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井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石油开发 井下作业 89mm小井眼通井作业操作规程

石油开发  井下作业  89mm小井眼通井作业操作规程

89mm 小井眼通井作业操作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油气水井加深井、定向侧钻水平井89mm 油管小井眼通井作业内容与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加深井、定向侧钻水平井油气田井下作业89mm 油管小井眼常规修井作业。

2引用标准SY/T5587.16-93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通井、刮削套管作业规程3程序内容3.1施工准备3.1.189mm 油管小井眼段内必须使用2"地质钻杆或1.900平式油管。

89mm 油管小井眼内使用1.900平式油管,其规格和强度指标如下:1.900平式油管最低使用性能规格钢级外径壁厚内径接箍外径连接强度KN 扭距NM 内屈压力Mpa 挤毁压力Mpa 1.900N-8048.263.6840.8955.88169.87206073.677.889mm 油管小井眼内使用2"地质钻杆,其规格和强度指标如下:3.1.289mm 小井眼水平井通井规,应符合以下图样的规定。

规格钢级外径壁厚内径接箍外径连接强度KN 接头水眼内屈压力Mpa 挤毁压力Mpa2"N-80505.53965700.6233.1.3根据设计要求准备油管(或钻杆),并作好丈量、计算、配管柱、依次排放和记录。

3.1.4通井前必须了解该井的作业简史及井斜情况,井斜大于45°井,通井前应采用油管柱洗井,保证井筒清洁。

3.1.5入井前的通井规检查、描述,并绘制草图(通井规表面光滑、无刮痕、无凹陷,无径向及轴向变形,壁厚4-6mm)。

3.2施工程序3.2.1管柱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通井规、油管(或钻杆)。

3.2.2下通井管柱应执行《下油管(含带工具)操作规程》和《油管上卸扣操作规程》。

3.2.3通井时要平稳操作,当管脚下到悬挂器、小套管、预计遇阻位置100m时管柱速度控制为0.2m/s。

当通到人工井底,悬重下降5-10KN时,在方入根上打上明显印记,缓慢上升到原悬重后再次在方入根上打上明显印记,继续上提,确定无卡阻现象后,再次下放管柱重复三次,使测得人工井底误差小于0.5m。

钻井作业指导书

钻井作业指导书

钻井作业指导书目录第一部分:挂、甩水龙头作业 (1)第二部分:接、甩方钻杆作业 (2)第三部分:接、拆水龙带 (5)第四部分:冲鼠洞 (7)第五部分:装、卸封井器作业 (9)第六部分:上、卸钻头作业 (12)第七部分:按单根作业 (19)第八部分:开泵操作 (20)第九部分:起下钻 (22)第十部分:钻进 (38)第十一部分:接、甩钻井作业 (55)第十二部分:拔大小鼠洞 (62)第十三部分:电(气)动小绞车操作 (63)第十四部分:换刹带作业 (64)第十五部分:钻进中断传动链条的处理 (66)第十六部分:更换离合气囊 (68)第十七部分:大绳跳槽处理 (70)第十八部分:顿钻处理 (72)第十九部分:钢丝绳拉猫头作业 (75)第一部分:挂、甩水龙头作业一、挂水龙头作业1.场地人员/钻台人员将φ159mm钢丝绳套一头挂在水龙头提环上,一头挂在大钩钩口内,并锁好锁销.2.将小绞车钩子挂在大门绷绳坑地锚绳套上.3.在小绞车承载绳上挂一个50KN滑轮。

4.用棕绳绳套挂在水龙头中心管处,挂在小绞车承载绳滑轮上。

5.司钻与小绞车操作者配合,上提水龙头上钻台.6.司钻下放游车,小绞车操作者下放小绞车吊绳,将水龙头放到小鼠洞前.7.取下小绞车承载绳上的滑轮,摘掉挂在大门绷绳地锚上的小绞车钩子,用小绞车吊起水龙头提环.8.将游车上提至大钩钩口略低于水龙头提环。

