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8.1 折线统计图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8.1 折线统计图 青岛版(五四学制)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114-115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2.结合实例读懂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会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读懂图意,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进行预测和推断发展趋势。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发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各一张,学具袋一份,装有2号、3号图纸二张。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同学们,在咱家乡蓬莱有全亚洲最大的海洋极地馆,你们去过吗?今天老师带来一段视频,一起来看看。

(观看视频)老师最喜欢的海洋明星是小海豚。

假期中,小海豚生病了,工作人员非常着急,对小海豚进行科学的治疗,而且每隔四个小时给它检测一次体温。

说到这儿,你最想知道什么?(针对小海豚的病情,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师:看来大家都很关心小海豚的病情发展情况。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初步整理原始数据师:这是工作人员对小海豚体温测量的结果。

有什么感觉?数据又多又乱,怎么办?师:我们都学过哪些统计方法?(学生交流)下面我们同桌合作,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快速把小海豚的体温统计好。

2.对比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师:我们一起看看这两个同学的想法。

(投影上分别展示学生整理好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生介绍选择这种统计方法的的理由)师: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来,咱们把这两种结果放在一起。

作为医生,要研究小海豚的病情,你们觉得哪种法更能直观地看出体温的高低变化来?(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比较中感受到条形统计图更能清楚看出体温的变化)师:我们来看这张条形统计图,怎么没画完呢?(学生交流感受,统计图画起来麻烦,太慢了)师:你看,条形统计图既要画框又要涂色,的确有些麻烦。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_课件1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_课件1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
不同之处: ①统计图的形式不同。第一幅是条形统计图,第二幅是折线统计图。 ②横轴上表示年份的方式不同。条形统计图中的年份是由间隔相同、 长度相同的线段组成的,折线统计图中的年份是由等距离的点组成的。 ③表示数量的方式不同。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 统计图是用点表示数量的多少,再用线段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
合作探究
观察统计图, 你有什么发现?
1、从折线统计图能看出滨海市每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多少。 2、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滨海市 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变化趋势。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 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的情况。
合作探究
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怎样呢?
2013年1月 18.5 14.5 16
15
11.5
10 5
10.5 连线 描点
折 线 统 计 图
2012
年份/年
0
2004
2006
2008
2010
合作探究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
相同之处: ①两种统计图表示的是同一内容。 ②都有横轴和纵轴,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人均公共 绿地面积的数据。
合作探究
7 8.2
26.3 296.6 12
1
6
39.6
上升 下降
自主练习
2.
40 5 8 20
45
5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09
2010
回顾整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10 5
9.8 7
11.4 8.5
0
2004

四年级数学下第八单元绿色家园__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作业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数学下第八单元绿色家园__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作业青岛版五四制

第八单元㊀绿色家园第八单元 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一㊁旧知链接1.复习回顾有关统计表㊁条形统计图的知识㊂2.想一想: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有什么特点?二㊁新知速递1.预习教材信息窗1,将滨海市人均绿化面积情况绘制成条形统计图㊂2.上网收集有关折线统计图㊂想一想: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何特点?1.填空㊂(1)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㊂(2)(㊀㊀㊀)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㊂(3)(㊀㊀㊀)统计图能很容易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㊂2.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是:(1)整理数据㊂(2)画出纵轴和(㊀㊀㊀),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㊀㊀㊀)㊂(3)根据(㊀㊀㊀)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㊀㊀㊀)顺次连接起来㊂(4)写出统计图的名称和制图(㊀㊀㊀)㊂3.四(1)班的同学登天台山,从学校到天台山的行程情况如下:(1)同学们从学校出发到达山顶,经过(㊀㊀㊀)小时㊂(2)学校到天台山的山顶一共行驶了(㊀㊀㊀)千米㊂(3)哪个时间段他们在休息?休息了几次?共多长时间?4.下面是某车间2018年1到6月份生产情况统计图㊂(1)(㊀㊀㊀)月份的产量最高,是(㊀㊀㊀)吨;(㊀㊀㊀)月份的产量最低,是(㊀㊀㊀)吨;1月和4月相差(㊀㊀㊀)吨㊂(2)(㊀㊀㊀)月份到(㊀㊀㊀)月份的产量呈上升趋势;(㊀㊀㊀)月份到(㊀㊀㊀)月份的产量呈下降趋势㊂(3)估计一下,7月份的产量会是(㊀㊀㊀)吨㊂基础训练1.说一说: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绘制时要注意什么?第八单元㊀绿色家园2.下图是世界人口变化情况统计图㊂(1)世界人口从40亿增加到60亿共花了多少年?(2)到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到多少亿?(3)从1974年到1999年平均每年增加多少亿人口?3.下图是某厂2018年上半年生产空调台数统计图㊂(1)哪个月生产的台数最多?哪个月最少?各是多少台?(2)几月份到几月份的生产量增长最快?(3)你能预测一下该厂2018年下半年生产的发展趋势吗?4.看图回答问题㊂如图,横轴表示小晨行驶的时间,纵轴表示小晨从家到图书馆的距离㊂(1)小晨从家去往图书馆的过程用了(㊀㊀㊀)分钟㊂(2)小晨在图书馆停留了(㊀㊀㊀)分钟㊂(3)小晨返回时的车速是多少?发散思维5.你所在地区最近一周每天的最高气温是怎样变化的?收集相关数据在方格纸上制成统计图,与同学交流㊂。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 折线统计图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 折线统计图

