秤上有玄机为您揭秘8种计量作假伎俩 (1)

合集下载

揭穿“电子秤”坑人的鬼把戏等

揭穿“电子秤”坑人的鬼把戏等

揭穿“电子秤”坑人的鬼把戏等作者:来源:《农家参谋》2008年第01期时下,一些不法商贩利欲熏心,常用“黑心秤”缺斤少两,坑人害人。

这些“黑心秤”特别是电子秤的作弊手法如下:损招一:垫角法秤不放平则不准,为了坑害顾客,有的商贩故意将桌子放斜,或是用硬币、纸板垫高秤身一角,造成短斤少两。

损招二:连盘出售法有的商贩有意将盘放在秤上,待顾客购物时,在按完单价数字后,再将放有商品的秤盘放在秤上计量,结果盘的重量也加入了商品的重量,计算在价款之内了。

损招三:留底数法空秤时应该全部是零,但有些商贩却在左面重量的数字中先储存一定的底数,顾客购物时,那先储存的底数也就连同所购商品一并被计入价款。

损招四:冲击法空秤时把商品重重地丢进秤盘,冲击力使秤的重量在瞬间被人为加大,等顾客还未来得及细看时,商贩手快地将商品拿起,随即报出价款。

损招五:遮幕法有的商贩故意将商品等物堆于电子秤的字幕屏前,使顾客看不清楚字幕上的单价。

然后信口开河,乱报重量和金额。

很多人买东西都会碰到短斤少两或被坑骗的现象,但却很难看出破绽。

有关专家提醒消费者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意零点。

对于电子计价秤应注意零点,即在空秤(包括秤盘在内)时,应显示0.000。

在拿掉秤盘时,显示值应为一个负数,例如-0.035,这个值是秤盘的重量,把秤盘放回秤上时,应仍然显示0.000。

二是多次称量更应注意。

我们在买东西时,经常遇到多次称量的情况,例如既买糖果又买糕点,这就出现了累加问题,这时,消费者应注意计价秤的单价指示窗口。

因为不同的商品价格不同,计价秤将按照售货员输入的单价与被称物的重量相乘后显示金额,如果两种商品的单价不同而输入同一价格,就会造成低价商品按高价付钱的现象。

三是用大秤称小东西。

商家选用的秤,应尽量与被称物的重量接近,偏差太大,消费者的利益会受损害。

(金陵)“老骗”自曝八大行骗招数招数一:谎称证件公司。

诱人上当做假证件犯法,而骗几百元没什么大事,而且那些想做假证件的人一般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即使受骗也不敢张扬。

电子磅秤常见作弊手段

电子磅秤常见作弊手段
郑州地磅常见作弊手段
1. 不完全上磅或者多台车辆同时上磅,达到增加或者减少货物净重的目的(可能性很小)
2. 装车或卸车时更换货物品种,谋取不同货物品种之间差价(可能性很小)
3. 冒领货弊,在车辆上添加重物,后待机丢弃重物,达到增减货物净重目的(可能性不大)
8.更换仪表芯片、使用无线遥控修改称重仪表标定参数、或更改仪表标率(可能性较大)
9.安插或威逼利诱企业工作人员,冒充工作地磅厂家工作人员(可能性较大)
5. 更换车牌。两个皮重不同车辆,过完皮重后互相交换车牌,去拉不同价格货物,或者一辆车空车退出,
利用两辆车皮重间的重量差(可能性不大)
6. 在地磅秤台与引桥之间增放钢板或在秤台与地基之间垄支撑物等(可能性不大,老办法了)
7.重点防范对象,使用地磅遥控器等无线电作弊器,增减毛皮重量(可能性较大)

当心称重宰人的八种手法

当心称重宰人的八种手法

当心称重宰人的八种手法如今去农贸市场上购物,商户大都使用电子秤,虽然消费者认为电子秤比较公正,但是一些不法商贩往往利用电子秤做手脚损害消费者利益。

近日,记者了解到,电子秤宰人”惯用八种手法,消费者购物时应提高防范意识。

电子秤:据了解,不法商贩利用电子秤“宰人”惯用八种手法,即“累积法”、“带盘出售法”、“存底数法”、“冲击波法”、“暗中使假法”、“垫角法”、“遮字幕法”和“单价不变法”。

