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套)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套)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套)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XXX的软实力理论。

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

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

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

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

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

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气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本。

这些资本包括国家价值寻求、社会理念、宗教崇奉、品德规范,还包括风俗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财产的开展水平密切相干。

文化软气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中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

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气力完成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气力的力量施展阐发形式。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

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

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一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

福建省漳州市乙级学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漳州市乙级学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漳州市乙类级联盟校高一年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心雕龙·隐秀》说:“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傍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的启发性和暗示性,以唤起读者的联想,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和发现作品中隽永深长的意趣。

这正是中国文学的艺术妙谛。

唐朝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提出“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在《与极浦书》中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在《二十四诗品》中又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这都是要求诗歌通过有限的字句启发读者无穷的想象。

注重言外之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国古代的抒情诗由于篇幅短小,所以特别注重含蓄,要求短中见长,小中见大,言近意远,含蓄不尽。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前两句并没有明说下雪,只说山上的鸟都飞走了,路上人的足迹也不见了。

这样,读者便可以想象出一幅铺天盖地的雪景。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安排了一只孤舟,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垂钓江雪之中,不为外界变化所动。

那种我行我素、遗世独立的情趣,蕴涵在字里行间,很耐人寻味。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材料二:含蓄作为一种美的形态,是诗人创作的共同追求,也是读者鉴赏再创造的需要。

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试卷说明:本卷共七大题,25小题,解答写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

第I卷(共39分)一、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中“________”一句传神地写出孔子含蓄委婉的表态,既以微笑表示了对子路的政治抱负的认可,又含而不露地批评了他“________”。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诗人的鲜明个性,不管官场冷暖,纵情泛舟洞庭。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抒情,追怀往事,抒写对前人怀古的不满之情。

(5)“雨”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汤显祖《游园》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以细雨与游船等关好事物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期许。

二、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戎马(róng)冠者(guàn)挹取(yì)前合后偃(yǎn)B. 迢远(tiáo)窥伺(sì)帷幕(wéi)落木箫箫(xiāo)C. 嫁奁(lián)寒砧(zhān)疏朗(shú)不落言筌(quán)D. 额枋(fáng)杯杓(sháo)盗跖(zhí)翘首以盼(qiáo)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①摄乎大国之间(夹处)②则牛羊何择焉(选择)B. ①彼节者有间(空隙)②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抑或)C. ①道芷阳间行(秘密地)②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道歉)D. ①刑人如恐不胜(承受)②失其所与,不知(结交)4.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因:①因其固然②因之以饥馑B. 而:①夜缒而出②拔剑切而啖之C. 之: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D. 以: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王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5. 下列选项中各句的句式不相同一项是()A. ①良庖岁更刀,割也②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B. ①夫晋,何厌之有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C. ①异乎三子者之撰②吾何快于是D. ①百姓之不见保②怵然为戒6. 下列选项中各句的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可使有勇,且知方也B. ①范增数目项王②于是项伯复夜去C. ①素善留侯张良②拔剑撞而破之D. ①欲辟土地,朝秦楚②越国以鄙远7.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会同是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

浙江省杭州市S9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S9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S9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些人觉得电脑的记忆和人脑的记忆在工作方式上差不多,信息输进来,大脑进行记录,需要时再提取出来。

对不对?错!数据和信息被输进电脑的内存,等到需要提取时,若无技术故障,它会与当初存进去时一模一样地被提取出来。

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吧?有时候,原本正在房间里做着什么事,突然想起来要到另外的房间拿个东西。

结果,去拿的半路上,被什么打了岔,到了那儿,却一下子想不起到底是来干什么了。

这种令人沮丧、心烦的情况,却偏偏是大脑处理记忆的方式出奇复杂而造成的诸多怪癖之一。

大多数人最熟悉的记忆分类方法是区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两者区别明显,但又相互关联。

