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

合集下载

系统性红斑狼疮百科

系统性红斑狼疮百科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侵犯皮肤和多脏器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某些不明病因诱导机体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等),导致:①自身抗体与相应自身抗原结合为循环免疫复合物,通过III型超敏反应而损伤自身组织和器官;②抗血细胞自身抗体与血细胞表面抗原结合,通过II型超敏反应而损伤血细胞。

北京军区总医院风湿免疫科专家说: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弥漫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皮肤粘膜、骨骼肌肉、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同时还可以累及肺、心脏、血液等多个器官和系统,表现出多种临床表现;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和免疫学异常。

系统性红斑狼疮简介SLE好发于青年女性,发病高峰为15~40岁,男女发病比例为1:9左右。

幼年和老年性SLE的男女之比约为1:2。

全球的患病率约为30~50/10万人,我国的患病率约为70/10万人。

但各地的患病率报道有明显差异。

SLE的发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SLE患者的同卵双生兄妹发病率为25%~50%,而异卵双生子间发病率仅为5%。

尽管SLE的发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大多数为散发病例。

北京军区总医院风湿免疫科专家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按照主要的受累器官或组织的不同,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进一步分类为狼疮肾炎、神经精神性狼疮、狼疮肺炎、狼疮心肌炎以及狼疮肝炎等。

(1)皮肤病变:盘状红斑(DLE),是SLE的慢性皮肤损害,约有2~10%的DLE可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亚急性皮肤性狼疮(SCLE)可见于7%~27%的患者,多为对称性,常见于阳光暴露的部位,红斑可为鳞屑样丘疹或多形性环状红斑,多形性环状红斑可融合成大片状伴中心低色素区,愈合后不留有瘢痕。

急性皮肤病变的典型表现是蝶形红斑,约见于30%~60%的SLE患者,常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起始表现,光照可使红斑加重或诱发红斑。

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

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

• 癫痫
1950~1963 13.8% 多死于入院后48~72小时
1950前 3.4%
25%
PUMC(80~90)17/506
脑电图:弥漫性功能障碍
• 脑血管病变
- 症状性
表现:发热、头痛、思维混乱 癫痫(几小时~几天) 精神症状、脑脊髓炎 不治 → 昏迷 → 死亡
检查:SLE活动
CSF: 压力↑、蛋白↑、细胞↑、IgG↑ 80%有抗神经原抗体 影像学:早期CT、MRI正常 晚期、沟回改变、软化灶
• Daly(1945) 和
失语症,轻偏瘫
NP-SLE伴有CSF的异常 病理血管炎
• Dobois(1953)总结62例NP-SLE
• Lewis(1954) 首先利用脑电图和心理调查测试
NP-SLE • 1950~1970 现 • 1970~1990 几百篇文章描述了各种NP-SLE的表
APL、抗核糖体P抗体(r-RNP)、 抗神经原细胞抗体、抗淋巴细胞抗体
PET:弥漫增殖
病理: 脑血管炎性改变
- 闭塞性(血栓、梗塞)
10/234,4.3%(1989年) 4/506, 0.8%(1994年,中国) 表现:局灶体征、头痛、意识认知障碍 检查:早期SLE活动 晚期SLE稳定 APL:40%~55% 抗神经原抗体 影像学:CT、MRI
- 出血
5/234,2.1%(1989年)
• 行为异常
• 视神经炎 • 假性脑瘤
PUMCH:72 例 NP-SLE
• 行为异常
• 嗜睡、昏迷(意识障碍) • 癫痫
20例(28%)
19例(26%) 17例(24%)
• 无菌性脑炎
• 脑血栓
9例(13%)

神经精神狼疮65例分析

神经精神狼疮65例分析

云南医药2012年第33卷第6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因未明累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当SLE累及神经系统而表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时称为神经精神狼疮(NPSLE),或曾称之为狼疮脑病[1],多累及小动脉和毛细血管。

据国内文献报道,NPSLE在SLE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14%~75%[2],重症神经精神狼疮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现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06~2012年1月收治的65例NPSLE作一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65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97年SLE诊断标准[3],同时排除了感染、肿瘤、其它结缔组织病、药物作用、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脑病和各种原发性神经精神学异常所致神经精神症状。

