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漂亮的花边》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美术《漂亮的花边》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人教版二年级下美术《漂亮的花边》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二年级下美术《漂亮的花边》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二年级下美术《漂亮的花边》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绘画表现力和设计制作的能力。
2、提高学生对儿童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3、增强学生的保健意识,消除学生对医院,医生的恐惧感。
重难点、目标1、2教学用具:(1)师:课件(2)生:水彩笔,铅笔,图画本教学过程:1课时一、引导阶段:1、谈话导入:老师从昨天开始有点不舒服,头痛,嗓子也有点疼,怎么办啊,请来给老师出个主意。
(看大夫)2、提问并回忆当时的情景:你们看过大夫吗?当时是什么样的?谁来表演一下?(注意辅导学生的表情和动作)3、小结:看病的时候大夫的表情是耐心和蔼的,小朋友是紧张而且身体不舒服,亲人是担心的表情。
今天,还有一个小朋友去看大夫了,咱们一起去看一看他,好不好?4、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发展阶段。
1、展示课件,(P24---25小朋友的画。
)提问:小朋友是怎么了?大夫在给他怎么治?周围环境是什么样的?小结:小朋友神态略为紧张的躺在床上,张着大大的嘴巴,露出了虫牙,医生们正在全神贯注地进行治疗,护士阿姨则笑眯眯地托着器械站在旁边。
画面医院的场景的主色调为黄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2、比一比。
(小组探究)P25的画和原画有什么不同?(原画:主体突出,人物特征鲜明,色彩明快,画面内容丰富,气氛温馨.对比一:背景单一,缺少环境烘托气氛。
对比二:色彩压抑,不美观。
对比三:主次混淆,主体不突出,画面缺乏表现力。
3、想一想:你准备画看大夫过程中的哪一个片断,怎么表现呢?三、学生作画,老师巡视辅导。
1、注意画出不同人物的外形特点与表情。
2、适当添加背景环境,色彩效果温馨明快。
四、评价。
展示优秀学生作业,自评,互评。
9 漂亮的花边(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下册

9 漂亮的花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花边的特点,学会设计花边。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花边的概念及作用。
2. 花边的分类及特点。
3. 花边的设计方法。
4. 制作花边的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花边的设计方法和制作步骤。
2. 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出富有创意和美观的花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花边的概念、分类、设计方法和制作步骤。
2. 示范法:示范花边的制作过程。
3. 实践法:学生动手设计并制作花边。
4. 评价法:评价学生设计的花边,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一些带有花边的实物,如衣物、窗帘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花边的作用。
(2)教师总结花边的概念及作用。
2. 新课内容(1)讲解花边的分类及特点。
(2)讲解花边的设计方法。
(3)讲解制作花边的步骤。
3. 示范与讲解(1)教师示范花边的设计与制作过程。
(2)讲解注意事项。
4. 学生实践(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花边。
(2)学生按照设计方法制作花边。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展示与评价(1)每组展示设计的花边。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花边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意识。
六、作业布置1. 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款花边。
2. 将设计稿和实物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在评价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学过程中,注意安全问题的强调,确保学生安全使用剪刀等工具。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适当调整教学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实践中。
5. 注重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附录1. 教学课件。
2. 花边设计素材。
第9课 漂亮的花边(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第9课漂亮的花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欣赏和讨论,了解花边的特点,学会用点、线、面等元素设计花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讨论、探究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审美观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花边的概念:花边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线条,通常用于美化衣物、家居用品等。
2. 花边的特点:美观、实用、富有创意。
3. 花边的分类:根据形状可分为线条花边、图案花边、实物花边等。
4. 花边的制作方法:手绘、剪贴、编织等。
5. 花边的应用:衣物、家居用品、礼品包装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花边的特点,学会用点、线、面等元素设计花边。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意,设计出富有个性化和美观的花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花边实物、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花边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花边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花边的概念、特点、分类、制作方法及应用,让学生对花边有全面的认识。
3. 欣赏与讨论:展示优秀花边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讨论,提高审美观。
4.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设计花边,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漂亮的花边2. 内容:花边的概念、特点、分类、制作方法及应用花边设计的要点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七、作业设计1. 课后自主设计一款花边,要求富有创意和美观。
2. 收集生活中的花边实例,分析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能掌握花边设计的基本方法。
2. 教学策略: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3. 改进措施:针对部分学生设计能力较弱的问题,课后可提供辅导,加强个别指导。
4. 学生反馈:学生对花边设计感兴趣,表示愿意继续学习美术课程。
9《漂亮的花边》 (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下册