它们的名称很恰当:短期记忆最多持续一分钟左右;长期记忆可以与你相伴终生。

短期记忆维持时间不长,但负责对实时的信息做有意识的操作,也就是我们当前正在想的事。

我们之所以能够思考,是因为信息就在短期记忆中;这就是短期记忆的功能。

长期记忆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辅助我们思考,而真正进行思考的是短期记忆。

短期记忆为什么限量呢?部分原因是它在不停地工作。

我们清醒时的每一刻都在经历和思考着什么,源源不断的信息以惊人的速度进进出出。

因此完全不适合把短期记忆用作长期储存,后者需要稳定和有序,否则就会像把你所有的箱子和文件夹都扔到了繁忙的机场入口。

另一个因素是,短期记忆并没有“实体”基础;短期记忆储存在神经元的特定活动模式中。

以神经元活动的模式储存记忆会带来很多问题。

有点儿像把购物清单列在卡布奇诺的奶泡上,单纯从技术层面来讲是有可能做到的,因为奶泡会让字形保留一会儿,但维持不了很长时间,因而以这种方式储存并不实用。

短期记忆用来快速处理和操作信息,而在源源不断的信息流中,不重要的会被忽略,然后很快被覆盖或消失。

这套系统并非万无一失。

实际上,常有重要内容还未得到恰当的处理就从短期记忆中被顶了出去,于是就出现了“我到这儿是干啥来着”的情节。

上海市闵行区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闵行区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闵行区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作答前,考生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粘贴考生本人条形码。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草稿纸、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笔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1. 默写填空。

(1)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

(苏轼《______》)(3)曾皙在侍坐时说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咏而归”,既是孔子之“志”,也常是后世文人所追求的。

2. 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A. 小闵参加演讲比赛,发言结束时说:“我的演讲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同学聆听。

”B. 球赛结束后,观赛的小闵对运动员说:“大家胜利归来,我内心感到心悦诚服。

”C. 收到同桌送的生日礼物,小闵开心地说:“我实在是却之不恭,就只好笑纳了。

”D. 读书交流会上,小闵说:“我对作者的创作意图不太理解,请同学们不吝赐教。

”3. 填入下列语段空白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______,______,______。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我想我们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①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②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③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A. ①②③B. ③②①C. ②①③D. ①③②二、阅读(70分)(一)(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①随着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些人开始将现代社会出现的诸多问题归咎于技术,批评它给人类带来惰化和异化,似乎技术成了一种泯灭“人性”、弱化心智的异己力量。

邹城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邹城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邹城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邹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不天不因,天不人不成。

"这是汉代思想家扬雄的话,其中阐明的中国人关于天人关系的看法,有普遍意义。

中国艺术在天人交会的基础上谈创造。

“天人合一”建筑观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中心思想,这一点在园林建造上体现的最明显。

中国园林的最高原则是“巧夺天工”,得自然之趣,体现自然的意味,所谓“庭前草不除”,这是中国造园的最高境界。

西方园林是人工的,多几何构置,铲平山丘,人造喷泉,砍伐树木,把道路修成直线;中国园林是自然的,多曲线,野趣天成,寂寂小厅,闲闲花草,曲曲细径,溶溶绿水。

西方园林强调“人是自然的主人”,欣赏秩序,对称,整齐;中国园林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欣赏大自然的内在秩序和节奏。

在西方,建筑不仅是遮蔽风雨的居所,而且是遮蔽灵魂的场所,人们从早期的崇拜高山大漠到崇拜各种自然神。

建筑高大空旷并赋予神性,所以传统建筑中一开始以建筑各种神庙为主。

而在中国,开始时崇拜祖先,后来是崇拜族长、君王、帝王等,神权也依附、从属于皇权,这就决定了中国历代建筑是人的居所,而非神的居所。

非神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历来中国人都非常注重把理想寄托于现实世界。

中国传统建筑考虑“人"在其中的感受,更重于“物”本身的自我表现。

这种人文主义的创作方法有着其深厚的文化渊源。

在建筑材料上,中国传统建筑往往选择可以腐朽的木材与土地的衍生之物做材料,而很少选择使用不会腐朽的石头。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学校: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民族格局似乎总是反映着地理的生态结构,中华民族不是例外。