65例中,男性1例,女性64例,年龄14~59岁,平均33.3岁。

病程10d~23年,中位病程3.4年。

全部患者行外周血象、C反应蛋白、ESR、ACA(抗心磷脂抗体)、ANA、补体、ALB、GLOB,尿蛋白、脑脊液检查等。

其中57例行头颅MRI平扫+增强检查,8例行头颅CT检查,9例行脑电图检查。

二、临床症状:起病至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在1年内者28例,1~5年者23例,大于5年者14例。

其中以神经精神症状首发9例,其余56例在SLE病程中各个阶段出现了各种神经精神症状。

①狼疮性头痛22例占34%,抽搐发作18例占28%,精神异常15例占23%(表现为淡漠、狂躁、幻觉、抑郁、Neuropsychiatriclupuserythematosus.SHITao-fen,ZHANGHong,FANHong-tao,etal.(People'sHospitalofYimenCoumtyand1st.People'sHospitalofYunnanProvince6511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characteristics,earlydiagnosisandearlytreatmentoftheneuropsychiatriclupuserythematosus(NPSLE).MethodsAretrospectivestudywasusedtoanalyzetheclinicalmanifestations,laboratoryexaminations,imagingfeatures,complications,treatment,andprognosisof65patientsdiagnosedwithNPSLE.ResultsNeuropsychiatricsymptomswerethefirstappearancein9cases.56patientswithSLEappearedwithvariousneuropsychiatricsymptomsinonephaseofthedisesase.60%(40cases)hadaraiseofproteinincerebrospinalfluid.46in57casesappearedwithabnormalsignalsinthecerebralMRI.11caseswithoutabnomalitiesinthecerebralMRIhadraisedproteinincerebrospinalfluid.Aftertreatment,allpatientshadsomedegreeofreliefexceptapatientwithlupusnephritisdied.ConclusionThecombinationofclinicalmanifestation,cerebrospinalfluidexaminationandcerebralMRIhelpsearlydiagnosisofNPSLE.Earlydiagnosisandrationaltreatmentisimportant.Keywords: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Neuropsychiatriclupus·临床研讨·神经精神狼疮65例分析史桃芬1,张虹2,范宏涛2,梅坚2(1.易门县人民医院,云南易门651100;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风免科,云南昆明650032)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精神狼疮(NPSL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磁共振表现

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磁共振表现

收稿日期:2006-06-20;修回日期:2006-08-17作者简介:黄劲柏(1972-),男,湖北省荆州市人,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磁共振成像研究。

工作单位: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医学院医学影像系。

 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磁共振表现 黄劲柏,徐海波,孔祥泉,刘定西,熊 茵,刘 刚,王 伟,李志勇,郭大静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湖北 武汉 430022)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NPS LE )的磁共振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6例NPS LE 的头颅磁共振表现。

结果 16例NPS LE 患者的头颅MR I 异常者13例,阳性率81.3%。

其MR I 表现为:(1)13例均为大脑半球受累,灰白质均可累及;(2)脑内多发片状异常信号8例(61.5%),分布无规律;(3)脑梗塞7例,脑水肿4例,出血2例;(4)脑萎缩2例;(5)5例增强扫描均无明显强化。

结论 结合临床资料,MR I 可以诊断NPS LE 。

关键词:红斑狼疮,系统性;脑;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593.24+1;R322.81;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671(2007)05-0584-04The Appearances of Neuropsych i a tr i c Syste m i c L upus Erythe ma tosus on M R IHUAN G J in -bai,XU Hai -bo,K ON G X iang -quan,L I U D ing -xi,X I ON G Yin,L I U Gang,WAN G W ei,L I Zhi -yong,G UO D a -jing(D epart m ent of R adiology,the A ffiliated U nion Hospital,Tongji M edical College,Huazhong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 uhan 430022,Ch ina ) Abstract:O bjecti ve T o exp l ore the value of MR I in diagnosing neur op sychiatric syste m ic lupus erythe mat osus (NPS LE ).M ethods MR I appearances of NPS LE in 16cases verified by clinic were analyzed retr os pectively .Results Of the 16cases,there were 13cases with abnor mal MR appearances.MR I findings of NPS LE were:(1)cerebral he m is phere involve ment in all the 13cases and gray and white matter involve ment often;(2)multi p le la mellar abnor mal signal intensity in 8cases,l ow signal intensity on T 1W I and high signal intensity on T 2W I and irregular distributi on;(3)cerebral infarcti on in 7cases,ede ma of brain in 4cases and he morrhage in 2cases;(4)brain atr ophy in 2cases;(5)no obvi ous enhance ment on contrast -enhanced scan in 5cases .Conclusi on I n combinati on with clinical data,MR I can diag 2nose NPS LE exactly .Key words:lupus erythe mat osus,syste m ic ;brain ;MR i m aging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 m ic lupus erythe mat osus,S LE )是一种可侵犯全身各系统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神经精神狼疮相关的自身抗体

