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血清总胆汁酸检验的临床意义
血清总胆汁酸变化在窒息新生儿中的临床意义

血清总胆汁酸变化在窒息新生儿中的临床意义胆汁酸是一种存在于胆汁中的有机酸,它是胆汁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其浓度的变化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尤其是在窒息新生儿的治疗过程中。
因此,血清总胆汁酸的变化在窒息新生儿中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本文将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血清总胆汁酸浓度的变化与窒息新生儿的关系窒息是新生儿出生后最严重的急性危险之一,由于缺氧和窒息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引发。
在窒息发生时,新生儿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代谢酸中毒和组织缺氧,这会导致心脏、肝脏和肾脏等重要器官功能受损,尤其对于肝脏功能的影响比较明显。
研究表明,血清总胆汁酸浓度在窒息新生儿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与肝脏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
在窒息发生时,新生儿的身体会反应出一系列的代谢和生理变化,其中包括肝脏损伤、胆汁排泄减少、肝细胞急性坏死、黄疸等现象。
这些都可能导致血清总胆汁酸浓度的变化,从而反映肝脏功能的受损程度。
二、血清总胆汁酸的变化与新生儿窒息治疗的监测在对新生儿进行窒息治疗时,监测其血清总胆汁酸浓度的变化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及时了解窒息对肝脏功能的影响,判定肝脏代谢和排泄能力是否恢复正常。
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可能会导致肝功能减退、黄疸等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随访检测和动态监测。
随访检测是指在窒息治疗过程中进行定期随访监测,可以把握肝脏功能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干预处理。
动态监测是指在窒息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情况不断调整监测频率和方法,保证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肝功能的恶化,避免不必要的治疗成本和时间浪费。
三、总结总之,在窒息新生儿治疗过程中,血清总胆汁酸的变化尤为重要。
通过对血清总胆汁酸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新生儿肝功能的问题,判断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成功率。
因此,在窒息新生儿的治疗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血清总胆汁酸的变化,采取有效的监测方法,确保治疗的质量,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胆汁酸测定对于哪些疾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胆汁酸测定对于下列疾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肝胆疾病2.胃肠疾病3.引起胆汁酸代谢发生改变的其它疾病在研究各种疾病对胆汁酸代谢的干扰作用时,经常对生物标本进行严格的分级分离,并运用层析技术对各个胆汁酸组分进行详尽的研究。
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大多数情况下,如对肝病的筛选,只需对总胆汁酸水平进行简单的酶学测定。
本章将集中计论血清总胆汁酸对肝系统疾病的影响,并对临床观察到的大便、胆汁、肠道抽取物等标本中的总胆汁酸病理水平进行简单的讨论。
一、肝胆疾病中的血清胆汁酸1.急性肝炎发生急性肝炎时,血清胆汁酸浓度急剧升高。
通常情况下,发病初期迅速升高并达到峰值的胆汁酸几科与ASAT同时恢复于正常水平。
