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概念和基本原理

资产证券化概念和基本原理一、概念(一)资产证券化定义资产证券化,是指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的过程。
它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
(二)资产证券化步骤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过程包括资产池的组建,交易结构的安排,证券的发行,以及发行后的管理等环节,具体的流程如下:1. 组建资产池: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人根据自身的融资要求,资产情况和市场条件(包括证券需求、定价和其他融资选择等),对资产证券化的目标资产和规模进行规划;2. 设立特殊目的实体(SPV):特殊目的实体是资产证券化运作的关键主体,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发行人(或原始权益人)和入池资产之间的风险隔离(破产隔离)。
SPV通过发行证券获得资金,并以此来购买基础资产,组建资产池;3. 构架和信用增级:根据市场条件和信用评级机构的意见,对资产池及其现金流进行预测分析和结构重组,以实现最优化的分割和证券设计。
在这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是利用信用增级措施来强化目标证券的现金流和信用保障,实现证券的目标信用评级和发行的最大经济效益;4. 信用评级:评级机构对交易发行的证券进行分析和评级,为投资者提供证券选择和定价的依据。
信用评级机构一般会从交易一开始或计划阶段就参与进来,在资产证券化的整个设计和发行过程提供意见和反馈,而且一般会在证券发行后一直跟踪观察交易的表现;5. 证券发售:由承销商通过公开发售或私募的形式向投资者销售证券;6. 后期管理:上面所讲的5个步骤一般都是在几个月或几个星期内(有的甚至是几天内)完成的。
特殊目的实体会聘请专门的服务商或管理人对资产进行管理,在很多情况下,发起人一般有偿作为资产服务人对资产池资产进行服务。
这些管理和服务工作包括资产现金流的收集,账户的管理,债务的偿付,交易的监督和报告。
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

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活动,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证券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资产证券化业务,是指以特定基础资产或资产组合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方式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业务活动。
证券公司通过设立特殊目的载体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适用本规定。
前款所称特殊目的载体,是指证券公司为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专门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专项计划”)或者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特殊目的载体。
第三条因专项计划资产的管理、运用、处分或者其他情形而取得的财产,归入专项计划资产。
因处理专项计划事务所支出的费用、对第三人所负债务,以专项计划资产承担。
专项计划资产独立于原始权益人、管理人、托管人及其他业务参与人的固有财产。
原始权益人、管理人、托管人及其他业务参与机构因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或者宣告破产等原因进行清算的,专项计划资产不属于其清算财产。
第四条管理人管理、运用和处分专项计划资产所产生的债权,不得与原始权益人、管理人、托管人、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 1 —及其他业务参与机构的固有财产产生的债务相抵销。
管理人管理、运用和处分不同专项计划资产所产生的债权债务,不得相互抵销.第五条专项计划资产应当由具有相关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具有托管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者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资产托管机构托管。
第六条资产支持证券可以按照规定在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业协会机构间报价与转让系统、证券公司柜台市场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交易场所进行转让。
第七条证券公司通过设立专项计划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应当向中国证监会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
中国证监会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个月内,对上述申请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书面决定.第二章专项计划第八条本规定所称基础资产,是指符合法律法规,权属明确,可以产生独立、可预测的现金流的可特定化的财产权利或者财产.基础资产可以是单项财产权利或者财产,也可以是多项财产权利或者财产构成的资产组合。
资产证券化的名词解释

资产证券化的名词解释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金融工具,通过将特定资产转化为证券,可以实现资产的市场化流通。
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应用于房地产领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资产证券化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涵盖了房地产、汽车贷款、信用卡债务等多个领域。
