篇章阅读例题例题1、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1)11~(4)14题。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
父崎,顺帝时为司徒。
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
宽无所言,下驾步归。
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
”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桓帝时,大将军辟,五迁司徒长史。
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
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事有功善,推之自下。
灾异或见,引躬克责。
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
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
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尝坐客,遣苍头①市酒,迂久,大醉而还。
客不堪之,骂曰:“畜产。
”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