“越是到节假日购物的高峰时期,由于消费者数量多,不法商贩在电子秤上做手脚的机会越大。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累计法”即有的经营者刚称完商品,不是把电子秤的数字恢复到零位,而是按累计键去称下一份商品,这样第二次称重显示的便是与前一次重量的总和,消费者不留意的话很容易吃暗亏。

“带盘出售法”即经营者先把秤盘拿下,将秤盘和商品一起放在电子秤上计量,秤盘的重量也就成了商品的重量。

“存底数法”是指经营者称重前已在显示重量的数字中事先储存一定数目的底数,这些底数便同所购商品一起计价。

据工作人员介绍,不法商贩惯用的“冲击波法”即经营者在销售称重时,将商品重重地丢进秤盘,借助惯性,冲击力使电子数显一瞬间人为加大,然后马上将商品拿起,美其名曰“抓时间,抢速度”。

“这种情况主要在称重的消费者比较多时最易发生,而消费者为了尽快结账往往忽视这一细节。

”工作人员说。

还有些不法商贩在结算时,通过对按键的快速操作,在重量或单价上暗中加上零点几来相乘,使最后计算出来的总金额增加,这种手法即“暗中使假法”。

而“垫角法”则是有的商贩故意将桌子放斜,或是用硬币、纸板垫高秤身一角,称的商品分量即偏重。

“遮字幕法”即不法商贩故意将杂物堆遮在电子秤字幕前,使那些大意的消费者不去认真看字幕,以便经营者捣鬼。

“需要提醒消费者需要特别注意‘单价不变法’,以猪肉商贩为例,有些经营猪肉的商贩,先做了一笔瘦肉生意,到下一位消费者称五花肉时,而商贩秤上的单价数仍是瘦肉单价,消费者如果稍不留意就易上当,用瘦肉的价格购买了五花肉。

有效应对电子秤作弊的方法与技巧

有效应对电子秤作弊的方法与技巧

有效应对电子秤作弊的方法与技巧无论是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电子秤的应用范围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广。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我们需要想出有效应对电子秤作弊的方法和技巧,将商贩弄虚作假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甚至是完全避免。

本文将重点围绕应对电子秤作弊的方法和技巧展开详细的分析。

标签:电子秤;作弊;方法;技巧1、电子秤作弊的常见方法相关的工作人员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导致称量的示值和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差异就是我们所说的電子秤的作弊方法。

就一般情况而言主要有称入的示值比实际的数量小或者是称出的示值要比实际的数量大两种情况。

从技术角度来重点分析,电子秤作弊的方法主要分为:低级法、中级法和高级法,这三种方法本身又包含着具体的内容。

1.1 关于低级法。

低级法中常见的方式有:瞒天过海、预设底数、合盘称重、累加计量四种。

瞒天过海是指商贩在称量之前会准备两个一模一样的托盘,之后将较轻的那个托盘放在电子秤上去皮归零,但是在实际称量物品的时候,就趁顾客不注意换上事先准备好的较重的托盘进行称量;预设底数使用范围是市场上那些可以设定底数的电子秤,在称量之前先预设一个底数,但是空载状态显示的是正常,等实际称量时,示值会在称量数据上偷偷增加上预设底数,最终显示的示值就是预设底数和称量商品的实际重量数值之和;合盘称重是指我们不将托盘加上去时,其称量显示是零。

但是当顾客送来物品时,商贩就会直接将托盘递过来,选好之后直接将物品放在上面进行称量,如此托盘的重量和货物的重量就叠加在一起了,通常情况下不会被发现但是也不排除被发现的可能性;累加计量的方法主要运用的是电子秤上的“累计”功能按钮,具体是指商贩在称量完前一宗商品游码没有归零的情况下就直接将下一宗商品直接放到上面进行称量,最后将两个重量相加在一起。

1.2 关于中级法。

垫角法和空玛法是中级法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垫角法具体是说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不少的人认为通过垫角的方式能够使商品在电子秤上的称量数据增加,但是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垫角之后数据不但不会有增加反而还会出现一定的减少。

电子秤有几种作弊方法

电子秤有几种作弊方法

电子秤有几种作弊方法电子秤有几种作弊方法仔细查看能防备市场里有些黑心摊贩会通过在电子秤上动手脚,来赚取多一点的钱。

为了规避作弊秤,经常到市场买菜的曹大爷自己摸索出了一套方法。

他有一串刚好40g的钥匙,每次称重前都要用它来验验摊贩秤的准头。

现在杭州市质监局推出了更为标准的方法,在小区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向路过的市民发了一块100g的标准砝码,只要往电子秤上一搁就知道秤准不准。

