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模具设计及零件加工工艺

合集下载

塑胶模具设计过程

塑胶模具设计过程

拆模部分一、定义:通俗的说:把产品从封闭的模具型腔里打开,并能取出产品的一系列分模线。

二、原则: 能靠破的不插破,能大斜度插破的,不限小斜度, 并且能方便加工。

三、名词:1.靠破:产品从封闭的模具型腔中取出,拆模线与运动向成水平关系的面。

2.插破: 与靠破相对,成斜度关系。

如图:3.入子:因为模具加工需要或方便加工,而把成型部分,分为几块加工,或几小块拼入,其中除主型腔外,其余部分材料均作入子。

圆形入子可称作型芯。

4.其它: SLI KPI CVI CRI AP BP EP等。

四、典型形状拆模(1)BOSS孔A: 尺寸确定1.非重要孔(未注公差尺寸)拆法:以小端尺寸向外斜1度或3度。

2.重要孔(有公差要求)拆法: 做最大尺寸,并做适当斜度。

B: 顶出方式优先考虑用打管,其次是双顶针。

C: 拆模1.作成打管就在打管型芯上成型。

2.一般直接拆成型芯。

3.孔较浅且不在平面上, 右直接在模具上成型,拆整件。

(2)筋板a.入子拆法的确定1.筋较深(>10mm)时,考虑拆入子。

原则:优先考虑能研磨且形状则。

优点:(1)加工工艺,工序可以错开,便与安排,缩短工期。

(2)避免放电加工。

精度差,周期长。

(3)抛光方便。

(4)有益于塑件成型。

塑料包风,充不足的缺陷能适当降低。

缺点:(1)装配上难度。

(2)模具强度相对降低。

(3)溢料可能性增大。

2.浅筋(<5mm)时,考虑拆整件b.筋的拆模1.底部有R角拆模: 一般如右图,保证有0.1~0.2, 甚至0.5的直面,剩余部分做R角(图纸上基本会提示清楚)。

2.底部有R角,中间有一段直角。

拆模: 一般如右图,沿R角的端面拆模。

图纸有要求, 筋底部重要,可按1方法拆模。

3.底部是直面拆模:沿底部单边拆模。

注: 加强筋,是要做拔模斜度的。

图档尺,寸一般是直角,拆模时,应先把筋倒斜度后,再行拆模,沿筋底部。

(3)靠破穴穴在模具上反应为公母仁料靠死。

拆模:形复杂,又尺寸较小时,考虑拆入子,否则直接成形。

塑胶模具评审及技术要求

塑胶模具评审及技术要求

塑胶模具评审及技术要求一、塑胶模具评审。

1. 产品设计审查。

首先得看看产品的形状和结构。

这就好比相亲,先看个大概模样。

产品有没有特别复杂或者怪异的形状?如果有,那模具制造起来可能就像走迷宫,得小心点。

比如说那些有好多倒扣(就是那种内部有卡着的结构)的产品,这就像给模具出难题,得琢磨怎么把它顺利脱模。

壁厚也是个关键因素。

壁厚要是不均匀,就像人身材比例不协调一样。

厚的地方可能冷却慢,薄的地方冷却快,这样就容易产生变形啊、缩痕之类的毛病。

所以,产品设计时尽量让壁厚均匀一些,不然模具做出来,生产出来的塑胶件就像个歪瓜裂枣。

2. 模具结构评审。

分型面的选择就像给模具划分地盘。

这个面选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模具的寿命、加工难度和产品的质量。

如果分型面选得不合理,就好比把房子盖在断层上,很容易出问题。

比如说,分型面要是选在产品外观面,可能就会留下一条缝,这产品外观就不好看了,就像脸上有道疤似的。

浇口的位置也很重要。

浇口就像是给塑胶产品输送营养(塑胶原料)的通道口。

如果浇口位置不对,可能会导致塑胶流动不均匀,就像人吃饭,一边吃得多,一边吃得少,身体(产品)就发育不均衡了。

比如在一些外观要求高的地方设了浇口,可能就会留下浇口痕迹,这就像脸上长了颗痣,影响美观。

3. 材料选用评审。

模具钢材的选择就像给战士选武器。

不同的产品产量、不同的产品要求得用不同的钢材。

要是生产个小批量的简单产品,你用特别高级、特别贵的钢材,那就像杀鸡用牛刀,浪费钱。

但要是做个大批量、高精度的产品,你用普通钢材,那模具可能很快就磨损了,就像拿根小树枝去打仗,肯定不行。

所以,得根据实际情况来选钢材,要性价比高的。

塑胶材料也要考虑好。

不同的塑胶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就像不同性格的人。

有的塑胶韧性好,有的硬度高,有的耐高温,有的容易加工。

要根据产品的使用环境和功能要求来选。

要是把一个要耐高温的产品用了不耐高温的塑胶材料,那就像让一个怕热的人去沙漠里工作,肯定干不了多久就出问题了。

塑胶模具设计(PL面之选取及注意事项)