一、什么是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将一组特定的现金流量所支持的资产转化为流通证券的过程,这些证券以相应资产的价格为基础进行交易。
例如,房地产公司可以将多个具有收入现金流的租赁物业合并为一个证券,并以该证券的价值进行交易。
这种转化过程使得原本不易流动的资产得以在市场上交易,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二、资产证券化的步骤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资产:首先需要选择一组有现金流的资产,这些资产可以是房地产、汽车贷款、信用卡债务等。
2. 创建特殊目的实体(SPE):接下来,需要创建一个特殊目的实体,用于将选择的资产转化为证券。
SPE是一种独立的法律实体,其目的是持有和管理相关资产。
3. 资产转移:然后将选择的资产转移至SPE名下,以确保这些资产不再属于原始产权人。
4. 证券发行:接下来,将资产转化为证券。
这些证券通常分为不同等级,以满足不同投资者对风险和回报的需求。
5. 交易和交割:最后,这些证券将通过金融市场进行交易和交割。
投资者可以购买这些证券,从而获得与所持证券相关的现金流。
资产证券化的过程涉及多个参与方,包括原始产权人、投资者、评级机构和特殊目的实体。
三、资产证券化的优势与风险资产证券化有许多优势,包括:1. 资产流动性提高:通过证券化,原本不太流动的资产可以转化为更容易买卖的证券,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
2. 资本成本降低:原始产权人可以通过出售资产证券化证券,获得现金,从而降低融资成本。
3. 分散风险:证券化将资产分散给多个投资者,降低了投资者个别资产损失的风险。
然而,资产证券化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1. 信息不对称: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简介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
传统的证券发行是以企业为基础,而资产证券化则是以特定的资产池为基础发行证券。
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发行的以资产池为基础的证券就称为证券化产品。
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是指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的行为,使其具有流动性。
具体介绍(1 )广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某一资产或资产组合采取证券资产这一价值形态的资产运营方式,它包括以下四类:1 )实体资产证券化:即实体资产向证券资产的转换,是以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为基础发行证券并上市的过程。
2 )信贷资产证券化:就是将一组流动性较差信贷资产,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账款,经过重组形成资产池,使这组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收益比较稳定并且预计今后仍将稳定,在配以相应的信用担保,在此基础上把这组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收益权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动、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型证券进行发行的过程。
3 )证券资产证券化:即证券资产的再证券化过程,就是将证券或证券组合作为基础资产,再以其产生的现金流或与现金流相关的变量为基础发行证券。
4 )现金资产证券化:是指现金的持有者通过投资将现金转化成证券的过程。
( 2 )狭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信贷资产证券化。
按照被证券化资产种类的不同,信贷资产证券化可分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化(Mortgage-Backed Securitization,MBS )和资产支持的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 ABS )。
( 3 )概括地讲,一次完整的证券化融资的基本流程是:发起人将证券化资产出售给一家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 ,或者由SPV 主动购买可证券化的资产,然后SPV 将这些资产汇集成资产池(Assets Pool ),再以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在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融资,最后用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来清偿所发行的有价证券。
资产证券化(ABS)详细 ppt课件

参与主体
主要职责
原始权益人
基础资产原始所有者/出售方,主要获得资金融通
资产服务机构 负责基础资产的处置、现金流的回
SPV (特殊目的载体)
受托机构
实现资产风险隔离目的,亦作为证券化产品的发行人
目前主要为证券公司或信托公司,负责项目总协调、 产品 设计、 现金流分析、定价模型、起草发行文件、 销售和日 常管理
国内资产证券化模式
信贷资产证券化为主导:
券商专项资产证券化业务始于2005年12月,但发展缓慢;资产支持票据(ABN) 始于2012年8月,整体规模有限。
从存量来看,截至2015年3月末,3种模式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总规模为约3,000亿 元,以信贷资产证券化为主导。
国内资产证券化模式
三种模式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主要区别