9.内外钳工合力向后拉吊环,顺势将水龙头提环挂入钩口内。

10.司钻上提游车,钩口锁销自动扣合锁紧。

摘下小绞车钩子及绳套。

11.内外钳工检查大钩锁紧情况,确认锁紧后,司钻上提游车,使水龙头离转盘面1m,内钳工去掉中心管丝扣护丝待用。

二、甩水龙头1.在水龙头中心管处拴牢φ12.7mm钢丝绳套,挂在小绞车承载绳滑轮钩上。

2.司钻与小绞车操作者配合,将水龙头放到小鼠洞前,打开大钩锁销下放游车使水龙头提环解除大钩控制,提起游车。

3.用φ19.1×10m钢丝绳套吊挂在水龙头提环与游车大钩上,提起水龙头,中心管丝扣戴好护丝.4.司钻与小绞车操作者配合将水龙头绷至场地。

井下作业打印作业指导书

井下作业打印作业指导书

井下作业打印作业指导书井下作业打印作业指导书一、技术要求及施工步骤1、铅印的外表面和底面必须光滑、平整、无碰擦伤痕,其直径小于套管内径8-10mm。

2、验证井壁的铅印直径,不得小于所下封隔器或其它下井工(用)具的最大外径。

3、铅印底部要有水眼,其直径为25mm。

①按设计要求选用铅印,详细丈量油管,并测量铅印规范,留有草图,做好记录。

铅印连接时应轻拿轻放,接好后上提时,油管必须拉好,不许磕碰或拖地。

②铅印入井时必须扶正,慢速下放,以放擦碰出痕迹。

③铅印下放速度为5-10m/min,下钻时平稳操作,达到匀限速,距打印位置50 m时应减速为1-2m/min。

④下钻遇阻时禁止猛蹲,应正旋转动,上下活动,若无效,则在此点打印后起出检查。

⑤距打印位置最后1根油管时,应开泵正循环洗井,慢速下放,距打印位置1-1.5米处大排量洗井10分钟。

4、根据打印位置,上提一定位置,再以1 m/min 慢速下放,遇到鱼顶后,加压在10~20kN范围内打印,不得二次下击。

5、起打印钻柱(1)打印后立即上起,不得在井内停留。

若因故必须在井内停留1小时以上时,应保持循环洗井。

(2)在套管变形处,起钻速度不得超过10m/min。

(3)铅印起出后要保护好印痕。

a.往油管桥上拉放时,不准拖地和磕碰。

b.卸铅印时,应将铅印拖着卸扣。

c.铅印卸掉后应清洗干净,观察分析印痕,并绘简图描述。

(4)保护好铅印,送至单位有关技术人员观察分析。

(5)根据对印痕的分析结论,确定下步方案。

二、质量、安全、环保1、一个铅模在井内只能加压打印一次,打印印痕清楚,无重复杂乱痕迹。

2、严禁带铅模冲砂。

3、当套管缩径、破裂、变形时,下铅模打印缓慢加压,以防止铅模卡在井内。

4、井口返出液体必须进入排污坑,妥善处理,防止污染农田或人、畜饮用,造成中毒。

井下漏斗疏通作业指导书

井下漏斗疏通作业指导书
物体打击、摔伤
三级
提高操作技能
警戒不到位
爆炸伤害
一级
必须警戒到位
作业环境不良
摔伤
一级
改善作业环境
违章作业
物体打击
四级
严禁违章作业
疲劳作业
物体打击、摔伤
一级
注意休息好
安全警示牌不规范
坠落
三级
挂好规范的安全警示牌
2.2预防措施:
2.2.1做好现场安全“三确认”;
2.2.2搭建安全工作平台;
2.2.3严格持证上岗,严禁违章作业;
2.3.2作业时如发生爆炸伤人事故时,应按《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将伤员抬至安全地方进行必要的救治,将伤员抬至井口并拨打车间调度电话派医院救护车救援。
2.3.3作业时如发生坠落事故时,应立即将人员转移到副井口,并拨打工段、车间相关电话,快速升井。同时拨打120电话联系医院 ,派救护车前来救援。
2.4授权范围:爆破工必须持证上岗
井下漏斗疏通作业指导书
任务:爆破处理漏斗打结、卡塞
编制部门:坑采车间供矿工段
编制人员:日期:
核准:日期:
适用的职业:爆破工、搬运工
第一部分:资源配置
1.1人员需求:3人以上(一名爆破工、一名搬运工、一名工长或安全员)
1.2工时:8小时
1.3安全用具:安全帽三顶、照明灯三盏、撬棍一根、竹篙若干、口罩三个
2.5严禁行2.5.2禁止违章操作;
2.5.3严禁冒险作业;
2.5.4严禁无证上岗;