塑胶模具设计(PL面之选取及注意事项)

优化进料和排气结构
总结词
进料和排气结构对塑胶模具的性能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影响,需要进行优化设计。
详细描述
进料结构应保证塑料能够均匀、顺畅地流入模具型腔,避免产生涡流或滞留。排气结构则应确保在注塑过程中能 够及时排出气体,防止气体的滞留和形成气泡。优化进料和排气结构可以提高塑胶模具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监控和 检测,确保PL面的质量和稳定 性,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加强设计人员的培训和技术交 流,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创新能 力,推动PL面设计的不断进步 。
THANKS
感谢观看
04
PL面的加工和保养
PL面的加工工艺的选择
01
02
03
机械加工
通过切削、磨削等机械加 工方法,对PL面进行加工, 以满足模具设计要求。
电加工
利用电火花、电化学等电 加工技术,对PL面进行加 工,具有加工精度高、表 面质量好的特点。
激光加工
利用激光束的高能量对PL 面进行加工,具有加工速 度快、热影响小等优点。
塑胶产品的使用要求
考虑塑胶产品的使用要求,如强度、耐磨性、耐热性等,选择适当的PL面以优 化产品性能。
根据模具的结构和尺寸选取
模具的总体布局
根据模具的总体布局,选择合适 的PL面,以确保模具结构的紧凑 性和稳定性。
模具的尺寸精度
根据模具的尺寸精度要求,选择 适当的PL面,以确保模具制造的 准确性和产品的合格率。
PL面的定义和重要性
PL面是指塑胶模具中分型面与成型 孔的侧面,是模具的重要组成部分。
PL面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塑胶产品的外 观、尺寸精度、生产效率等方面,因 此,合理选取PL面对于保证产品质量 和提高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塑料水杯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

塑料水杯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

目录1 塑件的成型工艺分析 (3)1.1 塑件的原材料分析 (3)1.2 塑料件的尺寸分析 (3)1.3 塑件表面质量分析 (3)1.4 塑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4)1.5 成形工艺参数、工艺卡 (4)1.5.1 塑件的体积及质量 (4)1.5.2 选用注射机 (4)1.5.3 塑件注射成型工艺参数 (5)2 模具结构方案的确定 (6)2.1 型腔数目的确定 (6)2.2 分型面的选择 (7)2.3 浇注系统的设计 (8)2.3.1主流道的设计 (8)2.3.2 浇口的设计 (9)2.4 侧向抽芯系统设计 (10)2.4.1 侧向分型抽芯距的确定 (10)2.4.2 侧向分型抽芯力的计算 (10)2.4.3 斜导柱的设计 (11)2.4.4 斜导柱的材料及安装配合 (11)2.5 推出机构设计 (12)2.5.1 设计原则 (12)2.5.2 推杆材料 (12)2.5.3 推杆的形式 (12)2.5.4 推杆的导向 (13)2.5.5 推杆的复位 (13)2.6 标准模架的选择 (13)2.7 排气温控系统设计 (14)3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14)3.1 成型零部件的磨损 (15)3.2 成型零部件的制造误差 (15)3.3 塑件的基本尺寸计算 (15)3.3.2 型腔深度 (15)3.3.3 型芯高度 (15)3.3.4 壁厚 (16)3.3.5 圆角 (16)3.3.6 柄长 (16)4 注射机有关工艺参数的校核 (17)4.1 注射量的校核 (17)4.2 注射压力的校核 (17)4.3 锁模力的校核 (17)4.4 装模部分有关尺寸的校核 (18)4.4.1 模具闭合高度的校核 (18)4.4.2 模具安装部分的校核 (18)4.4.3 模具开模行程的校核 (18)4.4.4 顶出部分的校核 (18)1、塑件的成型工艺分析1.1 塑件的原材料分析塑件原材料为PP 中文名: 聚丙烯表1.1 塑件的原材料分析结论:干燥处理:如果储存适当则不需要干燥处理。