但与其他临床检验指标相比,胆汁酸水平恢复至正常进程比较缓慢,呈渐进状态。
几项研究已经证实,血清总胆汁酸对于跟踪检测病毒肝炎病情汁有价值。
在急性病毒性肝炎康复期,餐后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是一个最灵敏的检测指标。
如果餐后血清总胆汁酸浓度持续升高,说明病毒性肝炎正在向慢性肝炎转化。
对处于急性肝炎康复期的患者,血清胆汁酸水平长期升高,则表明患者有可能发生了严重的肝损伤,需要对患者进行仔细的跟踪监视,并可能需要做肝脏活检。
2.慢性肝炎由于常规肝脏检查对慢性肝炎论断的相对不敏感性,要评价慢性肝脏疾病(慢性持续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严重程度,就必须进行组织学检测分析。
但是,近几十年来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血清胆汁本能水平可作为检测慢性肝炎中肝损伤的一个敏感指标。
研究证实血清总胆汁酸浓度数值可以用来区分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肝炎。
血清胆汁酸测定还有助于对慢性肝炎的治疗监控,并可以替代需要反复肝脏活检实验。
3.肝硬化肝硬化患者由于胆汁酸贮存量减少,血清胆汁酸浓度升高,尿中硫酸化胆汁酸的排出量出随之升高。
严重肝硬化患者,由于功能性肝细胞数量减少,使胆汁酸合成能力受到抑制。
但是,中等程度肝硬化患者胆汁酸贮存量的减少,则可能是由于胆汁酸合成调控发生缺陷引起的。
妊娠晚期检测血清总胆汁酸的临床意义

妊娠晚期检测血清总胆汁酸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孕妇血清总胆汁酸(TBA)在妊娠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在预防妊娠性肝内胆汁痰积症的应用。
方法将400例妊娠晚期孕妇按总胆汁酸值的高低分为观察组(总胆汁酸值>20umol/L,n=125)和对照组(总胆汁酸值≤20 umol/L,n=275),用酶循环发测定TBA,连续监测法测定ALT、AST,化学氧化法测TBIL、DBIL。
同时对29例ICP患者的血清TBA和肝功能进行检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
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及早产儿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中度窒息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9例ICP患者的血清TBA显著升高,肝功能各项指标轻度升高。
结论血清总胆汁酸增高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加强对血清总胆汁酸的检测,有助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早期诊断,从而为早期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及预防胎儿窘迫和早产的发生提供依据。
【关键词】妊娠晚期总胆汁酸妊娠结局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8-0113-02妊娠期间,孕妇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显著的生理变化,主要是受血清中雌激素、孕激素等类固醇的影响,它们在体内的水平随孕期增加而逐渐提高并于晚期达到高峰,这些生理性改变可使肝脏功能发生变化。
TBA是反映肝细胞分泌、合成与代谢及肝细胞损害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文通过对血清TBA的检测观察妊娠过程中孕妇血清TBA 水平变化及ICP孕妇血TBA、TBIL、DBIL、ALT、AST的变化规律,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实验诊断依据。
检测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的妇女共387例,年龄22~34岁,孕周32~42周均为单胎头位,无妊娠合并症。