2.5.5严禁药管混装。
第三部分:作业程序
作业步骤
存在的危害
3.1派班交待“三清”,正确穿戴好劳保用品。
3.2领取、检查、保管好爆破器材。
3.3搞好现场安全“三确认”。

某井作业指导书8页word文档

某井作业指导书8页word文档

1井况简介1.1地理位置某井归某厂第一油矿605计量间管理,位于某油田北部,与葡北6#站路相通,通井路为砂石路,路面平整,长150米,宽6米。

过往车辆较少,交通便利。

1.2生产情况该井在地质区块上属葡北三断块,属于外围油国田低产低渗透油井,地下与91-56、葡155水井连通。

该井抽油机型号为CYJ6-2.5-26HB型,生产能力为日产液12吨,日产油2吨。

抽油机状况良好,自1993年6月投产,已连续安全生产3000多天。

1.抽油机井生产工艺流程抽油机示意图12 151—清蜡阀门2—油压阀门3—生产阀门4—套压阀门5—套管阀门6—掺水阀门7—单流阀8—取样阀门9—回压阀门10—总来水阀门11—总回油阀门12—油水连通阀门13—油套连通阀门14—热洗阀门15—来水放空阀门3 操作指南3.1正常生产操作抽油机启停机要求:3.1.1启机前检查抽油机设备:配电箱、电动机、减速箱等设备完好无损,皮带松紧适度,清除抽油机周围障碍物,确定三相电压正常,无虚接短路等故障。

3.1.2启动抽油机:在各项检查正常情况下,倒好井口流程,按起机操作规程启动抽油机,检查各部位,有无异常情况。

3.1.3巡回检查正常生产过程中,按规定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理不了及时向上级汇报。

3.1.4停机:因维修或处理故障停机时,按停止按钮,刹紧刹车,停在适当位置,拉下自启开关,断掉电源。

长期停井时,出沙井驴头停在上死点,含蜡量大或稠油井驴头停在下死点,一般井驴头停在上冲程1/3-1/2处。

3.2抽油机维修保养抽油机维修保养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调冲程、冲次,调五率(平衡、对中、水平、紧固、润滑),换电动机,换皮带、更换井口盘根、调防冲距,更换毛辫子,更换防喷盒等。

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抽油机操作程序》和《抽油机维修保养规程》等操作标准。

4风险识别、削减及控制措施4.1抽油机井危险点源危险点源:1——来水管线; 2——回油管线; 3——井口工艺;4——游梁和工作平台 5——尾轴和横梁; 6——平衡块;7——曲柄; 8——抽油机皮带;9——电动机;10——低压配电控制箱; 11——井场;12——减速箱危险点源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注:危害程度:▲——高;◆——中;●——低。

排水管道多向通水井室施工作业指导书

排水管道多向通水井室施工作业指导书

排水管道多向通水井室施工作业指导书1.目的明确多向通水井室的施工作业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多向通水井室的施工作业。

2.编制依据《城市排水工程质量检验标准》DB29-52-2003《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程》(排水工程部分)DB29-76-20043.适用范围适用于市政排水工程多向通水井室的施工。

4.作业准备4.1内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完成后,应在本项工程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本施工作业指导书,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4.2外业技术准备通往井室的各管道施工完成,并测量定位准确,现场放出检查井中心线及边线的具体位置。