9《漂亮的花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花边的概念、作用和特点,培养学生对花边的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花边,发现花边的图案美、线条美和色彩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花边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花边的概念、作用和特点2. 花边的图案美、线条美和色彩美3. 花边的制作方法4. 花边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花边的概念、作用和特点,培养学生对花边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花边,发现花边的图案美、线条美和色彩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花边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花边的制作方法;花边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漂亮的花边,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花边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和特点呢?2. 学习花边的概念、作用和特点(1)花边的概念:花边是一种装饰性的线条,通常用于衣服、窗帘、床单等物品的边缘装饰。
(2)花边的作用:花边可以美化物品,增加物品的艺术感;花边还可以掩盖物品的瑕疵,使物品更加完美。
(3)花边的特点:花边具有图案美、线条美和色彩美。
3. 观察生活中的花边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家里或其他地方的花边,让学生发现花边的图案美、线条美和色彩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4. 学习花边的制作方法(1)剪贴法:将花边的图案剪下来,粘贴在物品的边缘。
(2)描绘法:用画笔在物品的边缘描绘花边的图案。
(3)编织法:用线材编织成花边的形状,然后固定在物品的边缘。
5. 学生动手制作花边分组进行,每组选择一种制作方法,合作完成一件物品的花边制作。
6.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花边,其他学生评价,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花边的概念、作用和特点,培养学生对花边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花边,发现花边的图案美、线条美和色彩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花边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二年级美术下册《漂亮的花边》教案、教学设计

4.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开展作品展示、评价活动,让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花边具有丰富的变化和美感,可以应用于衣物、饰品、家居用品等方面。
(3)花边设计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如对称、重复、变化等。
2.教师示范花边设计的方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1)运用线条:直线、曲线、波浪线等,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2)运用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可以填充、排列、组合等。
(3)运用颜色:根据主题和场景选择合适的颜色,注意色彩的搭配和对比。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克服困难,不断尝试,勇于创新。
4.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作品,尊重他人的创作,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5.通过花边创作,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美术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美术课程充满兴趣,乐于参与创作活动。在此基础上,章节《漂亮的花边》的学情分析如下:
1.学生对花边概念的理解尚浅,需要通过直观的实例和教师的引导来加深认识。
2.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对线条、图形、颜色的运用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沟通与协作能力有待加强,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此方面的表现,并及时给予指导。
4.学生在审美和评价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仍有待提高,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他人作品。
第9课 漂亮的花边(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下册人教版(3)

第9课漂亮的花边(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下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欣赏和动手实践,让学生了解花边的特点,掌握花边的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学会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进行花边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花边的概念:介绍花边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让学生对花边有初步的认识。
2. 花边的分类:根据形状、图案和用途等方面,介绍不同类型的花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 花边的创作方法:讲解花边的制作技巧,如线条的运用、形状的组合、色彩的搭配等,让学生掌握花边的设计方法。
4. 花边的应用:展示花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花边的实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花边的创作方法和设计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进行花边设计,使之既美观又实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花边实物、花边设计图稿、教学课件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花边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花边的特点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花边的概念、分类和创作方法,让学生对花边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花边设计,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花边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六、板书设计1. 漂亮的花边2. 课题:第9课3. 教学目标4. 教学内容5. 教学重点与难点6. 教学过程7. 作品展示与评价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为自己喜欢的物品设计花边,如书签、手帕、衣物等。
2. 要求:运用所学花边设计方法,注重美观与实用性。
第9课 漂亮的花边(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第9课漂亮的花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花边的概念,认识花边的多样性和美观性。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自己设计出漂亮的花边。
教学内容1. 花边的概念和特点。
2. 花边的分类和欣赏。
3. 花边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4. 学生实践,设计自己的花边。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花边的概念,掌握花边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设计出独特而漂亮的花边。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花边的图片和实物。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漂亮的花边,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讲解花边的概念,特点和分类,展示一些花边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对花边有更深的了解。
3. 设计方法讲解:讲解花边的设计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如何设计出漂亮的花边。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每组设计自己的花边,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1. 漂亮的花边2. 内容:花边的概念,特点和分类;花边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作业设计1. 画出自己喜欢的花边。
2. 用彩纸剪出自己喜欢的花边。
课后反思本课通过让学生了解花边的概念,掌握花边的设计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花边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对花边有更深的了解;通过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本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花边的理解不够深入,部分学生的作品创新性不足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学生实践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实践前的准备在学生实践之前,教师需要确保学生已经理解了花边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技巧。
为此,可以通过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并确保它们能够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漂亮的花边(教案)