据了解,已知的利用电子秤作弊的常见手段有以下几种:一是秤下垫物法:有的不法商贩用硬币、纸板、泡沫垫高秤身一角,使电子秤摆放不平,造成短斤缺两;二是利用电子秤只能显示小数点后两位的设置,故意把单价打成缩小100倍,比如1.25千克的商品,单价10元一千克,正常的话该收12.5元,但他故意在电子秤上把价格打成0.1元一千克,这样一来电子秤自动会把0.125四舍五入成0.13,就可以向顾客收13元;三是通过冲击借力,就是把商品重重地丢在秤上,秤盘还在晃动时就秤重量、报价格,而通常这种时候显示的商品重量要比实际的重。

试验表明,若一块肉的实际重量为0.155千克,用力扔到秤上时,却可以达到0.198千克,比实际重了43克;四是托盘出售法:即电子秤空称时显示为零,但秤量时却将托盘和商品一起放到秤上,托盘重量就成了商品重量的一部分;五是利用磁铁加重:如果电子秤秤盘是铁制的,用磁铁可以加重,在称重时,用一小块磁铁在秤底部轻轻过一下,秤量就会虚增;六是遥控作弊:电子秤内安装遥控接收器或加装开关,将遥控开关设为A/B/C三档,秤量则分别虚增10%、20%、30%。

(目前质监部门在实施强制检定时对电子秤进行硬件作弊装置的检查,此法在杭州已经比较少见。

)七是遮盖显示法:电子秤上有重量、单价、价格三项,有的商贩会故意将其中一项挡住,有的直接用纸条或胶布挡住,有的用摊位上堆放的杂乱商品遮挡,通过虚报价格或重量来欺骗消费者;1八是芯片作弊法: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改变秤的电子芯片,使称出的重量比实际重,如改装电子芯片,通过预设按钮或修改密码,可随时调整电子秤的状态,同样是500克的东西,按不同的“键”,显示重量可变为550克、600克。

电子计价秤有猫腻?一招识破!

电子计价秤有猫腻?一招识破!

电子计价秤有猫腻?一招识破!“计量”已经不知不觉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不完全统计,每个人一天当中至少会接触60次计量器具。

关于电子计价秤计量的这些小知识,你了解吗?电子计价秤是国家重点管理的计量器具。

按照《计量法》的规定,用于贸易结算的电子计价秤要实行强制检定。

“价格公道,秤准量足”是群众买菜购物时最基本的要求。

但也有少数商贩为谋取不法利益,采用缩位、遮盖法、高科技等作弊手段,坑害消费者。

那么,广大消费者又该如何防止电子计价秤作弊,依法维护自身利益呢?电子计价秤作弊手法及防范缩位作弊法奸商手法:标价22.00元/斤的猪肉,在“单价”输入的应该是44.00元/千克,假如称出是0.730千克,金额应是32.12元。

如果输入时缩一位即4.40,电子计价秤显示为3.22元,商家就会收取消费者32.20元;若输入时缩二位即0.44,显示为0.33元,商家就会收取消费者33.00元。

防范秘籍:要求商家输入正确位数的单价。

遮盖作弊法奸商手法:与“缩位作弊法”一并施展,将“单价”五位显示窗口的左边两位用黑胶布或纸条遮盖挡住,使目视到的只剩三位显示窗口。

在称重时,重量显示是正确的,单价显示窗口看到的三位数字也是“对的”,但实际上黑胶布遮盖的地方输入的单价高于实际,结果是总金额增加了。

防范秘籍:注意查看显示窗口有无遮盖物,并要求商家输入正确位数的单价。

高科技作弊法奸商手法:(1)遥控作弊法:在机内加装遥控接收装置。

称重时,只要按下遥控发射器某一档开关,重量显示即虚增10%、20%,或30%、40%。

(2)芯片作弊法:利用技术手段改变秤的电子芯片,使称出的重量比实际重,如改装电子芯片,通过预设按钮或修改密码,可随时调整电子秤的状态,同样是500克的东西,按不同的键,显示重量可变为550克、600克。

