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人员分类管理评定表
社区矫正对象等级管理测定量表

社区矫正对象等级管理测定量表(试行)矫正对象: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身份证号:文化程度:罪名:矫正类型:矫正期限:至司法所:信息获取渠道:□查询档案资料□与矫正对象谈话□走访社区□走访邻居□联系派出所□走访单位或学校□走访受害人及家庭一、家庭背景(20分)(一)家庭经济情况(3分)评分标准:第1-3题选第一项得1分,选第二项得0.5分,选第三项不得分。
选第四项“无法获取信息”得0.5分。
1)本人情况□无工作,无收入,无亲友帮助□有工作收入但不稳定,或偶有亲友帮助□有工作,且收入稳定,或有亲友经常帮助□无法获取信息2)配偶情况□无配偶,或配偶无工作,无收入,无亲友帮助□有工作收入但不稳定,或偶有亲有帮助□有工作,且收入稳定,或有亲友经常帮助□无法获取信息3)父母家庭经济总体情况□较差□一般□较好□无法获取信息(二)矫正对象基本情况(10分)评分标准:第4-20题选“是”得1分,选“否”不得分,选“无法获取信息”得0.5分。
4)未婚,或年龄在65岁以上□是□否□无法获取信息5)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或无生活来源□是□否□无法获取信息6)文化程度初中、小学或以下□是□否□无法获取信息7)离异、丧偶□是□否□无法获取信息8)邻里关系较差或不容纳□是□否□无法获取信息9)家庭关系紧张,不接纳或断绝来往□是□否□无法获取信息10)家庭成员有犯罪经历,或有酗酒、吸毒、堕落等现象□是□否□无法获取信息11)家庭成员有身体残疾、精神障碍等严重疾病□是□否□无法获取信息12)基本无生存技能,需要教育或培训□是□否□无法获取信息13)社区成员对其进入社区矫正不理解、抵触、排斥或基本不过问□是□否□无法获取信息(三)家庭对矫正对象的监督情况(3分)14)基本无监督,无管教□是□否□无法获取信息15)家庭不太重视,或监督有困难,监督无力□是□否□无法获取信息16)监督方法简单粗暴,或有暴力倾向□是□否□无法获取信息(四)矫正对象对家庭、亲友的态度情况(2分)17)关系冷淡,或态度对抗、敌视□是□否□无法获取信息18)认为很难和睦相处,或没法共同生活□是□否□无法获取信息(五)矫正对象居住情况(2分)19)没有住房,或无固定居住地□是□否□无法获取信息20)独居,或常与社会不良人员居住□是□否□无法获取信息二、个性特点(30分)评分标准:第21-50题选“是”得1分,选“否”不得分,选“无法获取信息”得0.5分。
社区服刑人员季度评审鉴定表(云南省统一版)

社区服刑人员季度评审鉴定表
年季度
社区服刑人员:
矫正单位(盖章):
云南省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姓名
性别
罪名
矫正类型
矫正期限
个
人
鉴
定
认罪服法情况:
遵守社区矫正纪律情况:
参加思想教育、技能培训情况:
参加公益劳动情况:
计分考核及奖惩情况:
其他情况:
今后努力方向:矫正源自责任人意
见
(签名):
年月日
司
法
所
意
见
(盖章):
年月日
说明:本表为社区服刑人员季度评审鉴定表,每季度填写一次。
前半部分由矫正服刑人员填写,后半部分分别由矫正责任人、司法所填写。填写后存入档案。
2017年社区矫正工作综合考评表