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胆固醇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 < O0 ) n lso BA,HO cnsn iv l e et e rges fl e i h ss 尸 .5. cu inT Co C a e st eyrf c o rs v r r o i i l t p h o i cr .
Ke wo d : o a i cdCh ls r l ie n t n y r sT t l l a i: o e t o : v r u ci be e L f o
情况。
[ 词] 关键 总胆 汁酸 ;胆 固醇 ;肝 功能 分级
S r e um e e so t l ie a i , h l se o n t ln c ls g i c n e l v l ft a l c dsc o e t r la d is c i i a i n f a c o b i
3 36 4
吉林 医学2 1年 7 第3 @ ̄2 期 00 月 1 1
肝硬化 患者血 清 总胆 汁 酸 、胆 固醇 的检 测及 其 临床 意 义
朱雅丽 ,李 文姗 ( 广东省广州市新海医院 ,广东、 广州 5 0 0 ) 130
【 要】目的 :探讨 肝 硬化 患 者血 清 总胆 汁 酸(B ) 胆 同醇 ( H ) 定 与肝 功 能分 级关 系。方 法 :检 N 8例 肝 硬化 患者 与健 康 摘 T A c 0测 0 人及 肝功 能分 级关 系。结 果 :肝 硬 化组 血清 C O 平低 于 对 照组 ( H 水 P<O 5; IT A水平 高 于对 照组 <00 ) 肝硬 化组 中C 在 .)  ̄ B 0 . ;在 5 HO
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在肝胆疾病诊断监测中的意义

・
57 ・ 9
血 清 总 胆 汁 酸 检 测 在 肝 胆 疾 病 诊 断监 测 中 的意 义
陈 其 琴
血 清 总 胆 汁 酸 ( A) TB 由肝 细 胞 合 成 和 分 泌 , 胆 汁 的 主 是 总 称 , 其 来 源分 为初 级 胆 汁 酸 和 次 级 胆 汁 酸 ; 其 是 否 与 甘 按 按
血 清 TB 浓 度 。其 原 理 是 : 汁 酸 3 一 羟 基 类 固 醇 脱 氢 酶 A 胆 a 及 Tho NA 特 异 性 地 氧 化 , 成 3 酮 类 固 醇 及 T i — i— D 生 … ho NAD 。此 外 , 成 的 3 酮 类 固 醇 在 3 一 羟 基 类 固 醇 脱 氢 H 生 一 a 酶及 N ADH 存 在 下 , 成 胆 汁 酸 和 NAD。如 上 述 , 环 往 复 生 循 从 而放 大 微 量 的胆 汁 酸 量 , 定 生 成 的 Th0 测 i 一NA DH 的 吸 光 度 的增 加 与 TB 的活 性 成 正 比 。 A
龄 2~6 5 7岁 , 经 临 床 或 其 他 辅 助 检 查 确 诊 。 对 照 组 1 O 均 6 例 , 龄 2  ̄6 年 2 5岁 , 自健 康 体 检 者 。 选
12 方法和仪器 . 清 晨 空 腹 采 血 3ml不 抗 凝 分 离 血 清 , , 仪
器 使 用 美 国 贝 克 曼 S n ho x y c rn c9全 自 动 生 化 分 析 仪 。 T A B 试 剂 盒 为 北 京莱 邦 生 物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试 剂 , 用 速 率 法 测 定 采
0 .01 A) 胆 汁 中 存 在 的 一 大 类 胆 烷 酸 的 TB 是
血清总胆汁酸和胆固醇检测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抗 体诊 断试剂 盒 ( 胶体 金法 ) , 批号 2 0 1 4 0 8 0 2 , 以下简称 奥普 , 潍 坊康华生 物药 业股份有 限公 司生 产的结核杆 菌抗体 检测试 剂盒( E L I S A法 ) , 批号 1 4 1 1 0 1 , 以下简称康华 。 1 - 3 方法
2 结 果
参考文献
中华 医学会结 核分 会编写的《 肺结核诊 断和治疗 指南》 确诊 , 同 时经抗结 核治疗 , 效果支持临床诊 断。9 O例非肺结核 的其他呼
吸系统疾病 患者( 包 括肺癌 、 气 管炎 、 支气 管扩张等 ) 血清 取 自 我院门诊 患者 , 1 0 0例健康人血 清取 自体检者 。 1 . 2 试剂 杭 州艾康生物技术有 限公司生产 的结核分枝
组, 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 P < 0 . 0 5 ) 。结论
肝 硬 化 上 有 临床 价 值 。
T B A、 CHO在诊 断
【 关键词 】肝硬化
3 讨 论
诊断
总胆 汁酸
胆 固醇
肺结核病 的诊断 , 常规 方法如痰 涂片或痰 培养 , 虽特异度 高, 但 检出率低 、 耗时长 。而血清结核抗体 的检测 , 对 于涂 片阴