1.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通过观察、分析和创作花边,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图案的基础上,进行创意组合,发展个性化和创新性表现;
3.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动手绘制花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花边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以及绘制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花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更多美丽的花边。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漂亮的花边》这节课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了解花边的魅力,学习绘制基本图案,并探索花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体会:
突破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激发创新思维;
(2)花边绘制技巧: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如何流畅地运用线条和形状,达到美观的效果;
突破方法:教师提供临摹样本,让学生反复练习,逐步提高绘制技能;
(3)跨学科整合:将花边设计与数学、手工等其他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突破方法:组织跨学科实践活动,如利用数学几何知识设计花边图案,动手制作花边手工艺品。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漂亮的花边》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衣物、窗帘等物品上的花边装饰?”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花边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型:设计应用课时:1 课时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九课《漂亮的花边》教学设计
《漂亮的花边》是一节设计应用课,融知识与技能为一体。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花边是一个单独纹样向两边重复延伸形成的图案,通过欣赏各式各样的花边,感受花边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本课从生活中常见的花边入手,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研究花边的特点与规律,通过学习,掌握用花边美化和装饰的方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独具美感的花边,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通过学习过程提升设计能力与审美水平,培养学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来观察生活,用艺术装点、美化生活。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儿童天真活泼,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根据这一特点,我选用情境带入
的方式设计本课,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学生来说二方连续是一个比较抽象的
专业术语,在这里只是点到为止,所以通过动态的方式和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花
边即可。
前面有过对折剪纸的学习,为本课提供了技法上的铺垫,利于学生更进一步地学习连续花
边的剪法,通过以往设计课的学习,已经初步形成了设计的意识,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花边,了解花边形式;学习用剪纸的方法设计制作花边;根据特定主题设计
制作具有美感的花边。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示,认识什么是花边;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剪纸花边的制作方法。
通过
创设情境,运用色彩和所学的剪纸方法,为特定主题设计制作花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助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对美术持久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用剪纸的方式设计和制作具有美感的花边
教学难点:根据特定的主题设计制作花边。
五、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课件、范作、彩色纸条宽窄数根,剪刀,固体胶等工具。
学生用具:彩色纸条、剪刀、固体胶、铅笔纸杯、纸盘等。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师周末准备带着这顶帽子去郊游,可是帽子上空空的,我想拥有田园风格的帽子,谁能帮我出出主意?
生。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帽子上加入装饰,启发学生:老师添加的这个装饰有什么特点?生。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装饰图案,我们把它叫作花边,引入课题。
(板书)
(二)认识花边:
1.通过观察花边形成的动态演示,用自己的话描述什么是花边。
生。
2.教师小结花边的定义,引申花边的形式。
(课件出示)
3.回忆一下我们的周围,你还在哪里见过花边?
生。
4.课件出示花边在生活中的应用,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花边。
(参)学习用剪纸制作花边:
1、探究连续花边的制作方法
(1)观察老师剪好的花边(葫芦),展开再折回去,想一想:葫芦之间是怎样连在一起的?生。
(2)教师示范剪(课件出示,理解连接线的作用)
(3)练习:选择最简单的形状,尝试剪一个连续的花边。
生动手尝试并介绍方法(实物投影展示)
(4)出示更多这样的作品,依靠物体之间的边缘进行连接的剪法,叫作阳刻。
(5)对比两种葫芦花边,找出不同,引入阴刻的减法(物体之间是分开的,依靠周围连接)(四)学习设计制作花边
1、作品欣赏
(1)猜一猜作品是为谁设计的?
(2)为什么这样设计?
(3)是用什么方法实现的?
生。
2、启发创作
(1)你要为什么设计花边?
(2)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什么场合,为谁设计的)?
(3)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色彩、图案、技法的选择)
生小组讨论,并说一说
3、出示制作要求:利用所学知识为身边的人设计制作花边,比一比谁的最具有美感。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评价
请各组派一名同学上台展示作品,说一说本组设计的思路,大家评一评,比一比,看看谁的作品最具美感
生展示评价
七、小结:
总结归纳本课知识点,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的其他领域,把生活装点得更加多姿多彩。
八、收拾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