2017年社区矫正工作综合考评表序号项目内容扣分得分一社区服刑人员参与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特大案件1、社区矫正机构没有落实社区矫正执行职责,导致社区服刑人员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参与重大群体性事件、有关重大刑事案件的,每发生一起减15分2、导致社区服刑人员发生特别重大安全事故、参与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有关刑事案件,每发生一起扣30分二落实社区矫正基本任务,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32分)1、没有发生社区服刑人员漏管、脱管现象,得10分。
漏管、脱管或违反禁止令的,每发现1人减0.5分2、社区服刑人员未发生在当地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恶性刑事案件的,得10分。
因监管措施不到位,社区服刑人员在矫正期间再次犯罪并在当地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每发生一起减2至3分;因监管措施不落实,发生社区服刑人员违反禁止令情节严重并对当地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每发生一起减2至3分3、建立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和工作档案,建档率100%,档案齐全规范,得10分。
执法不规范、工作人员违规办理并产生负面影响的,发生1起减1至5分;建档率达不到100%的,每发现1人次减0.5分4、建立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应急防范能力,得2分。
没有应急处置预案的,减1至2分;发生影响社区矫正安全稳定事件,不及时上报或瞒报的,每发现一起减1至2分三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保障(20)分)1、社区矫正机构适应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需要,能够承担刑罚执行职责,得3分;充实加强社区矫正执法工作力量,措施有力,得2分;招聘专职社会工作者、招募志愿者以及动员村(居)基层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措施具体有效,得3分;建立矫正小组达到要求、矫正小组作用发挥明显,得2分。
县级社区矫正机构不能适应承担刑罚执行职责需要、执法人员造成执法责任事故的,每起建1至3分;没有招募社会工作者、招聘社会志愿者以及动员村(居)基层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措施的,减1至3分;没有按要求为社区服刑人员建立矫正小组的,减1至2分2、社区矫正中心等场所设施建设方面在2017年度工作中有新的举措,得5分。
矫正对象评审表)

号头庄乡司法所社区服刑人员档案
矫正对象姓名:
矫正起止时间:
矫正帮教人:
立卷人:
立卷日期:
保管日期:
备注:
目录
矫正预案
3
社区矫正对象基本情况登记表
社区矫正对象学习、劳动情况表
监护人情况反馈表
社区矫正对象季度改造情况表
社区矫正工作考察表
2008年7月22日
根据矫正对象参加学习、教育、公益劳动情况和日常表现填写。
社区矫正对象评审鉴定表
2008年第4季度
社区矫正工作年度鉴定表
按期解除矫正申请
我自年月接受社区矫正以来,认真参加学习和劳动,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生活中,团结同志,与人和睦相处。
在此着重申请,按期解除矫正。
请批准
年月日
社区矫正期满鉴定表
年月日。
社区矫正人员教育矫治六要素评估表(B)

②矫治阶段考核结果量化分析。
对社区矫正人员日常考核得分进行量化分析,将日常考核部分除以参与考核的时间,公式为:矫治阶段考核量化评估得分=考核总分×12÷N(N为社区矫正人员实际参与考核的月数)。
③社区矫正工作者考评得分。
其计算方式如下:社区矫正工作者考评得分=(教育矫治六要素评估分+矫治阶段考核量化评估分)÷2。
(3)计分结果折算标准分
自评权重20%,社区矫正工作者评议权重80%,将标准分相加得教育矫治效果评估总得分。
教育矫治效果总得分=(自评得分×20%+社区矫正工作者考评得分×80%)
(4)教育矫治效果评估等级划分标准
根据评估得出的量化结果,按如下标准划分出教育矫治效果评估由高到低各等。
A等:80分及以上(教育矫治效果明显,再犯罪可能性低);
B等:60-79分(教育矫治效果一般,再犯罪可能较低);
C等:60分以下(教育矫治效果较差,有再犯罪可能)。
教育矫治效果评估结果应及时载入社区矫正人员《社区矫正期满鉴定表》。
社区矫正工作考核表