(3)密码作弊法:开机后输入密码,作弊功能开启,然后按单价键1—6重量显示即虚增10%—60%。

防范秘籍:注意商家在输入单价时有没有按多余的键,发觉可疑时可要求重启电子秤。

如何识别电子秤作弊

如何识别电子秤作弊

如何识别电子秤作弊如果大家细心观察,会发现很多小店的电子秤下垫着一块塑料泡沫,这时,你可得留心了。

二、连盘出售法。

商贩故意先不将盘放在电子秤上,此时秤上显示为零,等消费者挑选好时再按上单价数字,这时乘买家没留神,迅速放上盘,显示屏上的数字还是零,因为还没开始秤,等放上所购物品,按“开始计算”键时,秤上显示的数字实际上是连盘带物一起计算的。

也就是黑心商贩多算了盘的重量,很多消费者都马虎了这一点。

三、冲击加力法。

这一手法在人多、生意貌似火爆的地方较为常见,表面上店家生意很好,忙得不可开交,连称秤的动作都很快,其实上是在玩猫腻。

比如商贩将猪肉猛地扔进秤盘,这一扔产生的冲击力在瞬间使秤的计量数字突然加大,还没等顾客反应过来,商贩已眼疾手快地把物品拿起,贴上价格标签了。

四、增加底数法。

这通常是在电子秤内作文章,改变电子秤操作程序,多增加了预留的底数,比如底数增加了20克,100克的物品秤出来就是120克。

由于改变的是内部程序,所以在空秤时显示屏数字仍旧为零,等放上物品,左侧显示的重量一栏实际上是底数加物品重量,乘以单价显示的价款自然就增加了。

五、远距碍眼法。

有的商贩故意在电子秤前堆放物品,使消费者看不清字幕;也有的商贩将电子秤放在自己的身后或柜台里面,利用远距离使消费者看难看清,等探过头去看时,商贩已完成“动作”,算好价格,只等着你付款了。

六、开关式作弊电子秤。

该类电子秤在秤内部修改原电路并加装了作弊装置,通常在外部比正常秤多了一个电源小开关,常装于秤底部,从外观上看与正常秤并无区别。

其原理是在连接交直流转换开关的测量回路上加装电阻,改变电压,调整电子计价秤的计量特性,以达到“短斤少两”的欺诈目的。

正常打开电源主开关,示值在正常误差范围之内,称量时,打开起作弊作用的开关,显示值开始改变,短斤少两的程度依其加装电阻值的大小而定。

检查时较容易发现该类电子秤。

七、暗钮式作弊电子秤。

该类电子秤在秤内部修改原电路并加装了作弊装置的电子元器件,通常是在数字键盘的面板下(数字键的缝隙处)加装暗钮,直接按暗钮破坏计量准确度,实施作弊行为。

电子秤防作弊

电子秤防作弊

据新华网报道:电子秤在货盘系吊绳、留底数作弊、更换芯片、“一斤秤变七两秤”……通过这些在电子秤上做的“手脚”,消费者的利益在不知不觉中被侵害。

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近日公布了电子秤常见的七种作弊方法,提醒消费者警惕防范,并及时向工商部门投诉、举报。