(1)陈东几岁到几岁时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10cm
(2)陈东身高115厘米时几岁?
(3)陈东7岁半时身高大约是多少? 125cm
学身以高/致厘米用 下面是某地区2012年月平均 气温和月降水量情况统计。
某地区2012年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1)该地区( 7 )月平均气温最高,是(26.3)℃; ( 1 )月平均气温最低,是(8.2) ℃。
省略 50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年龄/岁
学身以高/致厘米用
陈东0~10岁身高情况统计图
身高/厘米
150 140 130 120 110
130135 141 115 120 101 108
100 90
85 93
80 74
70
60 50
50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年龄/岁
连接各 点。
5
0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年份
易错提醒
(
)统计图既能表示学校近两年
各年级人数,又能看出两年人数的增减。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错误选择: A
正确选择: B 温馨提醒: 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但可以
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 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趋势。
课堂小结
●折线统计图要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 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 再用线段依次连接各点。
(3)从6月份到12月份,降水量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学身以高/致厘米用
某地区2012年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某地区2012年月降水量统计图
(4)你认为在哪些月份到该地区旅 十月游份比旅较游好好?,因说为明放你长的假理,由有。充足时间;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单元测试卷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单元测试卷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单元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选择题1 . 小明和小英一起上学.小明觉得要迟到了,就跑步上学,跑累了,便走着到学校;小英开始走着,后来也跑了起来,到校门口赶上了小明.下列四幅图中,()描述了小英的行为.A.B.C.D.2 . 小明和小华是同班同学,小明中午回家吃饭,小华在班级吃中饭.下面()图描述的是小明一天的情况.A.B.C.D.3 . 欢欢和乐乐哥妹俩同时感冒发烧了,妈妈要统计哥妹俩每隔两小时的体温变化情况,选用()统计图比较合适.A.单式条形B.单式折线C.复式条形D.复式折线4 . 五年级学生喜欢看的课外书统计表。

应选用()统计图A.条形B.折线菊花牌感冒冲剂零售价为20元,两次降价后分别为18元和15元.用下面两幅图来表示药价的变动情况.A B5 . 你觉得哪一幅统计图更能突出价格下降的幅度?()A. 是B. 不是6 . 如果在两次降价中,感冒冲剂类药品的平均下降幅度为30%,菊花牌感冒冲剂的降幅相对来说是不是很大?()A. 是B. 不是7 . 下面能够表示汽车由静止开始发动,加速到一定速度匀速行驶一段距离后减速上坡,再加速下坡,然后逐渐减速到匀速行驶的一个过程的是()。

A.B.C.D.二、填空题8 . 下面是A、B两市去年上半年降水量情况统计图1月降雨量________市更多.9 . 表示你所在班级的男女生跳绳比赛的情况,应选择(____)式(_____)统计图比较合适.10 . 张华骑自行车5个小时行驶了75千米,张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_____)。

11 . 在=2.6中,x与y成比例.12 . 如图的图象表示斑马和长颈鹿的奔跑情况.(1)斑马的奔跑路程和奔跑时间成________比例.(2)长颈鹿18分钟跑了________千米.三、判断题13 . 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都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

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

八、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单元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体验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量变化中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2、根据需要,能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或预测。

3、在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4、在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引入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学习,学生通过将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较,感受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的基本特点,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并能根据数据信息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一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本单元的知识也为今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等知识奠定基础。