模具生产工艺流程

模具生产工艺流程

一、接受任务书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通常由制件设计者提出,其内容如下:1.经过审签的正规制制件图纸,并注明采用塑料的牌号、透明度等。

2. 塑料制件说明书或技术要求。

3. 生产产量。

4. 塑料制件样品。

通常模具设计任务书由塑料制件工艺员根据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提出,模具设计人员以成型塑料制件任务书、模具设计任务书为依据来设计模具。

二、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资料收集整理有关制件设计、成型工艺、成型设备、机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资料,以备设计模具时使用。

1. 消化塑料制件图,了解制件的用途,分析塑料制件的工艺性,尺寸精度等技术要求。

例如塑料制件在外表形状、颜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塑件的几何结构、斜度、嵌件等情况是否合理,熔接痕、缩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许程度,有无涂装、电镀、胶接、钻孔等后加工。

选择塑料制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进行分析,看看估计成型公差是否低于塑料制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制件来。

此外,还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艺参数。

2. 消化工艺资料,分析工艺任务书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设备型号、材料规格、模具结构类型等要求是否恰当,能否落实。

成型材料应当满足塑料制件的强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动性、均匀性和各向同性、热稳定性。

根据塑料制件的用途,成型材料应满足染色、镀金属的条件、装饰性能、必要的弹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相反的反射性能、胶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3. 确定成型方法采用直压法、铸压法还是注射法。

4、选择成型设备根据成型设备的种类来进行模具,因此必须熟知各种成型设备的性能、规格、特点。

例如对于注射机来说,在规格方面应当了解以下内容:注射容量、锁模压力、注射压力、模具安装尺寸、顶出装置及尺寸、喷嘴孔直径及喷嘴球面半径、浇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模板行程等,具体见相关参数。

要初步估计模具外形尺寸,判断模具能否在所选的注射机上安装和使用。

5. 具体结构方案(一)确定模具类型如压制模(敞开式、半闭合式、闭合式)、铸压模、注射模等。

注塑模具加工工艺及流程

注塑模具加工工艺及流程

注塑模具加工流程开料:前模料、后模模料、镶件料、行位料、注塑工斜顶料;开框:前模模框、后模模框;注塑模具加工厂; 开粗:前模模腔开粗、后模模腔开粗、分模线开粗;铜公:前模铜注塑模具材料公、后模铜公、分模线清角铜公;线切割:镶件分模线、铜公、斜顶枕位;电脑锣:注塑模具精锣分模线、精锣后模模芯;电火花:前模粗、铜公、公模线清角、后模骨位、枕位注塑人才网;钻孔、针孔、顶针;行位、行位压极;斜顶复顶针、注塑模具加工厂配顶针;其它:①唧咀、码模坑、垃圾钉(限位钉);②飞模;③水口、撑头、弹簧、注塑模具成本分析运水;省模、抛光、前模、后模骨位;细水结构、拉杆螺丝拉钩、弹簧注塑潍坊淬火、行位表面氮化;修模刻字。

模具设计知识一、设计依据尺寸赫斯基注塑ehs精度与其相关尺寸地正确性。

根据塑胶制品地整个产品上地具体要和功能来确定其外面质量和具体注塑工艺流程尺寸属于哪一种:外观质量要求较高,尺寸精度要求较低地塑胶制品,如玩具;功能性塑胶制品,尺寸要求严格;外观与尺寸都要求很严地塑胶制品,如照相机。

天津注塑脱模斜度是否合理。

脱模斜度直接关系到塑胶制品地脱模和质量,即关系到注射过程中,注射是否能顺利进行:脱模斜度有足够;斜度要与塑胶制品在成型地分模或低温注塑材料分模面相适应;是否会影响外观和壁厚尺寸地精度;是否会影响塑胶制品某部位地强度注塑产品伤痕修复机。