神经精神狼疮相关的自身抗体

神经精神狼疮相关的自身抗体目前,神经精神狼疮的诊断仍是临床难题,本文对与NPSLE相关的自身抗体进行综述,以期有助于NPSLE的发病机制和诊断的研究。

抗内皮细胞抗体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导致颅内小血管病变,因此NPSLE可能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在NPSLE中,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抗体可能改变了胶质细胞膜电流而致病。

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抗体在NPSLE患者中可能通过血脑屏障,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神经元凋亡而致病。

抗磷酸丙糖异构酶抗体可与神经元相关蛋白结合引起神经元凋亡,并通过激活补体和巨噬细胞引起神经元和轴突变性,可能导致NPSLE发病。

抗微管相关蛋白-2抗体可能是NPSLE 的免疫标记物。

[Abstract] Now,diagnosis of 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NPSLE)is also clinical challenge. The article is a summary that is about of autoantibodies of NPSLE. It may be help to study the diagnosis and pathogenesis of NPSLE. Because anti-endothelial cell antibodies injure small vessels in the brain,NPSLE can be some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ti-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ntibodies can cause NPSLE by change of glial cell membrane potentials. It may be a pathogenesis of NPSLE that anti-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antibodies can caues apoptosis of neurons by antigen antibody reaction. Anti-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 antibodies associated with neuronal proteins cause neuronal apoptosis,and through activation of complement and macroghase cause neuronal and axonal degeneration,which may lead to NPSLE. Anti-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2 antibodies may be NPSLE immune markers.[Key words]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utoantibodies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自身免疫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其中有神经精神的表现,即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ehiatrie SLE,NPSLE)。

2021神经精神性狼疮研究现状(全文)

2021神经精神性狼疮研究现状(全文)

2021神经精神性狼疮研究现状(全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典型代表,多种自身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和由此导致的多系统免疫炎症损伤是SLE的基本特征。

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是SLE累及中枢(脑或脊髓)或外周神经系统的表现,症状包括癫痫、精神错乱、认知异常以及严重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异常。

NPSLE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出现在SLE病程中的任何阶段,大部分发生在SLE初发阶段,约50%的患者在患病前2年发生,是SLE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之一。

NPSLE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目前尚不清楚,有研究估算,5%~20%的SLE患者最终会发展为NPSLE。

01 发病机制NPSLE的发生与脑屏障的破坏、抗磷脂抗体(APL)相关血栓的发生、血栓性微血管病的发生、自身抗体和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及脑内固有免疫的激活密切相关。

磷脂抗体相关的血栓和血栓性微血管病是部分NPSLE发生的主要机制。

而在血栓相关的机制之外,脑屏障结构和通透性的增加对NPSLE的发生具有关键作用。

在脑屏障功能受损的前提下,多种自身抗体如N-甲基-D-天冬氨酸抗体(NMDA)、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nti-P)、抗Ro-52抗体、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s)、抗微管相关蛋白2抗体(MAP-2)和抗上池蛋白(suprabasin)抗体,均与NPSLE的发生密切相关。

NPSLE患者脑脊液中可以检测出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6、IL-8、B细胞活化因子(BAFF)等,也提示炎症反应在NPSLE发生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在脑固有免疫方面,有研究发现SLE模型(MRL/lpr)小鼠脑内存在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阻断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可以减轻小鼠的神经精神症状。