2013
1762.3
257 2014
1386 2015
发行规模(亿) 发行数量(只)
✓V1.0版:2004年10月,证监会发布《关于证券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 知》;2005年4月,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 ✓V2.0版:2013年,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审批制. ✓V3.0版:2014年,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及 配套规则;改事前行政审批为事后备案,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CLO
CBO
CMBS
RMBS
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
资产服务机构
贷款本息
托管银行 (信托账户)
受益证券本息
登记结算结构
划款指令
基础资产包 资产1 …
资 产
权 益 或
原始权益人受托机构设立信托或SPV公 司、监督服务
第六章 资产证券化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概述
一、资产证券化的内涵
美国市场上的住房抵押证券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一是转手证券。 转 手 证 券 (pass-through) 或 参 与 凭 证 (participation certification)是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一种,其发行者 或证券服务者每月将借贷方的定期还本付息现金流传递 给投资者。由于绝大部分的传递证券由GinnieMae、范妮 梅或FreddieMac发行或担保,传递证券的信用等级一般都 是AAA级,所以被认为是投资风险较小的证券。
14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发展与分类
一、资产证券化的运作
(一)确定证券化资产并组建资产池 总结多年来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经验可以发现,具有下列
特征的资产比较容易实现证券化: (1)资产可以产生稳定的、可预测的现金流收入; (2)原始权益人持有该资产已有一段时间,且信用表现
记录良好; (3)资产具有标准化的合约文件,即资产具有很高的同
二、资产证券化的风险
(一)资产证券化风险与一般债券风险的比较 作为固定收入证券的一种,资产支撑证券与一般债券的
风险具有相似之处。资产支撑证券也具有违约风险、利 率风险、流动性风险、购买力风险和再投资风险。
25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发展与分类
二、资产证券化的风险
(二)资产证券化的特有风险 1.提前偿付风险 提前偿付风险是指与提前偿付有关的风险。 影响提前偿付的主要因素有四个:当前的抵押利率、基
29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发展与分类
二、资产证券化的风险
(二)资产证券化的特有风险
4.财产、意外事故风险 涉及资产证券化的实物抵押品常常面临传统的财产、 意外事故风险。第一,险种提供者的基本质量标准没有统 一的规定;第二,保险险种对抵押品的某些风险是不适用的; 第三,保险险种对一些类型的抵押品风险的适用性是非常 有限的;第四,抵押品的所有权被证明不充分时,无追偿权的 风险。
第六章结构金融-资产证券化201305

第六章结构金融/资产证券化 – 知识点•资产证券化/结构融资–交易结构–相关当事人–投资人的利益保护•资产证券化产生的背景和影响–美国政府推动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转型美国七十年代的储贷协会危机与政府推动下的资产证券化•美国利率自由化与储蓄贷款协会危机–七十年代美国利率水平的大幅度攀升–储蓄贷款协会危机•解决储贷协会危机方法之一–1970年美国联邦政府全国抵押贷款协会((GNMA)等启动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首次发行抵押贷款支持下的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MBS)•从最初的储蓄机构买人抵押贷款•经过标准化的处理过程•政府对这些抵押贷款利息和本金支付给于担保•将标准化的抵押贷款作为抵押品, 发行证券对抵押贷款融资民间金融机构对于资产证券化的推动 – 八十年代以来融资证券化现象•初级证券化,债务证券化,金融脱媒–八十年代盛行的以金融市场直接融资代替金融中介间接融资的现象•二级证券化,债权证券化,资产证券化–九十年代以来金融机构对于缺乏流动性的金融资产证券化•进入资本市场-典型是银行业受到非银行金融机构竞争压力而转型•以这些资产作为抵押品, 发行债券筹资•具有流通性的证券的发行不是基于发行机构预期的偿付能力, 而是基于特定资产预期的现金流收入资产证券化securitization/结构融资structured finance•金融市场高度深化的产物•上世纪70年代起源于美国的新型结构融资方式–以具有稳定未来现金流的资产通过资产打包、信用增级和结构重组,发行相应资产支持下的证券进行融资的活动•部分资产从公司整体风险中分离出来,以该资产作为信用基础发行证券融资–融资成本可能低于直接的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改变了债券持有人对于公司兑付的依赖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是最为活跃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资产证券化产品”为什么又称为“结构性金融产品”?•采用结构分层技术,通过构造资产现金流的重新分配结构,创造具有各种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投资与融资工具–通过现金流的重新分配实现风险的重新分配–通过现金流的重新分配实现收益的重新分配•证券化以资产信用融资,有效连接了直接与间接投融资市场–帮助企业拓展了筹资新渠道,获得更优融资结构–给投资者提供了具有稳定回报的多样化证券产品–此次金融危机???