二、设计程序对塑料制品图及实体(实样)地分析和消化:A、制品注塑技术地几何形状;&中国注塑nbsp; &n注塑工bsp;B、尺寸、公差及设计基准;&中国注塑网nbsp; &n苏州注塑公司bsp;C、技术要求;&注塑模具成本分析nbsp;D、塑料名称、牌号&nbs参观注塑车间p;注塑上下料机器人E、表面要求型腔数量和型腔排列:A、制品重量与注射机地注射量;B、制品地投影面积与注射机地锁模力;C、模具外形尺寸与注射机安装模具地有效面积,注塑成型机(或注射机拉杆内间距)D、制品精度、颜色;增强pa9t 注塑温度; 宝源注塑机械E、制品有无侧轴芯及其处理方法;F、制品地生产批量;&nb什么是注塑sp; &nbs中国注塑人才网p;G、经济效益(每模地生产值)型腔数量确定之后,便进行型腔地排列,即型注塑工艺腔位置地布置,型腔地排列涉及模具尺寸,浇注系统地设计、浇注系统地平衡、抽芯(滑赫斯基注塑ehs块)机构地设计、镶件及型芯地设计、热交换系统地设计,以上这些问题又与分型面及浇口位置地选双色注塑择有关,所以具体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必要地调整,以达到比较完美地设计。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叶久新王群版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叶久新王群版

塑料成型⼯艺及模具设计叶久新王群版塑料成型⼯艺及模具设计叶久新王群版第⼀ - - 三章1、塑料成型⽅法:注射成型有浇注系统成型热塑性塑料压缩成型⽆浇注系统成型热固性塑料压注成型有浇注系统挤出成型有浇注系统2、塑料模具分为:注射模具、压缩模具、传递模具、挤出模具、中空吹塑模具、热成型模具3、不同温度时聚合物呈现的三种状态:低温态温度较低时呈玻璃态(固体态),在外⼒的作⽤下,有⼀定的变形,但变形可逆,即外⼒消失后,其变形也随之消失。

⾼弹态是橡胶态的弹性体。

其变形能⼒显著增加,但变形仍可逆。

黏流态是粘性流体,常称为熔体。

加⼯不可逆,⼀经成型冷却,形状保留。

4、聚合物单体经过聚合反应⽣成的⾼分⼦聚合物5、塑料是以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加⼊适量的添加剂⽽组成的混合物。

优点:密度⼩、质量轻;⽐强度、⽐刚度⾼;电⽓性能好;光学性能好;化学稳定性⾼;减摩、耐磨及减振、隔⾳性能好;多种防护性能合成树脂的分⼦及结构分类:热固性塑料热塑性塑料6、添加剂包括填充剂(增量作⽤⼜有改性效果)、稳定剂、润滑剂、着⾊剂和固化剂等。

7、交联------聚合物由线型结构转变为体型结构的反应.8、降解——聚合物分⼦可能由于受到热和应⼒的作⽤或微量⽔分、酸、碱等杂质及空⽓中氧的作⽤⽽导致其相对分⼦质量降低的现象.9、塑化-------加⼊的塑料在料筒中进⾏加热由固体颗粒转化成粘流态并且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过程.10、流动性塑料熔体在⼀定的温度、压⼒作⽤下填充模具型腔的能⼒热塑性塑料检测:熔融流动指数测定法、螺旋线长度试验法影响塑料流动性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温度料温⾼,则流动性⼤。

压⼒注射压⼒增⼤,则熔体收剪切作⽤越⼤,流动性也越⼤。

模具结构浇注系统的形式,尺⼨,布置,冷却系统的设计,溶料的流动阻⼒等因素流动性较好的塑料有:聚⼄烯、聚丙烯、聚苯⼄烯、醋酸纤维等流动性⼀般的塑料有:ABS(不透明)、AS、有机玻璃、聚甲醛等截⾯形状分流道较⼩流动性较差的塑料有:聚碳酸酯、硬聚氯⼄烯等截⾯形状分流道较⼤ 11、热塑性塑料的种类有:通⽤塑料聚⼄烯(PE)线型结晶,是塑料⼯业中产量最⼤的品种,⽆毒、⽆味、呈乳⽩⾊。

塑胶模具结构设计

塑胶模具结构设计

塑胶模具结构设计塑胶模具结构设计是制造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和成本。

本文将围绕塑胶模具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流程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阐述。

一、塑胶模具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1. 确保产品精度在设计塑胶模具时,要保证产品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

这要求设计师充分了解塑胶材料的收缩率、流动性等特性,并在模具设计中予以充分考虑。

2. 易于加工与装配模具结构应尽量简单,便于加工和装配。

复杂的设计不仅会增加制造成本,还可能影响模具的可靠性。

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性和装配顺序。

3. 高效生产塑胶模具结构设计应考虑生产效率,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辅助时间。