02 临床表现NPSLE的临床表现复杂,异质性很强。

临床需将血栓相关的NPSLE 与其他类型区分开,同时也需要将与疾病活动密切相关的NPSLE与慢性损害导致的神经精神症状区分开。

429-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2010年神经精神性狼疮的治疗

429-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2010年神经精神性狼疮的治疗

学术动态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2010年神经精神性狼疮的治疗建议李春穆荣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风湿科医生面临的挑战,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手段、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方案不足、预后难以评估等是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此,EULAR通过Pubmed及Cochrane系统评价数据库检索2009年1月前发表的全部英文文献,在此基础上结合25个中心23名风湿病学及精神病专家、1名临床流行病学专家及1名研究人员的意见制定了神经精神性狼疮的治疗建议,为NPSLE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该建议于2010年12月在Ann Rheum Dis杂志正式刊出(2010,69:2074-2082)。

在此,我们将其中的主要内容摘录为下表,以飨读者,希望对医生的临床工作有所裨益。

表1 EULAR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总体治疗建议建议内容证据水平推荐等级评分1患病率:神经精神事件可以出现在SLE诊断之前、同时或之后,但常(50%~60%)发生在SLE 诊断后的第1年,40%~50%发生在疾病活动期。

2 B 8.22累积发病率:常见(5-15%)表现包括:脑血管病(CVD)和癫痫;相对少见(1%~5%):严重认知功能障碍,严重抑郁,急性精神错乱状态(ACS)和周围神经异常;罕见(<1%):精神异常,脊髓炎,舞蹈病,颅神经病变和无菌性脑膜炎。

2 B 8.43高危因素(≥5倍):SLE疾病活动度,既往严重NPSLE表现(特别是认知功能障碍和癫痫)和抗磷脂抗体(特别是CVD,癫痫和舞蹈病)等。

2 B 9.14SLE患者新出现不能解释的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最初的诊断性检查同出现相同症状的非SLE患者。

2 D 9.75依据神经精神表现的类型,检查应包括腰穿和脑脊液检查(首先除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电图(EEG)、认知功能的神经精神评估,神经传导速度(NCS)和核磁共振(MRI)评价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2 D 9.86推荐的MRI检查(脑和脊髓)包括普通MRI序列(T1/T2,FLAIR),DWI,和钆增强T1序列。

医学ppt课件神经精神性狼疮NP

医学ppt课件神经精神性狼疮NP

01
02
03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中的蛋白质、细胞 计数和免疫球蛋白等指标 异常可提示NP的存在。
神经影像学检查
如MRI、CT等,可以显示 NP患者的神经系统病变, 如脑炎、脑膜炎、脑血管 炎等。
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异常可提示NP患者 存在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如癫痫、认知障碍等。
05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一般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并发症针对性预防措施建议
感染预防措施
保持患者生活环境清洁,避免接触感染源;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培养,如勤洗手、戴口罩等;根据医嘱规范使用抗 生素等药物预防感染。
心血管事件预防措施
控制病情活动,减轻免疫系统对心血管系统的攻击;积极治疗心血管系统受累的情况,如使用抗炎、抗氧化等药 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
发病机制
NP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境 、免疫等多个方面。其中,自身免疫 反应导致的血管炎和神经元损伤是主 要的病理生理过程。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NP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头痛、癫痫、认知障碍、精神症状等。根据受累部 位不同,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和外周神经系统受累两大类。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受累部位的不同,NP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弥漫性脑病、脑血管 炎、脑膜炎/脑炎、脊髓炎等。
遗传学检测在NP预测和诊断中的价值
HLA基因型
某些HLA基因型与NP的易感性相关,如HLA-DR2、HLA-DR3等。通过遗传学 检测可以预测个体患NP的风险。
基因突变筛查
某些基因突变与NP的发病有关,如补体系统相关基因、干扰素相关基因等。通 过基因突变筛查可以为NP的诊断提供依据。
其他辅助诊断技术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Daly(1945) 和
失语症,轻偏瘫
NP-SLE伴有CSF的异常 病理血管炎
• Dobois(1953)总结62例NP-SLE
• Lewis(1954) 首先利用脑电图和心理调查测试
NP-SLE • 1950~1970 现 • 1970~1990 几百篇文章描述了各种NP-SLE的表
APL、抗核糖体P抗体(r-RNP)、 抗神经原细胞抗体、抗淋巴细胞抗体
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
一.概述
1.简述
• 轻——重 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癫痫、休克、 昏迷 • 局限性、全身
• 诊断困难
• 与其他疾病的类似表现鉴别、药物的作用
2.历史
• Hebra和Kaposi(1875) 第一个描述SLE的终末 期 出现昏迷
• Osler(1895) 精神症状
• Baum(1904)
二.临床表现
1.发生率
NP-SLE:24%~51%
儿童: 33%(353 例)
PUMCH: 14%
>75岁: 6%~19%
两种趋势:升高、降低
2.主要表现
• 认知功能障碍
• 头痛 • 癫痫 • 昏迷、嗜睡交替 • 无菌性脑膜炎 • 脑出血、梗塞、栓塞
• 轻瘫、脊髓病变 • 周围神经病变 • 运动功能障碍
表 10例CNS-SLE MTX 加DXM鞘内注射治疗的情况
鞘内注射 鞘内注射后脑病缓解时间
病例
1
MTX (mg)
20
DXM (mg)
20
次数
2
间隔时间 天 /次
8
h
48
2 3 4 5 6 7 8 9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症状 检查
例数 精神症状 2 意识障碍 0 24 24 14 15 8 36
异常
例数 29 压力 8
脑脊液
蛋白 23 白细胞 6 糖
癫痫 0
无菌性脑膜炎 2
28
30
23
30
9
22
20
27
6
14
脑血栓 1
14
14