结构性金融产品的设计思想•结构构造的基本原则–市场融资人与投资人需求及其定制设计–利率体系中的地位和位置•基准利率思想与风险溢价/利率/收益率决定体系•抵押品资产组合的构成设计–例如, 抵押贷款的特征要求•决定了原始现金流的一系列风险特征和证券风险特征•结构金融产品的构成设计–重新分配原始现金流•证券发行总数量与分支数量设计•证券的票面利率确定•证券价格确定典型的结构性金融产品•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MBSs)–抵押转手证券(mortgage pass-through securities,pass-throughs)–担保抵押证券(collateralized mortgage obligations,CMOs)–分离式抵押贷款支持证券(stripped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资产证券化的相关人 – 发起人和投资人•发起人originator–支持证券项下资产的原始权益人•通常是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利用发行结构性证券进行融资的资金需求人–选择资产证券化相关参与方•结构融资证券投资人–资产支持证券成为资产组合的又一种选择–由于有信用增级和信用评级,资产证券的违约风险一般较低,而流动性很高•此次金融危机???资产证券化的相关人 - SPV •“特殊目的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通常由发起人设立的中介性空壳或实体公司–从发起人处购买支持证券发行的资产–持有资产池并与原债权人进行破产隔离•防止发起人破产等状况关联资产池中的资产–作为结构性证券发行人资产证券化的相关人 – 信用增级与信用评级•信用增级机构–内部增级•SPV对证券建立优先/次级结构•或建立现金储备帐户–外部增级•聘请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进行保险或担保•通常发起人提供在应收帐款出现呆帐、坏帐时, 保证对证券的支付提供信用额度或开立银行备用信用证•或在应收帐款的收取与证券到期日之间出现衔接问题时,由银行提供流动性贷款•信用评级机构–此次金融危机???资产证券化的相关人 – 承销商与服务人•承销商–发起人选择承销商承销证券–对资产池和资产证券交易结构等进行尽职审核–证券发行后将证券发行收入转给SPV• SPV进一步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支付发起人•服务人–通常发起人选择–面对原始债务人获得资产池清偿的本金和利息–将本息收入存于受托管理人指定帐户–向受托管理人通报资产池状况资产证券化的相关人 – 受托管理人(trustee)•通常由发起人选定,通过信托制度使投资人相信证券偿还具有制度保证–面对投资人,保证发行人所承诺的责任完成•从服务人处收取和分配资产池现金流给投资人等–在原始权益人作为服务人管理帐款时,出现其使用SPV收款资金可能性•则规定原始权益人将收款进行隔离存放于信托机构•被授权监督管理SPV财产,代表投资人利益相对应的财产设置留置权结构证券偿付的保证 – 投资人利益保护•结构融资(证券化)的偿付来源–结构证券项下资产含有预期可用于支付的现金流•该现金流作为SPV所发行证券偿还的本金和利息•结构证券偿付的保证条件–结构证券偿付来源与原始权益人存在“破产隔离”–结构证券项下资产从原始权益人向SPV的转移存在“真实销售(true sale), 而不是又一次“担保贷款”•资产所有权之争构造结构证券项下资产的“真实销售” –投资人利益保护•确认结构证券项下资产是否有效地转移给SPV 所有–某项财产不再属于债权人清算的财产范围,该项转让通常称为“真实销售”•原始权益人破产,而结构证券项下资产已经有效地从原始权益人处剥离而属于SPV–如果交易的付款行为实质是原始权益人以这些资产作为担保抵押进行借款•此时SPV是原始权益人的债权人并拥有抵押担保物权,但不拥有结构证券项下资产的所有者权利–如果法院认定交易是担保贷款而不是真实销售,则SPV无法获得项下资产的现金流进行证券偿还构造结构证券项下资产的“真实销售” –投资人利益保护•确认结构证券项下资产是否有效地转移给SPV –追索权•转让人对于转让给受让人的财产的追索程度越高, “真实销售”的可能性越低–例如,销售协议规定转让人有权在一些情况下购回所转让资产–再如,规定所转让资产的损失仍有原始权益人承担等•帐款的管理与回收–真实销售下受让人有权控制帐款的管理和回收, 即使是原始权益人提供帐款管理服务•原始权益人管理帐款,出现其使用SPV收款资金可能性, 则规定原始权益人将收到款项进行隔离存放于信托机构SPV有效的“破产隔离” – 投资人利益保护•防止SPV自愿破产–如果SPV由发起人所有或控制,则发起人有权让SPV申请自动破产•问题:如何通过SPV制度设计,使发起人无法实现自愿破产–SPV公司治理结构设计:例如:独立董事–SPV信托:通过信托制度使投资人相信所有资金偿还具有保证•防止SPV实质性合并–美国法律允许法院判决在适当的情况下合并发起人和SPV的资产和债务•区分各自资产和债务的难易程度•是否有合并的财务报表•……资产支持证券交易市场•场外交易–(政府)机构抵押贷款证券发行不要求在美国SEC注册登记–私人抵押贷款证券发行要求在美国SEC注册登记•报价形式与国债报价形式相同–面值%+?/32•以抵押贷款池号码作为转手证券标记识别•保证金信用交易•机构投资者•清算公司负责交易匹配和交易执行监管,但不对交易安全进行担保资产支持证券交易类型•交易类型–确指交易•抵押贷款资产池号码和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等情况已知–非确指交易•TBA交易 ( to be announced)•抵押贷款资产池号码和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等情况未知–投资人只提出了基本要求»抵押品类别,担保人,偿还期等»转手证券面值、票面利率等•卖方可以在符合条件中的资产池进行选择交割美国政府推动建设美国住房金融系统- 住房抵押贷款一级/二级市场•20世纪30年代–联邦住房管理局(FHA)开始为住房抵押贷款提供担保–国会创设联邦相关机构Federal National MortgageAssociation/Fannie Mae•通过买卖抵押贷款负责创立有流动性的抵押贷款二级市场,但效果不理想•1968年,Fannie Mae被分为两个机构–Government National Mortgage Association /Ginnie Mae,属政府相关机构,政府信用–现在的Fannie Mae,为政府支持企业•1970年,创立Federal Home Loan MortgageCorporation(Freddie