他们所聚居的这片大地是一块从西向东倾侧的斜坡,高度逐级下降。

东西落差如此显著的三级梯阶,南北跨度又达三十个纬度,温度和湿度的差距自然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给人文发展以严峻的桎梏和丰润的机会。

中华民族就是在这个自然框架里形成的。

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最早的情况是怎样的?在中华大地上已陆续发现了人类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新人)各进化阶段的人体化石,可以建立较完整的序列,说明了中国这片大陆应是人类起源的中心之一。

在人类进入文化初期,中华大地上北到黑龙江,西南到云南,东到台湾都已有早期人类在活动,并留下了石器。

很难想象在这种原始时代,分居在四面八方的人是同一来源,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长期分隔在各地的人群必须各自发展他们的文化以适应如此不同的自然环境。

这些实物证据可以否定有关中华民族起源的一元论和外来说,而肯定多元论和本土说。

即使以上的论断还不够有说服力,考古学上有关新石器时代的丰富资料更有力地表明中华大地上当时已出现地方性的多种文化区。

如果我们认为同一民族集团的人大体上总得有一定的文化上的一致性,那么我们可以推定早在公元前六千年前,中华大地上已存在了分别聚居在不同地区的许多集团。

新石器时期各地不同的文化区可以作为我们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起点。

新石器时代中原两河(黄河和长江)流域中下游这个在生态条件上基本一致的地区的考古发现,已可以说明中华民族的先人在文明曙光时期,公元前五千年到公元前两千年之间的三千年中还是分散聚居在各地区,分别创造他们具有特色的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格局中多元的起点。

在这多元格局中,同时也在接触中出现了竞争机制,相互吸收比自己优秀的文化而不失其原有的个性。

桐城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桐城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桐城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桐城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垂花门是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的内部之门,因其特有的构件——垂花柱(又名“垂莲柱")而得名。

垂花门形制多样,包括独立柱担梁式、一殿一卷式、单卷棚式、廊罩式等,在营造工艺上更是集中国传统建筑要素于一身,屋顶、屋身、台基、柱、梁、枋、檩等几乎完备。

它不仅折射出宅主的审美品位与文化修养,也展示出工匠们精湛的技艺。

②作为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中的“门面担当”,垂花门的装饰工艺蔚为大观,涵盖雕刻、彩绘等多种类型,体现着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

雕刻工艺在垂花门的装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包括砖雕、石雕、木雕等,凝聚着工匠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巧思。

如徽州的砖雕和木雕就常常在垂花门上大放异彩,工匠们不仅生动刻画出各类题材,在对于不同物象的质感处理上更是出神入化,圆润的人物面庞、柔软的衣褶,甚至飘逸的流苏都表现得入木三分。

彩绘也是垂花门中常见的装饰工艺,常见于木质构件之上,不仅可以美化建筑,还能起到保护构件不受风雨侵蚀的作用。

贵族府邸的垂花门彩绘主要采用苏式彩画,俗称“苏州片”,风格明快活泼,充满诗情画意。

皇家建筑中的垂花门多采用旋子彩画、和玺彩画等,更显庄严肃穆。

③垂花柱作为垂花门的重要构件,采用了雕刻与彩绘的双重工艺。

在宋代成书的《营造法式》中,有数处提到“虚柱”,这一名称指向了垂花柱悬空不落地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说明: 、考试时间: 分钟,满分: 分。

、考试范围:必修 全册。

、本试卷分两部分,共 页,加上答题卷共 页。

、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交卷时只需交答题卷。

第一部分 阅读鉴赏(共 分)一、古诗文阅读鉴赏( 分)(一)诗文默写( 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空缺的部分。

(任选两小题)( 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李煜《虞美人》✆(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白居易《琵琶行》✆( )今宵酒醒何处?♉♉♉♉♉♉♉♉♉♉♉♉♉♉♉♉♉♉♉♉♉♉♉♉♉。

此去经年,♉♉♉♉♉♉♉♉♉♉♉♉♉♉♉♉♉♉♉♉♉♉♉♉♉♉。

☎柳永《雨霖铃》✆( )塞上长城空自许,♉♉♉♉♉♉♉♉♉♉♉♉♉♉♉♉♉♉♉♉♉ ♉。

♉♉♉♉♉♉♉♉♉♉♉♉♉ ♉♉♉♉♉♉♉,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请把李商隐的《锦瑟》补充完整。