6
13
6
• 影像学
表 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患者的头颅CT及核磁共振表现
神经精神检查异常
CT、MRI脑皮质萎缩
精神情感支持
去除药物和其他CNS的疾

激素、免疫抑制剂
• 治疗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MTX+DM鞘内注射
Ann Rew Immunopathal, 1994; 16: 313~321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9;3:27~29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1;5:220~222
率 主要变化 治疗
2%
APS、凝血功能下降
血小板下降
激素
代替因子 输血
• 狼疮头痛
率 表现 治疗
15%
APS、Raynaud
激素
偏头痛的治疗 血小板拮抗剂
• 认知障碍
率 表现 治疗
50% 药
抗r-RNP、抗DNA
激素、抗疟
CSF:抗神经原抗体
低补体
免疫抑制剂
• 器质性脑病综合征
率 表现 治疗
10%
• 血清与CSF中anti-N比较(共39例)
CSF 13 14 12 + 血清 + + CNS-SLE 11 5 0
• 抗淋巴细胞抗体 与抗神经原抗体有交叉
• 抗r-RNP抗体 12%~28% SLE(+)
CSF:(-)
• APL
28%~55% 20%
PUMCH SLE
CNS-SLE SLE
蛛网膜下腔出血
微小出血灶 硬膜下出血 大脑出血
• 感染
脑膜炎 血管周围炎(伴感染) 脓毒血症出血
局灶性脑炎
血管炎(伴感染)
四.实验室检查
• 抗神经原抗体
80%
5%
CNS-SLE
SLE
IgG(+)
CSF:(+)
• PUMC 的资料(Anti-N)
ELISA法:抗原 SK-N-SH 成神经瘤细胞
神经精神 症状 精神症状 精神症状 精神症状 精神症状 头痛 意识障碍 癫痫 脑血管疾病 脑脊液 anti-N 水平(A相对) 治疗前 0.60 0.41 0.94 0.37 0.33 0.46 0.46 0.21 治疗后 0.14 0.18 0.27 0.17 0.29 0.30 0.21 0.18
认知障碍 x 34.2
病程
SLEDAI % T1 T2
6 ~ 144(月)
x
x
60
12
小的皮层、皮层下低密度损伤 提示血小管炎 高密度损伤
12.5% 脑室扩大,与疾病严重程度、认知障碍、年龄、病 程、用药无关
Ann Rheu Dis 2002 VOL 61 (sup) 96
五.分类
• 1979年 Kassan & Lockshin 提出对CNS-SLE分 类 Arthitis & Rheum 1979; 22:1382-1385 • 1990年 Singer J, et al. NP-SLE诊断标准会议 J Rheumatol 1990;17:1397-1402.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1;5:223~226 中华内科杂志,1990;29:161~164
• CSF的检测
表 细胞-ELISA方法对脑脊液anti-N的检测结果( ± s)
疾病类别 例数 抗体水平 (A相对) CNS-SLE non-CNS-SLE 其他CTD 其他疾病 38 29 12 59 0.33 ±0.19 0.19 ±0.10 0.12 ±0.07 0.10 ±0.07 阳性率 例数 18 3 0 2 % 47.4 10.3 0 3.4