( 涂片抗酸染色 、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 、 病理学检查等结果 , 参照
另外 ,试 验 中出现 了确诊结核 患者结核 抗体假 阴性 的情 况, 可能有 以下 三种 原 因, 一是 和试 剂所包被 的抗原 的单 一性 有关 ; 二是可能患者处于感染早期 , 抗体量过少 ; 三是可能结核
患者处于病情稳定期 。
奥普 、 康华三种 结核抗体试 剂 的敏感 性分别 是 8 6 . 3 %, 7 3 . 6 %,
6 3 . 2 %, 艾康 的敏感性 明显 高于其余二者 。艾康 、 奥普、 康 华三 种结核抗体试 剂 的特异性 分别为 8 3 . 7 %, 8 3 . 1 %, 9 4 . 2 %,康华
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对肝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中国卫生产业171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对肝病诊断的临床意义贺露露 陈 飞河南省新乡市传染病医院,河南新乡 453000[摘要] 目的 探讨通过测定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来反映肝功能损伤程度的临床意义。
方法 临床分别抽取符合条件的肝病患者348例和无基础肝胆疾病的受试者122人,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来监测血清中总胆汁酸(T Ba )、a LT 水平。
结果 所选取各类肝病患者T Ba 水平高于正常受试者水平,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急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患者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度T Ba 水平和正常受试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肝硬化、肝癌患者T Ba 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 LT 阳性率。
结论 血清总胆汁酸(T Ba )可作为反应肝功能损害的判断指标,且在肝硬化、肝癌患者中较a LT 更灵敏。
[关键词] TBA;ALT;肝病诊断;肝功能[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3)09(b )-0171-02总胆汁酸(T Ba )是存在于胆汁中的胆烷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鹅脱氧胆酸、结合胆汁酸等5种,占体液中胆汁酸总量的99%以上[1]。
它是胆固醇经由肝脏组织分解代谢后储存在肝脏细胞内,由肝脏分泌到胆汁中,随着胆汁分泌到肠道,参与脂肪的代谢吸收。
胆汁酸的代谢过程是以肝脏为中心的,包括胆汁酸的合成、排出分泌以及胆汁在肠肝循环等过程,以上T Ba 的合成代谢过程与肝脏的关系密切[2],由于肝脏分泌到胆汁中的含量约为69%,当血液回流经肝脏时,血液中60%~80%的胆汁酸被肝细胞重新摄入,因此总胆汁酸在正常人血中含量很低。
当肝脏组织受损或胆道阻塞后不仅影响胆汁酸的合成,还影响胆汁酸的肝肠循环、门静脉分流等而导致胆汁酸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总胆汁酸浓度极易升高。
近些年,国内外有学者提出可以运用对总胆汁酸监测来反应肝功能损伤情况,本文对348例肝病患者及122例无基础肝胆疾病的受试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以探索血清胆汁酸含量在肝脏疾病肝功能评估中的作用。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测定结 果及异 常率 见表 2 。
3 讨论
.
T A采 用循 环 酶法 , 剂 购买 自上海 申能 一德 赛公 B 试
司 ; 、S 、 G 、 L A A T G T A P均采 用 速 率法 , 剂 购 买 自 试
上海科 华公 司 。 13 统计 学处理 . 采用 t 验 。 检
应 标志 物 l。但 C P作为 炎 性 反应 标 志 物 , 普 通 5 j R 用
析 [] 国际检验 医学杂志 ,003 ( )46 J. 2 1 ,15 :5 .
.