5.技术要求5.1检查井钢筋在钢筋加工厂集中加工成型。

5.2准确放出检查井的中心线和边线的位置。

5.3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尺寸来控制检查井的各细部参数。

5.4检查井质量检验标准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1受力钢筋间距基础±20板、墙±102箍筋间距±203钢筋保护层厚度基础±10板、墙±34相邻两板表面高差25模板表面平整度36模板垂直度0.1%H,且≯6 7模内尺寸基础﹢10,﹣20梁、板、墙、柱﹢3,﹣58模板轴线位移基础15墙109预留空洞位移1010井身内尺寸长、宽±20直径±2011井底高程±1012井框高程符合设计要求13基础厚度±106.施工流程施工流程为:施工准备→检查井基底处理→检查井及沉降缝施工→盖板安装。

7.施工要求7.1施工准备检查井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材料准备到位,如钢筋、模板、方木、扎丝等。

用仪器准确放出检查井的中心线和边线。

施工前向所有的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7.2检查井基底处理依据设计图纸对检查井的基底进行80cm块石+20cm碎石的换填处理,碎石上做10cmC15素混凝土垫层,垫层上开始施工检查井部分。

通井机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通井机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通井机操作规程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通井机操作规程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工作前的检查与准备:①检查驾驶室内所有排档及操作杆是否均放在空档位置。

②检查变速箱油面。

③检查各润滑部位是否打黄油。

④检查滚筒轴承座、变速箱被动轴轴承座固定螺丝。

⑤检查传动链条的完整情况。

⑥检查钢丝绳活绳头是否牢固。

⑦检查并调整滚筒离合器及刹带。

⑧检查发动机水温和机油压力,水温度达50°以上,机油压力达0.1~0.3Mpa,方可负荷运转。

⑨检查天车、游车、大钩润滑情况。

(2)滚筒操作:①8.8-80-I型通井机,先挂变速箱正倒档,后挂排档;JIT2M-80型通井机,先挂功率箱,后挂滚筒变速箱,挂档时牙齿不得打响。

②起钻挂上排档后,先挂总离合器,再挂滚筒离合器,并同时松刹车,并将油门加大。

不准先挂离合器后松刹车。

③下钻时,用刹车控制速度,不准用滚筒离合器刹车。

④按照负荷选择合适排档,换档时先使滚筒停止旋转,然后摘开总离合器,挂上合适的排档,再挂总离合器。

⑤起钻时,刹车必须完全松开,正常操作时不许猛刹车。

⑥不准用总离合器代替滚筒离合器,离合器不准半离半合使用。

⑦刹带温度过高时,停车应将刹车刹住,防止刹带变形。

石油工程技术 井下作业 通井作业

石油工程技术  井下作业  通井作业

通井作业1通井的定义用规定外径和长度的柱状空心筒体下井直接检查套管内径和深度的作业施工,称为套管通井,简称通井;该柱状空心筒体称为通井规。

2通井的目的通井的主要目的是用通井规来检验井筒是否畅通,为射孔、测试、钻灰塞、下封隔器等大直径工具做准备工作。

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目的:一是清楚套管内壁上黏附的固体物质,如结蜡、水垢、钢渣、毛刺、固井残留的水泥等;二是检查套管通径及变形、破损情况;三是核实人工井底是否符合试油要求。

3通井规的选择3.1常规通井规的外径应小于套管内径6-8mm,有效长度为1800mm。

3.2特殊情况下通井规外径可小于套管内径3-5mm,要求选用直径、长度和工具相同的通井规进行通井。

3.3对水平井、大斜度井应采用橄榄形状的通井规,最大外径应小于套管内径15-20mm,一般有效长度为1800mm。

3.4常规通井规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1所示。

表1-1常规通井规的主要技术参数套管规格,mm114.30127.00139.70146.05168.28177.80通井规规格外径,mm92-95102-107114-118116-128136-148144-158长度,mm180018001800180018001800接头连接螺纹钻杆NC26NC26NC31NC31NC31NC38油管φ60TBGφ60TBGφ73TBGφ73TBGφ73TBGφ89TBG4通井方法4.1对入井前的通井规检查、描述,并绘制草图(通井规表面光滑、无刮痕、无凹陷,无径向及轴向变形,壁厚5-7mm)。