2/506,0.4%(1994年,中国) 相关因素:APL(+) TTP 25/50出血,10/50血栓 ITP 凝血酶原↓
三.病理
脑血管炎是病变的基础
• 脑血管病变
血管透明变 血管周围炎 血管内皮增生 54% 28%(无感染) 21%(无感染)
血栓
血管炎 7%
• 梗塞
小梗塞、大梗塞
• 出血
PET:弥漫增殖
病理: 脑血管炎性改变
- 闭塞性(血栓、梗塞)
10/234,4.3%(1989年) 4/506, 0.8%(1994年,中国) 表现:局灶体征、头痛、意识认知障碍 检查:早期SLE活动 晚期SLE稳定 APL:40%~55% 抗神经原抗体 影像学:CT、MRI
- 出血
5/234,2.1%(1989年)
2例( 3%)
1例( 1%)
78/349 22.3% 男:女 1 : 77 80% 发生在 SLE 的第 1 年 NP-SLE : SLEDAI 16.5 4.5 癫痫 53.4% 精神症状 14.8% 急性意识模糊 9.1% 神志异常 6.8% 脊髓病变 6.8% 神经病变 5.7% 多发脑梗塞 2.3% 无菌性脑炎 1.1% 与无 NP-SLE 比: 年龄、病程无区别 SLEDAI 16.5 6.2 : 9.0 4.2 1.5 1.1 vs 1.1 1.1 P< P<
• 癫痫
1950~1963 13.8% 多死于入院后48~72小时
1950前 3.4%
25%
PUMC(80~90)17/506
脑电图:弥漫性功能障碍
• 脑血管病变
- 症状性
表现:发热、头痛、思维混乱 癫痫(几小时~几天) 精神症状、脑脊髓炎 不治 → 昏迷 → 死亡
检查:SLE活动
CSF: 压力↑、蛋白↑、细胞↑、IgG↑ 80%有抗神经原抗体 影像学:早期CT、MRI正常 晚期、沟回改变、软化灶
六.诊断治疗
• 脑血管炎
发生率 10% 素 实验室变化 CSF:细胞数↑ 治疗 大剂量静脉激
蛋白↑,Ig↑ 血清:高滴度抗DNA 抗神经原抗体 低补体C3、C4
免疫抑制剂
• 脑血栓
率 主要变化 治疗
10%~20%
APS、CT、MRI 异常灶
血小板下降
血小板拮抗剂
抗凝血 激素+免疫抑制剂
• 出血
阳性率
%
* 意识障碍
头痛 局灶性
4
8 10
0.40 ±0.12
0.26 ±0.09 0.30 ±0.19
3
2 3
75.0
25.0 30.0
* 间P>0.05 * vs 其他表现 P<0.05
• CNS治疗前后CSF anti-N的变化

病例 1 2 3 4 5 6 7 8
P<0.05
8例 CNS-SLE 治疗前后脑脊液 anti-N 变化情况
P<0.001 CNS-SLE VS其他三组 n-CNS-SLE VS 其他 CTD 和其他疾病组
P>0.05 其他CTD VS 其他疾病组
CNS-SLE:敏感性 47.7%,特异性 89.7%
• 血清的检测
表 细胞-ELISA方法对血清anti-N的检测结果( ±s )
疾病类别 例数 抗体水平 (A相对) 例数 阳性率 %
0.01
入院时间 0.01 皮肤血管炎多 P < 0.01 严重因子 关节炎少 P = 0.01 保护因子 对大剂量激素反应好,50% 横断脊髓炎预后差。
3.主要表现分析
• 器质性脑病综合征(OBS)3%~30%
急性 OBS SLE活动 慢性 OBS SLE非活动
脑组织受损:小血栓、血管炎
• 轻中度非特异的症状 较大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