例如,通过优化流道设计、缩短冷却时间等措施,提高生产效率。

4. 安全可靠5. 维护方便模具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磨损、损坏等问题,设计时应考虑模具的维修便捷性,降低维护成本。

二、塑胶模具结构设计流程1. 分析产品结构在设计模具前,要对产品结构进行分析,了解产品的尺寸、形状、技术要求等,为模具设计提供依据。

2. 确定模具类型根据产品结构特点和生产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具类型,如单腔模具、多腔模具、热流道模具等。

3. 设计分型面分型面是模具闭合时,分离塑胶制品和浇注系统的界面。

设计分型面时要考虑产品的脱模斜度、外观质量等因素。

4. 设计浇注系统浇注系统包括主流道、分流道、浇口等部分,其设计直接影响到塑胶制品的质量。

设计时应关注流道截面积、长度、浇口位置等因素。

5. 设计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对塑胶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设计时要考虑冷却水路的布局、冷却水流量、冷却水温度等因素。

6. 设计顶出系统顶出系统的作用是在模具开模时,将制品从模具中顺利取出。

设计时要确保顶出力均匀、可靠,避免产品变形或损坏。

7. 绘制模具零件图及装配图三、塑胶模具结构设计注意事项1. 充分考虑塑胶材料的特性,如收缩率、流动性、热稳定性等。

2. 优化模具结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胶模具设计及零件加工工艺摘要本课题主要是针对盒盖的模具设计,通过对塑件进行工艺的分析和比较,最终设计出一副注塑模。

该课题从产品结构工艺性,具体模具结构出发,对模具的浇注系统、模具成型部分的结构、顶出系统、冷却系统、注塑机的选择及有关参数的校核、都有详细的设计,同时并简单的编制了模具的加工工艺。

通过整个设计过程表明该模具能够达到此塑件所要求的加工工艺。

根据题目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盒盖注塑模具的设计。

也就是设计一副注塑模具来生产盒盖塑件产品,以实现自动化提高产量。

针对盒盖的具体结构,该模具是点浇口的双分型面注射模具。

由于塑件内侧有四个小凸台,无法设置斜导柱,固采用活动镶件的结构形式。

其优点在于简化机构,使模具外形缩小,大大降低了模具的制造成本。

通过模具设计表明该模具能达到盒盖的质量和加工工艺要求。

关键词塑料模具精密塑胶非标模具配件盒盖模具模具1 前言随着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的日趋好转,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口号的倡引下,中国的制造业也日趋蓬勃发展;而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模具工业能促进工业产品生产的发展和质量提高,并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因而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和赞赏。

在日本,模具被誉为“进入富裕的原动力”,德国则冠之为“金属加工业的帝王”,在罗马尼亚则更为直接:“模具就是黄金”。

可见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

我国对模具工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早在1989年3月颁布的《关于当前国家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中,就把模具技术的发展作为机械行业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塑料模具的产量和水平发展十分迅速,高效率、自动化、大型、长寿命、精密模具在模具产量中所战比例越来越大。

注塑成型模具就是将塑料先加在注塑机的加热料筒内,塑料受热熔化后,在注塑机的螺杆或活塞的推动下,经过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内,塑料在其中固化成型。

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盒盖注塑模具的设计。

也就是设计一副注塑模具来生产盒盖塑件产品,以实现自动化提高产量。

针对盒盖的具体结构,通过此次设计,使我对点浇口双分型面模具的设计有了较深的认识。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手册、标准、期刊等,结合教材上的知识也对注塑模具的组成结构(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导向部分、推出机构、排气系统、模温调节系统)有了系统的认识,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为将来独立完成模具设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 产品技术要求和工艺分析2.1 产品技术要求2.1.1 产品设计图产品设计图见图1、图2和图3。

2.1.2 产品技术要求塑料零件的材料为PE(聚乙烯)乳白色,其表面要求无凹痕。

此塑件上有三个尺寸有精度要求:零件上有多个尺寸有精度要求,分别是:68.2+0.75 , 5.2+0.28 , 66+0.52 均为MT7级塑料精度,属于中等精度等级,在模具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要严格保证这些尺寸的精度要求。