( 稿 日期 :09 2 4 收 20 —1 —0 )
文 章 编 号 :0 7 4 8 (0 1O — 11 2 10 — 272 1 )1 0 5 —0
tn,03 t7 1 :9 . i 20 ,0 ( )38 o
成 的反映机 体 炎症反 应 的敏感 指标 。可通 过 T淋 巴 细胞触 发 巨噬细 胞 产 生 金 属蛋 白酶 , 降解 纤 维 蛋 白 帽, 因而在诱 发斑 块破 裂 中起重 要作 用 , R C P是 所 有 炎 性反 应 因子 中预测 未来 心脏 事件 最有 力 的炎性 反
[] 3胡
敏, 瘳可宏 .K、 K M c C . B与 h—R s P联合应 用在心血 管疾病诊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血清总胆汁酸检验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2-07-24T11:19:32.7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3期供稿作者:李慧荣[导读] 胆汁酸(bild acid)是胆汁中固体物质含量最多的一种,是胆固醇代谢最终产物,是一大类胆烷酸的总称。
李慧荣(黑龙江省通河县人民医院 150900)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3-0226-02 【摘要】目的讨论血清总胆汁酸检验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验。
结论当肝功能损害时,虽然胆汁酸和胆红素都是从胆汁中排泄,但血清胆汁酸升高往往比胆红素早而明显,即胆汁酸比胆红素能更敏感地反映肝损害。
而且血清胆红素受着生成率、器官灌注等因素影响,因此不一定能直接反映排泄器官的功能;而胆汁酸代谢主要受排泄器官所控制,因此能特异地反映有关排泄器官的功能。
【关键词】血清总胆汁酸检验临床意义
1 病理生理和生化特性
胆汁酸(bild acid)是胆汁中固体物质含量最多的一种,是胆固醇代谢最终产物,是一大类胆烷酸的总称。
在正常人的胆汁中,胆汁酸有两种形式:初级胆汁酸(primary bile acid)和次级胆汁酸(secondary bile acid)。
初级胆汁酸在肝细胞内由胆固醇转化而来,主要成分为胆酸(Cholic acid,CA)和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1ic acid,CDCA)。
初级胆汁酸储存于胆囊中,并在餐后通过缩胆囊素(cholecytokikin)的调节使胆囊收缩随胆汁分泌到肠道。
在肠道中,一部分初级胆酸通过细菌的分解代谢成次级胆汁酸,主要成分为脱氧胆酸(desoxyeholic acid,DCA)和少量的石胆酸(1ithcholic acid,LCA)以及微量的熊脱氧胆酸(ursodesoxycholic acid,UDCA)。
人体每天合成胆固醇1~1.5g,其中0.4~0.6g在肝内转变成胆汁酸,而消化脂类食物每天需12~32g胆汁酸,所以不能满足机体生理需要。
机体主要通过肝肠循环将排入肠道的胆汁酸吸收再加以利用。
每天进行6~12次肝肠循环,从肠道重吸收入肝的胆汁酸总量可达l2~32g。
每次由肝排入肠道的胆汁酸约95%为肠壁重吸收,仅小部分随粪便排出。
健康成人胆汁酸贮存量大为3~4g,每餐后约2倍于此数的胆汁酸进入肝肠循环,而每天经肝处理的胆红素不足300mg,就肝负荷而言,对胆汁酸是胆红素的100倍,因此当肝功能损害时,虽然胆汁酸和胆红素都是从胆汁中排泄,但血清胆汁酸升高往往比胆红素早而明显,即胆汁酸比胆红素能更敏感地反映肝损害。
而且血清胆红素受着生成率、器官灌注等因素影响,因此不一定能直接反映排泄器官的功能;而胆汁酸代谢主要受排泄器官所控制,因此能特异地反映有关排泄器官的功能。
2 胆汁酸的检测
2.1测定方法循环酶法,血清中的胆汁酸被3α-羟类固醇脱氢酶(3α-HSD)及β-硫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型(Thio-NAD)特异性氧化,生成3-酮类固醇,同时Thio-NAD被还原成β-硫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型(Thio-NADH)。
新生成的3-酮类固醇在3α-羟类固醇脱氢酶(3α-HSD)及β-硫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型(NADH)存在下,还原成胆汁酸,同时NADH氧化成β-硫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型(NAD)。