11
社区矫正对象衔接。未及时到矫正中心领取法律文书的(包括审前调查、假释评估、矫正对象法律文书等),有一例扣1分。
10分
12
无脱管漏管现象。因工作失误发生脱管漏管的,每发生一例扣5分。
10分
13
按规定履行正常解矫手续。超期解矫的(以上报解矫对象档案时间为准),每发生一例扣5分。
10分
14
无重新违法犯罪现象。因工作失职发生重新违法犯罪的每例扣10分。
社区矫正工作考核评分表
被考核单位:
考核
项目
及分值
序号
考核标准
考核
总得分
分值
扣分
实际
得分
工
作
纪
律
1
按时参加县局召集的各类会议、业务学习活动。未请假缺席县局召集的各类会议、业务学习活动。缺一次扣1分(以县局签到为准)。
10分
2
按规定履行请假手续。专职工作者事假未经批准的,一次扣2分,累计两次戒免谈话,三次辞退;超假一次扣1分。
6分
3
认真遵守岗位工作纪律。上班迟到一次扣1分,早退一次扣1分(以司法所考勤记录为准),上班时间擅自离岗一次扣2分;上班时间在计算机上聊天、打扑克、游戏等娱乐活动,每查实一次扣1分。
10分
4
无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参加黄、赌、毒、封建迷信、邪教等社会丑恶活动及违反社区矫正工作纪律规定的,每一例扣10分,情节严重的予以辞退。
考核
组对
专职
工作
者的
评议
20
优秀:
30分
称职:
20分
基本称职:
10分
不称职:
0分
考核
组对
司法
所的
社区矫正分级分类管理(文档4篇)

社区矫正分级分类管理(文档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社区矫正分级分类管理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1篇社区矫正简论四、分类管理与分阶段教育将服刑罪犯予以区分,根据其矫正情况处以或严或松的管教,这是我国监狱系统探索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造罪犯的方法。
在开放式的社会环境中矫正罪犯适用此法也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社区矫正人员从总体上讲人身危害性较小,根据其矫正情况而区别对待,一方面可惩戒不安于改造的服刑人员,另一方面也可鼓励确有悔改人员继续改造。
浙江省印发《矫正对象奖惩考核暂行办法》,对社区矫正对象分级管理、分类教育。
管理级别分为三级四等,即严管、普管和二级宽管、一级宽管四种。
不同管理等级的,司法所根据具体情况对其实行不同的矫正处遇。
严管对象在交思想汇报频率、报到次数、活动区域等方面都要受到比宽管对象更为严格的管理。
北京市于2004年8月开始部署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管理分阶段教育工作。
将社区矫正对象分为A, B, C三类,其中A类为人身危险性小、回归社会趋向好的服刑人员,B类为人身危险性较大、回归社会趋向较差的服刑人员,C类为人身危险性大、回归社会趋向差的服刑人员,三类人员从报到、走访、活动范围、教育、公益劳动等方面分别实施低、中、高三种不同强度的管理。
北京市司法局与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工作系合作研发了《北京市社区服刑人员综合状态评估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综合有关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和社区矫正实务工作者的意见,并参考国内外有关评估的方法,从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视角设计了两套包括接受社区矫正态度、再犯罪可能性、个性心理特质、再社会化程度、社会期望值等9个方面100项指标的测试量表。
根据对测量指数综合分析评估服刑人员的人身危险性大小与回归社会的趋向程度,然后依据评估结果对服刑人员进行分类和不同强度的管理。
在分阶段教育方面,将教育矫正全程分为初始教育、常规教育和解矫前教育三个阶段。
社区矫正人员管理级别审批表(1)

组长姓名: 性别:
成员姓名: 性别:
成员姓名: 性别:
成员姓名: 性别:
三、日常监督管理措施:
四、效果评估:
入矫三个月后根据矫正人员具体情况,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实施效果情况和因矫正人员的实际表现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等级。
责任人:(签字) 年 月 日
司法所长:(签字) 年 月 日
入矫三个月后根据矫正人员具体情况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实施效果情况和因矫正人员的实际表现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等级
社区矫正人员管理等级变动审批表
姓名
性别
入矫日期
罪名
原判刑期
矫正
类别
社区矫 正期限
自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原管理等级
变动
事由
司
法
所
意
见
(签章)
年 月 日
司
法
局
意
见
(签章)
年 月 日
矫正方案
姓 名
性 别
出生日期
罪 名
执行 类 别
社区矫 正 期 限
社
区
服
刑
人
员
情
况
分
析
一、社区服刑人员罪名:
二、悔罪表现:
三、个性特征和生活环境:
管
理
类
型
针对矫正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分级分阶段管理,矫正措施如下:
一、管理等级确定为:
确定等级依据:《安徽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对社区服刑人员管理等级的划分,初入矫前三个月的人员列为严格管理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