其余尺寸均无精度要求为自由尺寸,可按MT10级精度查取公差值。

2.2 塑件的工艺分析2.2.1 塑件结构工艺性:盒盖尺寸见图一、图二整体尺寸71mm×52mm外部由长方形体并到角形成,内部由一长方形腔但有四个宽度为1.2mm高1mm宽的长方形凸台构成,盒盖属于外部配件,表面精度要求较高,尺寸精度要求不高。

2.2.2塑件工艺性分析(1) 该塑件尺寸较大且要求塑件表面精度等级较高,无凹痕。

采用点浇口流道的双分型面型腔注射模可以保证其表面精度。

(2) 该塑件为中小批量生产,且塑件的形状较复杂。

为了加工和热处理,降低成本,该塑件采用活动镶件的结构,简化结构,降低模具的成本。

2.3. 塑件材质工艺性此盒盖是采用PE(聚乙烯)注塑成的。

查相关手册可知聚乙烯塑料是塑料工业中产量最大的品种。

按聚合时采用的压力不同可分为高压、中压和低压三种。

低压聚乙烯比较硬、耐磨、耐蚀、耐热及绝缘性较好。

聚乙烯无毒、无味、呈乳白色。

聚乙烯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但和其他塑料相比其机械强度低,表面硬度差。

聚乙烯有高度的耐水性。

聚乙烯在热、光、氧气的作用下会产生老化和变脆。

低压聚乙烯的使用温度为100℃左右。

聚乙烯耐寒,在-60℃时仍有较好的机械性能,-70℃时仍有一定的柔软性。

常用热塑性塑料成型特点聚乙烯成型时,在流动方向与垂直方向上的收缩差异较大。

注射方向的收缩率大于垂直方向上的收率,易产生变形,并使塑件浇口周围部位的脆性增加;聚乙烯收缩率的绝对值较大,成型收缩率也较大,易产生缩孔;冷却速度慢,必须充分冷却,且冷却速度要均匀;质软易脱模,塑件有浅的侧凹时可强行脱模。

2.4成型工艺性查《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P.280表2-31 常用塑料注射成型工艺参数:预热和干燥温度:80-120℃,时间:1-2小时;料筒温度:后段160-180℃,中段:180-200℃,前段200 -220℃;模具温度:80-90℃;注射压力:700-1000公斤力/cm2㎡;成型时间:注射时间20-60秒,保压时间0-3秒,冷却时间20-90秒,总周期50-160秒;螺杆转速:48转/分。

不需后处理。

3 拟定成型方案及动作原理3.1分型面位置的确定如何确定分型面,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复杂。

由于分型面受到塑件在模具中的成型位置、浇注系统设计、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及精度、嵌件位置形状以及推出方法、模具的制造、排气、操作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分型面时应综合分析比较,从几种方案中优选出较为合理的方案。

选择分型面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a)保证塑料制品能够脱模这是一个首要原则,因为我们设置分型面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顺利从型腔中脱出制品。

根据这个原则,分型面应首选在塑料制品最大的轮廓线上,最好在一个平面上,而且此平面与开模方向垂直。

分型的整个廓形应呈缩小趋势,不应有影响脱模的凹凸形状,以免影响脱模。

b)使型腔深度最浅模具型腔深度的大小对模具结构与制造有如下三方面的影响:1)目前模具型腔的加工多采用电火花成型加工,型腔越深加工时间越长,影响模具生产周期,同时增加生产成本。

2)模具型腔深度影响着模具的厚度。

型腔越深,动、定模越厚。

一方面加工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各种注射机对模具的最大厚度都有一定的限制,故型腔深度不宜过大。

3)型腔深度越深,在相同起模斜度时,同一尺寸上下两端实际尺寸差值越大,如图2。

若要控制规定的尺寸公差,就要减小脱模斜度,而导致塑件脱模困难。

因此在选择分型面时应尽可能使型腔深度最浅。

c)使塑件外形美观,容易清理尽管塑料模具配合非常精密,但塑件脱模后,在分型面的位置都会留有一圈毛边,我们称之为飞边。

即使这些毛边脱模后立即割除,但仍会在塑件上留下痕迹,影响塑件外观,故分型面应避免设在塑件光滑表面上,如图3的分型面a位置,塑件割除毛边后,在塑件光滑表面留下痕迹;图3的分型面b处于截面变化的位置上,虽然割除毛边后仍有痕迹,但看起来不明显,故应选择后者.d)尽量避免侧向抽芯塑料注射模具,应尽可能避免采用侧向抽芯,因为侧向抽芯模具结构复杂,并且直接影响塑件尺寸、配合的精度,且耗时耗财,制造成本显著增加,故在万不得己的情况下才能使用.e)使分型面容易加工分型面精度是整个模具精度的重要部分,力求平面度和动、定模配合面的平行度在公差范围内。