这样,血清中微量的胆汁酸在多次酶循环的过程中被放大,同时可生成的Thio—NADH被扩增。
在405nm处测定Thio—NADH吸光度的变化值,可求得血清中胆汁酸的含量。
血清中胆汁酸在冰箱中保存(4℃)时1周以内稳定,冷冻保存(-20℃)稳定3个月。
2.2参考范围循环酶法:0~l0μmol/L
3 常见疾病
3.1肝脏疾病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酒精性肝脏疾病;肝淤血。
3.2其他疾病
胆汁淤积综合征;肺心病急性期;心衰;节段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
4 临床思路
4.1除外非疾病因素
4.1.1血清胆汁酸的浓度在饭后上升,因此应注意采血时间。
不进行负荷实验时,应严守早晨空腹时采血的要求。
4.1.2胆红素>50mg/ml,乳糜>3000浊度,溶血>500mg/ml,维生素C>100mg/ml时对测定结果有影响。
4.2空腹血清胆汁酸测定的意义
4.2.1急性肝炎肝炎时肝细胞(hepatocyte)损伤,不能有效地摄取经肠道回吸收的胆汁酸,致使胆汁酸池变小,血中胆汁酸升高。
急性肝炎早期,血清中胆汁酸含量增高。
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进行比较,急性肝炎两项指标都较敏感,但哪项更敏感,意见尚不一致。
有人认为胆汁酸对于评价急性肝炎恢复期优于常规肝功能试验,因观察恢复期患者时发现常规肝功能试验已恢复正常时,血清胆汁酸仍异常,且与组织学观察相一致。
4.2.2慢性肝炎血清胆汁酸可用于区分慢性活动性肝炎和非活动性肝炎。
当TBA>20μmol/L时应考虑慢活肝,而TBA<20μmol/L时考虑慢迁肝。
有研究表明,对慢性乙肝患者而言,随着病情的加重,胆汁酸含量呈增加的趋势,病情中度以上患者,异常率达到93.6%~l00%。
4.2.3肝硬化肝硬化时尽管胆汁酸合成总量下降,但由于肝实质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下降,处理胆汁酸能力下降,因此血中胆汁酸水平升高。
而且由于门静脉系统分流,门-腔静脉旁路形成,胆汁酸不再局限于肝肠循环(emero-hepatic circulation)中,而直接进入腔静脉,使血清胆汁酸进一步升高。
胆汁酸的测定对肝硬化的诊断有较高价值,且较常规实验敏感,肝硬化时胆汁酸阳性率高达95%,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阳性率仅为20%。
肝硬化不同时期胆汁酸均可升高,即使在肝硬化早期,胆红素(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等肝功能指标正常时胆汁酸仍可见升高。
晚期TBA升高更为明显。
肝硬化时TBA常大于30μmol/L。
4.2.4胆汁淤积综合征(cholestatic syndrome) 肝癌、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婴儿肝炎综合征时,由于肝脏排泄和从门静脉摄取胆汁酸的功能障碍,使得胆汁淤积,血清胆汁酸明显升高。
4.2.5鉴别溶血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由于血清胆红素活性受红细胞破坏影响,而胆汁酸活性不受其影响。
所以溶血性黄疸时胆红素增高,而胆汁酸正常,肝细胞黄疸时,两者均增高。
4.2.6慢性肝炎估计和判断预后慢性活动性肝炎时,成功地治疗后血清胆汁酸浓度下降,而在临近复发时,尽管转氨酶仍正常,而血清胆汁酸却已升高。
4.3餐后2h血清胆汁酸测定的意义
对于肝病的诊断,测定餐后2h血清胆汁酸浓度比测定空腹血清胆汁酸浓度敏感。
空腹时大量胆汁酸储存于胆囊内,进食引起胆囊收缩,大量胆汁酸进入肠道,这些胆汁酸经肝肠循环回流入肝脏,给肝脏一次胆汁酸负荷。
肝细胞轻度损害时胆汁酸清除率即下降,即轻微的肝损伤即可引起餐后血清胆汁酸明显升高。
因此测定餐后2h血清胆汁酸浓度,可观察肝细胞的微小变化,对早期肝病的诊断极有价值,可大大提高对肝病诊断的阳性率。
参考文献
[1]檀风海,张彦.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肝胆疾病的诊断价值[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7,17(4):327.
[2]杨昌国,许叶,吕邦太,等.血清总胆汁酸酶法测定及临床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1997,15(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