量好通井规尺寸后,接在下井第一根油管底部,并上紧螺纹。

4.2当通井至距人工井底以上100m左右时,下放速度放缓为5m/min左右,同时观察拉力计(或指重表)变化情况。

4.3若通井遇阻,钻压控制为20-30KN。

计算遇阻深度,起出检查通井规,制定下步措施。

4.4如探到人工井底,则连续探三次,然后计算出人工井底深度,要求误差小于0.5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7.0
139.7
146.05
168.28
177.8
in
41/2"
5"
5 1/2"
5 3/4"
6 5/8"
7"
通井规规格
外径mm
92-95
102-107
114-118
116-128
136-148
144-158
长度mm
>500
注: 措施井通井作业按设计要求执行。
4、通井时要平稳操作,丝扣要上紧,防止钻具在井筒内旋转松扣。若中途遇阻,悬重下降不超过20-30kN,并平稳活动管柱,严禁猛蹲硬压,起出通井规检查有无变形并酌情制定下步施工措施。
4、通井过程中必须掌握悬重变化,控制悬重下降不超过30kN。
5、严禁用带通井规的管柱冲砂。
6、通井作业达到设计要求,井下套管内通径畅通无阻。
7、老井通井时要防止井喷。
三、录取资料
1、管柱类型、规格、单根长度、下入根数;
2、通井规型号、外型尺寸;
3、通井深度,遇阻位置,指重表变化值及对应深度;
4、起出通井规上的痕迹描述。
(2)老井通井:通井规下放速度小于10-20m/min,通至射孔井段、变形位置或预定位置以上100 m时,要减慢下放速度,缓慢下至预定位置。其他操作与普通井通井相同。
(3)水平井、斜井通井:①通井规下至450拐弯处后,下放速度要小于5-10 m/min,并采用下一根→提一根→下一根的方法。若上提时遇卡,悬重超过50kN,则停止作业,待定下一步措施。②通井至井底时,加压不得超过30KN,并上提完成在井底2m以上,充分反循环洗井。③起通井钻柱时,纯起管速度为10-13m/min,最大负荷不得超过油管安全负荷,否则停止作业,研究好措施后再干。④起出通井规后,详细检查,并进行描述。
通井作业指导书
一、通井作业技术要求
1、根据油层套管内径选择通井规,通井规规格应符合下表5规定。
2、通井必须通至人工井底(或按施工设计通井)。
3、通井前必须查清套管的技术状况,应准确丈量油管,通井规下井前必须详细测量其直径、长度、壁厚、表面状况,并留有通井规草图。
表5. 通井规规格
套管
规格
mm
114.3
5、遇阻井段应分析情况或实测打印证实遇阻原因,并经整修后再进行通井作业。
6、(1)普通井通井:①通井时,通井规的下放速度应小于10-20 m/min。通井规下至距人工井底100 m时,下放速度不得超过5-10 m/min。。②通井规下至人工井底后,上提在人工井底2 m以上,用1.5倍井筒容积的洗井液反循环洗井,以保持井内清洁。③起出通井规后,要详细检查有无痕迹并进行描述,分析原因,并上报技术部门,采取相应措施。
7、当通至人工井底悬重下降10-20kN时,重复两次,使探得人工井底深度误差小于0.5 m。
二、质量、安全、环保
1、作业时必须安装经过检定,符合要求的指重表(或拉力计)。
2、通井时应随时检查井架、绷绳、地锚等地面设备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停止通井及时处理。
3、通井中途遇阻,应起出通井规进行检查,找出原因采取其它措施后,再进行通井,严防猛顿及加压过大,造成卡钻事故;下井工具和管柱均应经地面检查合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