因此,分型面应是平面且与脱模方向垂直,从而使加工精度得到保证。

如选择分型面是斜面或曲面,加工的难度增大,并且精度得不到保证,易造成溢料飞边现象。

g)使侧向抽芯尽量短抽芯越短,斜抽移动的距离越短,一方面能减少动、定模的厚度,减少塑件尺寸误差;另一方面有利于脱模,保证塑件制品精度。

h)有利于排气对中、小型塑件因型腔较小,空气量不多,可借助分型面的缝隙排气。

因此,选择分型面时应有利于排气。

按此原则,分型面应设在注射时熔融塑料最后到达的位置,而且不把型腔封闭综上所述,选择注射模分型面影响的因素很多,总的要求是顺利脱模,保证塑件技术要求,模具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当选定一个分型面方案后,可能会存在某些缺点,再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其他措施弥补,以选择接近理想的分型面。

3.2 成型方案的列出对于设计盒盖注塑模具,有以下三个成型方案可供选择:3.2.1方案一(1)分型面:A-A为第一分型面;B-B为第二分型面,动模型心和活动镶件形成内部形状,定模型心形成外部形状;分型面位置见图3;(2)型腔布置:采用一模一腔,见图3;(3)浇注系统:从中心进浇,见图3;(4)排气:分型面排气;(5)模温调节:自然冷却;(6)抽芯机构:由主型芯和活动镶件组成型芯,型芯自动脱出,活动镶件由人工取出(7)脱模机构:推板脱模,推B-B面。

3.2.2 方案二(1)分型面:如图3,A-A为第一分型面;B-B为第二分型面;(2)型腔布置:,采用一模两腔;见图4(3)浇注系统:从侧面进浇,见图4;(4)排气:分型面排气;(5)模温调节:自然冷却;(8)抽芯机构:内侧抽芯斜机构3.3 成型方案的选定对比两个成型方案,最终选定方案一。

这是因为:方案二因为盒盖属于薄壁零件,从内侧直接进浇容易保证盒盖表面光滑,但由于注射压力直接作用在塑件上,容易在进料处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而导致塑件翘起变形。

且盒盖属于中小批量生产,节约成本。

因而采用方案一另外,方案二的抽芯机构不好设置。

方案一可以采用自动推出塑件,再由人工取出活动镶件和凝料,使塑件顺利脱模,而方案二抽芯机构虽然效率较高,但较复杂,很难实现自动抽芯,成本高。

综上所述,最终确定的成型方案为方案一。

3.4 模具结构图分析3.5 模具动作原理及结构特点3.5.1动作原理该注塑模具采用点浇口式双分型面模具。

开模时,第一次分型面在定距导柱的作用下,凝料被拉断留在定模板里。

到第二次分型面时,推板由于推杆在液压机构的作用下将塑件和型芯及活动镶件从动模上推下,活动镶件随塑料件一起被推出机构推出模外,然后用手工或专用工具将活动镶件从塑件中取出,(为了下依次安放活动镶件,推杆必须预先复位。

)再将其放入模腔中进行下一次注射成型。

3.5.2结构特点成型部分:由动模型芯14、活动镶件11和活动镶件12来形成塑件产品的内部结构,由定模板型腔6来形成塑件产品的外部结构。

浇注系统:采用冷流道结构,脱落浇注系统凝料需一定开模行程。

注塑机暂停工作时,需要对冷流道凝料进行清除。

脱模机构:从简图3上可看出塑料件内部有四个小凸台。

所以无法设置斜导柱或斜滑块。

故采用活动镶件11、12,在合模前人工将镶件定位与动模板6中。

开模时,第一次分型在定距导柱的作用下自动的将凝料拉出并拉断在定模板6中;第二次分型是活动镶件随塑件一起被推出机构推出模外,然后用工具取出塑件和去除凝料,再将活动镶件放入型腔中进行下一次注射成型。

复位机构:在合模的过程中,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从而带动复位杆推使杆固定板18和推板19复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