单元重点: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对统计图进行分析,作出合理的预测或推断,单元难点:能够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单元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自主探究新知。

2、注重体现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结合地域特点和教学实际合理开发教学资源。

单元建议课时数:4信息窗1:城市绿化教学内容:课本第114—115页,认识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分析、预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合作用。

3、在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绿色植物有美化环境、保持水土、制造氧气和净化空气等作用,引导学生体会绿地对于改善居住环境的意义,进一步体会绿化的重要性。

出示信息窗1情境图,认真观察。

《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省一等奖)

《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省一等奖)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闽侯县实验小学 谢沁绯 指导老师: 罗梅兰
绿色家园
滨海市和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 表
年份 城市
滨海市 临江市
2004年 2006年 2008年 2010年 2012年
10.5 7
11.5 9.8
14.5 8.5
16.0 8.5
18.5 16.0
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图
14.5 10.5 11.5
18.5 16.0
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图
16.0
9.8
8.5
8.5
7
( 滨海 )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统计图
18.5
14.5
16.0
10.5
11.5
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图
16.0
9.8
8.5
8.5
7
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统计图
16.0
9.8

8.5 8.5
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统计图
16.0
9.8
8.5
8.5

为什么之前学了条形统计图现在还要学折线统计图?
2017年学校体育兴趣小组人数统计图
学校足球兴趣小组人
55
50
50
50
45
40
42
35
35
30
30
25
20
30 20
15
12
10
5
滑轮 足球 篮球 花样
0
2014 2015 2016 2017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上册七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说课稿青岛版六三制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上册七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说课稿青岛版六三制
3.多元化评价方式: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后作业
1.根据提供的数据,制作折线统计图,并附上统计图的解读。
2.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统计现象,进行数据分析,并制作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3.运用折线统计图的知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预测未来考试成绩、分析市场趋势等,并撰写一份报告。
作业反馈:
1.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并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的反馈。在批改过程中,注意指出学生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如数据选择、图表设计、统计图解读等方面。
2.对于学生在数据分析中的错误,要及时指出并给出正确的分析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如何正确地运用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3.对于学生在应用拓展中的问题,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③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使板书更具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对于学生的优秀作业,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信息技术应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在线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统计图的基础知识,如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更为直观、形象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课程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符合教学实际需求。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对数据分析和处理的逻辑推理能力;2)数据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3)模型构建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折线统计图单元教材简析: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在会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下,建立了统计的观念。

在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单元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学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能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2、学会用折线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

3、让学生通过读图、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

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建议: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现实意义。

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读懂图意,初步了解折现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绘制特点,完成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在发现与回答问题过程中进行合理的预测和推断。

3.通过对简单数据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发现和概括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1.发现、分析、表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画统计图、预测和推断发展趋势。

信息窗1: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13页信息窗1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折线统计图;懂得折线统计图也是描述和刻画数据的一种方法。

2、经历条形与折线统计图的比较过程,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能够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达的含义;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和推断。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能读懂折线统计图的含义,并进行预测、推断。

教学难点: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表达的含义,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和推断。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去过威海吗?威海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荣获了2003年度全球改善人居环境最高奖——联合国人居奖。

为什么威海市是最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威海,了解威海,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奥秘。

(出示课件)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 1998—2002年威海市新水取水量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引入对折线统计图的学习。

)师:刚才我们出示的信息,全部都是用文字表达的。

如果从数学的角度,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生:条形统计图。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一)解决红点问题: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回答)你能把这个变化情况用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吗?(教师为学生提供统计图表,引导学生独立尝试统计),先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出来,做完跟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2、学生自主选择进行绘制,绘制完成后在班内进行展示(课件出示)师:同学们绘制的非常好,从条形统计图形中了解到许多信息。

对威海的无害化垃圾处理能力,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统计图来表示吗?有没有更直观地表示这种变化的统计图呢3、反映威海市1998年到2002年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还可用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它是用一条折线来刻画信息的。

师:让我们一起关注大屏幕,看折线统计图是怎么绘制的。

(课件演示)师:你看懂这个过程了吗?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这个过程。

学生汇报交流,师引导归纳出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先描点再连线。

师:在描点、连线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要找准数据点,并在连线时要依次连接)4、初步阅读折线统计图师:看着这个折线统计图,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你能从中看出威海1998年到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吗?学生在交流的时候重点抓住变化来谈。