Mac)–政府支持企业性质,为传统的抵押贷款提供支持- 住房抵押贷款一级/二级市场•联邦相关机构(Federally related Institutions)–联邦政府的分支•一般不直接发行证券,而从Federal Financing Bank(1973年成立)借款获得资金•如果发行证券,则美国政府信用担保(类似国债信用)–例如,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Government NationalMortgage Association(Ginnie Mae), Export-ImportBank,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住房抵押贷款一级/二级市场•政府支持企业(Government Sponsored Enterprieses)–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ederal National MortgageAssociation/Fannie Mae,房利美)–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 ( Federal Home Loan MortgageCorporation/ Freddie Mac,房地美)•国会创立的私人拥有,公开注册机构–以私人公司的身份承担部分公共职能–成立目的是用于降低经济中某些特定需要借款领域的资金成本,例如,住房借款、学生借款、农户借款–直接在市场上发行证券筹集资金,但没有美国政府信用保证•隐性政府信用美国政府推动下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共同参与–Ginnie Mae 、Fannie Mae、Freddie Mac从银行和其他贷款发放机构处购买抵押贷款债权•将其打包证券化后发行债券和住房贷款支持证券•为这些证券提供担保以防借款人违约•为认可的发行人发行抵押贷款和转手证券提供担保–Fannie Mae与Freddie Mac在金融危机前放松了贷款发放标准•买卖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接管Fannie Mae和Freddie Mac•2008年,房利美和房地美持有大约5.3万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债权,占美国整个市场规模的44%•两家公司发行了逾5万亿美元的债券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由世界各地的央行和其他投资者持有•“两房”是联系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信贷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一个纽带–两家公司中任何一家崩溃都会导致美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的巨大动荡金融危机带来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制度改革•2008年9月,美国财政部宣布由联邦住房金融局(FederalHousing Finance Agency,简称FHFA)接管两家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同意发售价值为10亿美元新的高级优先股给美国财政部–美国财政部拥有认股权证,可以以每股低于1美元的价格买进这两家公司最多至 79.9%的普通股–承诺将动用50亿美元购买"两房"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承诺将为每家公司注入最多高达1000亿美元的资金来弥补它们的损失•2010年6月,房地美和房利美从纽交所退市•2011年2月,美国政府提出了“两房”改革方案,逐步降低政府在住房金融体系中的参与度–2012年,房地美盈利109.8亿美元民间金融机构对于资产证券化的推动 – 八十年代以来融资证券化现象•初级证券化,债务证券化,金融脱媒–八十年代盛行的以金融市场直接融资代替金融中介间接融资的现象•二级证券化,债权证券化,资产证券化–九十年代以来金融机构对于缺乏流动性的金融资产证券化•进入资本市场-典型是银行业受到非银行金融机构竞争压力而转型•以这些资产作为抵押品, 发行债券筹资•具有流通性的证券的发行不是基于发行机构预期的偿付能力, 而是基于特定资产预期的现金流收入债务证券化 – 垃圾债券•证券市场上具有高度投机性的高风险债券–风险高,流动性差,高收益债券–对于名不见经传, 甚至信用较差的公司来说,一个难得的融资机会–通过发行垃圾债券, 小公司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迅速筹集巨额的资金•采用杠杆收购的方式, 成为很多大公司的新主人, 在八十年代美国企业兼并狂潮中风靡一时•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广泛使用, 使投资人能够对不同种类垃圾债券的风险进行分辨–此次金融危机?金融脱媒使银行失去市场份额债务证券化对于商业银行的冲击•促进了直接融资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对间接融资主流地位形成巨大挑战–银行最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减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上整个银行传统业务规模下降•银行失去了对于信誉卓著的公司的优良贷款业务, 甚至也大量失去了对于一些信用不很良好公司的贷款机会•资金供给者不再将资金大量存入银行, 通过银行进行间接投资,而是进入资本市场直接投资–优良贷款机会失去的同时, 进一步提高了银行的资金成本,直接造成了八十年代许多银行利润大幅减少美国银行业的ROA和ROE债务证券化与银行进入资本市场竞争•主动适应金融环境的变迁, 减少银行的贷款业务–证券的比例有较大提高,贷款比例有所减少–将资金投向高风险公司,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加剧了银行业的道德灾难–传统的银行业体制对于已经变化了的金融环境较强的不适应资产证券化与银行转型- ABS证券•政府推动的MBS证券发行启发了有着各类应收帐款的金融机构–资产支持下的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ABS)•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应收帐、商业抵押贷款, 