( 分)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诗词曲阅读( 分)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 )按题材范围分类,唐诗可分为♉♉♉♉♉♉♉♉♉♉♉、♉♉♉♉♉♉♉♉♉♉♉等等,这首诗属于♉♉♉♉♉♉♉♉♉♉♉。

( 分)( )为什么说第三、四句有“一语双关”的特点?( 分)答:♉♉♉♉♉♉♉♉♉♉♉♉♉♉♉♉♉♉♉♉♉♉♉♉♉♉♉♉♉♉♉♉♉♉♉♉♉♉♉♉♉♉♉♉♉♉♉♉♉♉♉♉♉♉♉♉♉♉♉♉♉♉♉♉♉♉( )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试作赏析。

( 分)答:♉♉♉♉♉♉♉♉♉♉♉♉♉♉♉♉♉♉♉♉♉♉♉♉♉♉♉♉♉♉♉♉♉♉♉♉♉♉♉♉♉♉♉♉♉♉♉♉♉♉♉♉♉♉♉♉♉♉♉♉♉♉♉♉♉♉♉(三)文言文阅读( 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 题。

(每小题 分,共 分)蜀道难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犲。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噫吁嚱,危.乎高哉危:高 尔来..四万八千岁尔来:从那时以来 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犲匪:土匪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分)✌ 猿猱欲度愁.攀援  使人听此凋.朱颜 砅崖转.石万壑雷  艰难苦恨繁.霜鬓下列对上述文言文段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全诗依次描写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险、蜀道战祸之惨烈。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诗中重复出现了三次,每次的作用完全相同。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描绘了蜀道丛林中悲鸟的号鸣,月夜子规的啼叫,增添了旅人的悲凉之感,更让人感到蜀道之难实在难于上青天。

、本诗最主要的艺术特点就是将神话传说、想象和艺术夸张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 题。

(共 分)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

从父兄子宏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

僧珍曰:❽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但当速反葱肆耳。

❾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

僧珍怒曰:❽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❾姊适.于氏,住在市西。

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

僧珍常导.以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

【注】卤簿,侍从卫士,即仪仗队。

☎选自《梁书》✆.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分✆✌平心率下,不私亲戚.. . . . . . 亲戚:内外亲属姊适.于氏,住在市西 适:到,往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 与:跟,介词僧珍常导.以卤簿 导:引导,带.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分✆⑴从父兄子宏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

☎分✆⑵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

☎分✆.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分✆僧珍曰:❽吾 荷 国 重 恩 无 以 报 效 汝 等 自 有 常 分 岂 可 妄 求 叨 越 但 当 速 反 葱 肆 耳。

❾二、现代文阅读鉴赏(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 - 题。

( 分)“……!——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

”“阿呀,那还了得。

”坐在后排的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很现出气愤模样。

“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的,他却和他攀谈了。

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

你想:这是人话么?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那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

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

”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

”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哩。

”康大叔现出看他不上的样子,冷笑着说:“你没有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 听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滞;话也停顿了。

……“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

”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发了疯了。

”二十多岁的人也恍然大悟的说。

、根据下面各句分析人物。

(各 分,共 分)( )牢头从夏瑜身上“榨不出一点油水”说明:( )“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表现了夏瑜( )在监狱中仍然宣传革命道理,甚至劝“牢头造反”表现了夏瑜( )“不要命”,不怕打,反而觉得打他的阿义“可怜”表现了夏瑜 、对文中“可怜”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分)✌、对深受反动统治毒害又不觉悟、为虎作伥的阿义们的鄙视、愤慨与深层次的同情。

、为自己身陷狱中遭人毒打而叹息。

、为朝不保夕而又愚昧麻木的社会下层人群而悲哀、叹息。

、为自己壮志难酬而遗憾。

、文中使用“恍然大悟”一词的用意是( 分)、下列人物,根据他们对革命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请按类加以归纳(只填代号),并按类指出他们的共同点。