师:谁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先思考,然后交流提出的问题并解答。

5、对比分析,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谈话:刚才有的同学根据统计表进行分析,有的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还可以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你觉得解决“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用那种方法比较合适?为什么?谈话:解决像“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最好用折线统计图,因为它能直观地反映出事情的变化情况。

6、(二)解决绿点问题:1998—2002年威海市新水取水量的变化情况怎样呢?表示这个变化情况,应该用哪种统计图呢?谈话:能自己在教材图出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描述取水量的变化情况吗?先自己画图分析,再和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交流汇报: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汇报时大致从下面两点:相同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反映出威海市1998年到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情况,并能看出哪年的处理能力最强和最弱。

不同点:(1)方法不同,条形统计图顾名思义是通过条形来反映数量的,折(2)折线统计图能更清楚的看出威海市1998年到2002年垃圾师:对于以上发现你觉得全面吗?有什么疑问吗?估计有的学生可能会有疑问,比如:条形统计图中,2000年与2001年,也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

在这里两种统计图相差不是很大,我们都可以看出数量的的多少和它们的变化情况,但折线统计图在变化趋势上会比条形更直观一些。

折线统计图最大的特点是能更加清晰地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

同学们在统计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进行选择。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师:折线统计图在教育、股市、医学、气象等等很多方面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生活去看看。

1、课本“自主练习”第1题先让学生说清楚这两幅折线统计图统计的是什么,然后看图回答书上提出的前三个问题。

汇报订正后,师:这里在统计气温和降水量时,为什么选择折线统计图呢?你能说说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吗?目的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强调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然后再完成第四问,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预测、推断能力。

2、达标练习(课件出示)学生一起回答。

板书设计:七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统计折线统计图更加清晰地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描点-------连线教学反思:(1)课堂中,通过让学生了解“联合国人居奖”、“垃圾无害化处理”、“重复用水量”、“新水取水量”等,拓宽学生的视野;继而又对学生进行了节约用水的情感教育。

(2)通过对“威海市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情况”的纯文字的描述,过渡到用已经学过的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表达,再引入折线统计图,一方面让学生回顾已有的表达方式,初步感受到对于同一信息,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刻画,每一种表达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

另一方面为出示新的表达方式“折线统计图”,学生会生产了解它的需要,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智慧广场---《排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24-125页智慧广场【教材简析】排列是学习统计概率知识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本智慧广场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选取了3位同学排队照相的素材,旨在通过解决现实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排列问题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材从解决排队照相的问题入手,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举例、画图等直观方法帮助发现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零散的思维条理化。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掌握解决排列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教学难点】探究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卡片、自主学习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有外出游玩的经历吗?见到一处美景,你们是不是非常想留念?小冬、小华、小平三人游玩时也想合影留念,她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课件出示)谈话:假如你是摄影师,能帮助她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新课的引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渴望的探索过程。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3人排队的排列方法,寻找排列的规律。

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提示: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到答案,最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探究。

教师在小组之间巡视指导。

2.预设情况第一种: 第二种:第三种: 第四种:小冬 想一想,排一排(可借助学具),并把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

小华 小平(结合学生的探究情况,分别展示、交流,重点交流排列方法的指导)3.讨论分析:以上每一种排队方法都要让学生分析一下,每一种表示方式的特点,能否做到不重复,不遗漏?4.归纳总结:刚才大家发挥了小组团结合作的力量,用了不同的方式来表示3个同学的排队情况,都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做到有序思考,这就是数学中的排列问题。

(板书课题)其实,这些方法之间又存在着共性的特点,就是先确定第一个人的位置,其他两人自由排列,数出有几种排列方法,依次类推,这样可以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一共有多少种排法。

(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设计意图:课前通过准备充分的学具或卡片等,帮助学生通过操作引领学生探究事物的排列规律,通过几种不同形式的方法的探究,让学生逐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的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深化、提升师:你能用一道数学算式把以上的排法表示出来吗?预设:2×3=6师:2和3分别表示什么意义?【设计意图:学生对算式2×3=6的理解,从最初的表层,借助学具来形象地理解,到后面的归纳为用数字来表示排列问题的实质,是思维高度的一次飞跃。

】谈话:刚才,你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是你们组共同努力的结果。

你们自己能不能独立解答此类问题呢,向大家展示一下自我?三、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1.同学排成一行跳舞,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学生解答并说明想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