不动产抵押贷款等•甚至短期资金市场上的商业票据发行也大量采用了证券化的形式资产证券化与银行转型- ABS证券中银行服务收费•商业银行很快成为ABS证券的信用增级人和服务人–在应收帐款出现呆帐、坏帐时, 保证对证券的支付提供信用额度或开立银行备用信用证–在应收帐款的收取与证券到期日之间出现衔接问题时, 由银行提供流动性贷款–ABS证券的发行中, 收取资产收益, 监督资产状况•对投资人顺利地获得预期的投资收益是至关重要的•参与资产证券化,银行转向投资银行从事的证券业务–银行业进一步脱离其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现代银行业与传统银行业的概念发生差异•以存贷款利差为基础的商业银行业与以证券的包销代理、收取费用为基础的投资银行业之间的界限越发模糊资产证券化与银行转型- ABS证券发起人•银行作为极有潜力的ABS证券发起人而积极进行自身的资产证券化–银行本身有着大量的应收帐款和贷款债权–银行资产证券化成为银行重要的资金来源–银行再利用证券发行所获得的资金购买新的贷款或进行投资•资产证券化是解决银行资产负债不对称的有效途径–银行贷款相当一部分是长期贷款,流动性差–证券化后银行长期贷款成为流动性很强的现金或证券•银行不用再担心长期贷款资金由短期存款筹措, 长短期利率不对称等问题•银行负债的短期性与资产的高流动性有效对称资产证券化与银行转型- 贷款折扣出售•银行在以贷款作为抵押品发行证券进行融资的同时,还经常进行贷款的直接出售业务–在八十年代初发生的拉美债务危机之后, 美国大银行纷纷以票面折扣的方式出售对第三世界国家债权–许多象保险公司, 养老基金这样的机构投资者也逐渐进入了这一市场购买贷款–出售贷款还有助于降低银行的贷款规模, 增加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较小的银行或非银行机构购买大银行原来的贷款或新贷款,比它们根据自身条件得到的贷款机会可能更好发展表外业务-银行业受到非银行金融机构竞争压力而进一步转型•凡是能够为银行带来收入, 又不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之中进行记录的银行业务•八十年代以来,银行表外业务的扩张和创新代表了银行业的发展趋势–证券化浪潮的深入参与使银行获得了可观的表外收入•ABS证券发行中, 银行对其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和信用支持•银行作为发起人进行的证券化融资丰厚的收益•银行已能够对银行的资产负债的规模和结构进行操纵和控制–银行的资产规模和结构不仅不再需要完全依赖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也不是必须依赖货币市场借款–还可以不必通过发行表内债券–就可以决定是否持有一项资产,是否为该项资产筹资, 以多少资本支持多大规模的资产发展表外业务-银行业受到非银行金融机构竞争压力而进一步转型•伴随中银行资产证券化, 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进一步表现为对银行业传统的表外金融工具和业务的深化以及新的金融工具的创新–传统的表外金融工具主要包括两类, 一类是银行担保,另一类是银行承诺•银行担保主要包括担保,银行跟单信用证, 银行备用信用证,保证与赔偿等,构成了银行的所谓的‘或有负债’•银行承诺是银行允诺在未来的某一时间向银行自己的客户提供直接的贷款,包括证券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信贷限额等金融工具和金融方式–新的金融工具创新更是具有脱离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特点•例如,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交易、货币和利率互换金融危机中的花旗银行 – 大到不能到掉•2008年11月21日,花旗股票以每股3.77美元的低价收盘,落至10年来的最低点,市值缩减为205亿美元–两年前,花旗市值还是2440亿美元•2008年11月23日,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宣布–将为花旗集团包括住房抵押贷款、商业房地产贷款在内的总计3060亿美元债务提供担保–财政部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中也拨出200亿美元用于购买花旗的股份•花旗在全球所有国家几乎都设有分行,业务遍及所有金融领域,在全球超过2亿客户,花旗危机将影响到世界整个金融体系金融危机中的投资银行 – 华尔街消失•2008年,华尔街投行终结–雷曼兄弟轰然坍塌–美林亡命美洲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型为传统的银行控股公司投资银行激进扩张 - 新巴塞尔协议对于资本市场风险理解的误区•由于资本市场有更完善的定价体系和更好的流动性–证券化等直接融资工具和衍生工具的风险系数显著低于传统商业银行贷款•投资银行高杠杆扩张 – 平均达到30倍杠杆•大型金融集团高杠杆扩张–资本市场的金融创新支持以低资本金高速扩张资产,创新业务拨备不足–业务多元化可以分散风险的观点进一步放大了单一业务拨备不足的影响,不同业务间“共用资本”的结果是“共用风险”投资银行激进扩展的进一步支持 - 投资银行组织形式变迁•投资银行传统的公司结构是合伙制,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对于风险控制异常重视•逐步走向公众上市公司,股东分散下的CEO制,管理层以规模和利润获得收入,存在短期和风险激励倾向5/8/2013作业•阅读《固定收益率证券 – 定价与风险管理》–第九章资产证券化•参考阅读–Frank J. Fabozzi ,《债券市场分析与策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7th edition,2010)–第10章住房抵押贷款–阅读教材第11章政府机构抵押转手证券。
资产证券化操作手册