各 分,共 分( )华老栓 ( )华大妈( )夏瑜 ( )夏四奶奶( )阿义( )康大叔( )花白胡子( )二十多岁的人✌、 共同点: 、 共同点:、 共同点: 、 共同点:(二)阅读下文,完成 —— 题。

( 分)美意朦胧①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

为此,过去的许多好时光在浏览唐诗中流去了。

因为唐诗很美,而且美意朦胧,就像笼罩在雾气中的一抹天光。

②唐诗的朦胧美,先是朦胧在它的形式美。

唐代的律诗、绝句,每句字数相等,且求对仗、平仄音律,讲究字面的整齐性和音调的明亮感。

唐代英才辈出,大多数的文人,几乎每一个都能在清纯的诗情和几近桎梏的格律的碰撞中,吟成几首流传后世的好诗。

然而,既然格律已近乎桎梏,纵是最伟大的天才,也无法把所有的诗篇都写得那么完美。

杜甫是使唐诗的形式美最终迷失在层峦叠嶂中的伟大的诗人。

杜甫让世间如梦如幻地领略到唐诗的形式无与伦比的朦陇美意。

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

他是非凡的。

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

然而,历史自有静观的明眸。

杜甫赖以名垂千古的最终是他的新乐府“三吏”“三别”,他的《兵车行》《丽人行》《北征》。

他的律诗千秋无匹。

然而,带着镣拷,怎么能跳好所有的舞蹈✍一首被誉为“千古七律压轴之作”的《登高》,终因他追求四联对仗,而不免“气竭意尽”。

这是唐诗失之于完美的悲衰,但这并非是伟大诗人的悲衰。

晚年入蜀后的杜甫写出的打破了韵律的如《春水生》《江畔独步寻花》那些诗篇,至少与他许多真气弥漫的杰出律诗相映成辉。

③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

数以万计的唐人诗篇,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过三百。

后世家喻户晓,更多的是唐人瑰丽多姿的零落诗句。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因为谋篇之难能,往往是先成句,尔后凑合成篇,也因此唐诗佳句多于佳篇。

一如雾中之星光,朦胧间,只见斑斑点点,隐隐绰绰。

④唐诗的形式美在朦胧中迷失,而唐诗秀色可餐、光可鉴人的字面美,则在朦胧中生成。

中国传统文化最神秘的源头,恐怕是它独特的汉字。

独特的汉字天生是灵犀一点,只可意会。

由它直接产生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真可说是上溯远古,下接千载。

以至当代抽象为其精灵的现代艺术,似乎也是滥觞于它,而似乎最美的书法艺术又多是书录唐诗的作品。

这不难让人想到,汉字甚至不须阅读,便有一种让人在视觉上获得愉悦的字面美。

汉字经过富有灵性的选择、组合,能让人望而生情,可歌可泣。

而唐诗的字面美,达到的是几乎空前绝后、出神入化的境界。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朱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信手拈来这两首唐诗,不须细读,不求甚解,单从字面所洋溢出米的朦胧美意,便是千盅酒,万朵花。

⑤红尘无涯,万象朦胧,蒙蒙迷雾中偶现得一线天光,自然更见娇妍。

而娇妍无比的唐诗,至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红尘的朦胧美意。

它是青青竹林间的一个浣纱女,它是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叶独舟。

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是为咏史;半壁日出,千里江陵,是为记游。

而尤为管领千秋的,是唐诗中参尽的人间真禅。

三春晖,明月光,白发悲,斑马鸣,生死,离合,荣辱,悲欢,凄美之至,伤感之至,潇洒之至,淋漓之至。

道千秋人之未道,歌千秋人之未歌。

这一娇妍的天光,让红尘更见其朦胧,至美至真。

⑥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在流去的许多好时光里,我想我的肩头和心中,已沐浴过无尽娇妍的万斛天光。

☎选自《语文教学辅导丛书》✆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分✆ 答:( )( )✌、这篇文章从不同方面介绍了作者浏览唐诗时获得的朦胧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