“作弊”方法一:电子秤的货盘系吊绳。

有些摊贩把货盘用很细的尼龙绳与秤体联结,由于在内侧,消费者不易察觉。

当被称商品放入秤盘后,摊主将盘子往前推动,尼龙绳产生的张力就作用在秤上,被称物越重,张力就越大。

“作弊”方法二:留底数作弊。

有些商贩在表示重量的数字中先储存一定的底数,消费者购物时,之前储存的底数连同所购商品一并计算成价款。

“作弊”方法三:在电子秤下垫东西或带托盘。

一些商家在电子秤下垫塑料泡沫或硬币,使电子秤失去平衡导致测量结果失准。

还有商贩在电子秤上放托盘,称重时同步操作秤背的按键,使托盘重量也被算入商品总金额。

“作弊”方法四:修改计量单位,将电子秤变成九两秤、八两秤甚至七两秤。

国际通用的电子秤都是靠密码校准,只要在电子秤的键盘上输入密码,再按调整键就可以调整称重。

电子秤显示以公斤为单位,公斤与斤的转换系数应设为2.0,但一些商家故意将转换系数设为2.1、2.2牟利。

通过类似的调整,一斤秤就被人为改成九两、八两、七两秤。

“作弊”方法五:冲击法。

一些商家把商品重重地丢进空秤的秤盘,冲击力使商品重量在一瞬间被加大,还不待消费者细看,商贩已将商品拿走,随即报出重量。

“作弊”方法六:连盘一起读。

一些摊贩在电子秤上放个盘子,有的商家就利用这一点,电子秤数量显示为“000”,但盘子却在商户手中,称量商品时,称盘的重量变成了商品重量,消费者不易察觉。

“作弊”方法七:更换芯片。

不法商家通过更换芯片,可以直接将一公斤改为八两到七两,不需要在电子秤上另做调整。

通电、输入密码,然后一台正常的电子秤就成了商贩手中随心所欲的“八两秤”、“七两秤”,甚至是“半斤秤”。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来听听业内人士小李的揭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秤上有玄机为您揭秘8种计量作假伎俩
转载
来源:重庆日报字号:T|T时间:2013年03月15日12时40分26秒漫画/乔宇
以秤为代表的计量器具,与市民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但是,短斤少两等在计量上做文章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今年“3·15”,日报联合市质监局独家发布计量作假的8种伎俩,提醒消费者谨防上当。

记者吴刚夏元白麟
1
电子秤加装芯片“有鬼”
案例回放:
2013年2月25日,市民王女士在某海鲜市场购买基围虾。

电子秤显示,0.85千克,每千克90元,她需要支付77元。

王女士正要掏钱付账,由当地质监、工商、公安组成的联合执法队赶到,经查,该商家使用的是作弊电子秤。

王女士购买的基围虾实际只有0.66千克,只需支付54元。

作假原理:
商家使用的电子秤,非法安装了一种可以自由调整读数的芯片。

该芯片为电子秤设立了两套程序:一是正常程序,执行此程序时,电子秤绝对准确;二是需要输入密码才能进入的“秘密”程序,它可以让800克的商品称出1000克。

商家在接受常规性衡器执法检查时,则开启正常程序,其“猫腻”很难被发现。

检查一过,商家即开启“秘密”程序,继续欺骗消费者。

消费提醒: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对称重有怀疑时,可以叫摊贩把秤的电源关掉后再开机,对比前后称重的重量。

2
秤盘重量也算钱
案例回放:
2012年1月,在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记者在一个水产摊上挑了一条草鱼,单价是13元/千克,净重2.85千克,总共付款37元。

随后,记者将鱼拿到公平秤上一称,却发现只有2.4
千克。

按照13元/千克计算,这条鱼应该只值31.2元。

当市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陪同记者再次来到这个鱼摊时,摊主改口说,“可能是因为秤盘没有‘去皮’,如果‘去皮’就不会多算重量了。


业内人士介绍,所谓“去皮”,是刨除秤盘或其他容器的重量。

没有“去皮”,称出来的重量则包括秤盘或其他容器的重量,让顾客为“皮”买单。

作假原理:
称量商品时装商品的容器没“去皮”,把容器的重量与商品重量一起结算。

消费提醒:
称量前应把容器放置秤上“去皮”,即置零。

市民可以在购买鱼类或者活禽的时候,先过秤,然后去公平秤上再核对一下重量,确认没有差距后再请商户代杀加工。

3
出租车计价器藏“猫腻”
案例回放:
市民张小姐去年12月21日晚9:50乘坐出租车,而出租车计价器的计时表却快了10分钟。

那么,上车时本应执行白天价收费,却开始执行夜间价。

张小姐乘车10公里,按此表打出的价格,就比正常价高出了4元。

市质监部门称,凡计价器铅封被损坏的出租汽车,必须到市质监局计量质检院重新对计价器进行检定,合格后重新加铅封才能使用。

执法检查中,还有部分换了出租车轮胎的驾驶员被查处。

交通执法人员表示,轮胎变小后车内计价器也会走不准。

作假原理:
每辆出租车计价器上都有铅封。

铅封是否完好,是衡量计价器是否合格的主要标识之一。

一旦铅封被损坏,驾驶员就可能自行修改计价器内部参数,比如增加运行里程,调高运行费等。

另外将出租车轮胎“大改小”,也是部分驾驶员“作弊”方式之一。

出租车轮胎周长应为1米,若换为周长98厘米的轮胎,那么出租车行驶路程就比正常情况下减少2%。

消费提醒:
市质监部门提醒乘客,在晚上9:45至10:00这个时间段打车时,上车后最好看看计价器时间是否准确。

如果发现“猫腻”,可拨打热线12365或96096投诉。

另外,市民在平时打车出行时,如果发现出租车轮胎“变小”,也可拨打以上电话投诉。

4
秤不放平可能影响重量
案例回放:
去年8月,某区质监局执法人员在对一集贸市场进行巡查时发现,有商户使用的电子计价秤与安装的柜台表面存在倾斜角度,从而造成所称商品的显示重量与商品的实际重量不符。