中国资产证券化操作手册目录第一章 资产证券化概述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操作流程第三章 资产证券化发起人第四章 资产证券化交易协调人(券商)第五章 资产证券化的受托机构第六章 资产证券化业务法律操作实务第七章 保险业资产支持计划第八章 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第九章 资产证券化会计与税务第十章 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登记、托管、结算与支付第十一章 中国资产支持证券投资管理第十二章 美国资产支持证券投资管理第十三章 资产证券化未来展望第一章资产证券化概述资产证券化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初期主要用来描述通过发行证券替换银行存量贷款,从而实现为银行融资的过程。
由于当时发达国家证券市场功能日益凸显,同时银行的媒介作用趋于萎缩,高效的证券市场逐步替代了效率较低、资金成本较高的金融中介,经济学家将资产证券化的融资过程称为“金融脱媒”现象。
本章在简要分析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分类后,介绍了资产证券化中各个参与主体以及资产证券化整体业务流程,为本书具体业务章节提供基本的理论基础与框架。
在讨论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演变过程及基本现状后,还总结了美国市场的主要发展要素和具体经验,希望能够为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主体,在整体规划上提供一些方向性的参考。
第一节资产证券化基本概念和主要分类一、基本概念资产证券化(Asset Backed Securitization,简称ABS)是指这样一种融资技术,它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收入流的资产打包收集起来,建立资产池,并通过结构性重组方式,将其转变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
对应的,资产支持证券(Asset Backed Securities,简称ABS)就是由上述具有自动清偿能力的资产组成的资产池支持的证券。
根据定义,可以总结出资产支持证券主要有以下3点关键特征:(1)它是一种生息证券,可供投资者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
(2)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基础是一个由多项资产组成的资产池,而不是发起人的整体信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评价各种贷款证券化的资产池质量时尤为重 要,如果资产在地域上过于集中,那么证券的 价值就会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过于敏感。
page19
1.6 资产证券化的动因
(1)从发起人角度 •增加资产的流动性,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优化财务状况 •实现低成本融资 •增加收入来源
20
(2)从投资者角度 •提供多样化的投资品种 •提供更多的合规投资 •降低资本要求,扩大投资规模
– 四种形式 政府国民抵押协会(GNMA)担保的过手证券; 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FHLMC)的参政书; 联邦国民抵押协会(FNMA)的抵押支持债券; 民间性质的抵押过手债券。
page24
• 资产支持证券(ABS)
– 含义
• 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 它的基础资产是除了房地产以外的其它资产。
– 分类 按照美国证券业和金融市场协会的划分,ABS的 主要类型包括:
汽车贷款(Automobile Loans)支持证券 信用卡债权(Credit Card Recievables) 支持证券 物业套现贷款(Home Equity Loans)证券 预制房(Manufactured Housing)支持证券 学生贷款(Student Loans)支持证券等
流动性好
有限流动性
流动性非常好
很多是AAA级
很多是AA级或 AAA级
从AAA到投机级
有政府的充分承诺 和信用保证
7.投资者
包括抵押市场和 资本市场的投资 者
过手证券投资者 和中长期资本市 场投资者
3
• 资产证券化(ABS, 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 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的行为,使 其具有流动性。是通过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发 行证券筹资的一种直接融资方式。 • 关键要素: ①未来现金流—未来还款的保证 ②证券化—流动性的保证
page15
– 方式
⑤其它服务机构
信用评级机构:解决资金不对称问题 投资银行:承销证券、其他中介活动 服务人:资产池的管理 受托人(Trustee):为投资者的证券提供偿付服 务 – 法律服务机构 – 会计服务机构 – – – –
page16
1.3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当 时主要用于住宅按揭,储蓄贷款协会。 • 大萧条过后,政府国民抵押协会以住房抵押贷款 为担保,向社会公众发行抵押担保证券,借此筹 措抵押贷款资金。 • 推广模式 • 发行资产支持证券
page25
图6-2 美国ABS市场的概况:1999-2008,单位:十亿美元
page26
2.2 按照现金流支付方式分类
• 过手证券和转付证券
– 过手证券(pass-through)是早期的证券化产品 。过手证券的持有人对住宅抵押贷款(组合)及 其还款现金流拥有直接所有权。 – 转付债券(pay-through)则根据投资者对收益 、风险和期限等的不同偏好,对抵押贷款所产生 的现金流重新进行了组合,使本金和利息的偿付 机制发生了变化。
三个特点:其一是合伙人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其二是可 以避免双重征税;其三是合伙型特别目的载体通常也为合 伙人的资产证券化提供服务。
page9
③投资者(Investor)
– 证券化的投资者中主要来自机构投资者,尤其是 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这些中长期投 资工具的投资者。 – 投资原因:证券化产品在资金提供的规模和期限 上都比较适合机构投资者进行投资,同时证券化 产品亦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能够满足机构投资者 资产组合的要求。