作假原理:
秤是采用“重力原理”进行称量,如果秤安装不平,其称量结果可能存在误差。

消费提醒: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首先应检查秤是否放平。

5
称重输价格时做“文章”
案例回放:
去年6月,某县质监局接到群众举报,反映在某超市购买5千克散装大米花了50多元钱,怀疑存在计量作假行为。

执法人员对该超市在用电子计价秤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该超市的电子计价秤均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

执法人员通过核对购物小票发现,所销售大米的单价与标示单价不一致。

作假原理:
电子计价秤称量正常,但商家输入了与商品价格不同的单价,坑害了粗心大意消费者。

消费提醒:
消费者一定要检查输入单价是否与标示的价格相同,最好自己计算价格。

6
大秤称小件也会有误差
案例回放:
2012年10月,某市执法人员突击检查了3家大闸蟹专卖店,发现这3家店使用的电子秤都是30千克级的大秤。

所谓“大秤”不是指秤的体积很大,而是它的最大称量很大。

这些店里的电子秤最大称量达到30千克,其分度值是100克,也就是说,电子秤上的数字是以100克为单位起跳的。

如果货物的实际重量只有0.551千克,那么会自动显示成0.60千克。

这样一来,就被多称了49克。

根据相关法律规范的规定,经营者必须配备与其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计量器具,大闸蟹这样的物品应该用最大称量3千克或者6千克的电子秤,这样称出来的重量才能精确到克。

作假原理:
较贵重的商品用大秤称量,由于分度值大,易造成误差。

消费提醒:
和黄金不能用台秤称一样的道理,购买贵重商品时注意秤的分度值也就是翻转值的大小。

要想知道电子秤是不是“大秤”很简单:一般在电子秤的液晶屏旁边会标明,大家留意看一下就清楚了。

7
机械台秤改变支点会增重
案例回放:
2012年5月,某市民购买西瓜时,商贩用机械台秤称重显示10.8千克,将西瓜拿到市场公平秤处称重,显示为9.2千克。

质监执法人员介绍,这样的机械台秤很可能在支点上做过手脚。

据了解,每个机械台秤都有个支点。

称重时要求支点固定,这时称重才准确。

作假原理:
机械台秤采用“杠杆原理”进行称量,如果机械台秤的标尺支点处开槽,并在槽口处用铁皮遮挡,滑动支点则可以改变称重重量。

消费提醒:
在用机械台秤称重时,应注意检查标尺的支点处是否有铁皮(正常的没有)。

如果支点可以滑动,则该秤为作假秤。

8
加油站“短斤少两”
案例回放:
近日,车主林先生到沙坪坝石门大桥附近的一家民营加油站,加了200元的93号汽油。

加完油离开的路上,林先生看到车上的油表,发觉有问题,“200元的油,要加二十五六升,反映在油量表上,就是刚好两大格(油量表刻度共4大格,50升),而这次我油量表显示的加油量只有1大格多一点。


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发现的问题,林先生在车内的油快用完时,换了一家加油站,同样加了200元的93号汽油。

“这次油表上显示的就刚好是两大格油。

粗略估计,这家加油站至少偷了我1/3的油,价值六七十元。


作假原理:
目前,加油站“短斤少两”伎俩主要有以下几种:
偷换传动齿轮:加油计量器的传动齿轮一般都有严格的尺寸规定,传动齿轮每转一周,显示器上就能显示加油数量,而将传动齿轮偷换成“加长”版尺寸后,车主就要多付油费。

电子遥控作弊:不法分子利用电子遥控器,遥控涡轮流量传感器的信号模拟装置。

在加油时,将模拟信号传到电脑加油机的计数器中,使得实际加油量比加油机显示量少许多。

接回流管:在油泵周边,悄悄地接通一节小回流管,使油经过油泵计量后又有一小部分回流。

消费提醒:
车主应该经常观察车辆加油量与油表刻度的显示,如果发现有加油量与显示不符,可以要求查看加油机的铅封。

如果铅封被拆毁,说明加油机很有可能被动了手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