相对不确定
按月支付本金和利 息
可预期
按季度或半年支 付利息,到期支 付本金
可预期、稳定
与CMO类似
确定
半年或一年支付利 息
4.平均期 限
依赖于按揭贷款提 前偿付的历史经验
类似于过手证券
事先可确定,如 果存在赎回则不确 定
因为大部分不会赎 回,期限非常稳定
5.流动性 6.信用级 别
流动性好,尤其是 GNMA证券 从证券担保AAA到 A级的私人过手证券 主要是传统的抵押 市场的参与者和有 限的资本市场投资 者
page27
过手证券和转付证券之间的区别
– 表面区别在于现金流是否经过技术处理。 – 内在的区别在于所有权的归属不同。
• •
过手证券的最终剩余现金流归投资者所有 转付证券的最终剩余现金流仍归SPV,最终还是属于 发起人。
– 这两种形式的差别我们可以回顾资产证券化的基 本结构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的是最终的剩余现 金流,如果按虚线所示这些现金流归发起人所有 的话,就是转付证券,如果没有虚线部分,就是 过手证券。
– 特点
• 通过证券化资产本身的现金流,经过一定的处理,为 资产证券化提供信用増级。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信用增级的成本。 • 发行多级证券、超额抵押、储备金制度、出售者追索 权等。
– 方式
page12
• 发行多级证券
– 根据偿付顺序的先后发行不同级别的证券,证券级别 随偿付顺序的先后而由高到低排列。
– 考虑要素:发起人在出售资产时,需要考虑资产 池是否适于证券化。
• 一方面要求资产池有一定的规模,可以分散风险,同 时通过规模经济而降低发行费用; • 另一方面,要求资产池中的资产个数多、有一定的分 散度,以使现金流趋于稳定。
page7
②特别目的载体(SPV)
– 地位
• 特别目的载体是资产证券化的中心环节。 • 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购买、包装证券化资产和以此为 基础发行资产化证券。 • 隔离风险,即达到“破产隔离”的效果。SPV能否有 效发挥其作用,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法律形式。SPV 法律形式的选择是证券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 出售者追索权(Seller Recourse)
真实出售的认定 对资产证券化结构特点的影响
page14
b. 外部信用增级
– 特点
• 通过第三方,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政府机构等担 保机构的保证来提高证券的等级,这种信用增级要求 提供保证的第三方的信用级别不能低于证券本身的信 用级别。 • 担保机构开设现金抵押账户(cash collateral account, CCA) • 抵押投资账户(collateral invested account, CIA) • 保险公司提供保函 • 银行出具备用信用证 • 金融机构直接担保等
page29
表6-1 CMO与其他几种债务类工具的比较
特征比较 1.基础资 产的利用效率 2.现金流 的确定性 3.支付频 率 CMO 相对有效利用 过手证券 最有效的利用,对 私募者需要进行信 用增级 MBS 没有得到有效使 用 公司债券 无基础资产 国库券 无基础资产
可预期、稳定
半年支付利息, 到期支付本金 最先偿付的证券 期限容易预测, 后面几档不易预 测 流动性好
第六章 资产证券化
1
本章结构
• • • • • • 概述 类型、运作工具 步骤 收益和风险分析 投资银行在证券化中的作用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
2
第一节 概述
1.1 资产证券化概念
•James A. Rosenthal, Juan M. Ocampo (1988):资产证 券化是一个精心构造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贷款和应收账 款被包装并以证券的形式出售。 •Robert Kuhu (1990):资产证券化是使从前不能直接兑现 的资产转化为大宗的、可以公开买卖的证券的过程。 •Gardener (1991):资产证券化是使储蓄者与借款者通过 金融市场得以部分或全部匹配的一个过程或工具。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创立主要由一组不连续的应收款或 其他资产组合产生的现金流支撑的证券,它可以是固定的或 循环的,并可根据条款在一定的时期内变现,同时附加其他 一些权利或资产来保证上述支撑或按时间向持券人分配收益 。
17
1.4 资产证券化的特点
1.破产隔离(Bankruptcy Remote) 2.证券化,即SPV通过发行证券来筹资购买获 取未来收益的权利。 3.资产重组
page18
1.5 证券化资产的特点
1.资产数量多。
从资产池能够产生稳定的现金流角度考虑。
2.资产相似。 3.史状况比较好。
5
评级机构
服务人
信用增级机构
资金 发起人/出售人 资产转让 现金流 剩余收益
特别目的载体 SPV
资金 投资者 证券 本息偿还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结构示意
page6
①发起人(Originator)
– 地位
• 发起人是证券化最主要的受益人。在资产证券化中的 首要角色就是出售资产,发起人一般还可以作为服务 人。
page28
担保抵押证券(CMO)
• 含义
担保抵押债券(Collateralized Mortgage Obligation, CMO)具体指以抵押贷款组成的资产 池为支持发行的多种期限、多种利率的一组抵押转付 证券,每组称作为个“档”(tranche)。 • 一个典型的CMO一般包含四档债券:A档、B档、C档 和Z档债券。表6-1 CMO与其他几种债务类工具的比较 。 • CMO的分档技术,根据现金流特征而进一步细化了债 券的类别,虽然没有消除提前偿付风险和利率风险,但 是这些风险在不同级别的债券上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分布 ,从而满足了投资者对不同风险程度的偏好。
• 以1000万美元的资产发行证券,假定分为A、B、C三个级 别,如果A级别的发行额是200万美元,则A级别的超额抵 押担保就是80%,如果B级别发行额是300万美元,那么这 个级别证券的超额担保就是50%,级别越低保证就越低。
• 超额抵押